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阳农村老年居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飞月[1](2021)在《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重庆地区患者因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对自身、家庭及医保基金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从经济学角度为重视跌倒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2.基于Tobit回归模型分析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减轻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提供证据支持。3.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并借助CHAID决策树模型构建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分组模型,为降低跌倒经济负担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借助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选取2016年至2018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调取院内跌倒造成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并测算Ⅲ级院内跌倒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2)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对院内跌倒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经济负担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obit回归模型方法对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2.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借助重庆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选取2016年至2019年因跌倒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开展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回顾性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对部分跌倒住院患者开展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及无形经济负担的现况调查。(2)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对跌倒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疾病经济负担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筛选纳入决策树的分类节点变量,将分位数回归结果中有影响作用的变量纳入CHAID决策树模型建立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分组模型。结果: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调查研究:院内跌倒主要高发于老年病科和神经内科,发生地点常为床旁或卫生间,290例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的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为682 180.32元,耗材费、诊断费及药品费为主要构成部分。医保基金赔付比例达74.74%。发生Ⅲ级院内跌倒伤害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其住院日被延长,例均间接经济负担增加110.25元。(2)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班护士工作年限、跌倒地点、伤害级别、跌伤部位数、年龄、职业及科室对因变量产生影响,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伤害级别对院内跌倒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较为显着(P<0.05)。2.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调查研究:跌倒住院患者主要分布在骨科和神经外科,6 627例因跌倒住院的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达334 812 366.25元,医保基金赔付比例为49.80%,耗材费占比最高,达43.06%。调查对象的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例均2 413.97元,雇佣费用在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中占比高,例均间接经济负担为13802.83元。支付意愿法在无形经济负担评估中的效果与受访者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关。(2)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职业、婚姻、年龄、住院日、受伤部位、受伤类型、手术次数及手术类型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婚姻、年龄、住院日、受伤部位、手术次数、受伤类型和手术类型在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不同分位数点产生显着影响(P<0.05)。在分位数回归模型结合CHAID决策树模型建立的费用分组模型中,手术次数、住院日、手术类型、受伤部位和受伤类型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每种组合的费用差异明显。结论:1.跌倒是可预防的意外事件,好发于老年人群,跌倒发生后给患者、家庭和医保基金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醒老年患者应重视跌倒预防,医护工作者应提高自身核心能力防止院内跌倒的发生。2.跌倒后的伤害级别是院内跌倒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跌倒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主要受手术次数、住院日、手术类型、受伤部位和受伤类型的影响,构建的费用分组模型能清楚反映因素的影响路径。针对跌倒的发生特点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降低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
李芳伟[2](2020)在《中国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跌倒事件频繁发生,且跌倒产生的后果(健康受损、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加重、心理疾病增加等)较为严重,研究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通过国家大规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研究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跌倒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去除跌倒以及相关变量信息缺失的样本后,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样本量为7638人。运用Stata14.0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运用SPSS21.0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对我国老年人的跌倒状况、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以及居住环境进行分布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进行描述。运用卡方检验(χ2)对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纳入的7638名研究对象,60-岁年龄组的有2782人,占比36.42%;65-岁年龄组的有2131人,占比27.90%;70-岁年龄组的有1380人,占比18.07%;75-岁年龄组的有823人,占比10.78%;80-岁年龄组的有522人,占比6.83%。研究对象中男性占比49.12%;女性占比50.88%。其中来自城市的占比37.03%;来自农村的占比62.97%。在选取的老年研究对象中,独居的共有1061人,占比13.89%。2.研究对象的跌倒发生状况:本研究纳入的7638名研究对象中,有1590人在过去一年发生过跌倒事件,占比20.82%;未发生跌倒的有6048人,占比79.18%。3.