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生成周期和阶段时间的时间分配改进

气体生成周期和阶段时间的时间分配改进

一、造气循环时间与阶段时间分配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闫寒颖[1](2020)在《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化工企业大多进行多元化发展,各公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总产量不断提升,这就造成供给不断增加但总的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这也进一步导致各家公司竞相压价。化工产品在此时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企业的成本角度而言,就应转变现有成本核算方式,找到成本控制的点,减少非增值性作业的成本,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当前,化工类企业大都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其单一的成本分配标准已经不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竞争需求,不能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信息帮助其进行管理决策,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时有必要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的真实性与精确性。根据现有文献,大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都集中于加工制造性企业,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判断是否适用于这一行业,但对于化工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本文选取了化工行业对其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进而辅助有文献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法等方法。选取化工行业产能排在全国前二十的F企业进行分析,以F公司产能较大的二厂为例,由于其规模较大且产能较高,因而对于同行相同工序企业作业的划分及资源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是对公司当前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预算数据与实际产出间的差距较大,进而引入作业成本法。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细化的分析之前确认公司成本核算目标以及流程,主要是作业的划分、数据准备、对比分析、保障性措施四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构建能够较好地解决F企业目前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使得产品的成本更加精细化,从成本核算角度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相应的指标数据库。

宇翔[2](2019)在《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主题。面对愈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我国的化工企业首当其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由于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许多企业对污染问题依旧采取“事后治理”模式,导致化工企业的环境成本居高不下,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现行的会计成本管理体系并没有对环境成本单独核算处理,严重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分析和决策,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的需求。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是化工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选取XA化工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成果,结合XA化工公司的实际情况,基于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对XA化工公司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改进设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先,本文对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会产生的后果。其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其环境成本进行重新确认和分配,发现XA化工公司的实际环境成本远远高出原本核算的环境成本,各类产品成本的两次核算结果也有较大误差。再次,根据环境成本的核算结果,结合生命周期成本法,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前规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三个方面确定了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案。最后,为了保证改进后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实施,本文从企业自身和政府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对XA化工公司的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环境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黄远红[3](2017)在《基于ELM的合成氨造气炉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造气炉是以焦炭(或无烟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水煤气)的关键设备,造气生产是一个复杂、时变、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的过程,具有化学、物理、材料、和热力变化,伴有高温、易燃、易爆、有毒、尘、焦油等介质的复杂过程,炉内各种参数难以测量。气化层的温度是造气炉的关键操作指标,代表造气炉的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但由于炉内环境恶劣,气化层位置游移不定,很难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获得气化层温度较准确的数据,给工艺员提供操作指导,以得到最优的运行效果。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技术已在工业自动化得到的广泛应用,而利用极限学习机(ELM)精度高、泛化能力强、速度快的特点,采集与造气炉气化层温度密切相关参数,通过ELM神经网络技术对气化层温度进行智能化建模,能够实现气化层温度的实时监控,提高造气炉的运行效率。选取与气化层温度密切的热工参数作为辅助变量,经过主成分分析、小波包去噪、归一化等方法进行预处理;以半水煤气(造气炉产品)各组分含量在线分析数据,依照实验室曲线特征来计算实际的气化层温度作为主导变量,组成样本集,用ELM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基于ELM的模型特性,分别用BP网络、ELM网络的建模进行比对;而且由于ELM的初始权值和阈值都是随机选择的,对模型运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为了选取更好的ELM仿真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蜂群算法、差分等四种寻优算法对EL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并进行比对、分析其结果,以选取最佳的仿真模型。