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乔姆斯基在线访谈:语用学的性质和相关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焦明怡[1](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余旺华[2](2021)在《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何婧[3](2021)在《映衬辞格的认知心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燕[4](2021)在《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外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策略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越南留学生为例》文中认为
王彤[5](2021)在《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胡月[6](2021)在《表否定用法的“管”字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魏露[7](2021)在《《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研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
崔艳英[8](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冉芳[9](2019)在《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远程学习中。由于远程学习者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切实了解和掌握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者提高学习策略运用的能力,是当前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并找到可供改进的地方。再结合Mckeachie的七类学习策略进行分析,从整体入手研究学习策略;然后再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本研究需要,总结影响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基本因素:人格因素、情景因素、学习动机因素、学习交互因素、情绪因素、教学机构与教师因素等六个主要因素。此外为了调查远程教育学习者整体学习策略运用现状及其各项因素之间的关联影响,本研究依据7类学习策略和6个主要因素编制问卷题目,对300名远程教育学习者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72份,并通过SPSS-2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显示:远程教育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运用意识,但是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普遍不高,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强、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合作交流意识和学习意志力差。在综合分析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具体情况后,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意见: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计算机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加强考试技巧的训练,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强化自我管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强化合作交流意识,学会合作学习;建立合同学习表,优化学习过程;借助学习中心,获取完备的支持服务。
边家胜[10](2019)在《技术促进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研究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视角》文中指出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度运用,需要教师思考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化时代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表层是技术参与,实质上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技术如何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以母语为汉语学习者的日语初级句型学习为研究案例,考察其存在的偏差认知,开展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技术促进偏差认知转变的研究。围绕如下三个问题展开:其一,日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存在有怎样的偏差认知?其二,在学习与共同体的视角下技术如何实现学习者的偏差认知转变?其三,通过偏差认知转变实证研究可以归纳出怎样的转变模式和机理?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内容分析法等多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针对研究问题一,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依据改进的二阶诊断测试,经过形成开放式问卷测试题、一般二阶问卷测试题和最终二阶问卷测试三个研究阶段开发了日语学习者初级句型学习偏差认知诊断工具,开发研究共涉及到的被试为185名大一日语学生。利用测试工具对日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日语学习者在初级举行学习中存在三类偏差认知:句法规则类、句法—语义类、句法—语用类;其主要成因为学习者的自文化思维干涉异文化理解。针对研究问题二,开展了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设计研究和教学验证活动。偏差认知转变设计研究以CTCL范式理论为指导,在构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验证活动以整个日语初级句型学习为例,设置两个实验班和一个参照班,围绕活用语、体、态和敬语,开展了一学期共160学时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教学日志和深度学生访谈,结果表明以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构建的偏差认知转变设计研究有效实现了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并且提升了学业水平以及改善了综合素质。研究认为在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技术要素的适切运用促进了学习者在日语初级句型学习中的偏差认知转变研究。技术要素为日语学习营造社会文化境脉、培育并形成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学习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开展情境体验式的语言交互学习活动形成日语文化思维、转变偏差认知。移动终端和学习平台打通了虚拟与现实,贯通了线上与线下,构建了良性的运用日语交流的共同体社会交互网络,形成了日语文化场景模拟;整合的网络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加强了沉浸式的句型学习环境;“虚”“实”学习空间开展难易度渐进的情境学习活动,有效减轻了认知负荷;技术联通了个体认知思维与外部世界,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针对研究问题三,首先归纳出日语学习者在初级句型学习中偏差认知的转变模式——“两段式转变模式”(Two-stage Transformation Model,TSCM),转变模式由学习环境、核心思想、实现路径、转变策略与具体转变方法构成,主张在“虚”、“实”空间先后开展由易到难两个阶段的句型学习,学习者在两个阶段的情境性的体验交互活动中,通过多次认知冲突和认知图式重构逐渐理解与日语句型相关的文化思维,实现偏差认知转变。其次,析出偏差认知转变机理—情境体验式交互实现异文化理解,阐释了机理内部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技术的适切运用营造了开展日语句型体验式交互的日语社会文化情境,能够引发不同文化思维的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形成日语文化思维,实现异文化理解,转变偏差认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日语初级句型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文化思维起到了负迁移作用,使之形成了三类偏差认知。二是技术构建的日语学习文化境脉促进了共同体成员通过情境体验式交互活动形成日语文化思维,转变偏差认知。三是基于实证研究过程构建了“两段式转变模式”并归纳得出“情境体验式交互实现异文化理解”的偏差认知转变发生机理。
二、乔姆斯基在线访谈:语用学的性质和相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乔姆斯基在线访谈:语用学的性质和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8)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
1.4 小结 |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
2.6 小结 |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
3.6 小结 |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
4.6 小结 |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
5.6 小结 |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
6.5 小结 |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
7.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选题依据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分析及总结 |
2.国内研究分析及总结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论文内容、结构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一、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相关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1.远程教育 |
2.校外学习中心 |
3.学习策略 |
