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防疟方式对恶性疟疾的影响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安飞,张鹏江,林通[1](2021)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恶性疟疾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对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恶性疟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刚果(金)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恶性疟疾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分别采用青蒿琥酯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复燃率、病死率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24h体温正常率、疟原虫转阴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琥酯、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均可作为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恶性疟疾的常规治疗方法,且安全性良好。
杨丹[2](2021)在《生活环境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儿童罹患疟疾和贫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疟疾在全球广泛流行,是一种以蚊媒为载体传播的热带寄生虫疾病。作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疟疾对于儿童的生命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尤其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根据2020年11月出版的最新疟疾报告显示,在2019年全世界仍有近87个国家处于疟疾流行区域,共发生约2.29亿例疟疾感染病例,与2000年疟疾发生病例相比,下降了约0.09亿例。纵观疟疾死亡病例,我们发现在过去的20年间,疟疾死亡病例从736000例下降至409000例。疟疾高危感染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从84%下降至67%。尽管密集的疟疾干预措施引起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然而全球因疟疾而引起的疾病负担仍然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现有的抗疟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抗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使用长效药浸蚊帐及室内喷洒防控蚊虫,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这一系列的措施并不能走的太远。因此,面对如此复杂且形式如此严峻的蚊媒传染性疾病,我们需要确定并支持可抗击疟疾的其他有效措施。良好的卫生条件被普遍认为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措施之一。随着越来越多地鼓励采取跨部门合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和消除疟疾,最原始且最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也逐渐被提上日程。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迄今为止饮用水、厕所和个人卫生设施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几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将上述卫生设施与疟疾以及其他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传播的防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考虑到疟疾战略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社区、学校及卫生保健场所提供基本的饮用水、厕所及其他卫生设施措施的目标日期均是2030年,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加倍努力提升并改善饮用水和厕所卫生条件并将其作为防控疟疾感染的新举措,是否可以加速2016年至2030年全面消除疟疾这一目标的提前实现?此外,众所周知室内空气污染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人群患病和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疟疾传播和流行率高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婴幼儿以及许多年长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均因罹患疟疾而降低。另有研究表明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可能导致贫血。尽管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努力通过改变燃料类型、炉灶技术、房屋设计等一系列做法,来解决其家庭在室内使用生物燃料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问题。然而,针对燃料使用与疟疾感染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此外,有关生物燃料使用与儿童疟疾及贫血的研究也尚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提出与疟疾感染相关的生活环境管理策略,本研究拟采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与健康及疟疾感染的调查问卷,描述并分析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海拔、不同调查季节下疟疾感染病例的分布差异,针对饮用水和厕所使用类型与儿童疟疾感染开展模型研究,通过比较使用清洁能源和生物燃料的儿童罹患疟疾和贫血的差异研究,明确疟疾感控的生活环境管理策略,为促进疟疾高传播和流行区域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获取调查问卷。