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维CAD/CAM实用技术在鞋模制造业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潘盟[1](2021)在《基于CATIA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制造、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企业的工业数据呈指数级增加且动态变化的特征日趋显着。由于工业数据的类型多、数据分散、缺少统一标准,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管理带来了挑战。作为工业数据的基础,设计数据是制造型企业产品的数据源头,只有保证设计数据统一、标准,才能保证其在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效果。而设计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其中标准件数据是设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标准件数据的统一、规范,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针对国内某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存在对标准件数据书写不规范,对基础属性定义不统一,导致标准件数据传入到工艺、制造、采购、财务等环节出现了一物多名、一名多物等问题,研究了基于CATIA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物多名与一名多物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增强了企业对标准件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提出了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概念,研究了制定过程及数据组成。使标准件数据在设计源头被统一,包含了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采购、财务等全部数据。其次,对系统的业务需求和性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C/S架构模式和四层体系结构。对系统的数据资源层进行设计,其中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以及各类表之间的关系设计;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的设计包括参数化建模、二维尺寸图的绘制和属性定义,以及命名与存储。数据资源层的设计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后台数据源和模型源。再次,搭建系统的开发环境;对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和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与各层级之间进行通信;对系统应用层和用户层进行开发和功能实现,包括登录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增加模块、更新模块、删除模块、按照类别检索模块、详细尺寸信息模块和生成三维模型模块;根据优选匹配的检索算法,开发出优选匹配的检索功能,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匹配到最优标准件。最后,对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在功能及性能上的要求。
韩冬辰[2](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林聪[3](2019)在《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设计及制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定制鞋的制造过程繁琐、效率低、制造成本高,造成定制鞋的价格高昂,不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要求。而鞋模作为鞋底制造的工具,在进行定制个性化和舒适性鞋子制造之前,必须对鞋模进行相应的定制设计和制造。因此,鞋模的定制研究设计与制造成为定制鞋的关键。本文通过逆向工程技术进行了分类定制鞋模的设计与制造研究,还针对定制鞋的舒适性进行延伸,使定制鞋模生产的鞋底结合个性化鞋垫以提升鞋子整体的舒适性效果。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针对国内定制鞋模具设计周期长、成本高、过程繁琐等问题,本文研究提出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样例定制鞋模的设计,验证其方法的实用性。2.优化了传统定制鞋模的制造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率、耗时短、低成本的石膏翻制铝模的技术方法。根据消费者实际需要按照分类定制鞋模的设计方法,得到三维设计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定制鞋模的制造。本文在实验制造过程中对传统石膏翻制鞋模的方法进行改进优化,验证制造出的定制鞋模表明,本文定制鞋模的制造方法与传统定制鞋模相比,其具有表面粗糙度低、制造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点。3.进行了个性化鞋垫设计与制造研究,分析足底压力分布的特点,结合逆向工程进行足底尺寸数据的获取,并进行个性化鞋垫的设计与制造,通过客观与主观评价其功能效果,结果表明该个性化鞋垫具有改善足底压力集中、保护足部健康、稳定舒适的功效。
沈海波[4](2019)在《基于CAD/CAM的汽车冷冲压模模块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汽车配件模具设计成为生产中的重要流程。现代机械技术不断完善,冷冲压工艺广泛的应用于模具的制作中,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CAD/CAM一体化的模具实体参数化设计是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的主要手段。