研究对象跌倒的影响因素:与女性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相比,男性老年人较不容易发生跌倒,男性OR=0.718(95%CI:0.636-0.811);与没有跌倒史的老年人相比,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较容易发生跌倒,跌倒史OR=3.292(95%CI:2.769-3.914);与听力好的老年人相比,听力不好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听力不好OR=1.106(95%CI:1.033-1.184);与没有身体疼痛的老年人相比,身体有疼痛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疼痛OR=1.546(95%CI:1.357-1.761);与没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相比,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抑郁OR=1.336(95%CI:1.170-1.525);与没有使用辅助工具的老年人相比,使用辅助工具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辅助工具OR=1.410(95%CI:1.183-1.681);与没有工具性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受损的老年人相比,IADL受损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IADL受损OR=1.176(95%CI:1.029-1.345);与没有躯体性生活能力(Physic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PADL)受损的老年人相比,PADL受损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PADL受损OR=1.482(95%CI:1.288-1.706);与过去一年没有住过院的老年人相比,过去一年住过院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过去一年住院OR=1.440(95%CI:1.248-1.662);与对生活满意的老年人相比,对生活不满意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生活不满意OR=1.106(95%CI:1.026-1.193)。结论1.老年人跌倒不容忽视,应引起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的高度重视。2.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跌倒史、听力、疼痛、抑郁、辅助工具、IADL是否受损、PADL是否受损、过去一年是否住院以及生活满意度。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等对此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老年人对跌倒影响因素的防控意识,减少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田孟[3](2018)在《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和密集的制度建设,然而这些举措却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偏差,并且最终造成了一种政府、患者(社会)和医院(医生)都不满意的意外结果。这种政策的意外结果构成了笔者的问题意识来源。全面考察农村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而分析和解释其中的政策偏差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基于富县这个中西部普通农业县的田野调查,采用将纵向的历史变迁梳理和横向的制度实践分析两个维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探讨了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破解之策。由于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度“嵌入”于国家自上而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中,因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过程便不仅可以看作是一个考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经济学或卫生经济学问题,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或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学问题。由于当前农村新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政府-市场”框架的解释能力和认识范围,通过引入“国家-社会”框架,将能有助于深化认识,并对接下来的农村新医改具体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和建议。社会学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主要关注的是在以国家力量为主要依托的、包括了现代市场和现代政府等在内的现代性因素进入尚具有传统性特征的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那些包括了既有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社会因素的反应、作用及其应对方式。其中,特别强调传统社会性因素和机制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的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等。具体就农村新医改这一研究主题而言,政府主导的卫生体制必须要在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之间达成某种均衡,尤其是要注意调动农民及村社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基于村社的农民合作共同构成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机制。在“国家-社会”框架下,本文主要从纵向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和横向的农村新医改的制度实践两个维度具体展开:首先是考察了新医改前的两个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历程和模式,其次是分别考察了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阶段最主要的三项制度的实践过程及其面临的困境。首先是对于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考察。国民政府在建设现代卫生事业的过程中,不仅未能较好地体现政府主导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没有以农民为本位,积极发动农民,促成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这是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卫生事业不彰的根本原因;而集体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是采取了将行政主导的体制和农民及村社本位的机制相结合的办法,最终快速、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到农村社会之中,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次是对于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后至新世纪以前的旧医改的考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从整体上看,卫生事业活力确实有所增强,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有所增加,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出现和普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组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最后是对于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的考察。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中的三项主要制度都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也即出现了政策偏差的现象。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在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的原则的同时,没有能够考虑到农村的客观实际并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不过,笔者并非笼统地进行阐述和演绎,而是对新医改中的三项制度分别进行探讨:第一,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卫生人才问题上,笔者认为,现行城乡同一的执业医师制度脱离了农村的客观实际,是导致农村卫生人才事业陷入短缺困境的关键原因。第二,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费用负担问题上,笔者发现,新农合筹资量的剧增并没有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而是让农民的疾病负担持续性地保持在了一个并不能够保障其避免陷入贫困之中的支出水平之上。新农合制度以大病统筹作为基本的制度定位和将新农合视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倾向,不仅违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且也不符合疾病治疗的基本规律。第三,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上,笔者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服务主要采取了项目制的方式进行供给,从而非常明显地强化了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决策的空间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对于当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所遭遇到的困境,必须超越“政府-市场”视角,引入强调社会机制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后者看来,现代社会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现代性因素在整个社会弥散和建立的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新的社会秩序。