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合地板用水性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一飞[1](2017)在《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聚氨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绿色环保的材料,它的高固含量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水性聚氨酯固含量的途径包括调整配方、增大粒径分布宽度和改进乳化工艺等。本文从增大粒径分布宽度入手,采用一种“类物理共混”的乳液分散法制备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通过乳液分散法制备高固含量的羧酸型水性聚氨酯。首先制备了乳液粒径处于40-160 nm之间,粒径分布系数小于0.25的小粒径乳液;其次从搅拌速率、预聚体浓度以及亲水扩链剂用量等方面入手制备了乳液粒径处于200-400 nm之间,粒径分布系数小于0.15的大粒径乳液;最后利用大、小粒径乳液,设计粒径比和粒子体积比制备了一系列高固含量乳液,研究粒径比、粒子体积比与固含量及其它性能的关系,当粒径比约为4.8或8.6,粒子体积比约为15.7时,固含量最高达到66.07%,粘度为285 m Pa·s,对应的胶膜拉伸强度为23.59 MPa,断裂伸长率为1134%,吸水率为4.89%。二是通过直接法和乳液分散法分别制备高固含量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首先通过直接乳化法制备,研究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与预聚体的反应温度、R值、1,4-丁二醇(BDO)与聚酯二元醇(PHNA)物质的量之比以及AAS用量等因素对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固含量及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AS与预聚体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制备高固含量乳液的合适R值为1.4-1.6,n(BDO)/n(PHNA)为1-2,AAS含量为1.8%-2.2%。当R值为1.4,n(BDO)/n(PHNA)为1,AAS含量为2.2%时,可以制得固含量为60.35%的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然后再通过乳液分散法制备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两种方法比较表明,乳液分散法可以得到更高固含量的乳液,可以更好的控制和设计乳液粒径,当AAS含量为2.2%时,固含量可以达到66.60%。三是通过乳液分散法制备高固含量的羧酸/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研究发现,当粒径比处于>7.0、4-5或2-3时,羧酸/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可以达到较高的固含量(56%以上),模型分析表明,可以达到较高的固含量的粒径比存在多个极值,对应于乳液粒子的不同排列方式。两种粒子组成对水性聚氨酯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当两种粒子化学组分接近时,胶膜性能较好。
钟衡[2](2017)在《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水性VAE乳液胶黏剂以其环保、黏结性能优异、成本适中等优势发展迅速,特别在快速包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对非极性材料的黏结性能、高温黏结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本论文通过自制自交联醋丙乳液改性VAE乳液胶黏剂提升其黏结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全自动天地盖制盒机上,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自交联醋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表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VAc、MMA、BA、EHA、MAA、DAAM都参与到聚合反应中,DAAM/ADH交联反应中生成的腙基在1650.3 cm-1的特征吸收峰明显,DAAM/ADH交联体系在乳胶粒之间发生交联,使得自交联醋丙乳液的Tg提升了10%;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逐步增加,凝胶率逐渐减小,当W复合乳化剂用量≥4%时,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无凝胶。乳化剂用量少时,单体预乳化阶段效果不好,聚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均聚反应,产生一定的凝胶,粘度也比较大,综合得到W复合乳化剂用量=4%较优;复合乳化剂提升了单体转化率,体现出协效作用,都达到99.0%以上,其中OP-10:SDS:SR-10=2:1:1、OP-10:SDS:ER-10=1:2:1两种复配比例单体转化率达到99.7%,满足行业标准残留单体量≤0.5%的要求;随着DAAM用量的增加,乳胶膜交联度先增大再减小,吸水率先减小再增大,剥离强度先增大再减小。DAAM用量对乳液的粒径、乳液外观、单体转化率影响不大,但是当WDAAM>5%时,乳液的粘度、贮存稳定性、凝胶率发生明显变化。综合考虑WDAAM=5%较优;随着m软单体:m硬单体的比例下降,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对ABS塑料板的接触角逐渐减小,乳胶膜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m软单体:m硬单体=45:45时剥离强度为13.6N/cm,综合确定m软单体:m硬单体=45:45为最优。2、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制备及应用:通过热力学判据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DSC分析得到,丙烯酸酯乳液与VAE乳液能够互溶。采用醋丙乳液共混改性的VAE乳液8010、920对ABS塑料板的接触角明显降低,提升了其润湿性;不同类型的VAE乳液胶黏剂综合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8010基>EAF 68基>920基>707K基。707K基粘接头以界面失效为主,920基主要以内聚不足失效为主,其他为混合失效。通过正交实验分析,随着醋丙乳液的占比的增加,黏结性能得到改善,醋丙乳液占比为20%时,黏结性能最优;通过自交联醋丙乳液改性的VAE乳液胶黏剂在全自动天地盖制盒机中应用,探究出m8010:m920=50:20时胶黏剂效果最佳,一次成型合格率为93%、低温测试合格率为95%、高温测试合格率为91%,基本上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出适用于生产的水性胶黏剂配方。
