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安琪[1](2020)在《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探究》文中指出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处在宣传思想战线的第一线、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承担着“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带来冲击,也对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进创新,用好用足全媒体平台,不断提高宣传能力和水平,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成果及时向社会各界展示,全方位打造公安宣传媒体矩阵。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政治性、原则性、组织性、业务性的实践活动。公安宣传思想工作者要能够正确认识全媒体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全媒体背景下符合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以传播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指导,通过对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北京铁路公安局北京公安处三家单位宣传部门的实研走访,结合全媒体发展特点,对当前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助力。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释了全媒体及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定义,点明研究难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问题。该部分梳理了全媒体、宣传思想工作、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三者内涵及相互关系,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传播学角度,说明正确认识全媒体及利用全媒体手段开展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三部分是全媒体在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实证调查及问题分析。这部分内容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总结了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在全媒体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其次,通过设计问卷调查,阐述当前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在全媒体背景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根据总结出来的现状问题,从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开展公安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不足。第四部分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从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角度进行阐述,通过拓宽培养渠道、开创引智工程等夯实人才基础。二是从丰富传播内容和增加传播方式两个方面找出对策,解决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在内容方面和平台渠道上的问题。最后强调了要关注传播受众,用好互联网平台及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第五部分是结论。总结概括全文,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王荣[2](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中,转化为社会大众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内在机理与整体方略设计、外化实践路径三大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文章主要从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与价值理想三个层次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进行了创新性解释,形成了合理完备的三维系统理论建构。同时,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由知向行的过程中,本研究还构建起了“知”、“情”、“信”、“行”四位一体的大众认同和转化的整体方略设计与理论模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认同提供了思想支撑与理论依据。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基本内涵与意义方面,本研究从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出发,阐释清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认同等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出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从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以及价值理想三重维度重点着力,引导社会大众遵循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规范来推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与目标。在实现逻辑与内在机理方面,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剖析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现状,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方面存在的认知、情感、信仰等问题,探索促进大众由知向行的整体方略设计。文章认为,要在认清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现状与挑战的前提下,从“知”、“情”、“信”、“行”四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地从认知转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普遍认同。文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认同需要在知上着力,强化价值认知;要在情上内化,激发情感共鸣;要在信上笃定,锤炼坚强意志;要在行上磨砺,融入生活实践,努力化解社会大众对价值认同的疑惑与挑战,不断引领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强基固本、培根铸魂作用。在具体的外化实施路径方面,本研究从教育体系、文化根基、舆论传播、制度保障四方面出发,设计了促进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整体方略。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教育需要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上下足功夫,从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到社会化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推动形成全学段、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认同的文化根基,形成以文化人的育人体系。文章提出,在舆论传播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舆论宣传的同频共振,突出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官方与民间的互促传播,真正构筑起智媒体时代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舆论传播新格局。同时,要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制度设计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辩证统一高度,通过制度化的形式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实现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与认同,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精神涵养与灵魂塑造的作用,才能不断地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思想引领力,才能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激荡的长河中挺起精神脊梁。