据上述的研究,利用ELM及其相关神经网络的仿真模型运算时间短、鲁棒性较好,泛化能力强的特点建立软测量模型,能够很好地满足气化层温度的测量要求,对造气炉的实际生产操作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孙蕾[4](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间歇性煤造气生产分析及异常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化工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化工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化工领域非再生能源消耗的主力军,合成氨工业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一直是化工领域研究的重点,而在合成氨工业中,煤造气工段是整个工序中能耗最高的工段。进行造气工段工艺与自动控制研究,将会提高煤造气工段的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对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间歇性煤造气工段的过程控制研究难度主要在于:造气工艺比较复杂,与生产状况密切关联的实时数据和数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适合于化工实时生产的控制传递函数和控制模型难以建立。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工艺技术人员一般都根据自身生产经验对造气生产过程进行操作控制,甚至一些中小型规模的化工企业基本采用手动远程人工控制,这导致化工操作人员难以对造气阶段的异常情况作出及时准确处理,造成合成氨工业原材料浪费、产能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重要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对造气工段的历史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对实际自动化生产进行指导,间歇性煤造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与控制智能化将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化工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为合成氨化工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本文即是在现行中小型合成氨化工企业面临此种困境的前提下,以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合成氨生产线的间歇性煤造气工段的自动控制整改项目为研究对象,以企业间歇性煤造气炉的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人工远程控制下采集的间歇性煤造气炉的历史生产数据进行生产分析及异常诊断与识别研究,为企业基于原始工艺流水线下的自动控制整改提供指导意见。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采集的历史生产数据进行缺失处理、异常处理和去噪处理。(2)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造气炉单炉生产配方监控指标值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造气炉的最佳生产配方监控指标值及最佳生产状态数据,为PID自动控制及后续异常监测诊断研究提供数据参考。(3)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造气炉单炉生产环境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生产环境抽象监测因子。(4)采用基于PCA与KPCA的方法对间歇性煤造气炉进行生产异常诊断与识别研究,并得出适用于间歇性煤造气炉的生产异常自动诊断与识别方案。(5)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对间歇性煤造气炉产气量产生关键监控作用的监控指标,并基于实际造气炉设计,提出改进其指标采集位置的方案。研究结果显示:(1)采用阈值分别为1.4556、1.823、2.768的三层小波给定软阈值去噪法能够去除历史生产数据中包含的大量干扰白噪声,同时能够很好的保留原始数据的尖峰点和特征点。(2)间歇性煤造气炉的最佳生产配方监控指标数据为炉顶温度289个单位、炉底温度218个单位、吹风循环时间118个单位、空程高度1.4863个单位、夹套液位18个单位、炉篦转速218个单位,在控制整改方案中可将其作为最佳生产配方监控指标值,为PID自动调控提供参考。同时,这一生产配方监控指标值所属类数据即为造气炉的最佳生产状态数据,可将其作为后续异常监测诊断模型的对比及学习数据。(3)在因子分析得出的抽象因子中,因子Y1可用来衡量造气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产物是否符合工艺生产要求,因子Y2可用来衡量造气炉的生产环境温度是否符合造气生产要求,因子Y3可用来衡量造气炉造气结果是否达到下一工段操作要求,因子Y4可用来衡量造气炉生产系统中各阀门的反应灵敏度,因子Y5可用来衡量半水煤气产量和后续工段半水煤气使用平衡情况。操作人员可通过监测以上5个抽象因子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对间隙性煤造气的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大范围监测和整体判断。(4)间歇性煤造气炉为线性生产系统,可用PCA异常监测诊断法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异常监测与诊断。(5)在上送气管和下送气管分别增加温度计,在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分别增加压强表及控制阀即可实现对炉内两类反应分别进行监测的目的,进而精准的控制最终产气量。

刘世达[5](2017)在《数据驱动建模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及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理论上针对数据驱动建模和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2方面领域做了若干研究,同时将所提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实际领域。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总结如下:一、针对固定床间歇式(UGI)煤气化过程中的合成气温度的立项建模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带有链接开关的遗传神经网络算法(EGA-BPNN-LS)。合成气温度的模型在整个UGI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气化过程极为复杂,该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不能够依靠气化过程的化学机理建立。EGA-BPNN-LS算法结合了一种新颖的改进遗传算法、带有链接开关的神经网络、以及梯度学习算法(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的优势,使得该方法仅靠输入输出数据即可获得气化过程的模型,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将数据的梯度信息加以有效地使用。基于中国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集的实际数据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二、针对UGI气化过程中的合成气温度在线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的改进的懒惰学习建模(MLL-RVM)算法。