(二)基本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成人学习理论 |
二、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 |
(一)人格因素 |
1.认知风格和性格 |
2.知识基础和能力 |
(二)情景因素 |
(三)学习动机因素 |
(四)学习交互因素 |
(五)情绪因素 |
(六)教学机构与教师因素 |
1.学习平台 |
2.教学方法 |
三、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问卷实施与回收 |
3.访谈提纲设计和访谈形式 |
(二)调查问卷的检验 |
1.效度分析 |
2.信度分析 |
(三)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调查结果与分析 |
1.远程教育学习者基本情况的调查 |
2.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 |
3.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的差异分析 |
(四)调查结果 |
1.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意识较强但运用的总体水平不高 |
2.远程学习者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强 |
3.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
4.缺乏合作交流意识,远程学习者难以坚持学习 |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优化与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 |
(二)增强计算机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 |
(三)加强考试技巧的训练,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 |
(四)强调自我管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
(五)强化合作交流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
(六)建立合同学习表,优化学习过程 |
(七)借助学习中心,获取完备的支持服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技术促进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研究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实践背景 |
二、理论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术语说明 |
一、技术 |
二、偏差认知与迷思概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一、建构主义相关学习理论 |
二、具身认知理论 |
三、CTCL研究范式理论 |
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第三节 偏差认知及其转变研究综述 |
一、偏差认知及转变策略研究的兴起背景 |
二、学习者偏差认知成因与特点 |
三、学习者偏差认知的调查方法 |
四、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策略与教学模式研究 |
第四节 总结 |
一、偏差认知研究也适用于语言教学研究 |
二、外语学习者偏差认知的探测方法 |
三、技术促进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三章 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调查 |
一、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调查工具选择 |
二、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调查工具开发 |
三、日语学习者在初级句型学习中的偏差认知调查 |
第二节 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调查与分析 |
一、二阶选择题诊断测试问卷统计分析标准与方法 |
二、二阶选择题诊断测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类别与深层成因探析 |
一、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类别 |
二、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深层成因探析 |
第四章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设计研究 |
第一节 影响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的因素分析 |
一、二阶选择诊断测试问卷调查结果反思 |
二、当前高校外语教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法 |
第二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设计思路与原则 |
一、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愿景和目标 |
二、本研究中的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设计思路 |
三、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
第三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框架设计研究 |
一、构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框架的问题视角 |
二、相关案例的反思与经验借鉴 |
三、“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框架设计维度 |
第四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设计 |
一、框架维度契合于学习环境的设计 |
二、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学习环境设计 |
三、偏差认知转变和知识创生驱动设计 |
四、基于低认知负荷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学习程序设计 |
五、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环境下的偏差认知转变方法 |
第五章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实现偏差认知转变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教学实验设计 |
一、教学验证实验目的 |
二、实验变量及实验班级设置 |
三、整体实验设计 |
第二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实验实施 |
一、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实验实施要求 |
二、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实验实施案例 |
第三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实验结果分析 |
一、教学实验分析数据来源 |
二、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第六章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偏差认知转变的模式与机理研究 |
第一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意义下的学习文化 |
一、技术发展与学习文化 |
二、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意义下的学习文化 |
第二节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偏差认知转变模式与机理 |
一、日语学习者句型学习中的偏差认知转变模式 |
二、日语学习者句型学习中的偏差认知转变机理 |
第三节 本研究中的技术及其与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关系 |
一、本研究中运用的技术 |
二、本研究中的技术赋能 |
三、本研究中技术与发展共同体的关系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工作回顾与研究结论 |
一、研究工作回顾 |
二、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 |
一、理论层面创新 |
二、实践层面创新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测试内容初步划定 |
附录二 テイル、可能形、被动形与使役形测试句法知识表 |
附录三 开放式问卷题与测试知识点对应细目表 |
附录四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
附录五 一般二阶问卷题目与测试知识点对应细目表 |
附录六 一般二阶问题调查结果统计 |
附录七 二阶选择题诊断测试问卷 |
附录八 二阶选择题测试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附录九 正式实验阶段实验班访谈提纲 |
谢辞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四、乔姆斯基在线访谈:语用学的性质和相关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用问题研究[D]. 焦明怡.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 余旺华.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映衬辞格的认知心理研究[D]. 何婧.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4]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外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策略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越南留学生为例[D]. 刘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 [5]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表否定用法的“管”字句研究[D]. 胡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研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魏露. 青岛大学, 2021
- [8]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9]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D]. 冉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技术促进日语学习者偏差认知转变研究 ——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视角[D]. 边家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