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们发现DHS与MIS是针对人口健康及疟疾感染设计的全国大型横断面调查问卷。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设计,向The DHS Program官网成功申请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和地区的调查问卷,用以后续分析。2、确定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区域。参与研究的儿童年龄应在0至59月龄之间。3、质量控制和数据清洗:在DHS调查的七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对这些问卷进行了审查和修改,调查结束时,有质控人员复核已完成的调查表。所有调查表需认真检查,进行双人双核实后方可纳入研究。通过手工检查数据库样本和计算机自动分选程序来识别数据集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达到“清洗”数据的目的。4、定义结局变量。针对结局变量,对于疟疾感染,我们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即厚血涂片和快速指尖血,得到了二分类变量;对于疟疾感染类型,我们分为恶性疟、三日疟、卵圆疟、间日疟及其他。此外,选取经海拔校正后的疟疾阳性儿童的贫血状况作为结局变量,贫血状况重度、中度及轻度患儿均视作疟疾患儿中的贫血者。5、探究各国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指标在不同季节和海拔的分布差异。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检测月龄的分布差异;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来检测性别、室内撒药情况、房屋质量、烹饪燃料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的分布差异;使用R*C列联表检测饮用水类型、厕所类型、母亲最高受教育程度、蚊帐使用情况的分布差异,P<0.05视为统计学上有差异。6、探究调查季节和海拔对不同类型疟疾感染率的影响。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差异性检测,P<0.05视为统计学上有差异。7、探究城乡儿童疟疾感染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按照调查季节和海拔对调查对象进行分层处理后,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检测上述差异,P<0.05视为统计学上有差异,并用柱状图展示。8、暴露变量和协变量分组。针对饮用水分组,我们主要将其分为自来水、受保护的水源和未受保护的水源;针对厕所分组,我们主要将其分为冲厕或水冲厕、旱厕和随地大小便。烹饪燃料的划分主要分为清洁能源和生物燃料。其中清洁能源包括电和液化石油气;生物燃料包括煤油、煤及褐煤、木炭、木材、稻草/灌木/草及农作物。烹饪地点可分为室内烹饪和使用单独的房间或室外烹饪。协变量主要包括参与者的月龄、性别、在过去12个月中的室内撒药情况、驱虫蚊帐的使用情况、房屋质量、母亲的最高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状况。此外,儿童营养状况的划分为消瘦和非消瘦。家庭成员室内吸烟频率可分为从未吸烟、少于1次/天和每天。9、探究每一个国家每一年度调查,使用不同类型的饮用水和厕所对于儿童疟疾感染的影响。首先将调查人群分为两组,即“贫困”和“非贫困”儿童,然后分别在这两组儿童中,针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年份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0-59个月龄儿童的饮用水和厕所使用状况与疟疾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a OR值。本研究中,分别以使用受保护的水和使用旱厕的参与者为参考,在这些回归分析中,调整了月龄、性别、过去12个月的室内撒药情况、驱虫蚊帐的使用情况、房屋质量和母亲最高受教育水平。10、探究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全体儿童使用不同类型的饮用水和厕所罹患疟疾的风险。采用meta分析方法,将上述每个国家每个年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合起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为了研究各项调查的特定效应之间的异质性,采用卡方检验和Cochran Q检验对Tau2统计量、I2统计量和P值进行了分析。11、探究烹饪燃料的使用情况与儿童患疟风险的研究,不同协变量在疟疾阳性和阴性儿童的分布情况以百分率(%)表示,两组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将P<0.10的协变量留待后续多因素模型中。按照家庭经济状况和烹饪地点进行分层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初步判断烹饪燃料是否会增加5岁以下儿童的患疟风险;调整经c2检验结果确定的协变量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判断烹饪燃料的使用与儿童患疟风险的关系。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探究烹饪燃料的使用是否会加剧疟疾阳性儿童的贫血状况的研究。不同协变量在疟疾阳性儿童的贫血和非贫血的分布情况以百分率(%)表示,两组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将P<0.10的协变量留待后续多因素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初步判断烹饪燃料是否会加剧5岁以下疟疾阳性儿童罹患贫血的风险;调整经c2检验结果确定的协变量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判断烹饪燃料的使用与疟疾阳性儿童罹患贫血的关系。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疟疾患病率(厚血涂片和快速指尖血)和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季节和海拔下存在城乡差异。