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工学校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谢彩丽[1](2021)在《新媒体视角下民办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 ——以广州市四所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许丽丽[2](2020)在《永城市薛湖镇农村空心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农村房屋的闲置、农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居住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发展缓慢,逐步形成农村空心化现象,导致农业主体弱化、农村产业衰退、农民增收困难的诸多问题。农村空心化的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农村发展中暴露出的众多问题中最直接的现象,推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势在必行。在党的十九大政府报告会议中提出了“乡镇振兴战略”,要求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法治化、乡风建设文明化四个目标,为农民群众建设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重新塑造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现代化农村建设和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引入了永城市薛湖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空心化现状展开了研究。薛湖镇下属的行政村较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因此选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阐述其研究意义,以城镇发展的推拉理论、土地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础理论,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法,进一步介绍了薛湖镇及典型村庄基本情况,分析了人口、房屋、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空心化问题;列举了引起农村空心化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约束、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四大原因;详细揭示了农村空心化引发的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村庄布局混乱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并依据以人为本科学整治、因地制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节约利用土地和传承文化创造宜居环境四大原则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寻求解决对策,首先是政府调控的城乡协调发展政策的创新,能够实现农村与城镇体系的对接,构建城乡发展空间;然后是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逐步完善,可以缓解当前国家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是推进农村空心化的治理的重要举措;再者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村基础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减缓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速度和有效控制农村空心化的发展,而提高农村基础服务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农村空心化的治理;最后是撤村并点,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又紧贴国家战略布局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最终期望本文能为有效解决薛湖镇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石佳琳[3](2020)在《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迄今,针对我国西部山区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成果尚极为鲜见。为了解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就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纲要》实施情况、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组织与方法、基础设施、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课程教学方面:每所学校按照《纲要》制定了课程目标;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二年级每学年64学时;教材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但是本土化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强;多数中职学校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体现职业特征,仅有2所中职学校开设了民族传统项目,没有体现湘西民族特点。同时,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评价内容较为传统,素质教育理念未得到强化。2.师资方面:县城中职学校缺乏高学历教师,在科研方面做得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师上课任务重;福利待遇偏低。3.基础设施方面:经费来源单一,领导不够重视,导致该地区中职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4.学生特点方面:中职学生比较叛逆,加大教师教学难度。根据以上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策略: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2.按照《纲要》的要求,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3.多渠道增加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课堂凝聚力、感染力。
周琎[4](2018)在《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文中提出社会基础设施是结构性社会关系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城镇化进程中缓解社会问题、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城市空间载体。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三峡库区进入后三峡时代,主要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而,论文在三峡库区19个区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时空背景下,以现实社会问题及人本需求为导向,将社会基础设施规划作为社会问题的治理途径,即通过城乡规划领域与系统协同论、社会学及经济学等融贯的交叉研究,以“现状问题析因—理论探索—数理模型—策略思考”为整体技术路线,运用文案逻辑、田野调查、相关计量和协调测度等综合研究方法,形成三峡库区区域、城市及社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理论观及方法论的基本内容。(1)探索构建城乡规划领域以社会治理为目标的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框架(第2、3章)。研究表明,库区城镇化转型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同、库区社会基础设施需求与规划建设不协同及库区社会基础设施供给与人本需求不协同分别是库区社会问题产生的具体诱因、物质因由及本质矛盾。构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人本需求三个系统的协同机制、推动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既是理论出路的主要实践策略,亦是库区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途径。(2)建构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协同状态诊断的技术路线和协调测度模型(第4章)。