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

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

一、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法在慢性肾功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留洋[1](2021)在《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以期得出该方在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疗效上的部分临床数据的支持,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该病该证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为补益与清利相结合的疗法治疗该病该证型提供组方思路的理论依据,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所入选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符合标准的辨证为肾虚湿热证的60例慢性肾炎患者。将入选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即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及控制血压等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应祛除和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控制饮食等。西药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规格10mg/片)每日1片,口服。中药治疗组:给予清肾颗粒,日一剂,早晚开水冲服。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研究过程中血压、心率、体温及血尿常规、便常规+便隐血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西药对照组为63.33%,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症状治疗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西药对照组53.33%,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中医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TG、CHO、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IL-6、TNF-α、尿NAG酶均较前有改善,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入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尿常规、便常规+便隐血等安全性观测指标无明显异常,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肾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受试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血清白蛋白、TG、CHO、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NAG酶等实验室指标,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IL-6与TNF-α在体内的血清水平,减轻肾脏炎症反应,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可能是清肾颗粒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

赵晓丽[2](2021)在《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秉承传承经典、服务临床的宗旨,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模型为基础,探索与总结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行性,试图对现代医家六经辨治此病的代表性观点提供客观与全面的解读。2.整理吴深涛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思想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深入挖掘导师的临证思想。并以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为基础,初步探索与总结中西汇通思想在此病此辨证法中的运用。方法1.以“六经”、“六经辨证”、“糖尿病”、“经方”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整理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已所学,对六经辨证法的研究概况、现代医家运用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状做一综述和概括。2.通过门诊观察学习导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证医案,日常向导师请教,学习导师推荐的相关书藉等方法,并结合自已所学所想(尤其注重学习中西汇通思想),深入认识六经辨证法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总结与整理导师运用六经辨证法在此病中的临证经验。结论1.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研究伤寒的学者众多,发展至近代,六经辨证法的核心内容已逐步揭示。“六经钤百病”,但通过搜索文献,发现用系统的六经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学者并不算多,且各家所述侧重点不同,有待进一步求同存异,融汇贯通。2.吴深涛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与六经关系密切,其以由胰腺、胃肠、肌肉组成的太阴阳明脾胃轴为核心,对平稳血糖浓度起决定性作用;与由肝、脂肪组成的少阳厥阴肝胆轴密切相关,对平稳血糖浓度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与由肾、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组成的少阴太阳轴次相关,对平稳血糖浓度起相对次要的调节作用。治疗上,主张首辨阴阳,根据六经传变,大致可分热化传变途径与寒化传变途径。热化者,经阳明(多兼少阳,太阴虚象不显)——少阴热化——厥阴寒热错杂途径传变,其核心病理机制为素体阳明胃经燥热,致热郁气壅,机体能量过盛。因情绪、压力等精神因素常兼少阳肝胆之气郁滞,少阳、阳明的郁热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高糖、高脂刺激产生糖毒性、脂毒性,即产生浊、毒、热、痰、饮等病理产物,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此时疾病尚在气分,多由外因损伤胰岛功能和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本病的发生。随后各类炎症因子活化机体凝血系统,热化传入少阴血分,病理产物瘀血进而产生,同时常伴慢性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亢进。最终传入厥阴,多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内分泌代谢严重紊乱,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阴阳离决之象。针对此传变途径的核心病理机制,吴师自拟化浊解毒汤治以清泄少阳郁热,清解阳明热毒,兼清化少阴血热、血瘀,临床实践证明,此方对该传变途径的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寒化者,经太阴(多兼少阳,阳明燥热不显)——少阴寒化——厥阴寒热错杂途径传变。此传变途径主要病理机制大致为素体太阴脾虚,先天胰岛,肌肉、脂肪等糖库、脂库发育或贮备欠佳致易发生胰岛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常兼少阳肝气郁滞导致血糖调节易紊乱等,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此时尚在气分。之后太阴寒化传入少阴血分,多表现为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表现明显阳虚寒象。阳虚则血液运行迟缓,瘀血生成,微循环障碍,加重胰岛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最终传入厥阴,与热化传变途径结局相似,但整体传变过程以表现寒象为主。针对此传变途径的核心病理机制,吴师自拟之十味白术散治以健运太阴,疏畅少阳等,临床实践证明,此方对该传变途径的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2型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则在上述病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各病变脏腑组织的特点,灵活运用六经理论遣方用药。总之,吴师运用六经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体系。

吕晓娟[3](2021)在《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ACL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例,筛选治疗过程中从未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病例21例为对照组,筛选其中全程依据中医辩证论治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病例44例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入院后给予西医常规的营养支持、保肝降酶、退黄、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对症支持治疗等基础治疗方法,以及行人工肝治疗,治疗组为常规基础治疗方案上依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中医药治疗。2、记录患者入院后首次进行实验室检查时的相关指标为基线指标(即为治疗前相关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后第2、4、8、12周的相关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指标(PTA)、与血常规有关的相关指标(WBC、NLR、PLT)、肾功能指标(Cr、Na)、中医症候积分、计算MELD评分等,分别对治疗后两组间的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在临床治疗后第8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死亡率为15.9%,单纯西医治疗组死亡率为47.6%,在这一治疗时间点,对治疗组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次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36%,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33.33%,两组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了比较,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首次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组间的TBil水平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TBil水平下降的变化幅度显着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之间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后第8周,中医药干预治疗组的PTA水平显着提高,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组PTA水平相对应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干预治疗ACLF,较单纯西医内科综合治疗,