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MMPI和16PF检测结果分析

焦虑症患者MMPI和16PF检测结果分析

一、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群英[1](2020)在《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当今,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我国毒品情况仍然严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发布《毒品情况报告》,2018年全国使用毒品人数共有240.4万名,吸毒人群数量庞大。毒品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戒毒形势已刻不容缓。随着《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强制隔离戒毒整合了以前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采取强制性约束的方法迫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简称―强戒人员‖)戒除毒瘾,健康回归社会,成为我国主要的戒毒模式。吸毒人员生理脱毒相对容易,但心理依赖可能是终生的。长期吸毒严重影响吸毒人员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功能,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人格等方面均受到明显的损坏。吸毒人员戒毒后复吸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戒毒人员低自尊,自我评价低,对戒毒后重返社会丧失信心。因此,关注强戒人员心理,探讨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对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矫治,降低复吸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格、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特点,探讨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强戒人员的戒毒管理和心理教育矫治提供数据参考。对象和方法选取重庆市8个强制隔离戒毒场所621名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测评工具,对强戒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测评。分析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特点;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MMPI得分)(1)总体特点:除L量表外,男性K、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男性常模(P<0.01)。除L、D量表外,女性K、Si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F、Pd、Pa、Pt、Sc、Ma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Mf-m、Mf-f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女性(P<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F、Hs、Pa、Pt、Sc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F、Hs、Pd和Sc分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F、Hs量表得分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1);―≤29岁‖组Pd量表得分显着高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0.01);―≥50岁‖组Sc量表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5)。(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海洛因‖组Hs、D、Hy、Sc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注射‖组Hs、D、Hy、Si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K、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2年‖组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1年‖和―1-2年‖组(P<0.05);―>2年‖组K量表得分显着低于―<1年‖和―1-2年‖组(P<0.05)。(8)戒毒次数差异:Hs、D、Pd、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Hs、D、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2次‖组Pd量表得分显着低于―首次‖和―3次及以上‖组(P<0.05,0.01)。2.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症状阳性率为50.30%。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躯体化、敌对。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中国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SCL-90敌对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SCL-90躯体化、强迫和恐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其他因子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29岁‖组(P<0.05,0.01);―≤29岁‖组其他因子得分显着低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躯体化因子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除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外,―海洛因‖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除敌对和偏执因子外,―注射‖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存在显着的吸毒时间组间差异(P<0.05,0.01)。―>2年‖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1-2年‖组(P<0.05,0.01)。(8)戒毒次数差异:除敌对、恐怖、偏执和总均分外,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存在显着的戒毒次数组间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强戒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躯体化因子得分―首次‖组显着低于―2次‖,―3次及以上‖组(P<0.01)。3.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1)。根据自我效能感得分定义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划分标准,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1-2分(不包括2分)处于低水平有222例,占37%;得分2-3分(不包括3分)处于中等水平有282例,占47%;得分3-4分高水平仅有96例,占16%。表明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等水平。(2)受教育程度特点:―高中及以上‖组GSES得分显着高于―初中及以下‖组(P<0.01)。(3)戒毒次数差异:―首次‖戒毒GSES得分显着高于―2次‖和―3次及以上‖戒毒组(P<0.05)。4.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强戒人员的MMPI量表与其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其中F、Hs、Pd、Pa、Pt、Sc、Ma、Si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L、K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负相关(P<0.05);除与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D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Hy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Mf-f量表与躯体化、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呈显着负相关(P<0.05)。(2)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a、Pt、Sc、Si量表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3)强戒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因子及总均分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4)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差异比较除Hy、Mf-m、Mf-f量表外,高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各量表得分与低SCL-90得分人群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除L、K量表外,高SCL-90得分组强戒人员MMPI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低SCL-90得分组人员(P<0.01)。(5)高、低GSES得分强戒人员的MMPI差异比较高GSES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t、Sc、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低GSES得分人群(P<0.05,0.01)。(6)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的GSES差异比较高SCL-90得分组的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SCL-90得分低组的人员(P<0.05)。结论1.强戒人员存在明显人格偏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0.3%,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人群特点。2.强戒人员人格、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相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低,存在明显的人格偏离。