通过静态协调度模型对三峡库区2000-2014年面板数据测度,结果显示,从三峡工程建设整体协调时期(2000-2010年)到后三峡时代失调时期(2010-2014年),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协同状态从失调到基本协调再到失调、且呈现出失调趋势逐渐增大的时空变化表征。故此,提出了基于诊断结果的3种基本发展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探讨具体协同规划策略。(3)提出基于适应性抉择模型的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规划的宏观调控框架和基于人本需求的城区具体设施协同规划策略(第5、6章)。在区域层面,以高等教育设施为例探讨了区域协同规划;在城市层面,以万州区为例,采用适应性抉择模型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规划时序识别,针对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及停车设施进行地域化的规划标准及设计方法研究;在社区层面,以长寿区三道拐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社区文化设施进行基于需求的社会问题治理途径探索。基于以上研究,论文提出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3点探索性策略:在现状建设实施方面,提出协同状态诊断模型来动态监控可能或已近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区域及城市层面通过适应性抉择模型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基于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配置,满足库区非正式经济模式的人本空间需求;在城市及社区层面试图对现行城市规划的规范标准和技术措施进行地域化,并提出空间布局规划策略,以实现社会基础设施的社会福利保障及社会问题的治理效应。综上,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人本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社会学问题既有一定的时空特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普遍意义。论文尝试在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到后三峡时代新型城镇化这一特殊时段中,通过交叉学科复合构建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框架,解析社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人本需求的相关机制,建构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社会基础设施“协同状态诊断—宏观调控框架—协同规划策略”的规划设计方法,同时探讨了基于需求满足的、社会基础设施分项规划的用地布局技术、实施管理与长效维护策略。
卢立涛,袁丽,高峰[5](2018)在《我国当代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子女的群体发展需求日益壮大,其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培训效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界限、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中学教育和中高考制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较大学校的办学质量、落实融入性的教育理念。
应金玲[6](2017)在《福建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发现X地区(X市)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促进X地区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本文以X地区中职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发现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存在一系列问题:中职招生培育人才数远不能满足经济市场需求;大部分学校招生困难,有些甚至倒闭;招生专业设置不合理;招生市场混乱等;以及由招生问题导致的教学秩序混乱,学校、教师工作重心“偏移”;学生“质量”差;中职教学效果差;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中职社会效益不佳等问题。并从经济、历史、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层面对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相应对策:首先,政府发挥正确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中职学校布局、专业设置、招生规划等进行优化调整;加大职业教育办学力量;规范督导企业用工;提高职业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舆论指导,扩大职业教育宣传面和影响力;制定相关法律规章规范学校教学及招生工作,规范企业用工和培训机制;扶持鼓励企业及社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拓宽职业教育形式;规范完善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其次,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专业,开设“特色”、“精品”、“订单”专业,改革招生制度,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管理,提高自身魅力和竞争力。
冯宝庆[7](2017)在《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最基层的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如何关系到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的支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困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在新常态下如何采取对策促进发展上做一些探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5个方面总结了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经济基础制约、认识程度不够、招生无序竞争、学校自身发展瓶颈4个方面分析发展中面临的困境问题,涵盖理念转变、政府主导、招生竞争、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校内涵建设。然后从9个方面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所在,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度、生源匮缺和普职比失衡、招生宣传诚信度、专业设置结构和特色、师资队伍类型、校企合作融合、学校内涵建设。最后如何促进发展对策上进行分析,从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教育认识、强化投入,提升基础能力发展、整合资源,立足市级统筹职能、示范引领,带动县域职教发展、深化改革,构建内涵建设体系等5大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胡勇[8](2017)在《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发展足球的根本是群众基础。中国大众业余足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群众基础薄弱,参与足球运动人口比例较低。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业余足球运动的开展,调动大众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提高参与足球运动人口,进而提高我国群众业余足球整体水平。本文以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州市业余足球参与者的年龄结构、职业、文化水平、训练频次、参与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福州市业余足球队伍的成立时间、活动经费来源、队伍的管理、训练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福州市业余足球运动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进而推动福州市业余足球运动的健康化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访谈,问卷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参与福州市业余足球比赛的队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周岁之间,35岁以上的队员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学历水平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良好的教育背景为福州业余足球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福州市业余足球爱好者的职业及收入相对稳定,以中等收入人群居多。