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生物膜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道及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黎思欣[1](2019)在《溃结灵对UC大鼠肠道内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细胞焦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在细胞焦亡过程中,成孔蛋白gasdermin D(GSDMD)起着关键作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剪切GSDMD蛋白后,GSDMD的N端在细胞膜上形成细小的孔道,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最终发生细胞焦亡。在前期实验研究中,本课题组对中药复方溃结灵作用于NF κ B通路和NLRP3炎性体进行了探讨,本实验在此基础上,从溃结灵对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的调节作用着手,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按区组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溃结灵高剂量组、中剂量、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吡啶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五组均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造模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第3天,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喂养,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药物连续干预10天,在实验过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体重变化,测量结肠长度和结肠重量,收集大鼠结肠粘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肠粘膜白介素-1 β(IL-1 β)、白介素-18(IL-18)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粘膜GSDMD、Caspase-1、IL-1 β、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重量减轻(P=0.001),结肠短缩(P=0.000),结肠单位质量增加(P=0.002);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吡组大鼠体重上升明显(P=0.004,0.003),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结肠长度增长(P=0.030,0.024,0.023),溃结灵高中低剂量及柳氮磺吡啶组结肠单位质量明显减轻(P=0.007,0.012,0.012,0.017)。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L-1 βmRNA表达升高明显(P=0.000);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IL-1 β mRNA表达降低(P=0.005,0.01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L-18mRNA表达升高(P=0.016);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IL-18mmRNA表达降低(P=0.039,0.02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GSDMD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04);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GSDMD蛋白表达降低(P=0.016,0.02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04);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16,0.037)。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L-1 β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01);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IL-1 β蛋白表达降低(P=0.008,0.034,0.02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L-18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00);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的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07,0.012)。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分析,TNBS复制的UC大鼠的炎症发生可能与细胞焦亡有关。溃结灵对大鼠UC模型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1的活化,进而抑制GSDMD的活化,减少细胞焦亡,降低IL-1 β和IL-18的生成和释放量有关。
李茹冰[2](2019)在《包载葛根素抗cTnI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心肌靶向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缺血性疾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危害。长期心肌缺血得不到改善会带来永久性心脏损伤。西医对心肌缺血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干预和外科手术的方法,而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存在较高的风险性。中药凭借其性质温和及毒副作用低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葛根素对治疗心肌缺血具有显着的作用,但是由于葛根素水不溶性从而导致口服葛根素的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葛根素在治疗心肌缺血方面的应用。因此,通过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利用靶向递送方式直接将葛根素富集在心肌缺血的细胞中,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利用薄膜分散法经超声水化处理制得空白脂质体(LIP)和葛根素脂质体(Pue-LIP)。通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分别处理DSPE-PEG2000-MAL和抗cTnI抗体,经过12h的孵育得到Anti-cTnI Ab-PEG2000-DSPE连接物后和空白脂质体孵育得到抗心肌肌钙蛋白修饰的脂质体(Anti-cTnI Ab-LIP),再通过将Anti-cTnI Ab-PEG2000-DSPE与所制备的葛根素脂质体进行孵育得到抗cTnI抗体修饰的葛根素脂质体(Anti-cTnI Ab-Pue-LIP)。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所制备的脂质体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并计算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释放。MTT法评价脂质体毒性。MST评价LIP和Anti-cTnI Ab-LIP与cTnI抗原的相互作用情况,以此评价抗体与抗原靶向结合能力。流式细胞仪和活细胞工作站检测心肌细胞对抗体修饰的脂质体的摄取情况。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脂质体在大鼠心脏部位的摄取强度。采取构建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用TTC染色大鼠心脏评判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通过大鼠心电图的分析和小动物超声成像技术对Anti-cTnI Ab-Pue-LIP的药物效果进行评价。电镜观察所制备的脂质体(Anti-cTnI Ab-Pue-LIP)为规则的圆球形。激光粒度仪检测结果表明,Anti-cTnI Ab-Pue-LIP粒径均匀分布且平均粒径均在100-120 nm之间,脂质体带负电,电荷量在-33.4±0.79 mV左右。Anti-cTnI Ab-Pue-LIP包封率为72.7±1.47%,载药量为 2.12±0.21%。在 8h 时测得的 Anti-cTnI Ab-LIP、Anti-cTnI Ab-Pue-LIP的释放度分别为47.72±2.37%和46.79±2.46%。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Anti-cTnI Ab-LIP体内荧光强度最强。MTT实验结果显示将药物用脂质体包载后能有效的降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对Anti-cTnI Ab-LIP摄取能力为普通脂质体的3.6倍。活细胞工作站结果显示Anti-cTnI Ab-LIP能成功富集在心肌细胞。MST检验结果表明Anti-cTnI Ab-LIP与心肌缺血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结合能力更强,Kd值为116.3±46.35nM。小动物超声成像显示Anti-cTnI Ab-Pue-LIP能有效缓解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左室末期容积增大现象;大鼠心电图结果显示Anti-cTnI Ab-Pue-LIP能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波动,使其趋向于正常大鼠的心电图。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并用超声处理制得脂质体体系稳定、粒径较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理想。经过抗cTnI抗体修饰的葛根素脂质体对药物的释放没有明显影响。Pue-LIP和Anti-cTnI Ab-Pue-LIP对细胞的毒性更小。Anti-cTnI Ab-LIP的靶向性更优良能成功富集于缺血心肌细胞中。Anti-cTnI Ab-Pue-LIP对心肌缺血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抗cTnI抗体修饰的葛根素脂质体是对心肌缺血性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的靶向给药系统。
