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国防建设思想

论江泽民国防建设思想

一、试论江泽民关于国防建设的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霜[1](202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和展开。而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则需要从历史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论述。历史研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基础,包括实践史和思想史研究两个方面。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史而言,它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就开始了艰辛漫长的建设实践,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起始却要远远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运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选择以思想史的视角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是通过思想的梳理为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梳理思想的过程中强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想在思想梳理中对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做未来展望。为此,本研究在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中将其分为了七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现代化的一般解释,着重从现代化的产生和研究的提出、现代化的基本含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现代化多样性存在的影响因素、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意蕴及其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几个方面做现代化的基础认知和理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探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源起,主要基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梳理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化理论的内容、现代化理论的流派和观点、现代化理论的存在价值和缺陷,阐述现代化理论的社会主义意义。第四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思想包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列宁斯大林苏联政权建设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思想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和拓展,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改革、东欧国家的本土化现代化探索以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陷入了曲折发展。第五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早期的探索,包括早期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期望和认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工业化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第六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即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第七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丰富,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阐明中国新发展阶段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指出中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未来展望。

王秀芳[2](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涂春雷[3](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态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党情、军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强军思想紧扣“强军”这一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涵盖战争指导、建军治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决策部署,涉及政治、党建、作风、后勤、人才、装备、作战、训练等内容,军队形成了从建设到指挥到管理再到监督的链路,深刻阐释了在新时代怎样建设现代化军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撑。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的聚焦点主要在关于习近平强军兴军的系列讲话或重大战略部署的论述方面,研究视角有待拓展与创新。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我党历代领导人强军理论为基本依据,以2012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的系列讲话为线索,以军内外各大媒体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强军兴军的着作、论文等研究成果为参考,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争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呈现。本研究抓住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新变化、新内容、新形式和新特点,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为研究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其具体的实践,按照思想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逻辑,将论文分为五部分撰写,绪论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总结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渊源,第三部分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2)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3)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逻辑递进、思想演进的过程。第四部分对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研究分析。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全面性的梳理和研究,构建了一个学习和把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容框架,为深入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力量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实现强军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实践意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思路和研究视角。

王敬[4](2020)在《中国共产党军民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纵观历史,强国的崛起,无不做到了理性认识军民关系,协调统一军民关系,科学处置军民关系。军民关系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国家综合实力产生重大影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开始,一直高度重视协调统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军民关系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军民关系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变迁,从简单、复杂到高级阶段的形态演化。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发展军民融合的系列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开创军民关系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军民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的研究,首先由历史的维度出发,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出军民关系的变迁与演进过程,通过分析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军民关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军民关系历史考察内容,轮廓出一条中国共产党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路径。进而通过深入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内涵、意义和特征,阐释军民融合的当代价值,明确新时代下军民融合战略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其对于实现富国和强军、安全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的重大积极影响。历史演进的内容首先是对军民关系的理论渊源进行分析。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对于军民关系发展的思想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知和实践,从源头上分析如何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等应用于军民融合研究之中,此部分内容作为我党军民融合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于军民关系发展系列问题的理性认识,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经济发展与军事战争问题所总结凝练出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我党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向。从大历史的视角探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军民关系理论及其实践,分别对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时期(1921-1937):“军民一致”原则;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军民兼顾”原则;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平战结合”原则;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军民两用”原则,四个时期进行深度剖析,探究党的军民关系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在战争状态下,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根据地的军事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联系,要求要兼顾人民的经济活动进行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实际就是要让军队建设和经济活动协调开展,这是党对军民关系兼顾发展的初步尝试,是我国军民关系思想的发端。然后是对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这一历史时期的军民关系理论进行初步探讨。首先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民结合”思想,如何完成从“以军为主”到“军品优先”的转变,以及保军转民决策和借助市场机制的实施。然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寓军于民”思想,分别从部分军队要素社会化、国防服从经济规律、国防助推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从战略的定位和规划、结合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以上历史演变的进程初步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的军民关系发展体系。可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推进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等历史经验的总结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军民融合深度思想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显着的特征。