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论文文献综述)
郑茹[1](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王鑫,邢殿福[2](2008)在《10种医学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错误分析》文中认为以《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为依据,对10种医学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种学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参考文献着录错误。列举了参考文献着录错误的类型,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减少错误的办法。
李云[3](2008)在《温度预处理对菊花抗逆性的诱导研究》文中指出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超过一定范围的高温或低温都能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造成伤害。预锻炼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在许多植物上有过报道,但在菊花上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通过4个不同的处理:开花期菊花离体叶片和花瓣进行38℃热激锻炼后进行50℃高温胁迫处理;4℃低温锻炼后进行-5℃低温胁迫;对菊花扦插苗进行40℃热激锻炼后进行50℃高温胁迫处理:40℃热激锻炼后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而后对其相对电导率(EL)、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及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5′-核苷酸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研究了热激锻炼对耐热性的诱导作用,低温锻炼对抗寒性的诱导作用,以及热激锻炼对抗寒性的诱导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热锻炼的菊花叶片相对电导率相对较小,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下降的慢,5′-核苷酸酶活性比对照高,MDA含量也相对少,而且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含量,说明热锻炼使菊花获得了一定的抗热性。2.经过低温锻炼的开花期菊花,离体叶片和花瓣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比对照减小,可溶性蛋白质比对照增大,而5′-核苷酸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比对照增加,说明低温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植株的抗寒性。3.经过热激锻炼后的(神马)扦插苗,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减小,MDA含量也比对照减小,而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POD和SOD活性比对照增加,热激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幼苗的耐热性。4.经过热激锻炼的菊花扦插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POD和SOD活性变化复杂,无明显规律,而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说明热激锻炼对提高菊花幼苗的抗寒性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蒋辉[4](2006)在《XML Web服务在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农业专家系统是基于农业知识和模仿农业专家进行推理决策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可将单项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实现更高层次的多项农业技术集成,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解答、解释或判断,提出决策建议,使计算机在农业活动中起到多层次多方面人类专家的作用。可以预见,未来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将向着网络化,可集成化方向发展。 目前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规范化程度、可重用性、开发效率等问题一直是农业专家系统集成的瓶颈问题。传统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使用中间件技术,都需要统一的运行平台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和系统服务。服务的客户端与系统提供的服务本身之间必须进行紧密耦合,不同平台的专家系统进行集成需要复杂的接口交互,系统的集成和维护代价很大。此外,各专家系统的站点是独立的,并且都是从一次性开发的角度来实施的。系统的每一次更改都需要特定的程序员来完成。这样,通过跨应用集成的方式来实现专家琴统的方法的重用变得异常困难。因为每个专家系统的站点都有其特有的基础架构,如果其中一个修改,那么调用它的应用都要做相应的修改,同时,这些应用也不能方便的被集成。而Web服务具有的自包含、模块化以及松散耦合的特性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本文重点研究了XML Web服务在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中的应用,提出了将Web服务运用于异构系统的集成,构建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模型。结合作者参与开发的“保护地蔬菜栽培专家系统”的栽培技术咨询功能模块,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上创建并发布了一个Web服务,该服务可被其他农业专家系统所调用,使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集成服务和功能(在互联网上由Web服务所提供)的方式来创建完整的农业专家系统。从而验证了通过Web服务可以高效地实现各异构系统之间的通信,真正实现农业专家系统的集成。
吕丽华[5](2005)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表现差异》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于2003—2004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豫麦49(温麦6号)为半冬性中熟品种,是当前河南省超高产麦区推广品种之一;河农859为半冬性品种,为当前河北省冬麦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试验设置了三种浇水方式:冻水+拔节水(S1);拔节水(S2):拔节水+灌浆水(S3)。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灌水时期的增产效率及适于河北省生态条件的田间水分管理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分胁迫条件下,供试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气孔导度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升高,叶肉细胞对CO2的同化能力减弱,光合速率降低,从而积累的干物重减少,使产量降低。两个品种比较,河农859的Pn和TR高值持续期较长,下降幅度较小,说明河农859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在一定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Pn和TR,为较高的产量打下基础,这可能是该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下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豫麦49和河农859的Pn和TR在一定水分条件下存在差异的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水分条件选用相应的高光效品种是有意义的。 2.水分胁迫使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河农859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豫麦49的。并且胁迫对旗叶可溶性蛋白的影响大于对倒2叶和倒3叶的。水分胁迫也使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无论在严重胁迫下还是在轻度胁迫下河农859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小于豫麦49的。说明水分胁迫下可溶性糖、Pro含量与抗旱性并不成正比。 3.由于中前期除S1灌冻水以外,春季处理间水分管理基本一致,处理间各指标差别不大。但后期灌浆水对株高、穗茎节长度、穗长的贡献较大,均是浇了灌浆水的S3大于未浇灌浆水的S1和S2,尤其是豫麦49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4.浇了灌浆水的处理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经济系数均提高。水分胁迫下豫麦49产量因素降低指数明显大于河农859的,说明后期有限的水分亏缺对豫麦49的影响大于对河农859的。本研究表明,在底墒充足,春季又有一定降水的年份,河农859多浇一次灌浆水的S3与只浇一次拔节水的S2的产量差异不显着,说明灌浆水除增加了耗水强度之外,对河农859几乎没有增产作用,只浇拔节水即可以基本满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要,这样又能提高河农859的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之下,豫麦49的穗粒数、干粒重、产量、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S3处理为最高,并显着高于S2、S1的,说明拔节水和灌浆水对豫麦49都是必要的。与灌浆水相比,冻水对产量的贡献较小,可能是因为灌冻水后即进入冬季,小麦生长对水分需求很少,所以除了提高抗寒性的生态作用外,冻水对小麦的生理作用极小。可见,灌溉量的多少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非一定是线性关系,品种特性和灌水时期对它们有直接影响。 5.对产量与各项生理指标及成熟期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产量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各叶