王丹[3](2016)在《山药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肝损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最优处方制备山药多糖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度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并制备山药多糖冻干粉,评价冻干粉稳定性。通过体内外方法初步评价其缓释作用,并探讨山药多糖脂质体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为山药多糖的药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向蒸发-过膜挤压法制备山药多糖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山药多糖脂质体最优制备处方。采用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计算载药量。运用Nano-ZS90型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山药多糖脂质体粒径、分散度及Zeta电位,Hitachi7700型透射电镜观察山药多糖脂质体形态体征,透析法考察山药多糖脂质体体外释药情况,运用零级、一级、Higuchi、Hixcon-Crowell四种方程筛选山药多糖脂质体溶出曲线拟合方程。以表面色泽外观、再分散性筛选冻干保护剂,并以包封率及复溶后粒径来评价冻干粉稳定性,通过包封率大小选择冻干粉灭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山药多糖脂质体高、中、低浓度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运用四氯化碳原液腹腔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山药多糖脂质体及阳性药物,7天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AST、ALT、AKP活性,取肝脏组织匀浆测定MDA、T-SOD、GSH含量,固定肝脏右叶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损伤程度。结果根据最优处方制备的山药多糖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3.29±2.13)%,载药量为(3.83±0.11)%,粒径为(121.6±2.7)nm,分散度(PDI)为0.136±0.011,Zeta电位为(-31.8±0.69)mV。山药多糖原料药经过6 h后释放完全,而山药多糖脂质体6 h后累计释放量为21%,36 h后累计释放率仅为77.48%。采用浓度为5%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效果最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指数显着增加,血清中AST、ALT、AKP活性均明显升高,肝脏中MDA含量升高,T-SOD、GSH含量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给予不同剂量的山药多糖脂质体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后,大鼠血清中AST、ALT、AKP活性降低,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山药多糖脂质体高浓度组对AST活性的抑制作用略强于阳性药物组,但无显着差异(P=0.631)。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降低,T-SOD、GSH含量均升高,但针对GSH指标山药多糖高、中、低浓度组间均无显着性(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并存在大量灶状坏死部位。给予山药多糖脂质体及阳性药物后,症状有一定改善,其中山药多糖脂质体高浓度组及阳性对照组对肝脏受损组织修复效果最为显着。结论采用逆向蒸发-过膜挤压法制备的山药多糖脂质体粒度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体外具有缓释效果。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山药多糖脂质体能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对四氯化碳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潘芸芸[4](2013)在《三七皂苷R1及Pim-2在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一、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都表明氧化应激是许多病理因素造成心血管损伤的共同机制,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都有过量氧自由基产生,同时抗氧自由基防御机制却受到抑制,如动脉粥样硬化(AS)、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等。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转归与氧化应激的程度相关,在一定应激强度范围内,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是可逆的,而超过一定限度,则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主要包括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原癌基因Pim(Proviral integration site of murine)家族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丝/苏氨酸激酶,属于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包括Pim-1、Pim-2和Pim-3。大量的实验研究已证实,Pim激酶的上调与细胞凋亡的抑制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im-2持续表达能够促进细胞长期抵抗各种凋亡信号的刺激。研究证实Pim-1在Akt通路中保护心肌细胞损伤,而在Pim-1缺失小鼠中Pim-2的表达增高了4.6倍;Pim-1缺失小鼠在心梗后7天,Pim-2的表达增高2.75倍。但Pim-2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尚缺乏研究,有必要探讨Pim-2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三七是具有多种心血管活性的中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 PNS)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含有多种单体皂苷主要有: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本课题以三七皂苷R1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三七皂苷R1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参与调节的细胞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并了解其对Pim-2的调控作用。二、方法:1.乳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外科无菌条件下取出乳鼠心脏,用胰酶40C过夜,终止消化,再用胶原酶消化液逐步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接种至培养瓶中,采取差速贴壁分离法以去除心肌成纤维细胞,得到纯度较高的心肌细胞用于实验。2.H202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建立心肌细胞正常培养2-3天后,选取细胞密度在80%-95%以上的,自律性搏动120~140次/min的心肌细胞用于实验,选取不同浓度与时间点的H2O2干预心肌细胞,选择合适的浓度及干预时间用于后续实验。3.三七皂苷R1预处理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培养的第2-3天,细胞生长接近80%融合时,心肌细胞预先用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培养24h,进行三七皂苷R1毒性测试,选取合适的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相关后续实验。4.MTT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将心肌细胞接种于九十六孔板,按实验分组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后,按MTT法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在酶标仪490nm处测其OD值并计算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5.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按照实验分组处理后,用不含EDTA的胰酶消化收集,以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进行染色,室温、避光、反应5~15min,上流式细胞仪(激发波长488nm,发射波长530mm)进行检测。6.心肌细胞LDH、MDA、SOD的检测将心肌细胞接种于六孔培养板中,按不同实验目的进行分组处理,处理完毕后,分别按照LDH、MDA、SOD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在酶标仪420nm处测量每组OD值并计算各组细胞内LDH、MDA、SOD的含量。实验重复三次以上。7.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内Pim-2mRNA的表达心肌细胞按照2×107/孔的浓度接种至六孔板中,取正常培养2-3天后状态最佳的心肌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H2O20.5、1、2、3、6h五个时间组,50μMH2O2干预心肌细胞。用Trizol提取心肌细胞总RNA,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260/OD280,鉴定提取的RNA纯度和浓度。然后,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e Bank中Pim-2、GAPDH的基因序列资料,借助于计算机软件PrimerPremier5.0设计引物,上机进行目的基因的荧光定量检测。8. SiRNA沉默心肌细胞Pim-2基因调合适的细胞浓度分别接种于六孔板或九十六孔板中,正常培养2-3天左右,当贴璧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取状态良好的细胞进行实验。siPORTTM NeoFXTM转染试剂与DMEM培养基混匀室温孵育15min, siRNA稀释液等体积混匀,孵育15min。然后将混合液加入培养板混匀。转染心肌细胞48-72h后收集细胞,再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9. 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的表达心肌细胞按实验分组处理完成后,以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提取心肌细胞蛋白,BCA法进行蛋白定量,进行蛋白印迹实验。以Actin为内参,将处理好的蛋白质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电泳结束后将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封闭后,孵育一抗和二抗,ECL显色,KODAK Image Station2000MM成像系统采集图像,获得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Tool3.0测定并分析条带灰度值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10.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秩和检验。方差齐性时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s T2法。多组计数资料的比较(各组AV评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各实验组不同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显着性水准a=0.05。三、结果:1.