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揭示了我国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丰富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四个强化”为基本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思想系统总结我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经验,对军民关系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回答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系列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协调军民关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不同于西方国家强者必霸的发展道路,中国所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道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中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着思想观念、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等诸多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历史基础、国情背景、顶层设计等一系列发展机遇。从中国现实状况出发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从发展机遇和挑战、启示等方面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探析。面对军民融合发展正向深度过渡关键时期,应主动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积极科学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中国自主的发展特色,把握发展先机,走好军民融合的和平崛起道路,不仅为中国发展抒写精彩历史,更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杨淇[5](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观点,并作出了相关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富有时代性、引领性、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强军思想,理解其深刻内涵、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思想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人民军队更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自身建设,为努力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本文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具体内容如下: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主要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从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复兴发展的国内环境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现实条件;从习近平担任军委秘书为起始梳理其强军思想形成的主要过程。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政治建军是根本保证、改革强军是强大动力、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科技兴军是关键支撑、军民融合是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习近平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理论观点与政策措施,从而阐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特质。从价值追求、辩证思维、实践准则入手阐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揭示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性、全局性、创新性、民族性的思想特质。四、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当代价值。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内容、开辟了新时代强军事业的新境界,其实践价值在于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王韩[6](2020)在《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时代背景下,协调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协调发展理念并非无源之水,它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和合、中道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有机体、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南。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针对发展中不协调的矛盾,旨在解决发展中不平衡的问题,以补齐“短板”,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协调,目标是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在发展中达到有机平衡,追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发展理念具有整体性、均衡性、实践性、可持续性的基本特点。协调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成果,创新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首先,通过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次,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之间协调互补发展。再次,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最后,通过实施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刘飞[7](2020)在《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总结我国的军民融合经验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经验提出来的。国家历代领导人都考虑过军民如何结合的问题,根据历史时期和历史使命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等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对如何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结合进行过探索,为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下,提出了要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更深层次的军民融合发展,并且将军民融合发展首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是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考虑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统筹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探索性成果,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入手,主要就战略目标、战略内涵、战略系统、基本抓手四个方面进行内容体系阐述,即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总体目标;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统一、民用资源与军事资源相统一的内涵;组织、运行、政策三大体系;强调大局观、重视创新发展、加强法治建设的基本抓手。并进一步用新时代军民融合即军转民、民参军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实践印证,从而研究分析习近平军民融合伟大思想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白松宸[8](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正确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条件下如何积极推进强军思想,保证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强军思想,着眼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将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作为新时代新阶段的改革目标,为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党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思想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写入党章,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现实和未来的重大贡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本文在第一章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对文章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进行研究。第二章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条件入手,包括形成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第三章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强军目标、强军旗帜和备战打仗分别入手进行研究分析。第四章从当前与未来、理论与实践、富国与强军的角度对习近平强军思想具有的鲜明特点进行解析。第五章从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和强军兴军的行动纲领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分析,对新时代推进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

李凤香[9](2019)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目前,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是抵御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和武装侵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防教育旨在增加国防知识、培育国防思想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国防素质,促使人们产生自觉国防行为,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国门学校地处我国的边境地区,必须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边境地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国防教育开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有效推动了我国的国防建设。然而政府推动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全民化国防教育的实现。因此,本研究从边境地区政府国防教育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本研究课题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别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课题研究动态、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还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别介绍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和政府作用这三个概念,还有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政府职能理论、党和政府的国防教育思想。第三部分是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现状分析。