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增强未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

填料增强未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

一、填料增强非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尚清[1](2021)在《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TPV)是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得到一类特殊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它是通过在低含量(<40%)的热塑性塑料中混入高含量(>50%)的橡胶及其交联剂等,在熔融共混过程中橡胶被剪切破碎同时原位地产生化学交联(硫化),形成大量的微纳米颗粒分散在塑料基体中,最终得到大量交联的橡胶微粒为分散相、少量热塑性塑料为连续相的橡塑两相共混物。TPV在常温下的物理性能和弹性类似热固性橡胶,在高温下可像热塑性塑料一样加工成型,使之作为一类容易加工、可多次回收利用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在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行业等应用领域逐步替代热固性硫化橡胶。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人们开始对TPV提出相态足够精细、高性能化等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性能TPV制备和加工成为热塑性弹性体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关键在于相态精细。目前,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TPV等聚烯烃热塑性硫化胶仍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消耗量最多的TPV,但人们对其微相形成(尤其是橡胶纳米粒子及其聚集体)的本质影响因素、微相结构调控以及性能优化、加工流变等仍缺乏深入的认识。为此,本论文研究了EPDM/PP TPV等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微相结构形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动态硫化和加工改性对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相态精细化调控与性能优化、以及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等内容。其中,创新性工作与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在BIMSM/PP与BIIR/PA不同共混体系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相交联动力学、破碎动力学与融并动力学之间关系,揭示了橡胶微粒形成的本质。结果发现,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粒子的形成,是橡胶破碎动力学、融并动力学与交联动力学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橡塑黏度比有密切关系。对于橡塑初始黏度比小于1的BIMSM/PP共混体系,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塑两相黏度差越来越小,橡胶相破碎与交联匹配起主导作用,大于橡胶相的融并,则最终生成小尺寸的橡胶粒子,相态精细。而对于橡塑初始黏度比接近于1的BIIR/PA共混体系,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塑两相黏度差越来越大,橡胶相破碎与交联不匹配,融并占主导,则最终生成大粒径的橡胶分散相,相态粗糙。这一结论为指导动态硫化调控精细相态制备高性能TPV提供了理论支撑。(2)通过选用两种不同PP分子量和三种不同交联体系与同一种EPDM进行正交动态硫化实验,揭示了EPDM/PP TPV橡胶纳米粒子及其聚集体等微相结构形成的本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PDM纳米粒子的粒径主要受PP分子量(或橡塑两相界面张力)、EPDM交联速率和交联程度的耦合控制。较低塑料相分子量和较低的橡胶相交联速率、交联程度有助于粒径较小的橡胶纳米粒子形成。而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粒径主要受PP分子量和EPDM交联程度的耦合控制。较高塑料相分子量和较高橡胶相交联程度有助于粒径较小的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形成。这些发现为TPV的微相结构精细化提供了理论支撑;(3)通过高速注射成型加工EPDM/PP TPV,研究了加工过程中剪切作用对EPDM/PP TPV微相结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增大剪切速率不仅使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精细破碎,粒径明显减小;而且使更多PP晶体、PP链和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发生在剪切方向上取向,还增加PP晶体中α和β晶型的结晶度。这些微相结构在各项异性上响应体现为:TPV在拉伸测试得到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剪切方向(注射方向)和垂直于剪切方向上均增大,且两者在剪切方向上增幅更大。不仅如此,TPV在剪切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远高于在垂直于剪切方向上,而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性能则相反。但剪切作用进一步增大会导致PP分子链降解,从而降低TPV所有性能。这些发现为加工调控TPV微相结构提供了方法指导。(4)研究了强剪切破碎和POE界面包覆的加工工艺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以及优化TPV物理性能。通过热力学界面稳定铺展理论确定了EPDM/PP TPV的合适的界面包覆剂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简称POE)。采用高强剪切破碎和POE界面包覆的加工改性工艺实现了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精细破碎与热力学稳定分散,使TPV相态精细性能提高,这些结果得到了定量纳米力学表征以及包覆前后体系界面张力减小等实验和理论的验证;结果表明,在适量的界面包覆剂作用下,由于包覆前后体系界面张力下降,导致TPV中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粒径大幅较小,拉伸强度提高了46%左右、断裂伸长率提高了近40%、弹性模量和弹性明显改善。这一加工改性工艺为精细加工TPV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方法指导和新思路。(5)通过PP共混充稀EPDM/PP TPV设计不同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采用动态振荡扫描流变表征方法定量研究了TPV的微相结构与线性黏弹性、非线性黏弹性的响应关系,揭示了TPV在应变剪切流场下表现出弱应变过冲行为的屈服应力流体特性,它的屈服应力与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含量呈现指数关系。当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从网络结构向孤立分散状态变化时,TPV流变行为从弱应变过冲行为向应变稀化行为转变。此外,通过毛细管挤出流变研究发现,TPV的流动呈现拉伸变稀和剪切变稀的性质,且TPV中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对拉伸流场的响应比对剪切流场的要敏感。TPV的拉伸流动特性与熔体弹性主要受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的影响;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越是形成网络结构,TPV熔体拉伸应力或黏度越大、熔体弹性越显着。TPV的剪切流动行为主要受塑料相控制。这些结果为高性能TPV的加工提供指导。

