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河增殖毛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辛月[1](2019)在《《然犀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对于粤闽水产谱录着作研究参差不齐,系统全面的研究较少。清代李调元在广东任学政期间,于乾隆44年(1779年)写成《然犀志》。书中记载多为栖居在我国东南热带性和亚热带性的浅海区域的水生物种。全书分两卷:上卷载螺蚌类、甲壳、哺乳类31种,下卷载鱼类等62种,共记载93种水产动物。其中脊椎动物门:鱼纲45种,两栖纲2种,爬行纲6种,哺乳纲4种;无脊椎动物门:腹足纲4种,头足纲4种,双壳纲11种,头虾纲7种,海胆纲、水母纲、肢口纲、无铰纲、颚足纲、软甲纲各1种。全书七千余字,每条尽量明其得名之由,述其形态特征、产地、食味及药用价值。《然犀志》丰富的南海水产资料,具有重要的史学和农学价值。本文希望通过对《然犀志》和明清水产书籍中海洋生物相关资料的系统整理,认识海洋资源和挖掘渔业遗产,通过收集、整理研究这些资料,丰富广东渔业史、鱼类史、水产研究。
崔婉娜[2](2019)在《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之蟹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特种水产养殖业——河蟹产业获得蓬勃发展,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上海是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的“故乡”,蟹文化底蕴深厚。本研究作为上海市农委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个子课题,试图通过梳理和分析蟹文化资源潜在价值与应用理论基础、上海蟹文化社会认知情况与河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蟹文化资源在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中开发应用的优劣机威进行分析,着重就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中如何开发应用蟹文化资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上海河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溯源、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分析了河蟹产业发展轨迹与特点,发现蟹文化资源对上海河蟹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价值与功能:一是蟹文化资源与河蟹产业融合可以增加河蟹产业附加值;二是可以促进河蟹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拓展,扩大河蟹产业增长空间;三是有助于提炼上海蟹文化特色,增加河蟹产业文化内涵,提升上海河蟹的地方品牌知名度;四是有助于发挥河蟹产业波及效应,促进河蟹文博会展业、蟹文化休闲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上海蟹文化的社会认知度不高。进入21世纪后,上海在河蟹种苗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养殖方式也多样化,出现了崇明模式、松江模式等河蟹生态养殖方式。随着上海市农委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实施,上海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河蟹种苗生产基地,上海科技人员培育的国家级良种“江海21号”种苗供不应求,上海努力推出的“崇明清水蟹”等成蟹产品知名度也日渐提升,在全国河蟹市场的影响力稳步扩大。尽管上海河蟹产业成绩不菲,然而仍存在不少挑战和问题,比如河蟹产业依然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对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足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上海河蟹产业的地方品牌知名度不高。本研究应用渔业经济管理、文化经济学、SWOT分析等理论与方法,聚焦上海如何融合蟹文化资源创造河蟹产业附加值问题,对上海在河蟹产业发展中开发应用蟹文化资源的状况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其优势是:上海食蟹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隽永绵长、底蕴深厚的蟹文化;上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长江品系河蟹的襁褓地,适宜河蟹种苗培养和养殖;经过多年积累,上海已形成浓郁的食蟹文化传统,并由河蟹衍生出蟹粉小笼、蟹粉生煎等众多经典美食。劣势是:自主创新意识比较欠缺,缺乏特色河蟹深加工产品与衍生产品开发;地方品牌意识薄弱,各产品之间的品牌张力大于上海地方品牌的凝聚力,规模化生产程度偏低。机会是:政府的重视与扶持,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河蟹行业协会的规范化建设与功能发挥;上海河蟹市场依然充满潜力,对高品质河蟹及蟹糊、蟹酱、蟹粉等产品需求旺盛,人们对河蟹产品及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威胁是:全国各地好蟹竞相涌入上海河蟹市场,各种地方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蟹文化转化创新人才缺乏,对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转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综合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本研究提出上海河蟹产业发展,应就蟹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增长型发展战略,即建立“河蟹+文化”产业发展示范点,延伸河蟹产业链,实现河蟹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文化经济化经营;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即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上海地方品牌识别力和影响力;多元