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的年轮 新的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姜辰辰[1](2021)在《老年线上教育企业运营模式分析——以樊登年轮学堂为例》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的趋势,中国从1999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如今已经步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可以说老年群体消费者未来将会占消费群体的很大一部分,其中老年文娱产业又是老年产业中覆盖面最广的产业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到这个行业,行业被不断细分,文章通过分析线上教育企业樊登年轮学堂的运营模式,为老年教育企业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苟晓霞,张同文,袁玉江,喻树龙,张瑞波,姜盛夏,郭玉琳[2](2021)在《阿尔泰山主要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阿尔泰山富蕴地区的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为对象,获取2个树种基部断面生长增量和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相似生境下2个树种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云杉基部断面生长增量总体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但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增加趋势更为显着。近60年来,上年快速生长期的高温对研究区内西伯利亚云杉的径向生长有限制作用,而当年6月较高的气温则有利于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径向生长与当年1月气温呈负相关。分段相关分析显示,这种情况在1980年代中期气候变暖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滑动相关分析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内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在近年来均有所增强。
李俊霞,马鑫博,付永平,贠瑞鑫,靳雨婷,陈振举[3](2021)在《沈阳清墓木质葬具的树种鉴定及生态环境的指示潜力》文中研究表明古墓葬器所用木材是我们了解当时植被、气候以及社会状况的重要材料。本文利用木材解剖学和树木年代学方法,对沈阳浑南水家村墓葬群出土的木质葬具进行树种识别与树木年轮定年研究。结果表明:16个木质葬具样本中有7个为松科松属油松木材,有8个为松科落叶松属木材,很可能为长白落叶松,有1个为槭树科槭树属木材。这些树种至今在辽宁地区仍广泛分布,说明该地区森林结构(树种组成)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气候与现在相似。也表明清代盛京(今沈阳)地区平民墓葬木质葬具所用木材存在区域性的植物地理特征,并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即均是低成本、易获得的乡土树种,且这些木材以针叶树为主,也有少量阔叶树。这些木材很可能来源于沈阳当地或辽东山区森林,浑河水道是木材运至沈阳的重要途径。部分油松和落叶松葬具木材可以较好地交叉定年,确定树木生长年代在1680s—1770s(清朝早期至中期)。这些样本的年轮宽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较高的气候敏感度,反映出区域气候环境的一致性。这些木质葬具对清朝早期至中期的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潜力。
王明辉,贾笑冰,李新伟,彭小军,叶晓红,翟少冬,陈相龙,李志鹏,吕鹏,黄益飞,刘煜,赵春燕,岳洪彬,赵欣,王树芝,刘建国,叶茂林,何毓灵,韩建华[4](2021)在《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文中提出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100年前,以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发掘仰韶遗址为标志,第一次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中国第一个史前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是首次将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基础和源头追溯到文献与传说的时代边界之外的实证性材料。
于德水,卢杰[5](2021)在《树轮年表对两种落叶松属气候变化响应表达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树木年轮气象学是气象学和树木年代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主要通过对树木年轮径向生长的变化情况推断气候的变化规律。由于树木年轮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树木年轮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仍具有极高的热点,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基于树木年轮标准年表,选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受到全球树木年轮气候学家广泛关注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及太白红杉两种落叶松属,综述其对气候响应的研究概况,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年表对两种落叶松属与气候表达的情况。
