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边地区黑熊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屿[1](2021)在《延边地区边境旅游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成磊[2](2020)在《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来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校内书本知识的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今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首次提出要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后,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研学旅行成为了近几年的热点研究课题。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延边地区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该区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是推动延边地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落实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地理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通过文献法、GIS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对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成果,把握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梳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思路。其次,构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基于此模式对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资源进行了开发。以期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案例参考,促进延边地区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加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推动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策略和依据,构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模式。2.基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将延边地区地理研学旅行资源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与人文地理资源进行了开发。包括七个主题的自然地理高中研学旅行资源和五个主题的人文地理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资源。3.以自然地理主题与人文地理主题为例,从研学旅行主题、研学目标设计、实践点路线、方案设计与实施、学生活动评价方式等5个方面入手,分别设计了具有延边地区地域特色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针对延边地区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具体如下:1.充分展现地域优势与特点,侧重于延边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化。2.充分考虑实践点的分布特点,在降低研学旅行成本的同时,要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效率。3.注重地理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活动。
张海南[3](2020)在《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良好的资源禀赋状况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延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文献和理论归纳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旨在寻求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更为准确的关系。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检验了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延边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自然资源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资源行业具有很多发展优势,是延边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延边的支柱产业。1985年至2017年延边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经济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逐渐趋于合理,自2014年以来,延边经济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放缓现象。延边经济增长与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的自然资源型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都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变化对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原因。延边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自然资源禀赋变量中,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再次是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最后是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为了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以避免延边陷入资源优势陷阱,促进延边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行自然资源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建立多样化的产业格局;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力。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对未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行业改革和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王乙[4](2018)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估计,当前野生动物灭绝速度比自然状态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灭绝速度由每天1种增加到每小时3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想要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保护决策的主要原因是钱的问题,就是计算投入多少成本并带来多少回报,虽然决策也会受道德、美学、科学的影响,但主要依据是经济问题。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明确我国野生动物数量本底和质量本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就是研究测度野生动物的保护本底的理论和方法,对制定保护政策、配置保护资源、提升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是在物种稀缺濒危的背景下,人类通过保护行为能够保存、延续并产生的野生动物总体价值,包括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内禀价值是物种延续自身存在和特征的价值,利用价值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贡献价值。本文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指出内禀价值就是野生动物作为种质资源维系物种特征延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稀有性、遗传资源信息、自然历史及进化信息、生产力供给能力和所处营养级等五个方面,尝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内禀价值进行评价方法设计,拓展了保护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梳理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禀赋是影响保护价值的首要因素、生态服务价值最能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并形成包括直接关系、中介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复杂机理关系。第三,将保护价值影响机理研究结果与评价体系结合,以自身禀赋特征作为种质资源价值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出包括5个因素15个指标的种质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已有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CE方法的非消费型游憩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包括4类、14项内容的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根据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与层次,明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名录以外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总体评价方法。最后,根据保护级别与层次分别选取丹顶鹤、黑熊、东北林蛙3个物种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的政策建议。