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缺乏自律性,故而它们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社会领域的过度扩展和僭越,也即进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领域,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混乱。因此,在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可能不只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不单是政府失灵的问题,而往往是市场和政府同时出现失灵的问题。对此,“国家-社会”范式强调要超越市场与政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反思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从而为社会秩序的最终达成提供创造性的思路。由此观之,农村新医改的各种制度之所以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体现农民的本位原则,农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农村社会的差异性在决策中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和充分的体现,农民的需求偏好得不到有效地地表达和回应。笔者提出,在通过适度下放决策权力的方式以完善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着力强调农民及村社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农村医疗卫生政策要以农民为本位,通过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各项医疗卫生政策及资源相对接的平台和能力。总之,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以农民为本位的基本方略,即以农村的客观状况和实际需要作为卫生制度改革的基准,并特别注意在村社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模式”作为接下来农村新医改实践的主要方向,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总体目标中的“中国特色”之所在。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4](2017)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杭政办函[2017]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2017年4月6日杭州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目录
赵鸣[5](2017)在《浙江省两地区社区老年人跌倒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跌倒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约有28%-35%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发生至少1次跌倒。跌倒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中国每年至少有2000万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辖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2010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显示,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44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万人,占总人口的9.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跌倒是浙江省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根据浙江省死因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38.20/10万。目前浙江省针对老年人跌倒流行现状及干预研究很少,缺乏较大人群的老年跌倒专项流行病学调查,无法较为全面准确地掌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制定浙江省老年跌倒预防策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2个项目地区开展调查,分别为慈溪市和富阳区。根据样本量估计及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个项目地区选择调查社区满足条件的10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2.2调查方法与内容本次研究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环境评估两部分。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利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调查表》以个体为单位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跌倒发生情况、健康状况、预防跌倒知信行、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等。利用"老年人居住环境致跌影响因素评估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居环境致跌影响因素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通道、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院子等7个空间40个因素。23相关定义2.3.1跌倒定义跌倒是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2.3.2跌伤界定标准发生跌倒且满足以下2个条件之一即可判定为跌伤。1)经医疗机构诊断为跌伤;2)因损伤请假(休工、休息)1日及以上。2.4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研究中的所有调查表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填写。定量调查问卷统一编码,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逐步回归法),以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和P值作为分析指标。采用2010年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分析内容主要包括(1)社区养老老年人跌倒发生流行特征分析;(2)社区养老老年人环境致跌影响因素分析和(3)社区养老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等。3.结果3.1社区养老老年人跌倒发生流行特征共完成2002名社区养老老年人调查,应答率为97.05%,回收有效问卷1943份。其中男性909名,女性1043名。1943名调查对象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共有316名老年人发生389人次跌倒,跌倒年发生率为16.26%。运用2010年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社区养老老年人跌倒年发生率为16.00%。女性跌倒年发生率(18.96%)高于男性(13.20%),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跌倒主要发生在白天,发生时主要活动为家务(22.37%)、上下楼(11.83%)和外出行走(11.83%)。跌倒发生的地点主要为楼梯/过道(16.71%)、马路(12.85%)、小区外其他公共场所(14.65%)。发生跌倒老年人自报主要自身原因为未保持平衡(31.62%)、注意力不集中(22.37%)和腿软(20.82%)。自报主要环境因素为路面不平(20.31%)、路滑(18.77%)和有障碍物挡路(13.62%)。71.20%的跌倒老年人受伤,跌伤年发生率11.58%(调整率为11.34%)。48.25%跌伤老年人受伤部位是下肢。跌伤者的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1.63%),扭伤/拉伤(32.30%)和骨折(14.40%)。女性跌伤者骨折的比例相较男性高。77.43%的跌伤者为轻伤,中度和重度伤害的比例分别为16.34%和6.23%。跌伤者出现功能受损和残疾的比例分别为7.00%和1.95%。3.2社区养老老年人环境致跌影响因素共对1241户老年人家庭环境致跌因素进行现场评估。其中城市项目点家庭592户,农村项目点家庭649户。62.50%的家庭通道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养宠物且不系铃铛(45.81%)和进门换鞋但无换鞋凳(49.80%)为主要问题。84.72%家庭客厅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常用椅子无扶手(56.68%)和地面不防滑(28.29%)为主要问题。69.93%的家庭卧室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以床上无法接打电话(52.62%)和没有双控照明开关(22.07%)为主。93.94%的家庭卫生间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以浴缸/淋浴房无扶手(75.65%)、防滑垫(71.95%)和马桶边无扶手(72.60%)为主。37.86%的家庭厨房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以地面不防滑为主(17.80%)。