冉立[2](2020)在《云南省95例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健康成年男性以及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目的在于了解云南省无慢性病的成年男性与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明确云南省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云南省成人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焦虑及抑郁)提供基础参考数据,为后续对血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登记管理的成人血友病患者95例,在随机选择无慢性病的正常成年男性98例,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追踪、网上问卷调查、门诊随诊等方式收集资料,对纳入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情况、职业、治疗方法、严重程度、月出血次数、关节畸形情况进行收集,对纳入对象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对纳入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情况分析,采用PHQ-9抑郁量表、GAD-7焦虑量表,将调查表所搜集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讨论并得出云南省正常成年男性及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1 一般资料1.1年龄血友病组年龄30.2±9.5(岁)与非血友病组年龄30.0±5.6(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BMI 血友病组 BMI 20.9±3.9(kg/m2)与非血友病组 BMI 23.8±4.8(kg/m2)相比,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01)。1.3婚姻情况血友病组已婚者30人(31.60%),单身者62人(65.30%),有女朋友者3人(3.20%);非血友病组已婚36人(36.70%),单身38人(38.80%),有女朋友24人(24.50%)。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01)。1.4教育情况血友病组中小学16人(16.80%),初中27人(28.40%),高中14人(14.70%),大学26人(27.40%);其他(专科、职高、研究生)12人(12.60%),非血友病组中小学1人(1.00%),初中5人(5.10%),高中8人(8.20%),大学76人(77.60%);其他(专科、职高、研究生)8人(8.20%)。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01)。1.5职业情况血友病组中个体经营5人(5.30%),无业54人(56.80%),学生17人(17.90%),职员12人(12.60%),其他7人(7.40%);非血友病组中个体经营 8 人(8.20%),无业 8 人(8.20%),学生 9 人(9.20%),职员 36 人(36.70%),其他37人(37.80%)。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01)。1.6家庭收入情况血友病组家庭年收入(以x表示):x<10000元14人(14.70%);x≥0000 元,x≤50000 元 67 人(70.50%);x>50000 元,x<100000 元 9 人(9.50%);x≥100000元5人(5.30%);非血友病组家庭年收入(以x表示):x<10000元12 人(12.20%);x≥1 0000 元,x≤50000 元 33 人(33.70%);x>50000 元,x<100000元31人(31.60%);x≥100000元22人(37.80%)。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01)。2血友病组和非血友病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比较2.1血友病组和非血友病组生活质量比较血友病组在SF-36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和健康变化(HT)9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非血友病组,两者间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或P<0.001)。2.2血友病组和非血友病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血友病组抑郁评分8.66±7.459(分)、焦虑评分6.95±6.432(分)高于非血友病组抑郁评分5.93±5.302(分)、焦虑评分4.76±4.949(分),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2.3血友病组和非血友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比较血友病组可能罹患中度以上抑郁症者(40.00%)、可能罹患中度以上焦虑症者(29.47%)高于非血友病组(17.34%、15.30%),两组在抑郁严重程度的比较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两组在焦虑严重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严重程度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比较3.1不同严重程度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重度血友病患者在SF-36生理机能(PF)的得分 46.40±24.068(分)低于中度 56.82±28.002(分)及轻度 70.0±26.220(分)血友病患者,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3.2不同严重程度血友病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轻度、中度及重度血友病患者在抑郁评分(10.20±10.474(分)、8.36±7.428(分)、8.70±7.331(分))、焦虑评分(9.00±6.964(分)、7.21±7.266(分)、6.61±5.93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不同严重程度血友病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血友病患者可能罹患中度及其以上抑郁症比例为(40.00%、36.36%、42.10%),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血友病患者可能罹患中度及其以上焦虑症比例为(40.00%、27.27%、29.83%),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治疗方式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比较4.1不同治疗方式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按需治疗患者在SF-36生理职能19.01±33.130(分)、躯体疼痛 40.42±23.730(分)、健康变化 37.68±28.621(分)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预防治疗患者(40.63±44.729(分)、54.00±26.165(分)、52.08±30.321(分)),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4.2不同治疗方式血友病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按需治疗患者抑郁评分8.85±7.53(分)、焦虑评分7.01±6.015(分)高于预防治疗患者(8.13±7.374(分)、6.75±7.6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类型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比较5.1不同类型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甲型血友病患者在SF-36生理职能27.11±38.494(分)、一般健康状况33.37±24.719(分)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预防治疗患者(6.82±22.613(分)、16.82±21.009(分)),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5.2不同类型血友病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甲型血友病患者抑郁评分8.83±7.530(分)、焦虑评分7.20±6.495(分)高于乙型血友病患者(7.00±7.266(分)、5.00±6.1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抑郁、焦虑情况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SF-36中的精力(B=-0.120,P<0.05)、健康变化(B=-0.056,P<0.05)与抑郁情况呈负相关。SF-36中的精力(B=-0.132,P<0.05)与焦虑情况呈负相关。[结论]1、云南省成人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无慢性病的成年男性差,并且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及焦虑症,患有中度及其以上的抑郁症的比例更大。2、血友病患者严重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但不同严重程度的血友病之间罹患焦虑、抑郁症的可能性没有差异。3、按需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较预防治疗患者差。但不同治疗方式的血友病之间罹患焦虑、抑郁症的可能性没有差异。4、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之间呈负相关。5、在成人血友病的综合护理中增加抑郁及焦虑情况的筛查可能会改善整体健康结果和治疗依从性。