化发展战略,即利用科技创新,在继续提高河蟹种苗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河蟹成蟹养殖规格和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挖掘利用蟹文化资源,打造上海地方特色产品;协同式发展战略,即发挥合作机制,培养相关人才,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本研究针对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目标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背景,提出上海河蟹产业主动融合蟹文化资源的发展建议:挖掘上海蟹文化资源,分类研究,提炼特色,融入河蟹产业发展,提升地方品牌的文化亲和力;合理配置上海蟹文化资源,提升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应用能力,将蟹文化资源有机注入河蟹产业各生产环节,促进河蟹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并逐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加强蟹文化资源的推广与普及,浓郁河蟹及其衍生品消费氛围,加强河蟹品牌文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河蟹产品开发能力,构建河蟹产业“科技+生态+经济+文化”的发展格局;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上海河蟹地方品牌在全国河蟹市场的影响力。
晁眉[3](2016)在《厦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文中指出厦门海域地处九龙江的入海口,背靠漳州平原和泉州平原,由于其优良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厦门海域成为我国重要的临海水域。厦门海域内环境复杂,地势多变,湾内资源丰富,是沿海重要捕捞地区,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产品。随着沿岸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沿海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强度也逐渐增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渔业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厦门海域渔业群落结构的系统调查,为厦门海域渔业资源的长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渔业资源提供保护和管理的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年每季度在厦门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渔业群落取样调查。通过调查海域内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及资源状况,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聚类分析,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季节变化,并对优势种和重要经济种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优势种和重要经济种的资源现状。初步分析了厦门海域的水质状况,研究环境对资源的影响,为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底拖网调查渔获种类共171种,其中鱼类99种属2纲,15目,48科72属。鲈形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鲽形目和鲉形目。软骨鱼纲仅有3目分别为须鲨目、鳐形目和鲼形目,共12种。其中暖水性鱼类较多,有59种,占鱼类种数的59.6%,暖温性鱼类36种,占36.4%,冷温性4种占4.0%,未发现冷水性鱼类。虾类共23种,属2目5科15属;蟹类41种,属1目12科22属;头足类8种,属3目4科5属。不同季节渔获种类数量差异较大,夏季最多106种,其次为秋季90种,冬季69种,春季67种。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和数量密度分别为630.15 kg/km2±515.86 kg/km2和195.68×103 ind/km2±29.60×103ind/km2,秋季渔获资源密度最大。2、季节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种类丰富度D变化范围2.4-4.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2.0-2.7,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0.6-0.7,说明本海域的渔业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各季节站位间多样性指数秋冬季节变化范围较大,春夏季节变化范围不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节相似性较高,秋冬季节相似性较高,但相似性系数小于60%,群落结构不稳定。季节种类更替率较大,夏季和秋季种类更替率较高。3、全年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重要经济种主要有中华海鲶(Arius sinensis)、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和短蛸(Ociopus ocellaius)。不同季节优势种组成不同,春季优势种为甲壳类。各季节的优势种主要为低质、小型经济种类。分析研究了几种经济种类渔业生物学特征和体长体重关系,结果显示优势种鱼类接近均匀速生长,其中条纹斑竹鲨开发率大于0.5,呈现捕捞过度的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和历史资料的对比,对厦门海域的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厦门海域种类资源较少,且大型经济种类资源量较少或消失,优势种种群结构小型化,受到周围人类活动的干扰严重。