合成气温度的模型是一个典型的未知非线性多入多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系统,由于UGI气化过程的复杂性,其精确数学模型不能够根据机理建立。针对此问题,所提的MLL-RVM方法将一种新颖的相关向量机(RVM)的思想应用到懒惰学习建模方法中,使得每一个时刻,MLL-RVM均可根据当前输入输出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来实时建立针对合成气温度的局部RVM模型。通过基于工厂实际数据的仿真实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三、针对一类离散非线性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and Single Output,SISO)系统,分别提出了基于懒惰学习的紧格式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LL-CFDL-MFAPC)方法和偏格式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LL-PFDL-MFAPC)方法。这2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用懒惰学习算法的实时数据库查询的优势,在每个时刻将在线和离线数据同时应用于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器的参数的更新,并通过不同的动态线性化技术(包括紧格式、偏格式动态线性化技术),使得该算法的控制器设计过程摆脱了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同时,由于预测功能的加入,这2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2种方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在几个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得到证明。最后,LL-CFDL-MFAPC被应用于处理UGI气化过程中增氧过程的氧浓度控制问题,LL-PFDL-MFAPC被应用于真实的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进而2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四、针对一般的未知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双连续投影算法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DSP-MFAC)方法。该方法最重要的意义是在理论方面给出了 MFAC的新的证明方法和研究思路。通过该算法所得控制器结构与模型参数估计结构具有对称相似性,使得算法的控制框架和控制性能更加简单和易于分析。此外,相比传统的基于压缩映射原理框架下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双连续投影框架下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具有更强的可推广性,如根据算法中不同的范数定义,可形成不同的控制器结构和对应的时变参数的估计方法。严谨的数学推导证明了所提算法的稳定性,一系列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何垚[6](2016)在《合成氨造气系统技术改造》文中指出氨是由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情况下合成制得,氢气和氮气都来源于原料气。原料气的制备主要从固体燃料(煤炭)、液体燃料(石油)、和气体燃料(天然气)中制取。我国目前能源状况是煤炭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匮乏,用石油和天然气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成本太高,故绝大多数合成氨厂都是采用煤炭制气。采用煤炭制气又分为固定床间歇式制气、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三种方法。考虑到原料价格低、品种多、设备投资小、维护费用低的因素,目前使用固定床间歇式制气方法较多。固定床制气是以块煤或型煤为原料,以空气或富氧空气、蒸汽为汽化剂,在高温情况下煤炭中的碳与汽化剂反应制取半水煤气的过程。然而固定床间歇式制气能源利用率低、能耗较高、污染大。在生产中,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炉况波动大,气量、气质变化快、设备故障率多等特点给造气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造气工段的水、电、汽、煤消耗直接关系到液氨产品的成本。如何提高煤气炉的发气量,减少设备维护费用,减少台时影响,降低合成氨的原料煤耗,是很多氮肥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厂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更换各种不同的设备,优化工艺管线,调整工艺参数,尽可能地节能降耗。结合泽东化工合成氨造气生产工艺,在工艺上,新增了富氧制气工艺,进行间歇式增氧气化,提升热量利用率,提升气质、气量;在设备方面,新增汽轮机拖动造气风机,利用变频控制炉条机和吹回风机电机,节约大量电能,优化吹风气回收系统的设备,更加节能环保;扩大吹风气回收总管和煤气管线管径,更换显热回收器,降低吹风气系统和煤气系统阻力等方面做了技术改进。效果良好,单炉发气量由原设计值6600Nm3/h,增加到7935Nm3/h,吨氨煤耗由1.555t煤/t氨降至1.400t煤/t氨,吨氨蒸汽消耗由3.36t蒸汽/t NH3下降至2.7 t蒸汽/t NH3,电耗也显着下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张倩[7](2013)在《氨醇联产企业资源价值流分析》文中认为摘要:氨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依据我国资源能源凛赋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相较于国外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主,我国以煤炭合成氨占70%以上。由于我国煤炭合成氨生产的原料路线存在污染严重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氨醇联产行业开展循环经济有其客观必要性。本文基于合成氨工艺的资源流转消耗,综合运用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内部成本损失的和以污染物损害货币评估值为基础的外部环境损害的二元评价模型。依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理,对各个工序确定并实施不同的改进方案,然后针对改进前后的“经济-环境”成本效益进行对比评估。本文以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结合工业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和收集的工艺和成本数据,建立了氨醇联产的循环经济物质流,然后以物质流成本数据对其内部资源成本和外部损害成本进行综合核算,建立起一套氨醇联产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管理方法体系。本文前两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构成氨醇联产循环经济价值流核算体系的理论框架和二元模型。基于生态工业学的工艺流程优化,本文将合成氨工艺生产原理结合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构建一套较完整的分析、诊断、改进的理论体系。第三、四章主要对氨醇联产企业进行资源价值流的具体核算,将隐性损失“显现化”,并依据核算的资源、环境成本对合成氨工艺进行诊断分析,从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并实施模拟成本效益分析。第五章则探讨改进后的氨醇联产工艺流程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效率问题,并以行业标准实施标准成本监控,充分考虑设备、温度、压力等内部因素基础上,结合原料、市场等外部因素对氨醇联产企业生产进行持续的成本控制。