张硕[5](2019)在《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结构件作为车体骨架,在车体结构中主要起到承载的作用。而对汽车结构件级进模的设计目前存在模具结构复杂,设计知识繁多,设计周期长等缺点。在传统的手工设计模式中,设计流程复杂,效率低。在将CAD技术辅助到模具设计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级进模的设计效率,但对于某些特定的级进模设计仍有不足,存在定制化与智能化不足等问题,所以开发一套针对特定模具类型的设计系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本文在对现有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结构特点与设计流程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设计经验,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对设计系统进行了模块划分,确定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几种智能化设计方法。利用级进模全局参数化管理方法,从数据定义、查询与存储三个方面对落料级进模设计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基于参数驱动的模板化建模方法,结合落料级进模和设计原则,设计了模架与组件的模板库,实现对模架与组件的快速创建;在智能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人机交互的决策方法,实现对组件的快速设计。本文在运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使用NX OPEN API进行开发,基于NX 8.0平台,完成对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设计系统的开发,主要功能包括:通过选取排样并对排样进行分析,推理合适模架尺寸并导入参数化模架;选取冲孔或切边特征,进行特征分析,实现对冲孔与切边组件的快速设计;选取冲裁线,实现该冲裁区域落料滑槽的快速布置与设计;设计合适的氮缸布置算法与加强筋布置算法,解决了设计过程中氮缸偏载问题和加强筋与模具其他结构冲突的问题,实现了对氮缸与下模座加强筋的的快速布置,同时可由用户对设计结果进行实时调整。在案例测试中,基本满足设计需求,有效缩短了落料级进模的设计周期。
王凯[6](2018)在《基于UG NX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平台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正不断地增加,但竹木地板制造企业仍然处于以企业为中心,其传统以产定销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本文依托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面向重组竹地板的柔性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4C31064)”,围绕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展开研究,并基于NX软件开发了针对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的CAD/CAM集成系统。论文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首先对地板个性化定制的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地板个性化定制是设计与加工的结合。通过对比其它软件,决定采用NX软件作为地板个性化定制的平台,并对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2)其次对本文所使用到的软件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NX二次开发的流程。并利用Menuscript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了该集成系统的菜单和工具条,并介绍了该集成系统的模块功能。(3)然后对CAD模块进行分析,通过NX/OPEN二次开发工具和NX原有功能开发了参数化建模模块、装饰花纹生成模块、拼铺模块、工程图纸快速生成模块和模型库管理模块五大子模块,完成了整个CAD模块的设计。并且通过两个实例对CAD模块进行了操作演示。(4)最后对CAM模块和加工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加工模板的配置、Nc Studio后处理器的配置和对Nc Studio后处理器的仿真验证,完成了整个CAM模块的配置。基于NX的竹木地板CAD/CAM集成系统的开发,节约了个性化定制的设计时间,缩短了竹木地板制造周期,提高了地板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集成系统能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直至为消费者设计出满意的产品,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对竹木地板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该CAD/CAM集成系统的建立及其研究成果也为产品个性化定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孙磊[7](2017)在《注塑鞋底铝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鞋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鞋类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鞋模具市场也越来越向小批量化、快速化、高精密化方向发展。鞋模的快速设计及制造技术是抢占鞋业市场的关键。本文的研究主要以鞋底模具为例,研究针对精密模具的快速设计及制造的相关技术。本文针对注塑鞋底模具精度高、纹理精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与正向绘图交互的设计方式。在激光三维扫描设备采集三维鞋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正逆向结合建模方式进行曲面重建,得到表面光顺、纹理完整的鞋底模具。最终得到的鞋模数模与原始网格数据比较,最大绝对误差为士0.2mm。本文以注塑鞋底模具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精密造型及铸造实验。主要研究了以数控精雕加工技术和失蜡铸造技术为手段,以铸造石膏、石墨型、磷酸盐包埋料、冷硬树脂砂型为鞋模铸造造型材料,从成型效率、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等方面分析研究不同造型方法的优劣。以数控技术为手段,以石膏、石墨作为造型材料,研究了石膏、石墨的加工性能、加工效率及表面粗糙度。石膏型制备采用真空发泡和震压造型可显着降低石膏型芯内部的气孔分率,其中45-65℃烘干8小时后石膏型加工表面质量较好。对比了两种加工策略下石墨型加工的效率,石墨型加工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以磷酸盐包埋料、失蜡转移涂料砂型为材料,研究了作为包埋料与转移涂料砂型作为精密铸造材料的可行性。包埋料型芯表面粗糙度在1.7μm,准一涂料砂型表面粗糙度在2.0μm内。最后,以石墨型方法采用石墨作为铸造造型材料,研究了石墨的设计加工及铸造工艺,得到表面粗糙度在1.2μm的铸件,满足鞋模精度1.6μm的要求。
