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辊道在玻璃钢化炉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峰[1](2021)在《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加工及应用》文中指出低辐射镀膜玻璃被称为LOW-E玻璃,是镀膜玻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以及建筑物中运用低辐射镀膜玻璃,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可以对太阳能辐射进行有效控制,将远红外线辐射阻隔;辐射率不高,可见光透射比、低反射比等较高;紫外线无法穿过,防止织物与家具出现褪色的情况;具有广泛的光谱选择范围,颜色多种多样,对建筑外表进行了装饰和美化,使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文章主要对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加工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吴逸君[2](2021)在《基于移动场冲击射流的钢化玻璃传热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光伏产业迅猛上升的背景下,钢化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重要组件,需考虑其整体质量如透光度、波纹度、平整度和强度等等,才能作为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一般来说,玻璃的钢化难点在于得到高强度的同时,如何保持高平整性。本文提供一种移动场小间距冲击射流方法来研究钢化玻璃的换热特性,从最根本的换热问题来改善质量问题。文中,通过多物理场理论得到场方程组耦合关系,从而实现不同场之间的数据传递。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孔和多孔阵列的几何模型,利用冲击射流理论,得到所需的数学模型方程组,并用COMSOL软件进行瞬态仿真模拟。对于单孔射流,研究了板-射流速度比(Rsj)、射流-板间距(H/D)、雷诺数(Re)在热流固三场耦合下的瞬态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其中,Rsj变化范围为0~1、H/D变化范围为0.2~2,Re变化范围为300~30000,对参数作用下的场变化进行了详述。分析表明移动场在小间距时为高速层流,对换热而言强度具有局部提升并且均匀性较好,而对应力而言强度有提升但均匀性下降。对于多孔阵列射流,研究了Rsj、H/D和射流到射流间距(S/D)在热流固三场耦合下的瞬态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其中,固定射流总质量流率()为30.34 kg/h,Rsj变化范围为0~1、H/D变化范围为0.2~2,S/D变化范围为5~10,对参数作用下的场变化进行了详述。分析表明阵列射流在移动场情况下流场较为稳定,换热影响最大的是S/D,并且存在喷射间距H/D的拐点为0.8,应力强度提升,均匀性随S/D减小、孔数目提升而提升。通过对移动场的换热增益分析得出:单孔和多孔之间存在最大的区别在于迎风面和中心射流侧翼绕流,孔数目增多且密集有利于稳定流场,从而加强耦合面换热。此外,移动场表芯形成较大温差,利于钢化玻璃的成型。雷诺数变大在增强换热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均匀性。速度变大,小间距的表芯换热较好,而大间距急剧降低对流换热强度。故此,Rsj=1和H/D=0.2表现最佳,单孔以Re=10000最好,多孔以S/D=5最好。
刘忠飞,胡壮[3](2021)在《钢化玻璃白雾成因及解决方法》文中提出采用显微镜分析钢化白雾缺陷发现,钢化白雾是玻璃表面形成的凹坑,凹坑数量和大小不能量化白雾,且钢化白雾的表面形貌与进炉方向无关。针对白雾缺陷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赵雷军[4](2020)在《试论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方法与关键技术》文中提出在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今天,制造业产业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玻璃钢化制造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这对于制造业生产制造过程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方式与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针对于相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确保高耗能的玻璃钢化制造业实现较为稳定的发展。
岳高伟,刘慧,吴恒博,李彦兵,葛茂辉[5](2019)在《钢化炉内玻璃温度不均匀特征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玻璃的钢化品质是其质量要求的重要标准,其中玻璃加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优化玻璃加热过程的生产工艺,需对加热炉内玻璃的温变规律开展研究。本文基于玻璃加热后表面温度不均匀性测试,建立了玻璃-热气流相互作用的换热-传热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全对流加热炉内玻璃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热过程中,玻璃内外温度均升高,但升温速率逐渐减小;玻璃任意位置的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先是迅速增大,而后逐渐减小,但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值变化规律差异明显,即玻璃加热温度不均匀,这主要是受风孔位置及辊道等影响,特别是辊道影响尤为显着,因此,如何消除加热炉内辊道对玻璃受热的影响是提高玻璃加热均匀性的关键。