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4)临床治疗后第4周,两组ALT、AST均显着下降,治疗后两组的ALT、AST下降幅度的相关性比较,同期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两组间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临床治疗后,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均下降,在治疗后第12周,两组间NLR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结果发现,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Cr水平均显着下降,在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Cr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两组间Cr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接受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Na均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MELD评分显着下降,在对比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治疗组MELD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缓慢,两组间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着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8周)病死率,并且中医药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慢加性肝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组的ALT、AST、TBil、PTA、NLR、Cr、Na、MELD、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WBC和PLT水平无明显差异。

张耀夫[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辨体质、辨病、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的临床综合征。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透析及肾移植治疗,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CKD及内分泌代谢病的相关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总结专家治疗CKD的经验,对于寻求中医药防治CKD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总结赵进喜教授运用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诊治CKD的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确诊为CKD并经赵进喜教授开具处方的患者医案。利用SPSS26.0、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及Force Atlas图布局算法,对四诊信息、证候、体质、用药、分期、原发病等进行频次统计,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分期、体质、证候、症状、用药之间的关系,挖掘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治CKD的经验。结果:研究纳入345例CKD病例。其中1期111例,2期54例,3期70例,4期53例,5期57例。既往已明确病理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主,若未行病理检查则以临床诊断为主。如明确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病例则不纳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中。纳入病例的原发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DKD)、IgA肾病等。全部纳入病例的体质分布结果:少阳体质最多,其次是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及太阳体质。症状分布结果:夜尿频多、畏寒肢冷、浮肿较多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多见夜尿频多、畏寒肢冷、浮肿;原发病为DKD的患者多见浮肿、大便干、气短;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患者多见大便稀溏、夜尿频多、咽干。1期患者多见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大便干;2期多见夜尿频多、大便稀溏、浮肿;3期多见夜尿频多、大便稀溏、畏寒肢冷;4期多见浮肿、大便干、气短;5期多见浮肿、夜尿频多、大便不畅。太阳体质的患者多见咽痛,阳明体质多见夜尿频多、大便干,少阳体质多见心情忧郁,太阴体质多见大便稀溏,少阴体质多见夜尿频多,厥阴体质多见性急易怒。全部纳入病例的舌脉分布结果:舌质紫暗、舌苔腻较多见,脉沉、脉弱较多见;四诊综合信息分布结果:脉沉、舌质紫暗、舌苔腻、夜尿频多、畏寒肢冷、浮肿较常见;中医证候分布结果:血瘀证最常见,其次是水湿证、湿浊证。不同原发病及分期的证候分布结果: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多见血瘀证、阴虚者、水湿证;原发病为DKD的多见血瘀证、水湿证、湿浊证;原发病为IgA肾病的多见血瘀证、气虚证、郁热证,1期常见血瘀证、阴虚者、郁热证;2期常见血瘀证、水湿证、郁热证;3期常见血瘀证、湿浊证;4期常见血瘀证、水湿证、湿浊证;5期常见湿浊证、血瘀证、水湿证。血瘀证在所有体质均最常见,除血瘀证外,太阳体质常见气虚证;阳明体质常见湿浊证;少阳体质常见郁热证;太阴体质常见气虚证、水湿证;少阴体质常见阴虚证、湿浊证;厥阴体质常见肝阳证。赵进喜教授治疗CKD的常用药物依次为黄芪、丹参、当归、土茯苓、川芎等。从1期至5期,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等药的使用率呈升高趋势,黄芩、连翘、白花蛇舌草等药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药性以寒性(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肝经的药最多,其次是肺、脾、胃及肾经。药物功效以祛风、清热、解毒、利水等为主。部分药物使用剂量较固定,如石韦30g、防风6g,部分药物使用剂量跨度较大,如黄芪15-150g、熟大黄3-30g。丹参、当归、土茯苓等药在各期中平均剂量无明显变化,而黄芪、熟大黄等药的平均剂量会随分期增加而升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与夜尿频多、畏寒肢冷、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关系密切,原发病为DKD的患者与脉沉、舌质紫暗、浮肿关系密切。1期患者与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脉细关系密切,2期与脉沉、夜尿频多、大便稀溏、舌质红苔黄腻关系密切,3期与夜尿频多、腰膝酸软、舌质红苔黄腻关系密切,4期与舌质紫暗、脉沉、浮肿关系密切,5期与舌苔腻、脉沉、舌质紫暗、浮肿、食少纳呆关系密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体质分别与咽痛、大便不畅、心情忧郁、大便稀溏、夜尿频多及性急易怒关系密切。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与阴虚证、郁热证、湿热证关系密切,原发病为DKD的与血瘀证、水湿证、湿浊证关系密切。1期患者与阴虚证、郁热证、阳虚证、湿热证关系密切,2期与郁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关系密切,3期与血瘀证、阴虚证、湿浊证关系密切,4期与血瘀证、水湿证、湿浊证关系密切,5期与湿浊证、水湿证、气虚证关系密切。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体质分别与湿热证、郁热证、气虚证、阴虚证、肝阳证关系密切。证候与药物的关联分析结果:血瘀证与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土茯苓、蝉蜕关系密切,水湿证与黄芪、蝉蜕、丹参、绵萆薢、川芎、土茯苓关系密切,湿浊证与黄芪、蝉蜕、姜黄、川芎、当归、丹参、熟大黄关系密切,气虚证与黄芪、石韦、蝉蜕、绵萆薢、穿山龙、茯苓关系密切,阴虚证与丹参、黄芩、赤芍、白芍、柴胡、山萸肉关系密切,郁热证与黄芩、柴胡、法半夏、陈皮、白芍、茯苓关系密切,阳虚证与防风、山萸肉、茯苓、炒白术、猪苓、法半夏、炒苍术、陈皮、乌药关系密切,湿热证与赤芍、姜黄、白芍、炒苍术、炒白术、山萸肉、金钱草关系密切,气滞证与柴胡、法半夏、陈皮、乌药、紫苏叶关系密切,痰热证与黄芪、法半夏、蝉蜕、柴胡、陈皮关系密切,饮停证与黄芪、葶苈子、桑白皮、知母、柴胡关系密切。太阳体质与黄芪、连翘、黄芩、防风关系密切,阳明体质与绵萆薢、土茯苓、石韦、蝉蜕、熟大黄关系密切,少阳体质与柴胡、法半夏、白芍、陈皮关系密切;太阴体质与绵萆薢、当归、川芎、石韦关系密切,少阴体质与黄芪、丹参、蝉蜕、土茯苓、川芎关系密切,厥阴体质与丹参、当归、川芎、黄芪、蝉蜕关系密切。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与姜黄、僵蚕、熟大黄、法半夏、陈皮、柴胡关系密切,原发病为DKD的患者与黄芪、石韦、穿山龙、绵萆薢、土茯苓、川芎关系密切,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患者与防风、石韦、绵萆薢、土茯苓、黄芪、紫苏叶、白花蛇舌草关系密切。体质、证候、分期、症状、药物关系网络图显示,分期与证候存在趋向性,随着分期增加,相关证候由郁热证、阴虚证、湿热证、气滞证等逐渐向气虚证、饮停证、湿浊证、血虚证等证候转化。不同体质中有某些症状较为突出,不同体质相关联的证候、药物也有所差异,体质从化在CKD患者的证候、症状中有重要地位。药物聚类结果显示,治疗CKD的常用药对有三七、水蛭;桑白皮、葶苈子;鬼箭羽、牛蒡子等。常用药串有绵萆薢、土茯苓、穿山龙、石韦;当归、川芎、丹参;姜黄、熟大黄、僵蚕、蝉蜕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赵进喜教授治疗CKD的核心处方为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土茯苓、绵萆薢、蝉蜕、穿山龙、石韦、防风、赤芍、僵蚕、姜黄、熟大黄、黄芩、茯苓、白芍、猪苓、陈皮、法半夏、牛蒡子。不同分期的核心处方,药物各有特色。结论:不同体质、原发病、分期的CKD患者表现的症状、证候及用药各有特点。CKD的证候中,虚证以气虚较为常见,实证以血瘀、水湿、湿浊较为常见。早期多见血瘀、水湿、阴虚、郁热、湿热等证候,晚期多见湿浊、血瘀、水湿、气虚、饮停、血虚等证候。赵进喜教授治疗CKD的核心药物是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土茯苓、绵萆薢,常用药物组合有绵萆薢、土茯苓、穿山龙、石韦;姜黄、熟大黄、僵蚕、蝉蜕等。治疗上强调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重视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前后同治,强调和胃泄浊,辨病突出辨原发病及分期,在抓住基本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辨体质及辨方证。

