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导致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一、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兴,陈少彬,黄志森,韩国伟,苏柱安[1](2021)在《医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医学生无偿捐献全血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进一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6~2018年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统计学分析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献血频次、血量、血型、脉搏、ALT、血压、Hb等的关系。结果 2016~2018年本站所有医学生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率为1.16%,低于非医学生1.51%;高年级(>20岁)医学生反应率2.30%明显低于非医学生3.93%,高于低年级医学生(≤20岁)0.70%,初次献血的医学生反应率1.27%低于非医学生2.12%(P<0.05);医学生男性反应率1.68%高于女性0.78%(P<0.05),献血量≤200 mL时反应率55%高于其他血量反应率0.26%和0(P<0.05),医学生Hb<120 g/L时反应率13.04%,明显高于Hb≥120 g/L时反应率1.10%(P<0.05),医学生A型血反应率1.70%,高于O型血0.8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量和血型为相关因素,其中A型血相对于O型血更易发生,血量较低时更易发生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在采血中多发,发生原因75%为精神紧张影响,其次8.92%为饥饿(P<0.05),由96.43%在10 min内可恢复。结论初次献血者、男性、年龄>20岁、Hb<120 g/L、A型血以及献血量≤200 mL时是医学生捐献全血献血反应率高发的主要特征;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加强献血交流沟通是预防献血反应的重要措施。

程文晋,汤辉伟,纪淑华,陈岑[2](2021)在《单采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调查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采集血小板出现的聚集情况,将献血者分为聚集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的采前指标(HCT、PLT、MCV)、采集量、循环血量、采集时间、性别、再次穿刺情况、献血反应、机器种类、献血状态。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聚集组HCT低于对照组,采集时间长于对照组;女性占比、再次穿刺发生率、献血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采集时间是单采血小板聚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采集时间是单采血小板聚集发生的影响因素,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降低其发生。

谭咏恩,陈锦艳,吴岚,张婷,何彦霖,黎世杰,梁华钦[3](2021)在《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献血前生理心理状态、献血认知、献血服务、献血反应。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指数<18.5 kg/m2、女性、精神紧张、献血前喝水量、血液采集过程不顺畅都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呈相关性(P<0.05)。结论识别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提供全程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马士民[4](2021)在《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发病率和死亡率的5年变迁及危险因素,为血液内科CRKP-BSI的早期识别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7软件系统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114例KP-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RKP-BSI组(n=33)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BSI组(n=81),统计各年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KP-BSI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血液内科CRKP-BSI的发生率由2015年的22.2%上升到2017年的40.7%,2017年之后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2.2%。2、五年间KP-BSI住院死亡率为:22.8%,CRKP组和CSKP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4%和16.0%(P=0.007)。3、CRKP-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0.916,[95%Cl:1.895-62.873],P=0.007)、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OR:4.186,[95%Cl:1.354-12.937],P=0.013)。4、高Pitt菌血症评分(OR:5.283,[95%Cl:1.914-14.585],P=0.001)和急性呼吸衰竭(OR:35.854,[95%Cl:1.232-1043.662],P=0.037)为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5、高Pitt菌血症评分(OR:5.519,[95%Cl:1.585-19.214],P=0.007)为CSKP-BS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液内科CRKP-BSI的发生率由2015年到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7年后呈下降趋势。2.血液内科KP-BSI患者住院死亡率由2015年到2019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后呈下降趋势。3.血液内科CRKP-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发病前一个月内应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4.血液内科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高Pitt菌血症评分和急性呼吸衰竭。5.血液内科CSKP-BSI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高Pitt菌血症评分。

陈辉,徐健,郭瑾,曾嘉,孔福仙,孙莉,郑茵红,刘志永,郭永建[5](2020)在《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可能给献血者带来负面的献血体验甚至伤害,而且也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供应保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WS/T 595-2018),提出了DRVR预防和处置的推荐意见。本文就《指南》的研制背景、起草原则和过程以及推荐意见的证据和理由,做一报告和说明,藉以帮助血站同仁贯彻实施该指南。