刘日照[3](2020)在《《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以2018年为例》文中认为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榜样示范作用。然而,随着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受众价值理念渐趋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影响力和号召力难以维持昔日的辉煌,一度陷入低谷。学界和业界人士对典型人物报道变化走向问题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时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发展问题亟待研究。文章以《河南日报》2018年典型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研究报道发展现状,根据统计数据和文本内容找出创新点和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有助于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优化与改进。文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和价值、研究现状、研究难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首先,对典型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进行概念的梳理与界定,为报道研究做好铺垫。其次,通过梳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历程,对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特点、功能进行充分展示。最后,基于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肯定,对报道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合理阐述。第二章,通过浏览《河南日报》2018年的所有典型人物报道,选取人物职业、人物形象、情感呈现、行为动机4个指标,统计各自出现的数量及比例。并结合具体报道文本,来探究典型人物报道的模式性、时代性和客观性。第三章,从叙事视角、叙述主体、直接引语三方面观照典型人物报道文本。就叙事视角而言,主要分为全知、限知、客观和复合4种视角,通过具体报道来分析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叙事视角建构话语权的优劣势。就叙述主体而言,选取记者出场的第一人称叙述主体,通过对该指标出现频次的统计及对具体报道的分析,来阐述报道客观性。就直接引语而言,通过对具体报道的分析来阐明其在报道客观真实性呈现方面的优点;另外,通过对直接引语的覆盖率以及平均数量的统计来分析典型人物报道客观性程度。第四章,根据第二、三章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报道内容来分析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典型人物报道问题主要呈现为两方面的特点:模式性和主观性。模式性具体表现为程式化的写作模式以及刻板的性别印象。主观性主要表现为人为加工的情感呈现,忽视消息源的叙事视角叙述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两方面对策:一是提高传媒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培养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二是倡导故事化的叙事模式和自由化的叙事伦理。结语部分,对以上几章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虽然《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存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其在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报道生存现状并没有部分专业人士预测得那么糟糕。最后也指出了文章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典型人物报道内容中的创新之举加以发扬和普及,而对其暴露出的问题加以纠错和改正,《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前途一片光明。以此类推,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发展也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任晓伟[4](2020)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开展了规模庞大、形式丰富多样的抗战宣传工作,抗战宣传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近代以来山东饱受外敌侵略,人民心中存有深厚的反帝爱国情绪,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加深了人民群众的憎恶情绪,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发展及推行的各项政策为山东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都为党在山东开展抗战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为了最大程度的进行抗战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以宣传抗战为中心工作,通过散发抗战宣传品、发行抗战报纸、抗战期刊、出版革命书籍等新闻宣传,戏剧、歌咏、文学、曲艺等文艺宣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干部教育等教育宣传方式,进行政治宣传、经济宣传、文化宣传、军事宣传,注重运用典型宣传,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及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宣传风格等宣传策略,揭发日本帝国主义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阴谋,宣传减租减息和动员参加大生产运动,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促进了山东党组织的壮大与发展,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唤醒了民众参与抗战、服务抗战的民族意识,回击了日伪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为当今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工作要服务于现实需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又为我们当下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重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经验和启示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杨仁海[5](2020)在《新时代深度挖掘先进典型——浅议县级融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文中指出新时代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发展,其对先进典型进行深度挖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县级融媒体应该加强和改进报道形式,拓宽传递范围,提升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郑哲[6](2018)在《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军是一支战功彪炳、英模辈出的伟大军队。进入新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官兵英勇无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正是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各项工作中拼搏进取、锐意创新,在引领风尚中躬亲践行、模范带头,才有了人民军队凯歌高奏、发展壮大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火如荼的新军事变革,迫在眉睫的军事斗争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审时度势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深化军队改革,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为促进新时代我军官兵成长成才指明了根本路径。时势造英雄!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必将会造就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英雄模范。纵观新时期我军英模人物,无不是从一名普通官兵一步步成长为享誉军内外的英雄模范,成为军中娇子、时代楷模。其过程之复杂,参与因素之多,反应之剧烈,非常人所能想象。本研究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数百名军队英模人物的成长历程、先进事迹的梳理,从文化环境、成长历练、主要贡献、组织因素等方面考察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的精神内核和成长路径。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界定,讨论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履行使命、文化传统、自身素质、组织关怀等角度探索新时期我军英模人物成长路径。认为广大官兵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立足本职、瞄准使命、迎势而上才能有所建树,成长为众人景仰的英雄模范。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作风、我军光荣传统等文化传统为广大官兵成长为英模人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而其自身所具备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专业素养、昂扬的战斗精神、高尚的道德品格是其成长为英模人物的坚实基础,各级组织又从筑牢思想根基、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为英模人物的成长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文化熏陶、自身努力以及组织关怀,这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对英模人物的成长自始至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从深入学习英模、依法扞卫英模、形成崇尚之风三个方面对开创新时代英模辈出新局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吴建辉[7](2018)在《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等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我国进入新时代为背景,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对新时代的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进行了研究。不同于以往将先进典型选树研究纳入党建、思政工作等研究范畴,或将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简单地纳入新闻工作。