2、不同疟疾感染类型在季节和海拔上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恶性疟雨季前的感染率高于雨季后(安哥拉2015-2016年:10.11%vs 6.03%,P=0.018);恶性疟雨季中的感染率略低于雨季后(马达加斯加2011年:1.31%vs 4.36%,P<0.001)。中海拔地区恶性疟感染率高于低海拔地区(安哥拉2016-2016年:13.11%vs 0.54%,P=0.006;布隆迪2011-2012年:11.66%vs4.37%,P<0.001;喀麦隆2011年:25.49%vs 24.07%,P<0.001;马里2012-2013年:67.65%vs 46.83%,P=0.001;尼日利亚2010年:39.26%vs35.32%,P=0.003);中海拔地区三日疟感染率也高于高海拔地区(布隆迪2011-2012年:1.78%vs 0.38%,P<0.001)。3、将筛选后的调查问卷和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时,共纳入247440例。上述儿童经厚血涂片或快速指尖血检测时,分别有18.8%和24.2%的疟疾阳性率。全体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在32.6个月,男性近半(50.2%)。4、在全体调查对象中,使用未受保护的水、受保护的水和自来水的比例分别是35.4%,32.5%和32.1%;使用冲厕、旱厕和随地大小便的比例分别是10.8%,62.4%和26.8%。穷人的比例近半(48.6%)。5、饮用水和厕所使用类型影响儿童疟疾感染率。儿童经厚血涂片检测疟疾感染状况时,未受保护的水和随地大小便者与高疟疾感染率相关(未受保护的水:a OR1.17,95%CI 1.07-1.27,P=0.001;随地大小便者:a OR 1.35,95%CI 1.24-1.47,P<0.001);然而,自来水和水冲厕所使用者的疟疾感染率分别下降48%和49%(自来水:a OR 0.52,95%CI 0.45-0.59,P<0.001;水冲厕所者:a OR 0.51,95%CI 0.43-0.61,P<0.001)。儿童经快速指尖血检测的结果所得到的饮用水和厕所使用类型与儿童疟疾感染之间的趋势,与上述厚血涂片结果保持一致。6、经经济状况分层后,在非贫困儿童中,经厚血涂片检测疟疾,使用未受保护的水或随地大小便者与高疟疾感染率的关联更明显(未受保护的水:a OR 1.21,95%CI 1.10-1.32,P<0.001;随地大小便者:a OR 1.46,95%CI1.32-1.61,P<0.001)。7、c2检验的结果显示,使用清洁能源其儿童的疟疾阳性率(8.82%)远低于使用生物燃料儿童的疟疾阳性率(2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使用清洁能源的儿童其患疟疾的风险和疟疾阳性致贫血的风险均明显低于使用生物燃料的儿童[疟疾:OR(95%CI):0.35(0.30-0.41),P<0.001;贫血:OR(95%CI):0.67(0.46-0.97),P=0.033]。9、控制混杂因素后,针对室内烹饪家庭的非贫穷儿童,使用清洁能源的儿童其罹患疟疾的风险降低了36.0%[OR(95%CI):0.64(0.43-0.95),P=0.027)];然而,清洁能源的使用并未对疟疾阳性儿童的贫血产生显着性影响[OR(95%CI):0.90(0.53-1.52),P=0.681]。结论:1、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儿童疟疾感染和贫血患病存在城乡差异。2、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儿童不同类型的疟疾感染广泛存在季节和海拔的分布差异。3、饮用水和厕所设施是疟疾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经济状况水平在上述关系中起到了一定的混杂效应。4、饮用水和厕所设施与疟疾感染之间的关联在非贫困儿童中更为明显,改善饮用水和卫生条件有助于预防疟疾感染。5、清洁能源的使用会降低疟疾高危地区5岁以下儿童罹患疟疾的风险。
于晓燕,付春[3](2020)在《民国年间云南瘴疟防治考述》文中研究表明瘴气(也称为瘴、瘴疠、瘴疫、瘴疟,民国中后期被定义为恶性疟疾)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南并对中央王朝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态问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原人眼中"蛮烟瘴雨"之地的代名词,也是瘴疠之区、死亡之地。边疆各族人民由于长期生息繁衍于此,对"瘴"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避瘴、防瘴、治瘴的方法。在云南,民国以前,对瘴疟的预防与治疗主要是以避、防和巫医为主,辅之于中草药治疗。民国中后期,随着以金鸡纳霜(奎宁)、常山等治疟特效药及其衍生药品的开发和推广,边疆各民族也逐渐认可和接受了这些特效药。所以,民国年间云南瘴疟的预防与治疗,可以说是走了一条从传统到近代的道路,应对瘴疟的重点经历了从避瘴、防瘴到治瘴的转变。
宋洁[4](2020)在《《蚊子:最致命捕食者的人类史》(第一、二章)翻译报告》文中认为2020年被认为是史上最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蝗虫席卷印度、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卷土重来……由于蚊媒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传播迅速的特点,蚊媒传染病的检测、预警与防治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美国历史学家蒂莫西·怀恩加德在《蚊子:最致命捕食者的人类史》一书中,从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人类的发展历史,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清晰地讲述了蚊子是如何作为终极捕食者主宰人类命运、改变世界秩序的。本翻译报告基于该书第一、二章的英译汉翻译任务而撰写,以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发展历史,意识到小小蚊子及其蚊媒传染病对某些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该书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措辞严谨客观,专业术语多样,修辞手法丰富,内容涵盖科学与历史等跨学科知识,暂无出版的中文译本。译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多种翻译理论与策略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词、难句翻译进行了系统的案例分析。针对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多义词语义模糊、文化词内涵深刻等特点,译者采用了增译法、译注法、词性转换译法、四字格来确保译文信息传达准确有效,合乎目标读者习惯;针对长难句插入语过多、句子结构复杂、参杂文化特色等特点,译者通过运用分句译法、合句译法、调整语序法、文化转换译法来让目标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近乎相似的阅读体验。通过完成本翻译报告,译者深刻认识到蚊子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领会到不断实践与反复修改是打造高质译作的必经之路。