黄品全,张扬[6](2004)在《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论文即年指标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中国高等农业院校1996~2000年学报论文的年指标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的即年指标虽逐年增长,但差异显着,发展也不平衡;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的即年指标以中南林学院学报和福建林学院学报为最大,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与全国科技期刊的即年指标相比,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还需再上一个台阶。另外,对高等农业院校学报论文即年指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还对如何提高即年指标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可供学报主办单位和广大编辑同仁学习和参考。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7](2003)在《关于召开第七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二轮)》文中研究指明 先生/女士: 根据2001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代表的协商,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线虫专业委员会决定,第七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莱阳农学院青岛科教园召开。1.会议时间:2004年8月16-18日共3天(8月15日报到,当天在青岛火车站和青岛机场有人接待)。2.会议食宿:食宿自理;所有与会代表住宿地点为:《广源发城阳宾馆》,离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仅500米。该宾馆具
赵立华,赵爱群,鞠善宏[8](2002)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01年基金资助论文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 0 0 1年基金资助论文的数量、来源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4年载文中基金资助论文 (3 2 1篇 )占总载文量 (4 65篇 )的69 0 % ,比例逐年增加 ,而且来源广泛。其中 ,2 0 0 1年基金资助论文最多 ,达 10 3篇 ,占该年载文量的 81 7%。文中对基金资助论文增加和来源广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办好《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阎志平,候桂英,蒋国良,常思敏[9](1993)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发展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的历史沿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等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茜[10](1991)在《论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管理》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论述了高等学校学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特点及具体原则,提出依靠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从把握期刊本身质量、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强化编辑人员素质入手,针对编辑出版各环节中影响期刊质量的诸因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学报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二、《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
2.3 研究现状述评 |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
3.1.1 史料的采集 |
3.1.2 数据的处理 |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
4.1.1 三级审稿制 |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
4.2.1 手稿 |
4.2.2 打印稿 |
4.2.3 电子稿 |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
4.3.1 题名规范 |
4.3.2 文章篇幅 |
4.3.3 摘要与关键词 |
4.3.4 引文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10种医学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结果 |
2 文献着录错误分析 |
2.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问题 |
2.2 责任者错误 |
2.2.1 错写、漏写作者姓名 |
2.2.2 不着录第二、第三作者 |
2.2.3 译、着者混淆 |
2.3 题名错误 |
2.3.1 题名错误 |
2.3.2 其他题名信息不着录 |
2.3.3 不着录文献类型标志 |
2.3.4 刊名错误 |
2.4 版本着录错误 |
2.5 出版项错误 |
2.5.1 出版地错误 |
2.5.2 出版者错误 |
2.5.3 出版日期错误 |
2.6 页码错误 |
2.7 析出文献的卷期错误 |
2.8 着录符号错误 |
3 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改错方法 |
(3)温度预处理对菊花抗逆性的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菊花抗性研究 |
1.2 预处理在植物抗性方面的研究 |
1.2.1 交叉适应对植物抗性的诱导 |
1.2.2 热激锻炼对植物耐热性的诱导 |
1.2.3 低温锻炼对植物抗寒性的诱导 |
1.3 园艺植物抗性研究进展 |
1.3.1 膜透性变化与逆境胁迫 |
1.3.2 氧化作用与逆境胁迫 |
1.3.3 蛋白质代谢与逆境胁迫 |
1.3.4 脯氨酸与逆境胁迫 |
1.3.5 叶绿素与逆境胁迫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热激锻炼诱导菊花耐热性研究与低温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2.1.2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与热激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2.2 试验处理 |
2.2.1 热激锻炼诱导菊花耐热性研究 |
2.2.2 低温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2.2.3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
2.2.4 热激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2.3 试验方法 |
2.3.1 电导法测膜透性 |
2.3.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2.3.3 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4 5′-核苷酸酶活性的测定 |
2.3.5 SOD、POD活性的测定 |
2.3.6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热激锻炼诱导菊花耐热性研究 |
3.1.1 热胁迫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3.1.2 热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3 热胁迫对MDA含量的影响 |
3.1.4 热胁迫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1.5 热胁迫对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 低温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3.2.1 低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影响 |
3.2.2 低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
3.2.3 低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5′-核苷酸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2.4 低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3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