周鹏,张亚岐,吴东哲,唐京民,毛安[6](2018)在《车身玻璃试制技术与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按结构特点将前挡风、后背门、车门以及三角窗玻璃划分为两类,即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重点介绍了夹层玻璃的热弯自重成型和钢化玻璃的钢化处理工艺,并对玻璃黑边丝网印刷工艺进行了介绍;此外,对车身玻璃的总成结构特征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出车身玻璃的工艺难点,综合考虑样件代表性和制造成本与周期,制定出有效的试制工艺方案,并针对玻璃成型工艺难点给出了质量控制方案;最后对车身玻璃的虚拟仿真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
孙天宇[7](2018)在《水平玻璃钢化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平玻璃钢化炉在玻璃深加工行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功能是把已经加工裁剪好的普通玻璃原片,采用物理的方法加热到玻璃软化点后突然对玻璃进行骤冷处理,由此改变玻璃内部和表面的应力使其钢化,从而成为安全玻璃。目前,在玻璃钢化炉市场中针对于不同加工行业,加工类型繁多的玻璃钢化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加工方式。其中水平玻璃钢化炉生产的钢化玻璃主要用于建筑行业、家具行业、汽车行业等领域。水平玻璃钢化炉设备主要由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组成,本论文主要是对水平PG5024型玻璃钢化炉,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并实现玻璃钢化功能,所做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分析水平玻璃钢化炉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部分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完成了水平玻璃钢化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对设备的电器元件选型功能和数量做了说明,对元器件在玻璃钢化炉上的分布位置、主电路、控制回路等方面做了整体规划和设计。考虑到工厂的现场环境恶劣电网电压波动大、粉尘多、热辐射等因素,故设备采用了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比较强的三菱FX2n-80MT(PLC)作为设备的控制器,工业触摸屏作为玻璃钢化炉的监控设备,用于操作人员进行数据实时监控和指令下达。并且对水平玻璃钢化炉加热部分的炉丝排布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分区加热单元化温度监控的方法,对炉体内加热区进行单元加热控制。然后,为实现水平玻璃钢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设计了传动系统、加热系统、风压控制系统并进行程序编辑。传动系统指的是加热段和冷却段的摇摆距离与摇摆速度反馈调节控制。加热系统是对待钢化玻璃原片进行加热,让固态继电器的通断来进行控温,温度数据采集模块和热电偶组成的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温度采集反馈给PLC进行温度调节。风压控制系统是风压传感器通过采集静压箱里的风压,通过风压调节电机对上下风压平衡进行调节。最后,在硬件和软件安装完成后进行了调试、试运行。设备经过六个月的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运行稳定,钢化玻璃爆片率低,并且由于水平玻璃钢化炉控制系统自动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加工的钢化玻璃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
侯超荣[8](2018)在《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文中提出汽车玻璃属于汽车重要的部件,其制造要求非常严格且成形过程非常复杂。目前人们对其钢化冷却过程的认识几乎仍然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而实际生产制造主要是依靠试错法。汽车玻璃的钢化冷却过程作为玻璃成形的重要阶段,影响着成品的机械性能。因此,对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进行研究并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对汽车后风挡玻璃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分析汽车玻璃成形模具进一步了解钢化玻璃生产过程,同时针对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中影响钢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为了准确定义玻璃的材料特性,对玻璃材料的力学特性、热学特性以及温度—黏度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工厂实际生产过程,最终将汽车玻璃材料定义为粘弹性固体。结合恒温下粘弹性材料的结构模型,引入温度变量求解出变温条件下的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结合流体流动基本控制方程、三维瞬态温度场能量方程和热力学耦合理论,建立汽车玻璃冷却钢化阶段的数学模型。研究选用大型通用商用有限元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参考文献中实验数据,对汽车玻璃的材料进行了准确的定义。然后通过合理简化模型、网格划分、定义边界条件对模型进行热流固耦合,求解汽车玻璃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将求解结果与结构进行热力耦合,求解汽车玻璃应力场。最后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各工艺参数对玻璃钢化质量的影响,对汽车玻璃钢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模拟仿真的可靠性。