李向义[8](2018)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假肢接受腔加工系统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假肢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方法一直是各国假肢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费时费力,加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探索将自动化加工设备应用于假肢接受腔制作已成为假肢制作工艺改进的方向。本文以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假肢接受腔加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将机器人用于接受腔阳模加工的工艺路线和关键技术。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机器人加工系统进行了研究。基于KUKAKR210工业机器人平台,建立了机器人铣削加工系统。该加工系统包括KUKA机器人本体、KRC4控制系统、加工主轴及变频控制系统、以及加工主轴与机器人的连接法兰等部件。KR C4控制系统通过Profibus/Dp与变频控制器进行通讯,实现对加工主轴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基于FreeCAD和MasterCAM软件,建立了加工系统仿真平台,用于离线仿真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及加工工艺规划。其次,应用三维扫描测量和建模技术建立假肢接受腔阳模数字化模型。针对接受腔阳模曲面特征,在Matercam软件中进行加工工艺规划。对接受腔阳模的工件、加工工艺、刀具参数和加工参数等进行设置,得到假肢接受腔阳模加工所需的刀具路径(包括刀具的NCI和NC文件)。在MATLAB中应用D-H法建立KUKA机器人加工系统运动学模型,对运动学正、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Mastercam的数控刀具路径NCI文件进行分析,提取加工刀具的位置姿态信息。通过位置变换和位姿坐标变换,将其转换为机器人加工系统刀具的位姿文件,进而通过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得到机器人各轴的角度信息。应用Robotmaster软件对获得的加工阳模所需的离线编程文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在对KUKA机器人加工系统标定基础上,对加工点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3D打印机对接受腔阳模进行了打印实验,就打印时间和操作步骤等方面同机器人雕刻做了对比,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
张党飞[9](2012)在《基于CAXA的数控雕刻CAD/CAM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手工雕刻制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因而数控雕刻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CAD/CAM技术在雕刻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运用二维图像信息来完成三维形体的构造、二维正投影图构造三维形体以及几何浮雕的数据模型三种不同的算法,针对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并对几何浮雕的数据模型进行了算法应用,实现了几何浮雕的建模。同时对基于Z-Map数据模型的雕刻过程进行了算法分析。研究了CAD/CAM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2004,介绍了其中的粗精加工方法,并运用区域式粗加工与等高线粗加工的组合方法研究,在CAXA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对铝合金薄壁零件的高速加工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数控雕刻编程加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完成了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以及加工中的后置处理过程,并获得了较好的数控加工效果。这对操作人员在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数控刀具的轨迹生成,加工中的后置处理以及保证加工精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在上述算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实例验证了算法过程的正确性。
黄蓓蕾[10](2011)在《CAD/CAM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CAD/CAM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制造进程,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CAD/CAM技术正向着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文章介绍了CAD/CAM技术在机械设计、数控加工中的应用,从CAD/CAM软件使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二、三维CAD/CAM实用技术在鞋模制造业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维CAD/CAM实用技术在鞋模制造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TIA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产品数据管理与标准件库的研究现状 |
1.2.1 产品数据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标准件库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路线与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概念、特征以及数据组成 |
2.1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概念 |
2.2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特征 |
2.3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规范制定过程 |
2.4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数据组成 |
2.4.1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数据结构 |
2.4.2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分类 |
2.4.3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编码 |
2.4.4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模板 |
2.4.5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三维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系统体系结构 |