本文深入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探讨了物质流和价值流,构建了资源价值流分析管理体系,对该行业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吴丹[8](2013)在《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模拟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能源消费非常依赖煤炭,这种局面短期难以得到改变。煤气化作为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主要方式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固定床煤气化技术使用最为广泛,并且也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本文以热分析法为基础,针对煤造气系统能源消耗大、节能空间广的现状,以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煤气计算法构建了造气系统数据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具体的工作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固体燃料气化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对造气炉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其影响因素。(2)根据不同的反应内容将造气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以物料守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各系统的物质能量系统数据模型,分析了各个系统内物料及能量的平衡状况。与企业实际数据相对比后,确定该模型可以用于模拟造气系统。(3)以Visual Basic6.0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物质能量系统分析软件”,为用户提供简便的计算分析平台,也为后续设计提供帮助。(4)通过大量数据计算总结重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企业实情,提出了两种节能途径和三组优化设计方案。(5)针对已经提出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通过能量分析、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评估并确定其可行性。

吕玲[9](2013)在《间歇式造气炉节能减耗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在合成氨生产中,造气车间承担着为氨(NH3)的合成提供N2和CO+H2(即半水煤气)的任务,它是整个合成氨企业的龙头,也是全企业能源消耗最大(约占60-70%)的生产环节。因此,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对间歇式造气炉的改造及优化,改造是否成功,对企业的效益及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所涉及的项目是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项目,在文章对间歇式造气炉节能减耗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研究了煤造气的技术原理、工业方法、工艺指标及当前煤造气中所采取的各种节能减耗的方法与措施,分析了间歇式造气炉生产半水煤气的操作特点及工艺流程,提出并确定了影响造气炉稳定的一些关键参数。本文分别从单炉控制和多炉协调控制上进行优化改造,在单炉优化控制中增加了关键过程参数的检测,并改变一些原有参数的测量与控制方法。重点对气化层温度进行了优化控制,通过这些改造使单炉更加稳定,从而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在车间级协调控制站中着重对氢氮比作了优化控制,并与单炉优化控制站相配合,保证了生产全流程的稳定与高效。通过将整个改造应用到工业现场,使造气炉更加稳定与节能,提高了煤气质量,并且提升了企业的效益。

许志伟[10](2012)在《关于型煤生产增产降耗与气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上)》文中研究说明1国内粉煤成型技术状况气化用工业型煤技术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当时为了缓解无烟煤块煤供应短缺和运输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很多小氮肥企业建造了石灰碳化煤球、黏土煤球、清水煤棒、腐植酸钠煤棒等型煤生产线,但因当时粉煤成型

二、造气循环时间与阶段时间分配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气循环时间与阶段时间分配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成本核算及作业成本法理论概述
    2.1 成本核算相关理论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2.1.1 成本核算的概念及原则
        2.1.2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2.2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2.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2.2.2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与缺陷
        2.2.3 作业成本法应用程序
        2.2.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别
3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3.1 F公司概述
        3.1.1 F公司简介
        3.1.2 主要工艺流程
        3.1.3 企业生产特点
        3.1.4 企业组织架构
    3.2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问题
        3.2.1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3.2.2 F公司生产成本核算特点
        3.2.3 F公司预算成本考核现状
        3.2.4 F公司成本核算主要环节
        3.2.5 传统成本核算所出现的问题
    3.3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3.3.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3.4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3.4.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外部条件
        3.4.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内部条件
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应用
    4.1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建立的总目标
    4.2 作业设置原则
    4.3 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流程
    4.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具体实施
        4.4.1 作业的识别及资源的划分
        4.4.2 作业成本法所需数据准备
        4.4.3 成本归集
5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实施的效果分析与保障性措施