本研究高度重视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对全社会的影响,将其视作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我国党和政府从建党初期就十分重视先进典型的选树培养工作,先进典型始终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后选树了雷锋、焦裕禄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教育、激励、影响了全国人民,并推动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的基本要求是,工作中的时代性、选树中的多样化、管理中的多元化、优化中的制度化、推广中的全领域;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苏州市吴江区先进典型的选树,遵循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社会道德的建设需求,注重成果运用于社会管理。其他地区如苏州常熟市、上海普陀区和山东省,在先进典型选树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中还存在典型性不够、脱离实际;管理不到位、多头选树;选树不科学、不接地气;重选树过程、轻长期影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影响和实践指导不强、选树规范和经验总结不足、理论高度和学术支撑欠缺等。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必须明确先进典型的选树标准、注重先进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结合、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创新选树思维和方式、融入人文关怀,注重理性思考、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特色;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培育典型生成土壤、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典型的激励、引导和促进社会管理等作用。
唐正芒,张子清[8](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英模宣传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围绕党的英模宣传的形式载体、功能价值、效应弱化和矫治对策等内容进行了多方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与系统分析这些研究文献,有助于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英模宣传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探究党的英模宣传的功能价值及其功能价值有时弱化的原因,把握党的英模宣传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为推进新时代党的英模宣传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支撑。
颜士强[9](2017)在《《军事记者》2017年总目录》文中认为
张玲丽[10](2015)在《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溯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使之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本文以文献为线索,重点考察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历程。通过研究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及特点,一方面,对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历程有一个通览式的认识;另一方面,概括建国后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并展望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现状,厘清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概念的衍生与发展,论证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考察过渡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点宣传,归纳和总结这一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方面,探讨宣传思想工作在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就和失误;另一方面,阐述十年“文革”期间遭受的严重挫折。第四部分,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系统梳理1978-1992年的改革开放初期、1992-2002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2002年之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恢复、发展与创新,并提炼这一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性、创新性、转型性的特点。第五部分,重点分析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蕴涵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同时,展望新形势下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即积极引导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宣传话语体系;不断创新,促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
二、改进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全媒体概念的研究综述 |
(二) 关于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基本内涵的研究综述 |
(三) 关于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特点的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4 创新点 |
2 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问题 |
2.1 全媒体的基本内涵 |
2.2 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 |
2.3 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 |
2.4 全媒体与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 |
2.4.1 宣传思想工作的信息传播要实现“全程”互动 |
2.4.2 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载体要实现“全息”融合 |
2.4.3 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要实现“全员”联动 |
2.4.4 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要能够“全效”实现 |
3 全媒体在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实证调查及问题分析 |
3.1 全媒体在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
3.1.1 “全程媒体”角度:关于当前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的满意度调查 |
3.1.2 “全息媒体”角度:当前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使用载体情况 |
3.1.3 “全员媒体”角度:当前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主体参与度情况 |
3.1.4 “全效媒体”角度:实现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最优化方式调查情况 |
3.2 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
3.2.1 全程媒体角度:内容枯燥,吸引力小 |
3.2.2 全息媒体角度:传播载体单一,影响力小 |
3.2.3 全员媒体角度:宣传主体素养短缺,创新力弱 |
3.2.4 全效媒体角度:受众参与度低,感染力小 |
4 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对策 |
4.1 提高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主体能力 |
4.1.1 加快全媒型人才培养 |
4.1.2 建立传播组织体系 |
4.1.3 开创引智工程 |
4.2 丰富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内容 |
4.2.1 打造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央厨房” |
4.2.2 在内容上注重分众化设计 |
4.2.3 注重增加标题亮点 |
4.3 增加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方式 |
4.3.1 发挥多种媒体平台的优势填补“知沟”差异 |
4.3.2 加强与外界合作,拓展宣传阵地 |
4.3.3 发挥传统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 |
4.4 提升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受众参与度 |
4.4.1 运用“大数据”平台捕捉受众关注点 |
4.4.2 运用人工智能信息服务助力实际工作 |
4.4.3 建设好公安新媒体矩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全媒体在公安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一、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认同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意义与作用研究 |
(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研究 |
(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与形成机理研究 |
(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