以上结果显示,厦门海域的渔业资源已出现衰退情况,因此,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的捕捞活动对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刘春荣[4](2010)在《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多地少,食物结构单一,粮食自我供应不足,农民收入偏低,长期制约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福建水域资源条件优越,水库渔业历史悠久,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规划,科学进行渔业增养殖,对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食物来源,改善食物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发展水库渔业的优势与意义,指出水库渔业发展中存在着生产缺乏规划,产权不明晰,养殖不合理,环境污染较明显,社会化服务不完善,渔民权益保障不力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提出了水库渔业发展应以发展“生态、安全、高效渔业”为目标,坚持合理进行开发规划,科学发展增养殖。坚持制度创新,支持发展;规划创新,有序发展;机制创新,提升发展;管理创新,规范发展;服务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水库渔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福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春荣[5](2010)在《加快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的探讨》文中指出福建内陆地区水域资源条件优越,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规划与科学进行渔业增养殖,对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食物来源,改善食物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发展水库渔业的优势与意义,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探讨了水库渔业发展新思路,新对策,为福建省水库渔业发展提供参考。
李周明[6](2010)在《江河增殖毛蟹技术》文中提出10多年来,福建省华安县积极推广江河增殖毛蟹技术,回捕的毛蟹个体大,色泽鲜,蟹黄饱实,肉味鲜美,名扬遐迩,产品畅销厦门、广东等地,成为北溪河鲜一大珍品,取得投入产出1∶27的显着经济效益。现将江河增殖毛蟹技术介绍如下:
田青霄,陈锦辉[7](2010)在《上海水产业迎世博 保供应 保质量 保安全》文中认为一、上海水产业发展成效近年来,上海水产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上海水产"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
林炳明[8](2009)在《福建省龙岩市水产养殖现状和规划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水产养殖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努力,2007年内陆养殖水面859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474公顷,水库养殖5786公顷,内陆养殖总产量3.5万吨。有大小水库300余座,总面积10467公顷,2008年养殖面积7339公顷,网箱养殖面积近50万m2,位居福建省内陆各区市首位。水产养殖业在全市农村经济优势产业中位居第三,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龙岩市水产养殖业现状、水环境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借鉴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借助水环境、水产养殖规划的理论,针对龙岩市水产养殖业及其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龙岩市水产养殖业规划中应当着重体现在优化养殖生产布局;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完善项目;加强水产良种工程和品种引进;合理开发大水面资源,保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以无公害产地为示范,推动渔业产业化进程等对策和措施上,以期为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向可持续渔业方向发展转变,龙岩市制定水产养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为建设和谐的龙岩渔业,促进龙岩市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探讨性,对开展同类型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名镇[9](2009)在《搞好鱼类放流增殖 修复闽江生态环境》文中认为3月7日,福建省南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局要求,组织和深入开展闽江生态修复鱼类放流增殖活动,再次向建瓯市松溪东游河段投放平均体长20厘米
刘名镇[10](2007)在《浅谈河蟹溪河增殖技术》文中提出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螃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特有的高等甲壳动物。其适应性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溪河增殖的河蟹为天然的水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河蟹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
二、江河增殖毛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河增殖毛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然犀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2 学术史回顾 |
1.2.1 水产文献研究 |
1.2.2 鱼类名实 |
1.2.3 海产分类研究 |
1.2.4 资源渔场问题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 研究资料和概念界定 |
1.4.1 研究史料 |
1.4.2 概念界定 |