3.2.2 系统功能结构 |
3.3 关键技术 |
3.3.1 系统对数据资源的储存技术 |
3.3.2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技术 |
3.3.3 系统应用层与数据资源层之间的通信技术 |
3.3.4 优选检索算法 |
3.3.5 CATIA及其二次开发技术 |
3.3.6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参数化建模技术 |
3.3.7 关键技术的总体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4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和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的设计 |
4.1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的设计 |
4.1.1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的设计流程 |
4.1.2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4.1.3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4.1.4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
4.1.5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关系图 |
4.2 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的设计 |
4.2.1 统一数据标准件的参数化建模 |
4.2.2 统一数据标准件二维尺寸图的制作 |
4.2.3 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的存储 |
4.3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与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之间的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和功能实现 |
5.1 系统的运行与开发环境 |
5.1.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1.2 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 系统各层之间的通信 |
5.2.1 统一数据标准件数据库与应用层、用户层之间的通信 |
5.2.2 统一数据标准件本地模型库与应用层之间的通信 |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
5.3.1 登录模块 |
5.3.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
5.3.3 增加模块 |
5.3.4 更新模块 |
5.3.5 删除模块 |
5.3.6 按照类别检索模块 |
5.3.7 详细尺寸信息模块 |
5.3.8 生成三维模型模块 |
5.4 优选匹配检索算法的开发 |
5.4.1 优选匹配的要求 |
5.4.2 优选匹配检索算法的实现 |
5.4.3 初选 |
5.4.4 精选 |
5.4.5 优选 |
5.5 系统的封装和发布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功能测试 |
6.1 增加设计人员信息 |
6.2 增加统一数据标准件 |
6.3 更新统一数据标准件 |
6.4 删除统一数据标准件 |
6.5 检索统一数据标准件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成果 |
致谢 |
(2)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
1.2 研究综述 |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设计及制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定制鞋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分类定制鞋模研究设计 |
2.1 分类定制鞋款 |
2.2 分类定制鞋模描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设计 |
3.1 逆向工程技术 |
3.1.1 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 |
3.1.2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
3.1.3 相关设备及软件 |
3.1.4 三维扫描的原理与数学模型 |
3.2 分类定制鞋模设计技术路线 |
3.3 三维数据的采集与曲面构建 |
3.3.1 数据采集预处理 |
3.3.2 三维数据采集与处理 |
3.3.3 曲面的重构 |
3.4 分类定制鞋模设计 |
3.5 3D快速打印模型 |
3.5.1 3D打印工艺分析 |
3.5.2 3D模型的打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制造 |
4.1 制造工艺 |
4.1.1 浇注工艺 |
4.1.2 焙烧工艺 |
4.1.3 喷烧工艺 |
4.2 石膏翻模工艺步骤 |
4.2.1 工艺流程图 |
4.2.2 定制鞋模制造的前期准备 |
4.2.3 实验步骤 |
4.3 定制鞋模优势点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个性化鞋垫设计与制造 |
5.1 足底压力测量与分析 |
5.1.1 足底压力的测量 |
5.1.2 足底压力变化特点分析 |
5.2 足型尺寸的测量与提取 |
5.3 个性化鞋垫设计与制作 |
5.3.1 鞋垫材料 |
5.3.2 鞋垫设计 |
5.3.3 鞋垫制作 |
5.4 鞋垫功能性与舒适性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1.2 级进模CAD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结构设计系统方案分析 |
2.1 汽车结构件的特点 |
2.2 落料级进模结构设计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 落料级进模设计系统的结构设计 |
2.4 落料级进模设计系统的模块划分 |
2.5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内容 |
2.6 关键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汽车结构件级进模设计系统中的智能设计方法 |
3.1 级进模全局参数化管理方法 |
3.2 基于参数驱动的模板化建模方法 |
3.3 基于人机交互的决策 |
3.4 本章小结 |
4 汽车结构件级进模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4.1 模架导入模块开发与应用实例 |
4.2 冲孔切边组件设计模块开发与应用实例 |
4.3 氮缸布置设计模块开发与应用实例 |
4.4 滑槽布置设计模块开发与应用实例 |