有一定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参与福州市业余足球比赛,为福州业余足球比赛增添了活力。大部分业余足球参与者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学习时间,有利于周末参与业余足球比赛或训练。3.福州市业余足球爱好者参与比赛和训练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和周天。大部分业余球队的训练主要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多以“一周一赛”或“一周一练”的形式为主。训练次数较少是目前各个球队普遍存在的问题。4.大部分福州业余爱好者参与动机集中在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目的较为单纯,他们本着娱乐健身的目的参与到业余足球比赛当中,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也促进了福州业余足球的开展。5.业余球队的经费来源不稳定,管理制度的缺失,组织管理涣散,队员流动性大,专职教练员的缺乏等问题制约着业余球队的良性发展。6.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经过了 fafa业余足球联赛——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榕城超级业余足球联赛,现已形成4个组别74支球队参与的全国最大的城市业余足球联赛,但未与全国的足球丙级业余足球联赛及全国城市业余足球联赛对接,没有形成完善的业余足球联赛晋级体制,缺乏“金字塔”式的竞赛体系。7.福州市现有的对外开放的足球场地较少、场地分布不均匀、场馆开放程度不高、场地租赁费用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福州业余足球的发展。8.福州市业余足球比赛裁判员执法水平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裁判员队伍人员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业余足球爱好者学习专业足球竞赛规则以及足球裁判法的途径较少,参与比赛执法的机会有限。
符晨曦[9](2017)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发展,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研究和认识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对策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首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基础进行阐释和分析,包括相关概念界定、理论研究基础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联性研究等内容,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笔者选取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县的典型代表,分析其职业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保亭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方面的问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多元化投资体系;存在观念屏障;就业渠道不畅;人才需求不高四个方面。微观方面的问题包括:师资实力薄弱;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学校管理松散;目标定位不明五个方面。然后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总结归纳出保亭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从而初步提出四种战略发展对策。再次,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和借鉴,结合SWOT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最终从强化政府职能、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和鼓励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对保亭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最优发展对策。强化政府职能方面的对策包括: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健全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方面的对策有: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内涵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就业和创业指导,健全就业导向机制。鼓励社会参与方面,要求社会企业、行业协会及媒体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合力推进保亭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最后,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
刘天[10](2016)在《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失利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男篮在第17届仁川亚运会分别失利于日本、伊朗队,直接无缘亚运会四强,最终只拿到第五名的成绩,创40年以来亚运会最差战绩。以中国队失利于日本、伊朗队的比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录像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男篮平均年龄为22.5岁,小于日本、伊朗队,表现出大赛经验明显不足;中国男篮平均身高较高,但体重优势不明显,内线平均克托莱指数低于伊朗队,外线平均克托莱指数低于日本队,身体对抗不占优势。2.中国队总投篮命中率落后于日本、伊朗队。其中,三分球命中率中国队21%、29%,远远低于日本队40%、伊朗队45%;罚球命中率中国队50%、59%,远远落后于日本队94%、伊朗队73%;全队助攻数11次少于伊朗队17次。3.中国队进攻战术配合成功率低,全队13次的基础配合低于伊朗队21次,其中突分配合成功率25%低于伊朗队50%;中国队防掩护配合成功率42%低于日本队的63%,在对阵伊朗队时,防守战术的成功率全面落后。4.在针对性的进攻战术中,中国队破人盯人防守的成功率34%低于日本队的51%,而中国队破区域联防的成功率37%落后于伊朗队的75%,中国队进攻效率低。5.后卫队员三分球命中率13%远远落后于日本队50%,罚球命中率60%低于伊朗队88%;前锋队员表现不稳定,罚球次数少且命中率低,两分球、三分球命中率都低于伊朗队,禁区得分能力不足;中锋队员没有发挥出身高优势,投篮命中率低且不稳定,进攻能力差且策应能力弱,犯规次数较多限制了队员的发挥。6.对日本队赛前准备不足,教练在换人时机的把握和关键球处理出现失误,队员轮换不合理,丧失有利局面。
二、技工学校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工学校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永城市薛湖镇农村空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点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1.6.2 研究的不足点 |
2 相关概念指标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村空心化概念 |
2.1.2 “空心村”界定 |
2.1.3 村庄“空心化”衡量指标 |
2.2 理论基础 |
2.2.1 乡村振兴战略含义 |
2.2.2 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推拉理论” |
2.2.3 土地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城乡一体化 |
3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现状分析 |
3.1 薛湖镇基本情况 |
3.1.1 薛湖镇地理区位、人口概况 |
3.1.2 薛湖镇产业情况 |
3.1.3 薛湖镇典型村庄人口土地结构概况 |
3.2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现状 |
3.2.1 人口及劳动力空心化分析 |
3.2.2 土地及住宅情况空心化分析 |
3.2.3 基础设施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空心化分析 |
3.2.4 农村经济空心化分析 |
4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成因分析 |
4.1 城乡二元结构的约束 |
4.1.1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的影响 |
