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及其应用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及其应用

一、线性规划图解法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剑[1](2021)在《多期方解石e-双晶的古应力分析:原理与应用》文中指出方解石e-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是构造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常适用于缺乏宏观构造或露头欠佳的研究区,如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和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然而,目前基于e-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在原理上都只能处理单期双晶数据,存在的多期双晶数据的处理方法也存在显着缺陷,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扬子地台在中生代活化过程中发育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公里尺度的穹隆构造,但由于难以识别同褶皱期的次级变形构造和出露条件差等因素,其中部分穹隆的构造演化甚至是基本的形成机制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本论文开展了多期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及其在华南穹隆构造上的应用两方面的研究。1)方法上,本论文从原理上提出了处理多期方解石e-双晶数据的反演方法。通过最小化共有不协调e-面的数量和最大化与每个独立简化应力协调的双晶化e-面在滑移线方向的分剪应力之和,该方法可在将多期数据划分为均匀子集的同时求解相应的偏应力张量。遗传算法被用来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一系列两期等价混合的人工双晶数据集被用来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应力估算的准确度会随着设置的最大差应力值、设置应力的应力差和双晶化晶粒数的增加而提高,但最大差应力估算的准确度相对较低。为此,改进方法在初始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准则,即最大化与每个应力张量协调的未双晶化e-面的数量,提高了在应力估算、尤其是最大差应力值估计上的准确度。该方法没有考虑应变硬化、晶粒尺寸和温度等因素对临界剪应力值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尚不明确,且考虑这些因素会极大的增加计算的时间。2)应用一:鄂西黄陵穹隆。扬子地台北缘的黄陵穹隆是认识华南大陆中生代复杂陆内变形的重要窗口,但该穹隆的构造演化甚至是基本的形成机制问题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争议。在该研究中,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被用来揭示该穹隆的形成机制。我们在穹隆的东、西侧翼地台盖层和核部基底中分别采集了10个结晶灰岩样品和3个大理岩样品,采用本论文提出的反演方法处理费氏台测量到的多期双晶数据集。所有的应力结果被划分为2期LPS(layer-parallel shortening)和2期non-LPS,分别代表了NW–SE向挤压、NE–SW向挤压、N–S向挤压、N–S向或E–W向伸展,反映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期次。这些古应力结果并不支持目前对黄陵穹隆演化的两种解释:构造挤出导致的E-W向挤压和E-W向伸展导致的差异隆升。因此,本论文提出了黄陵穹隆新的演化模型:在近N-S向的挤压作用下,黄陵穹隆从初始的近E-W向的短轴背斜演化成现在的构造格局,基底的不均性、区域缩短强度的变化和穹隆西侧隐伏基底断层的阻碍在穹隆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该演化模式的合理性,并确定基底断层向东倾斜、倾角为45–55°。3)应用二:湘中龙山穹隆。华南大陆中部的龙山穹隆通常被认为是在中生代由早期E-W向褶皱和晚期NE-NNE向褶皱叠加而成,但这种横跨叠加褶皱本身并不能提供确定这两期褶皱作用相对年龄的信息,而现有的认识也缺少可靠的证据。在本研究中,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方法被用来证明或证伪这种观点,这对于深入认识华南大陆中生代的再造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穹隆侧翼的上古生界地层采集了10个结晶灰岩定向样品,并用费氏台测量样品的方解石双晶数据。这些样品中均发育厚(≥1μm))、薄(<1μm)两类双晶,分别指示了相对高和低的变形温度。这里采用改进的反演方法分别处理这两类双晶数据,获得的应力结果被划分为2期LPS和3期non-LPS,包括以下四种构造应力体制:NWW-SEE向挤压(LPS1和non-LPS1)、NNE-SSW向挤压(LPS2和non-LPS2)、NW-SE向伸展(non-LPS3a)和NNE-SSW向伸展(non-LPS3b)。结合双晶类型对温度的指示意义和区域角度不整合信息建立了这些应力子集的相对序列,并提出了该地区的三阶段演化模式:中、晚三叠世NE-NNE向的褶皱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近E-W向的再褶皱作用、白垩纪的NW-SE向的区域伸展。在该演化模式中,湘中地区的NE-NNE向褶皱比近E-W向褶皱有更老的形成年龄。

吴庭[2](2020)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与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外部融资方式来缓解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以资产支持证券形式筹集资金的外部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运用对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以2016年为界出现显着分段特征,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态势迥异,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发行频率与发行量差异明显。因此,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在面对融资决策时选择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和条件。国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比较成熟,关于其动机的研究主要围绕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改善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文献丰富且结论总体比较一致,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有哪些特殊性和融资策略优化路径等问题尚有进一步研究空间。国内学术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的研究主要始于2012年试点重启前后,但针对上述三个动机并未形成统一观点,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的研究也有待深化。基于此,本文将现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动机的融资决策模型,重点研究不同动机对商业银行选择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和相应的融资策略,并对模型假设的理论动机进行实证检验。不同于国外市场,我国将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开发行且当前市场以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发行为主;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起步阶段的市场实施以风险自留规则为核心的严格监管。