4.5 加强筋布置设计模块开发与应用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基于UG NX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平台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个性化定制发展状况 |
1.2.2 不同行业的产品定制现状 |
1.2.3 个性化地板现状 |
1.2.4 CAD/CAM集成在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基于NX的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 |
2.1 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角度 |
2.1.1 外观形状 |
2.1.2 颜色、材质 |
2.1.3 拼铺方式 |
2.1.4 装饰花纹 |
2.2 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的软件平台选择 |
2.2.1 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的本质 |
2.2.2 软件平台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NX的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的平台开发 |
3.1 软件支持 |
3.1.1 NX二次开发工具 |
3.1.2 VisualStudio |
3.1.3 3dsMAX |
3.1.4 V-Ray |
3.1.5 NcStudio |
3.2 NX二次开发流程 |
3.2.1 NX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框架 |
3.2.2 二次开发的前期准备 |
3.2.3 菜单栏和工具条的定制 |
3.2.4 UI交互界面的生成 |
3.2.5 二次开发环境搭建 |
3.3 基于NX的竹木地板CAD/CAM集成系统 |
3.3.1 系统开发环境 |
3.3.2 系统结构和功能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4 CAD模块分析与设计 |
4.1 CAD模块总体分析 |
4.2 参数化建模模块 |
4.2.1 特征技术 |
4.2.2 参数化建模方法 |
4.2.3 参数化建模的功能开发 |
4.3 装饰花纹生成模块 |
4.3.1 装饰花纹分析 |
4.3.2 装饰花纹的生成流程 |
4.3.3 装饰花纹的生成具体方法 |
4.4 拼铺模块 |
4.4.1 NX装配 |
4.4.2 拼铺模板的建立流程 |
4.4.3 实现个性化搭配的流程与方法 |
4.5 工程图纸快速生成模块 |
4.5.1 创建工程图纸模板 |
4.5.2 快速获取质量和面积的功能开发 |
4.5.3 标题栏自动填写的功能开发 |
4.5.4 一键生成三视图的功能开发 |
4.5.5 一键生成装饰花纹图纸的功能开发 |
4.6 模型库管理模块 |
4.6.1 开发思路 |
4.6.2 模型库的功能开发 |
4.7 实例演示 |
4.7.1 拼花地板个性化定制 |
4.7.2 鱼骨拼铺个性化定制 |
4.8 本章小结 |
5 CAM模块分析与配置 |
5.1 CAM模块总体分析 |
5.1.1 机械雕刻 |
5.1.2 数控雕刻 |
5.1.3 CAM配置分析 |
5.2 加工工艺分析 |
5.2.1 加工刀具 |
5.2.2 加工工序类型 |
5.2.3 加工工艺参数 |
5.3 加工模板配置 |
5.4 NcStudio系统后处理器的配置 |
5.4.1 NX后处理技术 |
5.4.2 NX/PostBuilder简介 |
5.4.3 TCL语言 |
5.4.4 后处理器的配置 |
5.4.5 实例演示 |
5.5 NcStudio后处理器仿真验证 |
5.5.1 NcStudio软件设置 |
5.5.2 验证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
致谢 |
(7)注塑鞋底铝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鞋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鞋模的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
1.2.1 鞋模的CAD设计技术发展现状 |
1.2.2 鞋模的制造技术分类 |
1.3 逆向工程技术 |
1.3.1 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 |
1.3.2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 |
1.3.3 逆向工程的应用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2 基于逆向工程的数字化建模技术 |
2.1 模型的建模方案 |
2.1.1 鞋底样件的尺寸及特点 |
2.1.2 建模的方案流程 |
2.2 三维数据的获取 |
2.2.1 三维扫描设备及测量原理 |
2.2.2 三维扫描方案流程 |
2.3 曲面修复及重建 |
2.3.1 噪点去除及曲面光顺 |
2.3.2 曲线及曲面的逆向建模 |
2.3.3 鞋底花纹条的建立 |
2.3.4 模型的建立 |
2.4 注塑模具的分型与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数控加工的鞋模精铸造型工艺的研究 |
3.1 石膏型造型技术的研究 |
3.1.1 石膏型铸造工艺路线 |
3.1.2 石膏材料的制备 |
3.1.3 石膏型型芯的加工 |
3.1.4 石膏型芯检测分析 |
3.2 石墨型芯造型技术的研究 |
3.2.1 鞋模石墨型铸造工艺路线 |
3.2.2 石墨型的数控加工 |
3.2.3 石墨表面精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熔模铸造法的铸型技术研究 |
4.1 磷酸盐包埋料造型技术的研究 |
4.1.1 磷酸盐包埋材料组成及原理 |
4.1.2 磷酸盐包埋料铸造工艺路线 |
4.1.3 磷酸盐包埋料基本性质实验 |
4.1.4 磷酸盐包埋料型芯的制备 |
4.1.5 技术路线评价 |
4.2 失蜡转移涂料法制芯工艺路线研究 |
4.2.1 失蜡转移涂料法基本原理 |
4.2.2 失蜡转移涂料法制芯工艺路线 |
4.2.3 标准蜡模样件的设计及制备 |
4.2.4 天然乳胶的涂覆工艺 |
4.2.5 铸造涂料的涂覆 |
4.2.6 失蜡型芯的制作 |
4.2.7 技术路线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精密铸造鞋模的铸造技术研究 |
5.1.铸造方案的设计 |
5.1.1 铸造金属材料的选择 |
5.1.2 浇注系统的设计 |
5.1.3 砂型及石墨芯子设计 |
5.2 石墨型芯的设计 |
5.3 石墨型的铸造及评估 |
5.3.1 石墨型样件铸件的浇注 |
5.3.2 石墨型鞋模铸件的浇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假肢接受腔加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研究背景 |
1.3 国外研究背景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总体方案 |
2.1 假肢接受腔阳模仿真加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
2.2 FreeCAD机器人工作台模块功能及python编程 |