边境地区政府在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国防教育保障机制、国防教育监督和管理以及经济投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四部分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国防教育组织机构不完善、机制和制度不足、对国防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不力、资源投入不足、国防教育宣传薄弱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完善地方政府在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建议,本研究认为地方政府要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强化政府的监督和宣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曲然彧[10](2019)在《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山飞度的新征程离不开登高望远的领路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领导人民军队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提倡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强大的国防和人民军队,铸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是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习近平主席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同人民军队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紧紧围绕富国强军谋篇布局,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阐明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我们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其建设重点概括为政治建军铸就忠诚,改革强军体系重塑,科技兴军跨越发展,依法治军严明纲纪,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的当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确立新形势下我党的建军治军思想和军事战略方针,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同时这也是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理论的核心内容,它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研究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篇论文围绕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发展方向、根本原则、战略安排以及重要意义,对新时代习近平关全面推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进行学习领会,并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综述了研究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大量资料,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几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同时,沿着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世界军事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以及新形势下确保我军完成新使命的迫切需要等三个方向阐述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从发展方向、基本原则、战略安排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法,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置于强军治军的轨迹中实践,将其作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科学指南,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彰显出巨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实现了强国梦和强军梦的有机统一,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的重要实践,彰显出巨大的实践意义。

二、试论江泽民关于国防建设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江泽民关于国防建设的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2.1 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2.1.1 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2.1.2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2.1.3 现代化的不同阶段
        2.1.4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关联
    2.2 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现代化意蕴
        2.2.1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2.2 构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2.2.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3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研究的意义审视
        2.3.1 破解当前现代化发展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2.3.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支撑
        2.3.3 强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
第3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源起:现代化理论的回顾
    3.1 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20 世纪60 年代)
        3.1.1 现代化研究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3.1.2 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
        3.1.3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
        3.1.4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分支理论
        3.1.5 经典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学派
        3.1.6 经典现代化理论存在的价值和弊端
    3.2 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反思(20 世纪70 年代)
        3.2.1 现代化理论遭受批判和反思的时代背景
        3.2.2 现代化理论批判与反思的理论成果
        3.2.3 现代化理论批判与反思的理论成果评析
    3.3 现代化理论的修正与重建(20 世纪80 年代)
        3.3.1 现代化理论修正和重建的理论内容
        3.3.2 现代化理论修正和重建的理论评析
第4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4.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早期萌芽
        4.1.1 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
        4.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
    4.2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
        4.2.1 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
        4.2.2 基于强大物质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4.2.3 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障
        4.2.4 实行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导向
        4.2.5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支撑
    4.3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持续探讨
        4.3.1 高速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发展模式
        4.3.2 全盘集体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
        4.3.3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高度集权政治模式
    4.4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曲折发展
        4.4.1 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思想
        4.4.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思想
        4.4.3 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思想
第5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探索
    5.1 中国人早期的现代化探索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产生
        5.1.1 中国人早期的现代化探索
        5.1.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产生
        5.1.3 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中的人物现代化思想分析
    5.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工业化思想开始提出
        5.2.1 建立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国家
        5.2.2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思想
        5.2.3 土地革命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前提
    5.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深入探索
        5.3.1 优先发展重工业,合理调整农重轻比例关系
        5.3.2 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5.3.3 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5.4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初步构建
        5.4.1 农业现代化思想
        5.4.2 工业现代化思想
        5.4.3 国防现代化思想
        5.4.4 科学技术现代化思想
        5.4.5 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第6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6.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探索
        6.1.1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6.1.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1.3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6.1.4 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2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持续发展
        6.2.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导向
        6.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6.2.3 新“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2.4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设想与安排
        6.2.5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战略部署
    6.3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不断深入
        6.3.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6.3.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3.3 “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6.3.4 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设想与战略安排