2 《然犀志》成书背景 |
2.1 《然犀志》成书时期南海渔业的发展 |
2.2 明清时代对海洋的认识 |
2.3 李调元的知识体系及临海生涯 |
2.4 同时期海洋着作对《然犀志》成书的影响 |
3 《然犀志》所载生物形态 |
3.1 鱼类形态 |
3.2 贝类形态 |
3.3 甲壳类形态 |
3.4 两栖爬行类形态 |
4 《然犀志》所载动物的行为生态 |
4.1 生态习性 |
4.2 鱼类发声 |
4.3 鱼类繁殖 |
4.4 摄食和捕食 |
4.5 寄生和共生 |
4.6 洄游 |
5 《然犀志》所载之渔业加工 |
5.1 饮馔加工 |
5.2 水产捕捞 |
5.3 人工养殖 |
5.4 经济价值 |
5.4.1 有毒生物的认识 |
5.4.2 药用 |
5.4.3 其他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然犀志》中海洋动物现用中文名和考订拉丁学名一览表 |
附录 B 水产志中海洋动物形态表 |
附录 C《随息居饮食谱》中水产食疗药用价值表 |
附录 D《本草纲目》中水产食疗药用价值表 |
附录 E《然犀志》所及诗人一览 |
附录 F《然犀志》所及典籍一览 |
(2)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之蟹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3.1 河蟹产业发展研究 |
1.3.2 蟹文化融合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 |
1.3.3 文献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技术路线和论文创新点 |
1.6.1 技术路线图 |
1.6.2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蟹文化资源应用理论基础与价值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文化经济学 |
2.1.2 文化资源学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蟹文化的定义 |
2.2.2 蟹文化资源定义 |
2.3 河蟹产业发展轨迹与特点 |
2.3.1 天然捕捞期 |
2.3.2 人工增殖期 |
2.3.3 人工养殖期 |
2.3.4 生态养殖期 |
2.4 蟹文化资源类型与功能 |
2.4.1 蟹文化资源类型 |
2.4.2 蟹文化资源功能与价值 |
第三章 上海蟹文化与河蟹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上海蟹文化的社会认知情况 |
3.1.1 上海蟹文化认知情况总体评价 |
3.1.2 上海蟹文化基本知识认知情况评价 |
3.1.3 上海蟹文化其他知识认知情况评价 |
3.2 上海河蟹产业发展现状 |
3.2.1 空间分布差异化 |
3.2.2 养殖技术模式化 |
3.2.3 河蟹品牌多样化 |
3.2.4 扣蟹供应市场化 |
3.3 上海蟹文化与河蟹产业之间的问题 |
第四章 上海“河蟹+文化”产业模式的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上海食蟹历史悠久,蟹文化底蕴深厚 |
4.1.2 上海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河蟹养殖 |
4.2 劣势分析 |
4.2.1 蟹文化创新意识薄弱,缺乏特色河蟹深加工产品 |
4.2.2 地方品牌意识不强,规模化养殖程度低 |
4.3 机遇分析 |
4.3.1 政府重视与扶持,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助力 |
4.3.2 市场发展广阔,食蟹品蟹氛围浓厚 |
4.4 威胁分析 |
4.4.1 地方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
4.4.2 人才缺乏,蟹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
4.5 战略选择 |
4.5.1 SO战略(增长型战略) |
4.5.2 WO战略(转型升级战略) |
4.5.3 ST战略(多元化战略) |
4.5.4 WT战略(协同式战略) |
第五章 上海推进“河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
5.1 挖掘蟹文化资源,提炼上海地方品牌文化特色 |
5.2 合理配置蟹文化资源,延伸上海河蟹产业链 |
5.3 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河蟹产业地方品牌建设 |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河蟹产品开发能力 |
5.5 加强营销和推广,提高上海地方品牌市场占有率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厦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厦门海域的自然概况 |
1.3 群落结构的研究内容 |
1.3.1 生物多样性 |
1.3.2 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
1.4 资源变动与环境因子 |
1.4.1 温度 |
1.4.2 盐度 |
1.4.3 溶解气体 |
1.5 研究历程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厦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 |
2.1 材料方法 |
2.1.1 调查区域与采样方法 |
2.1.2 室内分析 |
2.1.3 数据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厦门海域物种组成 |
2.2.2 厦门海域渔获量分布 |
2.2.3 厦门海域物种时空分布 |
2.3 讨论 |
2.3.1 厦门海域渔业生物组成 |
2.3.2 优势种 |
2.3.3 群落结构分析 |
第3章 厦门海域主要渔业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
3.1 调查方法 |
3.1.1 样品采集 |
3.1.2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种类季节变动 |
3.2.2 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 |
3.3 讨论 |
3.3.1 优势种的群体结构分析 |
3.3.2 优势种的生态学参数分析 |
第4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4)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福建水库资源现状 |
2.1 水库及其分布情况 |
2.2 生物资源现状 |
2.3 地理及气候现状 |