    5.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5.1.1 两种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差异分析
        5.1.2 两种方法下的对比分析
    5.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需的保障性措施
        5.2.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面临的障碍
        5.2.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性措施
6 结论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2)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环境会计理论
        2.1.3 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
        2.1.4 社会责任会计理论
    2.2 环境会计相关文献综述
        2.2.1 环境会计内容的研究
        2.2.2 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
        2.2.3 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
        2.2.4 小结
3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XA化工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XA化工公司生产流程及产污环节
    3.2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现状
        3.2.1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的构成
        3.2.2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3.2.3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3.3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管理层对环境成本管理不够重视
        3.3.2 环境成本缺乏系统的核算核算结果不准确
        3.3.3 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单一无法全面有效的控制环境成本
    3.4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
        3.4.1 不合理的核算方法阻碍了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准确核算和有效控制
        3.4.2 影响产品的生产量决策和定价策略不利于正确评价产品的盈利水平
        3.4.3 增加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经营风险
    3.5 重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3.5.1 国家对环保要求愈加严格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5.2 逐年增长的环境成本制约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4 基于效益最大化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目标设定
    4.2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核算的改进设计
        4.2.1 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的优势和可行性
        4.2.2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的确认
        4.2.3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的分配
        4.2.4 作业成本法与原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4.3 基于效益最大化的环境成本控制改进设计
        4.3.1 环境成本的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
        4.3.2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构成与作业分析
        4.3.3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事前规划
        4.3.4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事中监控
        4.3.5 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事后分析
5 加强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企业层面
        5.1.1 深化管理层对环境成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
        5.1.2 加强对员工的宣传培训树立绿色生产企业文化
        5.1.3 完善各部门的环保权责范围加强安全环保生产的内部控制
        5.1.4 加强环境成本管理专业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5.2 政府层面
        5.2.1 加强环保宣传发挥政府在环保中的引导作用
        5.2.2 完善环境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加强环境会计在化工企业的推广
        5.2.3 实行政府激励政策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ELM的合成氨造气炉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造气炉工艺流程及反应原理
        1.2.1 造气工段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1.2.2 固定层间歇法制半水煤气基本原理
        1.2.3 半水煤气生产工艺条件
        1.2.4 造气炉关键调控参数-气化层温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造气炉气化温度测量研究现状
        1.3.2 极限学习机研究现状
    1.4 选题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造气炉热工参数提取及处理
    2.1 数据的提取和预处理
        2.1.1 测量和数据
        2.1.2 数据的预处理
        2.1.3 采样数据的二次处理
    2.2 样本数据分析与采集
        2.2.1 样本数据采集
        2.2.2 气化层温度相关数据分析
        2.2.3 样本数据的划分
    2.3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2.3.1 粗大数据的处理
        2.3.2 小波包降噪
        2.3.3 中值滤波
        2.3.4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CA)
        2.3.5 标准归一化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与极限学习机及优化
    3.1 人工神经网络
        3.1.1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
        3.1.2 学习(训练)过程
        3.1.3 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