因此,本文首先以正常类资产证券化为研究对象,基于资产证券化动因理论和决策理论设定商业银行主动选择融资工具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为研究场景,引入风险自留规则作为重要监管变量,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融资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融资决策理论模型,研究不同动机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分析不同情境下商业银行选择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条件和策略。然后选择47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根据发行规模将数据期间划分为尝试期(2013-2016)和起步期(2017-2019),选取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区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检验融资决策理论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长期低迷的状况,依据不良资产的特点以资产折价率为关键变量构建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在有约束的最优化Kuhn-Tucker条件下,研究商业银行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条件,并使用我国商业银行全部86组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分析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研究结论:(1)基于动机差异的融资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主导、信用风险主导以及两类风险相对均衡三种情境下选择正常类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和相应融资策略,同时发现风险自留监管规则使信贷资产证券化替代附属债务融资的条件更加严格;(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机包括改善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但不同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不同,这三类动机随着我国市场的发展逐步出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存在差异,货币政策的变化也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3)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给出了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并发现资产折价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重要因素,高折价率导致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不具备降低融资成本和缓释信用风险的作用,抑制了商业银行的实施意愿。主要创新点包括:(1)针对我国市场和监管环境建立基于动机的融资决策模型,在理论层面研究动机差异和风险自留监管规则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商业银行选择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和相应融资策略,分析框架与研究结论可作为商业银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决策依据;(2)引入货币政策变量,使用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周期更为匹配的季度数据,分阶段、分银行类型实证研究我国2012年以来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动机,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3)建立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研究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的分析,结合理论模型论证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拓展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思路。

柯毅明[3](2020)在《政府投资光伏扶贫项目区域优选方法及其规划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光伏扶贫项目是指由政府统一拨付资金,在光照资源良好的贫困区域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电站,并将发电营运所得用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府投资项目。它不仅有助于解决落后地区的能源供给、就业创收和经济建设等问题,还可以助力于缩短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自试点以来,政府利用两年光景将光伏扶贫装机规模增至100万千瓦,受惠人数突破百万户。因巨大的利好效用,光伏扶贫项目已成为探索中国特色扶贫事业中可圈可点的“经验词条”,也被成功纳入十三五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然而,随着光伏项目的发展,光伏电站潜在可安装面积日渐紧俏,弃光弃能等现象日益凸显。同时,伴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加之光伏扶贫项目呈现出分布分散、地形特殊和地质多变等特点,部分因勘探不足、选址不良和规划不当引发的恶劣现象也逐渐显现。项目实施区域优选及其规划问题开始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综合分析当前主流的优选理论可知,传统的优选模型普遍存在契合度不高、适用性欠佳或求解精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应对光伏扶贫项目区域优选及规划建模。因此,本文以政策引导为支点,以“什么区域为条件适宜”、“如何进行项目组合规划”为导向,结合项目内在特征,探索高匹配度和强适应性的区域优选方法及其规划模型,旨在助力完善项目实施经验,提高光伏扶贫活力,为项目新建、改扩建乃至25年实施期满后拆除重建等情境下的投资决策活动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项目特征的相关政策梳理及投资机理研究。针对目前光伏扶贫项目研究未考虑政策引导作用且投资机理不甚明确的问题,本文以项目特征为逻辑起点进行政策梳理及机理分析。首先,基于投资者、承包商、受益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定位及特点,明确其目标诉求,为后续因素提取和函数设立等过程提供支撑性材料;接着,结合项目目标,对项目的具体特征进行归纳,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随后,梳理相关政策的发展态势和时序特征,识别出对区域优选及其规划建模问题起着引导作用的政策,并以此作为全论文研究的基本准则,从而提高所建模型的政策匹配度;最后,结合政策引导作用,分析投资机理并界定项目运行机制,从而确保所建模型的项目契合度。(2)基于政策引导的双因素实施区域优选指标体系研究。针对传统指标提取过程中提取困难、因素缺失、筛选偏颇和决策支持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摒弃仅从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宏观层面进行因素提取的方法,而是立足于利益相关方的目标诉求,提出“政策—风险—收益—反馈”搜索闭环,进而形成涵盖政策引导、风险规避、收益追逐和公众反馈的四维因素集,从而提升因素提取效率;考虑到部分区域因不满足建设红线或整体规划的要求而需被预先否决,本文通过界定指标概念、合并重叠因素和剔除无关因素,构建出政策引导下否决指标和优选指标双因素框架,从而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以上基于利益相关方目标诉求的因素提取思路可为学者搜集评估指标提供技术参考。