第3章 福建水库渔业的历史 |
3.1 水库渔业的产生 |
3.2 水库渔业的养殖模式 |
3.3 水库渔业养殖品种 |
3.4 水库渔业的发展 |
第4章 福建水库渔业的现状 |
4.1 基本情况及特点 |
4.2 养殖现状 |
4.2.1 养殖的基本情况 |
4.2.2 主要养殖品种情况 |
4.2.3 水域资源利用不高,发展增养殖潜力大 |
4.2.4“三网”养殖还有一定的潜力 |
4.3 捕捞现状 |
4.3.1 基本情况 |
4.3.2 捕捞产量小,资源利用潜力较大 |
第5章 福建水库渔业的重要地位 |
5.1 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
5.2 有利于增加食物供给,改善食物结构 |
5.3 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 |
5.4 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
第6章 目前福建水库渔业存在的问题 |
6.1 生产缺乏规划,产权不明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
6.2 养殖不科学,水域环境污染问题已显现 |
6.3 资金缺乏,经营方式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弱 |
6.4 社会化服务滞后,科技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
6.5 行政监管能力弱,渔民权益保障不力,影响持续发展 |
第7章 福建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7.1 制定政策,支持发展 |
7.2 加强规划,有序发展 |
7.2.1 加强养殖水域规划编制,合理划分养殖区域 |
7.2.2 明确水库增养殖目标及措施,充分利用水库渔业资源 |
7.2.3 积极开展放流增殖活动,努力提高水库渔业生产力 |
7.2.4 科学养殖,保护渔业水域环境 |
7.2.5 大力发展旅游渔业,努力提高水库渔业品味 |
7.2.6 适度开展渔业捕捞,推行负责任水产捕捞模式 |
7.3 创新机制,提升发展 |
7.4 严格管理,规范发展 |
7.5 完善服务,促进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加快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与优势 |
2 作用与意义 |
2.1 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
2.2 增加食物供给, 改善食物结构 |
2.3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资源 |
2.4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
3 现状与不足 |
3.1 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现状 |
3.1.1 养殖品种从传统品种向优高品种发展 |
3.1.2 水库养殖渔业快速发展 |
3.1.3 渔业经营体制从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发展 |
3.1.4 渔业产业链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
3.1.5 渔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小到大逐步完善 |
3.1.6 渔业监管工作从捕捞向养殖全过程扩展 |
3.2 福建水库渔业发展存在问题 |
3.2.1 生产缺乏规划, 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
3.2.2 养殖不科学, 水域环境污染问题已显现 |
3.2.3 资金缺乏, 经营方式单一, 养殖品种少, 抵御风险能力弱 |
3.2.4 社会化服务问题滞后, 科技水平低, 影响产业发展后劲 |
3.2.5 行政管理薄弱, 渔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影响持续发展 |
4 思路与对策 |
4.1 制定政策, 支持发展 |
4.2 加强规划, 有序发展 |
4.3 创新机制, 提升发展 |
4.4 严格管理, 规范发展 |
4.5 完善服务, 促进发展 |
(6)江河增殖毛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系苗种的选择 |
二、放流地点的选择 |
三、幼蟹的暂养 |
四、加强渔政管理 |
五、捕捞收获 |
(8)福建省龙岩市水产养殖现状和规划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
1.1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
1.1.1 水产养殖业的地位 |
1.1.2 水产养殖业的特点 |
1.1.3 水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
1.1.4 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1.1.5 淡水养殖业现状 |
1.1.6 行业协会现状 |
1.2 水产养殖业面临挑战 |
1.2.1 可持续发展 |
1.2.2 产品质量安全 |
1.2.3 科技水平滞后 |
1.2.4 和谐渔业的建设 |
1.3 面临的主要问题 |
1.3.1 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1.3.2 养殖品种种质退化 |
1.3.3 病害防治水平落后 |
1.3.4 饲料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落后 |
1.3.5 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1.4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
1.4.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1.4.2 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定义 |
1.4.3 水产养殖规划的可持续性特征 |
1.4.4 水产养殖规划可持续性的原则 |
2、水产养殖规划的实施现状 |
2.1 水产养殖规划的分类 |
2.1.1 按规划的行政层次分 |
2.1.2 按规划的水域性质分 |
2.1.3 按养殖的品种分 |
2.1.4 按养殖模式分 |
2.1.5 按级别分 |
2.2 水产养殖规划的特点 |
2.2.1 规划的不确定性 |
2.2.2 水产养殖规划的实施与项目的关系 |
2.3 制定和实施现状 |
2.4 水产养殖规划存在问题 |
2.4.1 规划基础与规划实施间存在不协调性 |