黄鑫[6](2021)在《区域尺度马尾松生产力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模拟预测》文中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CO2浓度急剧上升,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缓解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产力是评估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会受到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了解森林生产力在多种时空尺度下对各种因素的响应规律对于森林碳循环研究及碳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以“规律探索-实测验证-模型驱动-情景预测”为研究思路,基于大量研究文献构建了我国南方区域尺度的马尾松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部分和乔木层生产力数据库和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年轮-气候”关系数据库,基于生产力数据库并结合全国1 km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数据和气象插值数据探讨了马尾松生产力在经纬度和海拔上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素,并基于树木年轮学分析了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季节性气候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揭示了马尾松生产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根据文献荟萃分析结果分别调查了马尾松生产力关键影响因素的野外典型样地,分析和验证了气温、降水、林分密度和林龄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在利用文献数据库和野外实测数据对3-PG(Physiological Principles Predicting Growth)生产力模型进行了区域尺度的马尾松参数化的基础上,模拟了马尾松生产力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响应,以期为马尾松林的科学经营与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区域尺度马尾松生产力数据库的荟萃分析表明,各器官的净初级生产力均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化幅度,其中树干为0.29~8.71 t·hm-2·a-1、树枝为0.10~2.11t·hm-2·a-1、树叶为0.02~2.31 t·hm-2·a-1、树根为0.07~2.11 t·hm-2·a-1,地上部分(树干、树枝和树叶)为0.88~10.81 t·hm-2·a-1,乔木层为1.04~13.13 t·hm-2·a-1。马尾松器官生产力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干(3.51 t·hm-2·a-1)>树根(0.81 t·hm-2·a-1)>树枝(0.69 t·hm-2·a-1)>树叶(0.34 t·hm-2·a-1)。马尾松各器官生产力均随着纬度的升高而表现出显着的降低趋势,而在经度和海拔上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2)区域尺度马尾松生产力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林分特征的共同影响,且这些因素对各器官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大小均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年均温、年降水量、林龄、林分密度、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出与马尾松生产力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7~8月平均高温与马尾松生产力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树叶生产力与林龄也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林分特征和气候条件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比土壤性质的影响更大。研究区内各土壤理化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比较复杂,仅土壤有效磷、p H和容重在纬度上表现出了微弱的变异趋势,而降水量的空间变异幅度也相对有限且基本能满足马尾松生长所需。值得注意的是,与马尾松生产力呈显着负相关的7~8月平均高温的空间变异幅度较小(27.94~33.45℃),说明整个研究区内的马尾松生长均会受到夏季高温的抑制;同时,由于年均温和12月低温随着纬度的降低而显着升高,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的马尾松比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的生长季更长,因此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可见温度是马尾松生产力在纬度上呈现分异现象的关键因素。(3)基于“年轮-气候”关系数据库的季节性气候对马尾松生长影响的分析表明,在马尾松生长当年及上一年间的各月气候变量中,当年的1~3月气温、6~8月气温和7~9月降水是影响马尾松生产力的关键气候因素。1~3月气温和7~9月降水在绝大多数样点表现出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而6~8月气温则表现为对马尾松生长的抑制作用。马尾松生长主要受当年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一年气候条件对马尾松生长影响的“滞后效应”相对有限。研究样点的温度季节性变幅、温度年度变幅和最干季平均温度对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马尾松年轮宽度与6~8月气温表现出显着正相关、负相关和不显着关系的样地在经纬度和海拔上均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因此,季节性气候对马尾松生长影响的分析同样反映出夏季高温对马尾松生产力的抑制效应遍布于整个树种分布区。(4)针对马尾松生产力关键影响因素(气温、降水、林分密度和林龄)的野外样地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降水量等级的不同气温梯度上,马尾松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广西凭祥马尾松林(年均温:22.30℃)>湖南会同马尾松林(年均温:17.50℃)>湖北恩施马尾松林(年均温:11.16℃),表明马尾松生产力随着样点年均温的升高而升高;在同一气温等级的不同降水梯度上,马尾松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南会同(年降水量:1349.71 mm)>江西千烟洲(年降水量:1617.34 mm)>湖北太子山(年降水量:1116.65 mm),可见中等年降水量的会同样点具有最高的生产力,而高年降水量的千烟洲样点和低年降水量的太子山样点的马尾松生产力均较低,且二者间差异不显着。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马尾松树高、胸径以及单株木的各器官生物量均显着减小,但林分生产力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单株木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变大,中龄林和近熟林生产力无显着性差异,它们均低于过熟林的生产力。