文豪[3](2020)在《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临床证据评估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临床研究整合证据链的理念,即整合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证据。利用循证医学研究中的网状meta分析对现有研究证据进行评估,以探讨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疗效,并对各种干预措施的优劣进行排序,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然后开展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验证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最后对临床研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以期筛选成本较低、疗效较优的干预方式,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以“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海洛因”、“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症状”、“药物成瘾”、“毒品”、“物质依赖”、“物质使用障碍”、“戒断综合征”等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2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由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Version:14.0)进行网状关系图的绘制以及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 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2.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物质依赖科美沙酮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经排除标准筛选后合格的135例患者,采用SAS 9.4软件生成的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配到靳三针组和对照组。靳三针组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MMT)的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治疗6周;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两组均于治疗的0周、2周、4周、6周、10周随访时,在病例报告表(CRF)相应位置上记录美沙酮每日用量、药物渴求视觉模拟量表(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尿吗啡阳性率,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3.基于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采用美沙酮日用量、VAS渴求评分和PSQI总评分为效果值,与成本相比,获得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采用基于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英国SF-6D效用评分模型计算效用值,获得两组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QALY),与成本相对比,获得成本-效用比(Cost-Utility Ratio,CUR)及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2514篇结果。各数据库检索结果数目如下:Medline 204篇,EMBASE 108篇,Cochrane图书馆279篇,知网CNKI 549篇,维普366篇,万方1008篇;其中,中文文献1923篇,英文文献591篇。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最终纳入研究21篇。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所纳入的21篇研究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0年,发表语言为中文,研究所在地区均为中国;共有7篇研究报告了其受资助情况,其余14篇无报告资助情况;文献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随机产生方面,仅有2篇文献详细描述了随机方法,其余仅提及随机;在分配隐藏方面,有2篇文献存在“高偏倚风险”,其余无详细信息判断;在盲法方面,仅有3篇文献报告了盲法;在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方面,只有2篇文献存在数据不完整的高风险,其余无详细信息判断;在选择性报告方面,只有1篇文献无法判断,其余研究均为“低偏倚风险”;其他偏倚方面,无详细信息判断。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总有效率的OR值和戒断症状积分的MD值,对疗效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针刺>电针>中药>耳针>经皮穴位电刺激>西药;戒断症状积分排序结果:针刺>电针>中药>经皮穴位电刺激>西药。2.临床研究中,入组的135例病人,脱落12例,实际完成试验共123例,其中靳三针组62例,对照组61例,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美沙酮日用量方面,从治疗开始到第6周治疗结束,靳三针组的美沙酮日用量平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而对照组下降趋势不明显,曲线较平稳;靳三针组治疗前后美沙酮日用量下降17.24±1.41mg/d,且有显着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美沙酮日用量下降1.05±2.03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组间比较在治疗后第2、4、6周,靳三针组美沙酮日用量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VAS渴求评分方面,从治疗开始到第6周治疗结束,靳三针组的VAS渴求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而对照组VAS渴求评分下降趋势不明显,曲线较平稳。靳三针组治疗前后VAS渴求评分下降36.19±2.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AS渴求评分上升1.94±1.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组间比较在治疗后第2、4、6周,靳三针组VAS渴求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SQI评分方面,靳三针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及总积分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靳三针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总积分分别下降-0.63±0.13、-0.78±0.17、-0.31±0.11、-0.24±0.10、-2.18±0.5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效率评分增加0.36±0.16,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余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睡眠时间评分在治疗后第6周,靳三针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睡眠效率评分在治疗后第4、6周,靳三针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F-36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靳三针组PF评分、BP评分、MH评分、VT评分及GH评分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P<0.05);靳三针组治疗前后PF评分、RP评分、RE评分、MH评分、VT评分、SF评分及GH评分差值分别为12.35±3.85、6.25±5.25、6.86±5.44、6.35±2.15、7.79±2.02、-7.35±3.32、6.40±2.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H评分和VT评分分别上升5.79±2.30、6.64±1.9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F评分在治疗后第4、6周,靳三针组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评分、RE评分、MH评分和GH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靳三针组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AI评分方面,从治疗开始到第6周治疗结束,两组的焦虑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P=0.011),靳三针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下降了2.18±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下降了2.15±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组间比较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DA-Ⅱ评分方面,从治疗开始到第6周治疗结束,靳三针组的抑郁评分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着的时间效应(P<0.001),而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趋势不明显,曲线较平稳;靳三针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下降4.15±1.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下降1.67±0.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组间比较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液阳性测试方面,经过6周治疗,靳三针组与对照组尿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在成本方面,靳三针组与对照组总成本均数分别是2869.50元、2186.04元,靳三针组较高,两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接医疗成本均数分别为1303.94元、729.66元;直接非医疗成本均数分别为112.35元、105.05元;间接成本均数分别为1453.21元、1351.33元。在成本-效果比(CER)方面,美沙酮日用量每减少1mg,靳三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花费162.30元、2043.03元;VAS渴求评分每减少1分,靳三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花费74.98元、828.05元;PQSI总评分每减少1分,靳三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花费1316.28元、7286.8元;靳三针组的CER均较低。在成本-效用比(CUR)方面,靳三针组和对照组每获得1个QALY分别需要花费36600.77元、28688.19元,对照组较小。在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方面,靳三针组相对于对照组每多获得1个QALY要多花费310663.64元,高于社会的支付意愿即1倍于人均GDP:141600元;进一步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改善评分模型,结果不变。结论:1.由网状meta分析结果可得,针刺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在总有效率和戒断症状积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疗效优劣进行排序发现针刺可能为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最佳干预方式。2.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可有效减少美沙酮的日用量和降低对阿片类药物的心理渴求,亦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症状和部分生活质量且较安全,但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方面疗效欠佳。3.在卫生经济学评价上,与单纯美沙酮维持治疗相比,增加靳三针治疗可在减少美沙酮日用量、降低心理渴求及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达到同样效果时所花费的成本更低,但在成本-效用评价上高于社会支付意愿。