第7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创新
    7.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
        7.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底蕴来源
        7.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7.1.3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方向
    7.2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7.2.1 更高质量的发展
        7.2.2 更高效率的发展
        7.2.3 更加公平的发展
        7.2.4 更可持续的发展
        7.2.5 更为安全的发展
    7.3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未来展望
        7.3.1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7.3.2 以协调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7.3.3 以绿色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
        7.3.4 以开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3.5 以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强军思想
        1.3.2 习近平强军思想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
    2.1 理论基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
        2.1.2 列宁军事思想
    2.2 思想来源
        2.2.1 毛泽东军事思想
        2.2.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
        2.2.3 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
        2.2.4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2.3 时代背景
        2.3.1 世界正在历经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2.3.2 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2.3.3 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
        2.3.4 军队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3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
        3.1.1 强军使命
        3.1.2 强军目标
    3.2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
        3.2.1 强军之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魂
        3.2.2 强军之要——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
        3.2.3 强军之基——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根基
        3.2.4 强军之本——政治建军确保我军本色不变
    3.3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
        3.3.1 强军关键——改革强军是发展致胜的关键一招
        3.3.2 强军动力——创新是引领我军进步的动力源泉
        3.3.3 强军路径——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3.3.4 强军保障——依法治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4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
    4.1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
        4.1.1 优良传统的继承性
        4.1.2 工作导向的引领性
        4.1.3 践行方式的务实性
        4.1.4 全面统筹的战略性
    4.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
        4.2.1 政治意义——立起了新时代听党指挥的看齐基准
        4.2.2 路径意义——提供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实现路径
        4.2.3 理论价值——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篇章
        4.2.4 实践价值——提供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根本遵循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共产党军民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一)选题角度的创新
        (二)提出观点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军民关系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军民关系
        (一)军事力量发展以生产力增长为基础
        (二)物质利益关系对立是导致战争的必然原因
        (三)人的主体是促进军民关系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二、列宁、斯大林论军民关系
        (一)社会主义的生存方式是“向战而生”
        (二)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与无产阶级武装革命的必然性
        (三)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关于军民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一、党成立初期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军民一致”
        (一)建设经济战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
        (三)严肃军事纪律
    二、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军民兼顾”
        (一)全面动员抗战
        (二)开展双拥运动
        (三)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平战结合”
        (一)牢固军民血肉联系
        (二)动员人民积极支前
        (三)调动民间后勤补给
    四、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军民两用”
        (一)三次重大决策
        (二)军队参与生产建设
        (三)军民分割的实质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关于军民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民结合”思想
        (一)重视军品优先
        (二)保军转民决策
        (三)借助市场机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寓军于民”思想
        (一)部分军队要素社会化表现为“寓于”
        (二)国防服从经济规律体现出“协同”
        (三)国防助推经济发展体现于“竞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更高的战略的定位和规划
        (二)更具体的改革方针和政策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特点
    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一)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
        (三)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
        (四)以“四个强化”为基本要求
    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理论特质
        (一)揭示了我国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性
        (二)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性
        (三)体现出广泛而深刻的重大变革性
        (四)表达出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系统性
    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
        (一)国际军民关系下的中国模式显着特色
        (二)结合实际的自主模式是最鲜明的特征
        (三)军民关系的经典历史理论焕发新的时代内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探析
    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一)“根”的挑战:思想观念
        (二)“本”的挑战:法治建设
        (三)“径”的挑战:体制机制
    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机遇
        (一)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巧妙结合统一
        (二)国家主导与市场运作为融合确立了基调
        (三)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与能力
        (四)历史进程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夯实了根基
    三、军民关系理论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启示
        (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紧密结合实际
        (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完善体系建设
        (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发挥创新活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三)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主要过程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
    (二)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
    (四)科技兴军是关键支撑
    (五)军民融合是战略选择
三、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鲜明特点
四、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系统分析法
        三 跨学科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点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点
第二章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现实背景
        一 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 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
        四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
第三章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第一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 概念解读
        二 基础和核心任务
        三 基本内涵
        四 着力点
    第二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性
        二 均衡性
        三 实践性
        四 可持续性
第四章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第一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成果
        二 创新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
        三 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 全面部署城乡协调发展
        三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 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与形成过程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一、毛泽东—“军民两用”思想
        二、邓小平—“军民结合”思想
        三、江泽民—“寓军于民”思想