罗慜婧[5](2021)在《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湿热内蕴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迁延期的常见证型,其发生率高达47.8%~100%。湿热既是CKD的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加重并加快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在CKD的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消减与CKD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及时发现和重视湿热证,早期预防和治疗湿热证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治疗湿热的方法以清朝着名医家叶天士提出的“分消走泄”为基础,亦即所谓的“开上、宣中、导下”,而肾居下焦,故临床常以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肾病,使湿热病邪从下焦小便而出。在此基础上,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治疗清热利湿法治疗CKD湿热证的临床文献虽多,但大多研究均为小样本临床试验,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且相关药物治疗湿热型肾病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拟分为两部分进行。首先研究一部分,以清热利湿法治疗CKD为立足点,借助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对清热利湿法治疗CKD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与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其次,研究二部分,基于研究一对于清热利湿法治疗CKD的用药特点的分析总结,采用近年来新兴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已有的各个在线开源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和生物信息化分析,建立药物-疾病网络,从改善或恢复生物网络平衡的整体观角度认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并指导新药发现,初步探讨中药治疗CKD湿热证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研究目的:评价清热利湿法治疗CKD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用药特点。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关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治疗CK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类文献。本次检索任务由两人共同完成,如有意见分歧,可与第三人协商解决,两位研究员分别根据平行设计RCTs Cochrane偏倚评估工具2.0版本对检索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结局指标,使用Stata 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分析、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并基于文献数据提取结果总结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纳入文献情况:通过网络数据库初步检索得到892篇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要求。共涉及CKD患者2558例,均来自中国,其中试验组1308例,对照组1250例。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以清热利湿法为基础治法,频数由高到低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茯苓、党参、甘草、苍术、白花蛇舌草、白术、黄连、半夏、桂枝和黄芩。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的33篇文献均描述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其中仅有15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14篇文献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4篇文献按照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配。只有1篇文献说明了分配隐藏方案为预先密闭信封,其余32篇文献均未描述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双盲法,其余32篇文献未明确表示是否实施双盲法。4.Meta分析结果: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对CKD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WMD=5.289,95%CI(2.879,7.703),P<0.05,I2=66.8%]、血清肌酐(Scr)[WMD=-14.027,95%CI(-18.704,-9.349),P<0.05,I2=81.4%]、尿素氮(BUN)[WMD=-1.284,95%CI(-1.776,-0.793),P<0.05,I2=88.6%]、中医症候积分[WMD=-6.883,95%CI(-8.542,-5.224),P<0.05,I2=95.7%]、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WMD=-0.382,95%CI(-0.461,-0.290),P<0.05,I2=69.7%]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改善eGFR方面,CKD不同分期可能是eGFR整体研究异质性的来源之一。对于降低Scr水平方面,随着CKD病程的进展,清热利湿法对于CKD患者Scr降低的效应量绝对值也随之增加,整体数据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r呈降低趋势。根据原发病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于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的Scr降低效果较好。5.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本研究各结局指标Begg’s和Egger回归非对称性检验结果提示,各研究均存在发表偏倚,分别对各结局指标进一步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潜在缺失研究的数量,并未发现添补研究,剪补前后合并效应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发表性偏倚影响不大,结果比较稳健。采用单研究逐次排除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依次排除独立研究,对剩余研究重新进行分析,所有结果的点估计值均落在合并效应量的95%CI内,说明本研究结果总体的稳定性较好。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对于改善CKD患者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需要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确认。2.纳入的33篇文献中使用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中有5味中药(党参、半夏、黄芩、黄连、甘草)与《伤寒论》中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用药相吻合,与CKD的中医病机脾胃虚损、水精不布、湿热内生的病机特点相应,可作为临床CKD患者辩证为中下焦湿热证诊疗时的用药参考。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基于研究一对纳入文献所用高频中药进行总结分析,本研究第二部分拟选用半夏泻心汤为治疗CKD中下焦湿热证的代表方剂,运用网络药理学对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有效成分、靶点、通路进行分析,并针对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药物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根据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数据库所建议的选择标准,将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20%,类药性指数(drug-likeness,DL)≥0.1作为筛选条件,检索半夏泻心汤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相对应的药物靶点,在Uniport数据库进行蛋白名称标准化,得到药物的潜在靶点。2.获取CKD疾病靶点:分别在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病(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Chronic Kidney Disease”,搜索与 CKD相关的靶点基因。3.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采用R软件对半夏泻心汤药物靶点与CKD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潜在作用靶点,在Cytoscape 3.8.0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网络结构拓扑分析结果选取核心成分进行后续研究。4.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构建与核心靶点筛选:将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潜在作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将得到的相互作用参数导入Cytoscape3.8.0软件中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进行后续研究。5.核心靶点生物功能注释分析:使用R对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6.分子对接: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1.半夏泻心汤有效成分与靶点: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得到个半夏泻心汤组成中药活性成分,得到相关靶点278个。2.CKD疾病相关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得到14136个CKD相关靶点。3.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核心成分:将半夏泻心汤的有效成分靶点和CKD相关靶点进行匹配,选择交集靶点作为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靶点,最终得到药物-疾病作用靶点149个,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网络靶点图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得到排名前10位的活性成分,提示它们可能是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主要药效物质。4.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核心靶点:将149个药物-疾病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与蛋白之间的互相作用信息,进一步采用Cytoscape中插件CytoNCA计算网络节点属性,得到23个核心靶点,包括胰岛素(insulin,INS)、白蛋白(albumin,AL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5.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23个关键靶点基因共影响了 89个生物学过程和113条信号通路。与半夏泻心汤治疗CKD密切相关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6.分子对接:230组对接中Docking Score值<-9的有10组,介于-9与-7之间的有95组,介于-7与-5之间的有92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中多数核心化合物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发现了半夏泻心汤治疗CKD的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验证了半夏泻心汤化合物成分与其治疗CKD潜在关键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推测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介导应激条件下的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炎性反应及肾间质纤维化、氧化应激等生理病理过程,减轻肾脏纤维化及炎症,达到治疗效果,可为后期半夏泻心汤治疗CKD中下焦湿热证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提供作用机制依据。小结:本课题研究一部分通过检索文献对清热利湿法治疗CKD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总结得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对于CKD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纳入文献中所使用的高频中药中有5味药与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用药相吻合,可作为临床CKD辨证中下焦湿热证诊疗时的用药参考。因此基于研究一部分的结论,进一步对治疗慢性肾脏病中下焦湿热证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以半夏泻心汤为例,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多药味、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关系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等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INS、ALB、IL6、CASP3、EGFR、CYCS等靶点,同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