51.29%的家庭阳台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以地面不防滑(20.27%)和堆杂物(19.44%)为主要问题。40.45%的农村家庭院子中存在致跌影响因素,主要为物品杂乱摆放,占36.29%。3.3社区养老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将与老年跌倒相关因素进行赋值,在a=0.1水平,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患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眩晕症、关节炎、老年痴呆、哮喘、白内障、下肢残疾,患有1种或多种与跌倒相关疾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药,服用多种药物,视力情况,吸烟,饮酒,是否需要使用助行器,心情是否开心,夜间上厕所情况,总体健康状况,既往跌倒史,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担心跌倒减少活动,体育锻炼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差等为可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OR=4.965),总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很不好(OR=2.206),有既往跌倒史(OR=25.621)为可疑的危险因素,而预防跌倒知识正确率低(OR=0.663)和近6个月连续服用降糖药(OR=0.268)为可疑的保护因素。4.结论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年发生率为16.26%(调整率16.00%),跌伤年发生率11.58%(调整率11.34%),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在国内处于中游水平。老年跌倒存在其特有的流行特征,包括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跌伤的主要部位为下肢,中重度伤害以及出现功能受损、残疾的比例相对较高。影响老年跌倒的主要因素包括患有糖尿病、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差、有既往跌倒史等。老年跌倒已成为影响浙江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运用伤害预防"5E"干预策略和公共卫生预防四步骤开展干预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合理用药、适量锻炼、环境改善等有效性干预措施开展干预,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王震坤[6](2017)在《基于定量分析模型的中国人群伤害死亡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中国人群伤害死亡水平、死因及其特点,对我国总伤害死亡率及主要伤害(道路交通伤害、自我伤害、跌落、溺水)死亡率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及模型研究,探讨伤害死亡率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各种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伤害死亡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2)系统研究现有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各类参数估计算法,深入研究可估计函数法理论,为今后国内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1)利用GBD 2015提供的伤害死亡和人口数据,采用直接标化法对伤害死亡率进行标准化,分析我国伤害死亡的构成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所面临的主要伤害类型,比较我国人群伤害死亡谱并对其不同伤害类型死亡构成比例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2)对1990-2015年我国伤害死亡率及四种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应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对其趋势进行区段分析,识别不同区段内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对死亡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3)在系统比较现有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各类参数估计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整合了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可估计函数法理论,阐明其特点与其所具备的优势,在统一的框架内系统验证常见几类函数的可估计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解释性较强的几类较新可估计函数;(4)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可估计函数法分析中国人群的伤害死亡率及四种主要伤害死亡率趋势,将死亡风险分解为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三个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伤害死亡率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1)2015年中国人群总伤害标化死亡率为54.21/10万(其中男性为74.74/10万,女性为32.93/10万)。男性和女性的伤害死亡率均大体随着年龄组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全人群、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占总死因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较大,5-24岁年龄段伤害死亡占总死因构成比值最大(50%左右)。在1990-2015年间不同类别伤害死亡死因顺位前四位均始终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我伤害、跌落和溺水(其部分具体次序发生过变化但种类未发生改变),且这四种伤害的死亡一直占据全部伤害死亡的绝大部分(75%左右)。(2)男性伤害死亡率净偏移为-1.522%/每年(95%CI:-1.665%至-1.379%),女性为-3.492%/每年(95%CI:-3.688%至-3.295%),并且所有年龄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每个年龄组的局部偏移值都低于0。纵向年龄曲线结果表明,同一出生队列的中国男性和女性的总伤害死亡风险在其生命阶段均大体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而后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男性与女性总伤害死亡风险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均大体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下降趋势。除了男性1941-1945到1966-1970年的出生队列其相对危险度持平外,其他男性与女性总伤害死亡风险的队列相对危险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3)男性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净偏移为-0.006%/每年(95%CI:-0.109%至0.229%),女性为-1.261%/每年(95%CI:-1.492%年至-1.029%),并且男性 30岁以前的年龄组和女性的每个年龄组的局部偏移值都低于0。同一出生队列的男性和女性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在其生命阶段均大体呈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男性与女性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的时期相对危险度自2005年起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则在1990-2005年期间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女性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在1990-2005年期上下略微波动但其总体相对较为平稳。男性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的队列相对危险度在1965-1969年的出生队列以前呈现升高趋势而在其之后开始不断降低,而女性则在整体上显示出下降趋势。(4)男性自我伤害死亡率净偏移为-3.290%/每年(95%CI:-3.431%至-3.151%),女性为-5.253%/每年(95%CI:-5.445%至-5.062%),并且所有年龄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每个年龄组的局部偏移值都低于0同一出生队列的男性和女性自我伤害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呈现出先迅速升高,而后迅速降低,最后又缓慢回升的趋势。男性与女性自我伤害死亡风险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均大体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下降趋势,其自我伤害死亡风险的队列相对危险度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5)男性跌落死亡率净偏移为-0.517%/每年(95%CI:-0.676%至-0.358%),女性为-1.562%/每年(95%CI:-1.913%至-1.210%),并且男性40岁以前的年龄组和女性每个年龄组的局部偏移值都低于0。