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沂超额完成个人所得税收入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天健[1](2021)在《个人所得及其课税规则的类型化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对个人所得税的"所得范围"进行了调整。修法后的实践表明,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仍有诸多值得改进之处。一方面,伴随着"其他所得"条款的删除,所得的外延不清,学术界所期盼的严格的税收法定并未实现,反而借由对偶然所得等税目的扩张解释不断侵蚀着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另一方面,所得的内涵呈现出破碎化、零散化的态势,所得类型与课税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鉴于此,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立法者应以类型化工具对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进行优化,以"劳资二元"为基准,将所得类型化为资本性所得、劳动性所得、资本与劳动混合型所得、偶然所得四大类,并确定其分别的课税规则。运用解释工具,使这四类所得涵盖所有的所得类型,在追求税收实质公平的前提下,提升税收效率。
王欣[2](2020)在《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为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我国大力推行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让利于民,加力提效,有力促进了创业、创新,有效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旨在深入调研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分析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现状,阐述这些政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执行有效的降低了临沂高新区经济实体的税费负担,充分释放了各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力,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减免力度大,普惠程度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提升个人获得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注意到减税降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部分政策执行不全面、部分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到位等。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执行涉及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政策方案、执行机关、目标群体以及与政策相关的环境因素。由此可以得出,在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减税降费政策本身、税务部门、纳税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本身存在缺陷、税务部门政策执行能力不足、纳税人政策理解能力不足、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环境不理想等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最后对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健全减税降费政策体系,提升税务机关政策执行能力,加强对企业的政策辅导,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环境。
宋晓梦[3](2020)在《个人所得税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XS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个人收入提高带动以个人收入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个人所得税也连年增长,组织收入的功能日益凸显,但是逐年增长并不代表高质量和效率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总体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象比较普遍,流失规模不容小觑。因此研究个人所得税流失,深入分析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不高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XS市为例,该市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通过对XS市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收入情况、总体占比、实际征收率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该市所在J省平均水平相比较,推测该市个人所得税流失较重,并分别采用税收收入能力法和现金比率法测算其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中个税流失规模,得出XS市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较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寻找原因:税收征管制度方面,主要受现行申报制度限制,征纳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无法对自然人涉税信息进行即时比对分析处理;税务机关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操作平台、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原因致使税务机关执法效率不高;纳税人方面,受违法成本不高、自身存在侥幸心理等因素影响,自然人税法遵从度不高。最后根据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成因提出对策:一是完善征管制度,实行双向申报制度,健全社会配套监管体制;二是落实税收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操作平台提升税务部门征管水平;三是创新税法宣传方式方法,优化纳税人办税服务体验,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征管。
冯晓明[4](2020)在《张家口市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已于2018年8月31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进行了第七次修正,本次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订,个人所得税制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新个税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将面临来自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个税综合所得涉及的预扣、汇算清缴相关环节、扣缴申报相关流程、纳税人申报成本、异地税收收入分割利益、涉税信息共享、便利纳税人的角度,对综合课征相关问题进行不断完善,出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多年以来,张家口市桥东区根据“源泉扣缴、明细申报、加强控管”的个税征管要求,结合桥东区自身税收经济发展情况,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细化管理,尤其重点对辖区内扣缴单位个人所得税、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深入的探索,先后取得了“河北省征管改革先进单位”“张家口市征管改革先锋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由此,本文在个税综合课征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研究张家口市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现状,从中对比分析出,在个税综合课征实施以后,桥东区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桥东区自身实际,提出完善个税综合课征的建议意见,从而进一步强化张家口市桥东区在个税管理方面的成效。首先,本文通过对个税综合课征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介绍了个税综合课征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突出实行综合课征在平衡税负的重大作用。其次,通过概述个税综合课征的概念、净增值理论、支付能力理论等个税综合课征理论基础,为本文打下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分析张家口市桥东区个税新税改以后个税综合课征现状,找到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改进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的目的。最后,通过一系列对策的提出,探索创新出自己对个税综合课征的新观点。