样地实测结果总体上与文献荟萃分析结果相吻合,反映了气候条件和林分特征对马尾松生产力的作用规律,也证实了气温对马尾松生产力在纬度上的空间异质性起着重要作用。但各种土壤理化指标在研究样点和不同深度的土层间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异趋势,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也与荟萃分析得到的结果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性质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5)在基于文献资料数据库和野外样地实测数据对3-PG生产力模型进行区域尺度的马尾松参数化后,运用模型对所有典型样地马尾松的树干及树枝、树叶、树根、地上部分和乔木层总生产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马尾松乔木层和地上部分生产力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较高,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77和0.70,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和0.79 t·hm-2·a-1,说明3-PG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样点的乔木层和地上部分生产力。但模型对树叶和树根生产力的模拟精度不高,这2个器官的生产力往往会被低估,而与之对应的是对树干和树枝生产力的过高估计。尽管模型对各样点马尾松乔木层和地上部分生产力的模拟效果较好,但树木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受到气温、降水、光照和土壤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复杂影响,而马尾松分布区内的生态环境复杂且变幅较大,因此在区域尺度上对模型的生物量分配参数进行统一设定来实现对多个样点马尾松各器官生产力的准确模拟会比较困难。(6)以1981~2010年的气候为基准,利用3-PG生产力模型模拟了各实测样点马尾松乔木层生产力对未来2081~2100年间大气CO2、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马尾松生产力对不同气候情景的响应规律总体上趋于一致,即马尾松生产力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CO2浓度和降水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降水量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很小。在未来CO2浓度、气温和降水共同变化的情景下,CO2浓度上升和降水量增加给马尾松生长带来的正效应大于气温上升带来的负效应,因此马尾松生产力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南亚热带地区广西凭祥样点的马尾松生产力受气温升高所引起的负效应影响较大,在典型浓度路径高排放情景(RCP 8.5)下的生产力模拟值低于基准气候下的生产力,这与其他4个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实测样点的马尾松生产力对该气候情景的正响应规律有所不同。
虞玥洋[7](2021)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历史木材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方瑜[8](2021)在《一种树木年轮检测装置及特征提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郑欣欣[9](2021)在《淹水对中山杉次生组织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Taxodium)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具有耐水湿、耐干旱、抗风、耐盐碱和早期速生的优良特性,常用于沿海滩涂造林。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中山杉以极强的耐淹性成为林木培育研究的热点。试验以淹水4年中山杉基部和胸高处、无淹水胸高处的中山杉样芯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环境下中山杉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管胞形态、纹孔特征的差异;以不同淹水环境中山杉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荧光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探究淹水对中山杉次生组织分生活动规律的影响,旨在为中山杉适生环境和抚育推广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淹水对中山杉解剖构造的影响:中山杉基部和胸高处年轮宽度对淹水的响应情况不同,淹水基部中山杉年轮宽度均值为20mm,淹水胸高处年轮宽度均值为2.8mm,淹水基部年轮宽度急剧增大,年轮宽度约为胸高处年轮宽度的4~8倍,正常生境下年轮宽度均值为7.4mm,约为胸高处年轮宽度的2~3倍,淹水胸高处年轮宽度显着减小。淹水后基部中山杉管胞细胞壁变薄、腔径增大、管胞壁纹孔数量增加。中山杉淹水后基部出现膨大的原因是木质部细胞分生数量增多和细胞腔尺寸变大。淹水当年在淹水基部和胸高处均出现伪年轮。(2)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形态的影响:淹水对中山杉基部和胸高处管胞形态的影响情况不同,且基部管胞形态对淹水环境的响应更为剧烈。淹水基部管胞长度为2225.67μm,宽度为51.98μm,双壁厚均值为4.74μm,长宽比为44.39,壁腔比为0.11,淹水胸高处管胞长度为2610.33μm,比基部管胞长17.8%,宽度为47.92μm,双壁厚为5.33μm,长宽比为55.76,壁腔比为0.13,相比胸高处,基部管胞长度显着变短,宽度显着变大,双壁厚显着减小,长宽比和壁腔比均显着变小;相比正常生境胸高处,淹水胸高处管胞长度变小,宽度显着变窄,双壁厚略增大,长宽比显着下降,壁腔比无显着差异。(3)淹水对管胞壁纹孔数目和形态的影响:淹水后,中山杉管胞壁单位长度纹孔数量显着增加,纹孔膜直径增大,晚材纹孔口直径增大,且晚材纹孔尺寸对淹水的响应更为剧烈。淹水后中山杉基部单位长度上纹孔数量为137个/mm,胸高处为136个/mm,两者无显着差异;正常生境下胸高处管胞壁单位长度具缘纹孔数量为105个/mm,与淹水环境胸高处纹孔密度存在极显着差异;淹水后中山杉基部早材管胞壁具缘纹孔膜直径为14.44μm,胸高处为14.94μm,正常生境为13.73μm,淹水胸高处和基部无显着差异,与正常生境存在显着差异,基部晚材管胞壁纹孔膜直径为12.21μm,胸高处为10.37μm,正常生境为7.77μm,淹水胸高处和基部存在显着差异,且与正常生境胸高处也存在极显着差异。