同一出生队列的男性和女性的跌落死亡风险在其生命阶段均呈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并且均在老年阶段迅速升高。男性与女性跌落死亡风险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在2000年以前均呈现出相似的下降趋势;男性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在2000-2010年期间回升然后在2010-2015年期间重新开始降低;女性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则在2000-2005年期间回升然后在2005-2015年期间重新开始降低。男性的队列相对危险度在1965-1969年的出生队列以前呈现升高趋势而在其之后开始不断降低,而女性的队列相对危险度则在整体上显示出下降趋势。(6)男性溺水死亡率净偏移为-3.100%/每年(95%CI:-3.368%至-2.832%),女性为-3.164%/每年(95%CI:-4.509%至-3.818%),且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每个年龄组的局部偏移值都低于0。同一出生队列的中国男性和女性溺水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呈现出先迅速降低而后下降变缓最后缓慢升高的趋势。男性与女性溺水死亡风险的时期相对危险度均大体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下降趋势。其溺水死亡风险的队列相对危险度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1)2015年中国人群总伤害标化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总伤害死亡水平已介于世界银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男性伤害死亡状况与女性相比较为严重,男性和女性的伤害死亡率总体来看均随着年龄组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伤害是造成人群早死和劳动力损失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伤害、自我伤害、跌落和溺水是我国最主要的四种伤害类型。(2)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对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进行研究,分解影响某社会现象的各种因素,寻找作用根源的统计方法,它能在联结点回归模型有效描述趋势是否显着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趋势背后所蕴涵的可能因素。可估计函数法克服了传统参数估计方法的不足,能够避免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存在的“不可识别问题”。(3)年龄是伤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控制队列效应并调整时期效应后,我国人群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和跌落死亡的最大风险均集中在70岁以上的老年阶段,自我伤害死亡的最大风险均集中在20-24岁前后的阶段,溺水死亡的最大风险集中在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阶段。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伤害死亡的风险不同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4)在1990-2015年间,我国人群伤害死亡风险总体来看随着时期的推移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影响四种主要伤害死亡风险时期效应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ICD编码的转变、死因编码填报质量改善、经济迅速发展、快速城镇化进程、行为和出行方式的转变、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应监管措施、慢性病患病率和生存率及服药物情况、医疗诊断和救治水平等。(5)男性1941-1945到1966-1970年的出生队列的总伤害死亡风险的相对危险度持平的原因在于这几个队列某些伤害类型(如道路交通伤害和跌落)死亡率队列相对危险度的上升抵消了其他伤害类型(如自我伤害和溺水)死亡率队列相对危险度的下降趋势。影响四种主要伤害死亡风险队列效应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安全意识、行为习惯、享有的卫生保健条件、教育水平、BMI水平、经历城镇化的人生阶段等。
李春艳[7](2014)在《郴州市老年人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郴州市老年人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老年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1.探讨城区老年人虐待、年龄歧视、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郴州市城区和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2.调查内容及工具(1)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老年人虐待调查表、年龄歧视主观感受量表及意外伤害问卷,调查了解城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受虐待、年龄歧视及意外伤害的现状。(2)运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 (HPLP-Ⅱ)、慢性病问卷、孤独量表(UCLA-L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5)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孤独、抑郁及自杀意念水平。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统计分析,采用Amos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1.城区老年人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为(39.061±8.081)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2.132±5.401)分,客观支持得分为(9.123±3.114)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708±1.942)分。(2)调查对象生活质量总分为(517.12±137.35)分,生理功能(PF)得分为(71.741±21.998)分,生理职能(RP)得分为(52.168±40.859)分,躯体疼痛(BP)得分为(64.201±20.196)分,总健康(GH)得分为(61.477±23.106)分,生命力(VT)得分为(66.685±16.235)分,社会功能(SF)得分为(67.222±21.009)分,情感职能(RE)得分为(63.301±37.224)分,精神健康(MH)得分为(70.381±15.508)分。(3)调查对象虐待的总发生率为35.6%,各种类型虐待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虐待19.9%,疏于照顾16.9%,身体虐待6.5%,经济剥削1.5%。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生活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照料人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虐待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1.346.5%CI:1.028-1.762)、非在婚状态(OR=1-377.5%CI:1.093-1.735)、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0.847.5%CI:0.765.0.938)、生活自理能力缺陷(OR=1.810、5%CI:1.315-2.493)、过去一年里健康状况变差(OR=1.511.5%CI:1.264-1.805)和社会支持程度低(OR=0.355.5%CI:0.246.0.514)。经Speaman相关分析,老年人虐待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间呈显着负相关(P<0.001)。(4)调查对象年龄歧视的主观感受量表得分为(3.00±0.59)分,经卡方检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照顾人员、生活自理程度、社会支持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歧视主观感受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01),提示受到的年龄歧视程度越高,调查对象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越低。(5)调查对象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5%,意外伤害发生率排序前5名依次是跌倒18.7%、烧烫伤3.0%、锐器伤1.4%、挤压碰撞伤1.0%和动物伤害0.6%。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生活主要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自理程度意外伤害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1.498.5%CI:1.110-2.022)、高龄(OR=1.145.5%CI:1.028-1.274)、文化程度低(OR=0.799、5%CI:0.685.0.932)、家庭人均收入低(OR=0.880.5%CI:0.784.0.989)、在过去一年中健康状况变差(OR=1.608.5%CI:1.322.1.955)和受到身体虐待(OR=2.986,5%CI:1.755-5.083)。