张震炎[5](2020)在《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MDA)是否能快速降低海岛地区疟疾混合感染。验证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是否能快速降低不同区域不同感染程度的村庄的带虫率。探索边远地区村庄疟疾的发病规律。方法:对基里维纳岛开展基线调查,包括当地人口数、性别分布、调查当地医疗卫生中心以及医疗点的数量、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门诊疟疾月报病例数。全民服药前开展社会动员、社区宣传、以及队伍建设,培训发药员和监督员。全民服药前完成一次全岛的人群带虫率的抽样调查。完成基线数据收集、后勤人员安排、社区动员后在基里维纳岛开展青蒿素-哌喹片三轮全民服药。全民服药后完成数据的整理,包括服药率、副作用发生率、未服药人群分布情况。全民服药6个月及12个月后开展2次全岛的人群抽样带虫率调查,评估全民服药对当地疟疾发病率的影响。收集医疗机构全民服药前后的疟疾门诊病例数,分析全民服药后医疗机构病例数的变化情况。对现有数据进行挖掘,了解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性。做好后期维护队伍的建设,做好流动人员的控制与监测,加强防疟宣传。全民服药结束一年后对三个不同区域的村庄开展入户调查,了解家庭人口情况、蚊帐使用情况、月收入情况、发热史及出岛史、夜间野外作业情况。探索疟疾复燃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全民服药前抽样调查的村庄内选取距离城镇直线距离35公里内共8个村庄,并在地图上标明位置,测量距离,同时查阅服药前该村庄的人群带虫率并记录,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全民服药后一年,由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抽样选取四个村庄,开展人群带虫率抽样调查,制作滤纸血片用于检测低密度感染。在地图上标记四个村庄的位置及低密度感染率,测量村庄与城镇的直线距离,分析低密度感染率和村庄与城镇直线距离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青蒿素哌喹片三轮MDA快速控制了疟疾流行。感染率(镜检)服药前为16.53%,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3.47%,2.14%,下降幅度为87.05%;感染率(快速诊断试剂RDT)服药前为3.49%,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0.62%,0.43%,下降幅度为87.68%。间日疟(镜检)感染率,服药前为4.91%,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0.62%,0.36%,下降幅度为92.67%。Bwetalu村、Kaisiga村、Munuwata村的地理位置、蚊帐使用情况、经济、居民生活习惯、近期外出史具有差异性。全民服药前发病率Bwetalu村(10.70%)、Kaisiga村(14.60%)、Munuwata村(32.3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民服药后Bwetalu村(1.00%)、Kaisiga村(0.00%)、Munuwata村(3.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民服药前距城镇直线距离35Km内各村发病率与城镇的直线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距离城镇越远,发病率越高。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查四个距城镇距离35Km的村庄低密度感染率与城镇的直线距离存在线性关系,距离城镇越远,发病率越高。结论: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在保障覆盖率(三轮平均覆盖率>90%)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控制基里维纳岛混合疟疾感染。三轮全民服药(青蒿素-哌喹片)在保障服药率以及后期社区医疗工作者积极维护的前提下,能快速控制基里维纳岛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患病率村庄的疟疾流行,并在后期维护到位的基础上能够维持发病率不反弹。全民服药前村庄的发病率与村庄和城镇的直线距离(35km范围内)呈正相关。全民服药后村庄的低密度感染率与村庄和城镇的直线距离(35km范围内)呈正相关。
刘宇阳,陈勇[6](2020)在《恶性疟原虫重组pfs230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恶性疟原虫pfs230蛋白是恶性疟疾传播阻断疫苗主要的抗原之一,可影响雌雄配子的受精过程,这种疫苗对阻断恶性疟疾的传播至关重要。鉴于pfs230蛋白分子较大,以及独特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特征,体内表达有活性的全长重组pfs230蛋白存在困难。现就pfs230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恶性疟疾传播阻断型疫苗的活性评价方法,用大肠埃希菌、小麦胚芽无细胞系统、毕赤酵母和昆虫细胞中表达pfs230蛋白的进展,以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优化恶性疟疾pfs230蛋白表达的策略作一概述。
罗怀学[7](2020)在《楚雄金沙江的三村:库区移民前的纪实》文中研究表明云南的民族文化,与流经云南的大江大河的型塑关系,是知识界不争的事实。金沙江流经元谋、武定北部一段,因水域相对平缓,千百年来就是沿江两岸多民族文化交往、交融的通道。如今,随着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开展,聚居在这一带江边的傣族、彝族、傈僳族村寨正在发生改变。