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1.1H2O2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浓度效应关系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干预心肌细胞3h后,细胞活力显着降低,光镜下可看到细胞搏动减弱甚至停止,细胞密集区域出现大片细胞脱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02干预的各组细胞活力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分析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4.372,P<0.001),且随着H202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活力出现递减趋势。1.2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预处理心肌细胞24h,比较各浓度三七皂苷R1作用后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经统计分析,三七皂苷R1浓度为0.1×10-6mol/L、1×10mol/L、10×10-6mol/L时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浓度为50×10-6mol/L、100×10-6mol/L时,作用心肌细胞24h后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显着降低(P<0.001)。1.3三七皂苷R1预处理对H2O2干预的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三七皂苷R1低、中、高浓度(0.1×10-6mol/L、1×10-6mol/L、10×10-6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24h,然后以H2O2(50pmol/L)作用细胞3h,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各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各组间细胞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9.758,P<0.001)。三七皂苷R1预处理后可呈浓度依赖性减轻H2O2处理后心肌细胞活力的下降。1.4三七皂苷R1预处理对H2O2干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较各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经三七皂苷R1预处理后,各组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少,尤其是高浓度组的凋亡情况显着改善。经统计分析,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5三七皂苷R1预处理对H2O2干预的心肌细胞LDH、MDA、SOD的影响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LDH、MDA、SOD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SOD活性显着降低,而LDH活性、MDA含量则显着增加(P<0.001);三七皂苷R1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SOD活性,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2.1三七皂苷R1预处理对H202干预的心肌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2.1.1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ERK1/2.总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IO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2O2) P-ERK1/2表达显着提高,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ERK1/2表达显着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表达降低最为显着。各组间P-ERK1/2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2.1.2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JNK、总JNK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IO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2O2) P-JNK表达显着提高(P<0.001),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2.1.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P38、总P38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IO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2O2) P-P38表达显着提高(P<0.001),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38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三七皂苷R1预处理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o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IOD),正常组Bax、Bcl-2有一定量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表达显着增高,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逐渐降低(P<0.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cl-2表达量降低,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逐渐增高(P<0.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Bcl-2值显着增高,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逐渐降低(P<0.001)。3Pim-2在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3.1H202显着上调心肌细胞内Pim-2mRNA的表达用浓度为50μmol/L的H202干预心肌细胞0.5、1、2、3、6h,实验设正常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内Pim-2mRNA的表达时发现,H202干预后的心肌细胞Pim-2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H2O20.5、1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其余各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尤其是H2023h组Pim-2mRNA的水平增加最显着;H2O26h组心肌细胞Pim-2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3.2H202显着上调心肌细胞内Pim-2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202干预不同时间后心肌细胞内Pim-2的蛋白水平发现,H202干预后的心肌细胞Pim-2蛋白表达增高,其增高的趋势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的Pim-2mRNA增高趋势一致,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Pim-2siRNA干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H202组,siRNA组(H2O2+siRNA),阴性对照组(H2O2+NC)。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si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P<0.001),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增加(P<0.001)。3.4Pim-2siRNA干扰对细胞LDH、MDA、SOD的影响心肌细胞经Pim-2siRNA干扰后,心肌细胞SOD活性较模型组显着降低,而LDH、MDA含量较模型组显着增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im-2蛋白表达调控4.1三七皂苷R1上调Pim-2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Pim-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H202)与正常组相比Pim-2表达显着增高,三七皂苷R1各剂量组Pim-2表达进一步增高,其中三七皂苷R1高剂量组表达增高最为显着,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Pim-2siRNA干扰对三七皂苷R1预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202)、三七皂苷R1组(H2O2+NG R110μM)、siRNA转染组(H2O2+NG R110μM+siRNA)、siRNA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凋亡率显着增高(P<0.001),三七皂苷R1组与模型组相比显着下降,siRNA组、siRNA阴性对照组与三七皂苷R1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4.3Pim-2siRNA干扰对心肌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H202组,siRNA组(H2O2+siRNA),阴性对照组。用WB检测各组细胞中Bax、 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IOD),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表达显着增高,siRNA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进一步增高(P<0.01),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Bax表达无显着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cl-2表达量降低,siRNA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进一步降低(P<0.0I),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Bax/Bcl-2值显着增高,siRNA组进一步增高(P<0.01),阴性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四、结论:1、H202能抑制心肌细胞活力,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导致氧化平衡体系的破坏。三七皂苷R1可以抑制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肌细胞活力,保护心肌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抗氧活酶活力。2、H202促进心肌细胞ERK、JNK、P38的磷酸化,三七皂苷R1下调H202干预的心肌细胞中ERK的磷酸化,而对JNK、P38的磷酸化无显着调控。三七皂苷R1下调H2O2干预的心肌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表明三七皂苷R1抗心肌细胞凋亡与调节ERK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有关。3、H202能诱导心肌细胞中Pim-2激酶的表达,Pim-2siRNA干扰可有效沉默Pim-2基因,Pim-2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4、三七皂苷R1上调H202干预的心肌细胞中Pim-2的表达,但siRNA干扰Pim-2后,三七皂苷R1仍能抗心肌细胞凋亡,表明三七皂苷R1抗心肌细胞凋亡并非唯一通过Pim-2调控。Pim-2能调节H2O2干预的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