(6)经Speaman相关分析,意外伤害与年龄歧视主观感受量表得分间呈显着负相关(P<0.001),与总虐待、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间呈显着正相关(P<0.001)。(7)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导致身心伤害不良事件有直接(负向)效应(β=-0.02,P<0.001),导致身心伤害不良事件对生活质量有直接(负向)效应(β=-341.34,P<0.001),社会支持可通过导致身心伤害不良事件对生活质量有间接(正向)效应(β=-0.02*-341.34=6.827,P<0.001)。2.农村老年人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总分为(9.36±4.08)分,其中绝望因子得分为(3.77+2.57)分,乐观因子得分为(2.00±1.26)分,睡眠因子为(2.42±1.20)分,三因子得分为(9.36±4.08)分,掩饰因子得分为(1.15±0.88)分。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6.0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经济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81.07%,孤独感量表得分为(42.450±8.615)分,抑郁量表得分为(5.590±3.363)分。(3)调查对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总分为(112.048±18.714)分,健康责任得分为15.764±3.538)分,营养得分为(20.281±4.227)分,压力管理得分为(20.314±4.307)分,运动锻炼得分为(16.008±4.777)分,人际间支持得分为(20.560±4.273)分,自我实现得分为(18.930±4.859)分。不同性别、年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经济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非在婚状态(OR=1.842.5%CI:1.274-2.663)、独居(OR=1.800.5%CI:1.197-2.708)、没有子女住在同一城市或同一村(OR=1.843.5%CI:1.159-2.931)、邻居关系差(OR=0.647.5%CI:0.523-0.802)、子女探视频率低(OR=1.267.5%CI:1.066-1.507)、患有多种慢性病(OR=1.347.5%CI:1.166-1.555)、患有肿瘤疾病(OR=8.513.5%CI:2.993-24.21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佳(OR=0.576.5%CI:0.395.0.840)、严重孤独(OR=1.758.5%CI:1.285-2.405)、抑郁(OR=6.451.5%CI:4.362-9.541)、(5)经Speaman相关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孤独、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P<0.001)。(6)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负向)效应(β=-1.88,P<0.0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身心疾病有直接(负向)效应(β=-0.41,P<0.001),身心疾病对自杀意念有直接(负向)效应(β=0.63,P<0.0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通过身心疾病对自杀意念有间接(负向)效应(β=0.41*0.63=0.26,P<0.001)。结论:1.郴州市城区老年人虐待的总发生率为35.6%,老年人虐待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非在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过去一年里健康状况变差和社会支持程度低,老年人虐待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间呈显着负相关。2.郴州市城区老年人年龄歧视处于一般水平,老年人年龄歧视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程度差等,老年人受到年龄歧视程度越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受到年龄歧视程度越高,虐待发生率越高。3.郴州市城区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5%,老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低文化程度、离婚/丧偶或未婚、无子女住在同一城市或同一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在过去一年中健康状况变差和受到身体虐待等,老年人意外伤害与虐待和年龄歧视水平呈显着正相关。4.社会支持通过导致身心伤害不良事件(虐待、年龄歧视、意外伤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间接(正向)效应。5.郴州市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01%,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非在婚状况、独居、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患有多种慢性病、患有肿瘤疾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佳、严重孤独、抑郁等。6.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孤独、抑郁及自杀意念间呈显着负相关。7.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负向)效应,同时通过身心疾病对自杀意念有间接(负向)效应。
吴欧,刘庆敏,夏自成,何勇,孙军,查君[8](2013)在《2011年杭州市富阳监测区首诊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杭州市富阳监测区特有的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有效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监测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用EpiData 3.02,SPSS 13.0等相关软件对伤害发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累计收集伤害卡片8 082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年龄构成比以15~44岁为主(44.18%);职业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农/渔业劳动者(46.30%)、农民工(23.20%)和学生(8.30%);发生地点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家中(54.58%)、工作场所(31.48%)、街道/城区(5.72%);受伤原因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动物伤(30.66%)、钝器(硬物)伤(29.14%)、跌伤/坠落(18.6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情况构成比前2位分别为空闲时(47.22%)和工作时(33.58%)。结论:目前,伤害仍是杭州市富阳监测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监测结果制订适宜杭州市富阳监测区实际情况的防制措施,减少各种类型伤害的发生。
吴欧,刘庆敏,夏自成,何勇,孙军,查君[9](2012)在《2009-2011年浙江省富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009-2011年浙江省富阳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施行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富阳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报告卡,对因跌倒/坠落入院的老年人(≥60岁)的人口学资料及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3家哨点医院共接诊因跌倒/坠落入院的老年人949名。秋冬季的跌倒/坠落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常见于家务、休闲活动的过程中;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占(29.50%);伤害程度多为"中度"(60.49%)。轻中度和重度伤害间地点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和环境干预,可能会有效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夏自成,杜利群,李欢龙[10](2004)在《富阳市农村儿童、老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富阳市农村儿童、老年伤害的特征 ,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 2 0 0 1年富阳市的 5个行政村的 782名儿童 (0~ 1 5岁 ) ,541名 60岁~老年居民一年内 (2 0 0 0年 1 1月 1日~ 2 0 0 1年 1 0月 31日 )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 33 89% ;60岁~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率 37 1 5 %。儿童人均因伤休息 0 60天 ;人均活动受限 0 72天 ;共支出医疗费人均 52 33元。 60岁以上老年人人均因伤休息 2 42天 ;人均活动受限 2 33天 ;共支出医疗费人均 73 70元。结论 :建议在农村居民中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以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二、富阳农村老年居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阳农村老年居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资料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资料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跌倒相关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启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中国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指标选择与解释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老年人跌倒的单因素分析 |
