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研究

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研究

一、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1](2021)在《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对于推动学校个性化发展,进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将起到关键作用。校长是学校管理和运行的核心,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是否充分,校长能否用好办学自主权,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健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关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研究的文献看,强调下放教育管理权限、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总体趋势,但就执行现状来看,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水平尚有待提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的与校长办学自主权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治理模式。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从国际比较和本土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实证比较研究,力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国际教育调查的数据分析,解析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结构;(2)重要国际教育调查中,不同国家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3)在国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更为细致的问卷、访谈,在解析本土实践中校长办学自主权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本土中小学校长对办学自主权的期望;(4)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校长办学自主权,以及提升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围绕上述问题,研究并置分析了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调查评估项目TALIS、PISA和SABER中近年来关于办学自主权的调查,对其概念框架、主题指标、实施方法等进行阐述,通过对TALIS2018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所呈现的校长自主权有近乎一致的差异趋势,校长在课程、教材、人事、教师工资方面的自主权较低,在学生纪律政策、预算分配、招生、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SABER2014评估发现上海校长在学校预算、人事管理、学校与学生评估方面的自主权相对较高,在发挥学校理事会作用和学校问责方面自主权相对较低。鉴于大型国际教育调查虽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就办学自主权问题而言深入程度不够,且仅显示了各国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现状,本研究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公办学校中小学校长进行更为细致的办学自主权现状与期望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区分变量制作出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在问卷项目和问卷维度上的数据概览,为后续其他研究者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研究提供多指标分析参考。研究发现,上海校长在不同维度上办学自主权呈现高中低3个水平,在学校形象、发展规划、教学实施、教育科研方面自主权程度较高;在组织领导、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自主权程度中等;在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方面自主权程度较低。上海校长对人事管理和财物管理自主权现实与期望的差值最大,落差处于高位水平;组织领导、教师发展、学生德育、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中位水平;学校形象、发展规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的自主权差值处于低位水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对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扩大校长人事和财物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对政府而言,应该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张丽[2](2021)在《基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最低工资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制度,开展最低工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最低工资标准的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未来短期内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进行预测研究,预测结果符合上海市政府提出的平稳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目标.通过对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拟合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胜蓝,刘晓玲[3](2020)在《最低工资与跨区域并购:基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生差异,使一些区域的公司产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本文以公司并购决策作为获取比较优势的方式,考察公司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创造的并购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由最低工资标准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提高了公司作为并购目标方的吸引力,并且并购后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显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对劳动力依赖程度更高、成本转嫁能力较弱以及所在区域劳动力供给较为缺乏的并购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本文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可以产生显着为正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以拓展公司边界来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解,对评价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最低工资制度的后续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束晓冬[4](2020)在《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研究(1949-1958)》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电影放映队。通过电影放映队,中国共产党既宣传了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各项政治运动的有效动员;又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传播了文化知识,进而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文化改造。既往研究有关放映队的放映体制、放映过程及放映效果论述不足,本文将以上海市为例,从电影放映队的建立出发,探讨放映队在扩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展现政府整顿放映队伍,完善放映制度的微观过程,还原放映队在乡村放映动员的运作模式,挖掘放映队对于上海乡村及基层的影响。本文第一章介绍了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组建的缘起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第二章探讨了上海市通过电影放映队的正式成立及针对私营电影放映队的改造,建立起了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电影宣传放映体制。第三章呈现了电影放映队扩大、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中存在的“人事”与“制度”问题。第四章梳理了上海市为解决“人事”与“制度”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即——从整训、评模和工资调整三个角度对放映员进行整顿;从划定放映路线到设立定时定点工作法来调整放映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在第五章就电影放映队在政治、娱乐、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作了综合性的解读,肯定了放映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魏巍[5](2020)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沪剧(1949~1976)》文中研究指明沪剧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从清代中期到民国期间,大致经历了从民间小调到花鼓戏、滩簧、申曲和沪剧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以演出“西装旗袍戏”而闻名上海滩。西装旗袍戏以表现现代都市生活为主要内容,部分剧目是由时事新闻和外国电影改编而来,因此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沪剧同其他戏曲一道参与了由政府发起的“戏曲改造”运动。国家通过“戏改”的实施以及社会运动的发起,对沪剧生态进行整顿,沪剧剧团和艺人对此积极回应。在过渡时期,政府对剧场、影院的改造极大地改变了戏曲演出市场,上海戏曲界出现危机。在危机中,民间剧团纷纷加入国营,从而确立了剧团的国营体制。自1957年初至1958年夏,在经历了剧团交区、县管理和整顿清理中小剧团以及成立戏曲学校等一系列措施后,沪剧剧团和艺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之后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发起,剧团参加“六边”活动,艺人观念得以重塑,同时剧团群众创作了大量质量低下的业余作品。在工厂和农村地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发展后,进入到“浮夸风”阶段,并出现了生产与宣传之间的矛盾。在调整时期,沪剧演出剧目和艺人观念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复,群众业余活动演出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到较好解决,但整体依然具有贴近政治、反映现实和不平衡性的发展特征。在1963年、1964年“两个文艺批示”发出后,文艺政策较前期斗争气氛明显加强。在文艺大批判下,沪剧积极演出现代戏,同时组成小分队下乡、下厂演出,江青选中沪剧《芦荡火种》和《红灯记》推出了革命样板戏,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在文革前期,沪剧剧团、艺人、演出活动受到“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冲击,演出停止、剧团撤销、艺人受到批判,红卫兵运动兴起。在文革后期,由余下的专业剧团人员和业余创作力量一起创作演出的少数沪剧小戏,成为这一时期沪剧演出的主体。