4.1.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化的影响 |
4.2 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 |
4.2.1 城乡有别的土地制度的影响 |
4.2.2 宅基地流转机制与有效退出的缺失 |
4.3 经济因素 |
4.3.1 农户对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的不足 |
4.3.2 村庄建设融资难 |
4.4 人文因素 |
4.4.1 传统思想的影响 |
4.4.2 农民对农村空心化认知的不足 |
5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分析 |
5.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
5.1.1 农村居民点宅基地规模大,土地利用率低 |
5.1.2 宅基地的使用与人口迁移不匹配 |
5.2 村庄整体布局混乱,居住环境遭到破坏 |
5.2.1 村庄缺乏整体规划,布局混乱 |
5.2.2 村庄生态环境遭到污染 |
5.3 基础配套设施匮乏和基层组织服务水平较低 |
5.3.1 基础配套设施的匮乏 |
5.3.2 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服务后续乏力 |
5.4 产生各种家庭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
5.4.1 乡土文化逐渐衰落 |
5.4.2 留守群体问题突出 |
6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原则和对策建议 |
6.1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原则 |
6.1.1 以人为本,科学整治 |
6.1.2 因地制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6.1.3 节约利用土地 |
6.1.4 传承乡土文化,创造宜居环境 |
6.2 薛湖镇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的对策建议 |
6.2.1 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创新 |
6.2.2 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完善 |
6.2.3 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 |
6.2.4 提高基础服务水平,提升参与人员整体素质 |
6.2.5 撤村并点,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3)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1.3.2 国内发展现状、发展动态 |
1.3.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
2.1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执行情况 |
2.1.1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情况 |
2.1.2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定情况 |
2.1.3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在湘西州中职学校的实施情况 |
2.2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使用状况 |
2.3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
2.3.1 理论方面 |
2.3.2 实践课程方面 |
2.3.3 学生对根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认可的情况 |
2.4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
2.4.1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情况分析 |
2.4.2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情况 |
2.5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状况 |
2.6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实施情况 |
2.6.1 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
2.6.2 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
2.7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情况 |
2.7.1 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年龄情况 |
2.7.2 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工资待遇的情况 |
2.8 湘西州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情况 |
2.8.1 体育教学评价的状况 |
2.8.2 学生对体育课与就业、身体素质关系认可程度情况 |
第3章 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基于师资方面的问题 |
3.2 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没有体现职业特征 |
3.3 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
3.4 体育场地设施不均衡 |
3.5 中职学生比较叛逆,加大教师教学难度 |
第4章 推进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策略 |
4.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4.2 按照《纲要》的要求,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
4.3 多渠道增加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条件 |
4.4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课堂凝聚力、感染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教师问卷 |
附录B:学生问卷 |
附录C: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D:专家效度检验表 |
(4)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选题的确定 |
1.1.1 选题的切入点 |
1.1.2 选题背景与时空范围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1.2.1 三峡库区社会问题的界定及梳理 |
1.2.2 源于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问题研究 |
1.2.3 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调控对象维度 |
1.2.4 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协作空间层次 |
1.2.5 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核心关系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社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 |
1.3.2 城乡规划视野的协同规划研究 |
1.3.3 社会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研究 |
1.3.4 三峡库区的相关研究 |
1.3.5 已有研究小结及评述 |
1.4 选题的研究逻辑及技术框架 |
1.4.1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2 困境与成因: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梳理 |
2.1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辨识 |
2.1.1 社会基础设施的概念辨识 |
2.1.2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的功能细分 |
2.1.3 城镇化的演进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2.1.4 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层次 |
2.2 三峡库区城镇化转型特征及问题 |
2.2.1 人口城镇化:移民驱动型过渡至平稳聚集型 |
2.2.2 经济城镇化:经济逐步转型,但工业化低于城镇化 |
2.2.3 社会城镇化:社会事业逐步复苏、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
2.2.4 生态环境城镇化:生态破坏型转向为生态保护型 |
2.2.5 土地空间城镇化:移民政策迁建型过渡至人居环境改善型 |
2.2.6 小结:库区城镇化转型对社会基础设施所需与日俱增 |
