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茹,王明,赵志敏,蒲爱军[1](2019)在《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使用DB-5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产品及其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采用气质联用仪对主要有机杂质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而且重复性好,可用于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常规分析。
熊雨晴,胡若飞,侯秋飞,鲁俊[2](2014)在《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绿色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邻氰基氯苄和苯使用存在的污染问题,探讨以邻氰基甲苯为原料,经侧链氯化得到邻氰基氯苄,然后直接与过量亚磷酸三乙酯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表明,以白炽灯为催化光源,氯化反应温度140℃,氯化深度1.0,酯化温度155℃,酯化反应时间4 h为最佳工艺条件;严格控制氯化深度在1.0以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将光氯化和酯化过程联用,减少环境污染。
李军章[3](2013)在《纳米碳酸盐的制备及其化学反应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乙醇钠等是有机合成工业常用的强碱,但存在腐蚀严重、副反应多、产品分离复杂、收率较低等缺点,很多有机合成工业改用碳酸盐尤其是碳酸钾。但由于碳酸钾碱性较弱,其参与的化学反应具有高温、高压、反应时间长等缺点。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纳米碳酸钾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目的是制备纳米碳酸钾,取代传统强碱,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实现有机合成的绿色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高频共振研磨机制备纳米碳酸钾,对影响纳米碳酸钾粒径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湿法研磨比干法研磨制备的碳酸钾粉体粒径更小,质子性有机溶剂利于湿法研磨制备碳酸钾粉体,若加入少量月桂酸,碳酸钾粉体的粒径会进一步降低。在无水乙醇中加入碳酸钾物质的量0.3%的月桂酸,可以制备平均粒径为98nm的纳米碳酸钾,其中小于100nm的纳米碳酸钾颗粒占75%。测试表明,在质子性有机溶剂中纳米碳酸钾表现出较强的碱性,可以取代乙醇钠等强碱促使丙二酸二乙酯与苄基氯进行烃基化反应。2.以纳米碳酸钾取代乙醇钠等强碱,研究了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卤代烃在非水有机溶剂中的烃基化反应,考察了反应的不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子性有机溶剂利于反应的进行;不同的底物和卤代烃,反应活性有差异,对于Br,Cl-二卤代烷烃,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可以与溴代烃发生选择性烃基化反应。在无水乙醇中50-80℃反应,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单烃基化产品收率为82-90%,高于乙醇钠法的收率。3.以纳米碳酸钾取代乙醇钠等强碱,研究了双酚A等二羟基酚类化合物与卤代烃在非水溶剂中的Williamson反应,考察了反应的不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子性有机溶剂利于反应的进行,在质子性有机溶剂中双酚A等酚类化合物的两个羟基分步与卤代烃进行反应,与传统强碱法不同。在无水乙醇中,控制适当物料比,单酚基醚化合物收率在88%以上,二酚基醚化合物收率在95%以上。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双酚A液体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4267-0.5324mol/100g,有机氯含量为0.088-0.372%,达到了工业品的技术指标,克服了传统工艺环境污染严重、物料消耗高等缺点。4.以纳米碳酸钾取代氢氧化钾等强碱,研究了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二硫化碳在非水溶剂中的缩合反应,考察了反应的不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子性有机溶剂利于反应的进行,底物的结构对反应有显着的影响。在无水乙醇中30-40℃反应,产物烷基化后的产品收率为83-90%,高于强碱法的收率。以异硫氰酸甲酯和硝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产品收率由传统工艺的50%提高到85%。5.以纳米碳酸钾取代乙醇钠等强碱,研究了非水溶剂中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非均相肟化反应,考察了反应的不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子性有机溶剂利于反应的进行,底物和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显着。在无水乙醇中10-20℃反应,产品收率为81-92%,与乙醇钠法相当,但产物的分离更简单。
海国良[4](2013)在《微孔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Suzuki偶联反应是碳–碳键形成的重要反应之一,其比传统方法更安全、更简单、更可靠,可以耐受多种官能团而越来越受欢迎,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农药、不对称合成、新材料制备等方面。Suzuki偶联反应通常需要用到昂贵的有机溶剂和均相钯催化剂,尽管存在很多优点,但是产物难于分离、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均相钯催化剂的多相化是解决该问题非常有前景的方案。二芳基甲烷衍生物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组成模块,它可以从苄基氯的Suzuki偶联反应中获得。然而关于苄基氯Suzuki偶联反应的报道非常少,其中有关多相催化反应的报道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对微孔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苄基氯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首先对所制备的催化剂通过XPS、FT-IR、TEM等进行表征。随后考察了溶剂、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偶联反应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无毒溶剂乙醇,反应温度适中,催化剂的稳定性及简便的制备方法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该条件下对进行底物拓展,无论吸电子基团还是给电子基团的底物都取得了较高的目标产物产率。此外,在对苄基氯底物拓展实验中发现了苯硼酸自聚及苄基氯脱氯现象,这些问题在改变反应条件后得以解决,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产率在90%以上。