毕慧[6](2020)在《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现状研究 ——基于OECD的研究框架》文中指出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既满足了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期待,也是深化理论发展的需求,更是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关注。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教师的待遇需要不断的提高,使人们都能羡慕教师职业”,即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都能不断的提升。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一方面,在哲学思想的笼罩下,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仅仅局限在物质世界,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世界,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关注教育中的“人”这一角色,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有工作压力,出现心理障碍等疾病,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更是解决现实的困境。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整体状态、显着性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上来说,上海市初中教师的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关系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2)在差异性方面:在不同的性别的教师身上,教师的社会关系幸福感和身体幸福感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的教师身上,教师的认知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身体幸福感和社会关系幸福感均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不同的学历的教师身上发现:教师的认知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身体幸福感和社会关系幸福感均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身上发现,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幸福感均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的教师身上发现,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幸福感均存在显着性的差异。(3)在比较分析方面:女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高于男教师的幸福感水平;25岁以下教师幸福感水平最高,40-49岁教师幸福感水平最低;研究生学历的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幸福感较高,大专及以下水平的教师的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关系幸福感处于最低水平;私立学校教师的幸福感比公立学校的教师幸福感水平高。(4)在影响因素方面:在教师的个体层面:教师的性别、年龄、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满意度、及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幸福感都是有显着性的影响的;在学校层面:学校的类型、学校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比例以及学校的师生比和学校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对教师的幸福均有显着性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尝试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提高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主要从政策、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体四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娇,何江[7](2020)在《最低工资执行效应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993—2016)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最低工资执行效应是最低工资制度成效的重要体现。以上海市1993—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探究最低工资的工资水平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与社会工资水平高度正相关,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无论长短期内最低工资对社会工资水平均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效应相对较强;最低工资与经济增长总体呈现高度正相关,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最低工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短期内最低工资对经济增长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却表现出较强反向抑制作用;最低工资与人力资本较高度正相关,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最低工资是人力资本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短期内最低工资对人力资本表现出一定反向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则主要呈现为正向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上海市历年来最低工资制度已对社会工资水平、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发展产生一定积极效应,但对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发展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统计显着性较弱乃至呈现一定抑制作用,表明其仍未能较好地发挥正向促进效应,最低工资制度及其相应配套措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严宇珺[8](2020)在《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实现贫困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海一直走在低保标准发展的前列,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省市级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新局面。接连取得了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体逐年减少等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低保标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精细化管理仍有提升空间等。研究分为三部分,七个章节。首先,在全面了解并分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前提下,运用评价理论、贫困理论、精准治理理论进行指导。其次从政策变迁、水平发展、问题分析等方面对上海低保标准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再者,基于灰色关联法计算上海低保标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关键影响因素,这为低保标准评价模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考虑到低保标准具有动态性、层次性、联动性等特点,低保标准要和社会发展联动,应根据发展进程对低保标准的适度性提出不同要求,对当前来讲,就是要体现全面小康要求,未来更要体现发展型要求。因此基于ELES模型具有的层次评价功能,对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层次测算并进行评价,进而根据多组合的测算方法、客观性的确定机制、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三点优化原则,提出分步骤的优化方法对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优化,最后从提升低保标准、促进低保标准精准化、形成低保保障合力三方面来诠释新时代上海低保标准的优化路径。总的来说,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需求导向不够、精准机制缺乏、政策合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多组合的测算方法、客观性的确定机制、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三点优化原则,建立了分步骤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路径。

