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食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期和远期控制效果评价

重庆市食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期和远期控制效果评价

一、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周正斌[1](2011)在《蚊媒病原体综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蚊媒病是一组以蚊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热等,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全球气候逐渐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加。随着疾病谱发生变化,相应的检测和监测技术要及时跟进,以适应新的疾病监测需求。检测及监测蚊虫携带的病原体,在传染病监测中属于早期监测和发现传染病流行的方法,对于蚊媒传播疾病的有效预警和控制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都是针对一种病原体检测,且有些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高,不能够早期发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此外,从生物学分类角度来看,蚊媒病病原体涉及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专业,目前蚊媒病监测也是针对单病种,不同病原体分类专业人员分别从自身专业领域进行检测,浪费人力、财力,且各专业独力实施,不利于高效、综合采取防治措施。因而,对于蚊媒病的防治应当综合考虑。本研究设计对野外采集的蚊虫综合检测多种携带的病原体,如黄病毒属病毒、疟原虫和丝虫。将野外采集蚊虫样本同批次处理后高通量检测,经济、高效检测蚊传病原体,其研究结果可为卫生防病部门提供简化的检测、监测步骤和程序,提高效率和减少重复工作量。以黄病毒属病毒保守性最高的非结构蛋白5(nonstructural protein,NS5)基因为靶基因,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30多种蚊媒黄病毒属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组(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Complex),包括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等病毒NS5基因序列,用DNAStar软件设计出3条半巢式PCR通用引物,以JEV cDNA﹑DenV I~IV型c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 PCR)方法;以日本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结果显示,RT-hemi-nested PCR方法的最低病毒检出浓度为5.0×10-4PFU/m1,灵敏度与同类方法相比高出一个数量级。根据GenBank中疟原虫(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诺氏疟原虫等)SSUrRNA基因和丝虫(马来丝虫,犬恶丝虫等)线粒体基因保守区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设计6条半巢式多重PCR通用引物。以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马来丝虫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半巢式多重PCR方法,然后以恶性疟原虫DNA﹑马来丝虫DNA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并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大劣按蚊。所建立的半巢式多重PCR方法检测疟原虫下限为0.53个恶性疟原虫,丝虫检测下限为0.01条马来丝虫。该方法可以明确地检测出大劣按蚊中感染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选择云南普洱周边地区作为蚊媒观察点采集蚊虫。按照采集时间将蚊虫每10只分为一个混合样本组,样本少时则每组少于10只。用上述建立的蚊媒黄病毒属RT- hemi-nested PCR检测了54组三带喙库蚊虫样本,其中14组为阳性,经测序确认9组为乙型脑炎病毒﹑3组为登革热II型病毒﹑1组为登革热I型病毒﹑1组未知病毒(与Quang Binh virus相似度最高,为82%)。上述病毒的最小感染率分别为16.7‰,5.55‰,1.85‰和1.85‰。用半巢式多重PCR检测了148组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样本检测疟原虫和丝虫,未发现阳性扩增。本研究针对蚊媒病防治中的关键需求,建立了一套黄病毒属病毒、疟原虫、丝虫简单、有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大批量的检测野外采集的蚊虫。经现场蚊虫检测,在云南普洱周边采集的蚊虫体内发现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I型和II型和未知病毒(属于黄病毒属)。说明在当地人群或动物体内,存在这些黄病毒属日本脑炎组病毒的低度流行。该研究结果应当引起疾病控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这些地区以及其他类似地区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同时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还可用于病人蚊媒病的检测。高通量的蚊虫检测还能够提供可定性和定量的蚊媒携带病原体资料,也可为蚊媒病监测以及可能传入我国的新型蚊媒病病原体的检测以及预警提供了基础资料;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蚊媒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该方法无疑可为蚊媒病的监测提供更有效的资料,使蚊媒病的监测和预警更为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王奎,勾能,雷群建,周万江,蒋和宏[2](2009)在《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长寿区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收集、整理了三峡库区的基线资料。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初期疟疾大流行,70年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5~10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6~360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目前,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但是,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王奎,勾能,雷群建,周万江,蒋和宏[3](2009)在《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长寿区1951-2008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长寿区20世纪50年代疟疾暴发流行,1954年年发病率高达622.90/万。主要分布于晏家、龙溪、双龙、石堰等9个乡镇。经过约10年的普查、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对有疟史者根治、健康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83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1985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部颁标准。结论经过监测,证实长寿区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今后应加强监测,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向消除疟疾标准迈进。