滕洪昌[4](2018)在《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强调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的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而对其心理特点的了解需要辅以科学的心理测评。目前在我国少年司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评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进行的探索最多,他们对心理测评的需求也最大。未成年人检察在少年司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已经明确将心理测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检察制度,体现出对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重视与期待。早在1993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就开始与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合作,在审查起诉阶段利用心理测评来分析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动因及性格特征,为教育感化挽救提供依据,拉开了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序幕,直到2017年3月,心理测评从社会调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检察制度。虽然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但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测评目的功利化、有效测评工具缺乏、测评人员不专业等问题比较突出。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理论研究薄弱、追诉主义观念根深蒂固、法律规定模糊、心理测评本身的误差有很大关系。作为国家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着与生俱来的追诉主义欲望,因此依据心理测评的结果实现对涉罪未成人的精确惩罚成为一种必然,带有强烈的报应色彩。这导致心理测评以预测是否再犯为主要目的,以攻击、无情、残忍等消极人格特质为主要测试内容,很容易为涉罪未成年人贴上负面的、消极的标签,不利于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基于国家亲权的理念、以及国际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必须考虑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应该坚持保护主义而非报应主义,应该以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为目的。通过心理测评寻找其涉罪的原因、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制定教育矫正方案提供支撑。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应该做到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三者兼顾、积极人格特质与消极人格特质兼具、以积极人格特质为主、对其成长环境也应该充分考虑,如此才能实现保护的目的。当然,虽然都是涉嫌犯罪,但涉罪类型不同的未成年人,其人格特征肯定不同,除了一些共同的人格特质,还有着与特定犯罪类型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因此应该构建模块化的心理测评指标体系:基础模块中包含反映不同类型涉罪未成年人共同心理特征的基本人格特质,补充模块中考虑不同犯罪类型的特点选择与该犯罪类型相关性较高的人格特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使用的心理测评工具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第二代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第三代是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与风险控制系统。这些工具存在着适用年龄并不是14-18周岁、解释标准陈旧、消极人格特质过多等问题,需要完善和修改。基于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犯罪学的相关研究,选择了自我控制能力、公正、宽容、友善、感恩5种与犯罪关系密切的积极人格作为测评指标,把宽容、友善和感恩合并为亲社会性。同时,考虑到社会支持、价值观、应对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也被列为测评指标,其中价值观包括金钱观、权力观、集体观和是非观。在量表编制过程中用到的被试群体包括248名涉罪未成年人以及293名普通中学生,在效度检验中所用的被试是260名涉罪未成年人,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假设检验等,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51道题目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量表,其中包括两道测谎题。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学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测初犯和再犯的作用,可以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工具,当然该量表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完善。使用编制的心理测评量表,通过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心理测评发现:男性涉罪未成年人的是非观较差,女性涉罪未成年人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和社会支持较差;与家人关系紧张的、被父亲虐待的和被母亲忽视的容易出现问题;被欺凌的社会支持、经常实施欺凌的价值观比较差。因此,依据心理测评的结果制定教育矫正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做到教育矫正方案的针对性和个别化。心理测评是存在误差的,应用于涉罪未成年人时误差更大,目前来看心理测评的结果并不具备作为证据的条件。我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工作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心理测评制度法定化的确立,未来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会越来越多、跨专业的研究也会增多、心理测评可能推广到成年人身上,未来行业协会对心理测评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会加大,因此心理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应该会得到极大提升。当然,这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完善、充足的经费投入,也离不开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

张洁心[5](2018)在《应用量表调查大学生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状况及站桩功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由于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等诸多原因,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尤其抑郁和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等不良心理状态是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的基础,开展此方面的调查,以便了解在读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同时选择针对身心调节的气功训练方法,观察站桩功干预对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的效果,为站桩功改善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部分高校在读大学生601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情况;筛选此中部分有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差的被调查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站桩功进行干预,干预方式为集中培训1周,1次/周,50分钟/次;辅导训练6周,5次/周,50分钟/次;独立训练4周,1次/天,30分钟/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测量手段,收集干预前、后的量表得分情况,以观察站桩功的干预效果。结果对601名所调查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有抑郁状态者中,轻度抑郁状态占总人数的20.1%,中度抑郁状态者占总人数的7.2%,重度抑郁状态者占总人数的1.3%。