    3.2 极限学习机
        3.2.1 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SLFNs)
        3.2.2 极限学习机
    3.3 遗传算法优化ELM
        3.3.1 遗传算法原理
        3.3.2 遗传算法参数
        3.3.3 算法流程
        3.3.4 算法实现
    3.4 人工蜂群算法优化ELM
        3.4.1人工蜂群算法原理
        3.4.2 人工蜂群算法步骤
        3.4.3 人工蜂群算法流程
        3.4.4 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
    3.5 差分演化算法优化ELM
        3.5.1 DE基本算法
        3.5.2 模型形式的确定
    3.6 粒子群算法优化ELM
        3.6.1 标准粒子群算法
        3.6.2 粒子群算法优化ELM (PSO-ELM)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LM的造气炉建模的实现与分析
    4.1 ELM建模
        4.1.1 样本集的采样与预处理
        4.1.2 ELM参数的确定
        4.1.3 模型评价指标
        4.1.4 ELM参数分析
        4.1.5 ELM建模运行效果及分析
    4.2 BP、GNRR神经网络的对比
        4.2.1 BP神经网络
        4.2.2 GRNN神经网络
    4.3 ELM软测量模型总结
        4.3.1 神经网络系统ELM、BP、GRNN模型的数据对比
        4.3.2 模型分析及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LM软测量模型的优化
    5.1 人工蜂群算法优化ELM
        5.1.1 人工蜂群算法参数选择
        5.1.2 ABC-ELM源程序
        5.1.3 运行结果及性能评价
        5.1.4 ABC-ELM优化算法的指标分析
    5.2 差分演化算法(DE)优化ELM
        5.2.1 差分演化算法(DE)参数选择
        5.2.2 DE-ELM源程序
        5.2.3 运行结果及性能评价
        5.2.4 DE-ELM优化算法的指标分析
    5.3 遗传算法(GA)优化ELM
        5.3.1 遗传算法(GA)参数选择
        5.3.2 GA-ELM源程序
        5.3.3 运行结果及性能评价
        5.3.4 GA-ELM优化算法的分析
    5.4 粒子群算法(PSO)优化ELM
        5.4.1 粒子群算法(PSO)参数选择
        5.4.2 PSO-ELM源程序
        5.4.3 运行结果及性能评价
        5.4.4 PSO-ELM优化算法的指标分析
    5.5 ABC、DE、GA、PSO以及ELM性能比较分析
        5.5.1 ABC、DE、GA、PSO以及ELM的数据对比
        5.5.2 ABC、DE、GA、PSO以及ELM的仿真数据各点误差分布图
        5.5.3 ABC、DE、GA、PSO优化ELM效果分析
        5.5.4 ABC、DE、GA、PSO优化算法的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基于数据挖掘的间歇性煤造气生产分析及异常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
    1.3 合成氨工业中煤造气生产及控制发展概况
        1.3.1 煤造气生产及控制国外发展概况
        1.3.2 煤造气生产及控制国内发展概况
    1.4 化工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1.5 化工生产的控制监测及异常诊断国内外研究概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结构安排
2 数据采集及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数据预处理研究
    2.1 引言
    2.2 数据采集、剔除与插值
        2.2.1 顺昌富宝间歇性煤造气工艺简介
        2.2.2 造气生产系统工艺指标介绍
        2.2.3 数据采集、剔除与插值
    2.3 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数据预处理
        2.3.1 小波变换
        2.3.2 小波变换去噪原理
        2.3.3 小波阈值去噪原理及步骤
        2.3.4 小波阈值去噪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造气炉生产配方分析
    3.1 引言
    3.2 聚类分析介绍
    3.3 模糊C均值聚类研究
        3.3.1 模糊聚类算法
        3.3.2 基于模糊集的C均值聚类算法
    3.4 造气炉生产配方的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
        3.4.1 顺昌富宝间歇性煤造气炉生产配方监控指标说明
        3.4.2 2号造气炉单炉生产配方监控指标模糊C均值聚类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因子分析的造气炉生产环境抽象监测指标提取
    4.1 引言
    4.2 因子分析
    4.3 基于因子分析的造气炉单炉生产环境抽象监测指标提取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PCA与KPCA的造气炉生产异常诊断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PCA和KPCA的生产过程异常诊断原理及方法
        5.2.1 PCA分析
        5.2.2 基于PCA的异常检测诊断原理
        5.2.3 构造综合异常检测统计量
        5.2.4 基于PCA的异常识别方法
        5.2.5 基于KPCA的异常检测诊断原理
    5.3 异常检测诊断
        5.3.1 数据收集与检验
        5.3.2 基于PCA与KPCA方法的异常检测诊断
    5.4 异常识别
    5.5 本章小结
6 建立产气量多元回归模型定位新增监测控制指标测位点
    6.1 引言
    6.2 建立产气量多元回归模型
    6.3 寻找关键控制变量定位新增监测控制指标测位点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评价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7.4 评价
    7.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PCA单个数据异常诊断与识别的MATLAB实现
    附录B 基于PCA异常诊断与识别的MATLAB实现
    附录C KPCA算法的MATLAB实现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数据驱动建模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及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过程的数据驱动建模与控制
        1.2.1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过程研究背景及意义
        1.2.2 UGI气化过程的合成气温度建模与控制
    1.3 数据驱动控制及应用
        1.3.1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3.2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待研究方向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过程的离线全局建模
    2.1 引言
    2.2 UGI气化过程的原理与流程
        2.2.1 UGI气化过程的原理
        2.2.2 UGI气化过程的流程
    2.3 UGI气化过程上行温度和下行温度问题描述
        2.3.1 上、下行温度的问题描述