刘雅煊[2](2021)在《动态硫化IIR/PP型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英文为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s,是指由橡胶相、树脂相以及配合体系共同组成,采用动态全硫化技术进行加工,橡胶发生全硫化交联反应并被强劲的剪切力破碎成大量粒径小于2μm的微米级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的热塑性树脂基体中,兼具热塑性塑料的加工特性和传统热固性橡胶的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并在汽车配件领域、电子电器领域、建筑材料领域、食品包装领域以及医疗材料等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两步动态硫化法成功制备聚丙烯/丁基橡胶热塑性硫化胶,通过配方的调整以及反应机理的选择,探究IIR/PP型TPV不同橡塑比例和硫化体系对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同时以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IIR/PP型TPV进行模型构建以及运行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相结合,发现橡塑比例为60/40时,IIR/PP型TPV相容性最好,Payne效应最小,橡胶相IIR和塑料相PP有着最好的界面作用,在保证硬度和拉伸强度的同时提高断裂伸长率,但橡胶相IIR对塑料相PP的结晶有阻碍作用,IIR所占质量分数越大,熔融温度越低。对于硫化体系不同的IIR/PP型TPV,研究结果表明,PRV-TPV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气密性高于硫磺硫化体系,Payne效应低,加工流动性能更好,橡胶相IIR在塑料相PP中的分散性更好,分散粒径更小,不易团聚,在多个方面具有更为理想的优异性能。制备纳米级OMMT/IIR/PP复合材料,研究OMMT含量与橡塑比对OMMT/IIR/PP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蒙脱土的加入量为20phr时,拉伸强度达到峰值,Payne效应最小,可提高体系的结晶温度,同时加入OMMT可提高IIR/PP TPV的阻尼性能和阻尼温域,当蒙脱土的添加含量为20phr时,tanδ峰值最高,tanδ>0.3的有效阻尼温度区域最大,此时的阻尼性能最好。OMMT含量一定时,当橡塑比例为60/40时,OMMT填料与橡胶微球在塑料机体中分散性最好,Payne效应最弱,体系中橡胶相IIR,塑料相PP以及OMMT之间的相容性达到了最佳水平;当橡胶相含量上升,填料蒙脱土对OMMT/IIR/PP复合材料结晶的促进作用不及橡胶相对结晶的抑制作用,使结晶度下降,体系的熔融温度下降。

陈阳[3](2021)在《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目前炙手可热的动态硫化硅橡胶(TPSiV)主要是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硅橡胶为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TPSiV兼具爽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TPU和硅橡胶存在极性的差异,相容性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产品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TPU和硅橡胶为基体通过动态硫化的方式制备出TPSiV,研究了加工参数以及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导电或阻燃的功能化填料加入到TPSiV中,开发功能化TPSiV。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不同种塑料分别与硅橡胶动态硫化制备塑料/有机硅橡胶共混物。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的塑料基体,共混物力学性能都出现下降,随着橡塑比的增加下降得越明显;改性后材料的疏水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HDPE基共混物的静态水接触角最大增加21.2°,共混物的耐热性能都得到了提高。(2)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基TPSiV,探究了加工参数对TPSiV性能的影响。最佳的组成和加工参数为:1180A型TPU与YT3150硅橡胶在180℃下以7:3的比例进行动态硫化并加入0.5 wt%交联剂和0.1 wt%催化剂,TPSiV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13.6 MPa和864%。(3)合成一系列的含硅聚氨酯相容剂(SPU),探究不同相容剂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结果可知:固定NCO/OH为1.75,PTMG/HSO为4:1的相容剂效果最好。TPSiV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12.7 MPa和728%。(4)分别将五种导电填料加入到TPSiV基体中,其中羧基化碳纳米管(MWCNT-COOH)作为导电填料的效果最好,其渗滤阈值为3 phr;与纯基体相比导电TPSiV的硬度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出现下降;复合材料的抗应力松弛性和抗蠕变性得到了提升;MWCNT-COOH作为导电填料在基体中形成的网络最好,未出现明显的聚集。(5)制备了阻燃TPSiV,探讨了单一阻燃剂和复配阻燃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出:当红磷和氢氧化铝的比例为2:3、加入25 phr时,TPSiV的阻燃效果达到FV-0级别,极限氧指数最高;当MLP200和氢氧化铝的比例为3:1、加入40 phr时,TPSiV的阻燃效果达到FV-0级别。

蔡文[4](2020)在《极性橡胶热可逆交联及其与PVC的共交联研究》文中指出聚氯乙烯(PVC)作为全球第二大通用树脂,具有耐燃、耐化学腐蚀、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PVC存在热稳定性差、易变脆变硬、韧性较差、耐寒性差等问题。为提升PVC材料的使用性能,对PVC进行交联改性是一种有效方法。传统的化学交联改性属不可逆交联,在改善PVC性能的同时丧失了热塑性。在PVC树脂配方中引入双环戊二烯二甲酸盐交联剂,通过酯化反应构建热可逆交联桥键,赋予交联PVC热塑性。但是,由于PVC树脂的活性氯位点少,酯化交联密度偏低,性能提升不明显。为此,本课题拟在PVC树脂中引入极性不饱和橡胶氯丁橡胶(CR)和丁腈橡胶(NBR),通过添加双环戊二烯二甲酸(DCPDCA)和双环戊二烯二甲酸钠(DCPD(COONa)2)的混合物作为复合交联剂,在PVC与不饱和橡胶分子链间构建基于可逆Diels-Alder(D-A)反应的热可逆共交联网络,从而提升PVC的热可逆交联密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 NBR、CR两种极性不饱和橡胶与DCPDCA酯化交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NBR更适于与DCPDCA进行酯化反应;对交联剂DCPDCA进行处理,成功制备PEG4000-DCPDCA组合物,发现DCPDCA可部分溶解于PEG4000中,从而改善交联剂在聚合物中分散溶解。DSC曲线表明溶于PEG4000的DCPDCA具有高温逆D-A反应,降低温度重新发生D-A反应的特性。(2)确定了 DCPDCA对NBR酯化交联的适宜配方:NBR 100phr,催化剂(TSA)6.4phr,PEG4000:DCPDCA 质量比为 5:7 的组合物 8.6phr,抗氧剂2246 2phr,炭黑N330 45phr。通过比较不同热压条件交联NBR溶胀度及凝胶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190℃热压120min。(3)考察了上述适宜配方和热压条件下所得交联NBR的性能。通过不同温度下交联NBR胶样的平衡扭矩测定,验证了交联NBR试样高温下可发生逆D-A反应而解交联;与未添加交联剂热压后的NBR相比,交联NBR胶样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得到显着提升;二次热塑加工后,交联NBR仍有较高的拉伸性能。(4)将 NBR 与 PVC 进行橡塑共混,以 DCPDCA-DCPD(COONa)2混合物为复合交联剂,实现PVC与NBR共交联。通过FTIR和DSC对交联不溶物进行分析,证实共交联网络的形成。SEM图像显示,共交联PVC拉伸断面为“拉丝状”,呈韧性断裂。