徐婧滢[5](2020)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审议通过第七次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与前六次修订相比,此次修订有诸多实质性改变,最受社会及学界关注的是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从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向分类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课税模式迈进,这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模式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税的范围,并采用了综合所得模式才可能考虑的基于纳税人特殊情况而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此次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个人所得税的新时代,但未来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学界对于本次个税法的修订内容有诸多争议,如专项附加扣除的税额是否合理、仍以个人为纳税单位是否与现行的模式不匹配、边际税率仍然过高、新模式提出后相应的征收征管制度能否保障新个税法的实施等。尽管个税法在未作较大修改的情况下便得以通过实施,但如何进一步改革并加以不断的完善,仍然是目前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选择及制度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立足于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理论、供给学派适度减税理论、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划分理论及纳税人权利保障理论这四方面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为新模式的改革寻找理论依据。第三章阐述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发展和分类,并从税收公平、效率及便利角度进行比较,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及方向。第四章从纳税主体、征收范围、个人所得税税率、税收优惠、征税方式等方面对域外的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立法特色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必要性。第五章分析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缺陷,主要包括税基较窄、税率设置不合理、纳税单位单一、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等。第六章则针对指出的问题,提出对个税课税模式改革的建议。
冯夕娜[6](2020)在《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8月,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最新修订,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及一系列改革政策。本次税法修订为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治理和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作为大背景,从税务部门的视角出发,以改革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情况,查找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引发问题的原因。经过研究分析得出,在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税务部门对政策象征式执行、附加式执行以及纳税人对政策执行不精准、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针对执行中的问题,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借鉴国际和国内的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要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税务部门政策执行水平、增强纳税人参与政策执行的意识与能力、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等具体对策,希望对促进改革政策的执行有所裨益。
毕杰良[7](2020)在《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背景下纳税人满意度研究 ——以G市H区为例》文中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以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税方案经过多次调整,税率征收基准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9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简政减税降负措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为新一轮个税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在众多税种中,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优势最为突出,被公认是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有效抓手。在我国的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并不高,但它却是“税痛感”最强的一个税种,原因在于其课税对象是居民收入,使纳税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身收入的减少。自198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来,尽管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有过大幅度修改,此后也曾经历多次微调,但关于进一步改革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且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民生改革思路与改革方向等方面都日趋成熟,但个税新政纳税人满意度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如何在税制模式的变化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基于纳税人满意度视角,在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背景下,结合公平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公众满意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对国内外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未来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的改革方向,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新政提供改革思路,分析对比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并以G市H区个人所得税新政实施以来纳税人满意度情况为例,进行具体调查问卷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普通民众对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的满意度,从纳税人满意度视角深入分析研究个人所得税新政实施以来纳税人满意度情况,结合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特点和个人所得税新政推行过程的对纳税人服务管理状况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意见和对策。
赵莉[8](2020)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功能的不足及其完善》文中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积极深化税制改革,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科学完整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个人所得税制度作为税收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不能够最好地完成调节收入分配的任务,因此,仍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深化税制改革之际,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来谈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而找出它在调节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在完成了由分类所得税制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的转变后,可以进一步完善费用扣除制度、征管手段以及其他的相关配套措施,使其更好地发挥调节功能,实现公平正义。