袁昕慧,袁慧艳,王妍,鞠铭[5](2017)在《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东北长白山黑熊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学特点,本研究利用已报道的部分熊科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的保守序列。本文采用PCR技术,首次从延边圈养的黑熊的全血总DNA中扩增出了线粒体12S rRNA基因,基因长度为967 bp。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后克隆于pMD18-TVector,成功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并与已报道的四川黑熊、日本黑熊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黑熊与四川黑熊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在序列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该研究为长白山黑熊遗传物种鉴定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更深入的研究亚洲黑熊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赵永泽[6](2017)在《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们江区域是东北亚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元文化交融区,是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内地的重要战略区。该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都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对地区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特殊意义,对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发展也具有同样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图们江区域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东北亚社会经济加快发展,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诸如此类问题,本文首先探讨多元文化相关理论和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即采用传统的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对多元文化的概念、功能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和途径进行了论述。其次考察了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及其分布状况。在此从图们江区域空间界定、图们江区域民族分布两方面对图们江区域人文地理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中国延边地区、朝鲜先锋地区、俄罗斯滨海地区为例来论述图们江区域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从而总结概括出图们江区域民族文化具有跨文化、复合文化、边缘文化的特点。第三分析了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在此对图们江区域内诸国的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政策进行了梳理,对诸国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进一步开发图们江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必要性。第四探讨了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制约因素。在此主要分析三个制约因素,即政治因素(历史争议、核问题、民族主义)区域因素(交通条件、人力资源、经济原因)、认知因素(文化品牌意识不强、国家政策差异、民族文化资源破坏)等。最后提出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国际合作开发战略及其展望。要营造图们江地区多元文化“双赢”氛围,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走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融合之路。
金阳[7](2017)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医药产业作为当今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高风险、高回报率、市场前景广阔等发展特点。同时医疗器械、医药包装、物流配送作为医药产业的发展组成结构功能部分,构建了目前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医药产业成熟的标签,从地理空间形态的组织集聚可以看出医药产业发达区域经济成长空间广阔,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地位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医药行业成为了发达地区保持领先,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战略选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地处长白山腹地,凭借得天独厚的长白山天然动植物药用资源优势,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地区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产业区位可以看出,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对外窗口,也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这也为延边州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区位条件优势,并逐步成为延边地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医药产业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组成地位,主要以少数大型企业带动为主,中小企业为辅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以敖东集团、华康药业等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雏形。从国内外研究实践可以看出,医药产业集群是地方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发达地区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更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拉近与发达地区产业水平的有效战略工具。本文对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集群的理论运用与研究内容,对于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探索,提升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指导作用。从民族学角度出发,民族地区医药产业是朝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和民族情感;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医药产业及关联行业的协同发展对弘扬本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分析入手,研究和判断了限制医药产业成长集聚的制约因素,确立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未来方向。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该章是本论文的基础章节,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内容。同时,对所涉及的医药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较全面的梳理和综述,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二章,产业集群相关理论。该章是本论文的理论章节。首先通过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明确了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形态特点和发展内涵。在此之后,分别介绍了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从外部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得以集聚的诱因,并梳理了外部经济效益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对其提出的“钻石模型”予以综述。佩鲁的区域增长极理论,论述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增长极之间的构建关系。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内容,意在说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在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组成部分,为具有民族文化资源特色的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本章对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首先,介绍了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勾勒出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所依托的现实背景。运用实地考察法对延边州医药产业带的战略布局、医药企业园区布局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首先辩证分析延边州医药产业的发展要素,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的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行业、企业战略、机会、政府六个因素形象的探讨了延边州医药产业现阶段发展中各个要素的发展作用关系与产业发展状态。然后重点对敦化市敖东医药园区进行了阶段性的走访调查,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园区企业员工的针对性访谈,更加深入了解到园区企业管理动态、运行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发展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延边州医药产业的发展形态主要以少数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的发展特点。最后,结合以上综合研究,分析出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了:一是生产要素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相关企业缺乏合作;三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四是政策支撑环境有待改善;五是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不明显。第四章,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在对现有国内外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理论进行总结的前提下,针对我国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定量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延边州入手,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建立了影响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SPSS软件的计算,分析了影响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延边州所属7个县市(除珲春市)综合评价指标的得分进行了排名,分别对各个城市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具有不同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影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根据因子分析中对主要影响因子的实证结果以及延边州民族地区产业的特殊性与现实条件,本文认为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专业化分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政府等构成了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动力机制所需的影响因素。