张明徽[3](2017)在《高性能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粘接材料范围广,附着性好,抗氧化、老化性能优良,成本低,无毒环保。水性氯丁胶乳粘接强度高,高弹性、防水耐磨、触粘性能优,可湿法粘接,环保、安全阻燃。用丙烯酸酯乳液共混改性水性氯丁乳液制备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复合胶乳保持单组份优良的性能,同时弥补单一组分性能的缺陷,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采用种子预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通过转化率测试、马尔文粒度仪测试、数字旋转黏度仪测试、凝胶率测试等表征了乳液的性能,实验结果如下:采用种子预乳液用量812wt%,反应温度8286℃,反应时间4.55h,加料期搅拌速率220260r/min,保温期搅拌速率180240r/min等条件,合成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稳定性高,乳白泛蓝光的丙烯酸酯乳液。使用复合乳化剂SDS/OP-10或者复合乳化剂CO-436/OP-10,比单独使用乳化剂SDS、OP-10、CO-436、DNS-86等合成的乳液平均粒径更小,凝胶率更低,稳定性更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复合乳化剂最佳使用范围为2.42.8wt%。首先用氨水或者有机胺类中和剂调节丙烯酸酯乳液pH>8,用硼酸稀溶液调节氯丁乳液pH=8-10,可以避免复合乳液增稠、破乳、凝胶。搅拌转速300500r/min,搅拌时间90120min,丙烯酸酯乳液Tg低于-50℃,丙烯酸酯乳液平均粒径与氯丁胶乳平均粒径相近,制备的复合胶乳的储存稳定性大于180d,粘接性能优良。选用两种不同结晶速率阴离子氯丁胶乳并用,可以调节乳液胶黏剂的接触粘接性能,相对最佳比例为阴离子氯丁胶乳C84/氯丁胶乳C2694=8/2、氯丁胶乳SL-390/氯丁胶乳C2694=8/2。粘接性能测试、T型剥离力测试等表明丙烯酸酯乳液与氯丁乳液的最佳质量比为40/60。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丙烯酸酯乳液有利于提高复合胶乳的T型剥离力和胶膜的拉伸性能。拉力测试、TG分析、耐热测试等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无机纳米材料,氧化镁、亲水气相二氧化硅(11.5wt%)能够提高胶黏剂的耐热性、粘接强度。
杨忠敏[4](2016)在《绿色创新驱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走俏制鞋产业市场》文中研究指明水性聚氨酯鞋用胶粘剂以其优异的粘结性能及对环境有好的特点,在制鞋业中将逐步取代溶剂型胶粘剂,所以对水性聚氨酯鞋用胶粘剂研制与应用开发其意义至关重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绝大多数是胶粘鞋,所用胶粘剂90%为溶剂型,年用胶量约30万吨(不挥发物质量分数<20%)。在胶粘剂工业蓬勃
刘海英,李志国,顾继友[5](2015)在《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近年来各种乳液胶粘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醋酸乙烯脂、丙烯酸酯系和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性能。最后对乳液胶粘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军[6](2014)在《磺酸盐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化工产品需求量持续旺盛。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应用广泛,传统的聚氨酯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使用过程中溶剂挥发,不利于环保,水性聚氨酯(WPU)材料较少使用或不用有机溶剂,环保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采用丙酮法合成固含量为50%的磺酸盐WPU乳液胶粘剂,深入探讨R值、亲水扩链剂、软段、硬段等因素对WPU性能的影响,调整制备工艺,优化合成路线,确定最优合成方案,另外,制备了相同固含量的磺酸盐/羧酸盐WPU乳液胶粘剂,对比两种不同WPU乳液性能差异。磺酸盐WPU乳液胶粘剂制备中,红外谱图显示,成功将磺酸基接入聚氨酯分子链,试验证实,当R值为1.2,亲水扩链剂A95用量为3.0%,聚酯多元醇中n(PBA2000)/n(PBA3000)为4/6,多异氰酸酯中n(HDI)/n(IPDI)为4/6时,WPU乳液粘度适中,分散稳定,耐水性良好,力学性能及粘结性能优异,调整制备工艺,确定预聚反应温度80℃,预聚反应时间2h,亲水扩链剂A95一次性进料,反应温度60℃,反应时长30min,乳化分散转速为5000rpm,分散用水在60s左右内加入时,试验可控性最好,乳液性能稳定。在磺酸盐WPU乳液胶粘剂制备基础上,探究磺酸盐/羧酸盐WPU乳液胶粘剂的制备,试验证实DMPA用量1.6%,A95用量1.8%,TEA为中和剂,中和度为95%时,产品性能最优。当DMPA进料方式为两步法进料,中和工艺为前中和工艺时,试验过程更稳定,乳液性能更好,利用TEM、GPC、DSC、TGA等手段分析比较两种WPU乳液胶粘剂性能差异,发现两种胶粘剂均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及粘结性能方面,磺酸盐/羧酸盐WPU乳液胶粘剂略显优势。
王建方[7](2011)在《功能乳液的制备及在外墙外保温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作为建筑节能中墙体节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方兴未艾。外墙外保温整个体系除在保温、防火、防水、耐撞击、耐候性、耐久性能上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外,在结构上确保相邻层面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做好外保温墙体系的关键技术环节,因而研制性能优异的专用界面胶粘剂是保证外墙外保温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措施。本文采用“粒子设计”的原理,分别制备了以下三类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复合功能性单体,采用用核壳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苯丙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BA)、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分别以丙烯酸(AA)、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PEGMA)、丙烯酸羟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丙烯酰胺(AM)为功能性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醋丙乳液;以聚醚/聚酯型二元醇(JW250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合成水性聚氨酯乳液。