黄婉婷[6](2020)在《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围手术期过敏反应虽然罕见,但常常威胁生命。如何风险评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高危患者并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患者危险因素,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预防作用以及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早期识别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及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发生提供临床依据和指导。方法:以2012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选取发生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手术同日、年龄±5岁为配比条件以1:4比例进行配比,选取未发生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形成对照组,建立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研究队列。对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将P值<0.1的因素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研究纳入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在术前根据既往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程度采用了抗过敏预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预防效果;对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将P值<0.1的因素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选择抗过敏预处理方案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过敏疾病史、药物过敏史、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骨科手术、心血管手术均为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药物过敏史(OR 6.78;95%CI,2.35–19.54;P<0.01)、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OR 40.56;95%CI,8.12–202.52;P<0.01)。相对于腹部手术,骨科手术(OR 3.03;95%CI,1.06–8.63;P=0.04)和心血管手术(OR 16.56;95%CI,2.95–92.90;P<0.01)也可增加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风险。第二部分抗过敏预处理预防作用研究:共有93例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8例患者术前使用了抗过敏预处理方案,其余采用避免疑似药物过敏原再次暴露进行预防处理。该93例患者在再次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反应。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过敏疾病史、对两种以上食物等其他物质过敏史、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史、骨科手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既往发生过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OR 9.09;95%CI,1.34–61.55;P=0.02)是影响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药物过敏史及食物等其他物品过敏史,骨科手术和心血管手术类型。对于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风险患者,通过避免过敏原或采用抗过敏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过敏反应;而既往发生过Ⅱ级或Ⅲ级围手术期过敏反应是抗过敏预处理方案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湛楠楠[7](2020)在《基于五运六气的个体先天禀赋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哮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运气学说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等方面。首先从哮喘的流行病学、宿主及环境因素对哮喘罹患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其次对古代医家与现代医家对中医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了概括。最后则从先天运气时间范围的相关性研究、出生时运气特点及后天运气特点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概括了当前运气学说与疾病罹患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生时的五运六气的分布特点,探讨个体先天运气禀赋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及关联强度,为哮喘的临床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在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在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非哮喘患者为对照组,按性别、籍贯及民族进行1:1匹配,采用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出生时运气信息、哮喘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等)的形式收集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出生时的运气特点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个体先天运气禀赋与哮喘发生是否相关及相关因素的关联强度。结果1 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424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0例,女性254例;病例组纳入212例哮喘患者,其中男性85例,女性127例;按照配比条件每收集一个病例在同期就诊的非哮喘患者中选择一个对照病例,对照组共纳入212例,其中纳入男性85例,女性127例;两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为46.10士 11.35岁;对照组年龄最大60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45.36 士 10.36岁,两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危险因素分析2.1岁运与哮喘发病哮喘患者出生于金运太过之年者人数最多(14.6%),火运不及之年者人数最少(5.