这七个因素在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动力机制的系统模型中互相作用,形成了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动态网络的作用机制。第五章,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该章是本论文的结论章节,也是医药产业政策支撑的主要内容。在前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法,进一步对延边州医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延边州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战略决策的依据。通过对集群理论的综述、产业现状的分析与存在问题以及动力影响因素机制的构建等,进一步深化了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田甜,庆磊,石美善,曹红阳,金红花,董雪艳,刘全,许应天[8](2017)在《笼养黑熊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调查延边某熊场黑熊弓形虫感染情况,共采集血清样本73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在73份血清样本中,检出21份阳性血清,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8.8%。在43份雄性黑熊血清中,检出9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9%;在30份雌性黑熊血清中,检出12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调查证实该熊场黑熊存在弓形虫感染,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危害。
高建伟,张宏超,宋永一,金炯龙,崔正云[9](2012)在《延边地区圈养黑熊基因DNA中部分微卫星位点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从黑熊组织、血液以及毛发中提取的黑熊基因组DNA,发现提取的DNA浓度及纯度均可满足后续试验的需要。其中毛发DNA提取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非损伤等特点,有助于开展珍稀濒危物种和性情凶猛动物的遗传特性研究。本文还根据文献中黑熊的11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了不同引物PCR最佳反应条件的筛选。对黑熊DNA基因组PCR扩增结果发现其中10对引物能扩增出较明显的扩增带,为后续的黑熊亲子鉴定及遗传特异性分析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为其亲权概率的准确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庾春花[10](2012)在《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003年国家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提出新的课程标准,对具备全面素质的现代公民的要求成为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出发点,以往的对纯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这方面,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通过选择富有乡土色彩的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本文以延边地区为例,进行延边地区高中阶段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探索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以推动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普及,为边疆地区高中的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建议,促进国家区域的素质教育发展。经分析,延边地区高中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念认识较好,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积极。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较少,利用方式单调。地理专业技能教学对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影响较大,但很多教师缺乏乡土地理课程开发技能;教师对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方面,情境教学资源单调,使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收集很少,师生之间或学校之间信息交流缺乏。而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度、对家乡的了解、地理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支持度高,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较少,对地理学习能力方面不够重视。针对以上出现的特点,本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开发对策:1)加强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意识;2)开展高中地理情境探究教学;3)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应灵活多样,本文以图片、案例、实践基地、多媒体技术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实施措施;4)加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另外,家庭、社会、政府等也要重视为学校乡土地理实施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及支持。
二、延边地区黑熊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边地区黑熊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2)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 |
3.1 开发的原则 |
3.2 开发的依据 |
3.3 开发的策略 |
3.4 开发的模式 |
第四章 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方案 |
4.1 延边地区地域特色 |
4.2 延边地区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
4.3 延边地区人文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
第五章 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案例设计 |
5.1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研学旅行教学案例设计 |
5.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研学旅行教学案例设计 |
5.3 研学旅行学生活动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创新和不足 |
1.5.1 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自然资源禀赋 |
2.1.2 资源诅咒 |
2.1.3 资源型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要素禀赋理论 |
2.2.2 经济增长理论 |
2.2.3 生态经济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5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
第三章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概况 |
3.1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现状 |
3.1.1 自然资源概况 |
3.1.2 土地资源及其产出 |
3.1.3 林业资源及其产出 |
3.2 延边经济发展概况 |
3.2.1 延边经济增长变化现状 |
3.2.2 延边产业结构变化现状 |
3.3 延边经济对各自然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分析 |
3.4 延边“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
第四章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
4.1.1 计量模型设定 |
4.1.2 变量选取 |
4.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 实证检验与计量分析 |
4.2.1 单位根检验 |
4.2.2 协整检验 |
4.2.3 VAR模型分析 |
4.2.4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
4.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4.2.6 方差分解分析 |
4.3 实证检验结果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1 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行自然资源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5.2 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建立多样化的产业格局 |
5.3 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
5.4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4)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
2.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野生动物 |
2.1.2 保护价值 |
2.1.3 价值评价 |
2.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特征 |
2.2.1 复杂特殊性 |
2.2.2 综合影响性 |
2.2.3 动态变化性 |
2.2.4 保护约束性 |
2.2.5 种间差异性 |
2.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
2.3.1 劳动价值论 |
2.3.2 效用价值论 |
2.3.3 环境价值论 |
2.3.4 能值理论 |
2.3.5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6 野生动物可持续经营理论 |
2.3.7 保护经济学理论 |