覃惠敏[5](2011)在《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1绪论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分析应用、复合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以及汞、尿素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应用。2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在稳定剂柠檬酸三钠的存在下制备不同摩尔比Au/MnO2复合纳米微粒,研究了其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用aptamer修饰Au/MnO2复合纳米微粒,制备了汞离子的核酸适体纳米探针(Apta-Au/MnO2)。在pH 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及高浓度电解质NaCl的存在下,Apta-Au/MnO2纳米探针不聚集。当Hg2+存在时,它与aptamer形成较稳定的双链T-Hg2+-T错配物,释放出来的Au/MnO2复合纳米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70nm处共振散射峰增强。据此建立了一个检测痕量汞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便快速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链长为32个碱基的aptamer修饰复合纳米Au/Mn02检测Hg2+的回归方程为△I570nm=46.39C+9.7,线性范围为0.1-7.5nM,方法检出限为0.06nM Hg2+。3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在pH 6.6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及40℃水浴加热条件下,脲酶催化分解尿素生成NH4+。NH4+与四苯硼钠(NaTPB)形成缔合物微粒,该缔合物微粒在474nm处有一个共振散射峰。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大,催化分解生成的NH4+增多,474nm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在选定条件下,尿素浓度在0.125-15μM范围内与共振散射信号增大值△I474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I474nm=31.6C+2.1,相关系数为0.9986,检出限为0.058μmol/L。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是目前测定尿素的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该法用于人体血清中尿素的测定,与参考结果一致。4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H7.4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可与金纳米粒子(AuNP)作用发生聚集,导致酒红色的金纳米微粒变成蓝紫色。AuNP对甲酸还原磷钼酸生成磷钼蓝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而纳米金聚集体(AuNPA)的催化作用较弱。随着CS浓度增大,AuNPA越多,反应液中的AuNP减少,催化能力随之减弱,磷钼蓝在700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CS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减少值△A70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BAC)浓度在6.25-250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6L·mol-1 ·cm-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浓度在0.625-25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6L.mol-1·cm-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浓度在12.5-50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05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纳米金催化光度分析法。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操作简便,仪器廉价,灵敏度高。
傅若农[6](2005)在《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Ⅲ)》文中认为对近两年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在气相色谱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综述,本综述分3部分叙述,本篇为第 部分,包括:8.气相色谱在食品功效成分和其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9.气相色谱酒分析中的应用,1 0 .气相色谱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1 1 .气相色谱在石油、石油化工分析中的应用,1 2 .气相色谱在化学品生产分析中的应用
竹百均,余小兵,王洪良,高林峰[7](2003)在《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文中提出采用GC/MS法检测出邻氰基苄基氯中的杂质组分 ,并使用萘做内标物进行气相色谱法对邻氰基苄基氯的定量检测。
竹百均,余小兵,王洪良,高林峰[8](2001)在《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文中研究表明采用GC/MS法检测出邻氰基苄基氯中的杂质组分 ,并使用萘做内标物进行气相色谱法对邻氰基苄基氯的定量检测。
董慧茹[9](2000)在《化工、石油产品及硅酸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化工、石油产品及硅酸盐分析”课题的第七次评述,评述了1997 年7 月至1999 年6 月国内关于化工产品、石油产品、硅酸盐的分析进展,引用文献709 篇。
二、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论文提纲范文)
(1)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方法提要 |
1.2 仪器设备 |
1.3 试剂 |
1.4 色谱操作条件 |
1.5 试样溶液的配制 |
1.6 测定步骤 |
1.7 结果计算 |
1.8 允许差 |
1.9 色谱示意图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色谱柱的选择 |
2.2 试样溶剂选择与溶液稳定性 |
2.3 杂质定性 |
2.4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
3 结论 |
(2)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绿色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光氯化反应 |
1.2.2 酯化反应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氯化反应温度和光照条件的选择 |
2.2 氯化深度对氯化产物和酯化产物的影响 |
2.3 酯化温度的影响 |
3 结论 |
(3)纳米碳酸盐的制备及其化学反应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绿色化学与纳米技术 |
1.2 纳米材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1.2.1 纳米金属粒子的应用 |
