一、2×N阶梯形网络对角等效电阻的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徐晖凯[1](2019)在《超导多能级和多比特系统中的退位相和量子态调控》文中研究说明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计算方式,相比于经典计算,它在解决许多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超导量子电路作为实现量子计算最有竞争力的平台之一,具有损耗低、易操作、易扩展、易集成等突出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在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基本特性和量子态调控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仿真与制备。设计了基于电路量子电动力学(circuit quantum electrodynamics)的Xmon型耦合超导多量子比特样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对其基本参数进行了仿真。通过优化设计,使样品同时匹配微纳加工的工艺条件与量子比特的测量条件。(2)建设了一套集硬件和软件一体的超导多量子比特测量平台。稀释制冷机、各种信号源与测量设备、微波混频模块、信号线路及滤波、隔离、放大等附件共同构成了测量的硬件系统,同时独立开发了基于python语言Qu Lab软件系统,可方便地用于量子态的调控测量和数据的采集分析。(3)系统研究了超导量子比特中的退位相现象。量子比特中的退位相一般认为是外部噪声引起能级波动导致的,其物理图像相当于比特的位相在随机行走,通常通过动力学解耦,能滤掉噪声中的低频部分,从而有效压制退位相。然而我们实验发现,读出腔中的相干态光子所导致的退位相无法用动力学解耦压制,因而不能用位相随机游走的模型来描述。我们对此提出了新的观点,成功解释了实验观测结果。(4)研究了超导多能级系统中的量子光学现象。超导量子比特是一个天然的多能级系统。我们在Xmon量子比特中首次完成了受激拉曼绝热通道(STIRAP)的实验观测,并讨论了其作为量子门的应用。并进一步研究了超导三能级系统中的Autler-Townes劈裂现象,讨论了超导三能级系统对一维光场的散射。(5)实现了耦合超导多量子比特的操作和测量。从实验上实现了多比特的同时操作与读出,并成功演示了两比特之间的i SWAP门与b SWAP门。
谭志中,吴鹏,罗小廉,孔泽霖[2](2018)在《任意3×n阶Fan网络的电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采用递推-变换(RT)方法研究了一类3×n阶Fan(扇形)电阻网络的电特性(包括支路电流,任意节点的电压,等效电阻),取得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所得结果均与θi=kπ/7的三角函数有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文章以支路电流为变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矩阵方程模型以及边界条件方程模型,通过矩阵变换研究矩阵差分方程的通解与特解,获得了任意3×n阶Fan电阻网络的支路电流公式,导出了3×n阶Fan网络任意节点的电压公式,同时获得了任意2节点间的等效电阻公式,并分析与讨论了结论的特殊情形.
任富强,汲胜昌,祝令瑜,刘勇,杨帆,陆伟锋,李熙宁[3](2018)在《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频率响应的矩阵算法》文中认为针对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的仿真软件建模的非完整性以及现存等效电路频率响应算法多变量求解的低效率,围绕一种电力变压器绕组高频等效模型频率响应的矩阵计算方法开展研究,基于等效电路的拓扑结构,给出了利用阻抗支路矩阵和导纳支路矩阵来完整表示该等效电路的方法。其次,通过矩阵运算,推导了阻抗支路电流、导纳支路电流以及节点电压列向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节点电压列向量,获得等效电路的频率响应。最后,将矩阵算法与基于电路仿真得到的频响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线相关系数较大,吻合程度很高,对于不含高幅值谐振峰(-500dB以上)的曲线,相关系数为10,即两者完全吻合,而矩阵算法的计算耗时少于电路仿真运算。上述分析表明,在保证仿真模型完整性和精确性的同时,提出的矩阵算法由于仅有两次矩阵取逆运算且求取的未知量较少,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及计算精度。
王一骁,余清怡,谭志中[4](2017)在《非对称n阶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一类非对称的n阶网络任意两个节点间的等效电阻及LC复阻抗网络问题.首先给出n阶网络的两个等效电阻公式,然后采用网络分析构建差分方程模型,以及边界条件方程和电流在输入与输出点的约束方程,证明所给出的两个等效电阻公式的正确性.同时给出无穷网络的等效电阻公式,并将特殊情形下的结论与其他结论进行了对比与讨论.将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应用于复阻抗网络的研究中,分析了一类LC网络的等效复阻抗问题,绘制出相应的复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图形,发现了LC网络在特定条件下的振荡特性和共鸣特性.