(一)研究的创新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内涵与意义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与基本内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与形成过程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系统理论建构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核心要义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概念解析与基本内涵 |
一、大众、认同及价值观认同的概念解析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发展和过程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内涵 |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要意义 |
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价值根基 |
二、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
三、世界文化激荡中挺起精神脊梁的坚强支撑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内在机理与逻辑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四个维度 |
一、以全面认知为前提基础 |
二、以情感认同为内生动力 |
三、以坚定信仰为明确方向 |
四、以外化行为为最终目标 |
第二节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主要问题 |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足与偏差 |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够 |
三、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价值观信仰弱化 |
四、助益价值观认同的机制不够完善 |
五、网络与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
第三节 促进大众由知转行的整体方略设计 |
一、在知上着力,强化价值认知 |
二、在情上内化,激发情感共鸣 |
三、在信上笃定,锤炼坚强意志 |
四、在行上磨砺,融入生活实践 |
第三章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教育体系 |
第一节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挑战 |
二、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三、社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阻力 |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教育体系 |
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体系 |
二、建立分众化的全覆盖教育体系 |
三、健全大中小学阶段衔接的全过程教育体系 |
第三节 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教育对策 |
一、应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的对策 |
二、应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
三、应对社会教育过程中出现阻力的对策 |
第四章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文化根基 |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基本立场 |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实践路径 |
第二节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重要基础 |
一、革命文化的重要内涵和主体内容 |
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及其独特功能 |
三、以革命文化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 |
第三节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化育功能 |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促进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作用 |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培根铸魂作用 |
三、拓展文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途径 |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舆论传播格局 |
第一节 构筑理论与舆论宣传同频共振格局 |
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实力 |
二、提升教育传播队伍素质 |
三、打造媒体联动传播矩阵 |
第二节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良好舆论环境 |
一、突出榜样示范引领,激励大众效仿认同 |
二、优化舆论引导传播,增进大众情感认同 |
三、促进认同建构实践,引导大众自觉参与 |
第三节 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传播路径 |
一、推进党政主导与民间互动共促结合 |
二、综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 |
三、凸显新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独特优势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保障 |
第一节 价值观与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
一、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同构性 |
二、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差异性 |
三、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互动性 |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制度建设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目标理想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内在灵魂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度建设的评价标准 |
第三节 以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建设目标 |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制度建设途径 |
三、推进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多重机制建设 |
结语 |
附录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证调查报告 |
附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
(3)《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以2018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选题价值和研究现状 |
二、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典型人物报道概况 |
第一节 典型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概念 |
第二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必然 |
第二章 《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内容分析 |
第一节 人物职业的数据呈现 |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数据呈现 |
第三节 情感呈现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行为动机的数据分析 |
第五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 |
第三章 《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叙事研究 |
第一节 叙事视角与意识形态建构 |
第二节 叙述主体与意识形态建构 |
第三节 直接引语与意识形态建构 |
第四章 《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问题及对策 |
第一节 典型人物报道问题 |
第二节 典型人物报道问题的解决对策 |
结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4)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一)历史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背景 |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以来山东饱受外敌侵略 |
(二)山东人民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 |
(三)重视宣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 |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的现实背景 |
(一)中共山东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
(二)全面抗战爆发前山东人民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
(三)日军对山东的大肆侵略,人民群众生活困苦 |
(四)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国民政府工作人员无能 |
第二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发展历程 |