(3)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的直觉模糊组合优选方法研究。针对传统模糊集难以反映决策信息犹豫度、常规赋权方法仅从主观重要性或客观信息量进行单侧度量、主流的排序过程未将决策者风险偏好纳入考虑范畴的问题,本文首先权衡了评估指标量、模糊界限及评估精度要求,决定采用直觉模糊语言集作为定性因素的评估依据。接着,结合直觉模糊集的矩阵一致性和熵值分布特征,对传统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适应性调整与拓展,使得整个定权过程既能很好地反映专家经验的模糊性与犹豫程度,又能达到兼顾指标逻辑重要性和优选贡献度的决策效果;随后,基于直觉模糊集的运算逻辑和距离测度公式,对传统的风险偏好交互式决策排序框架进行调整,使排序结果充分反映决策者的风险规避心理,提高方法的实用度。本研究既有助于提升传统赋权方法的应用活力,丰富赋权方法理论体系;又可以提高排序过程的优选效率,丰富排序方法理论体系。(4)计及扶贫效果和容量约束的组合优化模型及寻优算法研究。针对传统组合优化模型契合度不高且寻优算法结果欠佳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光伏扶贫在战略层、项目层和资源层的投资目标及诉求,归纳出其项目组合的具体特征,在项目目标、政策引导、条例规范和并网要求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出“目标—约束”组合优化模型。在目标函数方面,考虑到光伏扶贫项目兼具并网发电和帮扶贫困的任务,引入拟帮扶人数表征扶贫效果,从而设立最低成本和最佳扶贫效果两项优化目标;在约束条件方面,考虑到相关政策的规范和要求,结合电网建设和资源消耗等常规限制,从而设立容量限制的约束条件;在求解算法方面,结合种群适应度分布,令个体繁殖概率自适应调整,从而形成兼具非支配排序、拥挤度计算、精英策略和自适应遗传概率的改进算法,可应对过早收敛、求解欠佳和概率固化等问题,提高解集稳定性。改进的算法可丰富智能算法理论体系。(5)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规划方案优选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针对传统项目规划方案优选过程仅考虑效率测度结果且未对小样本数据求解偏差进行处理的问题,本论文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与利益干系人双重视角,对公平与效率的具体表征进行归纳和总结。首先,引入公平因子,并结合标杆方案和聚类算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样本初筛,识别出在公平层面表现欠佳的方案并予以剔除,极大契合政府投资项目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理念;接着,将效率诉求转化为可运算的投入产出变量,借助数据包络分析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效率测度。考虑到小样本可能带来的估算偏差,引入重抽样技术进行样本扩容和效率值纠偏,结合纠偏后的效率值完成方案的优选排序,从而保证优选结果的准确性。以上提及的模型构建思路可拓展到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的方案优选或效率分析中,提高优选模型与项目的契合度,而带纠偏处理的数据分析算法亦可丰富效率测度理论体系。

郭雯[4](2020)在《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文中认为为贯彻国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以2017年版新课标为依据的新教材已经陆续出版,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一些省(区、市)进行首轮教学实验.新版教材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旧教材有哪些区别、是否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新版教材难度如何,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新教材难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纵、横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与旧教材进行纵向比较,另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使用教材横向比较.因此,为了客观全面地对新版教材的难度进行科学评估,本研究选取我国新版、旧版和新加坡PM版三套代表教材,以其中的“不等式”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知识点的难度、例习题的难度和教材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较.一、对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进行研究.先依据不等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建立其核心概念,再运用Matlab软件建构三版教材基于ISM法(Interpretative Strutural Modeling M ethod,简称ISM方法)的概念层级有向图,并通过概念层级有向图来呈现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概念图工具分析三版教材的知识点深度、广度、复杂度,进而得出三版教材知识点的难度以及知识间内部联系程度方面的异同,也正是本文的创新点.二、对例习题的难度进行探讨.首先对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进行改进,然后用此模型对三版教材“不等式”章节的例、习题的难度进行量化研究,并对例、习题内容难度展开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例、习题难度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三、研究教材特色对教材难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教材的编排顺序、初高衔接、教材栏目设置的特点以内容目标设置等方面对教材难度的影响,进一步挖掘影响中、新两国三版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潜在因素和教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版教材知识点难度最大,且知识的连贯性也最强.而中国新版教材内容难度最小,知识的连贯性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两国教材例习题设置都很注重层层递进,且例习题一致性良好.但数学情境都不够丰富,尤其是新加坡版教材几乎都是无情境题目.相比较而言,中国新、旧教材例习题题量都比较大,新版教材难度较小.新加坡教材例习题难度最大,但其关联程度较高,体现一练紧随一例,问题讲究多种处理方式,并且更善于采用图形计算器来解决问题.由于对“不等式”内容的定位不同,内容目标设置和编写顺序也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内容难度.三版教材组织方式都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其中中国教材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来进行编写,降低了教材内容难度,而新加坡版教材编写呈现“直线式”.中国新版教材将“不等式”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很好地起到初高衔接的作用,降低了教材难度.在栏目设置方面,中国两版教材栏目类型较为丰富,包括章引言及章小结,而新加坡版教材则以解释说明性的插图为主.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研究,以期能够以小见大、以点概面,折射新教材整体概况.与此同时,结合教材比较研究和对一线教师访谈结果,为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后续改编与完善提供参考,并帮助教师形成探索不等式教学改革的“脚手架”.