谭志中[5](2016)在《内嵌交叉电阻的N阶多功能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一类内嵌交叉电阻的N阶多功能电阻网络模型,这是一个之前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该网络模型含有8个任意参数使得该网络包含了多个不同的网络类型.解决该问题包括以下4个步骤:首先建立一个简化的等效模型;其次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一个非线性差分方程模型;再次采用变换的方法给出非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最后建立了一个负电阻元素概念,得到了理想的研究结果,并给出数个有趣的特殊结论.该研究方法和得到的结论也适用于复阻抗网络的研究.
谭震,谭志中[6](2014)在《构建等效模型研究三维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构建等效模型的方法给出了三维□×n阶网络远节点之间的2个等效电阻公式,并且有效地应用于LC复阻抗网络,分析研究了等效复阻抗的一些基本特性.研究表明,等效复阻抗的共鸣特性和混沌特性依赖于输入电流的圆频率.研究发现当网格数n足够大时,三维□×n阶网络远节点之间的等效电阻可以统一为一个简单的近似公式.
汤华,谭志中[7](2012)在《n阶网络任意节点的等效电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n阶网络任意节点之间的等效电阻,构建了差分方程模型,建立了基于边界条件的约束方程,同时给出n阶网络任意节点间等效电阻的一个基本公式,并把该公式包含的多种情形与其他结论进行了具体比较.
谭志中,方靖淮[8](2012)在《平面无穷矩形网络的等效电阻公式及其应用》文中指出基于规则联接的无穷正方形电阻网络任意节点间等效电阻的一些结果,采用二维平面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导出了平面无穷矩形电阻网络中任意两节点间等效电阻的普适解,得到了一系列特殊的结论.应用所得公式,导出了数学上的一些新的不等式,并求解了一些二重积分难题.
谭剑,谭志中[9](2012)在《5×n阶网络等效电阻的两个普适公式》文中研究指明针对5×n阶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计算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分析构建差分方程组模型.利用矩阵变换方法,给出5×n阶电阻网络节点间的电流通用规律,并且根据边界电流条件,获得了5×n阶电阻网络等效电阻的2个普适公式,给出了n→∞的结果.在n=0,1,2三种特例情形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一致,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王皇[10](2012)在《基于传递函数分析的毫米波片上无源元件建模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毫米波技术在高速无线通信、汽车雷达以及成像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依靠硅基CMOS工艺不断进步的有力支撑,毫米波技术开始从以往价格高昂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工艺向硅基工艺转移,从而有望大幅降低毫米波集成电路的成本,实现推广应用。在毫米波集成电路中,片上无源元件是影响电路性能的重要元件。然而,在毫米波领域,片上无源元件在结构、性能和损耗机制等多方面都与低频领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给毫米波片上无源元件的建模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而模型的匮乏则又制约了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因此,如何准确表征片上无源元件在毫米波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建立适用于毫米波领域的高精度、高效率和宽频带的片上无源元件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递函数是表征连续、线性和时不变系统的频域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一方面,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取决于电路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度等本征特性;另一方面,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又和电路网络的一些重要电学特性(如带宽、增益和相位等)密切相关。可见,传递函数是联系电路拓扑结构与其电学特性的重要桥梁。基于传递函数的上述作用,针对毫米波片上无源元件模型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创新性工作:1.提出了一种片上无源元件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片上螺旋电感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从电路拓扑结构角度对等效电路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并对模型的拟合能力作出了评价。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均证明了1-π和T模型能够表征螺旋电感的分布效应,并给出了2-π模型奇点问题的合理解释。