淹水环境下中山杉基部晚材纹孔口直径均值为4.27μm,胸高处为3.18μm,正常生境为2.46μm,基部纹孔口直径增大的更为显着。纹孔数量、纹孔膜和纹孔口直径的增加均有利于木材水分疏导。(4)淹水环境对中山杉次生组织分生活动规律的影响:适度淹水会对中山杉形成层分生活动产生刺激作用,使其保持较长的分生旺盛阶段,且推迟其进入休眠期的时间,导致分生细胞数量的增加,而过度淹水胁迫则对中山杉的形成层活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形成层提前结束分裂活动进入休眠期,从而分生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从7月到10月,中山杉树木形成层带细胞层数数量关系为:B组(适度淹水组)>A组(正常生境组)>C组(过度淹水组),且存在显着差异。三组试样分生速度均为B组>A组>C组,其中A组在7月份分生速度最快,随后分生速度缓降,B组在7到9月份期间一直保持较高分生速度,在8月分生速度达到最快,C组一直处于缓慢分生状态;木质部细胞年生长量排序为B组>A组>C组,适度的淹水对中山杉次生组织分生起促进作用,而过度淹水则会起到抑制作用。三组试样韧皮部胼胝质随时间推移缓慢外移且不断增加,胼胝质数量仅在7月和10月存在差异,7月份A组胼胝质数量略多于B、C组,10月份C组胼胝质数量骤减,意味着淹水胁迫会使得中山杉形成层提前进入休眠。从胼胝质分布位置来看,7到9月同时间段三组间无明显差异,主要分布在2~5层韧皮纤维带间的筛胞上,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外移。
张晓英[10](2021)在《内蒙古根河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文中认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树种,在维护该区域生态安全和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兴安落叶松生长受到很大影响,分析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对该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计算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率,分析其生长衰退/释放过程,用抵抗力与恢复力指标判断兴安落叶松的生态弹性,研究其应对极端低温与极端干旱事件的能力。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样本总体代表性和信噪比都较高,所建立的年表包含较多的气候信息,可用于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生长季内平均最高气温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降水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起抑制作用;(2)兴安落叶松在1963-1966年期间发生生长衰退现象,在1862-1867、1871-1876年发生轻度生长释放,在1862-1865年发生中度生长释放现象。前1年生长量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率呈显着负相关(r=-0.48),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率与温度变化百分率呈正相关(r=0.21);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率与降水变化百分率呈负相关(r=-0.12)。研究区在2003-2007年期间发生了极端干旱事件;在1982-1986年发生了极端低温事件,兴安落叶松对极端低温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呈上升趋势;兴安落叶松对极端低温事件的恢复力呈上升趋势,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恢复力呈下降趋势。
二、新的年轮 新的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的年轮 新的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线上教育企业运营模式分析——以樊登年轮学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老行业背景 |
二、樊登年轮学堂线上教育模式分析 |
(一)樊登年轮学堂发展历程 |
(二)樊登年轮学堂运营模式与特点 |
1. 名师教学,打造课程核心竞争力和口碑。 |
2. 双师模式,构建线下互动社交场景。 |
3. 代理模式,寻找有能力的合作伙伴。 |
4. 线下裂变,多渠道同步营销。 |
(三)樊登年轮学堂的优势 |
三、樊登年轮学堂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一)存在的问题 |
1. 产品市场契合度低。 |
2. 课程优势不明显。 |
3. 销售渠道不合理。 |
(二)解决方法 |
1. 锁定目标群体。 |
2. 提升课程质量。 |
3. 拓宽销售渠道。 |
四、结语 |
(2)阿尔泰山主要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样本采集及年表建立 |
1.3 气象数据 |
1.4 研究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气候变化趋势 |
2.2 年表变化对比分析 |
2.2.1 年表特征 |
2.2.2 年轮指数变化 |
2.2.3 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特征 |
2.3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2.4 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滑动相关分析 |
3 讨 论 |
3.1 不同树种径向生长特征 |
3.2 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3.2.1 西伯利亚云杉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 |
3.2.2 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 |
3.2.3 两个树种的气候响应变化 |
3.3 气候变暖对不同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
4 结 论 |
(3)沈阳清墓木质葬具的树种鉴定及生态环境的指示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采集 |
1.2 木材鉴定方法 |
1.2.1 切片制作 |
1) 徒手切片。 |
2) 石蜡切片。 |
1.2.2 特征比对 |
1.3 定年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葬具木材种属的鉴定 |
2.2 木质葬具的年份鉴定 |