冉文兴[5](2020)在《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其自身结构简单、受力合理、外形优美、施工方便等诸多优势受到了桥梁工程师们的青睐,随着环境对混凝土梁桥建设所提出的更大跨度的要求,从材料方面出发,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连续刚构桥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但是,由于其建造实例较少,并且国内外针对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参数方面研究成果很少,极少数关于设计参数的优化研究也仅是针对对称混合梁连续刚构公路桥展开,而对于边跨不对称的混合梁连续刚构和对桥梁合理参数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的轨道交通荷载桥梁鲜有涉足。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在调研国内外钢混混合桥梁研究的基础上,依托世界上最大跨钢-混混合梁轨道连续刚构桥——嘉华嘉陵江轨道专用桥,针对不同设计参数确定了相应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桥梁简化计算模型,并藉此开展了针对非对称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在不同设计参数(梁底抛物线指数、边中跨比、钢箱梁长度设置、高跨比等)情形下的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的详细分析,确定了合理取值范围,揭示了其参数敏感性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常用结构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考虑本文桥梁结构的特殊性,确定基于搜索法的结构优化思想,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梁底抛物线指数和高跨比进行分析,采用解析法对桥梁跨径布置进行分析。2.为了更好地对刚构段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对本文依托工程连续-刚构组合桥的延伸段给刚构段所带来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忽略影响较小的边墩压缩和主梁轴向变形等因素,简化延伸段对刚构段的弯矩卸载作用,提出了一种主要针对刚构段设计参数研究分析的结构简化模型。3.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载,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梁底抛物线指数变化时的主梁自重、关键截面内力和位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基于所得应力和变形结果对梁底抛物线指数的合理取值进行讨论,发现出于对应力及挠度变形安全储备的考虑,抛物线指数值的选取应考虑较小值为宜,在本文所选模型(抛物线指数1.3~2.4)中,可以认为抛物线指数取到1.3时结构设计较优。4.设定钢箱梁长度与主跨之比、不等边跨与主跨之比3个参数变量,通过解析法对结构进行求解,得到关键截面内力表达式,计算其内力值并对关键截面的内力值影响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得到跨径布置合理取值范围,并基于钢混结合处内力的影响量对3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其影响程度为:大边跨跨度最大,其次小边跨跨度,钢箱梁长度相对最小。5.采用有限元对支点/跨中高跨比同时变化时的主梁关键截面挠度及转角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工程经验得到其合理取值范围,并基于变形控制对支点/跨中高跨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支点高跨比相对于跨中高跨比给跨中下挠变形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显着,扰动更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以后同类桥型的建设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季念坤[6](2019)在《船用间冷燃气轮机变工况特性与运行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燃气轮机堪称“工业之花”,不断提高其功率、效率、可靠性等性能是燃气轮机领域永恒的课题。着眼目前及未来国内船舶对大功率燃气轮机的客观需求,在大力发展高性能核心机的同时,立足现有的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研制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是发展国产大功率船舶动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引入液体耦合式间冷器后,间冷燃气轮机具有比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更强的耦合性和非线性,其变工况建模、性能分析与运行优化也更为复杂。本文以船用三轴间冷燃气轮机为例,借助计算机仿真,开展了船用间冷燃气轮机变工况特性分析与运行优化方法的研究。部件特性是间冷燃气轮机变工况计算的基础。克里金方法在部件特性曲线重构上体现出最优、线性、无偏内插等方面独有的空间估计优势,但在模型选择和克里金方程组求解上存在的难度制约了克里金方法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基于克里金模型优选的燃机部件特性重构方法,有效克服了克里金模型选择时的主观性,同时避免了克里金方程组的编程求解难度。仿真结果表明重构的部件特性精度高,曲线平滑且具有良好的空间连续性,可为间冷燃机变工况计算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间冷器的运行优化是间冷燃机系统运行优化的基础,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了。本文通过定义等效间冷度参数弱化了系统耦合,构建了基于等效间冷度的液体耦合式间冷器变工况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间冷器空气侧的温降和压降与等效间冷度呈线性负相关,运行能耗与等效间冷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冷器运行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步长搜索的分层序列法用于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使间冷器运行优化问题快速收敛至分层意义下的全局唯一最优解。构建了以等效间冷度、低压转子转速和动力涡轮转速为自由变量的三自由度变工况模型,用于计算间冷燃机的全部平衡工况,并将传统简单循环的二维性能空间扩展得到间冷循环的三维性能空间。发展了求解多阶段决策和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用于在三维性能空间中优化间冷燃机的稳态运行。仿真表明应用图解法能够直观、方便地规划出船用三轴间冷燃机的最佳运行工作线,得到稳态的分段控制策略。同时验证了基于最简化改造概念的间冷燃气轮机的局限性。最佳工作线上的平衡点可为后续间冷燃气轮机的过渡态仿真提供有依据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冷器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容积惯性和热惯性,讨论它们对间冷燃机过渡态性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建立了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分段动态模型并进行了动态性能仿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讨论了间冷器惯性对整机动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水流量单独变化时,间冷燃机的动态响应呈现明显的惯性延迟特点;乙二醇和海水的流量同时变化时,机上换热器的热惯性对间冷燃机的动态响应起主导作用;多变量的不同组合输入时,间冷燃机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当前研究间冷燃机的过渡态性能,多是采用对比不同给定输入下开环响应的方法。本文对间冷器和燃机的一体化闭环控制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辨识出间冷燃机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而用饱和函数近似切换函数,应用带输入积分的多变量滑模控制方法,获得了间冷循环阶段的控制输入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得到的闭环系统无抖振且实现了间冷循环阶段对指令的快速跟踪。

牟春晖[7](2018)在《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代数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该研究旨在开发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代数教学设计。为此,设置如下两个研究问题:高中代数教学设计中数学文化的融入原则是什么?应用上述原则进行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代数教学设计。该研究以“函数的概念”、“简单的线性规划”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在得到高中代数教学设计中数学文化融入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然后,对所开发的教案进行实施,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深入分析教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最后,在教学实施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并对开发出的教案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代数教学设计中时,遵循目标实现性与文化性的融入原则是可行的;第二,数学文化融入高中代数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代数学习;第三,数学文化融入高中代数教学设计能促进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由此,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职前教师与新手教师应注重数学文化的理论学习及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实践,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数学学习;其次,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时,应注重知识与文化的整合,以更好的落实新课标对数学文化的教学要求。