夏巍[9](2019)在《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逐步完善,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已初步建成。在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旧有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当前,在中央政府聚焦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多次强调应减轻个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并采取了各种实际措施。本论文以当前上海市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作为研究对象,以引起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增长的关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作为切入点,对上海市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进行研究。在对相关概念界定后,结合历年各类相关政策沿革和真实数据变化,对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本论文通过对部分职工和用人单位管理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职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伴随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涨所引起的实际困难。结合路径依赖理论,对现有社会保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引起各类问题的关键原因。最后,针对上海市长期以来高速增长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结合职工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本论文给出了多项对策和建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当前仍然处在一个逐渐建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策属地化特点浓重。上海市必须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各项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做到既完善了本市社会保险制度,又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吴忠,关娇,何江[10](2019)在《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实证研究——基于CRITIC-熵权法客观赋权的动态组合测算》文中指出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是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及其制度有效施行并切实发挥权益保障效应的关键。本研究以上海市2007—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收入比例法、因子测算模型和ELES模型等5种方法实证测算最低工资标准,进而构建基于CRITIC-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的组合测算模型,并以灰色关联分析所得主要影响因子作为参考依据进行动态调整。研究结果发现:(1)5种单一算法中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所得理论最低工资标准整体水平偏低,国际收入比例法所得温饱线与执行标准较接近而发展线则显着偏高,因子测算模型和ELES模型测算结果总体较为理想;(2)构建所得最低工资标准组合测算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执行标准拟合度较高,表明上海市近10年来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含金量较高,相应标准已基本满足低收入劳动者生存和温饱需求,尤其近年来相关情况已得到显着改善;(3)深入分析来看,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仍普遍低于发展线需求,且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GDP和职工平均工资等主要影响指标的比率关系并不协调,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及相应配套体制仍有较大提升改善空间。

