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军反空袭作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术无人机力量及运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海军陆战队参与了美军近些年历次军事行动,而战术无人机作为其重要的作战支援力量,在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成熟的无人机编配和运用机制。介绍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无人机力量的编制配属情况,分析了其在海军陆战队作战力量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作战运用中的使用派遣方式,并梳理了无人机支援海军陆战队军事行动时的具体任务样式。
翟海清,吴福初,张杨[2](2019)在《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分析》文中提出针对预警机反空袭作战环境复杂,影响作战能力因素多且难以量化而导致的作战效能评估难问题,在定性分析影响预警机作战能力因素,建立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网络理论,对典型反空袭作战条件下预警机的综合作战能力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可为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的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郜耿豪,魏延秋[3](2019)在《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特点浅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将战役后方交通战发展到极致,将战役后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作战方式上,北部战场丰富,南部战场单一;在破坏对方交通线力量和目标上,双方各有所恃,各有所图;在保卫己方交通线力量上,双方多采取军政民结合的方式,形成合力;在作战区域和规模上,双方均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研究分析这些特点,对于在信息化战争中如何在交通战中制胜于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周斌[4](2019)在《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规模海上军演频繁在各国竞相展开。海上军演包含模拟攻击方和防御方,并以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为主要演练武器,进行攻防对抗。实战演练需要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但军演也带来了颇多益处,例如,可向他国展示自身实力,为自身作战积累宝贵经验等。美国凭借着“无敌舰队”而雄于全球,或许更能说明海上作战地位的重大意义,更有国家将海洋称为“蓝色国土”。针对日益频繁的海上争端,十分有必要对海上作战双方攻防对抗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本文设计了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攻防对抗的典型作战流程以及建立了主要对抗武器模型:反舰导弹模型和舰空导弹模型,并对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导弹攻防对抗典型作战流程设计。针对海上作战,论文设计了机载反舰导弹和舰载防空导弹的典型作战流程;分别建立了空中目标和海面目标的运动模型;建立导弹三自由度模型;设计典型导弹飞行弹道并进行仿真实验以及在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策略中,通过一体化控制对航行蛇形、纵向蛇形、螺旋、摆式和跃升机动进行了弹道仿真研究,证明了典型作战流程和模型的可行性。2.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仿真。针对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具体为:在火控解算中,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采用双变步长来自适应动态调整时间和距离步长;并对导弹不可逃逸攻击区进行了仿真求解。最后应用蒙特卡洛法研究对比了不同机动的反舰导弹对有舰空导弹拦截下的突防概率。3.效能评估。针对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论文在传统ADC方法基础上引入支撑度S概念。在实际对抗情景中,考虑存在对抗措施情况,将导弹作战效能分为基本作战效能和对抗作战效能两部分,建立效能计算体系。
吴福初,翟海清,单岳春[5](2018)在《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的设置》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设置问题,在构建预警机前出距离模型,计算预警机所需最小前出距离和最大可能前出距离的基础上,根据预警机巡逻空域设置的原则和要求,对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的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环境的预警机巡逻空域设置原则及优化选择方法,可为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丁聪[6](2017)在《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九一一”事件以后,面对风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小布什政府开启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美国军事改革思想作为引领这场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是一个动态的思想、理论、概念体系,渗透进了这场改革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推动美国军事制度的改革,试图满足美国打赢当下战争和赢得未来挑战的需求。拉姆斯菲尔德就任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美军转变军事学说,改革美军组织结构,调整军政关系,强化文官对军队的控制。另外,美国还广泛利用最新的技术,大力推动部队联合作战。盖茨就任国防部长后,继续推动美国的军事制度改革。他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再平衡,调整军队的官僚体制,平衡军政关系,革新军种文化,改革国防部的商业模式,并针对新兴国家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提出了应对措施。尽管在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的军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是其改革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军事制度,影响到未来美国军事变革的趋势。