贺明凤,张艳玲[8](2018)在《浅谈MATLAB在线性规划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较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经营规划制定、生产任务安排、投资决策、生产计划和库存控制等多方面。本文讨论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各种限制条件的组合选择出最合理的一般计算方法,重点探讨线性规划问题的MATLAB程序设计和实现过程,充分体现MATLAB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辅助中的优越性。

张峰[9](2016)在《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线性规划内容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对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更是如此。学好线性规划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数理探究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受客观局限性影响,教师在讲授线性规划内容时往往只强调解题方法,而忽视了线性规划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建模意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只会解答纯粹的数学题目,而对综合性较强或专业性较强的题目无从下手。如此一来,学生的建模意识很难形成,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遇到专业问题时无法利用所学的线性规划知识加以分析整理解决,也失去了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优势所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研究:(1)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改革中数学教材的变化情况对线性规划内容教学的启示;(2)了解线性规划的发展对中职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3)线性规划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中职数学课标要求的变化;(4)对中职教师的线性规划教学和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线性规划学习现状的研究;(5)关于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案例的研究;(6)对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的一些建议。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研究了中职财会专业关于线性规划内容的教学现状,了解了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学生解线性规划问题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掌握情况,线性规划教学有哪些教学方式,中职财会专业课程中用到的线性规划知识有哪些及财会专业课程对线性规划知识的需求等,从而分析出教师线性规划教学现状、学生线性规划学习现状、线性规划内容设置现状以及中职财会专业对线性规划的需求现状等。笔者从线性规划发展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线性规划知识和线性规划教学内容,从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教材的变化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中职数学教材在线性规划内容设置上的变化的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对线性规划题型作简要总结,为中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对线性规划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相关数据,对《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前人对线性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分析,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笔者在对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探索研究,提出了改进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渗透财会专业文化;优化线性规划教学内容:贴近财会专业,精选教学内容,融合财会专业,活化教学内容;突出线性规划的应用,体现财会专业特色:釆用“从专业出发,服务于专业”的教学模式,采用财会专业模型,开展“案例教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借助数学软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构建交互型督评体系,实现师生的多维度多层面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沟通,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数学教师与财会专业教师的交流,实现数学课程为财会专业课程服务: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致力于财会专业数学教学研究和改革。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中职学校其他数学内容以及其他专业数学教学甚至其他文化基础课程的研究提供参考。笔者提出的中职财会专业特色教学实例和相应的教学处理方法,可便于其他教师理顺教和学的思路,简化教和学的过程。本文在对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相关教学意见和建议,也可供教育决策部门借鉴参考。

陈云妮[10](2015)在《线性规划教学引入对偶理论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线性规划在经济学中有重要功用,是大学工学、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高中阶段引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在于培养高中生的最优化思想和数学应用意识。随着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线性规划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且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教学的效率,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现阶段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实验研究方法,以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对偶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探讨对偶理论在线性规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偶理论与线性规划问题的联系;(2)教师采取对偶理论引领线性规划教学对教学的作用;(3)对偶理论下的高中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对学生的作用。近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下结论:研究的结论:(1)引入对偶理论的线性规划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线性规划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引入对偶理论的线性规划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3)引入对偶理论的线性规划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学建议:(1)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开展简单线性规划课外探究课程;(2)引入对偶理论的线性规划教学应当侧重结合实际情境;(3)引入对偶理论的线性规划教学要注意以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作为切入点。

二、线性规划图解法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性规划图解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期方解石e-双晶的古应力分析:原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方解石双晶古应力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回顾