通过10个CMOS片上螺旋电感频率至40GHz的测量S参数验证了该方法对于片上螺旋电感的有效性。2.通过结合等效电路模型与行为级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准确的宽频带物理尺寸可缩放模型,以及有效的参数提取方法。采用向量拟合方法,对片上螺旋电感在毫米波频段的寄生效应进行表征,提高了原有等效电路模型的高频拟合能力。采用18个CMOS螺旋电感频率至40GHz的测量S参数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向量拟合方法的等效电路模型可在整个测量频率范围内与测量数据达到良好的拟合。3.将传递函数分析方法应用于片上传输线和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考虑分布式模型等效电路的零极点情况,利用该方法对电路单元的拓扑结构和级联单元数量作出了准确选择,并证明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拟合能力由零极点数量决定,而非模型元件数量。基于向量拟合方法,建立了片上传输线和变压器的宽频带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以及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均通过测量S参数(片上传输线频率至50GHz,片上变压器频率至100GHz)进行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可作为确定片上无源元件等效电路模型拓扑结构的依据。
二、2×N阶梯形网络对角等效电阻的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N阶梯形网络对角等效电阻的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超导多能级和多比特系统中的退位相和量子态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量子计算简介 |
1.1.1 经典比特与量子比特 |
1.1.2 量子测量 |
1.1.3 量子门与量子线路 |
1.1.4 普适量子门 |
1.2 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 |
1.2.1 超导量子计算 |
1.2.2 其它量子计算平台 |
1.3 量子物理问题的研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2章 超导量子电路 |
2.1 电路的量子化 |
2.1.1 从LC谐振电路开始 |
2.1.2 约瑟夫森结 |
2.2 基于约瑟夫森结的超导量子比特 |
2.2.1 电荷量子比特与传输子量子比特 |
2.2.2 位相量子比特 |
2.2.3 磁通量子比特 |
2.2.4 比特之间的耦合 |
2.3 单量子比特的操控 |
2.3.1 快速相干调制 |
2.3.2 虚拟Z门 |
2.4 两比特量子门的实现 |
2.4.1 iSWAP门 |
2.4.2 CZ门 |
2.4.3 CR门 |
2.5 量子比特的读出 |
2.5.1 量子非破坏测量(QND)的实现 |
2.5.2 量子态层析(State Tomography) |
2.5.3 量子过程层析(Process Tomography) |
第3章 量子比特的设计与制备 |
3.1 量子比特基本参数的选择 |
3.2 量子比特的设计与仿真 |
3.2.1 传输线与共面波导谐振腔的设计 |
3.2.2 Transmon等效电容的计算 |
3.2.3 对电感的有限元仿真 |
3.2.4 量子比特能级与本征态波函数的仿真 |
3.3 样品的制备 |
第4章 量子比特的基本测量 |
4.1 测量系统简介 |
4.1.1 稀释制冷机 |
4.1.2 噪声抑制措施 |
4.1.3 参量放大器 |
4.1.4 室温混频模块 |
4.1.5 样品的安装 |
4.2 测量程序QuLab的设计 |
4.2.1 QuLab的基本设计思路 |
4.2.2 QuLab的组成模块 |
4.2.3 QuLab的系统结构 |
4.3 样品基本参数的测量 |
4.3.1 信号的优化 |
4.3.2 读出点与工作点的确定 |
4.3.3 退相干时间的测量 |
4.3.4 单量子比特门的校准 |
第5章 相干态光子诱导的退位相研究 |
5.1 超导量子比特中退位相的研究现状 |
5.2 位相随机游走模型 |
5.3 实验的设置与基本参数 |
5.4 磁通噪声诱导退位相 |
5.5 相干态光子诱导退位相 |
5.6 相干态光子诱导退位相的统计学解释 |
5.7 小结 |
第6章 超导多能级系统中物理问题研究 |
6.1 双光场驱动下的Ξ型三能级系统 |
6.1.1 双光场驱动下的Ξ型三能级系统的哈密顿量 |
6.1.2 Ξ 型三能级系统中的Lindblad超算符 |
6.2 受激拉曼绝热通道(STIRAP) |
6.2.1 受激拉曼绝热通道(STIRAP)基本原理 |
6.2.2 STIRAP在 Xmon中的实现 |
6.2.3 STIRAP作为新型量子门的应用 |
6.3 强场探测下的Autler-Townes劈裂现象 |
6.3.1 Autler-Townes劈裂的理论解释 |
6.3.2 Transmon型量子比特中的Autler-Townes劈裂现象 |
6.3.3 人工三能级原子对一维光场的散射 |
第7章 超导耦合多量子比特系统的研究 |
7.1 多比特磁通串扰的矫正 |
7.2 多比特的并行读出 |
7.2.1 不同量子态的自动分辨 |
7.3 耦合两比特及两比特门的实现 |
7.3.1 比特间耦合对能谱的影响 |
7.3.2 iSWAP实验结果 |
7.3.3 bSWAP实验结果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A 文中涉及的部分数学推导过程 |
A.1 根据重复实验结果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 |