2.4.2 缺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节 |
2.4.3 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佳 |
3. 福建省龙岩市水产养殖规划现状 |
3.1 规划制订情况 |
3.2 主要存在问题 |
3.2.1 规划与实际生产脱节 |
3.2.2 规划缺乏环境影响评价 |
3.2.3 规划缺乏权威性 |
3.2.4 规划实施困难 |
4 小结 |
第二章 龙岩市水产养殖现状 |
1、龙岩市概况 |
1.1 龙岩市地理位置 |
1.2 自然地理 |
1.3 自然资源 |
1.4 气象水文 |
1.4.1 气象 |
1.4.2 水文 |
2、龙岩市渔业和水域利用现状 |
2.1 渔业经济综合实力 |
2.2 龙岩市养殖模式和品种结构 |
2.3 龙岩市养殖水域现状 |
2.3.1 龙岩市三大水库渔业现状 |
3、龙岩市当前渔业开发管理情况 |
3.1 产业开发与行业管理 |
3.2 技术推广 |
3.3 鱼病防治 |
3.4 技术培训 |
3.5 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 |
3.6 无公害认证 |
3.7 产品质量监管 |
3.8 生产秩序整治 |
3.9 渔业统计与渔经调查 |
3.10 其他 |
4、前景展望 |
第三章 龙岩市水产养殖水环境状况 |
1、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关系 |
1.1 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关系 |
1.2 水产养殖与水环境承载力 |
1.2.1 容纳量 |
1.2.2 养殖容量和最大养殖产量 |
1.3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
1.3.1 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
1.3.2 池塘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
2、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
2.1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2.1.1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
2.1.2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公式 |
2.1.3 富营养化分级技术规定 |
2.2 龙岩市三大水库水质监测评价 |
2.3 龙岩市水库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
2.4 龙岩市三大水库营养状况评价 |
3、小结 |
第四章 龙岩市水产养殖规划策略 |
1、指导思想 |
2、发展目标 |
3、法律法规依据 |
3.1 养殖证制度 |
3.2 苗种管理制度 |
3.3 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3.4 水生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
4 龙岩市水产养殖规划策略 |
4.1 养殖类型规划与布局 |
4.1.1 池塘养殖 |
4.1.2 水库养殖 |
4.1.3 增养殖 |
4.1.4 观光休闲渔业 |
4.2 发展重点 |
4.2.1 基础建设项目,增强渔业发展后劲 |
4.2.2 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及新品种引进 |
4.2.3 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发展闽西特色渔业 |
4.2.4 重视大水面资源开发和增殖放流,适度控制网箱养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
4.2.5 建设龙湖渔业生态自然保护区 |
4.2.6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 |
5、保障措施 |
5.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提高水面利用率 |
5.2 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增加渔民收益 |
5.3 依靠科技,强化培训,提高养殖生产科技含量 |
5.4 推广优质饲料,加强质量监管 |
5.5 强化渔业执法手段,加大渔业执法力度 |
5.6 抓好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产业化服务水平 |
5.7 组建基层行业协会,提高闽西渔业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
5.8 加强渔业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渔业互利共赢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江河增殖毛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然犀志》研究[D]. 辛月.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2]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之蟹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 崔婉娜.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厦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晁眉. 集美大学, 2016(05)
- [4]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研究[D]. 刘春荣. 集美大学, 2010(05)
- [5]加快福建水库渔业发展的探讨[J]. 刘春荣. 福建水产, 2010(02)
- [6]江河增殖毛蟹技术[J]. 李周明. 科学种养, 2010(06)
- [7]上海水产业迎世博 保供应 保质量 保安全[J]. 田青霄,陈锦辉. 上海农村经济, 2010(04)
- [8]福建省龙岩市水产养殖现状和规划策略[D]. 林炳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搞好鱼类放流增殖 修复闽江生态环境[J]. 刘名镇. 渔业致富指南, 2009(09)
- [10]浅谈河蟹溪河增殖技术[J]. 刘名镇. 内陆水产,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