周洪伟[5](2012)在《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制备及其生物物理与大鼠生物利用度评价》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对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物理技术用于生物膜相态的研究进展、Caco-2细胞系体外模型及其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人参皂苷Rgl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一、人参皂苷Rgl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理化参数研究实验选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250mm,5μm);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l脂质体的包封率,辅料对人参皂苷Rgl的检测没有干扰;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做线性回归,得人参皂苷Rgl回归方程为:Y=455220X-4275.7(R=1),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l在7.415ng-2996.172ng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l日内RSD为0.35%(n=5);日间RSD为2.99%(n=5),精密度满足要求;人参皂苷Rgl/DPPC/CH脂质体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8.74±3.00%、95.72±3.20%和103.78±2.16%,RSD分别为3.04%、3.34%、2.08%(n=3);人参皂苷Rgl/DPPC/ST脂质体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0.95%、103.79±3.69%和100.74±5.75%,RSD分别为0.99%、3.56%、5.70%(n=3),回收率良好;考察人参皂苷Rgl、人参皂苷Rgl/DPPC/CH月(?)质体以及人参皂苷Rgl/DPPC/ST脂质体低、中、高浓度在细胞裂解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l室温放置24h的RSD分别为0.57%、1.22%和0.86%(n=5);人参皂苷Rgl/DPPC/CH脂质体室温放置24h的RSD分别为3.18%、2.66%和4.25%(n=5);人参皂苷Rgl/DPPC/ST脂质体室温放置24h的RSD分别为0.65%、3.88%和0.81%,(n=5),稳定性良好;人参皂苷Rgl药物纯度为99.15%,RSD=0.62%(n=3),药物纯度满足实验要求。通过MarvinSketch 5.9.3软件对人参皂苷Rgl的理化参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经计算得人参皂苷Rgl分子量为800.492207012;人参皂苷Rgl及其电离形式在各pH条件下所占比例结果提示其在体内主要以原型形式存在;logP值为0.68,推测其水溶性稍差;分子中含有约10个H供体与14个H受体,预测人参皂苷Rgl口服吸收较差。二、人参皂苷Rgl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考察人参皂苷Rg1(Rg1)(?)旨质体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CH)、豆固醇(ST)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l/DPPC/CH脂质体和Rgl/DPPC/ST脂质体。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对磷脂与固醇比例、药物百分含量、水化时间以及水化温度进行研究,然后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Rgl的包封率,并对脂质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Rg1/DPPC/CH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药物百分含量为7.4-8.1%,水化时间为50.0-85.0min,水化温度为60.0-63.0℃;Rgl/DPPC/ST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药物百分含量为7.6-8.1%,水化时间为95.0-100.0min,水化温度为40.0-63.0℃。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Rg1脂质体制备工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Rgl/DPPC/CH脂质体与Rgl/DPPC/ST脂质体包封率相近,初步提示可用豆固醇替代胆固醇作为人参皂苷Rgl脂质体制备的膜材。三、人参皂苷Rgl及其不同固醇脂质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研究人参皂苷Rgl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l、磷脂和胆固醇(或豆固醇)三者分子间作用规律。按计量比称取人参皂苷Rgl.DPPC和固醇(DPPC和固醇的摩尔比为2:1),将DPPC和固醇溶于氯仿中,挥尽氯仿后,加入含人参皂苷Rgl的超过量的缓冲溶液(50 mmol·L-1 Tris-HCl,150 mmol·L-1NaCl, 0.1 mmol·L-1 CaCl2,pH 7.2),使水分子与磷脂分子之比为100:1,12000×g离心10min,室温下超声5min,然后将样品在室温和60℃之间进行加热-降温循环处理,最后置4℃冰箱保存24h,得到人参皂苷Rgl脂质体,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和拉曼光谱法(Raman)等3种方法,研究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l、胆固醇(或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DS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皂苷Rgl浓度的加大,胆固醇脂质体出现分相现象,豆固醇脂质体相态可能发生变化;XRD结果表明,含药量10%的胆固醇脂质体同样出现两个相变信号,豆固醇脂质体变化不明显;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皂苷Rgl的加入,脂质体膜流动性与脂质侧链排列有序性均发生变化。豆固醇脂质体与胆固醇脂质体的相变规律相近,因而进一步证实可用豆固醇替代胆固醇作为人参皂苷Rgl脂质体的膜材。四、人参皂苷Rgl及其脂质体在Caco-2细胞转运研究取冻存的Cago-2细胞,37℃水浴,快速解冻,移至10%FBS的MEM完全培养基,在37℃、相对湿度90%、CO2浓度5%的培养箱内培养,隔日更换培养基,当细胞达到约80%融合时(Caco-2细胞基本铺满瓶壁),用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按2.0×105/cm2密度将Caco-2细胞接种到12孔Millicell板上。采用跨膜电阻值和Lucifer Yellow CH跨膜转运实验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进行评价;MTT法评价药物对Caco-2细胞的抑制作用,选择溶剂的细胞抑制率<5%,受试物的细胞抑制率<10%,作为合适剂量进行实验;对Caco-2细胞摄取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培养时间对Caco-2摄取的影响、pH对Caco-2摄取药物的影响、温度对Caco-2摄取药物的影响以及药物浓度对Caco-2细胞摄取的影响等,并进行药物跨膜转运实验,结果发现,由于脂质体能够破坏细胞膜中脂质双分子层的有序排列,因而有助于促进药物的吸收,胆固醇脂质体与豆固醇脂质体促进人参皂苷Rgl肠吸收作用相近,该结果再次说明可用豆固醇替代胆固醇作为人参皂苷Rgl脂质体的膜材。五、人参皂苷Rgl及其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评价选取SD雄性大鼠,分别灌服人参皂苷Rgl及其DPPC/CH和DPPC/ST脂质体,于给药后10min、25min、40min、75min、120min、180min、240min、360min和600min眼眶取血,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含量,计算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人参皂苷Rgl的两种脂质体Tmax均增长,AUC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DPPC/ST(?)旨质体可显着提高原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达到预期目的。
王倩[6](2010)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离子脂质体的研制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FGF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由于稳定性差,对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敏感,极易失活等众多缺点,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目的: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药物aFGF的载体,以实现制剂对aFGF的有效保护作用和制剂缓释作用为目标,研究制备工艺,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体外释药动力学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①pH梯度法制备aFGF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单因素筛选aFGF阳离子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该工艺的重现性。②采用低温电镜和激光散射法测定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③采用透析法研究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外释药动力学,考察其与aFGF溶液组的差别及释放介质对其释药的影响。④从静脉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研究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内药动学,并观察aFGF溶液与aFGF脂质体药动学的差别。结果:①筛选最佳制备工艺为:十八胺用量为0.02g,柠檬酸缓冲液浓度为0.03mol/L,aFGF投药量为0.04 mg/mL,内外水相ΔpH为3.5,孵育温度为35℃,孵育时间为15 min,制备的aFGF阳离子脂质体包封率为(78.82±2.56)%。②aFGF阳离子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4.03 nm,ζ电位为9.68 mV,在温度25℃以上不稳定,宜低温4℃保存。③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aFGF原液相比,aFGF阳离子脂质体,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④无论腹腔还是静脉注射,药动学结果表明,aFGF阳离子脂质体明显延长了体内半衰期,且与体外释药存在良好相关性。结论:制备出一种aFGF阳离子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及显着的体内缓释作用。