韩勇军[9](2018)在《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及其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制造业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玻璃钢化制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对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耗能的玻璃钢化制造业,其生产设备的节能效果将直接关乎整个生产过程的能耗水平。
和浩浩[10](2017)在《玻璃钢化炉炉内的玻璃及辊道的三维温度场仿真》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玻璃钢化炉炉内的玻璃和辊道仿真研究,使我们认识了玻璃钢化过程中玻璃和辊道的三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改变工艺参数,可较为方便地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玻璃钢化的仿真结果,例如在钢化炉的基本参数确定的工况下,以玻璃的长度为变量时,玻璃与辊道接触的根数最好小于三根,且玻璃长度对辊道三维温度场的影响很小等,这些结果可为玻璃钢化过程提高质量和降低能源消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然后对玻璃钢化流程以及需要的仿真软件作出简单的介绍,论文运用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在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建立起玻璃钢化过程中玻璃和辊道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出玻璃和辊道的边界条件。在设置仿真的方案时,以玻璃的长度、宽度、厚度为变量,以辊道的直径、长度、间隙为变量,以钢化炉炉内的工作温度为变量,仿真并得出玻璃及辊道三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由此可知,玻璃钢化市场存在着质量低和能耗大等各种问题,对玻璃及辊道三维温度场进行研究和分析,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玻璃钢化的质量,降低能耗,在未来的玻璃钢化市场中,可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生产出多样化的钢化玻璃。
二、陶瓷辊道在玻璃钢化炉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陶瓷辊道在玻璃钢化炉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加工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LOW-E玻璃的种类 |
1.1 低温和寒冷地区用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
1.2 气候炎热地区用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
2 LOW-E玻璃的生产方法 |
2.1 在线法低辐射镀膜 |
2.2 离线低辐射镀膜 |
3 LOW-E玻璃的钢化加工 |
3.1 玻璃钢化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3.2 LOW-E玻璃钢化过程的加热特性 |
3.3 LOW-E玻璃的钢化 |
4 LOW-E玻璃的应用 |
5 结语 |
(2)基于移动场冲击射流的钢化玻璃传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移动场玻璃钢化研究 |
1.2.2 移动场冲击射流对流换热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多物理场耦合理论研究 |
2.1 耦合基本理论 |
2.1.1 流-热耦合 |
2.1.2 热-固耦合 |
2.1.3 流-固耦合 |
2.1.4 热-流-固耦合 |
2.2 耦合方式 |
2.2.1 强耦合方式 |
2.2.2 弱耦合方式 |
2.3 耦合面数据传递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COMSOL的空气射流冲击高温移动玻璃的仿真 |
3.1 空气射流冲击高温移动玻璃板模型 |
3.1.1 单孔射流 |
3.1.2 多孔阵列射流 |
3.2 控制方程 |
3.2.1 流体力学方程 |
3.2.2 固体力学方程 |
3.2.3 换热方程 |
3.2.4 耦合方程 |
3.3 求解器 |
3.3.1 推进时间步 |
3.3.2 解方程组 |
3.4 网格无关性及模型正确性分析 |
3.5 本文相关术语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移动场的单孔射流的玻璃换热特性研究 |
4.1 流场特性分析 |
4.1.1 涡结构发展 |
4.1.2 流场速度分布 |
4.1.3 耦合面速度分布 |
4.2 热场特性分析 |
4.2.1 耦合面温度分布 |
4.2.2 耦合面温度相对域 |
4.2.3 芯面温度分布 |
4.2.4 芯面温度相对域 |
4.2.5 纵向传热分布 |
4.3 固体场特性分析 |
4.3.1 耦合面应力分布 |
4.3.2 耦合面应力相对域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移动场的多孔阵列射流的玻璃换热特性研究 |
5.1 流场特性分析 |
5.1.1 涡结构发展 |
5.1.2 流场速度分布 |
5.1.3 耦合面速度分布 |
5.2 热场特性分析 |
5.2.1 耦合面温度分布 |
5.2.2 耦合面温度相对域 |
5.2.3 芯面温度分布 |
5.2.4 芯面温度相对域 |
5.2.5 纵向传热分布 |
5.3 固体场特性分析 |
5.3.1 耦合面应力分布 |
5.3.2 耦合面应力相对域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钢化玻璃白雾成因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钢化过程中常见的白雾及解决办法 |
1.1 玻璃中间部位出现白雾 |
1.2 玻璃边部出现白雾 |
1.3 玻璃整个版面均有白雾 |
1.4 玻璃表面有规律的白雾 |
1.5 无规律间隔性白雾 |
2 结语 |