蔡琳,闫保华,祁永祯,张华,刘彬荷,李倩,刘延彤[8](2019)在《疟疾及联合国相关政策文件》文中研究指明对布卡武中国二级医院疟疾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42.9%的住院患者为疟疾患者。为进一步帮助联合国部队和联刚稳定特派团(mission de 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 stablisation en Republique Democratique du Congo,MONUSCO)全体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疟疾的早期预防、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通过参考联合国相关文件,结合二级医院防治疟疾的成功经验,完成了本研究。对疟疾的相关研究已得到MONUSCO部队医务主任(chief of force medical officer,CFMO)的核可,并以电子版形式在整个任务区各军事分队及民事部门出版发行。
米善军[9](2019)在《清以降云县疟疾的流行与防治研究》文中认为云县自古多瘴岚,清代云县疟疾流行只能勾勒大致面貌。民国时期该地疟疾肆虐,尤以1933~1940年为疟疾流行最为严重的时期。1949年以后,云县疟疾出现过两次反复,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于1986年基本扑灭,并最终融入全球性消除疟疾战略计划。清代云县防治疟疾主要采取看医、寻药及诉诸鬼神来解决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民国时期,政府的卫生防疫机制虽已建立,虽然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总归是收效甚微。只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权,真正地实现了中央—地方之间的强力互动。这种强力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波浪状的卫生运动、精密化的制度设计逐步达到的。清代云县有无卫生机构,已经无从考证。当时遇到疫情发生,根本无法实现疫情的及时控制与扑灭,更谈不上疾疫预防。民国政府治下的云县,已经出现较为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无奈由于机制体制不甚健全,只在县城为中心地方设立了相关机构,根本无法辐射全县各地,尤其是偏远山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政局的稳定,在民国政府留下的卫生遗产的基础上,在从中央到地方的部署中,云县地区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形成点面结合,层级分明,高度密集医疗卫生网络。云县的疟疾流行是地缘区位、国家政权、民风习俗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疟疾的快速蔓延之势,倒逼民国政府不得不重视起基层卫生行政机构的设立与建设,但这些机构难以为继,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直到1949年以后,中国通过国家地计划与控制,走出一条以国家为主导,群防群治相结合的特色防治道路,逐步确立起大众心中新政权焕然一新的形象与面貌。
朱远林[10](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疟疾自检测与分类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疟疾是一种由疟疾寄生虫导致且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性疾病,目前世界上约有2.19亿例疟疾病例,涵盖90多个国家,每年由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0多万人。精确的疟原虫检测是疟疾后续治疗和管理的前提,光学显微镜筛查(Microscope)是当前世界上疟原虫检测的金标准,其缺点是耗时长,且其精度完全取决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性。然而,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针对此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实现快速、高精度的疟疾自动诊断方法。论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薄血片图像中的疟原虫感染细胞检测,我们基于模型Fine-tuning策略,将视觉几何群网络(Visual Geometry Group,VGG)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结合,提出了 VGG+SVM模型疟原虫自动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预训练的VGG网络提取疟原虫图像特征,然后使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我们在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提供的公开免费MAMIC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测试,MAMIC数据集包含从50个薄血液涂片中获取的2550张图片样本,其中包含1030张受疟原虫感染和1520张未受到疟原虫感染的图片。实验最终获得了91.97%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其它基于CNN的模型取得了更好的结果。(2)针对厚血片图像中的小目标疟原虫检测,我们使用基于Faster-RCNN深度学习模型对目标进行检测。该模型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于提取特征区域的深度卷积网络,第二个部分是使用第一部分提取的特征区域检测目标的Fast-RCNN模型。我们使用乌干达马克雷雷大学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Science Research Group提供的公开免费数据集对我们的Faster-RCNN模型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使用的faster-RCNN可获得89.98%的准确率,相比于其它基于该数据集上的其它方法。该模型可以轻易的延伸到其它寄生虫或者血液病原体的检测,对全球疾病尤其是疟原虫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同防疟方式对恶性疟疾的影响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防疟方式对恶性疟疾的影响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恶性疟疾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治疗方案: |
1.4观察指标: |