田金凤[7](2009)在《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是用头孢噻呋与大蒜素联用制备脂质体。筛选脂质体制备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根据正交设计得到了最佳制备工艺A283C2D3,即胆固醇:卵磷脂(m:m)为1:2,头孢噻呋:大蒜素(m:m)为1:2,主药:类脂(m:m)为1:10,有机相:水相(V:V)为1:3。筛选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的色谱条件,以甲醇:水:冰醋酸(80:20: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2 nm,进样量1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头孢噻呋峰(5.7±0.2min)、大蒜素主峰(12.6±0.2min)与其他峰达到基线分离。同时根据此色谱条件测定样品溶液的色谱数值,分别代入相应的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浓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脂质体的包封率:包封率=(?)×100%所制得的脂质体微球形态圆整,肉眼观察脂质体为乳白色牛奶状,无杂质,头孢噻呋的平均包封率为37%,大蒜素的平均包封率为86%。本文对头孢噻呋与大蒜素单一、配伍及其配伍后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HPLC法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乙睛:水:四氢呋喃(70:27:3)(检测大蒜素);乙睛:水:三氟乙酸(30:70:0.1)(检测头孢噻呋),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2 nm,进样量2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头孢噻呋峰(8.9±0.2 min)、大蒜素主峰(11.8±0.2 min)与其他峰达到基线分离,峰形对称,且空白溶液在相应主峰位置无峰。同时根据上述HPLC法的色谱条件测定血药浓度。用BAPP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药代动力学结果:头孢噻呋溶液、大蒜素溶液、头孢噻呋和大蒜素的混合溶液、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均呈一室代谢模型。脂质体中药物的半衰期大于单一的药物半衰期,脂质体中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明显大于消除速率常数Ke(Ka头孢噻呋=6.29h-1>Ke头孢噻呋=1.03h-1:Ka大蒜素=1.12h-1>Ke大蒜素=0.11h-1),说明脂质体中药物的吸收迅速,吸收速率大于消除速率,可以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以后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结果表明,头孢噻呋和大蒜素脂质体肌内注射缓释效果明显。
杨福霞[8](2008)在《pLXSN-EGFP示踪法探讨针刺任脉对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成功制备pLXSN-EGFP,并将其经侧脑室注射入MCAO大鼠,通过对注射剂量和时机的筛选,研究利用pLXSN-EGFP法在体示踪MCAO大鼠NSCs的可行方案。2、应用pLXSN-EGFP示踪探讨针刺任脉对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1、采用CaCl2法克隆pLXSN-EGFP,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2000介导法转染包装获得高病毒滴度的pLXSN-EGFP,并经侧脑室按低、中、高剂量注射入MCAO大鼠,观察EGFP细胞数目、强度及注射后大鼠死亡数;2、将pLXSN-EGFP注射入MCAO大鼠,根据处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任脉电针组(Acu)、任脉艾灸组(Mox),除Norm组外,每组分别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三个亚组。运用pLXSN-EGFP示踪、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血侧侧脑室下区EGFP细胞和EGFP/Nestin双标细胞的表达、缺血海马齿状回EGFP阳性细胞和EGFP/NSE双标细胞的表达。结果:1、成功制备示踪剂pLXSN-EGFP后,经侧脑室注射后各剂量组死亡率无差别,7天6ul组为最佳注射时机和剂量组合。2、利用pLXSN-EGFP体内示踪神经干细胞,Norm组、Sham组没有观察到EGFP阳性细胞;与模型组大鼠EGFP阳性细胞数目相比,电针任脉组大鼠有明显增多趋势;艾灸组大鼠具有和电针组大鼠相同表现。电针组、艾灸组大鼠EGF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均有减少趋势,但相比同时相模型组大鼠仍具有明显增多趋势。1)SVZ区Norm组、Sham组没有观察到EGFP/Nestin阳性细胞;与模型组相比,电针任脉组、艾灸任脉组大鼠有明显增多趋势;艾灸组和电针组两组大鼠EGFP/Nestin阳性细胞数目相比,在第7天、14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8天艾灸组EGFP/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多于电针组。电针组、艾灸组大鼠EGFP/Nestin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均有减少趋势,但相比模型组大鼠仍具有明显增多趋势。2)海马齿状回(DG)区Norm组、Sham组没有观察到EGFP阳性细胞;与模型组大鼠EGFP阳性细胞数目相比,电针任脉组大鼠有明显增多趋势,P<0.01;艾灸组大鼠具有和电针组大鼠相同表现。艾灸组和电针组两组大鼠EGFP阳性细胞数目相比,在第7天、14天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28天艾灸组EGFP阳性细胞数目多于电针组。电针组、艾灸组大鼠EGF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均有减少趋势,但相比模型组大鼠仍具有明显增多趋势。结论:1、利用侧脑室在体注射pLXSN-EGFP活体示踪可标记神经干细胞。2、针刺任脉能明显促进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李鸿雁[9](2008)在《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和高脂糖尿病动物模型,以血清酶学、组织病理学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原子吸收法微量元素测定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金属硫蛋白(MT)在高脂血症和高脂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对照肝脏、胰腺和肾脏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探讨了经消化道给予中等剂量硫酸锌对以上动物模型血清学多项指标及病理学改变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发生的机制。本研究证明,实验动物大鼠在高脂血症及高脂糖尿病情况下不同程度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和过氧化损伤,经消化道给锌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锌离子表现出对高脂高糖引起的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机体不同脏器因氧化应激的作用可诱导MT基因表达,而MT实际蛋白合成有限;通过消化道补充锌,可促进糖脂代谢主要脏器——肝脏和胰腺组织MT蛋白合成,减轻过氧化损伤,在此过程中有多项调节机制参与,包括机体内微量元素在血清和脏器间重新分布等,说明锌与MT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过氧化损伤的能力。通过本研究提出,在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糖尿病动物模型中,锌除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外,还可改善病理损伤、减轻糖脂代谢紊乱及过氧化状态,其作用机制为诱导和增加主要脏器金属硫蛋白的合成。
李锋[10](2008)在《促肝细胞生长素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代表着各种慢性肝病的最终共同转归。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内合成大量胶原纤维的首要细胞,因此是抗纤维化治疗的靶细胞。增加药物对于HSC的靶向性可以增加药物的抗纤维化效果。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Arg-Gly-Asp,RGD)系列的环肽可以特异地识别位于活化HSC表面的Ⅵ型胶原受体,因此可以用来修饰作用于活化HSC的药物。立体稳定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SSL)由于表面被聚乙二醇修饰从而避免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和清除,因此可以延长脂质体内包封药物的作用时间。促肝细胞生长素(promot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pHGF)属于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类物质(该类物质还包括重组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体内外实验发现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半衰期短,并且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引起不利作用如促进肝肿瘤生长,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未表现出满意的抗纤维化治疗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备RGD环肽修饰的包封pHGF的SSL(RGD-SSL-pHGF),拟通过SSL的包封延长pHGF的作用时间,并通过RGD环肽的修饰增加pHGF对活化HSC的靶向性。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RGD-SSL-pHGF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肝细胞生长素和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比较;RGD环肽修饰的包封pHGF的立体稳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检测;RGD-SSL-pHGF对活化肝星状细胞的作用;RGD-SSL-pHG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第一部分促肝细胞生长素和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比较目的:比较国产的促肝细胞生长素(商品名威佳)和国外进口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rh-HGF)对活化的HSC生长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灌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正常雄性SD大鼠(400~450g,14周龄)肝脏分离HSC,培养传代后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z-y1)-3,5 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pHGF和rh-HGF对HSC生长的影响,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法检测这两种生长因子对活化的HSC凋亡诱导的情况。