        1.2.2 图形分析法
        1.2.3 数值反演法
    1.3 多期方解石双晶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常规的分析方法
        1.3.2 聚类分析
    1.4 扬子地台中生代穹隆构造的研究现状
        1.4.1 伸展穹隆
        1.4.2 叠加褶皱穹隆
        1.4.3 黄陵穹隆
    1.5 技术路线、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5.2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多期方解石 e-双晶数据的反演方法
    2.1 新方法
        2.1.1 原理
        2.1.2 求解最优化问题
    2.2 人工多期e-双晶数据的测试
        2.2.1 生成多期e-双晶数据
        2.2.2 测试参数
        2.2.3 测试结果
        2.2.4 优点和缺点
        2.2.5 对比Parlangeau et al.(2018)的改进方法
    2.3 方法的改进
    2.4 双晶化晶粒的测量数量
    2.5 天然多期双晶数据集的划分
    2.6 双晶应力的相对年代学
第3章 应用一:鄂西黄陵穹隆的形成机制
    3.1 区域地质概况
        3.1.1 地质背景
        3.1.2 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
    3.2 野外构造观察
        3.2.1 东侧翼
        3.2.2 南侧翼
        3.2.3 西侧翼
        3.2.4 北侧翼
    3.3 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
        3.3.1 样品采集与数据测量
        3.3.2 古应力结果
        3.3.3 结果的解释
    3.4 穹隆的形成机制
        3.4.1 存在的认识
        3.4.2 新的演化模型
    3.5 穹隆演化的数值模拟
        3.5.1 FLAC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3.5.2 基底滑脱面深度的估算
        3.5.3 模型的建立
        3.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应用二:湘中龙山穹隆的构造演化
    4.1 区域地质概况
        4.1.1 地质背景
        4.1.2 区域构造变形
    4.2 野外构造观察
        4.2.1 西侧翼
        4.2.2 北侧翼
        4.2.3 东侧翼
        4.2.4 南侧翼
    4.3 方解石双晶的古应力分析
        4.3.1 样品采集与数据测量
        4.3.2 古应力结果
        4.3.3 结果的解释
    4.4 讨论
        4.4.1 应力子集的年代学
        4.4.2 构造演化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A FLAC~(3D)模拟程序
附录 B 黄陵穹隆和龙山穹隆的方解石 e-双晶数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与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与效用
        1.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监管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意义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内涵
        2.1.2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4 国内外市场发展比较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1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3 国内外监管发展比较
    2.3 资产证券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资产证券化动因理论
        2.3.2 决策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风险偏好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商业银行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分析
    3.1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的基本设定
        3.1.1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机理分析
        3.1.2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基本假设
        3.1.3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
    3.2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与策略
        3.2.1 信用风险冲击主导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2.2 两类风险冲击相对均衡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2.3 流动性风险冲击主导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动机实证
    4.1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设计
        4.1.1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合理性分析
        4.1.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
    4.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4.2.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4.3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稳健性检验
        4.3.1 市场发展阶段差异分析
        4.3.2 银行类型差异分析
        4.3.3 政策影响差异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分析
    5.1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
        5.1.1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机理分析
        5.1.2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基本假设
        5.1.3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分析
    5.2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实证分析
        5.2.1 样本选择与变量的度量
        5.2.2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分析
        5.2.3 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的差异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政府投资光伏扶贫项目区域优选方法及其规划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扶贫项目研究现状
        1.2.2 实施区域优选方法研究现状
        1.2.3 项目规划决策模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减贫相关理论
        2.1.1 贫困定义与划分标准
        2.1.2 社会主义贫困理论内在逻辑
    2.2 风险决策相关理论
        2.2.1 风险决策的基本概念
        2.2.2 关键理论及其演化路径
    2.3 规划模型相关理论
        2.3.1 数学规划模型的基本内涵
        2.3.2 条件约束与组合优化模型
        2.3.3 效率测度模型及其延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投资光伏扶贫项目政策及投资机理
    3.1 光伏扶贫项目基本内涵
        3.3.1 光伏扶贫项目的基本特征
        3.3.2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项目目标
        3.3.3 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
    3.2 结合项目内涵的相关政策分析
        3.2.1 基于时序规律的政策特征梳理
        3.2.2 基于政策特征的政策引导作用
    3.3 政策引导下光伏扶贫项目投资机理研究
        3.3.1 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组织架构
        3.3.2 光伏扶贫项目的建设类型
        3.3.3 光伏扶贫项目的融资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策引导下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区域优选方法
    4.1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4.1.1 因素挖掘思路与原则
        4.1.2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挖掘