王坤[5](2020)在《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牌号的选择、树脂与SBS共混并用、填充和补强体系、填料表面改性以及SBS/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改性增加底料与聚氨酯(PU)革的粘合性能等方面,对提高和改善SBS鞋底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重点考察了SBS牌号、树脂种类、无机填料、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及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SBS注塑鞋底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理论解释。首先,从SBS的不同牌号入手,使星形SBS1475分别和线形SBS1401、SBS1301共混,改变线形牌号和星形牌号SBS的比例,研究不同共混比例SBS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形SBS/星形SB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随着线形SBS用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而断裂伸长率、耐磨性随线形SBS用量的增加而将低,比较不同S/B比例的线形SBS与星形SBS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发现S含量高的线形SBS的力学性能要高于S含量小的线形SBS,但S含量小的线形SBS有利于使共混体系保持较低的硬度,并且耐磨性和回弹都要优于S含量高的线形SBS,线形SBS的含量增加,线形SBS/星形SBS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降低,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SBS底料性能的需求,选择不同牌号的SBS进行共混,尤其对透明SBS底料的配方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为改善SBS鞋底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五种常见的树脂,分别与SBS并用,研究树脂对SBS/树脂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使用DSC分析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树脂与SBS共混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S、PP、HDPE与SBS相容性较好,PP、HDPE与SBS共混能显着提高SBS底料的力学强度和耐磨性。本文还研究了补强型填料白炭黑(SiO2)、填充型填料碳酸钙(CaCO3)填充SBS对SBS鞋底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O2对SBS具有显着的补强作用,且不同目数的SiO2对SBS的补强作用差别不大,当SiO2用量为20份时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最好。选择合适粒径的CaCO3填充SBS对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当填充量为30~50份时,SBS底料力学性能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对控制SBS底料的成本有指导意义。为提高无机填料的分散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无机填料填充SBS体系的力学性能,分别用三种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对SiO2进行表面改性,用铝酸盐偶联剂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发现KH570用量为1.0分时就能显着提高SBS/Si 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铝酸酯能显着提高CaCO3填充SBS的力学性能。最后,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鞋底材料常与PU革鞋面材料共同使用,为使生产效率提高,保证产品有较高的质量,缩短生产的工序,将TPU与SBS共混,制备TPU/SBS复合材料,来改善SBS底料与PU革的粘合性能。针对相容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最佳增容剂,当其掺量为1.0份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

季行行[6](2020)在《新型硫化体系硫化EVM-GMA橡胶及其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以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EVM-GMA)为基体、甲基四氢苯酐(MTHPA)为新型交联剂制备EVM-GMA硫化胶,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材料基本性能及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试样进行性能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VM-GMA与MTHPA的反应机理,并通过模型硫化反应验证反应机理的合理性。然后以EVM-GMA和聚氯乙烯(PVC)为基体制备了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二元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比及不同驱动温度对材料形状记忆性能和基本性能的影响。最后以EVM-GMA与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EVM-GMA/PLA热塑性硫化胶,研究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各相形态,相转变,结晶性能,流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新型交联体系制备硫化胶时,当MTHPA与GMA基团的摩尔比接近1:2时交联程度最大,材料的交联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及热空气老化性能最为优异;相较于传统的过氧化物硫化,新型硫化体系的硫化速率更快,力学性能、压缩永久变形以及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可视为一种更为优异的硫化体系;通过―模型硫化反应‖可以得出,1分子MTHPA能够“桥接”EVM-GMA相邻分子链上的两个环氧基团,从而证明了文中提出的基于环氧-酸酐反应的交联机理具有合理性。在EVM-GMA/PVC共混体系中,EVM-GMA相和PVC相呈典型显的“海-岛”结构,PVC作为“岛”相分散在EVM-GMA“海”相中,两相没有明显的界面,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且随PV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特性由软而韧向硬而强转变,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不同配比的EVM-GMA/PVC共混物均具有优异的二重形状记忆性能,其中E90P10试样的形状恢复率最高,并且提高驱动温度有利于材料获得更高的形状恢复率。三重形状记忆测试表明,E70P30试样具有优异的三重形状记忆性能,总恢复率高达90.46%。在EVM-GMA/PLA动态硫化体系中,TPVs在高频区均表现出与未动态硫化的样品相似的低粘度,经过动态硫化形成三维网络后,样品仍具有出色的加工性能,并且DCP的加入使得材料具有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较低的拉断永久变形率,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简单物理共混的EVM-GMA/PLA试样表现出典型的“海-岛”结构,PLA作为“岛”相分散在EVM-GMA“海”相中,而DCP的加入使材料发生了相转变,由“海-岛”结构变为双连续结构。此外,DCP的加入能够促进TPVs的结晶,且DCP用量越大,结晶度越高。

朱永贞,陈志,孙立水,李超芹[7](2019)在《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增塑剂、无机填料以及酚醛树脂对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TPE)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增塑PVC弹性体材料体系的tanδ峰值明显高于DOP、DOTP、TOTM三种增塑剂,且阻尼性能最优;随着聚酯用量的增加,PVC弹性体的tanδ峰值逐渐提高,tanδ峰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PVC热塑性弹性体中加入适量无机填料可以提高其tanδ峰值;可以用酚醛树脂调整PVC弹性体阻尼材料tanδ峰所对应的温域,从而改善其阻尼性能。