吴其晶[6](2021)在《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的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人数的增多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CKD成为临床医师亟需面对的问题。药物治疗是延缓CKD进展的主要手段,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KD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可选择的保护肾脏、延缓CKD进展药物的种类较为局限,且多数造价昂贵,亟需寻找更多廉价高效的CKD治疗药物。中医药在CKD的传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老中医经验为我们寻找CKD治疗药物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名中医、知名肾病专家孙伟教授投身临床实践40余载,在治疗CKD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其用药经验是寻找CKD治疗药物的重要潜在宝库。本项目立足孙伟教授治疗CKD的临证经验,通过计算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疗效及用药规律,寻找潜在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中药,通过构建CKD药理学疾病模型对潜在有效药物的作用进行验证,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探索,运用网络药理数据库对有效活性成分及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科学高效地寻找中医药中潜在的CKD治疗药物,明确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按统一标准对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系统中实时记录的孙伟教授门诊CKD诊治病案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和统计学方法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筛选出孙伟教授延缓CKD进展最常使用的药物。使用盐酸阿霉素(DOX)体外干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构建阿霉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不同中药对DOX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影响。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比色TUNEL染色和蛋白印迹法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活性氧(ROS)/超氧化物(O2-)荧光探针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中药对阿霉素诱导的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另外,给予雄性Balb/c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OX(10mg/kg),构建体内阿霉素肾损伤模型。分别使用相应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灌胃治疗两周后,收集尿液、血清和组织标本。对肾脏组织进行H&E、Masson、PAS等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使用试剂盒检测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和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观察中药在体内对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利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等方法获取有效中药的单体活性成分,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的网络图谱,寻找不同药物间的交叉活性成分,运用阿霉素肾损伤模型对中药单体疗效及机制进行探索,具体方法同前。结果运用数据挖掘及统计学方法对导师治疗CKD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孙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CKD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的总体有效率为66.52%,中医整体症候改善有效率为79.96%,且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蛋白尿、尿隐血等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在遣方用药方面,随着CKD病程的进展,清利活血中药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最常使用的清利活血中药包括石韦、虎杖、郁金、川芎、当归、土茯苓、穿山龙、白花蛇舌草、茵陈、鸡血藤、积雪草、六月雪、玉米须、泽兰、鬼箭羽等。阿霉素体外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体内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坏死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同时,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在体内与体外均能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害,体外抑制阿霉素引起的ROS及超氧化物的过度生成及细胞凋亡,作用与抗氧化剂NAC的作用相似,且抑制阿霉素引起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体内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减轻阿霉素诱导的组织病理损伤,抑制阿霉素引起的SOD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以及MDA水平增加。清利活血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Apigenin在体内与体外均能够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的损伤,减轻阿霉素诱导的ROS过度生成,改善体内SOD活性,恢复GSH水平,抑制MDA的生成,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还能够抑制肾脏NLRP3,IL6,IL1β等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①孙伟教授运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CKD疗效显着;②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阿霉素肾损伤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④清利活血中药重要活性成分Apigenin能够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抑制MAPK通路以及抗炎作用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

李强[7](2021)在《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整理古代、现代对慢性肾衰竭研究的重要文献,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探讨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及系统研究的成果。基于大样本研究获批上市新药参乌益肾片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的疗效,观察参乌益肾片在改善临床证候、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药物安全性,提出参乌益肾片临床使用最佳条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整理出古代、近代慢性肾衰竭中医药重要相关文献,通过13年跟师学习记录、文献整理、访谈讨论等形式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2.通过对邹氏肾科三代专家邹云翔、邹燕勤、王钢教授治肾学术思想的系统学习,挖掘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以及系统研究成果。3.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744例2013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作为研究对象。按参乌益肾片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参乌益肾片)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乌益肾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为单纯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③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腹泻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观察参乌益肾片药物安全性。4.从网络药理角度,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药理学作用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1.总结王钢教授继承与发展邹氏肾科“补益肾元”核心思想,开创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1)病名:王钢教授建议将“肾劳”作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名,加上在各个病期阶段出现的不同主症候病名。根据病症的轻重,病名可分主次排前后顺序,如多个主症相合出现可同时诊断多个病名。(2)病因病机: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肾元不足指肾脏真阴真阳俱衰,浊毒潴留是由肾元衰竭而致的各种代谢废物的潴留。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浊毒潴留是发病之标,本标互为影响,表现互为轻重,共同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病机变化始终。