A.2 随机变量的矩生成函数、特征函数 |
A.3 读出模块下变频信号的处理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任意3×n阶Fan网络的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结论 |
1.1 数个参数定义 |
1.2 支路电流公式 |
1.3 任意节点的电压公式 |
1.4 等效电阻公式 |
2 矩阵方程及其解 |
2.1 主要矩阵方程模型 |
2.2 矩阵变换及通解 |
2.3 边界约束条件方程 |
2.4 电流在Ax节点输入的条件方程 |
2.5 在约束条件下的特解 |
3 主要公式的推导 |
3.1 支路电流公式的推导 |
3.2 电压公式的推导 |
3.3 等效电阻公式的推导 |
3.4 其他等效电阻公式的推导 |
4 讨论与小结 |
(3)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频率响应的矩阵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矩阵算法推导 |
1.1 双绕组电力变压器等效梯形网络模型 |
1.2 阻抗支路与导纳支路的矩阵描述 |
1.3 阻抗支路与导纳支路电流的关系 |
1.4 节点电压与阻抗支路电流的关系 |
1.5 节点电压与导纳支路电流的关系 |
1.6 节点电压列向量的求解 |
2 绕组频率响应的计算 |
2.1 算例模型及参数 |
2.2 算例计算结果 |
2.3 计算结果分析 |
3 结论 |
(4)非对称n阶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任意节点间的等效电阻公式 |
2 建立差分方程模型 |
2.1 电流的通用差分方程模型 |
2.2 左右边界的电流约束方程 |
2.2.1 连接左边界网格的电流约束 |
2.2.2 连接右边界网格的电流约束 |
2.3 电流输入与输出节点处的电流约束方程 |
3 等效电阻公式的推导过程 |
3.1 等效电阻公式 (1) 的推导 |
3.2 等效电阻公式 (2) 的推导 |
4 特例与比较 |
5 LC网络的复阻抗特性 |
6 分析与讨论 |
(5)内嵌交叉电阻的N阶多功能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两个总的等效电阻公式 |
2 等效模型和递推方程 |
3 等效变换及其公式的推导 |
3.1 结论1的推导 |
3.2 结论2的推导 |
4 特殊情形和比较 |
5 小结与评论 |
(6)构建等效模型研究三维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论文提纲范文)
1 等效模型构建 |
2 平面2×n阶网络的等效电阻 |
3 三维□×n阶网络的2个等效电阻公式 |
4 三维□×n阶LC网络的等效复阻抗 |
5 等效复阻抗的性质 |
6 等效电阻的一些特殊结论 |
7 结束语 |
(7)n阶网络任意节点的等效电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阻网络中的电流规律 |
2 边界电流规律 |
2.1 边界第1网格的电流约束 |
2.2 边界第n网格的电流约束 |
2.3 节点pm的边界电流约束 |
3 在约束条件下的解 |
4 等效电阻Rpa的计算 |
5 特例与比例 |
5.1 n阶电阻网络入端等效电阻Rab |
5.2 n阶电阻网络对角等效电阻Rad |
5.3 n阶无穷网络的等效电阻 |
6 结语 |
(8)平面无穷矩形网络的等效电阻公式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无穷矩形网络任意节点间的等效电阻 |
1.1相邻节点间的等效电阻思考 |
1.2二维傅里叶级数展开研究等效电阻 |
2轴线上等效电阻的普适公式及特殊结论 |
2.1等效电阻普适公式 |
2.2等效电阻特殊结论 |
3等效电阻间的关联与对偶 |
3.1等效电阻R1, 1 |
3.2等效电阻R1, 2, R2, 1 |
3.3数学的困惑与物理的神奇 |
3.4数学不等式构造 |
4向N维空间无穷电阻网络的引申与猜想 |
5结论 |
(9)5×n阶网络等效电阻的两个普适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1电阻网络中的电流规律 |
2等效电阻Raf (n) 的计算 |
3等效电阻Rbe (n)的计算 |
4具体讨论与比较 |
5结语 |
(10)基于传递函数分析的毫米波片上无源元件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毫米波的应用 |
1.2 片上无源元件在毫米波领域的应用 |
1.2.1 片上电感 |
1.2.2 片上传输线 |
1.2.3 片上变压器 |
1.3 片上无源元件的建模技术 |
1.3.1 电磁场仿真 |
1.3.2 分布参数模型 |
1.3.3 集总参数模型 |
1.3.4 行为级模型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工作定位 |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贡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CMOS片上无源元件 |
2.1 无源元件的一些基本概念 |
2.1.1 电感的定义 |
2.1.2 互感的定义 |
2.1.3 理想变压器 |
2.1.4 自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 |
2.1.5 电感值和电阻值 |
2.1.6 传输线相关参数 |
2.2 片上电感 |
2.2.1 有源电感 |
2.2.2 键合线电感 |
2.2.3 金属互连线电感 |
2.3 片上传输线 |
2.4 片上变压器 |
2.4.1 有源变压器 |
2.4.2 键合线变压器 |
2.4.3 金属互连线变压器 |
2.5 片上无源元件的损耗机制与降低损耗的方法 |