3 讨 论 |
3.1 古代木质葬具木材种类的本土化特征和交通运输可达性 |
3.2 木质葬具的生态环境指示潜力 |
4 结 论 |
(6)区域尺度马尾松生产力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模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森林生产力的研究概述 |
1.2.2 森林生产力的计量方法 |
1.2.3 马尾松生产力影响因素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对象 |
2.1 地理位置 |
2.2 气候特点 |
2.3 地质地貌 |
2.4 土壤条件 |
2.4.1 北亚热带黄棕壤 |
2.4.2 中亚热带红壤 |
2.4.3 南亚热带砖红壤性红壤 |
2.5 马尾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
3 基于生物量累积的马尾松生产力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
3.1 引言 |
3.2 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建立 |
3.3 生产力影响因素 |
3.3.1 林分特征 |
3.3.2 气候条件 |
3.3.3 土壤性质 |
3.4 数据统计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数据库林分特征统计 |
3.5.2 马尾松NPP统计特征 |
3.5.3 马尾松NPP的空间分异 |
3.5.4 马尾松NPP影响因素分析 |
3.5.5 马尾松分布区环境条件的空间变异 |
3.6 讨论 |
3.6.1 马尾松NPP的影响因素 |
3.6.2 纬度对马尾松NPP的影响 |
3.6.3 不确定性分析 |
3.7 小结 |
4 基于树木年代学的马尾松生产力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 |
4.1 引言 |
4.2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
4.2.1 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的数据库建立 |
4.2.2 数据库基本信息 |
4.2.3 关键气候要素的识别及其空间分异 |
4.2.4 样地气候特征比较 |
4.2.5 敏感性分析 |
4.2.6 统计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数据库年表统计特征 |
4.3.2 马尾松生长对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对比 |
4.3.3 马尾松年轮宽度与月均温的关系 |
4.3.4 马尾松年轮宽度与月降水量的关系 |
4.3.5 基于关键气候要素的样地空间分异 |
4.3.6 关键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异 |
4.3.7 影响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的样地气候特征识别 |
4.4 讨论 |
4.4.1 马尾松生长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敏感性 |
4.4.2 影响马尾松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 |
4.4.3 影响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的样地气候特征 |
4.4.4 滞后效应 |
4.4.5 创新与不足 |
4.5 小结 |
5 基于样地实测的马尾松生产力梯度变异及影响因素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样地设置与选择 |
5.2.2 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5.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
5.2.4 气候变量 |
5.2.5 数理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马尾松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气温梯度的变化 |
5.3.2 马尾松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在降水梯度的变化 |
5.3.3 马尾松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在密度梯度的变化 |
5.3.4 马尾松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林龄梯度的变化 |
5.3.5 马尾松生产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5.4 讨论 |
5.4.1 气候条件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 |
5.4.2 林分特征对马尾松生产力的影响 |
5.4.3 马尾松生产力影响因素的对比验证 |
5.5 小结 |
6 基于3-PG模型的马尾松生产力模拟预测 |
6.1 引言 |
6.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6.2.1 研究区概况 |
6.2.2 3-PG模型原理 |
6.2.3 模型参数 |
6.2.4 模拟精度评价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模型拟合及验证 |
6.3.2 马尾松NPP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 |
6.4 讨论 |
6.4.1 区域尺度马尾松NPP的模拟 |
6.4.2 马尾松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6.5 小结 |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特色与创新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区域尺度马尾松生物量数据库 |
附录 Ⅱ.基于树木年代学的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数据库 |
附录 Ⅲ.马尾松“年轮-气候”关系数据库5 个随机子集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成果与学术研究 |
致谢 |
(9)淹水对中山杉次生组织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1 中山杉品系的研究现状 |
1.2.2 植物水胁迫的研究现状 |
1.2.3 形成层活动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课题创新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淹水4 年试材 |