2.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
2.4.1 直接市场法 |
2.4.2 间接市场法 |
2.4.3 虚拟市场法 |
2.4.4 路径分析法 |
2.4.5 层次分析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
3.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影响因素结构 |
3.1.2 影响因素内容 |
3.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机理 |
3.2.1 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 |
3.2.2 影响因素的中介关系 |
3.2.3 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
3.3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及变量预设 |
3.3.1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 |
3.3.2 观测变量预设 |
3.4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研究 |
3.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
3.4.2 数据分析及检验 |
3.5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结果分析 |
3.5.1 假设验证结果分析 |
3.5.2 模型路径拟合分析 |
3.5.3 观测变量差异分析 |
3.6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解释 |
3.7 本章小结 |
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
4.1 保护级别对评价体系的约束 |
4.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构建 |
4.2.1 种质资源价值构成分析 |
4.2.2 经济价值构成分析 |
4.2.3 生态价值构成分析 |
4.2.4 社会价值构成分析 |
4.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体系设计 |
4.3.1 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
4.3.2 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
4.3.3 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
4.3.4 社会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
4.3.5 预期收益折现方法设计 |
4.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指标设定及内涵阐释 |
4.4.1 种质资源价值指标设定 |
4.4.2 活体价值指标设定 |
4.4.3 一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
4.4.4 多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
4.4.5 消费型游憩价值指标设定 |
4.4.6 非消费型游憩价值(CE方法)指标设定 |
4.4.7 能量供给价值指标设定 |
4.4.8 有害物种控制价值指标设定 |
4.4.9 植物授粉及种子传播价值指标设定 |
4.4.10 科学研究价值指标设定 |
4.4.11 社会生产力价值指标设定 |
4.4.12 文化、美学及遗产价值指标设定 |
4.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总体评价方法 |
4.5.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
4.5.2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
4.5.3 国家保护名录外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
4.6 本章小结 |
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研究 |
5.1 案例研究的原因、物种选取标准及数据来源 |
5.1.1 案例研究的原因 |
5.1.2 案例物种选取的标准 |
5.1.3 参照物种选取的标准 |
5.1.4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构成的确定依据 |
5.1.5 数据来源 |
5.2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
5.2.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
5.2.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5.2.3 丹顶鹤保护价值评价 |
5.3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Ursus thibetanus)保护价值评价 |
5.3.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
5.3.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5.3.3 黑熊保护价值评价 |
5.4 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东北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
5.4.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
5.4.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5.4.3 东北林蛙保护价值评价 |
5.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及解释 |
5.5.1 影响因素对案例物种价值评价结果影响分析 |
5.5.2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解释 |
5.6 本章小结 |
6 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
6.1.1 重点保护高度濒危野生动物 |
6.1.2 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 |
6.1.3 加强历史孓遗野生动物保护 |
6.2 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 |
6.2.1 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 |
6.2.2 发展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产业 |
6.2.3 探索野生动物新型保护经营模式 |
6.3 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 |
6.3.1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
6.3.2 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 |
6.4 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 |
6.4.1 开展野生动物科普教育 |
6.4.2 推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5)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样本 |
1.2载体与主要试剂 |
1.3方法引物设计与合成 |
1.4东北亚种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扩增与鉴定 |
1.5东北亚种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1.6东北亚种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推导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东北亚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扩增 |
2.2东北亚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克隆结果鉴定 |
2.3东北亚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
3讨论 |
(6)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的动机 |
2、目的及意义 |
3、相关研究现状 |
4、研究方法 |
5、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多元文化相关理论 |
1.1 多元文化 |
1.1.1 多元文化的概念 |
1.1.2 多元文化的功能 |
1.2 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 |
1.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
1.2.2 区域经济与多元文化互动关系 |
第二章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及其分布 |
2.1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的形成、分布与发展 |
2.1.1 中国延边地区 |
2.1.2 朝鲜罗先地区 |
2.1.3 俄罗斯滨海地区 |
2.2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特点 |
2.2.1 跨国文化 |
2.2.2 复合文化 |
2.2.3 边缘文化 |
第三章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
3.1 图们江区域诸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政策 |
3.1.1 中国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政策 |
3.1.2 朝鲜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政策 |
3.1.3 俄罗斯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政策 |
3.1.4 韩国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政策 |
3.2 图们江区域诸国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现状 |
3.2.1 中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3.2.2 朝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3.2.3 俄罗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3.3 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
3.3.1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必要性 |
3.3.2 开辟多边海外旅游线路 |
第四章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制约因素 |
4.1 政治因素 |
4.1.1 历史争议 |
4.1.2 核问题 |
4.1.3 民族主义 |
4.2 区域问题 |
4.2.1 交通条件落后 |
4.2.2 人力资源匮乏 |
4.2.3 经济欠发达 |
4.3 认知因素 |
4.3.1 文化品牌意识不强 |
4.3.2 国家政策差异 |
4.3.3 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 |
第五章 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国际合作开发战略及展望 |
5.1 营造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双赢”氛围 |