2.3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
2.3.1 文化设施设施现状:偏重大中型设施,欠缺社区级设施 |
2.3.2 教育设施建设现状:布局均等性欠佳,单体可拓性较差 |
2.3.3 医疗卫生设施现状:空间布局不均,就医条件落后 |
2.3.4 社会福利设施现状:设施种类单一,数量质量偏低 |
2.3.5 其他社会基础设施现状:补充建设得当,但仍相对欠缺 |
2.3.6 小结: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城镇化进程矛盾渐生 |
2.4 三峡库区城市居民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调查 |
2.4.1 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需求提升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影响 |
2.4.2 基于人本需求的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供需调查概况 |
2.4.3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供需调查反馈及问题小结 |
2.4.4 三峡库区受访者对各类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度 |
2.4.5 小结: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已逐渐难以满足人本需求 |
2.5 源于社会基础实施供需矛盾的社会问题产生本因 |
2.5.1 库区城镇化转型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同是具体诱因 |
2.5.2 库区社会基础设施需求与规划建设不协同是物质因由 |
2.5.3 库区社会基础设施供给与人本需求不协同是本质矛盾 |
2.6 小结:社会基础设施规划不协同是库区社会问题的产生缘由 |
3 内涵与构架: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 |
3.1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理念释出 |
3.1.1 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念构建的要义 |
3.1.2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原理 |
3.1.3 基于系统论的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本质探索 |
3.2 社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人本需求协同发展的关系建立 |
3.2.1 核心价值趋同—国家政策的指引 |
3.2.2 目标诉求同质—社会福利的需求 |
3.2.3 空间载体同构—需求的物质供给 |
3.3 社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人本需求的相关机制研究 |
3.3.1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的拉力机制 |
3.3.2 新型城镇化对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机制 |
3.3.3 新型城镇化对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 |
3.4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的理论框架探索 |
3.4.1 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基础 |
3.4.2 新型城镇化进程协同:协调发展及社会经济学理论 |
3.4.3 规划编制协同:社会基础设施规划相关理论 |
3.4.4 人本需求协同:生理与心理需求理论 |
3.4.5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规划的三维协同理论框架 |
3.5 小结: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是库区新型城镇化的治理途径 |
4 表征与分类: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状态诊断 |
4.1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协同状态诊断方式 |
4.1.1 传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方式:实时监控性较弱 |
4.1.2 基于协调测度的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协同状态诊断框架 |
4.2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构建及效验 |
4.2.1 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体系研究 |
4.2.2 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的界定及指数选取 |
4.2.3 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界定及指数选取 |
4.2.4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 |
4.2.5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体系效验 |
4.3 基于协调测度的库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协同状态诊断 |
4.3.1 三峡库区SI-Ur体系协调度的评估框架 |
4.3.2 三峡库区SI-Ur体系协调度的计量评估 |
4.3.3 三峡库区SI-Ur体系协调度的时空表征 |
4.4 基于协同状态诊断结果的三峡库区城市发展类型划分 |
4.4.1 良性协调发展型 |
4.4.2 初步互动萌芽型 |
4.4.3 低度协调改进型 |
4.5 小结: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协同状态诊断是规划基础 |
5 宏观调控策略: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规划 |
5.1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规划的必然性 |
5.1.1 基于宏观调控调控的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规划抉择 |
5.1.2 基于社会福利提升的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规划抉择 |
5.2 三峡库区区域城镇化阶段及城镇体系布局预判 |
5.2.1 三峡库区区域城镇化及工业化阶段预判 |
5.2.2 三峡库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历程梳理 |
5.2.3 基于系统论的库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探索 |
5.2.4 三峡库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模式探讨 |
5.3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规划适应性抉择模型建构 |
5.3.1 三峡库区区域社会基础设施适应性抉择模型构建 |
5.3.2 基于阶段性相关的库区社会基础设施适应性识别 |
5.3.3 基于阶段性识别的库区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抉择 |
5.4 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规划:以区域性教育设施为例 |
5.4.1 三峡库区区域性教育设施现状及问题 |
5.4.2 三峡库区区域性教育设施协同规划机制 |
5.4.3 三峡库区区域性教育设施协同规划路径 |
5.5 小结:宏观层面的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以调控为主要途径 |
6 中观协作治理: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城区协同规划 |
6.1 基于适应性抉择模型的三峡库区城市社会基础设施规划识别 |
6.1.1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基础设施适应性抉择的要义 |
6.1.2 三峡库区区县社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识别 |
6.1.3 三峡库区区县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抉择 |
6.1.4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基础设施适应性抉择结果 |
6.2 低度协调改进型城市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以万州区为例 |
6.2.1 万州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概纳 |
6.2.2 基于治理入学难问题的基础教育设施协同规划研究 |
6.2.3 基于治理就医难问题的医疗卫生设施协同规划研究 |
6.2.4 基于治理停车难问题的停车设施协同规划策略 |