有焦虑状态者中,轻度焦虑状态者占总人数的14.0%,中度焦虑状态者占总人数的2.8%,重度焦虑状态者占总人数的0.7%,有睡眠障碍者中,睡眠质量一般者占总人数的17.1%,睡眠质量很差者占总人数的1.5%,男、女性别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601名被调查者合并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合并睡眠障碍者占总人数的5.2%,抑郁合并焦虑状态者占总人数的6.8%,抑郁合并睡眠障碍者占总人数的7.5%,抑郁合并焦虑及睡眠障碍者占总人数的2.2%,其中,抑郁、焦虑状态及睡眠障碍合并出现各年级比例分布表现为低年级本科生女性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男、女之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种状态合并发生的低年级被调查者,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站桩功训练干预前、后的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56.25、46.25,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55.07、39.1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2.00、6.50,各量表的得分均有显着性下降(P<0.05)。分别比较男性与女性受试者干预前、后三个量表的得分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量表得分的中位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但性别之间无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所调查的在读大学生在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睡眠障碍方面存在一定发生率,此中有重度抑郁、焦虑状态以及严重睡眠障碍的情况发生,且这三种状态多合并出现。但在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站桩功训练可以缓解受调查的在读大学生抑郁、焦虑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但训练干预效果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郑鸿伟,张亚莉,王灵君,安俊芳,许力新[6](2015)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结果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个性特性差异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对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结果,为两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及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量表对15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50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组)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效度量表:疑问量表(Q)、说谎量表(L)、诈病量表(F)、校正量表(K)的分值在三组间比较,Q在三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和焦虑组的L、K得分值低于病例组,病例组的F得分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量表中T分值均没有大于70分,所测结果有效。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癔症(Hy)、病态人格(Pd)、男子—女子气(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性(Si)的比较中,抑郁组、焦虑症的D、Si得分差异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D、Si得分显着高于焦虑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Hs、Hy、Pd、Pa、Pt、Sc、Mf、Ma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的神经质、偏执及病态人格较为突出,可能存在偏执、神经质、病态人格等心理特质,其抑郁(D)、社会内向性(Si)显着高于正常人群。

崔欣[7](2014)在《基于仲景情志病证治理论的焦虑症病因病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焦虑症与《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情志病的关系,以及“恐”是焦虑症发病的主要情志病因,总结焦虑症的病因病机,以期对今后焦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并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探索焦虑症与《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情志病的关系;探讨恐志作为主要病因引发焦虑症的发病机理。2.临床调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焦虑症患者引发疾病的生活事件和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中医症状、体征等),80例病人来自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门诊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辨证分型,分析焦虑症的病因病机特点。结果:1.理论研究:焦虑症为西医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应属中医情志病范畴,且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惊悸”、“虚烦不寐”、“百合病”、“奔豚气病”和“脏躁”有着密切关系,其临床表现亦有许多相似之处,仲景情志病理论对其辨证论治有指导意义。焦虑症的情志致病因素中,“恐”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恐”多因外界的不良刺激而生,在脏腑精气血亏虚、功能紊乱的基础上,内因外因结合,共同发病。“恐”志致病易影响心神,损伤气机,影响脏腑功能。2.临床研究:本次临床调查的80例焦虑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2.2,年龄均在18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8±14.353岁。文化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退休人员和个体工作者居多,发病季节多在秋季。96.25%的患者存在可能致病的生活事件因素,共计31项。中医症状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项症状依次是:神疲,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乏力,易担忧,失眠,紧张,恐惧(害怕),胆怯易惊,健忘,意志减退,心悸,头晕,性情急躁易怒,腰膝酸软,胸闷,四肢困重,气短,憋气,头痛。每一项症状出现的比例皆在86.25%以上。辨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24例,心脾两虚型22例,肝郁脾虚型9例,肝气郁结型6例,肾精亏虚型6例,心肾不交型6例,肝胃不和型4例,阴虚内热型2例,气滞血瘀型1例。结论:焦虑症与“惊悸”、“虚烦不寐”、“百合病”、“奔豚气病”和“脏躁”等情志病关系密切;“恐”志是诱发焦虑症的主要情志病因;焦虑症的病机主要为心失所养,肝胆气虚,脾失健运,肾精不足。病机特征为本虚为主,虚实夹杂。

徐硕[8](2014)在《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大鼠模型Papez环路相关脑区形态结构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焦虑大鼠模型为研究载体,采用具有疏肝清热健脾作用的丹栀逍遥散进行干预,从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探讨广泛性焦虑症(GAD)发病机制以及中医疏肝清热健脾法的干预作用,明确丹栀逍遥散治疗GAD的作用途径,进一步完善疏肝清热健脾法在GAD治疗方面的理论学说。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中药、西药组。每组均设处理后7、14、21d三个不同观察时点。模型、中药、西药组制备空瓶饮水应激焦虑模型,后分别予蒸馏水、丹栀逍遥散、盐酸丁螺环酮灌胃干预。所有动物分别于7、14、21d不同时点予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毕后,行相关指标检测:①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杏仁核、下丘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②通过电镜观察大鼠的海马CA3区以及杏仁核复合体。结果:1行为学测试1.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各时点OE%均降低(P<0.05,P<0.01);中、西药组第21天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二者之间各时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7天到21天呈明显的降低趋势(P<0.01);模型组14天与2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西药组7天与14天比较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21天与14天、7天相比较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模型、中药、西药组各时点OT%较正常组降低(P<0.05,P<0.01);中药组第21天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7天到21天呈明显的降低趋势(P<0.05,P<0.01);中药、西药组7天到14天呈明显的降低趋势(P<0.01),14天到21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P<0.01)1.2旷场实验模型、中药、西药组各时点水平得分均较正常组降低(P<0.01);中、西药组第21天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二者之间各时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中药、西药组7天到21天水平得分呈明显的降低趋势(P<0.01);模型组14天与2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14天与21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中药、西药组各时点垂直得分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P<0.01);三者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中药、西药组7天到第21天垂直得分呈明显的降低趋势(P<0.01);西药组14天与2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中药组14天与21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光镜观察Papez环路相应区域正常组海马锥体细胞以及杏仁核和丘脑前核的神经细胞核大而圆,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明显,染色较浅,细胞质粉红着色,细胞之间连接紧密,排列整齐;模型组则出现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固缩,深染,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浓缩,呈深红色,胞质和胞核界限不明显,甚至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周围存在空隙,其中海马的CA2和CA3区明显。