        4.1.3 实施区域优选指标体系
    4.2 直觉模糊环境的因素评估值采集
        4.2.1 评估值类型及采集流程
        4.2.2 直觉模糊环境的评估值确定方法
    4.3 直觉模糊主客观组合权重计算
        4.3.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与分析
        4.3.2 直觉模糊环境的组合定权方法
    4.4 基于TODIM集结框架的区位优选排序
        4.4.1 信息集结及排序技术特点
        4.4.2 直觉模糊环境的TODIM优选排序方法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组合优化模型构建
    5.1 光伏扶贫项目组合优化特点及内涵
        5.1.1 项目组合管理及其内涵
        5.1.2 光伏扶贫项目组合优化特征
    5.2 光伏扶贫项目组合优化模型设计
        5.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5.2.2 多维“目标—约束”组合优化模型构建
    5.3 算法分析及优化
        5.3.1 优化求解算法内涵及分类
        5.3.2 多目标遗传算法适用性分析
        5.3.3 改进的非支配遗传算法
    5.4 算法性能测试及算例分析
        5.4.1 算法性能测试
        5.4.2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规划方案优选模型构建
    6.1 光伏扶贫项目公平与效率特质分析
        6.1.1 项目全寿命周期公平与效率表征
        6.1.2 项目干系人视角下公平与效率诉求
        6.1.3 公平与效率理论适用性
    6.2 光伏扶贫项目规划方案优选模型设计
        6.2.1 模型基本假设
        6.2.2 变量分析及选择
        6.2.3 优选模型设计与构建
    6.3 算法分析与优化
        6.3.1 聚类分析算法介绍
        6.3.2 数据包络分析算法描述
        6.3.3 考虑数据纠偏的组合求解算法
    6.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中数学课标与教材的现状
        1.1.2 新加坡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现状
        1.1.3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中、新数学教材比较研究概述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设计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两国学制与课程标准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第三章 两国教材不等式知识点难度的比较
    3.1 基于ISM法对概念层级有向图的构建
        3.1.1 PEP(A)19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3.1.2 PEP(A)04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3.1.3 新加坡PM版教材核心概念有向图
    3.2 教材知识点难度的比较
第四章 两国教材不等式例、习题难度的比较
    4.1 综合难度因素及其水平划分与操作性定义
        4.1.1 例、习题的难度因素及其水平划分
        4.1.2 难度模型操作性定义
    4.2 例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4.3 习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4.4 不等式例、习题综合难度的一致性分析
第五章 两国教材特色对教材内容难度的影响
    5.1 不等式内容编排顺序与呈现方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5.1.1 不等式内容编排顺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5.1.2 不等式呈现方式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5.2 不等式内容初高衔接特点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5.3 不等式内容教材栏目设置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5.4 不等式内容目标设置及其对教材难度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不等式章节和内容整体设计方面比较结论
        6.1.2 不等式内容编写特点及难度方面比较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教材编写方面
        6.2.2 教师教学方面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邻接矩阵到可达矩阵Matlab语言编程
    附录 B:PEP(A)04版“不等式章节”核心概念要素关系有向图操作流程
    附录 C:新加坡PM版“不等式章节”核心概念要素关系有向图操作流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普通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参数分析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混合梁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参数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混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方法研究
    2.1 连续刚构桥的计算方法
        2.1.1 力法
        2.1.2 位移法
        2.1.3 有限元法
    2.2 结构分析方法
        2.2.1 数值分析方法
        2.2.2 结构优化理论分析方法
    2.3 本文设计参数计算及分析方法选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的结构简化模型研究
    3.1 工程背景
        3.1.1 工程概述
        3.1.2 主要设计参数
        3.1.3 主要技术标准
        3.1.4 主要计算参数
    3.2 影响结构简化模型构建的参数分析
        3.2.1 连续梁段对刚构段受力主要影响因素
        3.2.2 有限元结构分析模型建立
        3.2.3 边墩压缩对连续刚构受力及变形影响分析
        3.2.4 连续梁段对刚构段的弯矩卸载作用
    3.3 用于设计参数分析的简化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梁内力和变形的梁底抛物线指数分析
    4.1 计算模型设计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2.1 主梁自重
        4.2.2 关键截面内力和位移
        4.2.3 基于应力和挠度的抛物线指数合理取值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等边跨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跨度设置参数分析
    5.1 计算荷载的考虑
    5.2 数值解析模型的建立
    5.3 布置图求解与分析
        5.3.1 布置图①求解与分析
        5.3.2 布置图②求解与分析
        5.3.3 布置图③求解与分析
        5.3.4 小结
    5.4 基于钢混结合处内力的参数α、β、γ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变形控制的高跨比设置研究
    6.1 国内外高跨比取值经验
        6.1.1 普通连续刚构桥高跨比常用取值
        6.1.2 混合梁连续刚构桥高跨比常用取值
    6.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2.1 主跨跨中挠度
        6.2.2 梁端转角
        6.2.3 小结
    6.3 基于跨中下挠变形的跨中/支点处高跨比敏感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船用间冷燃气轮机变工况特性与运行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间冷回热循环燃气轮机的发展及现状
    1.3 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3.1 间冷器的优化
        1.3.2 间冷燃气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及运行优化
        1.3.3 间冷燃气轮机的动态建模及动态特性
        1.3.4 间冷燃气轮机的控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2章 基于模型优选的燃气轮机部件特性重构方法
    2.1 克里金方法
        2.1.1 单变量克里金方法
        2.1.2 协同克里金方法
        2.1.3 克里金方法的主要难点
    2.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燃机部件特性插值中的应用
        2.2.1 地理信息系统
        2.2.2 基于ArcGIS平台的燃气轮机部件特性插值方法
        2.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3 基于克里金模型优选的部件特性重构
        2.3.1 样本集选取方案
        2.3.2 改进的留一交叉验证法
        2.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稳态运行优化方法
    3.1 间冷器稳态变工况模型
        3.1.1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设