5.1.1 各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
5.1.2 多元文化资源的统筹开发 |
5.1.3 提高多元文化资源互惠互利意识 |
5.2 “一带一路”战略中图们江区域的战略地位与文化产业发展 |
5.2.1 提供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
5.2.2 开发多元文化的新机遇 |
5.2.3 获得优惠政策的新机遇 |
5.2.4 加快多元文化资源转换的新机遇 |
5.3 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民族文化发展新路径 |
5.3.1 走文化资源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之路 |
5.3.2 走跨文化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
5.3.3 走特色优质资源转化之路 |
5.3.4 走点线面互动协调发展之路 |
参考文献 |
附件: 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7)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选题依据 |
1.3.1 理论依据 |
1.3.2 现实依据 |
1.3.3 政策依据 |
1.4 医药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
1.4.1 医药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综述 |
1.4.2 民族地区医药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
1.4.3 民族医药产业与民族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2.1 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
2.1.1 马歇尔产业区的概念及理论 |
2.1.2 产业聚集的诱因 |
2.1.3 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关系 |
2.2 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 |
2.2.1 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内容 |
2.2.2 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钻石模型 |
2.2.3 钻石模型的缺陷与发展 |
2.3 区域增长极理论 |
2.3.1 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内容 |
2.3.2 区域增长极的条件基础 |
2.3.3 产业集群与区域增长极的构建关系 |
2.4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 |
2.4.1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 |
2.4.2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三章 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1 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
3.1.2 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3.1.3 延边州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
3.2 基于钻石体系的延边州医药产业要素分析 |
3.2.1 四个关键要素 |
3.2.2 两个辅助因素 |
3.3 敦化敖东医药产业园案例分析 |
3.3.1 调研对象及方案设计 |
3.3.2 敦化敖东医药园区产业集聚形成因素分析 |
3.4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
3.4.1 生产要素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
3.4.2 相关企业缺乏合作 |
3.4.3 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
3.4.4 政策支撑环境有待改善 |
3.4.5 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不明显 |
第四章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 |
4.1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
4.1.2 指标选择 |
4.1.3 数据分析 |
4.1.4 实证结果分析 |
4.2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联作用 |
4.2.1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联 |
4.2.2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作用 |
4.3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
4.3.1 基础影响因素 |
4.3.2 核心影响因素 |
4.3.3 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作用解析 |
第五章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 |
5.1 基于SWOT分析的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战略 |
5.1.1 延边州医药产业发展SWOT分析 |
5.1.2 构建延边州医药产业SWOT矩阵 |
5.1.3 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
5.2 生产要素的投入配置 |
5.2.1 医药产业资本投入策略 |
5.2.2 医药产业人才体系建设策略 |
5.2.3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略 |
5.3 相关及支持行业(产业链)的协作发展 |
5.3.1 促进园区间医药企业协同发展 |
5.3.2 构建朝医药产业化的企业资源共享机制 |
5.4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实施 |
5.4.1 医药企业园区管理模式的最优选择 |
5.4.2 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对提升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
5.5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 |
5.5.1 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
5.5.2 建立延边州医药行业协会发展制度 |
5.5.3 推进医药产业政策落地 |
5.5.4 加大政府科研配套资金引导力度 |
5.5.5 以信息化、智能化带动医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进程 |
5.5.6 完善医药产业依法监管力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8)笼养黑熊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被检血清 |
1.2 试剂 |
1.3 仪器及器材 |
1.4 检测步骤及结果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73份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
2.2 不同性别被检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比较 |
2.3 阳性血清抗体效价分布情况 |
3 讨论 |
(9)延边地区圈养黑熊基因DNA中部分微卫星位点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和药盒。 |
1.2 基因组DNA提取及定量方法。 |
1.3 微卫星扩增引物的制作。 |
1.4 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 |
1.5 扩增产物的测序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组织、血液及毛根提取基因组DNA质量比较结果。 |
2.2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2.3 微卫星PCR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结果。 |
2.4 微卫星位点FJ795733的PCR产物测序结果。 |
3 讨论 |
3.1 提取熊基因DNA方面的若干问题。 |
3.2 确定微卫星扩增反应最佳条件方面的若干问题。 |
3.3 微卫星DNA位点的选择。 |
4 结论 |
(10)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线路图 |
第二章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理论基础 |
2.1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 |
2.2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理论 |
2.3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延边地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
3.1 延边地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况 |
3.2 问卷的设计 |
3.3 调查结果 |
第四章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解决对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延边地区黑熊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延边地区边境旅游质量评价研究[D]. 王秋屿. 延边大学, 2021
- [2]延边地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李成磊. 延边大学, 2020(07)
- [3]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张海南. 延边大学, 2020(05)
- [4]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 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1)
- [5]黑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J]. 袁昕慧,袁慧艳,王妍,鞠铭. 野生动物学报, 2017(04)
- [6]图们江区域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研究[D]. 赵永泽. 延边大学, 2017(06)
- [7]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 金阳. 延边大学, 2017(12)
- [8]笼养黑熊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田甜,庆磊,石美善,曹红阳,金红花,董雪艳,刘全,许应天.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4)
- [9]延边地区圈养黑熊基因DNA中部分微卫星位点的探讨[J]. 高建伟,张宏超,宋永一,金炯龙,崔正云.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33)
- [10]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 庾春花. 延边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