周兴旺,丁颖峰,从福仲[7](2016)在《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决策过程》文中指出从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的基本概念出发,并重点从宏观角度对空袭作战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利用Enterprise Architecture软件构造了空袭作战流程的动态行为顺序图,提取出空袭作战的主要决策环节:目标优选、火力资源分配、毁伤效果评估。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为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各决策模型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李锦军,汪海锐,厉春生[8](2016)在《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的主要威胁及其对抗措施》文中认为反辐射武器已经成为未来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的主要威胁。文章基于对反辐射武器局限性的分析,从雷达技术体制和战术使用等方面着手,重点研究了防空雷达对抗反辐射武器的方法及措施。
卡卡西[9](2015)在《未完成的军事转型——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弱点(贰)》文中研究说明第二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本章将审视PLA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现代化进程。大约在20年前,PLA在装备、条例、人员、训练等各个方面开始实施转型。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在下一个十年中,哪些内外部因素可能改变PLA的现代化方向。本章结尾,我们还将预测PLA在2025年之前的发展趋势。
荆有生[10](2012)在《基于对策论的高炮阵地兵力部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战斗发生突然,战机短促,对抗激烈,参战的军兵种多,指挥控制难度增大。这些对防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能力以及指挥机关的谋划分析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立足于实际需求来研究高炮团防空阵地部署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为防空阵地部署的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文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防卫目标的重要度进行评估,然后基于对策论方法对防空阵地兵力部署方案进行优化。本文的这些工作对于防空阵地部署的优化具有实际的理论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防卫目标的重要度评估:从敌我双方的战场态势出发,构建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且给出了基于AHP方法的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估方法。防卫目标的重要度分析能够有效的辅助指挥员确定兵力部署的重点,以确保在反空袭作战中能够成功完成任务。(2)基于对策论的防空阵地部署建模:从对策论的角度构建防空阵地兵力优化部署模型。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双方都希望以最小的损失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基于对策论的兵力部署优化建模是在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估的基础上,将敌我双方对策过程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3)防空兵兵力部署优化模型的求解:由于基于对策论的防空阵地部署模型相对复杂,很难采用传统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人工求解,因此需要计算机的辅助求解。文中,以C#语言进行编程,对防空阵地兵力部署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且给出了相关的算法。
二、海军反空袭作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军反空袭作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术无人机力量及运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美国海军无人机力量基本情况 |
1.1 美国海军陆战队 |
1.2 无人机中队 |
1.3 无人机配属情况 |
(1)美军无人机系统分类。 |
(2)海军陆战队无人机型号部署。 |
2 功能地位及使用派遣 |
2.1 担负的任务 |
(1)反空袭。 |
(2)电子战。 |
(3)进攻性空中支援。 |
(4)空中侦察。 |
(5)突击支援。 |
(6)飞机和导弹控制。 |
2.2 装备直接配发使用 |
2.3 无人机中队派遣支援 |
(1) RQ-7B阴影。 |
(2) RQ-21A。 |
3 任务样式 |
3.1 直接支援任务 |
3.2 航空任务 |
3.3 动态任务 |
3.4 电子战任务 |
4 结束语 |
(2)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贝叶斯网络简述 |
3 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 持续作战能力 |
3.2 对空探测能力 |
3.3 指挥引导能力 |
3.4 电子对抗能力 |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评估模型 |
4.1 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