胡玉鹏[9](2020)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个人所得税充分彰显公平价值、实现税负公平的高度期盼。其课税模式也在热烈的关注和期盼中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从按照分类所得课税向按照综合所得课税或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演化。自1980年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颁布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实施的是分类所得课税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来源也更加多元化,伴随而来的是,税负不公、税收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究其缘由,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天然缺陷是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学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广泛调研和研讨,2018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个人所得税法修订,采用了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税模式,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其优势是更能体现税负公平和量能负担原则,个人所得税缩小贫富差距的调节功能更加显现。不足之处在于,此次修订主要是从立法形式上对课税模式进行了改革,形式大于实质,还处于初步阶段。要充分彰显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公平税负的功能,还需要对分类综合课税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本文拟从税负公平视角,去检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从立法层面、税制要素层面、配套制度层面入手,进行制度优化设想,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更深层次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的四个部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从国际上运用较为广泛且较为成熟的三类课税模式入手,分别对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及主要特点进行了简析,同时逐一分析了三类课税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的角度,对三类课税模式进行功能性评价,以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选择提供方向。第二部分本着“以古鉴今”的理念,回顾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40年的发展历程,以个人所得税制度大幅度、深层次改革为依据,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第七次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分析,从调节贫富差距、税负公平的视角总结了六个方面有待完善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来指明当前我国实行的“小综合+大分类”分类综合课税模式在实现税负公平方面的局限性和不足,为倡导建立“大综合+小分类”的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正文的最后一部分明确提出,应将建立“大综合+小分类”的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作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从立法层面、税制要素层面、配套制度层面拟制了改革路径,即:建立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体系、优化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设计、构建个人所得税相关配套制度。另外,本文在拟制改革路径时,充分认识到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指出改革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从而增强了本文提出的拟制改革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熊惠君[10](2020)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要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主基调。要以税负公平为基点,通过税制改革,更科学地设置税种、税率,进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公平原则是公认的税收首要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在于税收矫正收入分配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此外,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又会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社会福利衡量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程度。在税收环境下,如何设计税收制度,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效率损失最小化,同时尽可能兼顾社会公平,是现代税收制度构建需要考虑的一大重要问题。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覆盖面广,其以价格为载体,通过消费流转,直接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福利。因此,对我国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研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为研究对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单位,利用增值税实际税率,研究分析我国增值税本身和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文献,并基于搜集到的已有文献从增值税自身和增值税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进行总结。其中,国外文献从年收入视角、终生收入或消费支出视角、社会福利视角对增值税自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从扩大增值税范围、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综合改革对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国内文献从增值税本身、增值税转型、增值税扩围以及增值税税率简并进行归纳梳理。其次,从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两方面概述增值税相关理论。其中,关于增值税与收入分配,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收入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税负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核心理念和最低标准、累进税制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工具等结论。再围绕增值税的内部因素,理论分析增值税对税负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关于增值税与社会福利,先对新旧福利经济学不同学派的福利理念和福利标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效用是衡量社会福利大小的基本工具、社会福利较多关注交换的效率和生产的效率、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重视穷人的效用)的结论。再基于帕累托福利经济学,进一步分析效率损失的产生和测算,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因素。再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采用增值税实际税率,测算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分别从年收入和终生收入视角,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年收入视角下,增值税具有明显累退性,终生收入视角下,累退性减弱。第二,年收入视角下,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终生收入视角下,食品烟酒累退性最强。第三,城乡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要大于组间收入差距,且农村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更大。关于增值税本身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占支出的比率、平均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对我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具有较大负向影响,对我国高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负向影响较小,高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约为2倍。第二,食品烟酒对社会福利影响最大,其次是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对社会福利影响也逐渐增加。第三,低收入家庭的效率损失最大,但近年来,上述情况逐渐有所转变,呈现出高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要略微超过低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然后,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构建增值税CGE模型,测算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具有明显的正向收入分配效应,有利于缩小各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第二,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改征增值税和增值税结构四档并三档加剧了增值税的累退性。第三,增值税税率下调有助于降低增值税的累退性。第四,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关于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和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尤以农村家庭改善效果最好。