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悟空戴的是“紧箍咒”吗(论文文献综述)
袁旎[1](2020)在《基于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西游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整本书阅读”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而这也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焦语文学科,思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来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首先厘清“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核心概念。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围绕整本名着经典,展开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过程。它是一种有效整合语文学科课程的方式,对语文学科内部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促进语文课程改革。其次,明确研究的问题,即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哲学系统论、心理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比较“整本书阅读”与传统的“单篇短篇阅读”,探讨“整本书阅读”对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必要性和教学价值,明确“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言,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选择单一,阅读方法不科学,缺乏计划性与统筹性阅读等问题;就学生的阅读结果而言,其不足体现在阅读量小,阅读效果不佳,阅读收益不大,缺乏反思性和研究性阅读。与具有代表性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就教学设计而言,存在的问题在于文本选择单一,缺少情境创设,缺乏文体意识,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就教学实施而言,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对阅读策略的指导;由此所产生的的不良教学结果,包括学生阅读视野窄化、阅读兴趣不高等。第三部分是策略研究。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以部编教材七年级名着经典作品推荐中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一真实的案例为依托,进行对实践策略的探索。教学设计方面,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时;依据文体特征,对《西游记》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包括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品析、主题思想的探究等,创设真实的阅读语境,以阅读任务为驱动。教学实施过程方面,开展师生、生生、师生和文本之间的阅读对话,关注课堂生成;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对整本书的阅读保持较高的兴趣。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读后的效果、教师教后的思考进行追踪调查,进一步优化评价和检测阅读效果的方式,建立及时反馈、多元评估、生生互动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下一阶段的阅读。
辜良仲[2](2020)在《“戴上了‘紧箍咒’”讲不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1月5日《文摘周报》的《教育》版载摘文标题《小学生戴"紧箍咒"监控走神》,文中亦有"有声音认为,利用高科技环‘监控’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就如戴上了‘紧箍咒’,无疑会让孩子们倍感压力,涉嫌侵犯使用者隐私。"标题中"戴‘紧箍咒’"和文中"戴上了‘紧箍咒’",皆动宾搭配不当,当改为"戴‘紧箍’"。
杨林夕,何娟平[3](2020)在《论《西游记》中观音的教育者形象》文中研究表明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西游记》中的观音,她是一个不求全责备而能用人所长的伯乐、一个循循善诱会做思想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一个宽严适度、教育得法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与观音从男到女的性别变化和"以色渡人"——救苦救难、慈悲为怀——挽救不良少年、教育熊孩子的形象变化及其在《西游记》中被神圣化、世俗化有关。
张卫红[4](2019)在《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文中认为为了探寻紧箍及咒语的内蕴,我们必须采取细读文本的方法来掌握其存在的场域。从紧箍及咒语的文本布局着手研究,阐述了紧箍及咒语的内涵意蕴,发现其在文本布局上存在"前密后疏"的现象,诠释了紧箍及咒语在悟空成长修行路上的两个转变:对顶层强权意志,由反抗到接纳;对人生规训,由追求绝对自由到对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王显磊[5](2019)在《《西游记》专题探究——定向解读“紧箍咒”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西游记》里"紧箍咒"的定向解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体会孙悟空的成长变化,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刘熠[6](2017)在《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多模态隐喻因其在建构丰富的话语意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多模态隐喻被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话语分析中,旨在揭示隐匿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本研究以60幅有关教师主题的时政漫画为质料,对其所包含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时政媒体中与教师相关的多模态隐喻所体现的教师身份和时政话语对教师身份的建构与重建作用。
夏松平,夏荷[7](2016)在《既可称“金箍”,也可称“紧箍”》文中指出赵永军老师《"紧箍咒"并非"紧箍"》有云:"(《了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8期有一篇《牧心如牧牛》的文章),最后两段五次运用到‘紧箍咒’这个词语,但很明显这些都不是指唐僧念的咒语,而是指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所以这五处都应该换成‘紧箍’才正确。"(《语文学习》2014年第12期)对此,张玉新、马殿荣两位老师撰文《是戴"金箍",不是戴"紧箍"》质疑:"孙悟空头上戴的是‘紧箍’吗?否。……孙悟空戴的是‘金箍’。"
黄春妮[8](2016)在《从《西游记》中悟空的成长看教育的艺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名着《西游记》中提炼教育的艺术:孙悟空大闹天宫——学生的犯错是"无心的",孙悟空被压五指山——教师的惩罚是"因为爱",孙悟空戴紧箍咒——各种规章制度是"立规矩"。本着这三个原则开展班主任的工作将事半功倍。