6.3 基于需求分析的社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研究 |
6.3.1 基于人本需求的协同规划必要性探讨 |
6.3.2 基于人本需求的社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框架 |
6.3.3 基于文化复建的社区文化设施协同规划:以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与难点 |
7.2.1 创新点 |
7.2.2 难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1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1 社会基础设施发展方针政策的演变 |
附录3.1 库区高等院校及职业教育学校一览表 |
附录4.1 库区可用立体式停车设施及特点一览表 |
附录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我国当代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的文献回顾: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 |
(一) 农民工的产生、定义及其代际发展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产生、定义及其数量情况 |
二、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政策及存在问题 |
(一) 农民工教育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
三、针对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的讨论 |
(一) 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讨论 |
(二)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
四、结语 |
(6)福建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经济及市场用工现状 |
第一节 当前中国经济及市场用工状况分析 |
一、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 |
二、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 |
三、农民工问题 |
第二节 X地区经济及市场用工状况分析 |
一、X地区经济现状 |
二、X地区人口文化状况 |
三、X地区用工现状 |
第二章 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现状 |
第一节 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整体情况 |
一、福建省中职招生总体情况 |
二、X地区中职招生总体情况 |
第二节 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中职招生数少 |
二、招生市场混乱 |
三、学校招生工作问题严重 |
第三章 中职招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
第一节 经济因素 |
一、经济落后,学校规模相对更小 |
二、经济落后,生源“外流” |
第二节 历史因素 |
一、我国工业化起步晚 |
二、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经历一段曲折过程 |
第三节 社会因素 |
一、民众思想 |
二、中职产生的社会效益偏低 |
三、生源总体减少 |
第四节 政府因素 |
一、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引导等不够合理 |
二、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够完善 |
三、宣传引导不够到位 |
四、法律规章不够健全 |
第五节 学校因素 |
一、学校招生、考核制度不够合理 |
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
三、学校、教师工作重心转移 |
四、学校规模普遍偏小 |
五、对学生知识技能考核把关不够到位 |
六、学生问题 |
第四章 改善X地区中职招生工作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发挥正确的宏观调控职能 |
一、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宏观调控 |
二、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 |
三、扩大职业教育宣传面,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
四、探索拓宽职业教育模式及渠道 |
五、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管理,鼓励职业技能培训 |
第二节 学校加强自身建设 |
一、合理开设专业,创办“特色”、“精品”、“订单”专业 |
二、加强学校建设管理,提高魅力 |
三、改革招生制度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县域职业教育有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的释义和界定 |
第二节 县域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
第三章 龙岩市社会概况和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龙岩市社会概况 |
第二节 龙岩市及县域产业发展现状 |
第四章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
第一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
第二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近三年在校生概况 |
第三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
第四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
第五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第五章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
第一节 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二节 导致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 |
第六章 新常态下促进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教育认识 |
第二节 强化投入,提升基础能力发展 |
第三节 整合资源,立足市级统筹职能 |
第四节 示范引领,带动县域职教发展 |
第五节 深化改革,构建内涵建设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业余足球的定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福州市业余足球参与者基本情况 |
一、年龄结构 |
二、学历情况 |
三、职业状况及收入水平 |
四、业余训练参与频次 |
五、参与动机 |
第三章 福州市业余球队基本情况 |
一、福州市业余球队组织形式 |
二、队史 |
三、经费来源 |
四、管理 |
五、福州市业余球队的教练与训练情况 |
1 、队伍是否安排教练 |
2 、福州市业余球队训练情况 |
3 、福州市业余球队及球员保险购买情况 |
第四章 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基本情况调查 |
一、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历程 |
二、福州市业余足球赛事组织结构情况 |
三、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赛事运作 |
四、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场地使用情况 |
五、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情况 |
六、影响业余球队参与业余联赛的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福州市业余足球爱好者调查问卷 |
附录2 福州市业余足球比赛参赛球队组织形式调查问卷 |
附录3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综述 |
2.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3. 研究的思路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2. 研究的创新点 |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社会主义新农村 |
2. 职业教育 |
3. 少数民族职业教育 |
(二) 研究基础 |
1. 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 |
2. 我国历届领导人关于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的相关论述 |
3. 人力资本理论 |
4.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 |
(三)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