1.5疗效评价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生活环境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儿童罹患疟疾和贫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5岁以下儿童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以及疟疾和贫血的流行病学特征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设计及调查问卷的获取 |
2.1.2 研究区域 |
2.1.3 研究对象 |
2.1.4 定义结局变量 |
2.1.5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特征 |
2.1.6 统计分析 |
2.1.7 质量控制 |
2.1.8 数据清洗 |
3 结果 |
3.1 研究人群特征在不同调查季节的分布情况 |
3.2 研究人群特征在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 |
3.3 疟疾患病率(厚血涂片和快速指尖血)在不同季节和海拔下的城乡差异 |
3.4 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季节和海拔下的城乡差异 |
3.5 不同疟疾感染类型在季节和海拔的分布差异 |
3.6 不同国家的疟疾感染状况的经年变化趋势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饮用水及卫生设施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5岁以下儿童疟疾感染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设计及数据源获取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定义结局变量 |
2.2.2 暴露变量分组:饮用水和厕所 |
2.2.3 协变量分组 |
2.2.4 按照社会经济学地位进行分层分析 |
2.2.5 统计软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 |
3.2 饮用水和厕所设施(WS)与家庭社会经济状况 |
3.3 全体儿童中饮用水和厕所设施与疟疾感染的关系 |
3.4 按社会经济条件分层后的饮用水与疟疾感染的关系 |
3.5 按社会经济条件分层后的厕所与疟疾感染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烹饪燃料的使用与5岁以下儿童疟疾感染和贫血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设计及数据源获取 |
2.2 实验方法 |
2.2.1 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
2.2.2 定义结局变量 |
2.2.3 烹饪燃料和烹饪地点 |
2.2.4 协变量 |
2.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2 烹饪燃料与5岁以下儿童患疟风险的关系 |
3.3 烹饪燃料与5岁以下疟疾阳性儿童罹患贫血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因素对疟疾传播及消除影响的研究进展 |
1.疟疾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疟原虫生活史 |
1.1 流行病学现状 |
1.2 疟原虫生活史 |
2.自然环境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2.1 温度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2.2 降水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2.3 极端天气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2.4 水文环境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2.5 海拔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3.人类生活环境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3.1 森林开伐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3.2 农业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3.3 卫生基础设施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3.4 房屋质量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
4.环境相关的控疟防疟措施 |
4.1 永久地改善环境设施 |
4.2 操纵经常性活动场所 |
4.3 改变人类的居住地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民国年间云南瘴疟防治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神药两解思维下的瘴疟防治 |
(一)“巫医”治瘴 |
(二)中草医治瘴 |
二、“避瘴” |
三、防瘴 |
四、治瘴 |
(一)鸦片治瘴 |
(二)砒霜治瘴 |
(三)常山治疟 |
(四)白枪杆药、绣球花及刘绍光的治疟新药 |
(五)金鸡纳治疟 |
(六)其他治疟方法 |
(4)《蚊子:最致命捕食者的人类史》(第一、二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1.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1.1.2 Introduction to the Excerpted Chapters |
1.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
1.4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
1.5 Mention-worthy Issues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2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
2.3 Quality Control |
2.3.1 Self-proofreading |
2.3.2 Proofreading by the Supervisor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Difficult Words |
3.1.1 Addition |
3.1.2 Annotations |
3.1.3 Class Shifts |