3.3.1 热激锻炼对热胁迫下菊花叶片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影响 |
3.3.2 热激锻炼对热胁迫下菊花叶片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
3.3.3 热激锻炼对热胁迫下菊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4 热激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3.4.1 热激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影响 |
3.4.2 热激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
3.4.3 热激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热激锻炼诱导菊花耐热性研究 |
4.2 低温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4.2.1 低温锻炼能抑制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 |
4.2.2 低温锻炼使菊花保持了较高的SOD活性 |
4.2.3 低温锻炼能明显提高冷胁迫下菊花的5′-核苷酸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 |
4.2.4 低温诱导蛋白(low-temperature-induced protein)的生成 |
4.3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
4.4 热激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件 |
(4)XML Web服务在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趋势及发展概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农业专家系统集成 |
2.1 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方向 |
2.2 农业专家系统的集成 |
2.3 基于XML 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与传统解决方案的比较 |
3. XML WEB服务实现技术 |
3.1 Web服务的基本特性 |
3.2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
3.2.1 Web服务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
3.2.2 Web服务体系结构中的操作 |
3.2.3 Web服务开发生命周期 |
3.2.4 Web服务协议栈 |
3.3 Web服务的核心技术 |
3.3.1 Web服务的基础—XML |
3.3.2 SOAP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
3.3.3 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协议 |
3.3.4 UDDI(统一发现、描述与集成)协议 |
4. 基于XML 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的研究与实现 |
4.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4.2 开发工具简介 |
4.3 基于XML 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架构 |
4.4 农业专家系统集成模型 |
5. XML WEB服务在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实例 |
5.1 创建Web服务 |
5.2 在 ASP.NET中测试Web服务 |
5.3 WSDL文档 |
5.4 Web服务的注册 |
5.5 使用Web服务 |
5.6 Web服务的部署 |
5.7 知识表示规范化 |
5.8 XML Web服务的安全性保证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表现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
3.1.1 2003-2004年度小麦全生育期降水特点 |
3.1.2 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 |
3.1.3 不同灌水处理的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
3.2 水分对小麦主要功能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3.2.2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3.2.3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气孔导度(gs)的影响 |
3.2.4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影响 |
3.3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1 水分对Chla、Chlb及Chia/Cmlb的影响 |
3.3.2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3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3.4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3.3.5 水分对主要功能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4 水分对群体生育动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3.4.1 水分对群体总茎数的影响 |
3.4.2 水分对株高的影响 |
3.4.3 水分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4.4 水分对成熟期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 |
3.5 生理指标和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1 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2 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关于水分对小麦功能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差异与品种选用 |
4.2 关于水分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与抗早性指标 |
4.3 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性状与合理灌水 |
4.4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对小麦增产的效益与节水灌溉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乃产量性状的影响 |
(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01年基金资助论文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年度基金论文数量 |
2.2 基金论文来源 |
2.3 基金项目来源 |
3 结论与建议 |
四、《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2]10种医学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错误分析[J]. 王鑫,邢殿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2)
- [3]温度预处理对菊花抗逆性的诱导研究[D]. 李云.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4]XML Web服务在农业专家系统集成中的应用[D]. 蒋辉.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 [5]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表现差异[D]. 吕丽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 [6]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论文即年指标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J]. 黄品全,张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7]关于召开第七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二轮)[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 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2003(总第病73;虫57期)
- [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01年基金资助论文统计与分析[J]. 赵立华,赵爱群,鞠善宏. 现代情报, 2002(07)
- [9]《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发展史[J]. 阎志平,候桂英,蒋国良,常思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02)
- [10]论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管理[J]. 马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S1)
标签:吉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菊花论文; 人文社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