第二,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对高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大,低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小。最后,分析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关于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先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理论影响,再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结论如下:第一,征税范围越广,增值税的调节范围越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统一征收范围的征税制度。我国从1984年正式开征增值税以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推开后,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已覆盖至所有行业所有环节。第二,税率结构是通过税率档次和税率水平两方面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其中,税率档次对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非一致性,而税率水平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基本一致。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采取1~3档的税率模式。当前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为“13%+9%+6%”三档,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增值税税率结构相比,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符合国际发展大趋势。但从标准税率和低税率重要程度和适用范围来看,我国生活必需品适用税率偏高,一些现代服务业因为“营改增”的原因适用6%低税率,低税率适用范围不合理。第三,对生活必需品实施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会破坏抵扣链条,引发效率损失,不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产品、食品和医药制品均是各国减免税的首选项目。与国际上减免税适用范围相比,我国减免税范围较小,生活必需品免税适用范围比较有限,对部分食品和医药制品的税收优惠力度极小,远远低于其他各国。我国若对药品、乳制品实施免税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和增加居民福利。第四,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设置均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和增进社会福利。从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的国际经验来看,绝大数国家设置了起征点,我国既设置增值税起征点,又设置了小规模纳税人,与国际相比,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明显偏高。关于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建议,基于以上税制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如下:第一,减并税率档次,将增值税税率档次三档并两档。第二,对生活必需品适用低税率。第三,将非生活必需品且不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适用税率调高至标准税率。第四,将标准税率下调至10%,低税率下调至4%。第五,在财政资金预算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医药制品实施免税,其次考虑对乳制品免税。第六,适当降低增值税起征点。第七,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先将小规模纳税人占比控制在50%左右,后面持续降低至30%。第八,对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进行实时调整,以保持标准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内容上。增值税是一种中性税收,筹集财政资金是增值税的第一大职能,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均属于增值税的辅助职能。而关于增值税的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增值税的资源配置效应展开,较少涉及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内容更加新颖。第二,研究视角上。年收入波动性要高于终生收入,相比年收入,终生收入更能衡量居民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而国内关于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前期研究大多基于年收入视角展开,从终生收入视角展开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同时基于年收入视角和终生收入视角,研究我国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视角更加丰富。第三,研究方法上。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具有税负转嫁的本质特征,通过商品流转可以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要素市场相对价格变动。而国内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大多为投入产出法。实际上,投入产出法难以将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完整考虑在内,因此,在模拟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模拟上述增值税引发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变动,反映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需要借助CGE模型。本文构建增值税CGE模型,利用弹性系数模拟商品和要素间的勾稽关系,结合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测算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二、临沂超额完成个人所得税收入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沂超额完成个人所得税收入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所得及其课税规则的类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所得的外延不清与内涵混乱 |
(一)兜底条款删除后的所得范围限缩 |
1. 个税法修订中对包括性所得的剔除。 |
2. 包括性所得删除后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
3. 外延对内涵的影响。 |
(二)“劳资”不分导致的所得内涵混乱 |
1. 劳资所得分别计税是个人所得税内涵分类的基本模式。 |
2.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中的“劳资不分”。 |
3.“劳资”不分对税收公平的减损。 |
二、优化方向:类型化基础上的包括性所得 |
(一)理论基础:类型化是实现实质公平的途径 |
1. 类型化是实现税收公平的法律方法。 |
2. 类型化可促进个人所得税进一步向综合分类迈进。 |
(二)实践基础:类型化是实现税收效率的途径 |
1. 个人所得税税收效率减损的历史归因。 |
2. 类型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对之道。 |
(三)包括性所得:欲说还休的实际操作 |
三、制度设计:“劳资二分”原则下的重构 |
(一)个人所得的具体类型划分 |
(二)个人所得的归类程序构建 |
1. 明确解释目的。 |
2. 廓清解释方法。 |
3. 引入事先裁定制度。 |
(三)对应的课税规则 |
1. 劳动性所得: |
2. 资本性所得与偶然所得: |
3. 劳动与资本混合性所得:优化后的五级超额累进。 |
结语 |
(2)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税收的基本概念 |
1.1.2 减税降费内涵 |
1.1.3 政策执行 |
1.2 理论基础 |
1.2.1 减税理论 |
1.2.1.1 补偿税收政策 |
1.2.1.2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 |
1.2.2 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
2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现状 |
2.1 临沂高新区基本简介 |
2.2 减税降费政策梳理 |
2.2.1 深化增值税改革 |
2.2.2 个人所得税改革 |
2.2.3 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 |
2.2.4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
2.3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执行情况与成效 |
2.3.1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执行情况 |
2.3.2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成效 |
3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3.1 部分政策执行不全面 |
3.1.1 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退税不全面 |
3.1.2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享受不全面 |
3.1.3 个人所得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不全面 |