3.1.4 Adoption of Four-character Chinese Expressions |
3.2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Complicated Sentences |
3.2.1 Division |
3.2.2 Combination |
3.2.3 Order Shifts |
3.2.4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Benefits Acquired from This Translation |
4.2 Limitations |
4.3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5)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流行情况 |
1.1 巴新疟疾流行概况及国家疟疾防治方案 |
1.2 国家疟疾防治策略和治疗用药方案 |
1.3 疟疾传播媒介及居民居住条件 |
1.4 巴新疟疾防控史及抗疟药抗性报道 |
第二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概况 |
第三节 恶性疟及间日疟的防控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四节 中医理论在疟疾防控中的应用 |
4.1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
4.2 预防 |
4.3 三因制宜 |
4.4 邪正盛衰与疟疾 |
第五节 大规模人群服药控制疟疾 |
5.1 大规模人群服药(MDA)的优势 |
5.2 MDA的难点 |
5.3 MDA与抗药性 |
第六节 疟原虫抗性研究进展 |
6.1 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性研究进展 |
6.2 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抗性的研究进展 |
6.3 间日疟原虫的抗性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控制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 |
第一节 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 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2.1 基里维纳岛情况 |
2.2 人群带虫率调查及医疗机构数据搜集 |
2.3 RDT及血涂片的制作及阅读 |
2.4 原虫计数的计算方法 |
2.5 全民服药(MDA)宣传动员培训 |
2.6 MDA的实施 |
2.7 伦理 |
2.8 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3.1 人口调査及MDA覆盖率 |
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3 未服药原因统计 |
3.4 服药前后抽样调查镜检人群带虫率变化 |
3.5 服药前后抽样调查RDT人群带虫率变化 |
3.6 2017年-2019年Losuia医疗中心疟疾病例记录 |
3.7 季节与发病率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三章 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对不同区域的效果及疟疾反弹风险因素的评估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 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2.1 村庄概况 |
2.2 基里维纳岛后期维护工作 |
2.3 后期调查及调查时间 |
2.4 调查内容 |
2.5 对全民服药及后期调查数据整理 |
2.6 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3.1 人口学信息 |
3.2 入户调查信息 |
3.3 数据整理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四章 人群带虫率及低密度感染率与城镇距离的关系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 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整理 |
2.2 调研内容 |
2.3 伦理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3.1 全民服药前抽样村庄带虫率及距城镇直线距离 |
3.2 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镜检) |
3.3 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RDT) |
3.4 四个村庄抽样人数及低密度感染率情况 |
3.5 四个村庄全民服药期间平均服药覆盖率 |
3.6 四个村庄平均服药覆盖率与低密度感染率 |
3.7 全民服药一年后距城镇直线距离35公里内的抽样村庄及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PCR)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6)恶性疟原虫重组pfs230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播阻断疫苗及候选抗原 |
2 pfs230蛋白在多种表达系统中的研究 |
2.1 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 |
2.2 植物细胞表达系统 |
2.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2.4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3 不同表达系统中优化恶性疟疾pfs230蛋白表达的策略 |
3.1 pfs230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优化 |
3.2 pfs230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优化 |
4 结语 |
(8)疟疾及联合国相关政策文件(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的传播 |
2 疟疾的预防 |
2.1 控制传播媒介: |
2.2 预防蚊虫繁殖 |
2.3 化学预防: |
2.4 注意事项 |
2.4.1 建议: |
2.4.2 不建议: |
3 疟疾的诊断 |
3.1 临床表现: |
3.2 恶性疟疾的诊断: |
3.3 疟疾的诊断试验 |
3.3.1 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apid diagnostic malaria test,RDT)[18]: |