结果:从正常大鼠肝脏分离HSC,平均每只大鼠分得的细胞数为2×107,细胞活力为96%。通过培养时形态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提示传代培养24小时的细胞为活化的HSC。pHGF和rh-HGF都能抑制HSC的生长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相同药物浓度时,rh-HGF的抑制作用强于pHGF;pHGF的IC50为165.67±7.09ng/ml,高于rh-HGF(132.00±4.20ng/ml)(P=0.02)。150ng/ml的pHGF和rh-HGF都诱导活化的HSC发生凋亡,HSC的凋亡率为分别为33.67%±1.34%和43.96%±2.79%(P=0.05)。结论:pHGF和rh-HGF都抑制了HSC的生长和促进活化HSC凋亡,rh-HGF的作用强于pHGF。第二部分RGD环肽修饰的包封pHGF的立体稳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检测目的:制备包封pHGF的RGD环肽修饰的立体稳定脂质体(stericallystabilized lliposomes,SSL)(RGD-SSL-pHGF),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薄膜法结合膜挤压法制备包封pHGF的SSL,RGD环肽通过与位于脂质体表面的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DOPE-PEG-MAL)结合后修饰脂质体,从而制备RGD-SSL-pHGF,评价该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和稳定性等重要指标。此外,制备包封钙黄绿素(calcein,CF)的无RGD环肽修饰的SSL(SSL-CF)和有RGD环肽修饰的SSL(RGD-SSL-CF),含有SSL-CF、RGD-SSL-CF和单纯CF溶液的培养液培养活化HSC24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内荧光强度从而评价RGD环肽的靶向性。结果:制得的RGD-SSL-pHGF粒径为92.7nm,表面电位为—18.49mv;包封率为32.38%±0.09%,即每ml脂质体溶液约含有pHGF 5μg,RGD环肽10nmol;在4℃以下条件保存,该脂质体稳定;制备过程中磷脂损失6.58%。RGD-SSL-CF、SSL-CF和CF与HSC培养24小时后,RGD-SSL-CF组的HSC内荧光强度显着高于SSL-CF组和CF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的RGD-SSL-CF,RGD修饰的SSL延长了所包封药物的作用时间并具有HSC靶向性。第三部分RGD-SSL-pHGF对活化肝星状细胞的作用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HSC比较RGD-SSL-pHGF、无RGD环肽修饰的包封pHGF的SSL(SSL-pHGF)、pHGF和不包封pHGF的RGD环肽修饰的SSL(RGD-SSL)对活化的HSC的作用。方法:照第二部分的方法制备RGD-SSL-pHGF、SSL-pHGF和RGD-SSL。MTT法比较三种脂质体和pHGF对HSC生长的抑制情况,TUNEL法比较对活化的HSC凋亡诱导情况,荧光定量RT-PCR比较对HSC内α-SMA、α1(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α1(Ⅰ))、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的mRNA表达的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比较对α-SMA和Ⅰ型胶原生成的抑制情况。结果:pHGF在150ng/ml浓度条件下,与大鼠HSC培养48小时后,促进HSC的凋亡并抑制HSC内α-SMA、TGF-β1、α1(Ⅰ)型前胶原、TIMP-1、TIMP-2和MMP-2的mRNA表达,同时抑制了α-SMA和Ⅰ型胶原的生成。与SSL-pHGF、pHGF和RGD-SSL相比,RGD-SSL-pHGF更显着地抑制HSC的生长,诱导更多活化HSC发生凋亡,同时更显着地抑制了HSC内相关检测基因的表达以及α-SMA和Ⅰ型胶原的生成。结论:RGD环肽的修饰和SSL的包封增强了pHGF对活化HSC的抗纤维化作用。第四部分RGD-SSL-pHG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目的:评价RGD-SSL-pHG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10周诱导大鼠出现肝纤维化。休息3周后,60只肝纤维化大鼠分成六组(n=10):RGD-SSL-pHGF组、SSL-pHGF组、pHGF组、RGD-SSL组、pHGF+RGD-SSL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的模型对照组。每隔一天注射一次相应的药物,共4周。比较每组的肝脏病理分期、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每克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α-SMA阳性细胞凋亡率和α1(Ⅰ)型前胶原、α1(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其他组相比,注射RGD-SSL-pHGF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缓解,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显着下降,每克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少。RGD-SSL-pHGF诱导更多的α-SMA阳性细胞发生凋亡,更明显抑制了α1(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RGD-SSL-pHGF通过诱导α-SMA阳性细胞凋亡、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和抑制Ⅰ型胶原的生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二、人工生物膜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道及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生物膜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道及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溃结灵对UC大鼠肠道内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
1.1.1 细胞焦亡 |
1.1.2 细胞焦亡相关因子 |
1.1.3 细胞焦亡与溃疡性结肠炎 |
1.2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1.2.1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研究 |
1.3 小结与展望 |
1.4 课题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线路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线路图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溃结灵对UC大鼠重量、结肠长度、结肠质量及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结果 |
2.2 溃结灵对UC大鼠结肠粘膜IL-1β、IL-18mRNA表达的影响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2.3 结果 |
2.3 溃结灵对UC大鼠结肠粘膜Caspase-1、GSDMD、IL-1β、IL-18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1 材料 |
2.3.2 方法 |
2.3.3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
附件 |
致谢 |
(2)包载葛根素抗cTnI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心肌靶向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葛根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
1.1.1 葛根的结构特征 |
1.1.2 葛根活性成分概述 |
1.1.3 葛根的药理作用概述 |
1.2 葛根素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
1.2.1 葛根素剂型简述 |
1.2.2 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
1.3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1 脂质体的特征结构 |
1.3.2 脂质体实现心肌靶向性的作用机理 |
1.3.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 |
1.3.4 脂质体修饰的研究概述 |
1.4 心肌靶向实现路径研究 |
1.4.1 心肌靶向研究进展 |
1.4.2 抗cTnI抗体修饰脂质体实现心肌靶向基础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仪器及试剂 |
2.2.1.1 实验仪器 |
2.2.1.2 实验试剂 |
2.2.1.3 试剂配制 |
2.2.2 脂质体制备方法 |
2.2.2.1 制备空白脂质体(LIP) |
2.2.2.2 葛根素脂质体的制备(Pue-LIP) |
2.2.2.3 抗cTnI抗体修饰的脂质体的制备(Anti-cTnI Ab-LIP) |
2.2.2.4 抗cTnI抗体修饰葛根素脂质体的制备(Anti-cTnI Ab-Pue-LIP) |
2.2.3 脂质体表征评价方法 |
2.2.3.1 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分析 |
2.2.3.2 Anti-cTnI Ab-Pue-LIP表面形态观察 |
2.2.3.3 Anti-cTnI Ab-Pue-LIP包封率测定 |
2.2.4 载药脂质体药物释放度测定方法 |
2.2.5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脂质体表征评价结果 |
2.3.2 标准曲线结果 |
2.3.3 载药及包封率实验结果 |
2.3.4 脂质体释药实验结果 |
2.3.5 脂质体电镜粒度及Zeta电位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载药脂质体细胞摄取及体内荧光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3.2.1.1 实验仪器 |
3.2.1.2 实验试剂 |
3.2.1.3 心肌原代细胞 |
3.2.1.4 试剂配制 |
3.2.2 MTT细胞毒性实验方法 |
3.2.3 MST检验实验方法 |
3.2.4 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对载药脂质体的摄取 |
3.2.5 活细胞工作站评价心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 |
3.2.6 小动物活体成像评价脂质体的靶向性 |
3.2.7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3.3.2 MST检验结果 |
3.3.3 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对脂质体摄取结果 |
3.3.4 活细胞工作站荧光摄取结果 |
3.3.5 小动物活体成像荧光强度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载药脂质体的药效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4.2.1.1 实验仪器 |
4.2.1.2 实验试剂 |
4.2.1.3 试剂配制 |
4.2.2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 |
