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财务管理与校办产业的财务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宾扬帆[1](2021)在《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文中认为新时代下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社会环境的转变,高校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高校作为我国高端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科学技术的研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而高校的发展又离不开资金,做好财务资金管理也成了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以期助力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发展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邓筠[2](2020)在《校企分离背景下S高校校办企业无形资产入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依托自身优势组建校办企业,一定时期内在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校办企业同时存在监管不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给高校资产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为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让高校将重点放在教学科研上,国家要求高校将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企业清理脱钩。同时,为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国家还鼓励以科研成果在企业入股。本文以高校无形资产入股为切入点,并结合产权理论、股权激励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对高校校办企业等概念进行梳理。并以S高校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并结合工作实践,对S高校现有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权的分类分析,结合S高校校企分离和无形资产入股的现状,指出了S高校在无形资产入股时存在无形资产的权属不清、价值体现不充分、使用效率不高、高校主体责任履行不充分等问题。针对S高校无形资产持股存在的问题,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校企分离、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科研成果转化、落实高校主体责任等建议,并建议从政策环境、组织制度、资金人员三个方面予以保障。
路力超[3](2020)在《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作为高校筹资手段之一,校办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可用于弥补高校经费不足,但是纵观校办企业的运营情况,大多数校办企业仅能维持自身发展,只有少部分校办企业可弥补高校经费不足,还有部分校办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实际运营期间,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仍面临部分因素制约。鉴于此,本文针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析。
叶洛君[4](2020)在《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在资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高校所属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所属的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他们是高校企业“大军”中的重要成员。自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出台《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起,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已不再是重点高校所进行的试点建设,而是作为高校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唯一方式。省属地方高校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改革中,虽然努力的尝试改变,但是仍旧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行政影响严重、财务管控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和岗位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差,同时也导致执行和监督重合,财务管控职能单一等严重后果。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企业和事业单位两个不同组织类型的视角归纳与总结了财务管控体系的理论。通过路径构建的方式指导企业重建财务管控体系,为省属地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构建财务管控体系搭建理论基础,并对关键环节进行说明。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S资产公司作为案例单位,该公司是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单位S大学成立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访谈调查和自身工作总结的形式,对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然后根据构建路径和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其财务管控体系进行重建,包含财务管控目标的整理、财务管控职能的说明、组织结构的重建等,并通过流程设计的方式对重点环节流程进行构建。本文从完整的、系统的角度去了解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将高校管控方式和现代化的财务管控理念有效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建立共享核算中心,将核算与管理分离,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将业财融合的方式贯穿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从而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S资产公司构建现代化企业,防止行政事业化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督控制,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依据,让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改革创新中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防火墙”作用、协调高校产业集团资源、确保经营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刘欣[5](2020)在《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博弈也越来越激烈。在全球范围内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博弈,其实就其本身来讲,实质上是各国之间人才的博弈。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为本国源源不断的输送了优秀的人才,由此看来,各个国家想赢得大国间的博弈,高等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领域资源的投入,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2015年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并即将进入“普及教育”模式。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1)。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所需资源的供给能力形成了矛盾,学校必须通过建设足够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保障性配套设施、自我培养或引进优秀师资等才能更好的满足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保证教育产出的质量。只有充足的教育办学经费才能够满足高校稳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对经费的需求,这就对高校进一步增加融资总量、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我国高校融资仍主要依托传统的财政拨款,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逐渐拓宽高校自身资源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融资方式或渠道,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且融资的规模有限,相对教育需求的快速发展而言还难以满足其现实需求。可见,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的拓展及选择进而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规模、结构及模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高校多元化融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代表的普遍性和可比性,本文选择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外公开的融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构建了高校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剖析了其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影响和成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及结构优化思路,以期提高高校经费融资绩效,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据此,本文中所提及的高校均指代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数据来源、研究内容与结构、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总体阐述,为论文谋篇布局并提出研究方向和思路。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融资、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人力资本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理论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本章主要对高校经费融资总量、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现我国高校融资的特点、融资主要渠道及存在问题。第四章,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将我国高校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区域布局,对其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本章提出了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对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适应性选择。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第六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根据第五章得出的结论,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层面出发,得出融资结构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客观影响,包括影响方向及影响显着程度,进而分析造成该种影响的原因。第七章,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本章根据前文对我国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空间比较和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了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第八章,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概述。