3.3 老年人跌倒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中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
4.2 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 |
4.3 关于改善中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状况的政策建议 |
4.4 创新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政策的社会学研究 |
1.3 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 |
1.5 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
2 改革开放前的富县现代卫生事业:从1949年到1984年 |
2.1 现代卫生事业在民国时期从无到有 |
2.2 现代卫生的全面建立:三级卫生网 |
2.3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基本思路 |
2.4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重要创新 |
2.5 本章小结:集体时代的成就与经验 |
3 市场化思路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1985年到2000年 |
3.1 分田到户以后“落单”的村医 |
3.2 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医改 |
3.3 医改后卫生事业中的政府行动 |
3.4 市场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及困境 |
3.5 本章小结:成就、问题和经验 |
4 农村新医改的卫生人才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医师资格制度 |
4.1 医学毕业生过剩与农村医生短缺的悖论 |
4.2 卫生人才“过剩-短缺”困境的既有研究 |
4.3 医师制度的变迁与农村卫生人才的困境 |
4.4 本章小结 |
5 农村新医改的医疗费用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医疗制度 |
5.1 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 |
5.2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
5.3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制度原因 |
5.4 本章小结 |
6 农村新医改的农民参与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基本公卫制度 |
6.1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的概况及其困境 |
6.2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
6.3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理论分析 |
6.4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实践分析 |
6.5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农村新医改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困境的破解之道 |
7.1 从“政府-市场”到“国家-社会”:卫生政策研究范式转换 |
7.2 农村“新医改”困境的破解之道: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 |
7.3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一些具体的农村新医改政策建议.. |
7.4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不足、以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打算..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
(一)发展回顾。 |
(二)面临形势。 |
二、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主要目标。 |
三、促进就业创业和居民增收 |
(一)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二)提升创新创业环境。 |
(三)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
四、健全社会保障网络 |
(一)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
(二)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 |
(三)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
五、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
(一)高品质普及基础教育。 |
(二)创新发展高等教育。 |
(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
六、建设惠及全民的健康杭州 |
(一)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
(二)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
七、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 |
(一)着力打造“书香城市”。 |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三)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
(四)发展大文化产业。 |
八、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
(一)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 |
(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
(三)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
九、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 |
(一)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化。 |
(二)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
(三)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
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
(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
(三)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机制。 |
(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
(五)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 |
(5)浙江省两地区社区老年人跌倒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背景 |
1.1 国内外老年跌倒流行现状 |
1.2 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 |
1.3 浙江省老年跌倒研究现状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估计与抽样过程 |
2.3 调查内容 |
2.4 调查实施 |
2.5 指标定义 |
2.6 质量控制 |
2.7 资料收集与数据录入 |
2.8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社区养老老年人人口学特征 |
3.2 老年人跌倒发生流行特征 |
3.3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
3.4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 |
3.5 预防跌倒知信行情况 |
3.6 环境致跌影响因素评估 |
3.7 社区老年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社区老年人跌倒的主要流行特征 |
4.2 与老年跌倒有关的影响因素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定量分析模型的中国人群伤害死亡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
1.1.1 基本概念 |