4.2.3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检验(TTC)方法 |
4.2.4 心电生理评价药物疗效方法 |
4.2.5 小动物超声评价药物疗效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TTC检验心肌缺血模型结果 |
4.3.2 心电生理对载药脂质体药效评价结果 |
4.3.3 小动物超声成像对载药脂质体药效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山药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肝损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山药的药学研究现状 |
1.2 山药药理活性 |
1.2.1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1.2.2 抗肿瘤作用 |
1.2.3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1.2.4 免疫调节作用 |
1.2.5 改善消化功能 |
1.2.6 抗突变 |
1.2.7 肝保护作用 |
1.2.8 其他药理活性 |
1.3 脂质体概述 |
1.3.1 脂质体定义 |
1.3.2 脂质体的组成 |
1.3.3 脂质体的分类 |
1.3.4 脂质体的应用 |
1.3.5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1.4 立题依据 |
第2章 山药多糖脂质体处方前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1.3 材料 |
2.2 方法 |
2.2.1 山药多糖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2 山药多糖及卵磷脂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山药多糖体外分析方法建立结果 |
2.3.2 山药多糖及卵磷脂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2.4 小结 |
第3章 山药多糖脂质体的制备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试剂 |
3.1.3 材料 |
3.2 方法 |
3.2.1 逆向蒸发-过膜挤压法制备山药多糖脂质体 |
3.2.2 处方单因素考察 |
3.2.3 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 |
3.2.4 工艺单因素考察 |
3.2.5 验证试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处方单因素考察结果 |
3.3.2 正交试验结果 |
3.3.3 工艺单因素考察结果 |
3.3.4 最终制备处方及工艺确定 |
3.3.5 验证试验结果 |
3.4 小结 |
第4章 山药多糖脂质体理化性质研究及冻干粉制备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仪器 |
4.1.2 试剂 |
4.1.3 材料 |
4.2 方法 |
4.2.1 山药多糖脂质体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4.2.2 稳定性考察 |
4.2.3 体外释药考察 |
4.2.4 山药多糖脂质体冻干粉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山药多糖脂质体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4.3.2 稳定性考察结果 |
4.3.3 体外释药考察结果 |
4.3.4 山药多糖脂质体冻干粉制备 |
4.4 小结 |
第5章 山药多糖脂质体抗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 |
5.1.3 材料 |
5.2 方法 |
5.2.1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
5.2.2 大鼠给药剂量计算 |
5.2.3 大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
5.2.4 动物一般状态记录 |
5.2.5 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
5.2.6 肝脏指数测定 |
5.2.7 肝组织匀浆生化学指标检测及分析 |
5.2.8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
5.2.9 统计学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大鼠状态记录 |
5.3.2 血清中ALT、AST、AKP酶活力测定结果 |
5.3.3 肝脏指数测定结果 |
5.3.4 肝组织匀浆中MDA、T-SOD、GSH含量测定结果 |
5.3.5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缩写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4)三七皂苷R1及Pim-2在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三七皂苷R1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三七皂苷R1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Pim-2在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表达作用研究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Pim-2蛋白表达调控研究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缩略词表 |
附录二:实验图谱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5)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制备及其生物物理与大鼠生物利用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课题背景 |
研究内容 |
研究目的 |
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1 脂质体的组成 |
2 脂质体的类型 |
3 脂质体口服给药技术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生物物理技术用于生物膜相态的研究进展 |
1 脂质体结构与生物膜组成相关性分析 |
2 研究生物膜相态的必要性分析 |
3 生物物理学技术研究生物膜结构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Caco-2细胞系体外模型及其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
1 Caco-2细胞特性 |
2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应用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 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1 药理研究进展 |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3 制剂工艺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理化参数综合分析 |
1 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用药 |
2 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2.2 专属性实验 |
2.3 线性范围的确定 |
2.4 精密度实验 |
2.5 准确度实验 |
2.6 稳定性实验 |
2.7 药物纯度测定 |
3 人参皂苷Rg1理化参数综合分析 |
4 讨论和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人参皂苷Rg1不同固醇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脂质体的制备 |
2.2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
2.3 脂质体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 |
2.4 脂质体制备工艺优化 |
2.5 脂质体粒径分布测定与形态学考察 |
2.6 稳定性考察 |
2.7 脂质体在人工胃液、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3 讨论和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人参皂苷Rg1及其不同固醇脂质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 |
2.2 DSC实验 |
2.3 同步辐射X光衍射实验 |
2.4 拉曼光谱实验 |
3 讨论和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人参皂苷Rg1及其不同固醇脂质体在Caco-2细胞转运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 |
2.2 细胞毒性实验 |
2.3 药物摄取实验 |
2.4 药物跨膜转运实验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人参皂苷Rg1及其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评价 |
1 实验动物、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给药方法与样品采集 |
2.2 血清样品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人参皂苷Rg1及其两种脂质体的药时曲线 |
2.5 生物利用度评价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离子脂质体的研制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概况 |
1.1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主要药理学作用 |
1.2 aFGF临床应用的不足 |
2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
2.1 概述 |
2.2 脂质体作为细胞因子类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
2.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2.4 国内外脂质体制剂研发现状 |
3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离子脂质体的立题依据 |
3.1 aFGF阳离子脂质体新剂型的优点 |
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实验设计技术路线 |
第二章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 |
2.2 aFGF含量测定方法 |
2.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2.4 aFGF阳离子脂质体处方与实验条件的筛选 |
2.5 处方的确定及重现性考察 |
3 讨论 |
3.1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3.2 aFGF的含量测定方法 |
3.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
3.4 脂质体处方因素 |
第三章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性质考察 |
2.2 初步稳定性研究 |
3 讨论 |
3.1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形态 |
3.2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粒径及粒度分布 |