(3)辨证分型:王钢教授提出辨证分型的指导思想为“本虚为纲,标实为日,标本兼顾”,分出了以本证为主的主证型,以标证为主的兼证型,主证型与兼证型可随着病机的动态变化相互兼夹,临床既能执简驭繁,又能知常达变,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全国标准,沿用至今。(4)治疗大法: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总则“补益肾元、和络泄浊”。治疗用药多以甘平之剂投之,使补气不滞、温阳不燥、滋阴不腻,缓缓图治,维持低水平下的肾阴肾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以达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之效。开创辨证论治+低位、高位保留灌肠术,开发肾衰保留灌肠囊;上世纪80年代首先报道中药+皮肤渗透剂外敷穴位治疗尿毒症;90年代系统组合创新运用多途径给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高了临床疗效。(5)开发新药,研究“补益肾元”机理:王钢、邹燕勤教授开发的“补益肾元”代表药物,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补益肾元、清利活血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内环境,双向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以及TXA2-PGI2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代谢紊乱,祛除毒素等环节,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加速祛除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且保护了残存的肾单位,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较好疗效。2.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最佳使用条件建议。(1)总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29例(19.3%),有效40例(26.7%),稳定34例(22.7%),无效47例(31.3%),总有效率68.7%;研究组显效184 例(31%),有效 174 例(29.3%),稳定 127 例(21.4%),无效 109 例(18.4%),总有效率81.6%;治疗后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5期的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2)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7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CKD2~5期患者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乌益肾片能够降低CKD2~5期患者BUN、Scr,升高GFR及Ccr。并且在CKD2~5期的各个亚组中,参乌益肾片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升高GFR、Ccr,降低BUN、Sc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KD2~5期各亚组患者治疗后对肾功能水平改善及分期疗效比较,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其次效果是CKD3期,再其次为CKD4期,再其次为CKD5期。证实了参乌益肾片对慢性肾衰竭CKD2~5期气阴两虚证患者均有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早期发现、早期使用参乌益肾片治疗效果更好。(4)提高血清白蛋白(ALB)效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CKD3期子样本中,相较于对照组,使用参乌益肾片组患者ALB水平升高,提示参乌益肾片能够提高ALB水平,改善CKD患者营养状况。(5)安全性观察:对于参乌益肾片的安全性观察,主要从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及患者腹泻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肝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5例服用参乌益肾片后发生肝损害的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分析:5例患者中2例有肝脏病史,停用参乌益肾片及保肝降酶治疗,ALT、AST恢复正常。提示既往有肝脏病史的患者使用参乌益肾片应注意监测肝功能。(6)提出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建议:①参乌益肾片可用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湿浊证,具有明显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CKD进展作用;对继发性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也有同样改善中医证候及肾功能保护作用,临床也可服用。②参乌益肾片可改善CKD2~5期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咽干燥、大便干结等证候。③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并且随着CKD病程进展,CKD2~5期疗效依次减弱。建议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即可服用参乌益肾片,以使患者及早获益。④参乌益肾片服用时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但对于既往有肝脏病史的CKD患者,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⑤参乌益肾片服用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如出现腹泻症状可减量或暂停服用,平素便溏者可减少剂量使用。3.从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参乌益肾片中的有效化合物多为三萜类和蒽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脂、抗溃疡、抗肿瘤、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增加胃动力、保肝利胆、改善免疫机能、通利大便、利水消肿等作用,它们作用于NOS3、mTOR、CETP、TNF-α、ACE、MAO-B、ADRB2、KOR、DRD2、AchE、11β-HSD1 和 5-LOX 等靶点,对高血压、炎性疾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多种原因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和恶心、呕吐、失眠、口干、水肿等肾小球肾炎相关症状起到治疗和缓解等作用。

朱俊[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周小博[9](2020)在《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 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50例,随机分西药组(西医治疗)25例和中西药组(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25例,分别予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患者生存、好转情况,比较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Bil、Alb、ALT、AST、PTA及MELD评分,评估解毒化瘀方对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健康人外周血Th17、Treg所占CD4+T细胞的比例作对照,予治疗前、治疗8周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观察解毒化瘀方对HBV-ACLF患者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中西药组8周存活率(76%)优于西药组(48%);中西药组好转率(60%)优于西药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Bi 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4周,中西药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Bi 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上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8周,中西药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Bi L、MELD评分上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在Alb、ALT、AST、PTA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前HBV-ACLF患者Th17、Treg细胞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8周,中西药组和西药组的Th17细胞水平均下降,且中西药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中西药组Treg细胞水平下降,而西药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中西药组,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HBV-ACLF,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好转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Th17、Treg细胞水平,纠正免疫平衡失调。以解毒化瘀方为主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Th17、Treg细胞水平有关。

林勇凯[10](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属性偏序理论,以《中华医典》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收集其中涉及的明末清初名医治疗黄疸病的病案,分析明末清初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和证治规律,旨在为黄疸病的治疗提供参考。2.基于国内常用的四大中文数据库,运用偏序理论对运用中药治疗HBV-ACLF的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HBV-ACLF所涉及的处方、中药、剂量之间的规律,旨在为HBV-ACLF的中医中药治疗提供参考。3.将中医各种治疗HBV-ACLF的特色手段,包括中药汤剂、注射剂多种剂型和内服、保留灌肠外用等不同用法,并在西医各种主流的综合疗法基础治疗上,将其中之一或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国际知名Cochrane提出的评价系统和Stata统计软件综合研究了在西医综合疗法运用基础上联用单种或多种中医药方式治疗HBV-ACLF的疗效,分别从清热凉血法、清热利湿法、温阳化瘀法中药口服及大黄乌梅煎剂灌肠结合西医治疗HBV-ACLF临床疗效方面展开研究,并深入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疗效指标的影响研究,对纳入的RCT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旨在为HBV-ACLF临床治疗找到更好的方案,并对本病治疗的机制方面的探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1.以病案为对象,症状、处方、药物、药物剂量四者为属性,生成各属性偏序结构图,进一步分析明末清初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和证治规律。2.以各项临床研究所用的核心处方、中药、剂量为属性,构建“研究-处方”、“研究-中药”、“研究-剂量”形式背景,并进行优化,生成偏序结构图,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HBV-ACLF所涉及的处方、中药、剂量之间的规律。3.