陈丁桂[8](2009)在《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轿车密封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动态硫化是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性能,因而用动态硫化法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业已成为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高分子材料。随着汽车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高分子材料制品在汽车上的应用正不断增多,尤其以轿车的用量最为显着。本文以轿车密封条材料的国产化为研究背景,在剖析国外样品和对国内原料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为研制出满足美国标准的轿车密封条动态硫化EPDM/PP材料。本文研究了EPDM/PP共混比、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白炭黑、硅烷偶联剂、加工助剂、超支化聚酰胺酯(HBPAE)等对EPDM/PP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EPDM/PP共混体系的最佳配方组成;探讨了工业化生产工艺参数,如:混合方式、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和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等对动态硫化EPDM/PP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在确定最佳配方研究和生产工艺条件摸索的基础上,成功试制了满足美国标准要求的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可以替代进口材料。

刘赞[9](2005)在《改性PVC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以PVC树脂为基质,通过橡塑共混改性PVC的方法制备热塑性弹性体.改性PVC制备热塑性弹性体,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体系的探索:PVC/PVAF、PVC/PNBR和动态硫化型PVC/PNBR。 对于PVC/PVAF体系,讨论了PVC/PVAF的质量比,增塑剂的质量及协同使用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VAF的质量在80/20和20/80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20/80体系的拉伸强度可达21.9MPa,撕裂强度达到67.SKN/m,永久变形为18%,100%定伸变形率仅为5%。高岭土的补强效果较好,拉伸强度达到22MPa,撕裂强度达到68KN/m。 对共混型PVC/PNBR体系,研究了PVC/PNBR的质量比,增塑剂的质量,聚合物的聚合度大小,以及填料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C/PNBR的质量在70/30时,拉伸强度达到10.7MPa,伸长率达到390%,撕裂强度为44.5KN/m。高聚合度的PVC体系具有强度大和伸长率高的特点,白炭黑填充体系的综合性能比较好。 对PVC/PNBR的动态硫化型体系,一般硫磺的用量在0.5phr,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促进剂的配合使用可大幅提高体系的综合性能。实验发现动态硫化可大幅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比如拉伸强度可从10.6MPa提高到16.1MPa,增加幅度超过50%,断裂伸长率的增幅也超过了20%。经过动态硫化的PNBR的粒子粒径更小,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散于连续相中。 通过实验,PVC/PNBR共混型和动态硫化型,静态耐热性和动态耐热性均较好。电子扫描电镜图清楚地表明,PVC/PNBR体系是典型的“海—岛”两相结构,PNBR以分散相分散于PVC连续相中。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VC/PNBR体系比PVC具有更好的弹性,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PVC/PNBR的力学损耗有所增大。

刘赞,陈占勋,赵磊[10](2005)在《PVC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文中认为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PVC基弹性体,研究了聚合物的质量配比、增塑剂的用量及增塑剂的配合使用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填料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聚合物质量配比、增塑剂的选择以及不同填料的选用,可制得不同性能的热塑性弹性体。

二、填料增强非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填料增强非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1)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2.1 热塑性弹性体
        1.2.2 热塑性硫化橡胶
        1.2.3 动态硫化技术
    1.3 TPV微观相态研究进展
        1.3.1 在动态硫化过程中TPV微相形成机理
        1.3.2 在动态硫化过程中TPV微相演变发展研究进展
        1.3.3 TPV微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3.4 TPV微相结构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1.3.5 TPV加工性能与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1.3.5.1 TPV流变响应表征方法
        1.3.5.2 TPV流变性能影响因素
    1.4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微粒形成机理
        1.5.2 动态硫化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5.3 加工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以及性能优化
        1.5.4 EPDM/PP TPV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
    1.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橡胶微粒形成机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2.2.2 样品制备
        2.2.3 橡塑两相黏度表征
        2.2.4 橡塑两相界面张力表征
        2.2.5 静态硫化曲线
    2.3 橡胶交联动力学
    2.4 橡胶相在交联过程中破碎与融并
    2.5 橡胶微粒形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胶微相形成的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3.2.2 橡塑两相界面张力表征
        3.2.3 橡塑两相表观黏度测试
        3.2.4 橡塑快慢交联体系设计
        3.2.5 样品制备与体系设计
        3.2.6 溶胀法表征交联程度
        3.2.7 原子力显微镜(AFM)
        3.2.8 样品溶解实验
    3.3 PP分子量与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及其聚集体的耦合影响
        3.3.1 橡塑硫化体系的交联动力学
        3.3.2 PP分子量和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的影响
        3.3.2.1 橡塑硫化体系热力学参数的测定
        3.3.2.2 变形破碎理论计算EPDM/PH体系的橡胶最小液滴粒径
        3.3.2.3 临界毛细管破碎方程计算EPDM/PL体系中的橡胶最小液滴粒径
        3.3.2.4 橡胶粒子粒径
        3.3.3 PP分子量和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聚集体的影响
        3.3.3.1 PP分子量的影响
        3.3.3.2 EPDM交联动力学的影响
    3.4 分子量和交联动力学耦合影响橡胶粒子及其聚集体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注射成型TPV微相结构与各向异性响应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4.2.2 样品制备
        4.2.3 微相结构表征
        4.2.3.1 原子力显微镜(AFM)
        4.2.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4.2.3.3 偏光显微镜(POM)
        4.2.4 傅里叶红外光谱
        4.2.5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4.2.5.1 拉伸性能测试
        4.2.5.2 拉伸与回复测试
    4.3 注射成型TPV微相结构和各向异性的响应关系
        4.3.1 注射成型剪切速率的确定
        4.3.2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微相结构的影响