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李继银,吴成果,罗飞,肖鹏[4](2009)在《重庆市按蚊种群调查与主要传疟媒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辖区内传播疟疾媒介按蚊种群数量,为制订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为单位,以东西南北设点。在媒介繁殖高峰季节每点捕人房按蚊50只或50顶蚊帐内全部按蚊;牛房按蚊50~100只,分别单个饲养。产卵后结合成蚊鉴定蚊种,对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媒介能量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共发现按蚊属13种,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帕氏按蚊等其余按蚊数量相当少。40个区县,共调查37个,有嗜人按蚊分布的20个,占54.05%,主要分布于渝西南面的远郊县和近郊区。以壁山、江津、永川、铜梁密度最高。人房嗜人按蚊构成比依次为83.33%、49.49%、30.69%、30.21%;均为较平坦的浅丘地形,海拔高度在200~290m之间,有溪流、池塘、稻田。嗜人按蚊媒介能量江津、铜梁分别为3.54和4.09。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市的传疟媒介,前者为主要媒介,媒介能量在3.54~4.09之间,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虽然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但是轮换使用杀虫剂仍然有效。

潘波[5](2006)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疟疾传播或流行,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被WHO确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必须控制的头号传染病。在我国,疟疾曾流行于全国近80%的县、市,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流行特点,在疟疾流行与传播的基本条件尚无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疟疾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依然存在。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原称雷氏按蚊嗜人亚种(An.lesteri anthropophagus Xu & Feng,1975),属赫坎按蚊复合体。迄今记录仅分布于我国,据以往的调查报道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广大的低山丘陵区,由于其分布面广,具有家栖、嗜吸人血的习性,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传疟作用是中华按蚊的20倍,经调查与研究证实为我国北纬33°以南疟疾传播与爆发流行的重要媒介。目前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11个省、

蒋诗国,吴成果,李继艮,晏维,李怡[6](2005)在《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描述重庆市疟疾流行区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重庆市自1951年至今,曾发生过4次大流行,分别为1954年(109.34/万)及1963年(45.80/万)、1970年(40.87/万)、1983年(19.37/万),约10年1次流行高峰。主要分布于永川、璧山、江津、长寿等郊县和沙坪坝区等近郊区,疫情波动大,难以控制。嗜人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璧山、永川、江津等区、县人房嗜人按蚊比例最高,分别为83.33%、30.69%、49.49%,疟疾流行也最严重。在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以灭蚊为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96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无1/万以上的区、县。结论经过10余年的监测,证实重庆市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

蒋诗国,吴成果,晏维,肖邦忠,肖鹏,林晓光,田贵和,唐成田,彭泽宣,李继银,黄文利,赖杰[7](2004)在《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原抗疟试点防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以往的防治、研究经验,探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推动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进程。方法选择80年代以来抗疟措施落实,资料齐全、可靠、效果考核在二年或二年以上的试点;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灭蚊后灭蚊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分别X2=1006.31和X2=80.36。p<0.001。灭蚊前蚊虫夜间叮人率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别,灭蚊后分别下降12倍和4倍;媒介能量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灭蚊前差别不大,灭蚊后分别下降12倍和5倍。通过成本核算显示灭蚊措施优于预防服药措施,前者较后者节省直接或间接投入97996.76元,即产出的间接经济效益。结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的措施,是既经济有效,又简便易行、节省人力、财力的最佳措施。

蒋诗国,吴成果,晏维,肖邦忠,肖鹏,林晓光,田贵和,唐成田,彭泽宣,李继银,黄文利,赖杰[8](2002)在《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以往的防治经验 ,探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 80年代以来抗疟措施落实、资料齐全、效果考核在 2年或 2年以上的试点 ;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灭蚊后灭蚊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 (P<0 .0 0 1 )。灭蚊前蚊虫夜间叮人率 :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别 ,灭蚊后分别下降 1 2倍和4倍 ;媒介能量 :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灭蚊前差别不大 ,灭蚊后分别下降 1 2倍和 5倍。通过成本核算显示 ,灭蚊措施优于预防服药措施 ,前者较后者节省直接或间接经济投入 97996.76元。结论对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的措施 ,是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省人力、财力的有效措施

钱会霖,尚乐园[9](2000)在《一九九九年全国疟疾形势》文中提出

二、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蚊媒病原体综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蚊媒黄病毒属日本脑炎组病毒的RT-hemi-nested PCR检测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建立半巢式多重PCR 方法检测疟原虫和丝虫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RT-hemi-nested PCR 方法和Hemi-nested multiplex PCR 方法检测野外采集蚊虫标本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综述
    参考文献
论着
    参考文献

(2)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长寿区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库区基线资料收集
    1.2 监测
        1.2.1 选点
        1.2.2 收集基线资料
        1.2.3 媒介监测
        1.2.4 疟疾疫情监测
        1.2.4. 1 疟疾诊断
        1.2.4. 2 发热病人血检
        1.2.4. 3 IFAT检测
    1.3 质量控制
    1.4 建立数据库
2 结果
    2.1 库区概况
        2.1.1 基本情况
        2.1.2 水文气象特征
        2.1.3 农村居民医疗与疾病控制
        2.1.4 按蚊种群和传疟媒介
        2.1.5 疟疾流行及发病概况
    2.2 监测结果
        2.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
        2.2.2 媒介密度
        2.2.3 发热病人血检
        2.2.4 IFAT检测
3 讨论