4.2 影响预警机作战能力因素的条件概率模型 |
4.3 隶属度函数模型 |
5 算例分析 |
6 结语 |
(3)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特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作战方式上,北部战场丰富,南部战场单一 |
(一)北部战场:作战形式多样,作战样式以空袭、反空袭为主 |
(二)南部战场:作战形式单一,作战样式以袭扰、反袭扰为主 |
二、破交力量和目标:双方各有所恃,各有所图 |
(一)联合国军依靠其强大的海空军力量,企图彻底切断对方补给线 |
(二)朝鲜使用游击队破坏联合国军的交通线 |
三、保交力量:军政民结合,形成合力 |
(一)北部战场:建立军警民结合的道路抢修和防卫力量 |
(二)南部战场:正规军与警察部队配合,并取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
四、作战区域和规模: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 |
五、结语 |
(4)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攻防对抗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导弹攻防对抗典型作战流程设计 |
2.1 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典型作战流程 |
2.1.1 反舰导弹典型作战流程 |
2.1.2 舰空导弹典型作战流程 |
2.1.3 典型作战效果图展示 |
2.2 导弹攻防对抗机动策略设计 |
2.2.1 数学基础 |
2.2.2 目标建模 |
2.2.3 导弹建模 |
2.2.4 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策略及其实现方法 |
2.3 仿真 |
2.3.1 弹道仿真数据流分析 |
2.3.2 仿真条件 |
2.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导弹攻击区和末端对抗关键技术及仿真 |
3.1 火控解算 |
3.1.1 火控解算研究现状 |
3.1.2 命中限制条件 |
3.1.3 自适应步长的攻击区解算 |
3.1.4 不可逃逸攻击区解算 |
3.1.5 攻击区解算流程图 |
3.1.6 仿真 |
3.2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攻防对抗机动突防概率 |
3.2.1 蒙特卡洛法 |
3.2.2 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
3.2.3 作战误差因素分析及选取 |
3.2.4 末端机动突防概率仿真流程 |
3.2.5 仿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
4.1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现状 |
4.1.1 效能相关概念 |
4.1.2 常用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
4.2 ADC方法介绍 |
4.2.1 方法组成元素 |
4.2.2 方法应用过程 |
4.3 改进的ADC方法 |
4.3.1 基本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
4.3.2 对抗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
4.4 算例计算与分析 |
4.4.1 算例计算 |
4.4.2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的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 预警机巡逻空域的设置 |
1.1 预警机前出距离 |
1.1.1 预警机前出距离计算模型 |
1.1.2 量化分析的条件 |
1.1.3 量化分析的结果 |
1.1.4 对量化结果的分析 |
1.2 预警机方位配置 |
2 预警机巡逻空域的优化选择 |
2.1 预警机巡逻空域选择的原则 |
2.2 预警机巡逻空域选择的步骤与方法 |
3 结束语 |
(6)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背景 |
2.1 改革的内因 |
2.1.1 国内政治推动军事改革 |
2.1.2 军工复合体牵引军事改革 |
2.1.3 国防科技支撑军事改革 |
2.2 改革的外因 |
2.2.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动 |
2.2.2 传统安全威胁卷土重来 |
2.2.3 非传统安全威胁呈愈演愈烈之势 |
第三章 21世纪初美军改革总体思想 |
3.1 战略指导思想 |
3.1.1 战略判断层面 |
3.1.2 战略规划层面 |
3.1.3 战略路径层面 |
3.2 组织结构与编制体制思想 |
3.2.1 军队管理扁平化思想 |
3.2.2 制衡思想 |
3.3 军事力量建设思想 |
3.3.1 基于能力的军事斗争思想 |
3.3.2 能力慑止思想 |
3.3.3 基于能力的后勤和人才培养思想 |
第四章 激进阶段与温和阶段: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运用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 |
4.1 激进阶段的美军改革 |
4.1.1 阶段划分依据 |
4.1.2 激进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
4.2 温和阶段的美军改革 |
4.2.1 阶段划分依据 |
4.2.2 温和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
第五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评价 |
5.1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特点 |
5.1.1 前瞻性和继承性兼具 |
5.1.2 创新性与技术性互为补充 |
5.1.3 突破性与局限性并存 |
5.2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经验与启示 |
5.2.1 强调顶层设计、坚持将改革的权力汇聚 |
5.2.2 通过法律、法规、文件将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
5.2.3 在满足当下需求和应对未来挑战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 |
5.2.4 军事改革的根本目标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
5.2.5 军事改革的手段应循序渐进 |
5.2.6 军事改革针对的敌人不应过于具体,方案不应过于透明 |
5.3 美国军事改革未来走向 |
5.3.1 军事高科技的追求永无止境 |