3.3.2 显微镜下血涂片检查: |
4 疟疾的治疗 |
4.1 间歇性预防治疗(intermittent preventive treatment,IPT): |
4.2 抗疟治疗应仅限用于疟原虫阳性患者: |
4.3 恶性疟疾的治疗: |
(9)清以降云县疟疾的流行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学术价值 |
二、疟疾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总结 |
(一) 中国疟疾学术研究六十年回顾 |
(二) 云南省疟疾研究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研究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一章 中西医学认知中的疟疾 |
第一节 传统中医体系下的疟疾认知 |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疟疾认知 |
二、魏晋隋唐五代时期的疟疾认知 |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疟疾认知 |
第二节 现代西医认知中的疟疾 |
第二章 自然环境、区位、习俗与云县疟疾的关联 |
第一节 自然环境、区位与疟疾 |
一、纬度、气候与云县疟疾 |
二、海拔、地形与云县疟疾 |
三、地理区位与云县疟疾 |
第二节 传统习俗与疟疾 |
第三章 清以降云县疟疾的流行 |
第一节 清代疟疾的流行情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疟疾的流行状况 |
第三节 1949年以后疟疾的流行状况 |
第四节 天降鞠凶:时代变革中的云县疟疾流行态势 |
第四章 清以降云县疟疾的防治 |
第一节 清代云县的疟疾防治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云县疟疾的防治 |
第三节 1949年以后云县疟疾的防治 |
一、1949年以后云县疟疾的防治阶段 |
二、1949年后云县疟疾的防治措施 |
第四节 艰难棘途:中央与地方的统合 |
第五章 云县抗疟机构的演变与转型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云县的抗疟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云县的抗疟机构 |
第三节 公共卫生:国家卫生体系转型中的抗疟机构 |
结语 |
附1 |
附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活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疟疾自检测与分类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疟疾的病理特征及预防与治疗 |
1.2.1 疟疾的病理特征 |
1.2.2 疟疾的预防与治疗 |
1.3 疟原虫检测与分类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安排 |
2 疟原虫检测与分类工作基础 |
2.1 传统的疟原虫检测方法 |
2.2.1 基于光学显微镜的疟原虫检测 |
2.2.2 基于PCR的疟原虫检测 |
2.2.3 基于RDTs的疟原虫检测 |
2.2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疟原虫检测与分类方法 |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疟原虫检测与分类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VGG+SVM的疟原虫分类 |
3.1 引言 |
3.2 方法 |
3.2.1 CNN模型及VGG网络 |
3.2.2 SVM分类器 |
3.3 基于VGG+SVM的疟原虫分类 |
3.3.1 重用模型和特征表示 |
3.3.2 VGG+SVM模型框架 |
3.3.3 训练VGG+SVM模型 |
3.4 数据集与结果分析 |
3.4.1 实验数据集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Faster RCNN的疟原虫检测 |
4.1 引言 |
4.1 研究方法与模型 |
4.1.1 基于RCNN方法 |
4.1.2 基于Fast-RCNN方法 |
4.1.3 基于Faster-RCNN方法 |
4.2 数据集及实验 |
4.2.1 数据集及其标注 |
4.2.2 数据预处理 |
4.2.3 训练模型 |
4.3 结果及分析 |
4.3.1 不同迭代次数对实验AP值的变化 |
4.3.2 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对比 |
4.4 本章总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不同防疟方式对恶性疟疾的影响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恶性疟疾疗效比较[J]. 安飞,张鹏江,林通.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21(06)
- [2]生活环境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地区儿童罹患疟疾和贫血的影响研究[D]. 杨丹.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民国年间云南瘴疟防治考述[J]. 于晓燕,付春. 贵州民族研究, 2020(12)
- [4]《蚊子:最致命捕食者的人类史》(第一、二章)翻译报告[D]. 宋洁. 暨南大学, 2020(04)
- [5]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D]. 张震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恶性疟原虫重组pfs230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研究进展[J]. 刘宇阳,陈勇.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02)
- [7]楚雄金沙江的三村:库区移民前的纪实[J]. 罗怀学. 今日民族, 2020(03)
- [8]疟疾及联合国相关政策文件[J]. 蔡琳,闫保华,祁永祯,张华,刘彬荷,李倩,刘延彤.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10)
- [9]清以降云县疟疾的流行与防治研究[D]. 米善军. 云南大学, 2019(03)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疟疾自检测与分类算法研究[D]. 朱远林.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