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激光光散射(L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合成乳液的结构及乳胶粒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粘剂乳液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分别将所制备的三类乳液应用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单体组成、保护胶体(分散剂)用量、晾置干燥时间、晾置干燥环境温度对挤塑聚苯乙烯(XPS)界面处的粘接性能影响,确立了乳液的最佳使用方式;探讨了醋丙胶粘剂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功能性单体选择及特定功能性单体的用量等对XPS界面处的粘接性能影响;讨论了聚氨酯乳液中-NCO/-OH比值、乳胶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发泡聚氨酯(SPU)界面粘接的影响,分析对比了醋丙乳液、聚醚型聚氨酯乳液、聚酯型聚氨酯乳液对SPU的粘接效果。经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醋丙乳液为XPS外墙外保温体系的专用界面剂,在优化配方及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醋丙乳液胶粘剂其原粘结强度和耐水粘结强度分别达到0.254MPa和0.275MPa;聚酯型聚氨酯乳液为SPU外墙外保温体系的专用界面剂,其最高原粘结强度和耐水粘结强度分别为0.202MPa和0.139MPa,远高于建筑工业行业试行标准苏JG/T016-2008《挤塑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和《聚氨酯硬质泡外墙外保温技术导则》中对胶粘剂的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王国有[8](2010)在《高固含量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与溶剂型聚氨酯相比具有无毒、不易燃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皮革涂饰、汽车涂装、纤维处理、造纸工业助剂、涂料和粘合剂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水的蒸发潜热比常用的有机溶剂的蒸发潜热高,造成水性聚氨酯比溶剂型聚氨酯干燥时间长,难于满足快节奏的现代化制鞋生产线对鞋用胶粘剂干燥性能的技术要求。提高固含量是提高水性聚氨酯鞋用胶粘剂干燥性能及其它性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课题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二异氰酸酯(HDI、IPDI)和聚酯二元醇(PBA1000、PBA2000、PBA3000、PCDL2000和PEBA2000)为主要原料,以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得聚氨酯预聚体;用三乙胺中和成盐,将预聚体强制分散于水中,并用乙二胺扩链,最终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本课题研究了三种类型的配方,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表征。这三个配方是:IPDI/HDI、单一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IPDI、单一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IPDI、混合双组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各个配方均制得了性能良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本研究课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聚合反应时间以4小时为最佳;亲水单体DMPA的用量对乳液的粘度和粒径有决定性影响,其用量应在确保乳液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少,本实验发现DMPA含量在34%为佳;HDI和IPDI用量的摩尔比也很重要,HDI用量不能多,否则实验不易成功,以3:7为适宜值;软段含量在65-70%为最佳,此时水性聚氨酯乳液最适宜用于胶粘剂;对比五种不同聚酯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发现PBA2000效果较好;通过采用混合聚酯的方法合成了固含量在4649%的一系列乳液,发现PBA2000与PCDL2000的混合效果最好。此外,对R值(NCO与OH摩尔比)等也做了研究,并对乳液进行了GPC测试和SEM、TEM等表征。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的WPU乳液其数均分子量均在104以上,重均分子量最大超过11万;TEM观测结果显示所制得的WPU乳液分子大小有一定的分布。
陈一岭[9](2009)在《肼基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及对乳液型丙烯酸酯粘合剂的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为粘料的粘合剂不仅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保光保色性和极佳的透明性及极好的柔韧性,而且具有很高的初粘力和最终强度。但用于软包装领域时仍存在蠕变性大,耐热温度低,高温耐水性差等缺点。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最大优点是对塑料的粘结强度高,蠕变性小,高温返粘小,封口合格率高等优点,但存在透明性差、初粘力小,用胶量大等缺点。因此如何将二者的优点集成于一体一直是软包装胶亟待开发的课题。本研究就是将酮-肼的反应引入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中,即在丙烯酸酯聚合物和聚氨酯分子中分别引入酮羰基和肼基,共混后的乳液粘合剂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改性目的。主要结论性成果如下:1.确定了以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甲苯二异氰酸酯、水合肼及三乙胺为原料制备肼基封端且稳定性好、肼基含量高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工艺条件,即预聚反应时间210min、DMPA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4.5%,R值小于1.6时,可制得稳定的聚氨酯乳液。得出了预聚反应时间、DMPA用量、预聚体R值、溶剂用量、搅拌速率和DMPA加入方式对制备肼基封端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备过程各步的影响规律。2.系统研究了肼基封端水性聚氨酯乳液含酮羰基乳液型丙烯酸酯粘合剂的交联行为及不同用量时的胶膜的凝胶含量、吸水率以及对复合薄膜180°剥离强度、蒸煮后的180°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3.与传统的交联剂ADH交联聚丙烯酸酯对比研究得出:虽然肼基封端聚氨酯乳液作交联剂时对胶膜的凝胶含量、吸水率的改性效果不及ADH,但其180°剥离强度尤其是蒸煮后的180°剥离强度高于ADH。这对制备耐蒸煮水性丙烯酸酯类软包胶奠定了理论基础。4.初步探索了以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甲苯二异氰酸酯、羟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制得的聚氨酯乳液为种子,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丙烯酸丁酯为壳层单体的核壳聚合行为,接枝前后乳液粒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确有BA接枝聚合在原聚氨酯乳胶粒上。说明以聚氨酯为核,丙烯酸酯为壳进行核-壳改性是可行的。