(4)试论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方法与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钢化方法的具体分析 |
2 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方法 |
2.1 自动化上下片装置的设计 |
2.2 加热区的结构优化 |
2.3 冷却区结构布局优化 |
3 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关键技术 |
3.1 钢化炉内多工位加热技术 |
3.2 相应变频技术的合理采用 |
3.3 热回收系统的技术应用 |
3.4 智能控制技术的采取 |
4 结语 |
(5)钢化炉内玻璃温度不均匀特征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出炉温度不均匀性测试 |
2 玻璃对流加热基本理论 |
3 钢化加热炉模型 |
3.1 风板及喷咀 |
3.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3.3 边界条件及求解 |
4 玻璃升温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 |
4.1 玻璃升温过程模拟及分析 |
4.2 玻璃升温不均性分析 |
5 结论 |
(6)车身玻璃试制技术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车身玻璃总成结构及技术要求 |
2.1 前风窗夹层玻璃总成结构 |
2.2 后背门玻璃总成、车门玻璃总成、三角窗玻璃总成结构 |
2.3 车身玻璃总成主要性能及尺寸要求 |
3 车身玻璃工艺 |
3.1 夹层玻璃 |
3.2 钢化玻璃 |
4质量检测方案 |
5 车身玻璃的仿真运用及发展趋势 |
5.1 车身玻璃成型的仿真运用 |
5.2 车身玻璃的发展趋势 |
6 结束语 |
(7)水平玻璃钢化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
1.2 玻璃钢化炉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1 玻璃钢化炉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玻璃钢化炉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重点内容 |
第2章 水平玻璃钢化炉整体构成及加工工艺过程 |
2.1 玻璃钢化炉的整体结构和生产过程 |
2.2 玻璃钢化炉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
2.2.1 玻璃钢化炉传动系统及上下片台功能 |
2.2.2 玻璃钢化炉加热段的组成及功能 |
2.2.3 玻璃钢化炉冷却段机构组成及功能 |
2.2.4 玻璃钢化炉控制柜及操作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玻璃钢化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1 玻璃钢化炉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1 电气元件总体分布图 |
3.1.2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2 玻璃钢化炉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3.2.1 电机变频器选型 |
3.2.2 传感器的选型及设置 |
3.3 触摸屏和PLC选型 |
3.3.1 触摸屏的特点及选型 |
3.3.2 PLC的特点及选型 |
3.4 PLC的I/O口地址分配和接线图 |
3.4.1 PLCI/O地址分配 |
3.4.2 PLC控制器I/O口接线图设计 |
3.5 主电路图设计 |
3.6 控制电路设计 |
3.7 控制系统保护电路设计 |
3.7.1 直流电路 |
3.7.2 UPS不间断电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玻璃钢化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PLC程序设计 |
4.1.1 PLC编程软件使用说明 |
4.1.2 接口设置及项目创建 |
4.1.3 玻璃钢化炉运行程序设计 |
4.2 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4.2.1 触摸屏界面编辑软件介绍 |
4.2.2 触摸屏与PLC通讯 |
4.2.3 温控模块地址写入与触摸屏的地址搜寻 |
4.2.4 触摸屏操控界面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
5.1 设备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
5.2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8)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汽车玻璃简介 |
1.3 汽车玻璃成形工艺 |
1.4 汽车玻璃发展现状 |
1.5 汽车玻璃成形的研究现状 |
1.5.1 汽车玻璃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
1.5.2 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研究现状 |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汽车玻璃钢化冷却工艺 |
2.1 引言 |
2.2 玻璃钢化冷却工艺 |
2.3 汽车钢化玻璃生产过程 |
2.3.1 钢化炉加热 |
2.3.2 玻璃热弯成形和淬冷钢化 |
2.4 钢化冷却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玻璃钢化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研究 |
3.1 引言 |
3.2 玻璃的性质 |
3.2.1 玻璃的材料特性 |
3.2.2 玻璃的热学性质 |
3.2.3 玻璃的力学性质 |
3.3 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理论分析 |
3.3.1 汽车玻璃钢化过程流场分析 |
3.3.2 汽车玻璃钢化过程对流换热及温度场分析 |