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岁运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金运太过之年(P=0.030<0.05)及土运太过之年(P=0.031<0.05)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者与哮喘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即金运太过及土运太过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出生于金运太过之年的人群罹患哮喘的风险是非金运太过之年的2.066倍;出生于土运太过之年的人群罹患哮喘的风险是非土运太过之年的2.102倍。2.2六气与哮喘发病病例组哮喘患者出生时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人数最多(21.7%),厥阴风木者人数最少(12.7%);对照组出生时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者人数最多(23.1%),太阳寒水者人数最少(13.7%);两组的司天之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哮喘患者出生时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人数最多(21.7%),少阳相火者人数最少(12.7%);对照组出生时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者人数最多(23.1%),太阴湿土者人数最少(13.7%);两组的在泉之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哮喘患者出生时主气为阳明燥金者人数最多(22.6%),主气为少阴君火者人数最少(13.2%);对照组出生时主气为阳明燥金者人数最(19.3%),太阳寒水者人数最少(14.2%);两组主气分布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哮喘患者出生时客气为厥阴风木者人数最多(19.8%),阳明燥金者人数最少(14.2%);对照组出生时客气为厥阴风木者人数最多(20.3%),太阴湿土者人数最少(14.2%);两组客气分布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六气可能与哮喘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2.3客主加临与哮喘发病客主加临即把主气与客气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和推算。病例组哮喘患者出生于相得之年者人数最多(51.9%),出生于相火加临君火之年人数最少(2.8%);对照组出生于相得之年者人数最多(51.9%),出生于君火加临相火之年人数最少(3.8%);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客主加临的分布上未见显着性差异,尚不能认为客主加临与哮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4运气同化与哮喘发病运气同化即五行性质相同的运与气共同作用而发生化合。哮喘患者运气同化分布为无运气同化之年人数最多(44.3%),太乙天符者人数最少(2.8%);对照组出生时无运气同化者人数最多(47.2%),岁会并同天符者人数最少(5.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岁会病同天符之年(P=0.030<0.05)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于岁会合并同天符之年的人群罹患哮喘的风险是非岁会合并同天符之年的2.475倍,提示岁会合并同天符之年与哮喘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即岁会合并同天符之年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2.5运气异化与哮喘发病运气异化即五行性质不同的运与气相互作用而发生化合。哮喘患者运气异化分布为不和之年人数最多(31.5%),天符之年人数最少(8.9%);对照组为不和者人数最多(24.5%),顺化者人数最少(16.4%);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天刑之年(P=0.006<0.05)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于天刑之年的人群罹患哮喘的风险是非天刑之年的2.071倍,提示天刑之年与哮喘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即天刑之年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出生时运气禀赋特点与哮喘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2)岁运中土运太过与金运太过之年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岁会并同天符之年及天刑之年也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鹏,袁玉荣,张敏,卢伟,张莉[8](2020)在《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宜昌市献血人群,其中发生的490例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资料,分析影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初次献血、低年龄(18-24岁)、学生、男性、低体重(<55 Kg)、街头献血是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依次为初次献血(OR值6.141,95%CI 4.908—7.684)、低年龄(OR值3.271,95%CI为2.735—3.912)、学生(OR值2.811,95%CI为2.277—3.470)、低体重(OR值1.345,95%CI为1.121—1.614)、男性(OR值1.254,95%CI为1.038—1.515)、街头献血(OR值1.245,95%CI为1.034—1.498)。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在献血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初次献血、低年龄(18—24岁)、学生献血者的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杨雪,谭春泽,唐岸柳,罗成,王继任,李聚林[9](2019)在《集体应急无偿献血条件下献血反应原因及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集体应急无偿献血条件下献血反应原因及其具体情况,为进一步组织好集体应急无偿献血与献血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模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10 401人次参加集体应急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其情况。结果:10 401人次全部以坐式方式献血,共发生献血反应293例。通过献血服务的逐年完善,2017年与2018年中度献血反应均比2016年明显减少(P <0.05);≤100、200、300和400 ml等4组实际献血量群体,其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3与> 3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含B抗原献血者与无B抗原献血者比较其献血反应率差异显着(P <0.05);献血反应发生率与献血者体重相关。结论:集体应急无偿献血发生的献血反应与精神因素、献血服务、献血次数、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初次献血者较易产生献血反应,献血者献血量≤100 ml,大多数是由于发生献血反应所致。