卜志扬,范宏,谭军,李伯耿[10](2007)在《乳液型胶粘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年来乳液型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组成、合成工艺、性能及应用等。讨论了通过改变单体组成或引发体系、改进聚合工艺、通过共混或化学结合引入其他聚合物的方式改进乳液型胶粘剂性能的方法。展望了未来乳液型胶粘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复合地板用水性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地板用水性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0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简况 |
1.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
1.1.1 按照分子结构分类 |
1.1.2 按照固含量分类 |
1.1.3 其他分类 |
1.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1.3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
1.3.1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所关注的性能 |
1.3.2 水性聚氨酯性能影响因素 |
1.4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已有研究 |
1.4.1 从亲水扩链剂入手 |
1.4.2 从配方调整入手 |
1.4.3 从粒径入手 |
1.4.4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固含量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主要试剂与药品 |
2.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3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2.2.4 羧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红外谱图分析 |
2.3.2 小粒径乳液(S乳液)的乳液性能 |
2.3.3 大粒径乳液(L乳液)的乳液性能 |
2.3.4 乳液分散法的效果 |
2.3.5 乳液分散法对乳液固含量的的影响 |
2.3.6 乳液分散法对其他乳液性能的的影响 |
2.3.7 乳液分散法对聚氨酯胶膜性能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主要试剂与药品 |
3.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3 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直接法制备 |
3.2.4 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乳液分散法制备 |
3.2.5 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红外谱图分析 |
3.3.2 AAS与预聚体的反应温度对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3.3.3 R值对直接法制备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3.3.4 n(BDO)/n(PHNA)对直接法制备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3.3.5 AAS用量对直接法制备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3.3.6 乳液分散法制备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性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高固含量羧酸/磺酸型水性聚氨酯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主要试剂与药品 |
4.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3 羧酸/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4.2.4 羧酸/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性能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红外谱图分析 |
4.3.2 大粒子乳液的粒径 |
4.3.3 物理共混乳液与高固含量乳液的粒径 |
4.3.4 固含量与粒径比的关系 |
4.3.5 两种粒子组分对胶膜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2)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纸塑黏结用胶黏剂 |
1.1.1 纸塑黏结概述 |
1.1.1.1 纸塑黏结用胶黏剂发展状况 |
1.1.1.2 水性胶黏剂在纸塑黏结应用的现状 |
1.2 制备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常用原料 |
1.2.1 水性树脂 |
1.2.1.1 VAE乳液 |
1.2.1.2 丙烯酸酯乳液 |
1.2.2 水性增粘乳液 |
1.2.2.1 水性松香增粘乳液 |
1.2.2.2 萜烯增粘树脂 |
1.2.3 水性助剂 |
1.2.3.1 增稠剂 |
1.2.3.2 消泡剂 |
1.2.3.3 防霉剂 |
1.2.3.4 pH调节剂 |
1.3 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
1.3.1 丙烯酸酯乳液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
1.3.1.1 乙烯基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1.3.1.2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1.3.1.3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1.3.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1.3.1.5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
1.3.2 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
1.3.2.1 酮肼基团常温自交联体系 |
1.3.2.2 硅氧烷水解交联体系 |
1.3.2.3 多价金属交联体系 |
1.4 快速包装 |
1.4.1 全自动天地盖制盒机简介 |
1.4.2 快速包装用胶黏剂发展状况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仪器及测试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3 测试仪器及方法 |
2.3.1 乳液性能测试 |
2.3.1.1 单体转化率测试 |
2.3.1.2 凝胶率测试 |
2.3.1.3 表观粘度测试 |
2.3.1.4 贮存稳定性测试 |