        4.3.2.1 剪切速率对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破碎和排列取向的影响
        4.3.2.2 剪切速率对TPV结晶结构、结晶度的影响
        4.3.2.3 剪切速率对TPV中PP相取向的影响
        4.3.3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纳米力学模量各向异性的影响
        4.3.4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4.3.5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弹性各向异性的影响
        4.3.6 EPDM/PP TPV微相结构与各向异性的形成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相态加工调控与性能优化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5.2.2 样品制备
        5.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5.2.4 动态振荡应变扫描
        5.2.5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5.2.5.1 拉伸性能测试
        5.2.5.2 拉伸与回复测试
    5.3 强剪切作用和POE界面包覆对TPV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1 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热力学不稳定现象
        5.3.2 界面包覆剂的确定
        5.3.3 POE界面包覆实验验证
        5.3.4 强剪切与POE界面包覆对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影响
        5.3.5 强剪切与POE界面包覆对TPV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PDM/PP TPV的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6.2.2 样品制备
        6.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6.2.4 流变行为表征
        6.2.4.1 动态振荡剪切扫描
        6.2.4.2 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
        6.2.5 流变方法分析
        6.2.5.1 拉伸流变与剪切流变
        6.2.5.2 振荡频率扫描确定松弛时间谱
    6.3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在线性与非线性黏弹性上的响应
        6.3.1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变化
        6.3.2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与TPV动态黏弹性的响应关系
        6.3.2.1 非线性黏弹性
        6.3.2.2 线性黏弹性
        6.3.3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与TPV稳态流变行为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动态硫化IIR/PP型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TPV概述
        1.1.1 TPV定义
        1.1.2 TPV的应用
        1.1.3 TPV的分类
        1.1.4 TPV制备
        1.1.5 TPV微观相态结构
    1.2 分子模拟在IIR/PP TPV结构、性能中的应用
        1.2.1 分子模拟简介
        1.2.2 分子动力学模拟
        1.2.3 分子模拟软件及各大板块
    1.3 蒙脱土增强TPV性能研究进展
        1.3.1 蒙脱土结构
        1.3.2 蒙脱土的性能
        1.3.3 蒙脱土/TPV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选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所用材料
    2.2 实验所用仪器
    2.3 实验工艺及配方
        2.3.1 配方设计
        2.3.2 IIR/PP TPV制备工艺
    2.4 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2.4.1 机械力学性能
        2.4.2 结晶性能测试
        2.4.3 RPA测试
        2.4.4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2.4.5 微观形貌测试
第三章 IIR/PP型 TPV动态硫化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橡塑比例不同的IIR/PP TPV
        3.1.1 不同橡塑共混比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不同橡塑共混比例对TPV结晶性能的影响
        3.1.3 不同橡塑共混比例对TPV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
        3.1.4 不同橡塑共混比例的RPA分析
    3.2 硫化体系不同的IIR/PP TPV
        3.2.1 硫化体系不同的转矩曲线
        3.2.2 硫化体系不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硫化剂不同对IIR/PP TPV结晶性能的影响
        3.2.4 硫化剂不同对IIR/PP TPV动态硫化性能的影响
        3.2.5 硫化体系RPA表征
        3.2.6 硫化体系TEM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IR/PP TPV分子模型构建与模拟分析
    4.1 引言
    4.2 动态硫化IIR/PP TPV模型构建
        4.2.1 力场的选择
        4.2.2 IIR/PP TPV模型的构建
    4.3 IIR/PP TPV分子模拟研究
        4.3.1 IIR/PP TPV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2 IIR/PP TPV自由体积分数的模拟研究
        4.3.3 IIR/PP TPV内聚能密度的模拟研究
    4.4 分子模拟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橡塑比例IIR/PP型 TPV分子模拟结果与讨论
        4.4.2 不同硫化体系的IIR/PP型 TPV分子模拟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MMT增强IIR/PP TPV性能研究
    5.1 试样配方及制备
        5.1.1 OMMT用量不同OMMT/PP/IIR复合材料配方
        5.1.2 橡塑比例不同的OMMT/PP/IIR复合材料配方
        5.1.3 动态硫化OMMT/IIR/P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5.2 OMMT用量不同对IIR/PP TPV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2.1 力学性能分析
        5.2.2 RPA分析
        5.2.3 DSC分析
        5.2.4 DMA分析
        5.2.5 微观结构分析
    5.3 橡塑比不同对纳米蒙脱土改性IIR/PP TPV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1 力学性能分析
        5.3.2 DSC分析
        5.3.3 RPA分析
        5.3.4 DMA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塑性弹性体
        1.1.1 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发展历程
        1.1.2 TPV的类型
        1.1.3 TPV的应用
        1.1.4 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性能及分类
    1.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2.1 TPU的制备
        1.2.2 TPU的结构
        1.2.3 TPU的应用
    1.3 硅橡胶简介
        1.3.1 硅橡胶的分类
        1.3.2 硅橡胶的性质
        1.3.3 硅橡胶的应用