陈良宇[6](2019)在《基于AHP-CRITIC的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为了兼顾高校规模和质量的共同发展,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发展部署,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规模,给高校的财务运作带来更大挑战。为此,需要对高校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就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充分反映高校对各项拨款的执行情况,对各项资产的利用情况,以及资金运营所获得的效益情况。本文以J高校为例,以该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相关的资料文件,学习和研究了前人在高校财务绩效方面的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J高校的基本状况和近年的财务整体情况,指出了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制定了涉及5个方面,共计16个评价指标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收集和处理了J高校的相关数据,运用AHP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形成判断矩阵,计算得到主观指标权重值;运用CRITIC法,根据各个指标数值所包含的信息量和冲突性,计算得到客观指标权重值。最后,综合AHP法和CRITIC法所得的指标权重值,获得主客观结合的指标权重,计算得出绩效评价得分。通过分析发现,J高校在财务状况上存在诸多不足,财务整体情况不稳定,起伏波动较大,没有将财务管理控制与教学科研相融合,没有处理好高校日常运作维护和长远发展投入上的资金平衡。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为J高校制定了有效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资产情况,及时发现财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改进,从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推动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在数据收集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仍希望可以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做出一点贡献,推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发展。
丛中流[7](2019)在《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培养轨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科学的综合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以正确合理地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情况,综合的分析教育资源的运用效果,准确地衡量资产的投入与产出,最终达到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Q医学院为例,深入研究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并综述了国内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和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接着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Q医学院的实际财务运行状况设计了相应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最后,以Q医学院3年的具体数据验证了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了保障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运行的相关措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完善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并为该校的财务管理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同时也对其他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义。
夏丹[8](2019)在《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以S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校也在规模扩张,经济业务多元化,收入支出不断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FEWCI构建适合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S高校为案例检验了预警模型的实用性,并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对策建议。
刘哲[9](2018)在《HG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校办企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国高校校办企业从上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创办实习工厂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成绩和社会价值,在弥补高校教育经费不足、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促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新的经济运行体制,高校校办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权不明、事企不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机制弱化、财务管理混乱、监管缺位等众多问题,高校和企业之间仍然是事业单位式的上下级关系,高校依然对校办企业承担无限责任风险,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所有的责任都将由高校承担。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必须尽快改制校办企业的经营模式,选取和运用恰当的管理体制来搭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规避高校直接经营企业的潜在风险。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对HG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针对HG大学校办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为出发点,对现有校办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整体谋划、因企制宜,通过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集中监管等方式对校办企业分类实施改革。通过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理顺HG大学和其校办企业的关系,将校办企业中的经营性资产及学校用于企业经营运作的非经营性资产全部划归到资产经营公司管理,HG大学只对资产经营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有效规避HG大学直接经营企业的潜在风险,促进学校经营性资产规范运营,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赋予校办企业新的活力,促使校办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吉顺[10](2018)在《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及高校办学权的扩大,“产学研”一体化的融入,促进了全国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校办企业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赢得了市场先机,但面对市场的竞争,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境:运行模式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财务矛盾激化以及管理体制不畅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办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以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根据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产学研”及财务管理现状,设计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明确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一套相对完善且与研究院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并从企业文化、人员结构、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立足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实际情况,探索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的有效策略,提出构建“一校两制”防火墙发展新模式,同时指出加强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建设,注重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力资源工作,加强对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员工的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及全面提升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管理水平等对策,为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校财务管理与校办产业的财务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财务管理与校办产业的财务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1.1 高校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的差异过大 |