2.3.1.5 接触角测定 |
2.3.1.6 粒径测试 |
2.3.2 乳胶膜性能测试 |
2.3.2.1 乳胶膜交联度的测定 |
2.3.2.2 乳胶膜吸水率的测定 |
2.3.2.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2.3.2.4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
2.3.3 水性胶黏剂性能测试 |
2.3.3.1 初黏力测试 |
2.3.3.2 持粘力测试 |
2.3.3.3 180o 剥离强度测试 |
2.3.3.4 耐高、低温性能测试 |
第三章 自交联醋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
3.1 实验部分 |
3.1.1 配方设计 |
3.1.2 预乳液制备 |
3.1.3 自交联醋丙乳液的制备 |
3.1.4 乳胶膜的制备 |
3.1.5 自交联醋丙乳液合成工艺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复合乳化剂的影响 |
3.2.1.1 复合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1.2 复合乳化剂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1.3 复合乳化剂对乳胶膜的影响 |
3.2.2 DAAM用量的影响 |
3.2.2.1 DAAM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2.2 DAAM用量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
3.2.3 软硬单体配比的影响 |
3.2.3.1 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3.2 软硬单体比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
3.2.4 DAAM/ADH交联反应分析 |
3.2.4.1 红外光谱分析 |
3.2.4.2 DSC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制备及应用 |
4.1 实验 |
4.1.1 配方设计 |
4.1.1.1 不同型号的VAE乳液制备的胶黏剂的黏结性能探究 |
4.1.1.2 醋丙乳液改性VAE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研究 |
4.1.1.3 自交联醋丙乳液改性的VAE乳液胶黏剂在全自动制盒机中的应用 |
4.1.2 水性胶黏剂的制备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共混效果分析 |
4.2.1.1 共混体系热力学相容性分析 |
4.2.1.2 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 |
4.2.1.3 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 |
4.2.1.4 共混体系接触角分析 |
4.2.2 VAE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分析 |
4.2.2.1 室温黏结性能分析 |
4.2.2.2 高、低温黏结性能分析 |
4.2.3 醋丙乳液改性VAE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研究 |
4.2.3.1 正交实验分析 |
4.2.3.2 剥离强度分析 |
4.2.3.3 高、低温黏结性能分析 |
4.2.4 自交联醋丙乳液改性的VAE乳液胶黏剂在全自动天地盖制盒机中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高性能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软体家具材料用水性胶黏剂及发展趋势 |
1.3 软体家具材料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
1.3.1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特点 |
1.3.2 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研究进展 |
1.4 软体家具材料用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 |
1.4.1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合成 |
1.4.2 软体家具材料用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研究进展 |
1.5 软体家具材料用水性氯丁乳液胶黏剂 |
1.5.1 水性氯丁乳液胶黏剂的特点 |
1.5.2 改性水性氯丁乳液胶黏剂研究进展 |
1.6 软体家具材料用复合乳液胶黏剂 |
1.6.1 聚合物共混改性特点 |
1.6.2 乳液共混制备复合乳液胶黏剂 |
1.7 软体家具材料用乳液胶黏剂助剂 |
1.7.1 水性消泡剂 |
1.7.2 水性润湿分散剂 |
1.7.3 抗氧化、老化剂 |
1.8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 |
1.8.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8.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实验原料 |
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2.3 实验装置 |
2.3.1 预乳化实验装置 |
2.3.2 乳液聚合实验装置 |
2.4 测试与表征 |
2.4.1 合成丙烯酸酯乳液性能测试 |
2.4.2 复合乳液性能测试 |
第三章 改性水性氯丁乳液用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实验条件选择 |
3.2.1 单体预乳化 |
3.2.2 种子预乳液聚合 |
3.2.3 反应温度的选择 |
3.2.4 反应时间的选择 |
3.2.5 搅拌速度的选择 |
3.2.6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
3.2.7 种子预乳液与预乳液占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8 乳化剂体系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水性氯丁乳液稳定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丙烯酸酯乳液(AEL)改性水性氯丁乳液(CRL)复合乳液的制备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丙烯酸酯乳液(AEL)粒径对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4.3.2 pH调节剂对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4.3.3 乳化剂用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4.3.4 丙烯酸酯乳液的Tg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4.3.5 共混工艺参数对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的制备 |
5.2.1 水性氯丁乳液的选择 |
5.2.2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
5.2.3 加料顺序的选择 |