二、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对象说明
        二、“Autonomy”的语义与译语
        三、学校自主权、学校自治和办学自主权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四、论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价值与创新
        一、研究价值
        二、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关注教育分权改革的探讨
        二、关注校本管理改革的探讨
        三、关注学校效能提升的探讨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一、关注校长负责制的探讨
        二、关注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
        三、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探讨
        四、关注办学自主权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章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和评估
    第一节 TALIS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TALIS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二、TALIS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分析
        三、TALIS2018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PISA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PISA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二、PISA2015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与分析
    第三节 SABER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比较研究
        一、SABER评估的工具与方法
        二、SABER-SAA在各国的评估实践案例
        三、SABER对上海校长办学自主权的评估发现
    第四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国际调查的启示
第四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实证调查
    第一节 实证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一、问卷设计
    第二节 样本分布与工具有效性分析
        一、样本数据准备
        二、样本属性分布
        三、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数据概览
        一、校长办学自主权在性别上的数据概览
        二、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年龄段上的数据概览
        三、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职位上的数据概览
        四、校长办学自主权副校长分管上的数据概览
        五、校长办学自主权在学历上的数据概览
        六、校长办学自主权在任职总年限段上的数据概览
        七、校长自主权在学段类型上的数据概览
        八、校长办学自主权在行政区属性上的数据概览
第五章 上海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校长办学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差异比较
        一、“学校形象”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二、“发展规划”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三、“组织领导”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四、“人事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五、“财物管理”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六、“学生德育”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七、“课程建设”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八、“教学实施”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九、“教师发展”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十、“教育科研”维度上现实自主权和期望自主权的差异比较
    第二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性别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性别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性别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性别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性别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性别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性别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性别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性别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年龄段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年龄段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年龄段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年龄段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年龄段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年龄段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年龄段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年龄段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年龄段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年龄段差异
    第四节 副校长自主权分管职能差异
        一、在“学生德育”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二、在“课程建设”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三、在“教学实施”上的分管职能差异
    第五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历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历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历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历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历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历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历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历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历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历差异
    第六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任职总年限段差异
    第七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学段类型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学段类型差异
    第八节 校长办学自主权行政区属性差异
        一、在“学校形象”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二、在“发展规划”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三、在“组织领导”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四、在“人事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五、在“财物管理”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六、在“学生德育”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七、在“课程建设”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八、在“教学实施”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九、在“教师发展”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十、在“教育科研”上的行政区属性差异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扩大校长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平衡好规范与活力
        二、加强校长课程教学和育人能力,寻找办学内生动力
        三、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自主权、营造独特育人文化
        四、优化校长内部管理领导自主权,强调绩效责任分布
        五、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注重教育科研引领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一、关注校长角色和校长队伍建设
    二、聚焦重点领域的校长办学自主权
    三、加强校长用好办学自主权的能力建设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实证调查样本代表性存在不足
    二、实证调查数据与国际数据的对接存在不足
    三、访谈数据运用和学校案例分析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英文类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最低工资与跨区域并购:基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研究贡献与相关文献
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关键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描述性统计
四 经验分析结果
    (一)最低工资与跨区域并购
    (二)渠道检验
    (三)横截面差异
        1.并购方劳动密集度。
        2.并购方成本加成。
        3.并购方劳动力供给。
    (四)并购的协同效应
    (五)稳健性检验
        1.最低工资制度的有效性。
        2.随机化并购方和目标方。
        3.其他稳健性检验(10)。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4)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研究(1949-195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因由与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的研究
        (二)关于电影与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的研究
        (三)关于电影放映体制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电影放映队
    四、研究目标、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组建的缘起与背景
    第一节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组建的缘起
        一、时代特征
        二、人民电影的放映传统
    第二节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组建的背景
        一、社会上:“缺电少片”农村文化娱乐的普遍现实
        二、政治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三、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初期的最佳选择
        四、文化上:江浙沪放映员的本地化
第二章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的建立与改造
    第一节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的建立
    第二节 上海市私营电影放映队的改造
        一、上海市对私营电影放映队的管制
        二、上海市对私营电影放映队的取缔
第三章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的扩大与发展
    第一节 放映队伍的扩大
        一、归并学联放映队
        二、调整队部机构
    第二节 放映队的发展
        一、试行企业化
        二、组建特殊放映小队
        三、确立规章制度
    第三节 扩大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放映制度在实践中的困境
        二、放映员的工作思想问题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的整顿与完成
    第一节 放映员的整顿
        一、整训
        二、评模
        三、工资调整
    第二节 放映制度的完善
        一、划定放映路线
        二、推行定期定点工作法
第五章 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的影响
    第一节 乡村社会政治化
        一、闲暇生活的改善
        二、新身份的获取
        三、放映员、村干部与乡民
    第二节 乡村娱乐大众化
        一、消费层次的大众化
        二、娱乐主题和内容的大众化
    第三节 乡村文化现代化
        一、公共新空间的生成
        二、移风易俗
        三、性别观念的更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沪剧(1949~197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沪剧剧团的国营运动(1949-1956)
    第一节 沪剧的“戏曲改造”
        一、“戏改”的背景
        二、“戏改”下的沪剧生态
        三、“戏改”中的沪剧演出
    第二节 剧团国营体制的确立
        一、剧场改制前的沪剧
        二、戏曲危机中的国营
    小结
第二章 群众路线下的沪剧(1957-1963)
    第一节 文艺政策摇摆中的沪剧
        一、沪剧剧团的交区管理与整顿
        二、沪剧艺人观念的重塑
        三、政策摇摆中的剧目
    第二节 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的沪剧
        一、业余沪剧活动的发展概况
        二、业余沪剧活动的特征
    小结
第三章 走向样板戏的沪剧(1963-1976)
    第一节 文革前的沪剧
        一、文艺大批判下的沪剧演出
        二、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
    第二节 文革中的沪剧
        一、“文艺黑线专政论”下的剧团和艺人
        二、样板戏时期的沪剧演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现状研究 ——基于OECD的研究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政策的导向
        (二)理论层面的需求
        (三)现实迫切的需求
    二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三 概念界定
        (一)幸福感
        (二)教师幸福感
    四 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国内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教师幸福感研究现状
    三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框架和模型
    一 OECD幸福感中的研究框架和模型
        (一)OECD测量幸福感的框架
        (二)OECD测量学生幸福感的框架
    二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研究框架和模型
        (一)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框架
        (三)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模型
第四章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 调查对象
    二 数据分析方法
    三 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
        (一)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整体水平
        (二)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显着性差异
        (三)不同背景下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四)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发现及原因分析
    一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
        (一)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整体状态
        (二)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二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发现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和社会方面的因素
        (二)学校层面的因素
        (三)教师个体层面的因素
第六章 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对策
    一 政策方面:给与教师足够的政策保障
        (一)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
        (四)给与教师人文化关怀
        (五)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二 社会方面:营造尊重教师的社会氛围
        (一)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二)正视教师形象的社会舆论
    三 学校方面: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适当缓解教师的工作强度
        (二)完善学校教师的制度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五)关注不同教龄的教师情况
    四 教师自身方面:学习自我调节的技能
        (一)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
        (二)加强自身的教育信念
研究结论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1.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2 基础理论
        2.2.1 评价理论
        2.2.2 贫困理论
        2.2.3 精准治理理论
    2.3 理论应用价值
        2.3.1 评价理论的应用价值
        2.3.2 贫困理论的应用价值
        2.3.3 精准治理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发展
    3.1 政策变迁
        3.1.1 城乡二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1.2 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2 水平发展
        3.2.1 低保标准
        3.2.2 低保覆盖人数
        3.2.3 低保金支出量
        3.2.4 低保线初建时期的测定方法
    3.3 问题分析
        3.3.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求导向不够
        3.3.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精准机制缺乏
        3.3.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合力不足
第四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及测评
    4.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
        4.1.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方法
        4.1.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影响因素分析
        4.1.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模型构建
        4.1.4 模型的层次评价功能
    4.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评
        4.2.1 低保标准测算
        4.2.2 低保实际标准与测算标准对比分析
        4.2.3 低保测算标准下财政支付能力分析
        4.2.4 低保标准层次测算
    4.3 评价
        4.3.1 低保标准未实现三层次动态发展
        4.3.2 低保标准实际水平仍然偏低
        4.3.3 低保对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4.3.4 低保精准化管理仍有差距
第五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原则与方法
    5.1 优化原则
        5.1.1 多组合的测算方法
        5.1.2 客观性的确定机制
        5.1.3 动态化的调整机制
    5.2 优化方法
        5.2.1 分类测算
        5.2.2 客观赋权
        5.2.3 动态调整
    5.3 应用价值
        5.3.1 实践针对性
        5.3.2 应用价值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路径
    6.1 提升低保标准
        6.1.1 改革低保标准确定方式
        6.1.2 低保标准提升要采用积极多元的价值取向
        6.1.3 推动低保标准与多元化需求的充分结合
    6.2 促进低保标准精准化
        6.2.1 加强低保标准需求导向
        6.2.2 构建多层次低保标准体系
        6.2.3 精准化低保标准动态管理
    6.3 形成低保保障合力
        6.3.1 加大分类施保力度
        6.3.2 与其它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
        6.3.3 大力推动低保管理相关工作
        6.3.4 完善低保社会服务体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上海市社会保险缴费的发展历程和现行政策
    一、上海市社会保险缴费的发展历程
    二、上海市社会保险缴费政策现状分析
第四章 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章 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中高收入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低收入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统计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在申请居民待遇和户籍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六章 完善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政策建议
    一、针对中高收入职工的社会保险基数的建议
    二、针对低收入职工的社会保险基数的建议
    三、针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统计规则的建议
    四、针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影响居民待遇和户籍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访谈提纲