参考Cochrane关于文献评价的工作手册,以电脑检索为主,配合手工辅助检索的方式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出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RCT文献。对初筛后的文献,进一步对其摘要及全文的审阅,筛选出所研究的不同方法和结局指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HBV-ACLF的RCT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将纳入的文献按表格相关信息逐一提取。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标准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1版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并结合用改良版的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和风险篇评估。采用Stata 12.0版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和Meta分析。结果:1.1以病例为对象,症状为属性,发现黄疸病的典型表型,即目黄、身黄、小便黄,但所研究的明末清初医案对小便黄较多的描述主要是小便赤,此外,因黄疸病多湿热,易引起脾胃的受纳不足问题,所以纳少纳差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1.2以病例为对象,处方为属性,发现明末清初名医治疗黄疸较少直接运用成方,更多的是随证灵活加减运用。1.3以病例为对象,以中药为属性,最常用的中药包括茵陈,茯苓,栀子,泽泻。还有常见的搭配使用,如茵陈与栀子药对,陈皮,厚朴,甘草共用;茯苓常与栀子、泽泻、陈皮、厚朴、枳实同用;栀子常与泽泻、白术、薏苡仁、甘草、天花粉共用。1.4因各医家所用药物剂量不等,较难进行比较和统一,结合清代的剂量单位和当今剂量的换算,栀子约为8克,泽泻约为6克,陈皮约为4克,总体用量较轻。2.结合处方偏序结构图中各簇集层所涉及的处方发现,清热凉血法是治疗HBV-ACLF的常用基本法,在凉血解毒基础上多加用化瘀法,清热利湿法也是治疗HBV-ACLF的常用法,此外,也有部分运用温阳化瘀法对HBV-ACLF的治疗。茵陈、赤芍、丹参三味药是治疗HBV-ACLF的常用药,常用药对还包括丹参、白术,白术、栀子等。剂量方面,茵陈30克是最常用到的,其次是丹参30克,白术30克,郁金15克,赤芍6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茯苓15克,栀子10克。结合所纳入的研究发现,该药群是凉血解毒化瘀方的核心药物。3.1本研究所纳入的均为中文文献,均未涉及盲法和随机分配隐藏的描述,通过Jadad评分显示分数最高只有3分,文献整体质量较一般。3.2 Meta分析结果显示,20篇清热凉血法联合方案的RCT文献对PTA评价研究,两组合并效应值SMD为0.88,95%CI(0.77,0.99),19篇文献对TBil评价研究,合并效应值SMD为-1.22,95%CI(-1.62,-0.83),18篇文献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研究,且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值RR为1.25,95%CI(1.16,1.35),17篇清热凉血法联合方案的RCT文献对ALT进行对比评价,合并效应值SMD为-0.89,95%CI(-1.25,-0.53),13篇对AST评价,合并效应值SMD为-0.70,95%CI(-1.00,-0.39),共13篇文献对生存率和ALB评价研究,分别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凉血法联合方案对HBV-ACLF患者的TBil、PTA、ALT、AST、ALB及有效率、生存率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方案,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01)。3.3所纳入的8篇清热利湿法联合方案的RCT文献对PTA评价研究,且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值SMD为0.69,95%CI(0.53,0.85),共7篇文献涉及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和ALT的评价,分别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纳入6篇对标ALB的研究,合并效应值SMD为0.74,95%CI(0.30,1.18),有5篇文对TBil改变情况的研究,合并效应值SMD为-0.94,95%CI(-1.39,-0.50),4篇文献对标AST进行评价,合并效应值SMD为-0.56,95%CI(-0.92,-0.21),提示清热利湿法联合方案对患者临床有效率和PTA、ALT、ALB、AST、TBil的改善优于单纯的西医方案。3.4运用温阳化瘀法中药内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案能提高HBV-ACLF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率,6篇文献均对PTA评价,且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值SMD为0.95,95%CI(0.37,1.53),有5篇文献对AST和TBil改变情况的研究,经合并分析后提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PTA、AST和TBil改善明显优于单用西医的对照组。3.5运用大黄乌梅为主药的中药灌肠外治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案能提高HBV-ACLF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率,所研究的8篇文献涉及对PTA改变情况的研究,且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值SMD为1.03,95%CI(0.63,1.42),7篇文献对TBil评价,合并效应值SMD为-1.0,95%CI(-1.58,-0.43),4篇涉及血氨水平研究的文献的合并效应值SMD为-1.05,95%CI(-1.36,-0.74),有5篇文献对ALT、AST指标的研究,分别对其进行合并后分析,结果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率、PTA、血氨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方案。结论:1.本研究是首次运用属性偏序理论对黄疸病及HBV-ACLF的研究,更是创新性地总结明末清初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所涉及的黄疸病治疗经验,对当前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HBV-ACLF的临床研究所用方药规律进行挖掘。虽其深层次的规律还待进一步挖掘,但将这种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理论应用于目前被高度重视的名中医经验传承及历代名家治疗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RCT文献全部集中在中文语言,且整体质量一般。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凉血法、清热利湿法、温阳化瘀法、大黄乌梅煎剂灌肠法的综合治疗方案均可提高HBV-ACLF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肝酶指标、胆红素水平,进而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安全性较高,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二、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法在慢性肾功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法在慢性肾功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来源
    3.诊断标准
    4.病例选择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脱落标准
        4.4 剔除标准
    5.研究方法
        5.1 病例分组
        5.2 治疗方法
        5.3 观测指标
        5.4 疗效判定
    6.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病例纳入情况
        7.2 一般资料
        7.3 治疗前各项疗效指标的比较
        7.4 治疗后各项疗效观察指标分析
        7.5 安全性指标观测
讨论
    1.中医对于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2.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与慢性肾炎
        2.3 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慢性肾炎
    3.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与现代医学
        3.1 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3.2 肾虚湿热证的客观指标研究
    4.清肾颗粒的组方分析
        4.1 导师对于本病的分析认识
        4.2 清肾颗粒的方药分析
    5.清肾颗粒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5.1 中医症状疗效指标分析
        5.2 实验室指标疗效分析
        5.3 疗效机制指标分析
        5.4 不良反应分析
    6.结论
结语
    1.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清利法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探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论文着作

(2)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综述
    1.六经辨证研究现状
        1.1 六经辨证源流、形成与发展
        1.2 六经的实质及六经辨证的优势
        1.3 六经之间的关系:六经气化之标本中气
        1.4 六经与时间医学
        1.5 六经辨证的关键:辨病位思想
        1.6 六经辨证的具体方法
        1.7 六经传变
    2.现代各家六经合论2 型糖尿病及其关发症
        2.1 温铁柱经验
        2.2 赵进喜经验
        2.3 刘志龙经验
        2.4 朱章志经验
        2.5 李赛美经验
        2.6 钱彩凤经验
    3.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西汇通简论六经系统
    1.太阳系统
        1.1 太阳生理、病理
        1.2 太阳病常见证治
        1.3 太阳传变、欲解时
    2.少阴系统
        2.1 少阴生理、病理
        2.2 少阴病常见证治
        2.3 少阴传变、欲解时
        2.4 太阳少阴主寒热
    3.少阳系统
        3.1 少阳生理、病理
        3.2 少阳病常见证治
        3.3 少阳传变、欲解时
    4.厥阴系统
        4.1 厥阴生理、病理
        4.2 厥阴病常见证治
        4.3 厥阴传变、欲解时
        4.4 少阳厥阴主风火
    5.阳明系统
        5.1 阳明生理、病理
        5.2 阳明病常见证治
        5.3 阳明传变、欲解时
    6.太阴系统
        6.1 太阴生理、病理
        6.2 太阴病常见证治
        6.3 太阴传变、欲解时
        6.4 阳明太阴主燥湿
第三部分 吴深涛教授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总结
    1.2 型糖尿病与六经
        1.1 定义与病位
        1.2 发病机制
        1.3 疾病传变
        1.4 辨证论治
        1.5 临床典型案例
        1.6 总结与思考
    2.糖尿病并发症之太阳
        2.1 糖尿病性泌汗异常
        2.2 糖尿病性膀胱病
        2.3 糖尿病性皮肤病
    3.糖尿病并发症之少阳
        3.1 糖尿病性眼病