5.3.2 联合作战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
5.3.3 军事改革思想的持续革新 |
5.3.4 精兵强效的国防部改革仍将继续 |
5.3.5 军民融合推动军事科技创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专着 |
二、中文译着 |
三、中文论文 |
四、英文专着 |
五、英文论文 |
六、报刊及互联网信息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决策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信息化空袭作战流程分析 |
2.1 信息化空袭作战的基本概念 |
2.2 基于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空袭作战动态行为关系 |
(一)动态行为操作 |
(二)顺序层及相互关系 |
3 目标优选环节分析 |
3.1 目标优选因素分析 |
3.2 目标优选的处理思路 |
4 火力资源分配环节分析 |
4.1 空袭火力资源分配的对抗性分析 |
4.2 空袭火力对抗系统基本组成分析 |
5 毁伤效果评估环节分析 |
5.1 毁伤效果因素分析 |
5.2 毁伤效果评估在流程中的作用分析 |
6 结束语 |
(8)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的主要威胁及其对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反辐射武器是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的主要威胁 |
3 反辐射武器的性能和特点分析 |
3.1 反辐射武器的类型 |
3.2 反辐射武器的主要特点 |
3.3 反辐射武器的主要局限性 |
4 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对抗反辐射武器的措施 |
4.1 对抗反辐射武器的技术措施 |
4.1.1 雷达联网技术 |
4.1.2 雷达分布技术 |
4.1.3 低截获概率技术 |
4.2 对抗反辐射武器的战术措施 |
4.2.1 针对反辐射武器的本身特性,进行预先告警 |
4.2.2 针对反辐射武器的制导方式,实施干扰欺骗 |
4.2.3 针对反辐射武器的杀伤威力,采取防护措施 |
4.2.4 针对反辐射武器的使用特点,实施火力拦截 |
5 结语 |
(10)基于对策论的高炮阵地兵力部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空袭目标重要度评估研究现状 |
1.2.2 防空兵力部署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高炮防空阵地的作战使命任务分析 |
2.1 防空兵使命任务分析 |
2.1.1 防空兵作战任务 |
2.1.2 反空袭作战特点 |
2.1.3 防空兵主要装备 |
2.1.4 高射炮对空作战特点 |
2.2 防空阵地的作战筹划以及部署 |
2.2.1 筹划部署流程 |
2.2.3 防空阵地部署中的重难点问题 |
2.3 基于对策论的防空阵地兵力部署分析 |
2.3.1 对策行为和对策论 |
2.3.2 防空阵地兵力部署的对策行为 |
2.3.3 防空阵地兵力部署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卫目标的重要度评估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 |
3.2.1 防卫目标的直接军事效用价值 |
3.2.2 防卫目标的潜在军事效用价值 |
3.2.3 防卫目标的非军事效用价值 |
3.2.4 防卫目标的效用价值顶层判断矩阵 |
3.3 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估 |
3.3.1 层次单排序 |
3.3.2 一致性检验 |
3.3.3 重要度评估汇总 |
3.4 小结 |
第四章 防空兵兵力部署优化建模 |
4.1 防空作战基本知识 |
4.1.1 防空作战相关名词解释 |
4.1.2 敌机突防建模 |
4.2 防空兵力部署优化分析 |
4.2.1 防空兵部署基本假设 |
4.2.2 防空兵部署分析 |
4.3 防空兵力部署优化模型 |
4.3.1 敌我双方纯策略下的矩阵对策 |
4.3.2 敌我双方混合策略下的矩阵对策 |
4.4 小结 |
第五章 防空兵兵力部署优化模型的求解 |
5.1 矩阵对策求解的线性规划方法 |
5.1.1 矩阵对策的对偶转换 |
5.1.2 矩阵对策的线性规划求解 |
5.2 计算机求解防空兵力部署优化模型 |
5.2.1 计算机求解矩阵对策的流程 |
5.2.2 计算机求解混合策略的对策矩阵 |
5.3 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某高炮团作战任务想定 |
6.2 某高炮团兵力部署优化 |
6.2.1 防卫目标重要度评估 |
6.2.2 防空兵力部署优化建模 |
6.2.3 防空兵力部署优化求解 |
6.3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海军反空袭作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术无人机力量及运用现状[J]. 张倩. 飞航导弹, 2021(09)
- [2]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综合作战能力分析[J]. 翟海清,吴福初,张杨. 舰船电子工程, 2019(07)
- [3]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特点浅析[J]. 郜耿豪,魏延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D]. 周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岛礁要地反空袭作战中预警机巡逻空域的设置[J]. 吴福初,翟海清,单岳春.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8(03)
- [6]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D]. 丁聪.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7]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决策过程[J]. 周兴旺,丁颖峰,从福仲.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6(03)
- [8]反空袭作战中防空雷达的主要威胁及其对抗措施[J]. 李锦军,汪海锐,厉春生. 舰船电子工程, 2016(02)
- [9]未完成的军事转型——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弱点(贰)[J]. 卡卡西. 航空世界, 2015(05)
- [10]基于对策论的高炮阵地兵力部署策略研究[D]. 荆有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