中药组和西药组细胞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可见少量的凋亡细胞,核有轻微固缩,细胞质深染,细胞排列尚紧凑整齐。3电镜观察Papez环路相应区域正常组神经元细胞核大而透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多为一个,染色质分布均匀,较少分布在核膜附近,胞浆电子密度低,细胞器排列规律,整齐。模型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异染色质增多,多呈团块状或新月状边集在核膜附近,细胞核变形,失去正常的形态,核膜的双层膜结构模糊,肿胀,甚至分离。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有的出现断裂,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质电子密度增高。中药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染色质有轻微的边集现象,细胞核形态尚正常,核膜双层膜结构尚清晰完整,部分线粒体嵴肿胀,断裂,但病变较模型组轻。结论:1采用空瓶饮水刺激建立GAD动物模型,模型大鼠行为学方面可出现活动力的减弱、探索力的减低、面对逃脱反应下降等改变,脑组织形态学方面亦有相应结构损伤发生。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GAD发病的病因以及发病的状态,可为深入研究GAD发病机制及新药研发等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2本研究证实疏肝清热健脾法对与焦虑症状产生密切相关的Papez环路上相关部位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具有疏肝清热健脾作用的丹栀逍遥散对GAD模型大鼠焦虑症状有明显调节作用,同时可促进脑组织病理损伤的恢复。与对照药物盐酸丁螺环酮相比,者在改善大鼠焦虑行为以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方面疗效相当,此为中医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药丹栀逍遥散的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许静[9](2012)在《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来源于北京市首发基金重大联合项目课题《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该项目旨对广泛性焦虑症进行证候观察和临床评价,明确中医药治疗GAD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其治疗的适应范围,对证候研究的结果进行临床验证,并为制订规范的GAD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肝郁化火证型的GAD病人63例,男25例,女38例;年龄17~78岁;职业中办公室职员11人,退休人员21人,自由职业者7人,工人8人,农民9人和学生6人。将符合纳入标准同时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别纳入相应的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对照组采用劳拉西泮进行药物干预,疗程均为6周,观察1周、2周、4周、6周的疗效,6周时停药。通过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治疗前后各组指标的变化,对调查结果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1)丹栀逍遥散组HAMA减分率在1、2、4、6周略优于相对照的劳拉西泮组。(2)丹栀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GAD中医证候指数率的总有效率在第1、2、4、6周明显优于劳拉西泮组。(3)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个别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胃脘不适、轻度腹泻的表现,经过减量、分多次或饭后服用,这些症状消失,无其他明显的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口干、出汗、震颤的不良反应。结论:1.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GA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了中医辨证治疗焦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2.丹栀逍遥散对脾虚辨证有特征意义的症状,如食欲下降、腹胀等的疗效明显优于劳拉西泮,对改善睡眠、口苦口干亦有明显疗效。

戴婷婷[10](2012)在《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常模,并探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相关性,以便了解该类特殊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自我调理及干预措施。方法:1、心理健康测试:选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主研发的《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对中国核电厂的在岗操纵人员进行测试。2、常模的建立: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常模分三部分计算,第一部分为14种主要人格因素常模,采用标准十分制;第二部分为3个附加因子常模,采用T分数换算标准分;第三部分为5个特殊因子常模,由14种主要人格因素标准分根据特定公式计算得出。3、信度效度检验:信度检验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4、施测:样本的抽取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试。5、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着差法等方法。结果:1、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常模本研究建立了《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常模,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全国男性成人常模相比,操纵人员的聪颖性、安定性、活泼性、恒定性、冒险性因子得分较16PF男性常模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乐观性、倾向性、圆融性、激进性、自律性及紧迫性上较16PF男性常模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问卷(MMPI)男性成人常模相比,操纵人员的猜疑性、男子气女子气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14种主要人格因素及3个附加因子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为0.59~0.86、0.60~0.87,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7~0.84。安定性因子与MMPI中除男子气-女子气外所有维度呈显着负相关;活泼性因子与MMPI除妄想症、癔病、轻躁狂外所有维度呈显着负相关;焦虑性因子、紧迫性因子、猜疑因子与MMPI所有维度呈显着正相关;心理健康人格因素与MMPI所有维度呈显着负相关。在倾向性、虚幻性、焦虑性、紧迫性、猜疑性、男子气-女子气因子上,精神障碍组显着高于操纵人员。3、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团体分析操纵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其中优良者占72.18%(301/417),正常者占24.46%(102/417),欠佳者占2.16%(9/417),而异常者仅占1.2%(5/417)。心理健康异常者比例远远低于正常人群中的10%。4、人口学变量对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的操纵人员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安定性、活泼性、焦虑性、紧迫性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5年以下组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安定性、焦虑性、紧迫性因子得分上与工龄5年以上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者在活泼性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纵员与高级操纵员相比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安定性、活泼性、焦虑性、紧迫性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操纵人员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活泼性、紧迫性上得分与已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的常模,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可作为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的有效工具。施测结果提示,运行核电厂在岗操纵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不同群体操纵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既往研究不足之处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一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2.2 研究二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2.3 研究三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2.4 研究四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2.5 研究五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章 总讨论与结论