    1.4 功能化填料的研究进展
        1.4.1 导电填料的种类
        1.4.2 阻燃填料的种类及阻燃机理
    1.5 研究课题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动态硫化法制备热塑性塑料/有机硅橡胶共混物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2 热塑性动态硫化橡塑共混物的制备
        2.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力学性能
        2.2.2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微观形貌
        2.2.3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静态水接触角
        2.2.4 不同基体动态硫化共混物的热性能
    2.3 结论
第3章 动态硫化法制备TPU/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及设备
        3.1.2 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弹性体的制备
        3.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基料比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硅橡胶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不同TPU对 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不同加工温度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5 不同交联剂用量对TPSi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6 不同基料比TPSiV的热性能
        3.2.7 TPSiV的微观形貌
    3.3 结论
第4章 相容剂的合成及其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1.2 相容剂的合成
        4.1.3 实验原理
        4.1.4 TPSiV的制备
        4.1.5 测试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红外分析
        4.2.2 扩链下制备的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3 无扩链剂下制备相容剂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4 不同相容剂SPU4-4 用量对TPSiV性能的影响
        4.2.5 不同种相容剂对TPSiV微观形态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导电TPSiV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及设备
        5.1.2 试样的制备
        5.1.3 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导电TPSiV电性能分析
        5.2.2 导电TPSiV力学性能分析
        5.2.3 导电TPSiV耐热性能分析
        5.2.4 导电TPSiV微观形态分析
    5.3 结论
第6章 阻燃TPSiV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6.1.2 试样的制备
        6.1.3 性能测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阻燃TPSiV阻燃性能分析
        6.2.2 阻燃TPSiV力学性能分析
        6.2.3 阻燃TPSiV耐热性分析
        6.2.4 阻燃TPSiV微观形貌分析
    6.3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极性橡胶热可逆交联及其与PVC的共交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VC及其改性
        1.2.1 PVC基本特性
        1.2.2 PVC的物理改性
        1.2.3 PVC的化学改性
    1.3 丁腈橡胶
        1.3.1 NBR基本特性
        1.3.2 NBR/PVC热塑性弹性体
    1.4 Diels-Alder热可逆交联体系
        1.4.1 呋喃环-马来酰亚胺体系
        1.4.2 双环戊二烯环加成体系
    1.5 热可逆交联橡胶
        1.5.1 基于Diels-Alder反应型热可逆交联橡胶
        1.5.2 异氰酸酯型热可逆橡胶
        1.5.3 离子键型热可逆交联橡胶
        1.5.4 配位键型热可逆交联橡胶
        1.5.5 氢键型热可逆交联橡胶
        1.5.6 其他热可逆交联橡胶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7 本课题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极性橡胶热可逆动态交联研究
    引言
    2.1 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配方
        2.2.2 交联橡胶加工工艺
    2.3 分析测试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3.2 交联剂粒径测量
        2.3.3 差式扫描量热仪(DSC)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两种极性橡胶酯化交联初步探索
        2.4.2 酯化交联反应交联剂的处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BR热可逆动态交联及其与PVC共交联的研究
    引言
    3.1 原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配方
        3.2.2 共交联PVC加工工艺
    3.3 分析测试
        3.3.1 FTIR
        3.3.2 溶胀度测试
        3.3.3 凝胶含量测试
        3.3.4 DSC
        3.3.5 拉伸性能测试
        3.3.6 变温扭矩测试
        3.3.7 扫描电子显微镜
    3.4 结果与讨论
        3.4.1 NBR酯化交联配方优化
        3.4.2 NBR酯化交联条件优化
        3.4.3 酯化交联NBR的拉伸性能
        3.4.4 酯化交联NBR的热可逆特性
        3.4.5 NBR与PVC共交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5)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SBS的概况
        1.1.2 SBS的结构与性能
        1.1.3 SBS的共混改性
        1.1.4 线形与星形SBS三嵌段共聚物之间的性能比较
        1.1.5 SBS的应用
    1.2 无机填料
        1.2.1 碳酸钙
        1.2.2 白炭黑
    1.3 偶联剂
        1.3.1 钛酸酯类
        1.3.2 硅烷类
        1.3.3 铝酸酯类
    1.4 鞋底材料
        1.4.1 SBS用作鞋底底料
        1.4.2 SBS之外的鞋底底料
        1.4.3 聚氨酯鞋底
        1.4.4 橡胶鞋底
        1.4.5 发泡鞋底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本文主要目的和意义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BS结构及不同结构SBS共混比例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拉伸性能的影响
        2.3.2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撕裂强度的影响
        2.3.3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2.3.4 线形SBS/星形SBS比例对SBS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脂与SBS共混改性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3.3.3 树脂种类和用量对SBS/树脂共混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3.3.4 SBS/树脂共混材料DSC分析