1.1.2 目前形势 |
1.1.3 研究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必要性 |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资料来源 |
2.1.2 所用数据 |
2.1.3 数据整理 |
2.2 统计指标 |
2.2.1 死亡率指标 |
2.2.2 年度变化百分比 |
2.3 联结点回归模型 |
2.3.1 联结点回归模型介绍 |
2.3.2 联结点回归模型原理 |
2.3.3 联结点回归模型统计软件 |
2.4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
2.4.1 年龄-时期-队列介绍 |
2.4.2 理论基础 |
2.4.3 变量编码与APC模型不可识别问题 |
2.4.4 已有的各类尝试及其主要问题 |
2.4.5 可估计函数法 |
2.4.6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统计软件 3 研究结果 |
3.1 中国人群伤害死亡水平概况 |
3.1.1 伤害死亡水平现况 |
3.1.2 伤害死亡谱变化 |
3.2 伤害死亡趋势的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 |
3.2.1 伤害总死亡趋势及其定量分析 |
3.2.2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趋势及其定量分析 |
3.2.3 自我伤害死亡趋势及其定量分析 |
3.2.4 跌落死亡趋势及其定量分析 |
3.2.5 溺水死亡趋势及其定量分析 |
3.3 伤害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
3.3.1 伤害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
3.3.2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
3.3.3 自我伤害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
3.3.4 跌落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
3.3.5 溺水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4 讨论 |
4.1 中国人群伤害死亡水平概况 |
4.2 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
4.2.1 总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
4.2.2 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
4.2.3 自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
4.2.4 跌落死亡变化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
4.2.5 溺水死亡变化趋势及趋势定量分析模型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文的创新 |
5.3 不足与展望 |
5.3.1 本文不足之处 |
5.3.2 未来研究展望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9 后记/致谢 |
(7)郴州市老年人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一篇 郴州市城区老年人虐待、年龄歧视、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前言 |
1.1 老年人虐待的研究现状 |
1.2 老年年龄歧视的研究现状 |
1.3 老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 |
1.4 老年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1.5 老年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
2.4 研究的基本架构与技术路线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资料的质量评价 |
3.2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
3.3 调查对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3.4 调查对象社会支持 |
3.5 调查对象生活质量 |
3.6 老年人虐待 |
3.7 老年人年龄歧视 |
3.8 老年人意外伤害 |
3.9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虐待、老年歧视、意外伤害及生活质量的结构方程分析 |
4 讨论 |
4.1 调查对象社会支持 |
4.2 调查对象生活质量 |
4.3 老年人虐待 |
4.4 老年人年龄歧视 |
4.5 老年人意外伤害 |
4.6 老年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虐待、歧视、意外伤害及生活质量的结构方程分析 |
4.7 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
5 结论 |
第二篇 郴州市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前言 |
1.1 自杀意念及相关概念界定 |
1.2 自杀意念评定标准 |
1.3 自杀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
1.4 老年人自杀意念影响因素 |
1.5 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
2.4 研究的基本架构与技术路线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资料的质量评价 |
3.2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
3.3 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现状 |
3.4 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3.5 调查对象的孤独感现状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3.6 调查对象的抑郁现状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3.7 调查对象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3.8 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9 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 |
4 讨论 |
4.1 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
4.2 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4.3 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1 |
参考文献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2011年杭州市富阳监测区首诊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监测对象 |
1.2 监测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伤害病例的人口学特征 |
2.2 伤害的发生地点 |
2.3 伤害原因 |
2.4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
2.5 伤害的严重程度 |
2.6 伤害的意图 |
3 讨论 |
(10)富阳市农村儿童、老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抽样方法 |
1.2 调查方法 |
1.3 伤害统计标准 |
1.4 统计方法和指标 |
2 结果 |
2.1 伤害概况 |
2.2 伤害的人群分布 |
2.3 伤害的影响 |
3 讨论 |
四、富阳农村老年居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D]. 苏飞月.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中国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分析[D]. 李芳伟. 郑州大学, 2020(03)
- [3]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D]. 田孟.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4]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社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S3)
- [5]浙江省两地区社区老年人跌倒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D]. 赵鸣. 浙江大学, 2017(02)
- [6]基于定量分析模型的中国人群伤害死亡趋势研究[D]. 王震坤. 武汉大学, 2017(06)
- [7]郴州市老年人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春艳. 中南大学, 2014(01)
- [8]2011年杭州市富阳监测区首诊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吴欧,刘庆敏,夏自成,何勇,孙军,查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09)
- [9]2009-2011年浙江省富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吴欧,刘庆敏,夏自成,何勇,孙军,查君. 疾病监测, 2012(12)
- [10]富阳市农村儿童、老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比较[J]. 夏自成,杜利群,李欢龙.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