5.2.4 制备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 |
5.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
5.3.1 丙烯酸酯乳液Tg对AEL/CRL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5.3.2 AEL/CRL乳液的配比对AEL/CRL复合乳液的性能的影响 |
5.3.3 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5.3.4 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对复合乳液的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4)绿色创新驱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走俏制鞋产业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 制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水性聚氨酯鞋胶粘剂市场蓝海 |
2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
3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 |
4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技术进展 |
5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未来发展 |
6 结束语 |
(5)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 |
2 丙烯酸酯系乳液胶粘剂 |
3 聚氨酯乳液胶粘剂 |
4 其他聚合物乳液 |
5 结语 |
(6)磺酸盐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WPU 概述 |
1.2.1 WPU 的分类 |
1.2.2 PU 化学 |
1.3 WPU 的合成方法 |
1.3.1 外乳化法 |
1.3.2 自乳化法 |
1.4 WPU 发展现状及趋势 |
1.4.1 国外 WPU 发展现状 |
1.4.2 国内 WPU 发展现状 |
1.5 WPU 的应用 |
1.5.1 鞋用胶粘剂 |
1.5.2 皮革涂饰产品 |
1.5.3 真空吸塑胶 |
1.5.4 复合薄膜胶粘剂 |
1.5.5 织物处理产品 |
1.5.6 汽车用 WPU 涂料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6.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6.2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 本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试验基础 |
2.1 试验原料 |
2.2 试验仪器 |
2.3 试验装置 |
2.4 测试及表征方法 |
2.4.1 –NCO 基团含量测定 |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3 固含量分析 |
2.4.4 粒径分析 |
2.4.5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
2.4.6 透射电镜分析(TEM) |
2.4.7 旋转粘度分析 |
2.4.8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2.4.9 热重分析(TGA) |
2.4.10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 |
2.4.11 T 型剥离强度分析 |
2.4.12 贮存稳定性分析 |
2.4.13 耐水性分析 |
第三章 磺酸盐WPU乳液的合成研究 |
3.1 前言 |
3.2 试验原理 |
3.3 试验流程 |
3.4 红外光谱分析 |
3.5 R 值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3.5.1 R 值对 WPU 表观性能的影响 |
3.5.2 R 值对 W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
3.5.3 R 值对 WPU 粘结性能的影响 |
3.6 A95 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3.6.1 A95 对 WPU 表观性能的影响 |
3.6.2 A95 对 W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
3.6.3 A95 对 WPU 粘结性能的影响 |
3.7 PBA2000/PBA3000 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3.7.1 PBA2000/PBA3000 对 WPU 表观性能的影响 |
3.7.2 PBA2000/PBA3000 对 W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
3.7.3 PBA2000/PBA3000 对 WPU 粘结性能的影响 |
3.8 HDI/IPDI 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3.8.1 HDI/IPDI 对 WPU 表观性能的影响 |
3.8.2 HDI/IPDI 对 W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
3.8.3 HDI/IPDI 对 WPU 粘结性能的影响 |
3.9 工艺条件 |
3.9.1 预聚反应温度 |
3.9.2 预聚反应时间 |
3.9.3 A95 进料方式 |
3.9.4 A95 反应温度 |
3.9.5 A95 反应时间 |
3.9.6 乳化工艺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磺酸盐/羧酸盐WPU乳液的合成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原理 |
4.3 试验流程 |
4.4 红外光谱分析 |
4.5 DMPA/A95 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4.5.1 DMPA/A95 对 WPU 表观性能的影响 |
4.5.2 DMPA/A95 对 W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
4.5.3 DMPA/A95 对 WPU 粘结性能的影响 |
4.6 中和剂对 WPU 性能的影响 |
4.6.1 中和剂种类 |
4.6.2 中和剂用量 |
4.7 工艺条件 |
4.7.1 DMPA 进料方式 |
4.7.2 中和工艺 |
4.8 TEM 分析 |
4.9 GPC 分析 |
4.10 DSC 分析 |
4.11 TGA 分析 |
4.12 两种 WPU 性能对比 |
4.1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功能乳液的制备及在外墙外保温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外墙外保温系统概述 |
1.2.1 外墙外保温的优势 |
1.2.3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1.2.4 界面剂的定义 |
1.2.5 界面剂乳液 |
1.2.6 界面剂乳液在界面层的化学粘接 |
1.3 粘接及粘接机理 |
1.3.1 粘接的定义 |
1.3.2 粘接机理的理化解释 |
1.4 乳液聚合 |