1.2 高校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观念 |
1.3 后勤公司与校办产业管理不规范 |
1.4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
2 新时代下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有效措施 |
2.1 强化高校预算管理体制 |
2.2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
2.3 规范票据管理方式 |
2.4 提升高校财务人员职业素养 |
3 结语 |
(2)校企分离背景下S高校校办企业无形资产入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校企改制现状研究 |
1.2.2 无形资产入股相关研究 |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主要概念 |
2.1.1 高校校办企业 |
2.1.2 无形资产及高校校办企业无形资产主要类型 |
2.1.3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股权激励理论 |
2.2.3 企业价值理论 |
3.S高校及其校办企业无形资产入股情况 |
3.1 S高校简介及校企分离情况 |
3.2 S高校及其校办企业现有的无形资产概况 |
3.3 S高校校办企业无形资产权属认定 |
3.3.1 商标权 |
3.3.2 着作权 |
3.3.3 专利权 |
3.3.4 名誉权 |
3.3.5 土地使用权 |
3.3.6 其他无形资产 |
3.4 S高校校办企业现有无形资产入股情况 |
3.4.1 商标及名誉权入股情况 |
3.4.2 专利权入股情况 |
3.4.3 土地使用权入股情况 |
4.S校办企业无形资产入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S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权属不清问题 |
4.1.1 行政管理权属不清 |
4.1.2 人员管理身份不明 |
4.1.3 资产管理校企不分 |
4.2 S高校入股的无形资产存在价值体现不充分 |
4.2.1 价值估计不精准 |
4.2.2 入股谈判能力弱 |
4.3 S高校存在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
4.3.1 已有的无形资产闲置流失 |
4.3.2 潜在的无形资产未挖掘保护 |
4.4 S高校主体责任履行不充分 |
4.4.1 高校的领导责任 |
4.4.2 企业的股东责任 |
5.解决无形资产入股现存问题的主要对策 |
5.1 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校企业务脱钩 |
5.1.1 理顺管理体制 |
5.1.2 实现业务脱钩 |
5.2 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
5.2.1 土地使用权 |
5.2.2 专利权 |
5.2.3 着作权 |
5.2.4 其他无形资产 |
5.2.5 动态调整机制 |
5.3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复合人才 |
5.3.1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 |
5.3.2 培养复合人才 |
5.4 完善制度落实高校主体责任 |
5.4.1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
5.4.2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
5.4.3 建立职务成果披露制度 |
6.保障措施 |
6.1 政策环境保障 |
6.2 组织制度保障 |
6.3 资金人员保障 |
7.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1.1 产权关系尚未明确 |
1.2 资金监管力度不足 |
1.3 成本核算不合理 |
1.4 人员素质缺位 |
2 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对策 |
2.1 注重产权关系的明确与界定 |
2.2 注重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完善构建 |
2.3 注重审计管理与约束机制的落实 |
2.4 注重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教育 |
3 结束语 |
(4)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提出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研究 |
1.2.2 中小企业财务管控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 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1 企业财务管控目标 |
2.1.2 企业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1.3 企业财务管控内容 |
2.1.4 企业财务管控手段 |
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2.1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目标 |
2.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2.3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内容 |
2.2.4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手段 |
第三章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 |
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介绍 |
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概况 |
3.2.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任务 |
3.2.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特征 |
3.2.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分析 |
3.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总体介绍 |
3.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详细介绍 |
3.4.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目标 |
3.4.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原则 |
3.4.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模式 |
3.4.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内容 |
3.4.5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3.4.6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3.4.7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实施重要环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分析 |
4.1 S资产公司简介 |
4.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状况简介 |
4.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及分析 |
4.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 |
5.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目标的明确 |
5.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5.2.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和职能设计 |
5.2.2 S资产公司财务组织结构优化 |
5.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5.3.1 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协调调动 |
5.3.2 会计集中核算,提高工作效率 |
5.3.3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进行 |
5.3.4 下属企业财务人员委派制,保证独立性,实现业财融合。 |
5.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要环节流程设计 |
5.5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实施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关于高校融资的必要性的研究 |
1.3.2 关于高校融资的影响要素的研究 |
1.3.3 关于高校融资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
1.3.4 关于国外高校融资经验借鉴的研究 |
1.3.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数据来源 |
1.5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1.6 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育部直属高校 |
2.1.2 融资 |
2.1.3 内源性融资 |
2.1.4 外源性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成本分担理论 |
2.2.3 融资优序理论 |
2.2.4 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高校办学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 |
3.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 |
3.1.1 高校经费融资总量的演进 |
3.1.2 高校经费融资结构的演进 |
3.1.3 高校经费融资模式的演进 |
3.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特点 |
3.2.1 经费融资总量呈平稳上升态势 |
3.2.2 经费融资结构呈多样性特征 |
3.2.3 经费融资模式呈现经费来源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 |
3.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主要渠道 |
3.3.1 财政拨款 |
3.3.2 教育事业收入 |
3.3.3 科研事业收入 |
3.3.4 社会捐赠收入 |
3.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3.3.6 其他收入 |
3.4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问题 |
3.4.1 对国家财政拨款的外源性融资依赖性较强 |
3.4.2 经费融资结构有待改善 |
3.4.3 社会捐赠收入的吸引力不足 |
第4章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 |