        2.3.2 UGI气化过程的重点与难点
    2.4 基于EGA-BPNN-LS算法的合成气温度建模
        2.4.1 带有链接开关的神经网络(NN-LS)的建立
        2.4.2 改进的遗传算法
        2.4.3 基于EGA和L-M算法的NN-LS权值优化
    2.5 仿真实验
        2.5.1 误差准则与算法参数设定
        2.5.2 EGA-BPNN-LS的实验结果分析
        2.5.3 进一步讨论
        2.5.4 EGA-BPNN-LS与其它数据驱动建模算法的对比实验
    2.6 本章小结
3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过程中上下行温度的在线局部建模
    3.1 引言
    3.2 针对上下行温度在线建模的MLL-RVM算法
        3.2.1 基于动态价值函数的近邻点选择
        3.2.2 基于相关向量机的局部建模
        3.2.3 模型验证
        3.2.4 基于MLL-RVM算法的UGI气化过程算法实现
    3.3 仿真实验
        3.3.1 上下行温度预测模块的搭建
        3.3.2 MLL-RVM算法参数分析
        3.3.3 基于留一交叉验证的局部模型分析
        3.3.4 与传统懒惰学习建模方法的对比实验
    3.4 本章小结
4 一类非线性离散系统的基于懒惰学习的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懒惰学习的紧格式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
        4.2.1 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器设计
        4.2.2 基于懒惰学习的伪偏导数估计
        4.2.3 基于懒惰学习迭代时间序列预测算法的伪偏导数的预测
        4.2.4 LL-CFDL-MFAPC的稳定性分析及算法实现
    4.3 LL-CFDL-MFAPC的应用
        4.3.1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过程增氧过程简介
        4.3.2 增氧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的获取
        4.3.3 增氧过程的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实验
    4.4 基于懒惰学习的偏格式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
        4.4.1 基于偏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
        4.4.2 基于改进投影算法的伪梯度估计
        4.4.3 基于平均策略的懒惰学习多步时间序列预测算法的PG矩阵预测
        4.4.4 LL-PFDL-MFAPC稳定性分析与算法的整体实现
        4.4.5 LL-PFDL-MFAPC的数值仿真分析
    4.5 LL-PFDL-MFAPC的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实验分析
        4.5.1 情形1:期望信号跳变
        4.5.2 情形2:扰动实验
        4.5.3 情形3:被控对象模型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双连续投影框架下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5.1 引言
    5.2 连续投影
    5.3 双连续投影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5.3.1 基于双连续投影算法的MFAC
        5.3.2 DSP-MFAC与传统MFAC的联系
    5.4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数据驱动建模部分
        6.2.2 数据驱动控制部分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通信作者)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合成氨造气系统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氨的重要用途
    1.2 我国合成氨现状
    1.3 未来合成氨工业的展望
第2章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2.1 固定床造气
        2.1.1 型煤造气的原理
        2.1.2 型煤造气的流程
        2.1.3 型煤造气的设备
    2.2 流化床造气
        2.2.1 流化床造气的原理
        2.2.2 流化床造气的流程
        2.2.3 流化床造气的设备
    2.3 气流床造气
        2.3.1 气流床造气的原理
        2.3.2 气流床造气的流程
        2.3.3 气流床造气的设备
    2.4 固定床与流化床、气流床造气的比较
        2.4.1 常压固定床间歇式气化技术
        2.4.2 常压固定床富氧连续气化技术
        2.4.3 流化床造气的运行情况分析
        2.4.4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工艺分析
第3章 固定床造气的技术改造
    3.1 改造的目的
        3.1.1 提升煤气炉的碳利用率
        3.1.2 提升煤气炉的气化效率
        3.1.3 提升蒸汽分解率,降低蒸汽消耗
        3.1.4 节约煤耗、电耗
    3.2 改造的方法
        3.2.1 固定床增氧间歇气化
        3.2.2 鼓风机的改造
        3.2.3 炉箅的改造
        3.2.4 吹风气系统改造
        3.2.5 电机方面的改造
        3.2.6 系统阻力方面的改造
    3.3 改造后的综合效果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7)氨醇联产企业资源价值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1.2.2 资源价值流方法的研究概述
        1.2.3 合成氨工艺国内外发展概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氨醇联产企业价值流核算理论方法
    2.1 氨醇联产工艺的物质流形成原理
        2.1.1 氨醇联产工艺化学原理、设备介绍
        2.1.2 氨醇联产工艺物质流分析方法
    2.2 氨醇联产工艺流程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
    2.3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合成氨工艺流程优化原理
3 氨醇联产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流核算和诊断
    3.1 氨醇联产企业工艺流程简介
    3.2 氨醇联产企业的资源流成本核算
        3.2.1 氨醇联产企业内部资源流成本核算
        3.2.2 氨醇联产企业外部环境损害核算
        3.2.3 资源流内部损失成本—废弃物外部损害成本的二维核算
    3.3 循环经济价值流结果诊断
        3.3.1 企业内部资源价值流分析
        3.3.2 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分析
4 氨醇联产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流改进和效益分析
    4.1 针对重点工序的改进措施及成本效益分析
        4.1.1 降低资源、能耗与微涡流技术
        4.1.2 “888”法脱硫和一元净化器技术
        4.1.3 双低压醇氨联产和物化—SBR工艺
        4.1.4 “中低低”变换工艺
        4.1.5 醇烷化(称双甲)气体精制工艺和CASS工艺
        4.1.6 二氧化碳汽提工艺
    4.2 氨醇联产工艺改进后的物质流分析