        3.3.5 SBS/树脂共混材料流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机填料填充SBS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3.2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撕裂性能的影响
        4.3.3 无机填料目数和用量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4.3.4 无机填料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分散分析
        4.3.5 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偶联剂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试样制备
        5.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5.3.2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5.3.3 偶联剂对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5.3.4 无机填料在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分散分析
        5.3.5 偶联剂处理SBS/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容剂在TPU/SBS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料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试样制备
        6.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相容剂种类和用量对TPU/SBS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6.3.2 相容剂种类和用量对TPU/SBS共混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
        6.3.3 相容剂对TPU/SBS共混体系耐磨性、硬度、回弹性能的影响
        6.3.4 相容剂PP-g-MAH增容TPU/SBS共混体系的SEM图像
        6.3.5 PP-g-MAH增容TPU/SBS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6.3.6 增容TPU/SBS共混体系与PU革的剥离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新型硫化体系硫化EVM-GMA橡胶及其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概述
        1.1.1 EVM橡胶的结构
        1.1.2 EVM橡胶的性能
        1.1.3 EVM橡胶的配合体系
        1.1.4 EVM-GMA橡胶
    1.2 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2.1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1.2.2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1.2.3 热塑性弹性体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2.3.1 热塑性弹性体的微观结构及其表征方法
        1.2.3.2 热塑性弹性体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
        1.2.4 基于TPVs的纳米复合材料
    1.3 形状记忆聚合物
        1.3.1 SMP结构及机理
        1.3.2 SMP分类及研究进展
        1.3.2.1 电致响应型SMP
        1.3.2.2 磁致响应型SMP
        1.3.2.3 光致响应型SMP
        1.3.2.4 化学响应型SMP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环氧-酸酐反应的新型硫化体系硫化EVM-GMA橡胶:性能和机理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配方
        2.1.3.1 EVM-GMA硫化胶
        2.1.3.2 模型硫化反应
        2.1.4 试样制备
        2.1.4.1 EVM-GMA硫化胶
        2.1.4.2 模型硫化反应
        2.1.5 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环氧-酸酐交联体系制备EVM-GMA硫化胶
        2.2.1.1 反应机理
        2.2.1.2 硫化特性及交联密度
        2.2.1.3 物理机械性能
        2.2.1.4 动态力学性能
        2.2.1.5 热稳定性
        2.2.1.6 耐热空气老化性能
        2.2.1.7 压缩永久变形
        2.2.2 过氧化物交联与环氧-酸酐交联性能对比
        2.2.2.1 物理机械性能
        2.2.2.2 耐热空气老化性能
        2.2.2.3 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2.2.3 环氧-酸酐模型硫化反应
        2.2.3.1 模型化合物的制备
        2.2.3.2 GPC测试
        2.2.3.3 FT-IR测试
        2.2.3.4 GC-MS测试
        2.2.3.5 TLC表征
        2.2.3.6 ~1H-NMR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VM-GMA/PVC共混体系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实验配方
        3.1.4 试样制备
        3.1.5 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交联特性
        3.2.2 动态力学性能
        3.2.3 DSC分析
        3.2.4 相结构
        3.2.5 应力松弛
        3.2.6 形状记忆性能
        3.2.6.1 二重形状记忆性能
        3.2.6.2 三重形状记忆性能
        3.2.7 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硫化制备EVM-GMA/PLA热塑性弹性体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实验配方
        4.1.4 试样制备
        4.1.5 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动态硫化特性
        4.2.2 流变行为
        4.2.3 热性能
        4.2.4 FT-IR分析
        4.2.5 XRD分析
        4.2.6 晶体结构
        4.2.7 热稳定性
        4.2.8 相形态
        4.2.9 动态力学性能
        4.2.10 物理机械性能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增塑剂对PVC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填料对PVC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酚醛树脂对PVC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结论

(8)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轿车密封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TPV的发展历史
        1.1.2 TPV制备工艺
        1.1.3 密封条用TPV的加工技术
        1.1.4 TPV密封条的应用
        1.1.5 TPV研发方向
    1.2 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1.3 橡塑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1.3.1 橡塑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1.3.2 橡塑共混物的界面层结构与性能
        1.3.3 共混物分散相
    1.4 影响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主要因素
        1.4.1 聚烯烃塑料连续相特征的影响
        1.4.2 橡塑并用比
        1.4.3 橡胶相的交联程度
        1.4.4 橡胶相的粒径
        1.4.5 配方体系的组成