1.2.2 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
1.2.3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应用 |
1.2.4 纳米碳酸盐的应用 |
1.3 碳酸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1.3.1 活泼亚甲基的烃基化反应 |
1.3.2 酚羟基的烃基化反应 |
1.3.3 活泼亚甲基的环烷基化反应 |
1.3.4 Aldo 缩合化反应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纳米碳酸钾的制备 |
2.1 引言 |
2.1.1 纳米粒子 |
2.1.2 微纳米粉体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分析方法 |
2.2.4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活泼亚甲基的烃基化反应 |
3.1 引言 |
3.1.1 丙二酸二乙酯衍生物 |
3.1.2 乙酰乙酸甲/乙酯衍生物 |
3.1.3 苯基丙二酸二乙酯衍生物 |
3.2 合成实验 |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纳米碳酸钾促进的 Williamson 反应 |
4.1 Williamson 反应 |
4.1.1 醇钠法 |
4.1.2 相转移催化法 |
4.1.3 微波辅助法 |
4.1.4 铜盐催化法 |
4.1.5 有机钯催化法 |
4.1.6 固体碱法 |
4.1.7 离子液体法 |
4.1.8 锌粉催化法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4.2.2 合成实验 |
4.2.3 分析测试 |
4.2.4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纳米碳酸钾促进的缩合反应 |
5.1 1, 1-二硫烯化合物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5.2.2 合成实验 |
5.2.3 结果与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纳米碳酸钾促进的非均相肟化反应 |
6.1 前言 |
6.1.1 肟类化合物 |
6.1.2 肟类化合物的合成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6.2.2 合成实验 |
6.2.3 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A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微孔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SUZUKI 偶联反应简介 |
1.2 温和条件下 SUZUKI 偶联反应进展 |
1.3 C(SP_3)-C(SP_2)SUZUKI 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
1.4 多孔聚合物简介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意义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2.2 催化剂制备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2.4 催化剂活性测试 |
2.5 产物分析 |
3.结果与讨论 |
3.1 催化剂表征与分析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3.3 底物拓展 |
3.4 脱氯及自偶联副反应解决方案探索 |
4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
(5)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
1.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概述 |
1.1.2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2.1 在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
1.1.2.2 在医学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
1.1.2.3 在生化分析方面的应用 |
1.1.2.3.1 蛋白质方面分析 |
1.1.2.3.2 核酸方面分析 |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
1.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
1.2.2.1 药物分析领域 |
1.2.2.2 食品检验领域 |
1.2.2.3 环境分析领域 |
1.3 金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
1.3.1 金纳米微粒的概述 |
1.3.2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
1.3.2.1 负载型金催化剂在环保催化方面的应用 |
1.3.2.1.1 CO的低(常)温催化氧化 |
1.3.2.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氧化 |
1.3.2.1.3 臭氧的分解 |
1.3.3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生化分析的应用 |
1.3.3.1 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
1.3.3.2 DNA检测方面 |
1.3.3.3 重金属元素检测方面 |
1.3.4 金纳米催化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
1.3.4.1 金纳米的催化作用 |
1.3.4.2 金纳米催化作用的分析应用 |
1.4 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
1.4.1 复合纳米粒子概述 |
1.4.2 复合纳米粒子的种类及应用 |
1.5 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
1.5.1 汞的特点 |
1.5.2 研究汞的分析意义 |
1.5.3 汞的检测分析方法 |
1.5.3.1 原子光谱法 |
1.5.3.1.1 原子发射光谱法 |
1.5.3.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5.3.1.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5.3.1.4 共振散射光谱法 |
1.5.3.2 分光光度法 |
1.5.3.2.1 显色光度法 |
1.5.3.2.2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1.5.3.2.3 固相萃取光度法 |
1.6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及用于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进展 |
1.6.1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 |
1.6.2 利用核酸适配体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 |
1.6.2.1 目视比色法 |
1.6.2.1.1 化学方法标记 |
1.6.2.1.2 免标记 |
1.6.2.2 荧光传感器 |
1.6.2.2.1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 |
1.6.2.2.2 凝血酶连接核酸适配体作为探针的传感器 |
1.7 尿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7.1 尿素的概述 |