        3.2 糖尿病与胆道系统感染
    4.糖尿病并发症之阳明、太阴
        4.1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
    5.糖尿病并发症之少阴、厥阴
        5.1 糖尿病性肾病
        5.2 糖尿病性心脏病
        5.3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6.补充与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ACLF的认识
        1.1.ACLF的发病机制
        1.1.1.免疫炎症损伤
        1.1.2.缺血缺氧性损伤
        1.1.3.内毒素血症
        1.2.ACLF的治疗
        1.2.1.内科综合治疗
        1.2.2.人工肝治疗
        1.2.3.肝移植
    2.中医药防治ACLF发生机制中的三重因素
        2.1.中医药调节机体免疫
        2.2.中医药改善缺血缺氧损伤
        2.3.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
    3.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1.3.西医诊断标准
        1.3.1.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
        1.3.2.分期标准(《肝衰竭指南》)
        1.3.3.肝肾综合征诊断标准
        1.3.4.肝性脑病诊断标准
        1.3.5.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
        1.4.疗效评价标准
        1.5.纳入标准
        1.6.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病例分组
        2.2.治疗方法
        2.2.1.对照组治疗
        2.2.2.治疗组治疗
        2.3.观察内容及指标
        2.4.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两组患者基线时一般资料的比较
        3.2.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3.3.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的比较
        3.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的比较
        3.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比较
        3.6.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的比较
        3.7.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3.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的比较
    4.讨论
        4.1.中医证型分布讨论
        4.2.中医药对ACLF死亡率的影响
        4.3.中医药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指标
        4.4.中医药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血常规的影响
        4.5.中医药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4.6.中医药对改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
        4.7.中医药治疗可有效降低ACLF患者中医症候积分
        4.8.中医药治疗可有效降低ACLF患者的MELD评分
    5.不足与展望
    6.结论
附表1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症候分级评分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中医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3.治法治则
        3.1.扶正补虚法
        3.2.清热利湿化瘀法
        3.3 解毒凉血化瘀法
    4.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辨体质、辨病、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认识及治法
        1 CKD的中医病名
        2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饮食干预
        2 生活方式干预
        3 药物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辨体质、辨病、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赵进喜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标本虚实证候诊断标准
附录2 三阴三阳体质判断标准
个人简介

(5)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湿热论治慢性肾脏病
        一、古人对湿热病的认识
        二、CKD湿热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1.外感
        2.内伤
        3.药物因素
        三、CKD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
        1.CKD湿热证临床表现
        2.CKD湿热证发病特点
        四、CKD湿热证候学研究
        五、CKD湿热证的中医治疗
        1.对于蛋白尿湿热证的治疗
        2.对于血尿湿热证的治疗
        3.对于水肿湿热证的治疗
        4.对于肾功能不全湿热证的治疗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网络药理学的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1.生物网络构建
        2.网络分析
        3.分子对接或实验验证
        三、中药治疗CKD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2.预测中药及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及活性靶点
        3.阐释方剂组成及配伍
        4.阐述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5.中药药性理论的探索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文献筛查流程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概述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结局指标
        2.5 发表偏倚
        2.6 敏感性分析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收集药物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1.2 获取CKD疾病靶点
        1.3 “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与核心成分筛选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核心靶点筛选
        1.5 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
        1.6 分子对接验证
    2.结果
        2.1 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筛选
        2.2 疾病靶点检索结果与药物-疾病作用靶点筛选
        2.3 “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与核心成分筛选
        2.4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2.5 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2.6 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CKD的基本概念
        1.1 现代医学中CKD的定义
        1.2 祖国医学中CKD的含义
    2 对CKD的病因机制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CK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CKD的治疗
        3.1 CKD的现代医学治疗
        3.2 CKD的中医药治疗
    4 清利活血法治疗CKD的理论基础
        4.1 CKD的分子机制
        4.2 CKD的常用研究模型
        4.3 清利活血法在CKD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研究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案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预处理
        2.2 信息采集方法
        2.3 信息处理方法
        2.4 疗效评估方法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入选病例的疗效评价结果
        3.3 辨证及方药统计分析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清利活血中药延缓CKD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物和试剂
        2.2 药品制备
        2.3 细胞
        2.4 动物
        2.5 血清和尿液检测
        2.6 组织病理检测
        2.7 蛋白质印迹检测
        2.8 细胞活性检测
        2.9 流式细胞分析
        2.10 细胞凋亡检测
        2.11 氧化损伤检测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阿霉素体外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3.2 阿霉素体内引起肾损害
        3.3 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是阿霉素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3.4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
        3.5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鬼箭羽和六月雪体外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3.6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体内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害
        3.7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阿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
        3.8 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抑制阿霉素引起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清利活血药延缓CKD进展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引言
    1. 泽兰、积雪草、鬼箭羽活性成分分析
    2. 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共有的活性成分分析
    3. Apigenin延缓CKD进展的作用验证与机制探索