3.2 政策执行部分效果不显着 |
3.2.1 部分企业减负效果不明显 |
3.2.2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行业利益分化情况 |
3.3 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到位 |
3.3.1 政策宣传培训辅导不到位 |
3.3.2 政策执行中缺少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 |
3.3.3 缺乏政策执行监控 |
4 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
4.1.1 减免税立法层级较低且政策零散 |
4.1.2 减税降费政策存在滞后性 |
4.1.3 部分优惠政策的实际运作不力 |
4.2 税务部门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
4.2.1 政策执行人员配置不足 |
4.2.2 政策执行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
4.2.3 政策执行人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4.3 纳税人政策参与度不足 |
4.3.1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 |
4.3.2 纳税人政策理解能力不足 |
4.4 政策执行环境不理想 |
4.4.1 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
4.4.2 政策执行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
5 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的相关对策 |
5.1 健全减税降费政策体系 |
5.1.1 加强减税降费政策立法 |
5.1.2 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操作实施办法 |
5.2 提升税务机关政策执行能力 |
5.2.1 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
5.2.2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
5.3 加强对企业的政策辅导 |
5.3.1 加强政策宣传 |
5.3.2 加强对纳税人的政策培训 |
5.4 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环境 |
5.4.1 加强电子办税服务管理 |
5.4.2 维护公平税收环境 |
5.4.3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减税降费政策执行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个人所得税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X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XS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
2.1 XS市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 |
2.2 XS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
2.3 XS市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手段 |
3 XS市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和流失规模测算 |
3.1 地上经济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和流失总额测算 |
3.2 地下经济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和流失总额测算 |
3.3 XS市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与流失规模测算分析 |
4 XS市个人所得税流失原因分析 |
4.1 税收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 |
4.2 征收机关视角下原因分析 |
4.3 纳税人角度原因分析 |
4.4 社会环境视角下原因分析 |
5 XS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建议 |
5.1 构建高效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
5.2 提升税务机关征管执行力 |
5.3 增强纳税意识,提高全民纳税遵从 |
6 结论 |
6.1 论文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张家口市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个税综合课征概念界定 |
2.1.1 个人所得税及税制模式 |
2.1.2 个税综合课征概念界定 |
2.2 个税综合课征理论基础 |
2.2.1 净增值理论 |
2.2.2 支付能力理论 |
第三章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现状 |
3.1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概况 |
3.1.1 桥东区基本概况 |
3.1.2 桥东区个税征管规模 |
3.1.3 桥东区个税收入情况分析 |
3.2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成效 |
3.2.1 健全了领导保障机制 |
3.2.2 通过沟通争取了政府支持 |
3.2.3 确保个税政策落实 |
3.2.4 实现了宣传培训全面覆盖 |
3.2.5 持续推进数据清理 |
3.2.6 完成自然人扣缴系统上线工作 |
3.2.7 提高了个税征管质效 |
第四章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缴环节和汇算环节不协同 |
4.1.2 税务机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
4.1.3 信息化手段滞后 |
4.1.4 纳税人申报成本较高 |
4.1.5 涉及纳税人个人利益极易引起舆情 |
4.2 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个税政策宣传培训不到位 |
4.2.2 源泉扣缴对征管造成的负面影响 |
4.2.3 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欠缺 |
4.2.4 纳税人专业知识缺乏 |
第五章 完善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的对策 |
5.1 提高预缴和汇缴的协同性 |
5.1.1 明确预缴和汇算环节相关权责义务 |
5.1.2 完善相关费用扣除内容 |
5.1.3 加快桥东区个税配套征管方案出台 |
5.2 提升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 |
5.2.1 增强纳税意识 |
5.2.2 加大个税政策宣传力度 |
5.2.3 加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政策及操作培训 |
5.2.4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舆情应对 |
5.3 提升个税征管信息化水平 |
5.3.1 利用最新5G技术,提升“互联网+税收”征管水平 |
5.3.2 培养高素质个税信息化专门人才 |
5.3.3 加大软硬件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
5.4 提高个税信息共享程度 |
5.4.1 完善个税信息系统 |
5.4.2 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 |
5.4.3 完善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
二、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本文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创新之处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思路的创新 |
三、研究观点的创新 |
第二章 个税课税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理论 |
第二节 供给学派适度减税理论 |
第三节 个税课税模式划分的理论依据 |
(一)区别定性说 |
(二)“净增值”说 |
(三)二元课税说 |
第四节 纳税人权利保障理论 |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形成、分类及比较 |
第一节 课税模式的概念及形成历程 |
一、税课模式的概念 |
二、课税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课税模式的分类 |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 |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 |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 |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比较 |
一、从税收公平角度比较 |
二、从税收效率角度比较 |
三、从税收便利角度比较 |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域外立法特色 |
第一节 蒙古国个税课税模式的立法特色 |
一、纳税主体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
二、依分类所得进行计征 |
三、采用比例税率且税率较低 |
四、税收优惠政策性倾斜 |
五、适当给予税前扣除 |
六、采用源泉扣缴和自主申报制度 |
第二节 美国个税课税模式的立法特色 |
一、纳税主体分为公民、居民和非居民 |
二、根据综合所得进行计征 |
三、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
四、费用扣除项目多 |
五、采用自行申报和预扣预缴制度 |
第三节 日本个税课税模式的立法特色 |
一、纳税主体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
二、依据分类所得和综合所得进行计征 |
三、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