一、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的抗战宣传(1937年7月—1938年10月) |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发展时期的抗战宣传(1938年10 月—1940年底) |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时期的抗战宣传(1941 年初—1943 年底) |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后期的抗战宣传(1943 年底—1945 年) |
第三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形式 |
一、新闻宣传 |
(一)简单明了的抗战宣传品 |
(二)通俗易懂的宣传报纸 |
(三)丰富多样的宣传期刊 |
(四)种类丰富的宣传书籍 |
二、文艺宣传 |
(一)形象生动的戏剧宣传 |
(二)鼓动人心的歌咏宣传 |
(三)催人奋进的文学宣传 |
(四)喜闻乐见的曲艺宣传 |
三、教育宣传 |
(一)学校教育 |
(二)社会教育 |
(三)干部教育 |
第四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内容 |
一、政治宣传 |
(一)宣传党的理论,指导抗战开展 |
(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 |
(三)揭发日伪的欺骗宣传,坚定民众抗战信心 |
二、经济宣传 |
(一)推行党的经济统一政策的宣传 |
(二)开展减租减息的宣传 |
(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宣传 |
三、文化宣传 |
(一)注重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 |
(二)注重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弘扬 |
四、军事宣传 |
(一)宣传抗战局势 |
(二)弘扬抗战英雄 |
(三)动员民众参军 |
第五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评价 |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策略 |
(一)运用典型宣传,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
(二)运用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宣传形式 |
(三)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宣传风格 |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成效 |
(一)促进了山东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
(二)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
(三)唤醒了民众参与抗战、服务抗战的思想意识 |
(四)回击了日伪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 |
第六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 |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三)宣传工作要服务于现实需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
(四)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现实启示 |
(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二)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三)要重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文献资料类 |
(二)着作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学术论文类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5)新时代深度挖掘先进典型——浅议县级融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深度挖掘先进典型的重要意义 |
(一)弘扬传统文化 |
(二)发挥榜样作用 |
(三)彰显核心价值观 |
(四)加强党的建设 |
二、新时代先进典型宣传的变化 |
(一)更加突出先进典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内涵 |
(二)融合式传播形成强大合力 |
三、县级融媒体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的策略 |
(一)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反映时代特征的过程中突出先进典型 |
(二)用扎实采访寻觅鲜料,发现和提炼先进典型闪光点 |
(三)加大互动扩大有效传播,凸显人们的参与性 |
(四)搭建平台形成品牌,推动典型宣传系统化 |
四、结语 |
(6)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区分 |
2.1.1 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与新时代 |
2.1.2 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与榜样 |
2.1.3 成长路径与成长规律 |
2.2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2.2.1 开展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
2.2.2 开展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的可行性 |
2.3 相关理论支撑及借鉴 |
2.3.1 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3.2 依据军队政治工作相关规定 |
2.3.3 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成果 |
第三章 在履行使命时涌现 |
3.1 在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中身先士卒 |
3.1.1 维护社会稳定 |
3.1.2 支援经济建设 |
3.1.3 参与抢险救灾 |
3.2 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冲锋陷阵 |
3.2.1 自卫还击作战 |
3.2.2 应对突发威胁 |
3.2.3 扞卫海外利益 |
3.3 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中大显身手 |
3.3.1 参与维和行动 |
3.3.2 实施人道救援 |
3.3.3 中外联演联训 |
第四章 在文化传统中熏陶 |
4.1 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
4.1.1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
4.1.2 传承朴素的传统美德 |
4.1.3 吸收优秀的传统武德 |
4.2 党的优良作风的滋养 |
4.2.1 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成长 |
4.2.2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 |
4.2.3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 |
4.3 题军队光荣传统的教诲 |
4.3.1 牢记听党指挥的根本原则 |
4.3.2 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
4.3.3 坚持英勇善战的根本要求 |
第五章 在自身素质上着力 |
5.1 锻造坚定的理想信念 |
5.1.1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5.1.2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
5.1.3 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
5.1.4 坚定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信赖 |
5.2 磨砺超群的专业素养 |
5.2.1 刻苦学习不断积累 |
5.2.2 反复实践逐步提高 |
5.2.3 勇立潮头锐意创新 |
5.3 锤炼昂扬的战斗精神 |
5.3.1 在思想教育中认同 |
5.3.2 在训练管理中磨砺 |
5.3.3 在重大任务中锤炼 |
5.4 锤炼昂扬的战斗精神 |
5.4.1 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
5.4.2 恪守自觉的道德养成 |
5.4.3 投身积极的道德实践 |
第六章 在组织关怀下成长 |
6.1 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
6.1.1 构建科学的世界观 |
6.1.2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
6.1.3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
6.2 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
6.2.1 选送交流学习 |
6.2.2 变换岗位历练 |
6.2.3 下达任务考验 |
6.3 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
6.3.1 崇高的政治地位 |
6.3.2 严格的管理监督 |
6.3.3 优厚的生活待遇 |
第七章 开创新时代英模辈出新局面 |
7.1 谦逊的进取态度学习英模 |
7.1.1 学习英模人物要在领会精神 |
7.1.2 学习英模人物重在躬亲践行 |
7.1.3 学习英模人物贵在持之以恒 |
7.2 严正的法律手段扞卫英模 |
7.2.1 确立弘扬英模的法律地位 |
7.2.2 依法维护英模的合法权益 |
7.2.3 打击诋毁英模的不法行为 |
7.3 有力的政策措施崇尚英模 |
7.3.1 建立和完善英烈纪念制度 |
7.3.2 兴建和修葺英烈纪念设施 |
7.3.3 宣传和褒奖英烈光辉事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等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关于先进典型涵义的研究 |
2、关于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研究 |
3、关于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成效的研究 |
4、关于先进典型选树影响力的研究 |
5、关于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发展建议 |
(三) 概念界定与理论视角 |
1. 相关概念界定 |
2. 研究的理论视角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内容 |