    3.1 本研究的意义
    3.2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3.3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3.4 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3.5 强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3.6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3.7 强戒人员教育矫治建议
    3.8 本研究的创新性
    3.9 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3.10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2)云南省95例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药代动力学与血友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临床证据评估及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流行病学和社会负担
    第二节 中医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认识
    第三节 现代医学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现状
        一、生物学机制
        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第四节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现状
        一、针灸治疗阿片类依赖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概况
        二、针灸缓解戒断症状
        三、针灸对心理渴求的影响
    第五节 卫生经济学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回顾
        一、针刺治疗痛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二、针灸治疗非疼痛疾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第六节 研究目的及思路框架
        一、针灸临床研究整合证据链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思路框架
第二章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五、Cochrane工具的偏倚风险评价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直接比较(传统meta分析)的结果
        一、总有效率比较meta分析
        二、戒断积分meta分析
    第五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各干预措施直接对比(网络)的情况
        二、干预措施间网络关系
        三、模型的选择
        四、总有效率的模型收敛性考察
        五、戒断症状积分的模型收敛性考察
        六、模型拟合度考察
        七、节点分析法考察直接与间接证据间的异质性
        八、各干预措施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效应
        九、贝叶斯框架下各干预手段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疗效排序
        十、穴位使用频次
    第六节 讨论
第三章 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美沙酮维持治疗概况
        二、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网状meta分析与本临床研究的联系
    第二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中医机理
        二、选穴分析
        三、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疗效分析
第四章 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第一节 卫生经济学评价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卫生经济学指标
        三、统计分析
    第二节 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
        一、成本(Cost)
        二、成本-效果分析(CEA)
        三、成本-效用分析(CUA)
        四、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小结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果
        一、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
        二、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研究的结果
        三、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网状meta分析的不足与展望
        二、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靳三针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少年司法需要心理学的参与
        (二)国外少年司法中心理测评被广泛应用
        (三)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比较落后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心理测评
        (二)涉罪未成年人
    五、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二)访谈法
        (三)量表法
第一章 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历史与现状
    一、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历史
        (一)未成年人检察领域的初步探索
        (二)未成年人检察实践的改进努力
        (三)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法定化
    二、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差异比较大
        (二)有效的测评工具缺乏
        (三)专业的测评人员少
        (四)测评目的功利化明显
    三、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二)检察官固有的国家公诉人职责
        (三)相关法律规定比较模糊
        (四)心理测评本身存在较大误差
第二章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模式的反思
    一、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报应模式
        (一)以追诉主义理念为基础
        (二)以预测再犯风险为主要目的
        (三)以与犯罪相关的消极人格特质为主要测试内容
        (四)对再犯预测的准确性非常低
        (五)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理念不一致
    二、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教育模式
        (一)以保护主义理念为基础
        (二)以促进成长为主要目的
        (三)以与犯罪相关的积极人格特质为主要测试内容
        (四)将积极人格特质与消极人格特质结合有利于实现教育矫正的目的
        (五)与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相符合
    三、报应模式转向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一)将传统心理测评应用于司法领域面临挑战
        (二)涉罪未成年人具有特殊性
        (三)涉罪未成年人与普通未成年人之间并无质的差异
第三章 本土化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量表的设计
    一、教育模式下心理测评的应有内容
        (一)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兼顾
        (二)积极人格特质与消极人格特质相结合
        (三)内部特质与成长环境相结合
        (四)考虑不同犯罪类型的差异
    二、构建心理测评量表的设想
        (一)已有心理测评量表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为量表编制提供了基础
        (三)根据犯罪学的相关研究选择针对性的积极人格特质
        (四)选择与犯罪关系密切的其它因素
    三、心理测评量表的具体编制
        (一)参考工具
        (二)编制步骤
        (三)自我控制分量表
        (四)公正世界信念分量表
        (五)价值观分量表
        (六)亲社会分量表
        (七)社会支持分量表
        (八)挫折应对分量表
        (九)量表的合成与信效度检验
    四、对所编制心理测评量表的评价
        (一)心理测评量表的优点
        (二)心理测评量表的不足
第四章 心理测评结果对教育矫正的启示
    一、充分考虑两性差异
        (一)重点关注男性涉罪未成年人的是非观
        (二)重点关注女性涉罪未成年人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和社会支持
    二、重视家庭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一)重点关注与家人关系紧张的涉罪未成年人
        (二)重点关注被父亲虐待和被母亲忽视的涉罪未成年人
    三、关注欺凌与被欺凌对犯罪的影响
        (一)重点关注被欺凌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支持
        (二)重点关注经常实施欺负的涉罪未成年人价值观