四、税前扣除种类多 |
五、采用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制度 |
第四节 我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必要性 |
一、我国个人所得收入来源与日本相似 |
二、公民综合素质仍待提高 |
三、税收征管水平有所限制 |
第五章 我国现行个税课税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税基较窄 |
一、资本利得 |
二、馈赠所得 |
三、附加福利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不合理 |
一、非劳动所得税率过低 |
二、边际税率过高 |
三、税率级次过多 |
第三节 仍以个人为纳税单位 |
一、不能体现税负公平 |
二、易造成家庭成员间的避税 |
三、有碍于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
第四节 纳税征管制度不完善 |
一、财产登记制度不完善 |
二、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
三、税收违法行为处罚不严 |
四、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
第六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完善路径 |
第一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法律逻辑路径 |
第二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税收要素改革 |
一、拓宽个人所得税税基 |
二、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 |
三、增加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
第三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配套改革路径 |
一、设立个人资产登记制度 |
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
三、加强税收违法处罚机制 |
四、构建信息共享系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个人所得税 |
二、政策执行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二、史密斯理论模型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沿革 |
第一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演变 |
第二节 当前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实施背景 |
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税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 |
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客观要求 |
三、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的迫切需要 |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介绍 |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功能 |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概述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过程 |
一、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
二、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现状 |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人员基本情况 |
二、现行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 |
三、自然人纳税人基本情况 |
四、个人所得税收入及税负情况 |
五、政策执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
第五章 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象征式执行 |
二、政策附加式执行 |
三、政策执行不精准 |
四、政策执行不全面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
二、税务部门执行乏力 |
三、目标群体参与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
四、执行环境不理想 |
第六章 促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 |
一、设定差异化的费用扣除标准 |
二、引入以家庭为征收对象的税制模式 |
第二节 税务部门提高政策执行水平 |
一、优化个税岗位人员配置,强化执行人员业务培训 |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贯彻“信息管税”理念 |
三、对自然人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
第三节 增强纳税人参与政策执行的意识与能力 |
一、加强税法教育培训,提高纳税人办税能力 |
二、优化纳税人参与政策执行的方式 |
第四节 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
一、健全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
二、强化政策宣传,营造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背景下纳税人满意度研究 ——以G市H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个人所得税基本特点 |
2.1.2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及其优缺点 |
2.1.3 公众满意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收入分配理论 |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 |
2.2.3 公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市H区个人所得税满意度现状分析 |
3.1 G市H区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现状 |
3.1.1 G市H区个人所得税减免管理的情况 |
3.1.2 G市H区个人所得税管理的特点 |
3.2 G市H区纳税人满意度实证分析 |
3.2.1 调研目的 |
3.2.2 调研方法 |
3.2.3 问卷设计 |
3.2.4 调查的实施 |
3.2.5 调查的评价 |
3.3 G市H区个人所得税满意度现状调查分析 |
3.3.1 G市H区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新政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3.3.2 G市H区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新政的态度 |
3.3.3 G市H区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政策效应的看法 |
3.3.4 G市H区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市H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满意度差异的问题和原因 |
4.1 G市H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4.1.1 个税申报便捷程度不高 |
4.1.2 高收入人群税负变化不明显 |
4.1.3 税收治理环境有待优化 |
4.2 G市H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满意度差异原因分析 |
4.2.1 个税项目设置和操作相对复杂 |
4.2.2 纳税人税费负担和专项扣除存在差异 |
4.2.3 信息共享系统尚不健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高新个人所得税纳税满意度的建议 |
5.1 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和管理 |
5.1.1 强化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配套建设 |
5.1.2 建立健全纳税人服务体系,完善主动纠错机制建设 |
5.1.3 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办税质效 |
5.2 完善个人所得税新政的征收模式 |
5.2.1 合理设置费用扣除制度 |
5.2.2 逐步向综合课税模式过渡 |
5.2.3 改革理念由监管到服务转变 |
5.3 健全个人所得税纳税信息体系 |
5.3.1 提高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 |
5.3.2 推行个人信用制度,提高纳税意识 |
5.3.3 加强纳税跟踪管理,建立个人所得税监管长效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所得税”政策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功能的不足及其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四)创新点 |
(五)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概况及其沿革 |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职能 |
1.财政职能 |
2.经济职能 |
3.社会职能 |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
(四)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手段及调节现状 |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方式及手段 |
1.累进税率 |
2.费用扣除 |
3.减免税 |
(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现状及调节现状 |