黎世杰,陈锦艳,谢桂芸,梁燕梅,冯凡凡,邓学成,邓阳凡,蓝琴,汪传喜[10](2019)在《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OR95%CI:0.509~0.808,P <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 <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二、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
    2.3 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
    2.4 医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单采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及耗材
    1.3 血小板采集及数据收集
    1.4 研究分组
    1.5 血小板聚集判断与分类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聚集组与对照组的相关资料比较
    2.2 血小板聚集程度
    2.3 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采集信息
    1.3 BMI分组
    1.4 献血反应的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献血者一般状况
    2.2 不同因素下献血反应发生状况
    2.3 献血反应相关因素
3 讨论

(4)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研制过程
    1.1 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1.2 起草指导原则
    1.3 起草过程
2 《指南》的推荐及其证据和理由
    2.1 DRVR易发人群和诱发因素的识别
        2.1.1 《指南》推荐
        2.1.2 证据和理由
        2.1.2.1 DRVR发生率
        2.1.2.2 DRVR的发生机制和预防原则
        2.1.2.2.1 人体立位循环血量变化与调节
        2.1.2.2.2 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立位不耐受个体
        2.1.2.2.3 VS的发生机制
        2.1.2.2.4 献血相关晕厥的发生时间和高危因素
        2.1.2.2.5 DRVR的发生机制
        2.1.2.2.6 DRVR的预防原则
        2.1.2.3 DRVR的高危因素
        2.1.2.4 DRVR易发人群
        2.1.2.4.1 年轻献血者
        2.1.2.4.2 女性献血者
        2.1.2.4.3 初次献血者
        2.1.2.4.4 血容量偏小者
        2.1.2.4.5 心理特质——恐惧、焦虑或紧张者
        2.1.2.4.6 生理特质——有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史者
        2.1.2.5 DRVR诱发因素
        2.1.2.5.1 体位改变
        2.1.2.5.2 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过热环境
        2.1.2.5.3 空腹、长时间未补充水分、使用利尿药物等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
        2.1.2.5.4 情绪紧张、焦虑或恐惧、疼痛或受到不适的刺激
    2.2 献血前辅导
        2.2.1 《指南》推荐
        2.2.2 证据和理由
    2.3 献血者紧张状态评估
        2.3.1 《指南》推荐
        2.3.2 证据和理由
    2.4 献血者血容量估算
        2.4.1 《指南》推荐
        2.4.2 证据和理由
    2.5 全血献血量的控制
        2.5.1 《指南》推荐
        2.5.2 证据和理由
    2.6 单采过程体外血容量的控制
        2.6.1 《指南》推荐
        2.6.2 证据和理由
    2.7 献血前、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水和盐的摄入
        2.7.1 《指南》推荐
        2.7.2 证据和理由
    2.8 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applied muscle tension, AMT)
        2.8.1 《指南》推荐
        2.8.2 证据和理由
    2.9 注意力分散
        2.9.1 《指南》推荐
        2.9.2 证据和理由
    2.10 DRVR的处置
        2.10.1 《指南》推荐
        2.10.2 证据和理由
    2.11 DRVR引发损伤的预防和处置
        2.11.1 推荐
        2.11.2 证据和理由
    2.12 献血服务人员培训与安排
        2.12.1 《指南》推荐
        2.12.2 证据和理由
    2.13 DRVR预防和处置相关设施
        2.13.1 《指南》推荐
        2.13.2 证据和理由
3 部分国家全面启动DRVR防范计划
4 结语

(6)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抗过敏预处理对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高危患者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围手术期过敏反应风险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基于五运六气的个体先天禀赋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哮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宿主因素对哮喘发生的影响
        3. 环境因素对哮喘发生的影响
    二、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 古代认识
        2 现代研究
    三、五运六气学说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五运六气学说概述
        2 先天运气时间范围的相关性研究
        3 出生时运气特点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4 后天运气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样本量估算
    3 信息采集
        3.1 病例报告表内容
        3.2 调查表填写
        3.3 出生日期转化为运气信息
    4 统计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5.1 调查问卷质量控制
        5.2 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6 结果分析
        6.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6.2 基线资料对比
        6.3 哮喘罹患的运气因素
        6.4 其他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
        6.5 哮喘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 结论
        7.1 运气因素与哮喘罹患
        7.2 小结
    8 讨论
        8.1 岁运与哮喘
        8.2 六气与哮喘
        8.3 客主加临与哮喘
        8.4 运气同化与哮喘
        8.5 运气异化与哮喘
    9 问题与展望
        9.1 样本量计算
        9.2 对照组的选择
        9.3 分析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情况
    2.2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单因素分析
    2.3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9)集体应急无偿献血条件下献血反应原因及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献血者资料
    ABO血型检查用试剂
    ABO血型检查方法
    全身性献血反应分型与判断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不同年份的献血反应比较
    不同献血量者的献血反应比较
    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反应比较
    各种ABO血型献血者之间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同性别、体重的献血者献血反应比较
    中度与重度献血反应风险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四、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 王振兴,陈少彬,黄志森,韩国伟,苏柱安. 中国输血杂志, 2021(08)
  • [2]单采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J]. 程文晋,汤辉伟,纪淑华,陈岑.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2)
  • [3]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 谭咏恩,陈锦艳,吴岚,张婷,何彦霖,黎世杰,梁华钦. 广东医学, 2021(05)
  • [4]血液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D]. 马士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的研制[J]. 陈辉,徐健,郭瑾,曾嘉,孔福仙,孙莉,郑茵红,刘志永,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7)
  • [6]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抗过敏预处理作用研究[D]. 黄婉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基于五运六气的个体先天禀赋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湛楠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 李鹏,袁玉荣,张敏,卢伟,张莉.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1)
  • [9]集体应急无偿献血条件下献血反应原因及情况分析[J]. 杨雪,谭春泽,唐岸柳,罗成,王继任,李聚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9(05)
  • [10]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研究[J]. 黎世杰,陈锦艳,谢桂芸,梁燕梅,冯凡凡,邓学成,邓阳凡,蓝琴,汪传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04)

标签:;  ;  

导致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