(3)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疟疾发病资料
    1.2 传播媒介调查
        1.2.1 传播媒介蚊种构成调查
        1.2.2 媒介季节消长调查
    1.3 防治措施
        1.3.1 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
        1.3.2 疟史病人休止期根治
        1.3.3 疫点人群服药
        1.3.4 全民预防服药
        1.3.5 现症病人治疗
        1.3.6 媒介防制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1.1 疟疾流行概况
        2.1.2 地区分布
        2.1.3 季节分布
        2.1.4 人群分布
    2.2 传疟媒介调查
        2.2.1 按蚊种群、密度调查
        2.2.2 按蚊季节消长
    2.3 防治措施执行情况 (表2, 表3)
        2.3.1 发热病人血检
        2.3.2 休止期服药
        2.3.3 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2.3.4 现症病人治疗
        2.3.5 媒介防制
        2.3.6 防治技术人员培训
    2.4 防治效果
3 讨论

(5)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节 广东省内陆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二节 横琴岛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研究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嗜人按蚊的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和其它传疟媒介及防疟效果的评价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1 中华按蚊
        2 嗜人按蚊
        3 微小按蚊
        4 大劣按蚊
        5 日月潭按蚊
        6 参考文献
    附录2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
        1 当前我国主要媒介按蚊抗性程度
        2 产生抗性的原因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附录3 我国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防制蚊媒及防疟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1 实验室研究
        2 实验小屋试验
        3 现场防疟试验与应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1 获奖
    2 国家课题
    3 省级课题
    4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5 待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疟疾发病资料
    1.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
    1.3 传播媒介调查
        1.3.1 传播媒介蚊种组成、分布、密度及构成调查
        1.3.2 媒介季节消长调查
    1.4 防治试点研究
        1.4.1 乙伯8周预防服药
        1.4.2 单服乙胺嘧啶预防
    1.5 防治措施
        1.5.1 发热患者疟原虫镜检
        1.5.2 疟史患者休止期根治
        1.5.3 疫点人群服药
        1.5.4 全民预防服药
        1.5.5 现症患者治疗
        1.5.6 媒介防制
    1.6 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1.6.1 流行区范围变化
        1.6.2 嗜人按蚊分布区原抗疟试点防治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疟疾流行概况
        2.1.1 地区分布
        2.1.2 季节分布
        2.1.3 人群分布
    2.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
    2.3 传疟媒介调查
        2.3.1 按蚊种群、密度、分布调查
        2.3.2 按蚊季节消长
    2.4 防治试点
    2.5 防治措施执行情况
        2.5.1 发热患者血检
        2.5.2 休止期服药
        2.5.3 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2.5.4 现症患者治疗
        2.5.5 媒介防制
        2.5.6 防治技术人员培训
    2.6 防治效果
        2.6.1 重病区逐渐被消除
        2.6.2 嗜人按蚊分布区原抗疟试点防治效果
3 讨论

(8)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抗疟试点及措施
        1.1.1 江津抗疟试点
        1.1.2 铜梁抗疟试点
    1.2 资料收集
        1.2.1 基本情况
        1.2.2 防治效果考核资料
    1.3 效果评价
        1.3.1 防治效果
        1.3.2 卫生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2 结果
    2.1 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2.2 效果评价
        2.2.1 防治效果
        2.2.2 卫生经济效益分析

(9)一九九九年全国疟疾形势(论文提纲范文)

防治工作
发病情况
疫情分析
工作建议

四、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蚊媒病原体综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周正斌.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 [2]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长寿区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J]. 王奎,勾能,雷群建,周万江,蒋和宏. 热带医学杂志, 2009(06)
  • [3]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J]. 王奎,勾能,雷群建,周万江,蒋和宏. 热带医学杂志, 2009(04)
  • [4]重庆市按蚊种群调查与主要传疟媒介的研究[J]. 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李继银,吴成果,罗飞,肖鹏. 现代预防医学, 2009(03)
  • [5]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D]. 潘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6]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J]. 蒋诗国,吴成果,李继艮,晏维,李怡.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03)
  • [7]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原抗疟试点防治效果评价[A]. 蒋诗国,吴成果,晏维,肖邦忠,肖鹏,林晓光,田贵和,唐成田,彭泽宣,李继银,黄文利,赖杰.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
  • [8]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J]. 蒋诗国,吴成果,晏维,肖邦忠,肖鹏,林晓光,田贵和,唐成田,彭泽宣,李继银,黄文利,赖杰.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04)
  • [9]一九九九年全国疟疾形势[J]. 钱会霖,尚乐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03)

标签:;  ;  ;  ;  ;  

重庆市食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期和远期控制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