(10)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实证研究——基于CRITIC-熵权法客观赋权的动态组合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设计
三、各测算方法实证分析
    (一) 各单一算法实证测算
        1.比重法
        2.恩格尔系数法
        3.国际收入比例法
        4.因子测算模型
        5.ELES模型
    (二) 各测算方法结果比较
四、组合测算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一) 基于CRITIC-熵权法的客观赋权模型构建
    (二) 组合模型测算与动态调整
    (三) 组合模型测算结果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启示

四、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比较研究[D]. 陈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预测研究[J]. 张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21(01)
  • [3]最低工资与跨区域并购:基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视角[J]. 陈胜蓝,刘晓玲. 世界经济, 2020(09)
  • [4]上海市电影放映队研究(1949-1958)[D]. 束晓冬.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沪剧(1949~1976)[D]. 魏巍.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上海市初中教师幸福感现状研究 ——基于OECD的研究框架[D]. 毕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最低工资执行效应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993—2016)为例[J]. 关娇,何江. 兰州学刊, 2020(04)
  • [8]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D]. 严宇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9]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问题研究[D]. 夏巍.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10]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实证研究——基于CRITIC-熵权法客观赋权的动态组合测算[J]. 吴忠,关娇,何江. 当代经济科学, 2019(03)

标签:;  ;  ;  ;  

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