4.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的比较分析 |
4.1.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
4.1.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
4.1.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
4.1.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
4.1.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区域差异性分析 |
4.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
4.2.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
4.2.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
4.2.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
4.2.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
4.2.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区域差异性分析 |
4.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
4.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
4.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
4.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
4.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
4.3.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5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
5.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5.1.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1.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
5.1.3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
5.1.4 评价方法与选择 |
5.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分析 |
5.2.1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
5.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
5.2.3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综合融资水平分析 |
5.3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分析 |
5.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
5.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
5.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
5.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
第6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 变量界定及模型构建 |
6.1.1 变量界定及选择 |
6.1.2 模型构建 |
6.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
6.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6.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
6.3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
6.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6.3.2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
6.4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
6.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6.4.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
6.5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
6.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6.5.2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
6.6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
6.6.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6.6.2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7章 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 |
7.1 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 |
7.1.1 探索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 |
7.1.2 政府拨款以绩效为导向 |
7.1.3 加强对高校办学经费绩效的审计、评估和监督管理 |
7.2 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 |
7.2.1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拓宽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渠道 |
7.2.2 充分发挥融资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功能,拓宽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渠道 |
7.2.3 强化高校内部管理,提升资金配置绩效 |
7.3 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AHP-CRITIC的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概念 |
2.1 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概念 |
2.1.1 绩效的内涵 |
2.1.2 绩效评价的内涵 |
2.1.3 绩效评价的内容 |
2.2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概念 |
2.2.1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
2.2.2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 |
2.2.3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特点 |
第3章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J高校基本情况 |
3.2 J高校财务状况 |
3.3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 |
3.4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
4.1.1 设置原则 |
4.1.2 设置内容 |
4.2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1 绩效评价方法 |
4.2.2 基于AHP法的主观评价法 |
4.2.3 基于CRITIC法的客观评价法 |
4.2.4 主客观权重组合计算方法 |
4.3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步骤 |
第5章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J高校相关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
5.2 基于AHP-CRITIC的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5.2.1 基于AHP的主观权重计算 |
5.2.2 基于CRITIC的客观权重计算 |
5.2.3 基于AHP-CRITIC的组合权重计算 |
5.3 基于AHP-CRITIC的 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过程 |
5.4 J高校财务绩效问题分析及建议 |
5.4.1 问题分析 |
5.4.2 相关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J高校2013 年-2017 年相关数据 |
附录2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7)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和内容 |
1.3.1 总体思路及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特色 |
第2章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2.1 Q医学院基本情况 |
2.2 Q医学院财务状况 |
2.2.1 2017年收入情况 |
2.2.2 2017年支出情况 |
2.2.3 学院2017年资产负债情况 |
2.3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
2.3.1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制 |
2.3.2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制度 |
2.3.3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
2.4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问题与成因分析 |
2.4.1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2.4.2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问题成因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3.1.1 构建的目标 |
3.1.2 构建的原则 |
3.2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3.2.1 指标的初次选取 |
3.2.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解释 |
3.2.3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3.2.4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判断矩阵 |
3.2.5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3.2.6 对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
4.1 对Q医学院近三年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
4.2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4.2.1 教育事业管理 |
4.2.2 科研事业管理 |
4.2.3 自筹经费能力 |
4.2.4 资产情况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行保障 |