1.4.1 乳液聚合的特点 |
1.4.2 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 |
1.4.3 乳液聚合工艺 |
1.4.4 影响乳液聚合的因素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胶粘剂用功能型乳液的合成 |
2.1 引言 |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
2.2.1 原料与试剂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部分 |
2.3.1 苯丙乳液的合成 |
2.3.2 醋丙乳液的合成 |
2.3.3 聚氨酯乳液的合成 |
2.3.4 乳液性能表征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苯丙乳液的表征 |
2.4.2 醋丙乳液的表征 |
2.4.3 聚氨酯乳液的表征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苯丙乳液胶粘剂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 |
3.2.2 仪器 |
3.2.3 界面剂的配制及涂铺方法 |
3.2.4 粘结砂浆的配制 |
3.2.5 粘结砂浆试块的制备、养护 |
3.2.6 苯丙乳液界面剂拉伸粘结强度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苯丙乳液组成对XPS 板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
3.3.2 保护胶体用量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3.3.3 自制苯丙乳液与商品界面剂乳液拉伸粘结强度对比(砂浆型) |
3.3.4 乳液处理方式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3.3.5 晾置干燥时间对粘结强度影响 |
3.3.6 干燥温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醋丙乳液胶粘剂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 |
4.2.2 仪器 |
4.2.3 界面剂的配制及涂铺方法 |
4.2.4 粘结砂浆的配制 |
4.2.5 粘结砂浆试块的制备、养护 |
4.2.6 醋丙乳液界面剂拉伸粘结强度的测定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主单体配比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2 引发剂用量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3 乳化剂类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4 预乳化温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5 功能单体选择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6 AA 用量对粘结强度的的影响 |
4.3.7 GMA 含量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8 乳液胶粘剂的最优配方及其与商品界面剂的性能比较 |
4.3.9 醋丙乳液界面剂应用在聚氨酯保温板上的拉伸效果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氨酯乳液胶粘剂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界面剂的配制及涂刷方法 |
5.2.4 粘结砂浆的配制 |
5.2.5 粘接砂浆试块的制备和养护 |
5.2.6 聚氨酯乳液界面剂拉伸粘结强度的测试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醋丙乳胶粒、聚氨酯乳胶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5.3.2 醋丙乳液中GMA 含量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5.3.3 聚氨酯乳液中-NCO/-OH 值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5.3.4 聚氨酯界面剂应用在聚氨酯保温板上的拉伸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高固含量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鞋用胶粘剂概述 |
1.1.1 国内外鞋用胶粘剂市场 |
1.1.2 鞋用胶粘剂的发展历史 |
1.1.3 环保型鞋用胶粘剂简述 |
1.2 水性聚氨酯 |
1.2.1 聚氨酯结构 |
1.2.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1.2.3 水性聚氨酯原料 |
1.2.4 水性聚氨酯的化学反应 |
1.2.5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
1.2.6 水性聚氨酯的特性 |
1.3 国内外水性聚氨酯的发展状况 |
1.3.1 国外水性聚氨酯发展状况 |
1.3.2 国内水性聚氨酯发展状况 |
1.3.3 国内水性聚氨酯存在的问题 |
1.4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方向 |
1.4.1 提高固含量 |
1.4.2 提高成膜性能 |
1.4.3 复合改性 |
1.4.4 交联 |
1.4.5 提高初粘性 |
1.5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
1.5.1 WPU鞋胶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情况 |
1.5.2 WPU鞋胶特点 |
1.5.3 胶粘剂粘接基本原理 |
1.5.4 WPU鞋胶粘接工艺 |
1.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配方计算 |
2.2.1 三种配方原料 |
2.2.2 配方的相关计算 |
2.2.3 配方中各原料设计用量的确定顺序 |
2.3 反应流程 |
2.4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2.5 分析测试 |
2.5.1 预聚体中NCO含量的测定 |
2.5.2 固含量测试 |
2.5.3 粘度测试 |
2.5.4 粒径测试 |
2.5.5 红外光谱分析 |
2.5.6 剥离强度测试 |
2.5.7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2.5.8 扫描电镜分析 |
2.5.9 透射电镜分析 |
2.5.10 胶膜性能测试 |
2.5.11 WPU乳液外观及胶膜外观 |
2.6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使用工艺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工艺参数的确定 |
3.2 配方1 实验结果 |
3.2.1 红外表征结果 |
3.2.2 r值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3.2.3 wDMP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4 R值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5 配方1 实验结果小结 |
3.3 配方2 的实验结果 |
3.3.1 红外表征结果 |