张玉新,马殿荣[9](2016)在《是戴“金箍”,不是戴“紧箍”》文中研究指明《语文学习》2014年第12期《"紧箍咒"并非"紧箍"》一文中写道:文中五次运用到"紧箍咒"这个词语,但很明显这些都不是指唐僧念的咒语,而是指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所以这五处都应该换成"紧箍"才正确。孙悟空头上戴的是"紧箍"吗?否。请看小说《西游记》第十四回的相关记述:
刘渭锋[10](2015)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三个“紧箍咒”》文中提出在如今国家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外宣翻译实践中,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这三个方面特别值得翻译人员重视:意识形态、受众意识、传播效果。这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种戒律保障,从而保证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和传递质量。
二、孙悟空戴的是“紧箍咒”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悟空戴的是“紧箍咒”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西游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基本概念的阐述与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
(三)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整本书阅读情况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学生整本书阅读与《西游记》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
一、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
二、学生《西游记》阅读现状调查 |
第二节 教师整本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二章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
一、《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
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 |
第二节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定位与学程设计 |
一、教师整体教学安排 |
二、学生阅读计划制定 |
第三章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案例 |
第一节 探究《西游记》的叙事特点——“九九八十一难”的奥秘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流程与活动说明 |
第二节 感受《西游记》的幽默风格——“奇葩说西游”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流程与活动说明 |
第三节 研讨《西游记》主题思想——“悟空成长史”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流程与活动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3)论《西游记》中观音的教育者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 《西游记》中观音的教育者形象 |
(一)知人善任的“伯乐” |
(二)诲人不倦的班主任 |
(三)教育得法的好老师 |
二、观音形象的演变 |
(一)从男到女的性别变化 |
(二)人物内涵的转变 |
(三) 《西游记》中观音形象的演变 |
1. 神圣化:观音是大慈大悲的善神。 |
2.世俗化:观音更是一位充满人性的凡神。 |
(4)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紧箍及咒语的文本布局 |
2 紧箍及咒语的内涵意蕴 |
2.1 顶层强权意志的工具 |
2.2 既成社会秩序的象征 |
2.3 人类个体普遍的生存状态 |
2.4 道德尺度的重要标准 |
3 结束语 |
(5)《西游记》专题探究——定向解读“紧箍咒”教学设计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二)略览整体、定向解读 |
(三)精读局部、推理释疑 |
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孙悟空三次对妖怪的情节: |
2. 对比三遇强盗,看看孙悟空的变化? |
(四)问题探究、深悟内核 |
1. 孙悟空实现了由妖到人到佛的转变。 |
2. 这是学生对紧箍咒内涵的理解。 |
3. 看菩提祖师的山门对联: |
(五)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
(六)作业布置、进阶发展 |
三、教学反思 |
(6)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基本概念 |
2.2 多模态隐喻的实证研究 |
2.3 教师身份与隐喻研究 |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4 时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
4.1 积极的教师身份隐喻 |
4.2 被妖魔化的教师身份隐喻 |
4.3 窘迫的教师身份隐喻 |
5 结论 |
(8)从《西游记》中悟空的成长看教育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孙悟空大闹天宫———学生的犯错是“无心的” |
二、孙悟空被压五指山———教师的惩罚是“因为爱” |
三、孙悟空戴紧箍咒———各种规章制度是“立规矩” |
(10)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三个“紧箍咒”(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
2 外宣翻译的三道“紧箍咒” |
2.1 第一道紧箍咒“意识形态” |
2.2第二道紧箍咒“受众意识” |
2.3第三道紧箍咒“传播效果” |
3 结语 |
四、孙悟空戴的是“紧箍咒”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西游记》为例[D]. 袁旎. 西南大学, 2020(01)
- [2]“戴上了‘紧箍咒’”讲不通[J]. 辜良仲. 语文月刊, 2020(03)
- [3]论《西游记》中观音的教育者形象[J]. 杨林夕,何娟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4]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J]. 张卫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9)
- [5]《西游记》专题探究——定向解读“紧箍咒”教学设计及反思[J]. 王显磊. 华夏教师, 2019(19)
- [6]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J]. 刘熠. 语言学研究, 2017(02)
- [7]既可称“金箍”,也可称“紧箍”[J]. 夏松平,夏荷. 语文学习, 2016(08)
- [8]从《西游记》中悟空的成长看教育的艺术[J]. 黄春妮. 文理导航(上旬), 2016(07)
- [9]是戴“金箍”,不是戴“紧箍”[J]. 张玉新,马殿荣. 语文学习, 2016(05)
- [10]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三个“紧箍咒”[J]. 刘渭锋. 海外英语,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