5.1 管理理念及思想保障 |
5.1.1 树立绩效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
5.1.2 树立高等教育成本意识 |
5.2 制度保障 |
5.2.1 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 |
5.2.2 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 |
5.3 人员保障 |
5.3.1 增加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队伍人数 |
5.3.2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以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一) 高校扩大规模招生,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二) 高校过度筹资加大债务风险 |
(三) 高校自身风险认识不足 |
(四) 内部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 |
二、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体系指标选取 |
(一) 高校偿债能力指标 |
(二) 高校营运能力指标 |
(三) 高校发展潜力指标 |
三、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评价分析 |
(一) 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数 |
(二) 财务风险预警指数评价 |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案例分析 |
(一) S高校基本情况 |
(二) S高校相关财务数据 |
(三) 单项指标计算分析 |
(四) S高校财务预警综合指数 |
五、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
(一) 提高风险意识 |
(二)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
(三)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 |
(四) 财务风险论证分析 |
(五) 拓宽筹资渠道 |
六、结语 |
(9)HG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产权理论 |
2.1.1 产权理论的内涵 |
2.1.2 对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启示 |
2.2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2.2.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内涵 |
2.2.2 对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启示 |
2.3 校办企业改制研究动态 |
第三章 HG大学校办企业现状分析 |
3.1 HG大学校办企业基本情况 |
3.2 HG大学校办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新形势下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方案设计 |
4.1 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的指导思想 |
4.2 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 |
4.3 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的准备工作 |
4.4 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的方案设计 |
4.4.1 清理关闭 |
4.4.2 脱钩剥离 |
4.4.3 保留管理 |
4.4.4 集中监管 |
第五章 HG大学校办企业改制的保障性措施 |
5.1 强化组织领导 |
5.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
5.3 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
5.4 落实财政税收市场监管等政策 |
5.5 严格责任追究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 |
2.1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
2.2.1 国外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
2.1.2 国内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
2.2 “防火墙”发展模式 |
2.2.1 “防火墙”发展模式的含义 |
2.2.2 “防火墙”发展模式的优点 |
2.2.3 “防火墙”模式存在的问题 |
2.3 “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 |
2.3.1 “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含义 |
2.3.2 “学科性公司制”的优势 |
2.3.3 “学科性公司制”存在的问题 |
2.4 “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
2.4.1 “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含义 |
2.4.2 “大学科技园”优势 |
2.4.3 “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现状分析 |
3.1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基本概况 |
3.1.1 G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简介 |
3.1.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结构 |
3.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产学研”现状 |
3.2.1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产”状 |
3.2.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学”状 |
3.2.3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状 |
3.3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财务现状 |
3.3.1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盈利能力 |
3.3.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偿债能力 |
第4章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问题分析 |
4.1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
4.1.1 高校对研究院的管理方式 |
4.1.2 研究院管理者的定位 |
4.1.3 研究院内部员工分配制度 |
4.1.4 研究院发展影响关键因素调查与分析 |
4.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研究院企业文化缺乏感染力 |
4.2.2 研究院人员结构不合理 |
4.2.3 研究院人员培训不匹配 |
4.2.4 研究院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 |
4.2.5 研究院人员管理效率偏低 |
4.3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
4.3.1 产权不明 |
4.3.2 管理理念落后 |
4.3.3 内部控制薄弱 |
第5章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对策 |
5.1 构建“一校两制”防火墙发展新模式 |
5.1.1 “一校两制”模式核心:组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
5.1.2 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校两制”防火墙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
5.2 加强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建设 |
5.2.1 形成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
5.2.2 增强人文关怀 |
5.2.3 借助内外部的宣传,提高企业文化的辐射力 |
5.2.4 树立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学科带头人的标杆效应 |
5.3 注重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力资源工作 |
5.3.1 强化人力资源规划 |
5.3.2 注重人才招聘与选拔 |
5.4 加强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员工的培训 |
5.4.1 全面落实新员工培训 |
5.4.2 技术人员培训方式多样化 |
5.5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
5.5.1 完善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薪酬制度 |
5.5.2 完善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保障制度 |
5.6 全面提升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管理水平 |
5.6.1 重视战略管理 |
5.6.2 强化质量管理 |
5.6.3 优化组织结构 |
5.6.4 提高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
5.6.5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高校财务管理与校办产业的财务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 宾扬帆. 中国市场, 2021(31)
- [2]校企分离背景下S高校校办企业无形资产入股研究[D]. 邓筠.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3]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 路力超. 中外企业家, 2020(19)
- [4]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D]. 叶洛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 [5]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D]. 刘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6]基于AHP-CRITIC的J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陈良宇. 江苏大学, 2019(02)
- [7]Q医学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丛中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8]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以S高校为例[J]. 夏丹. 新会计, 2019(03)
- [9]HG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刘哲.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10]G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策略研究[D]. 方吉顺. 南华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