3.3.2 IPDI、PBA2000 型WPU实验结果 |
3.3.3 不同聚酯对IPDI型WPU性能的影响 |
3.4 配方3 的实验结果 |
3.4.1 红外表征结果 |
3.4.2 固含量、粘度、吸水率 |
3.4.3 粒径对比 |
3.5 其他分析测试结果 |
3.5.1 GPC |
3.5.2 SEM |
3.5.3 TEM |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结论 |
建议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肼基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及对乳液型丙烯酸酯粘合剂的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塑料复膜胶的发展概况 |
1.2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粘合剂概况 |
1.2.1 丙烯酸乳液粘合剂的组成 |
1.2.2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粘合剂特点及发展 |
1.2.3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存在的问题 |
1.2.4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改性 |
1.3 水性聚氨酯的概况 |
1.3.1 水性聚氨酯(WPU)的分类 |
1.3.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概况 |
1.3.3 水性聚氨酯的原料 |
1.3.4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1.3.5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
1.4 聚氨酯对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 |
1.4.1 改性方法 |
1.4.2 酮肼交联反应 |
1.5 文献总结 |
1.6 研究目的及实验方案 |
1.6.1 研究目的 |
1.6.2 技术方案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2.1.1 原料 |
2.1.2 设备及仪器 |
2.2 含酮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工艺 |
2.2.1 实验步骤 |
2.3 含肼基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工艺 |
2.3.1 实验步骤 |
2.3.2 制备工艺 |
2.4 分析测试 |
2.4.1 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 |
2.4.2 乳液粒径测试 |
2.4.3 乳液储存稳定性 |
2.4.4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2.4.5 乳液粘度的测定 |
2.4.6 红外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配方分析 |
3.1.1 制备工艺的选择 |
3.1.2 原料的选择 |
3.2 肼基封端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
3.2.1 预聚反应时间对-NCO含量的影响 |
3.2.2 DMPA含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3 R值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4 红外光谱分析 |
3.2.5 封端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3.2.6 其他条件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各阶段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氮酯乳液改性丙烯酸乳液粘合剂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设备及仪器 |
4.2 测试与表征 |
4.2.1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凝胶含量测定 |
4.2.2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耐水性测定 |
4.2.3 180°剥离强度测试 |
4.2.4 耐蒸煮性测试 |
4.2.5 红外测试 |
4.2.6 乳液粒径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红外光谱分析 |
4.3.2 聚氨酯乳液用量对涂膜交联程度的影响 |
4.3.3 聚氨酯乳液用量对涂膜耐水性的影响 |
4.3.4 聚氨酯用量对复合薄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
4.3.5 聚氨酯用量对复合薄膜耐蒸煮性的影响 |
4.4 聚氨酯乳液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可行性考察 |
4.4.1 实验原料 |
4.4.2 设备及仪器 |
4.4.3 实验步骤及工艺 |
4.4.4 实验配方 |
4.4.5 接枝前后乳液粒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复合地板用水性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一飞.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2]纸—塑黏结用水性胶黏剂研究及应用[D]. 钟衡. 湖南工业大学, 2017(01)
- [3]高性能速粘自干乳液型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明徽.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4]绿色创新驱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走俏制鞋产业市场[J]. 杨忠敏. 西部皮革, 2016(19)
- [5]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J]. 刘海英,李志国,顾继友. 粘接, 2015(02)
- [6]磺酸盐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陈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7]功能乳液的制备及在外墙外保温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王建方. 江南大学, 2011(08)
- [8]高固含量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D]. 王国有.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9]肼基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及对乳液型丙烯酸酯粘合剂的改性[D]. 陈一岭.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 [10]乳液型胶粘剂研究进展[J]. 卜志扬,范宏,谭军,李伯耿. 科技通报,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