2.1.2 不同淹水环境下中山杉试材 |
2.2 试验试剂与设备 |
2.2.1 主要试验试剂 |
2.2.2 试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的比较 |
2.3.2 管胞壁纹孔数目及超微构造 |
2.3.3 次生组织分生活动规律 |
2.3.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1 淹水对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的影响 |
3.1.1 淹水对中山杉木材年轮宽度的影响 |
3.1.2 中山杉年轮宽度径向变异规律 |
3.1.3 淹水对中山杉木材细胞解剖构造特征的影响 |
3.1.4 小结 |
3.2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形态的影响 |
3.2.1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长度的影响 |
3.2.2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宽度的影响 |
3.2.3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双壁厚的影响 |
3.2.4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长宽比的影响 |
3.2.5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壁腔比的影响 |
3.2.6 小结 |
3.3 淹水对管胞壁具缘纹孔数目及形态的影响 |
3.3.1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壁具缘纹孔数量的影响 |
3.3.2 淹水对中山杉管胞具缘纹孔尺寸的影响 |
3.3.3 中山杉管胞具缘纹孔超微构造 |
3.3.4 小结 |
3.4 模拟淹水环境对中山杉次生组织分生活动规律的影响 |
3.4.1 淹水对形成层带细胞层数的影响 |
3.4.2 淹水对木质部细胞年生长量的影响 |
3.4.3 淹水对韧皮部胼胝质数量和分布位置的影响 |
3.4.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10)内蒙古根河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树木年轮学的发展 |
1.2.2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1.2.3 树木生长释放/抑制与生态弹性变化 |
1.2.4 兴安落叶松年轮—气候响应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1.4.2 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1.4.3 兴安落叶松生长释放/抑制过程 |
1.4.4 兴安落叶松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弹性力分析 |
1.5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条件 |
2.1.3 地形地貌 |
2.1.4 植被类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2 年表的建立 |
2.2.3 气象资料的获取 |
2.2.4 气象数据的处理 |
2.2.5 生长释放/抑制判定方法 |
2.2.6 生态弹性力的计算 |
2.2.7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区内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3.1.1 气温与降水线性变化趋势分析 |
3.1.2 气温及降水累积距平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 |
3.2 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3.2.1 兴安落叶松年表统计特征 |
3.2.2 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3.3 兴安落叶松生长释放/抑制过程 |
3.3.1 兴安落叶松生长释放/抑制判定 |
3.3.2 兴安落叶松生长释放/抑制成因分析 |
3.4 兴安落叶松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弹性力分析 |
3.4.1 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弹性力分析 |
3.4.2 应对极端低温事件的弹性力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4.1.2 兴安落叶松生长释放/抑制与生态弹性变化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新的年轮 新的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线上教育企业运营模式分析——以樊登年轮学堂为例[J]. 姜辰辰. 经济师, 2021(11)
- [2]阿尔泰山主要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苟晓霞,张同文,袁玉江,喻树龙,张瑞波,姜盛夏,郭玉琳. 应用生态学报, 2021(10)
- [3]沈阳清墓木质葬具的树种鉴定及生态环境的指示潜力[J]. 李俊霞,马鑫博,付永平,贠瑞鑫,靳雨婷,陈振举. 应用生态学报, 2021(10)
- [4]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J]. 王明辉,贾笑冰,李新伟,彭小军,叶晓红,翟少冬,陈相龙,李志鹏,吕鹏,黄益飞,刘煜,赵春燕,岳洪彬,赵欣,王树芝,刘建国,叶茂林,何毓灵,韩建华. 科学世界, 2021(10)
- [5]树轮年表对两种落叶松属气候变化响应表达的研究概况[J]. 于德水,卢杰. 广西农学报, 2021(04)
- [6]区域尺度马尾松生产力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模拟预测[D]. 黄鑫.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7]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历史木材研究中的应用[D]. 虞玥洋.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8]一种树木年轮检测装置及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 方瑜.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9]淹水对中山杉次生组织生长的影响研究[D]. 郑欣欣. 南京林业大学, 2021(02)
- [10]内蒙古根河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D]. 张晓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