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曹利云[1](2022)在《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红外线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血液透析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液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应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干预的护理效果好,可促进内瘘成熟,提高血液透析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赵培[2](2021)在《多学科协作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及对自护能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及对自护能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 均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62.58±9.73)分]与对照组[(62.49±8.1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87.16±7.04)分]高于对照组[(76.52±7.39)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8.57%)(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认知功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24%)高于对照组(73.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马玲蓉[3](2021)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析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5月该科室接收的6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实施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内瘘成熟、使用时间及血流量差异,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优质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7.09±0.21)周、内瘘使用时间(28.52±3.71)个月、血流量(252.61±4.52)mL/min,相比于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0、23.286、33.602,P<0.05);经护理,观察组发生血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患者5例,发生率16.13%,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发挥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保护效果更好,内瘘成熟时间更早,内瘘使用时间更长。
徐芳,刘冬梅,王涵[4](2021)在《精细化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改善QOL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改善QOL的效果。方法以双盲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92例接受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各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护理后QOL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知识、动静脉内瘘维护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可取的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护理能力提高。
庄建红,张荣荣,曹利芬[5](2021)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接受维持性血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接受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静脉内瘘自护行为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开展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提升该类患者的内瘘自护能力,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宁宇[6](2021)在《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与试验组(36例,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得分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相关凝血因子相关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试验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34%)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肖孟光,卢珊珊[7](2021)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自体血管内瘘是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途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道。然而其并发症的存在可能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其中,以血管狭窄及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假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和危险。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拟就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形成原因及护理策略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思路。
黄亚萍[8](2021)在《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在AVF患者居家修养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究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居家修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时间段居家修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红蓝双色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30例,给予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居家休养期间的护理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监测、并发症管理、用药情况和饮食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休养期间,护理组患者的依从性优良率93.34%(优14例、良14例)明显高于参照组90.00%(优10例、良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09);护理组患者内瘘闭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参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结论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患者居家修养中的优势明显,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能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利军[9](2021)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对两组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瘘口内径、血流均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9%(4/46),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6.09%(12/46)(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7%(43/46),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6.09%(35/46)(P <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瘘口内径和血流量,加快患者的内瘘成熟时间,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陈诚[10](2020)在《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三级课程指标体系,为规范有效开展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对湖南省二级甲等以上18家综合性医院362名肾脏内科护士进行需求问卷调查,了解课程需求情况,初步形成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框架。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24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终确立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采用Excel2007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和意见集中程度等指标检验。结果1.需求调查结果:肾脏内科护士对3个课程模块19项新护士培训内容需求评分在4.074.69之间,≥4.5的项目有10个。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肾脏病护理学概论、肾脏疾病常见症状的评估及护理、肾脏常见疾病基础知识及护理、肾脏内科常用药物及相关知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应急预案8项内容需求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专家咨询结果:咨询专家24人,均完成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100%,第一轮提出意见11人(45.8%),第二轮3人(12.5%)。专家权威系数0.910和0.897,2轮专家意见变异系数分别为0.040.22、0.000.20,协调系数(Kendall’W)为0.219和0.218,P=0.000,小于0.05。三级指标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为0.711.00、0.921.00。培训课程目标变异系数为0.070.22、0.040.18,Kendall’W为0.241、0.213,P=0.000,小于0.05,各条目I-CVI分别0.631.00和0.961.00。3.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确立: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89个。一级指标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与价值观。培训课程目标39个,其中专业理论24个,专业技能6个,专业态度与价值观9个。培训方法专业理论主要为课堂讲授、在线培训、自学、护理查房、情景模拟、个案护理、小组讨论;专业技能为课堂讲授、操作示教;专业态度与价值观有科室参观、现场介绍、自学、课堂讲授、在线培训等。总学时为89学时,其中专业理论62学时,专业技能17学时,专业态度与价值观10学时。结论1.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需求程度高;不同职称护士需求评分有差异。2.咨询专家权威性、代表性、积极性好,意见协调性较为一致,条目内容效度较好,研究过程科学可靠,该课程体系内容符合肾脏内科新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课程目标明确,培训方法科学实用,学时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为科学规范实施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参考指引。
二、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血液透析血流量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
1.2.2 选择并监护血管 |
1.2.3 把握好穿刺技术 |
1.2.4 选择内瘘启用时机 |
1.2.5做好内瘘监测、评估工作 |
1.2.6 做好动静脉内瘘阻塞与感染护理工作 |
1.3 观察指标 |
1.3.1 比较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使用时间及血流量情况 |
1.3.2 比较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差异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使用时间及血流量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差异对比 |
3讨论 |
(4)精细化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改善QOL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支持护理干预 |
1.2.2 心理疏导 |
1.2.3 健瘘操 |
1.3 观察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2 两组QOL评分对比 |
2.3 两组动静脉内瘘知识、动静脉内瘘维护评分对比 |
3 讨论 |
(5)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内瘘构建前教育 |
1.2.2.2 内瘘构建术前护理 |
1.2.2.3 术后护理与自护培训 |
1.2.2.4 透析治疗期护理 |
1.2.2.5 透析间期护理 |
1.3 评价指标 |
1.3.1 血透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10] |
1.3.2 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动静脉内瘘自护行为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1 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自护行为水平 |
3.2 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6)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自我护理能力 |
2.2 凝血因子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8)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在AVF患者居家修养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自我管理能力指标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3 讨论 |
(9)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测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手术效果比较 |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生活质量比较 |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10)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需求调查结果 |
3.2 专家咨询结果 |
4 讨论 |
4.1 需求调查分析 |
4.2 课程体系分析 |
4.3 研究创新性 |
4.4 研究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曹利云. 医疗装备, 2022(02)
- [2]多学科协作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及对自护能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赵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3)
- [3]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马玲蓉. 糖尿病新世界, 2021(23)
- [4]精细化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改善QOL的效果[J]. 徐芳,刘冬梅,王涵. 西南军医, 2021(Z1)
- [5]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庄建红,张荣荣,曹利芬. 护士进修杂志, 2021(17)
- [6]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J]. 宁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7)
- [7]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 肖孟光,卢珊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08)
- [8]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在AVF患者居家修养中的应用效果[J]. 黄亚萍. 系统医学, 2021(02)
- [9]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张利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2)
- [10]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肾脏内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D]. 陈诚.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