2.5.1 趋肤效应 |
2.5.2 邻近效应 |
2.5.3 衬底耦合损耗 |
2.5.4 降低损耗的方法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模型降阶算法与传递函数分析理论 |
3.1 模型降阶算法概述 |
3.2 传递函数 |
3.2.1 传递函数的四种形式 |
3.2.2 基于频域测量和仿真数据的传递函数计算 |
3.2.3 极点和留数 |
3.3 基于时域状态方程和改进电路节点的模型降阶算法 |
3.4 基于频域有理逼近的的模型降阶算法 |
3.5 向量拟合 |
3.5.1 求解极点 |
3.5.2 求解留数 |
3.5.3 传递函数形式的转化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片上螺旋电感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分析 |
4.1 片上螺旋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 |
4.1.1 1-π模型 |
4.1.2 2-π模型 |
4.1.3 T模型 |
4.2 片上螺旋电感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分析 |
4.3 片上螺旋电感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的实验验证和对比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向量拟合的片上螺旋电感宽频带等效电路模型 |
5.1 在片螺旋电感的高频效应 |
5.2 等效电路与物理机理分析 |
5.3 模型参数提取 |
5.4 模型的无源性 |
5.5 元件值为负值的解决方案 |
5.6 模型的可缩放性探讨 |
5.7 可缩放模型的实验验证 |
5.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片上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及传递函数分析 |
6.1 片上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
6.2 基于向量拟合的片上传输线模型 |
6.3 片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分析 |
6.4 片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的实验验证和对比 |
6.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片上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及传递函数分析 |
7.1 片上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
7.1.1 1-π模型 |
7.1.2 2-π模型 |
7.1.3 T模型 |
7.2 基于向量拟合的片上变压器模型 |
7.3 片上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分析 |
7.4 片上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的实验验证和对比 |
7.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结论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英文名词缩写 |
个人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2×N阶梯形网络对角等效电阻的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导多能级和多比特系统中的退位相和量子态调控[D]. 徐晖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19(01)
- [2]任意3×n阶Fan网络的电特性研究[J]. 谭志中,吴鹏,罗小廉,孔泽霖. 大学物理, 2018(12)
- [3]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频率响应的矩阵算法[J]. 任富强,汲胜昌,祝令瑜,刘勇,杨帆,陆伟锋,李熙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8(02)
- [4]非对称n阶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研究[J]. 王一骁,余清怡,谭志中.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5]内嵌交叉电阻的N阶多功能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研究[J]. 谭志中.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6]构建等效模型研究三维网络的等效电阻及复阻抗[J]. 谭震,谭志中. 大学物理, 2014(05)
- [7]n阶网络任意节点的等效电阻的研究[J]. 汤华,谭志中. 大学物理, 2012(11)
- [8]平面无穷矩形网络的等效电阻公式及其应用[J]. 谭志中,方靖淮.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9]5×n阶网络等效电阻的两个普适公式[J]. 谭剑,谭志中.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0]基于传递函数分析的毫米波片上无源元件建模技术研究[D]. 王皇.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