1.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
2.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 保亭县农村现状 |
1. 保亭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
2. 保亭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及技能培训现状 |
3. 保亭县新农村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现状 |
(二) 保亭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1. 保亭县职业学校教育现状 |
2. 保亭县农业技能培训现状 |
3. 保亭县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
(三) 保亭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宏观方面 |
2. 微观方面 |
(四) 保亭县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SWOT分析 |
1. 优势(STRENGTH) |
2. 劣势(WEAKNESS) |
3. 机遇(OPPTUNITIES) |
4. 挑战(THREATS) |
四、他山之石: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
(一)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1. 学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转变 |
2. 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保障 |
3.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 |
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二) 国内其他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
1. 东莞新阳学院企业办学模式 |
2. 宁波"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 |
3. 奉化"四轮联动制"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模式 |
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一) 强化政府作用 |
1. 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
2. 建立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 |
3. 建立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
4. 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
(二) 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
1. 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
2. 注重内涵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3. 改变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
4. 加强就业和创业指导,健全就业导向机制 |
(三) 鼓励社会参与 |
1. 各类企业的参与 |
2. 行业协会的参与 |
3. 媒体的参与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10)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失利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现代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及中国篮球发展现状的研究 |
1.3.2 关于中国男篮在国际比赛中表现情况的研究 |
1.3.3 关于本届中国男篮 |
1.3.4 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比赛情况的综述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观察录像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男篮参加历届亚运会成绩的回顾与分析 |
3.2 中国男篮与日本、伊朗在年龄、身体形态、克托莱指数的对比分析 |
3.3 中国男篮与日本、伊朗男篮攻防统计的对比分析 |
3.3.1 中国男篮与日本、伊朗男篮整体的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
3.3.2 中国男篮与日本、伊朗男篮整体的战术统计对比分析 |
3.3.3 中国男篮与日本、伊朗男篮各个位置对比的攻防统计分析 |
3.4 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比赛失利影响因素的剖析 |
3.4.1 教练员临场执教 |
3.4.2 运动员及其对手竞技水平的发挥 |
3.4.3 运动员心理素质 |
3.4.4 运动员比赛经验 |
3.4.5 技战术风格 |
3.4.6 球队阵容配备 |
3.5 裁判的判罚对比赛失利影响因素的分析 |
3.5.1 竞赛规则 |
3.5.2 判罚尺度 |
3.5.3 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
3.6 场外因素对比赛失利影响的分析 |
3.6.1 赛前集训备战情况 |
3.6.2 情报与对对手的重视程度 |
3.6.3 场外环境 |
3.7 提高我国男篮竞技水平的对策研究 |
3.7.1 加强篮球基本功的训练 |
3.7.2 适度增加体重,重视体能训练 |
3.7.3 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
3.7.4 加强投篮能力的训练,提高罚球命中率 |
3.7.5 增强快攻意识,加快攻守转换速度 |
3.7.6 加强组织后卫的培养,提高串联全队的能力 |
3.7.7 加强对前、后场篮板球的冲抢与保护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完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造血、输血工作 |
4.2.2 完善外援相关政策,提高国内联赛质量 |
4.2.3 完善联赛各项制度,推进CBA职业化发展 |
4.2.4 做好组织后卫与中锋的培养工作,打造核心球员 |
4.2.5 讲究“整体篮球”,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战术风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技工学校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视角下民办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 ——以广州市四所学校为例[D]. 谢彩丽.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永城市薛湖镇农村空心化研究[D]. 许丽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3]湘西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石佳琳. 吉首大学, 2020(03)
- [4]三峡库区社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D]. 周琎. 重庆大学, 2018(04)
- [5]我国当代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的考察[J]. 卢立涛,袁丽,高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01)
- [6]福建X地区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研究[D]. 应金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7]龙岩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冯宝庆.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8]福州市业余足球联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 胡勇.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亭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 符晨曦. 海南大学, 2017(02)
- [10]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失利原因及对策研究[D]. 刘天.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6(02)
标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农村基础设施论文; 农村论文; 三农论文; 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