第五章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制度的完善
    一、不宜将心理测评结果作为司法证据
    二、附条件强制启动心理测评
    三、由专业的心理测评人员实施测评
    四、检察机关主导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测评
    五、适当扩大心理测评的适用范围
    六、利用行业协会加强对心理测评工作者的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A 涉罪未成年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涉罪未成年人访谈提纲
附录 C 未成年人检察官调查问卷
附录 D 未成年人检察官访谈提纲
附录 E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量表
附录 F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的实施意见》(建议稿)及解析
致谢
作者简历

(5)应用量表调查大学生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状况及站桩功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1 抑郁
        2 焦虑
        3 睡眠障碍
        4 小结
    综述二 气功功法改善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1 典型功法作用
        2 气功对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査
        1 调查对象
        2 调查问卷
        3 结果
        4 小结
    试验二 站桩功训练调节心理状态作用的研究
        1 试验对象
        2 干预
        3 结果
讨论与分析
    1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2 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情况分析
    3 气功训练干预的主动调节效应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结果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个性特性差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基于仲景情志病证治理论的焦虑症病因病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1.1 焦虑症的概念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治疗方法
    2 现代中医对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治疗
    3 焦虑症与《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疾病的关系
        3.1 焦虑症与“惊悸”的关系
        3.2 焦虑症与“虚劳不寐”的关系
        3.3 焦虑症与“百合病”的关系
        3.4 焦虑症与“奔豚气病”的关系
        3.5 焦虑症与“脏躁”的关系
    4 “恐”为病因的焦虑症发病机制的理论探讨
        4.1 恐的含义
        4.2 恐的产生
        4.3 恐与惊的关系
        4.4 恐志致病的特点
        4.5 恐与焦虑症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数量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5 调查内容
        1.6 统计方法
    2 调研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生活事件调查结果
        2.3 中医症候分布情况(见表 5,表 6)
        2.4 证型分布情况(见表 7)
    3 讨论
        3.1 关于焦虑症发病相关因素的认识
        3.2 关于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8)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大鼠模型Papez环路相关脑区形态结构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广泛性焦虑症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空瓶饮水刺激模型
        2.3 实验药物
        2.4 药物干预
        2.5 指标测定
        2.6 统计学处理
        2.7 实验流程图
    结果
        1 行为学观察
        1.1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1.2 旷场实验
        2 光镜观察Papez环路相应区域
        3 电镜观察Papez环路相应区域
        4 附图
    讨论
        1 GAD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2 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GAD的理论依据
        3 丹栀逍遥散对GA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调节作用
        4 丹栀逍遥散对GAD模型大鼠Papez环路相关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9)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焦虑症西医研究进展
        1 广泛性焦虑症的基本概念
        2 流行病学研究
        3 发病机制
        3.1 遗传因素
        3.2 神经解剖改变
        3.3 神经生化改变
        3.4 神经电生理改变
        3.5 个性因素
        3.6 心理社会因素
        3.7 神经免疫
        3.8 神经内分泌改变
        4 临床表现
        4.1 精神性焦虑
        4.2 躯体性焦虑
        4.3 心理性警觉
        4.4 运动性不安
        4.5 睡眠障碍
        5 诊断
        5.1 ICD-10中GAD诊断标准
        5.2 DSM-IV中GAD的诊断标准
        5.3 CCMD-3中GAD的诊断标准
        6 治疗
        6.1 药物治疗
        6.2 心理治疗
        6.3 音乐疗法
        6.4 森田心理疗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认识和研究进展
        1 GAD发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2 GAD病因病机的研究
        2.1 古代文献的研究
        2.2 当代医家对GA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研究现状
        3.1 临床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方法
        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2.3 疗效评定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诊疗标准
        1 西医学诊断标准
        2 广泛性焦虑症的肝郁化火证诊断标准
        3 入选标准
        4 排除标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
        2.1 HAMA减分率观察结果
        2.2 中医证候疗效指数率
        2.3 临床疗效比较
        3 副反应观察结果
        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 GAD肝郁化火证的病因病机
        2 确立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GAD的理论依据
        3 丹栀逍遥散方药组成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
    附件二:中医证候评定表(肝郁化火型)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常模的建立及信、效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 PPT 模板
    附录 2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量表记录卡
    附录 3 报告封面
    附录 4 报告样本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D]. 方群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2]云南省95例成人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D]. 冉立.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临床证据评估及卫生经济学评价[D]. 文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研究[D]. 滕洪昌. 鲁东大学, 2018(07)
  • [5]应用量表调查大学生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状况及站桩功干预研究[D]. 张洁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4)
  • [6]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结果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个性特性差异的应用研究[J]. 郑鸿伟,张亚莉,王灵君,安俊芳,许力新. 安徽医药, 2015(01)
  • [7]基于仲景情志病证治理论的焦虑症病因病机研究[D]. 崔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大鼠模型Papez环路相关脑区形态结构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D]. 徐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D]. 许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10]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各维度的相关性研究[D]. 戴婷婷. 苏州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焦虑症患者MMPI和16PF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