    4.3 氨醇联产工艺改进后的价值流分析
5 氨醇联产企业改造的前后评价及持续控制
    5.1 氨醇联产流程改造前后的比较评价
        5.1.1 氨醇联产工艺改进后内外部成本二元分析
        5.1.2 氨醇工艺改进前后资源、循环、环境效率分析
    5.2 资源流成本的持续控制
        5.2.1 氨醇联产工艺标准的资源价值流转图
        5.2.2 氨醇联产持续作业成本控制
        5.2.3 控制流程与作业
    5.3 氨醇联产持续控制效益评估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模拟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固体燃料气化
        1.2.1 以空气为气化剂
        1.2.2 以水蒸气为气化剂
        1.2.3 以空气和蒸汽同时为气化剂
    1.3 固定床间歇式制气法
        1.3.1 工艺原理
        1.3.2 发展趋势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2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2.1 气化反应影响因素
        2.1.1 煤的灰熔点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2.1.2 炉温对制气过程的影响
        2.1.3 蒸汽压力与流速对制气过程的影响
    2.2 煤气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2.2.1 研究方法介绍
        2.2.2 本文采用的煤气化研究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模拟
    3.1 计算方法与步骤
    3.2 研究对象介绍
        3.2.1 基本情况
        3.2.2 工艺流程
        3.2.3 基础数据
    3.3 空气吹风阶段的计算
        3.3.1 物料平衡
        3.3.2 能量平衡
    3.4 蒸汽吹送阶段的计算
        3.4.1 物料平衡
        3.4.2 能量平衡
    3.5 总过程计算
        3.5.1 燃料使用分配
        3.5.2 单位燃料的生产指标
        3.5.3 误差计算
        3.5.4 各部分热量所占比例
        3.5.5 配气计算
    3.6 吨氨生产指标与消耗定额
    3.7 模拟软件的开发
        3.7.1 软件的算法及功能
        3.7.2 软件的界面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优化研究
    4.1 蒸汽品质对造气系统的影响
    4.2 系统边界内蒸汽物质能量平衡
        4.2.1 系统边界
        4.2.2 入煤气发生炉的过热蒸汽
        4.2.3 三废流化混燃炉产蒸汽
        4.2.4 夹套锅炉产蒸汽
    4.3 锅炉热效率
    4.4 优化方案
        4.4.1 增设蒸汽减压阀自动控制系统,提高入造气炉蒸汽比焓
        4.4.2 改造三废炉蒸汽过热器,提高出三废炉蒸汽比焓
    4.5 能量分析
    4.6 经济分析
    4.7 环境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5.2 关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间歇式造气炉节能减耗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造气节能减耗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煤造气技术现状
    2.1 煤气化的技术原理
    2.2 煤气化技术的工业方法
        2.2.1 固定床气化
        2.2.2 流化床气化
        2.2.3 气流床气化
    2.3 间歇式煤气化技术的机理研究
    2.4 工艺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间歇式造气炉节能减耗的措施
    3.1 原料和工艺的改造
        3.1.1 原料的科学应用与加工
        3.1.2 工艺流程的选择
        3.1.3 设备的选型
        3.1.4 缩短循环制气周期
        3.1.5 富氧造气技术的应用
    3.2 操作方案的优化
        3.2.1 操作控制系统改造
        3.2.2 炉况优化改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华昌造气炉节能减耗改造方案的研究
    4.1 单炉控制方案
        4.1.1 炉底温度的检测
        4.1.2 炭层高度的检测及优化
        4.1.3 灰层厚度的优化
        4.1.4 入炉蒸汽流量控制
        4.1.5 气化层温度控制
    4.2 多炉协调控制方案
        4.2.1 提高洗气塔、电除尘器效率
        4.2.2 氢氮比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方案的实施
    5.1 硬件
    5.2 软件
        5.2.1 控制程序
        5.2.2 人机界面
    5.3 系统功能
    5.4 系统特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关于型煤生产增产降耗与气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上)(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粉煤成型技术状况
2 型煤质量要求
3 型煤造气炉的选型与系统配置
    3.1 炉型
    3.2 夹套锅炉
    3.3 将传统的旋风除尘器改造为蒸汽过热器与旋风除尘两用
    3.4 加焦机
    3.5 专用炉箅选择原则
    3.6 油压阀门
    3.7 不停炉下渣装置
4 气化工艺与优化操作
    4.1 型煤气化工艺的选择
    4.2 工艺指标与优化操作
    4.3 改进加煤时间
    4.4特殊操作
    4.5清理和润滑

四、造气循环时间与阶段时间分配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 闫寒颖.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XA化工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 宇翔.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 [3]基于ELM的合成氨造气炉建模方法研究[D]. 黄远红. 广西大学, 2017(02)
  • [4]基于数据挖掘的间歇性煤造气生产分析及异常诊断研究[D]. 孙蕾.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5]数据驱动建模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及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应用[D]. 刘世达.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6]合成氨造气系统技术改造[D]. 何垚.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7)
  • [7]氨醇联产企业资源价值流分析[D]. 张倩. 中南大学, 2013(03)
  • [8]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模拟与优化研究[D]. 吴丹. 中南大学, 2013(05)
  • [9]间歇式造气炉节能减耗方案的研究与实施[D]. 吕玲. 武汉工程大学, 2013(03)
  • [10]关于型煤生产增产降耗与气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上)[J]. 许志伟. 小氮肥, 2012(05)

标签:;  ;  ;  ;  ;  

气体生成周期和阶段时间的时间分配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