2.3 机器人加工平台搭建 |
2.3.1 工业机器人加工平台概述 |
2.3.2 KUKA KR210加工系统总体设计 |
2.3.3 电加工主轴及其控制系统 |
2.3.4 机器人转接法兰 |
2.3.5 机器人加工软件系统 |
2.4 KUKA机器人加工平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假肢接受腔阳模的逆向建模 |
3.1 三维扫描系统组成及原理 |
3.2 假肢接受腔阳模的扫描 |
3.3 Artec Studio图形处理 |
3.4 接受腔阳模三维实体文件的生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接受腔阳模加工工艺规划 |
4.1 数控加工及加工工艺概述 |
4.2 接受腔阳模加工工艺 |
4.2.1 接受腔阳模工件设置 |
4.2.2 接受腔阳模加工方法 |
4.2.3 刀具选择及刀具参数设置 |
4.2.4 设置加工参数 |
4.3 刀具路径的加工仿真及数控加工代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假肢接受腔阳模加工过程的离线仿真 |
5.1 工业机器人加工离线编程概述 |
5.2 机器人运动学及姿态几何描述 |
5.2.1 机器人运动学概述 |
5.2.2 机器人位姿表示 |
5.3 MATLAB中机器人正运动学及逆运动学的运算 |
5.3.1 机器人运动学正解 |
5.3.2 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
5.4 KUKA机器人坐标系及刀具补偿 |
5.4.1 KUKA机器人坐标系标定及转换 |
5.4.2 刀具半径补偿与长度补偿 |
5.5 接受腔阳模加工路径离线编程 |
5.5.1 KUKA机器人加工程序获取技术方案 |
5.5.2 机器人加工文件获取实施步骤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接受腔阳模加工点验证实验 |
6.1 3D打印机及附带软件操作介绍 |
6.1.1 3D打印机介绍 |
6.1.2 Makerbot Desktop软件操作 |
6.2 接受腔阳模3D打印 |
6.3 KUKA KR210机器人加工点验证实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9)基于CAXA的数控雕刻CAD/CAM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CAD/CAM 的基本概念 |
1.3 CAD/CAM 技术的系统组成 |
1.4 国内外数控雕刻技术的研究状况 |
1.4.1 国内数控加工雕刻技术的研究状况 |
1.4.2 国外数控加工雕刻技术的研究状况 |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2 平面图形数控雕刻算法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从二维图像信息构造三维形体 |
2.2.1 图像的灭点与物体坐标系 |
2.2.2 图像的视点 |
2.2.3 物体中的对称平面表示 |
2.2.4 任意一对对称点的三维坐标 |
2.3 通过平面正投影图像构造出三维空间形体 |
2.3.1 算法流程 |
2.3.2 该方法的正确分析 |
2.3.3 重建算法的特点及效果 |
2.4 几何浮雕的三维建模 |
2.4.1 几何浮雕模型的原理 |
2.4.2 浮雕的表示 |
2.4.3 几何图形的浮雕造型的算法流程 |
2.5 小结 |
3 基于 CAXA 软件的加工处理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的简介 |
3.2.1 CAXA 制造工程师 2004 软件的实体建模功能的特点 |
3.2.2 CAXA 制造工程师 2004 软件的数控加工功能及后置处理 |
3.3 CAXA 软件的加工方法简介 |
3.3.1 粗加工方法简介 |
3.3.2 精加工的加工方法简介 |
3.3.3 补加工方法简介 |
3.4 刀具的选择 |
3.5 加工方法的选择 |
3.6 刀具路径的选择 |
3.7 小结 |
4 三维图形数控雕刻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 CAD/CAM 的三维绘图软件 |
4.2.1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的空间建模性能 |
4.2.2 CAXA 软件的中曲面造型工件实体建模 |
4.2.3 基于浮雕模型的工艺加工以及刀具选择 |
4.2.4 基于浮雕模型的加工轨迹 |
4.2.5 CAXA2004 制造工程师中的加工仿真及代码的生成 |
4.2.6 CAXA2004 制造工程师中工艺清单的生成 |
4.3 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
附录 |
(10)CAD/CAM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CAD/CAM技术的概念 |
三、从CAD/CAM软件使用看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
(一)从产品开发方面来看 |
(二)从应用范围、层次方面来看 |
四、数控加工对CAD/CAM技术的综合运用 |
五、CAD/CAM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发展 |
六、结语 |
四、三维CAD/CAM实用技术在鞋模制造业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TIA统一数据标准件库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D]. 潘盟.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2]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3]基于逆向工程的分类定制鞋模设计及制造研究[D]. 林聪. 温州大学, 2019(03)
- [4]基于CAD/CAM的汽车冷冲压模模块化设计[J]. 沈海波. 装备维修技术, 2019(02)
- [5]汽车结构件落料级进模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 张硕.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基于UG NX竹木地板个性化定制平台设计与开发[D]. 王凯.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7]注塑鞋底铝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D]. 孙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 [8]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假肢接受腔加工系统研究[D]. 李向义.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9]基于CAXA的数控雕刻CAD/CAM技术研究[D]. 张党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02)
- [10]CAD/CAM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 黄蓓蕾.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