        四、胡锦涛—“军民融合”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第二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
    第一节 总体目标是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
        一、全要素融合
        二、多领域融合
        三、高效益融合
    第二节 战略内涵是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事资源与民用资源两个统一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统一
        二、民用资源与军事资源相统一
    第三节 战略系统是健全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
        一、组织管理体系
        二、工作运行体系
        三、政策制度体系
    第四节 基本抓手是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和法治保障
        一、强化大局意识
        二、强化改革创新
        三、强化战略规划
        四、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时代特点
        一、继承性
        二、创新性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中国特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军与民地位平等
        三、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第四章 新时代军民融合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一节 军转民领域
        一、科研院所改制
        二、军工资产证券化
        三、国防核心技术军用转民用
    第二节 民参军领域
        一、军工信息化
        二、新材料技术
    第三节 军民双向互通领域
        一、资源开放共享
        二、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三、军民协同创新
第五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第二节 习近平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为今后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二、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思想武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方法
        1.3.2 比较分析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
        2.1.2 列宁军事思想
        2.1.3 毛泽东军事思想
        2.1.4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2.1.5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2.1.6 胡锦涛军队科学发展思想
    2.2 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2.2.2 强国必须强军的时代呼唤
        2.2.3 国家的安全发展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
第3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明确强军目标,指引军队发展
        3.1.1 听党指挥是关键所在
        3.1.2 能打胜仗是最终目标
        3.1.3 作风优良是有效保证
    3.2 树立强军旗帜,立足强军理念
        3.2.1 政治建军构筑强军之魂
        3.2.2 改革强军彰显强军关键
        3.2.3 科技兴军引领强军动力
        3.2.4 依法治军夯实强军之基
        3.2.5 军民融合升为国家战略
    3.3 激发强军思维,聚焦备战打仗
        3.3.1 强化练兵备战
        3.3.2 注重聚焦实战
        3.3.3 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准
第4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鲜明特点
    4.1 着眼当前与放眼未来相结合
        4.1.1 国防和军队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起点上
        4.1.2 以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发展目标
        4.1.3 立足国情军情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2 强军理论与强军实践相结合
        4.2.1 强军理论指导强军实践
        4.2.2 强军实践发展强军理论
        4.2.3 正确处理强军理论与强军实践的关系
    4.3 富国与强军相结合
        4.3.1 富国是强军的前提
        4.3.2 强军是富国的保障
        4.3.3 富国与强军相辅相成
第5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5.1 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
        5.1.1 确立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5.1.2 创新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5.1.3 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宝贵理论财富
    5.2 强军兴军的行动纲领
        5.2.1 明确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5.2.2 为锻造一支精兵劲旅指明了方向
        5.2.3 提高了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门学校
        2.1.2 国防教育
        2.1.3 政府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党和政府国防教育思想
第三章 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现状
    3.1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国防教育法律与制度
        3.1.1 严格执行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
        3.1.2 建立保障国防教育实施的制度
    3.2 对国防教育工作实施管理
        3.2.1 对国防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3.2.2 资源与资金投入
第四章 地方政府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地方政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实施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4.1.2 保障国防教育开展的机制不足
        4.1.3 对国防教育的监督与评价不力
    4.2 地方政府在投入与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对国防教育的资源投入不足
        4.2.2 国防教育宣传薄弱
第五章 完善地方政府在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建议
    5.1 完善地方政府管理制度
        5.1.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5.1.2 强化地方政府行政推动,加强专业指导
        5.1.3 加强资源的整合,加大投入
    5.2 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和宣传
        5.2.1 加强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实施的监督和指导
        5.2.2 完善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
        5.2.3 加强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的宣传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10)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提出和依据以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国防现代化
        1.2.2 军队现代化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2.1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基础
        2.2.1 毛泽东军事思想
        2.2.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2.2.3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2.2.4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2.3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2.3.1 国家军事斗争和安全形势呈现新特点
        2.3.2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1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1.2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3.1.3 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3.1.4 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3.2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3.2.1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2.2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根本原则
        3.2.3 坚持国防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3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3.3.1 坚持新时代军队建设的“五个更加注重”战略
        3.3.2 实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
        3.3.3 实施科技兴军战略
4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意义
    4.1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4.1.1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4.1.2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科学指南
    4.2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4.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4.2.2 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的重要实践
        4.2.3 为实现强军梦提供理论武装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试论江泽民关于国防建设的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张霜. 吉林大学, 2021(02)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3]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涂春雷. 西华大学, 2020(01)
  • [4]中国共产党军民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研究[D]. 王敬.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杨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研究[D]. 王韩. 郑州大学, 2020(02)
  • [7]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研究[D]. 刘飞.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1)
  • [8]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白松宸.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3)
  • [9]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D]. 李凤香. 广西大学, 2019(06)
  • [10]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曲然彧.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论江泽民国防建设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