        3.1.2 等效间冷度定义及可行性分析
        3.1.3 基于等效间冷度的稳态变工况模型
        3.1.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2 间冷器稳态运行优化
        3.2.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3.2.2 基于变步长搜索的分层序列法
        3.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间冷燃气轮机的稳态运行优化方法
    4.1 间冷燃气轮机稳态变工况模型
        4.1.1 物理模型
        4.1.2 模型信息流分析
        4.1.3 变工况计算流程
        4.1.4 主要部件的计算
        4.1.5 模型验证
        4.1.6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 间冷燃气轮机的稳态变工况性能
        4.2.1 基于等值曲面的分析方法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基于图解法的间冷燃气轮机稳态工作线规划
        4.3.1 多阶段决策与非线性规划问题描述
        4.3.2 图解法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间冷燃气轮机的动力学模型及动态特性分析
    5.1 液体耦合式间冷器的动态模型及动态特性
        5.1.1 准分布参数动态模型
        5.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2 间冷燃气轮机的动态模型及动态特性
        5.2.1 惯性系统的物理模型
        5.2.2 动力学方程及仿真模型
        5.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间冷燃气轮机的多变量滑模控制方法
    6.1 被控对象的模型线性化
        6.1.1 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6.1.2 基于小偏差摄动的模型线性化
        6.1.3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状态空间辨识方法
        6.1.4 仿真结果及分析
    6.2 间冷循环阶段的多变量滑模控制方法
        6.2.1 滑模控制律
        6.2.2 带输入积分的状态反馈
        6.2.3 基于LQ方法的滑模系数矩阵求取
        6.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代数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主要术语界定
    1.5 创新点
2 理论背景即文献综述
    2.1 理论背景
        2.1.1 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学文化
        2.2.2 数学教学设计
        2.2.3 高中代数教学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框架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中代数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原则
        4.1.1 理论依据
        4.1.2 小结
    4.2 教案设计
        4.2.1 “函数的概念”教案设计
        4.2.2 “简单线性规划”教案设计
    4.3 教学实施及分析
        4.3.1 “函数的概念”教学实施及分析
        4.3.2 “简单线性规划”教学实施及分析
    4.4 教学反思
        4.4.1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4.4.2 “简单线性规划”教学反思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函数的概念”调查问卷
附录B “简单线性规划”调查问卷
附录C “函数的概念”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简单线性规划”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函数的概念”教案(第一版)
附录F “简单线性规划”教案(第一版)
附录G “函数的概念”教案(第二版)
附录H “简单线性规划”教案(第二版)
致谢

(9)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关于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对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的认识
    二、线性规划发展的历史
    三、中职线性规划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
    四、新课标下对中职线性规划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解读
第三章 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四、调查的方法及统计分析的工具
    五、调查结果分析
    六、调查研究的结论和评价
第四章 改进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
    一、渗透财会专业文化
    二、优化线性规划教学内容
    三、突出线性规划的应用,体现财会专业特色
    四、构建交互型督评体系,实现师生的多维度多层面发展
    五、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沟通,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
附录Ι 中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师关于线性规划内容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中职财会教研室专业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Ш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线性规划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Ⅳ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线性规划知识测试试卷及答案
致谢

(10)线性规划教学引入对偶理论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文献综述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
    2.3 理论依据
    2.4 对偶理论在线性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章 实验研究设计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的假设
    3.3 被试
    3.4 实验材料
    3.5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3.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实验研究过程及分析
    4.1 前期测试及起点分析
    4.2 实验处理
    4.3 后期测试及分析
    4.4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可拓展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线性规划图解法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期方解石e-双晶的古应力分析:原理与应用[D]. 郑剑.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1(01)
  • [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与决策研究[D]. 吴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3]政府投资光伏扶贫项目区域优选方法及其规划模型研究[D]. 柯毅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中、新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内容难度的比较[D]. 郭雯. 河南大学, 2020(02)
  • [5]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D]. 冉文兴.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船用间冷燃气轮机变工况特性与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 季念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7]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代数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牟春晖.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1)
  • [8]浅谈MATLAB在线性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 贺明凤,张艳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
  • [9]中职财会专业线性规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张峰.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10]线性规划教学引入对偶理论的实践探索[D]. 陈云妮.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