3.3.3 应力场的有限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玻璃钢化冷却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4.2.1 温度场求解前处理 |
4.2.2 求解设置 |
4.2.3 模拟结果 |
4.3 玻璃冷却钢化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
4.3.1 汽车玻璃材料性能参数 |
4.3.2 应力模拟结果 |
4.4 汽车玻璃钢化冷却工艺优化 |
4.4.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 |
4.4.2 挑选因素和水平 |
4.4.3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并确定实验方案 |
4.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汽车钢化玻璃钢化质量测定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及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钢化方法 |
2 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及其关键技术 |
2.1 采用玻璃钢化炉内的多工位加热技术 |
2.2 采用变频技术 |
3 结语 |
(10)玻璃钢化炉炉内的玻璃及辊道的三维温度场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钢化玻璃的能耗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
1.2.1 国内钢化玻璃的能耗状态 |
1.2.2 钢化玻璃能耗原因分析 |
1.3 钢化炉辊道的研制及其维护 |
1.3.1 钢化炉辊道的研制 |
1.3.2 钢化炉辊道的维护 |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4.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
2.1 水平辊道式钢化玻璃工艺流程 |
2.1.1 玻璃上片台 |
2.1.2 玻璃加热炉 |
2.1.3 风栅冷却区 |
2.1.4 卸片区 |
2.2 Pro ENGINEER软件介绍 |
2.3 ICEM CFD的工作流程 |
2.4 FLUENT软件介绍 |
2.4.1 FLUENT软件算法介绍 |
2.5 后处理器CFD-POST介绍 |
2.5.1 流体计算后处理概述 |
2.5.2 CFD-POST计算后处理一般的流程 |
2.5.3 CFD-POST后处理功能 |
2.5.4 CFD-POST优势 |
2.6 动网格理论基础 |
2.6.1 动网格概述 |
2.6.2 FLUENT中动网格模型的兼容性 |
2.6.3 FLUENT中动网格模型的限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玻璃钢化炉炉内玻璃及辊道的数学模型 |
3.1 传热学相关理论 |
3.2 玻璃的传热方式 |
3.3 辊道的传热方式 |
3.4 玻璃钢化炉炉内的空气流动方程 |
3.5 边界条件 |
3.6 湍流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玻璃钢化炉玻璃及辊道数值模拟 |
4.1 玻璃钢化炉结构和加热方式 |
4.2 数值模拟需要的硬件环境 |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3.1 玻璃和辊道的合理简化 |
4.3.2 网格的划分 |
4.3.3 模型的选择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4.3.4 材料属性的设置 |
4.4 模拟方案 |
4.5 玻璃钢化炉炉内玻璃和辊道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1 玻璃长度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2 玻璃宽度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3 玻璃厚度变化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4 辊道长度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5 辊道直径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6 辊道间隙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7 炉内工作温度变化时玻璃和辊道的仿真结果 |
4.5.8 玻璃钢化炉的初步节能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陶瓷辊道在玻璃钢化炉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加工及应用[J]. 唐峰. 智能城市, 2021(24)
- [2]基于移动场冲击射流的钢化玻璃传热特性研究[D]. 吴逸君. 常州大学, 2021(01)
- [3]钢化玻璃白雾成因及解决方法[J]. 刘忠飞,胡壮. 玻璃, 2021(03)
- [4]试论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方法与关键技术[J]. 赵雷军.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4)
- [5]钢化炉内玻璃温度不均匀特征的数值模拟[J]. 岳高伟,刘慧,吴恒博,李彦兵,葛茂辉.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9(01)
- [6]车身玻璃试制技术与工艺研究[J]. 周鹏,张亚岐,吴东哲,唐京民,毛安.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8(08)
- [7]水平玻璃钢化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天宇. 河北大学, 2018(01)
- [8]汽车玻璃钢化冷却过程数值模拟分析[D]. 侯超荣. 燕山大学, 2018(05)
- [9]玻璃钢化设备的节能及其关键技术[J]. 韩勇军. 云南化工, 2018(01)
- [10]玻璃钢化炉炉内的玻璃及辊道的三维温度场仿真[D]. 和浩浩.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