        3.1 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参考文献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问题与不足
    2.解决方法
    3.展望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病名研究
        1. 水肿
        2. 癃闭
        3. 关格
        4. 溺毒
        5. 肾劳
    第二节 病因病机研究
    第三节 中医证候类型研究
    第四节 名家经验研究
    第五节 单味药及专方验方的研究
    第六节 中药灌肠治疗的研究
    第七节 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
    第八节 中成药治疗的研究
    第九节 中医综合治疗的研究
第二部分 王钢教授对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理论起源
    第二节 “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则治法
        5. 护肾养生
    第三节 对肾元不足的证本质和“补益肾元”的理论核心机制探索
第三部分 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临床再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一般资料与基线资料
        1. 一般资料
        2. 基线资料
    第三节 临床疗效比较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C、T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5.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6.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7. 两组中CKD4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8. 两组中CKD5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9. 研究组CKD2~5期各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指标评价
        1. 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
        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情况
    第五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参乌益肾片组方分析
    第二节 参乌益肾片临床有效性分析
        1. 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CKD患者临床症状
        2. 参乌益肾片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
        3. 参乌益肾片对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
    第三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观察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第五部分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前言
        2. 药材-化合物
        3. 对接打分
        4. 靶点与疾病信息
        5. 结果
    第二节 数据分析
        1. 药材-化合物-疾病网络-部分化合物药理
        2. 药物-化合物-疾病中部分靶点网络特征
    第三节 研究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成绩
致谢

(8)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Th17 细胞与Treg细胞的研究
        1.1 Th17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
        1.2 Treg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1.3 Th17、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
        1.4 Th17、Treg细胞在肝衰竭中的表达和作用
    2 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的概况
        2.1 西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2.1.1 ACLF的定义
        2.1.2 基于“PIRO”概念对ACLF的认识
        2.1.3 ACLF的预后模型
        2.1.4 ACLF的治疗
        2.2 中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2.2.1 病名、病因及病机
        2.2.2 辨证分型
        2.2.3 治法方药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1 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1.8 研究结果
    2 解毒化瘀方对Th17、Treg细胞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步骤
        2.4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解毒化瘀方用药分析
    2 解毒化瘀方临床疗效分析
        2.1 对HBV-ACL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2.2 对HBV-ACLF患者好转率的影响
        2.3 对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总积分的影响
        2.4 对HBV-ACLF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2.5 对HBV-ACLF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3 解毒化瘀方调节Th17、Treg细胞水平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中医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图1
附图2
缩略词表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HBV-ACLF的认识
        1 发病机制研究
        1.1 直接刺激损伤
        1.2 免疫反应
        1.3 内毒素血症
        1.4 炎症反应
        2 治疗方式研究
        2.1 内科综合治疗
        2.2 人工肝支持治疗
        2.3 肝移植手术
        2.4 细胞疗法
    第二章 中医学对HBV-ACLF的认识
        1 病名认识及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法治则与方药
        4.1 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法
        4.2 解毒凉血化瘀法
        4.3 解毒化瘀补虚法
        4.4 温阳解毒化瘀法
        4.5 中药灌肠外治法
        5 中医药治疗的机制研究现状
        5.1 抑制肝细胞凋亡
        5.2 促进肝细胞再生
        5.3 减轻肝细胞炎症
        5.4 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
第二部分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挖掘中药治疗HBV-ACLF的规律
    第一章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研究明末清初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知识发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案资料的检索和筛选
        1.2 数据资料规范化处理
        1.3 形式背景的构建与优化
        1.4 偏序结构图的生成
        2.结果
        2.1 病案检索结果
        2.2 症状知识发现
        2.3 处方知识发现
        2.4 中药知识发现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挖掘中药治疗HBV-ACLF的知识发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和筛选
        1.2 研究对象
        1.3 数据资料规范化处理
        1.4 形式背景的构建与优化
        1.5 偏序结构图的生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处方知识发现
        2.3 中药知识发现
        2.4 中药剂量知识发现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疗效研究
    第一章 清热凉血法结合西医治疗HBV-ACLF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研究类型
        1.3 研究对象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1.6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清热利湿法结合西医治疗HBV-ACLF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研究类型
        1.3 研究对象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1.6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温阳化瘀法结合西医治疗HBV-ACLF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研究类型
        1.3 研究对象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1.6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大黄乌梅煎剂灌肠结合西医治疗HBV-ACLF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研究类型
        1.3 研究对象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1.6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

四、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法在慢性肾功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D]. 曹留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西汇通论述六经辨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探索[D]. 赵晓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D]. 吕晓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辨体质、辨病、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研究[D]. 张耀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罗慜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D]. 周小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D]. 林勇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