1.7.2 尿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
1.7.2.1 直接测定方法 |
1.7.2.2 间接测定方法 |
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
1.8.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1.8.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
1.8.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
1.8.3.1 离子色谱法 |
1.8.3.2 分光光度法 |
1.8.3.3 共振散射光谱法 |
1.9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10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1 参考文献 |
2 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_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2 Au/Mn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 |
2.2.3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 |
2.2.3.1 Aptamer浓度的影响 |
2.2.3.2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步骤 |
2.2.4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共振散射光谱 |
2.3.2 条件优化 |
2.3.2.1 Na_2HPO_4-NaH_2PO_4缓冲溶液的影响 |
2.3.2.2 探针浓度的影响 |
2.3.2.3 NaCl浓度的影响 |
2.3.3 工作曲线 |
2.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3.5 水样的测定 |
2.4 参考文献 |
3 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样品前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扫描电镜 |
3.3.2 共振散射光谱 |
3.3.3 条件优化 |
3.3.3.1 酶反应条件优化 |
3.3.3.2 缔合物反应条件优化 |
3.3.4 线性关系 |
3.3.5 共存物质的影响 |
3.3.6 样品分析 |
3.4 结语 |
3.5 参考文献 |
4 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纳米金和纳米金聚集体的制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实验原理 |
4.3.2 扫描电镜 |
4.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4.3.4 条件优化 |
4.3.4.1 聚集反应液用量的影响 |
4.3.4.2 TDBAC与AuNP的反应时间 |
4.3.4.3 纳米金聚集反应pH影响 |
4.3.4.4 AuNP浓度的影响 |
4.3.4.5 催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4.3.4.6 磷钼酸浓度的影响 |
4.3.4.7 催化反应pH值的影响 |
4.3.5 线性关系 |
4.3.6 共存物质的影响 |
4.3.7 样品分析 |
4.4 结语 |
4.5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6)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Ⅲ)(论文提纲范文)
8气相色谱在食品功效成分和其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9气相色谱酒分析中的应用 |
10气相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10.1气相色谱在水中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
10.2气相色谱在空气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
10.3气相色谱固体样品中污染物的分析的应用 |
10.4气相色谱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
11气相色谱在石油、石油化工分析中的应用 |
12气相色谱在化学品生产分析中的应用 |
13小结 |
(7)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色谱条件 |
1.3 GB/MS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检测方法的选择 |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1) 柱子的选择 |
(2) 柱温的选择 |
(3) 其它条件的选择 |
2.3 杂质组分的确定 |
2.4 质量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
2.5 邻氰基苄基氯含量的计算 |
2.6 精密度 |
(9)化工、石油产品及硅酸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化工产品分析 |
2.1 无机化工原料分析 |
2.2 有机化工原料分析 |
2.3 高分子聚合物分析 |
2.4 涂料、无机颜料、染料及有机颜料分析 |
2.5 信息用化学品、化学试剂与火工产品分析 |
2.6 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分析 |
3 石油产品分析 |
3.1 原油、人造石油、天然气分析 |
3.2 油品分析 |
3.3 石油产品添加剂分析 |
4 硅酸盐分析 |
4.1 水泥分析 |
4.2 玻璃、陶瓷分析 |
4.3 硅酸盐及其他材料分析 |
四、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论文参考文献)
- [1]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宋艳茹,王明,赵志敏,蒲爱军. 染料与染色, 2019(05)
- [2]邻氰基苄基亚磷酸二乙酯绿色合成工艺研究[J]. 熊雨晴,胡若飞,侯秋飞,鲁俊. 应用化工, 2014(11)
- [3]纳米碳酸盐的制备及其化学反应行为的研究[D]. 李军章.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6)
- [4]微孔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 海国良.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 [5]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D]. 覃惠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6]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Ⅲ)[J]. 傅若农. 分析试验室, 2005(06)
- [7]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J]. 竹百均,余小兵,王洪良,高林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3(01)
- [8]气相色谱法测邻氰基苄基氯[J]. 竹百均,余小兵,王洪良,高林峰.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S1)
- [9]化工、石油产品及硅酸盐分析[J]. 董慧茹. 分析试验室,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