(六) 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困难 |
(七) 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 |
第一章 先进典型选树及其基本要求和价值 |
(一) 新时代的先进典型选树 |
1、先进典型的含义 |
2、新时代先进典型的选树 |
(二) 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的基本要求 |
1、工作中的时代性要求 |
2、选树中的多样化要求 |
3、管理中的多元化要求 |
4、优化中的制度化要求 |
5、推广中的全领域要求 |
(三) 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价值 |
1、政治价值 |
2、经济价值 |
3、社会价值 |
4、文化价值 |
第二章 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实证分析 |
(一) 吴江区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 |
1、遵循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
2、立足社会的道德建设需求 |
3、注重成果运用于社会管理 |
(二) 其他地区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经验借鉴 |
1、苏州常熟市 |
2、上海普陀区 |
3、山东先进典型群 |
第三章 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典型性不强、脱离实际 |
2、管理不到位、多头选树 |
3、选树不科学、不接地气 |
4、重选树过程、轻长期影响 |
(二) 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社会影响和实践指导不强 |
2、选树规范和经验总结不够 |
3、理论高度和学术支撑欠缺 |
4、激励措施和后续跟进缺失 |
第四章 优化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
(一) 明确先进典型的选拔标准 |
1、注重先进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结合 |
2、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
(二) 创新选树思维和方式 |
1、融入人文关怀,先进典型选树必须注重思维创新 |
2、联系社会实际,先进典型选树必须体现时代特色 |
(三) 建立良好保障机制 |
1、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培育典型生成土壤 |
2、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典型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溯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之处 |
1.5 “宣传思想工作”概念的衍生和发展 |
1.5.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宣传工作” |
1.5.2 中国共产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 |
第二章 过渡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执政条件下的奠基 |
2.1 建国初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的设置 |
2.1.1 健全宣传机构,明确宣传工作职能 |
2.1.2 建立宣传网制度,开展经常性宣传工作 |
2.2 过渡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 |
2.2.1 关于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宣传教育 |
2.2.2 关于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 |
2.2.3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
2.3 过渡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特征 |
2.3.1 突出典型宣传 |
2.3.2 宣传形式多样化 |
2.3.3 宣传方法多元化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成就与失误 |
3.1 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有益探索 |
3.1.1 政治建设宣传 |
3.1.2 经济建设宣传 |
3.1.3 道德建设宣传 |
3.2 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出现的偏差 |
3.3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严重失误 |
3.4 小结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恢复、发展与创新 |
4.1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恢复 |
4.1.1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形成过程 |
4.1.2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恢复的意义 |
4.2 1978年至1992年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 |
4.2.1 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宣传 |
4.2.2 积极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意识形态宣传 |
4.2.3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
4.3 1992年至2002年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
4.3.1 围绕邓小平南方讲话进行宣传,开启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 |
4.3.2 围绕邓小平理论深入宣传,指导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
4.3.3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重点宣传,服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4.3.4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进行宣传,推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
4.4 2002年至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 |
4.4.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 |
4.4.2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 |
4.4.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 |
4.4.4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格局 |
4.4.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实践 |
4.5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特点 |
4.5.1 时代性 |
4.5.2 创新性 |
4.5.3 转型性 |
第五章 建国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
5.1 建国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 |
5.1.1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5.1.2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 |
5.1.3 牢牢遵循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 |
5.1.4 时时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
5.2 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
5.2.1 积极引导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2.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宣传话语体系 |
5.2.3 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四、改进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媒体背景下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探究[D]. 李安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研究[D]. 王荣. 东南大学, 2020(01)
- [3]《河南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以2018年为例[D]. 刘日照.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D]. 任晓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新时代深度挖掘先进典型——浅议县级融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J]. 杨仁海. 传播力研究, 2020(10)
- [6]新时期军队英模人物成长路径研究[D]. 郑哲.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7]新时代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等地为例[D]. 吴建辉. 苏州大学, 2018(06)
-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英模宣传研究综述[J]. 唐正芒,张子清. 红色文化学刊, 2018(01)
- [9]《军事记者》2017年总目录[J]. 颜士强. 军事记者, 2017(12)
- [10]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溯与思考[D]. 张玲丽. 福州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