1.整体收入持续增加 |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不能充分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
(二)财产申报制度不健全,收入形式多元化难以监管 |
(三)代扣代缴不到位 |
(四)税收征收环境欠佳,违法行为处罚轻 |
四、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调节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 |
(一)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我国税制结构占比不高 |
(二)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 |
(三)税收征管手段落后 |
(四)居民自觉纳税意识淡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五、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
(一)进一步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
(二)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 |
(三)加强征管与监督 |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
2.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 |
3.提升征管技术手段 |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措施 |
1.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
2.健全社会保险制度 |
3.发挥社会力量对收入差距的第三次调节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基本理论 |
一、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及特点 |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及特点 |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及特点 |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及特点 |
二、三类课税模式在实现个人所得税制功能方面的评析 |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评析 |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评析 |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评析 |
第二部分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
一、“三税并存”时期(1980年-1993年) |
(一)该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二)“三税并存”时期课税模式的主要特征 |
二、“分类统一”时期(1993年-2018年) |
(一)该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主要内容 |
(二)“分类统一”时期课税模式特点 |
三、“分类+综合”时期(2018年-至今) |
(一)该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概述 |
(二)“分类+综合”时期课税模式的特点 |
第三部分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纳税单位一元化 |
二、税基局限性较大 |
三、税率结构不合理 |
四、费用扣除未考虑差异化 |
五、征管方式不完善 |
六、税收优惠缺乏统筹 |
第四部分 我国个人所得课税模式完善的路径选择——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 |
一、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法律逻辑路径 |
(一)制定《税收基本法》以弥补法律空白 |
(二)深入细化《个人所得税法》以推进个税改革的顺利进行 |
(三)加强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促进个税改革的公平正义 |
二、完善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税制要素 |
(一)建立个人和家庭相结合的双主体纳税单位 |
(二)扩大综合所得计征范围 |
(三)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 |
(四)规范费用扣除申报制度 |
(五)改革完善个税征收管理方式 |
(六)规范健全个税税收优惠政策 |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配套改革路径 |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
(二)建立纳税申报激励制度 |
(三)建立个人涉税信息网络平台 |
(四)切实完善税收行政协助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增值税与收入分配 |
2.1.1 收入分配理论 |
2.1.2 增值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2.2 增值税与社会福利 |
2.2.1 社会福利理论 |
2.2.2 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3章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分析 |
3.1 研究假设、研究单位及样本指标 |
3.1.1 研究假设和研究单位 |
3.1.2 样本数据及测算指标 |
3.2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
3.2.1 年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
3.2.2 终生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
3.3 增值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
3.3.1 模型构建及政策指标 |
3.3.2 福利效应的测算流程 |
3.3.3 实证结果分析 |
3.4 研究小结 |
第4章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 |
4.1 我国增值税改革概述 |
4.2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4.2.1 研究假设 |
4.2.2 CGE模型构建及测算指标 |
4.2.3 CGE模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4 样本数据选取及测算流程 |
4.3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
4.3.1 增值税转型的收入分配效应 |
4.3.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
4.4 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
4.4.1 增值税转型的福利效应分析 |
4.4.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
4.5 研究小结 |
第5章 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 |
5.1 征税范围 |
5.1.1 理论影响 |
5.1.2 国际经验 |
5.2 税率结构 |
5.2.1 理论影响 |
5.2.2 国际经验 |
5.3 税收优惠 |
5.3.1 理论影响 |
5.3.2 国际经验 |
5.3.3 食品和医药制品免税的实证分析 |
5.4 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 |
5.4.1 理论影响 |
5.4.2 国际经验 |
5.5 研究小结 |
第6章 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对策建议 |
6.1 优化税率结构 |
6.2 优化减免税政策 |
6.3 严控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 |
主要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临沂超额完成个人所得税收入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所得及其课税规则的类型化研究[J]. 欧阳天健. 青海社会科学, 2021
- [2]临沂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欣.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3]个人所得税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XS市为例[D]. 宋晓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张家口市桥东区个税综合课征问题研究[D]. 冯晓明. 河北大学, 2020(03)
- [5]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探究[D]. 徐婧滢.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云南省A市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冯夕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背景下纳税人满意度研究 ——以G市H区为例[D]. 毕杰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功能的不足及其完善[D]. 赵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研究[D]. 胡玉鹏.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D]. 熊惠君.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收入分配论文; 个税论文; 增值税税率论文; 税收分类论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