3.3 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ζ电位 |
3.4 aFGF阳离子脂质体对aFGF生物活性的影响 |
3.5 aFGF阳离子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考察 |
第四章 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方法与结果 |
2.1 透析法测定aFGF阳离子脂质体的释药特性 |
2.2 aFGF阳离子脂质体与aFGF溶液的释放情况对比 |
2.3 不同释放介质对释药的影响 |
2.4 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的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aFGF阳离子脂质体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血清中aFGF含量测定方法 |
2.2 药动学方法与结果 |
2.3 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
3 讨论 |
3.1 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内药动学评价 |
3.2 aFGF阳离子脂质体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评价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致谢 |
(7)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
1.1.1 脂质体的组成 |
1.1.2 脂质体的分类 |
1.1.3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
1.1.4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
1.1.5 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1.1.6 影响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的因素 |
1.1.7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1.1.8 脂质体在基因转染技术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1.1.9 脂质体在其他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
1.1.10 新型脂质体 |
1.1.11 脂质体本身的问题 |
1.2 头孢噻呋的研究进展 |
1.2.1 合成 |
1.2.2 理化性质 |
1.2.3 作用机理及特点 |
1.2.4 抗菌活性 |
1.2.5 药代动力学 |
1.2.6 临床应用 |
1.2.7 不良反应及毒性 |
1.2.8 动物性组织中头孢噻呋的残留检测的概况 |
1.2.9 药物的联用 |
1.3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
1.3.1 大蒜素的古文献记载 |
1.3.2 大蒜素的衍生物合成 |
1.3.3 大蒜素的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1.3.4 大蒜素提取方法 |
1.3.5 影响大蒜素含量高低的因素 |
1.3.6 大蒜素的检测方法 |
1.3.7 大蒜素的药理作用 |
1.3.8 大蒜素的作用机理及功能 |
1.3.9 大蒜素对动物的不良反应 |
1.3.10 大蒜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
1.3.11 大蒜素新剂型 |
1.3.12 大蒜素在养殖中的应用 |
1.3.13 大蒜素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1.4 中药归经理论与现代药学体内分布理论的关系研究进展 |
1.4.1 中药的概念 |
1.4.2 中药行业的发展情况 |
1.4.3 中药的作用 |
1.4.4 中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1.4.5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
1.4.6 病理医理 |
1.4.7 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论治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头孢噻呋和大蒜素的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 |
3.2.3 色谱条件 |
3.2.4 线性范围 |
3.2.5 精密度 |
3.2.6 稳定性试验 |
3.2.7 回收率试验 |
3.2.8 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筛选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脂质体的稳定性考察 |
4.2.2 脂质体的外观与形态 |
4.2.3 pH测定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 |
5.1.3 试验动物 |
5.2 实验方法 |
5.2.1 溶液的配制 |
5.2.2 色谱条件 |
5.2.3 血浆的制备 |
5.2.4 标准曲线 |
5.2.5 精密度 |
5.2.6 样品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5.2.7 给药方法及样品采集 |
5.2.8 数据处理 |
5.3 实验结果 |
5.3.1 线性回归方程 |
5.3.2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 |
5.3.3 日内、日间变异系数 |
5.3.4 血药浓度 |
5.3.5 药动学参数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 |
(8)pLXSN-EGFP示踪法探讨针刺任脉对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
二、任脉与脑的相关性 |
三、针刺对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四、缺血性卒中与神经干细胞相关的研究 |
五、EGFP示踪技术在干细胞研究中的运用 |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pLXSN-EGFP示踪法的研究 |
一、pLXSN-EGFP示踪剂的制备 |
(一)实验材料 |
(二)方法和步骤 |
二、pLXSN-EGFP在体示踪法的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第二节 pLXSN-EGFP示踪法观察针刺任脉对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
一、MCAO大鼠模型的制备 |
二、组别设计 |
三、取材与观察 |
四、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成功制备和注射pLXSN-EGFP的关键 |
二、pLXSN-EGFP在体示踪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依据 |
三、pLXSN-EGFP在体示踪MCAO大鼠NSCs方法的价值及意义 |
四、针刺任脉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五、针刺任脉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一节 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
一、金属硫蛋白简介 |
二、MT基因定位及表达调控 |
三、MT及其结合金属关系 |
四、MT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机理 |
五、MT与疾病关系及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微量元素锌与糖尿病 |
一、锌在体内吸收、代谢及主要生理作用 |
二、锌与糖尿病发病机理 |
三、锌代谢异常与糖尿病 |
四、锌与糖尿病并发症 |
第二章 锌诱导MT在大鼠高脂血症及高脂糖尿病模型中的作用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一、MT与高脂血症 |
二、消化道给锌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MT表达的影响 |
三、MT与高脂糖尿病模型的关系 |
四、消化道给锌对高脂糖尿病模型动物MT的表达的作用 |
五、MT与锌在高脂和糖尿病病理状态下清除氧自由基的相关性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0)促肝细胞生长素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促肝细胞生长素和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比较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RGD环肽修饰的包封促肝细胞生长素的立体稳定脂质体(RGD-SSL-pHGF)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检测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RGD-SSL-pHGF对活化肝星状细胞的作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RGD-SSL-pHG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人工生物膜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道及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溃结灵对UC大鼠肠道内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D]. 黎思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包载葛根素抗cTnI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心肌靶向性研究[D]. 李茹冰.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
- [3]山药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肝损伤作用研究[D]. 王丹. 佳木斯大学, 2016(03)
- [4]三七皂苷R1及Pim-2在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潘芸芸.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5]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制备及其生物物理与大鼠生物利用度评价[D]. 周洪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6]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离子脂质体的研制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D]. 王倩. 暨南大学, 2010(10)
- [7]头孢噻呋—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 田金凤. 西南大学, 2009(06)
- [8]pLXSN-EGFP示踪法探讨针刺任脉对MCAO大鼠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D]. 杨福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鸿雁. 吉林大学, 2008(11)
- [10]促肝细胞生长素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 李锋. 复旦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