        1.4.6 共混工艺
        1.4.7 TPV的流变性能
    1.5 课题的提出
        1.5.1 TPV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和主要内容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的主要内容
    2.2 实验原材料
    2.3 实验设备
    2.4 TPV玻璃包边材料的配方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
        2.4.1 引言
        2.4.2 玻璃包边材料的配方设计
        2.4.3 TPV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研制的工艺参数控制及实验步骤
    2.5 实验测试仪器及方法
        2.5.1 实验测试仪器
        2.5.2 实验测试方法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3.1 配方设计对EPDM/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1.1 配方设计对EPDM/PP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和挤出胀大比的影响
        3.1.2 加工助剂对EPDM/PP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
        3.1.3 配方设计对EPDM/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1.4 配方设计对EPDM/PP共混物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3.2 生产工艺对EPDM/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2.1 原料的混合方式对EPDM/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2.2 双螺杆挤出EPDM/PP共混物造粒工艺条件的确定
        3.2.3 EPDM/PP共混物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
    3.3 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综合评价
第4章 结论
    4.1 结论
    4.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9)改性PVC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1.引言
    2.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2.1 约束形态的结构分类
        2.2 化学组成分类
        2.3 聚合物的种类分类
    3.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进程
        3.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3.2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3.3 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3.4 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3.5 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
        3.6 热塑性弹性体的其它类别
    4.聚氯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
        4.1 聚氯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4.2 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发方法
        4.3 几种聚氯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概况
        4.4 动态硫化型聚氯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
        4.5 聚氯乙烯基弹性体的改性进展
    5.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趋势
前言
实验
    1 原料和试剂
    2 仪器及设备
    3 实验方法
    4 测试标准
    5 测试标准说明
结果与讨论
    1.PVAF改性PVC
        1.1 PVC与PVAF共混物制备
        1.2 PVC与PVAF共混体性能
        1.2.1 PVC/PVAF的质量比对性能的影响
        1.3 增塑剂的质量对共混体性能的影响
        1.3.1 增塑剂DOP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1.3.2 增塑剂DOP与其他助剂协同增塑作用
        1.3.3 增塑剂DOP与Cl-Wax对PVC/PVAF为20/80体系性能的影响
        1.3.4 不同增塑剂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1.4 CPE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1.5 填料对共混体的性能的影响
    2.PNBR改性PVC
        2.1 软质PVC的性能
        2.2 PVC/PNBR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2.3 增塑剂对PVC/PNBR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4 填料对PVC/PNBR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4.1 填料质量对性能的影响
        2.4.2 填料粒径的影响
        2.4.3 活化填料对性能的影响
        2.4.4 不同填料对PVC/PNBR热塑性弹性体的影响
        2.5 热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2.5.1 静态热氧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2.5.2 重复加工的老化性能
        2.6 PVC/PNBR共混体的相态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
    3.PVC/PNBR的动态硫化体系
        3.1 硫化体系对性能的影响
        3.1.1 硫磺组分对性能的影响
        3.1.2 促进剂组分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3.1.3 不同促进剂体系
        3.1.4 促进剂的协同使用
        3.2 增塑剂对PVC/PNBR动态硫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3.3 填料对PVC/NBR动态硫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3.4 热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3.4.1 静态热氧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3.4.1.1 填料对体系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3.4.1.2 不同增塑剂质量份数的热老化性能
        3.4.2 动态热剪切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3.5 动态硫化时间对硫化程度的影响
        3.6 动态硫化型PVC/PNBR的相态结构及动态力学性能
        3.6.1 PVC/PNBR的两相结构
        3.6.2 热剪切作用对两相相态结构的影响
        3.6.3 动态力学性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PVC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设备
    1.3 样品制备
    1.4 测试标准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醇共聚物质量配比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2.2 增塑剂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2.2.1 增塑剂DOP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2.2.2 DOP/Cl-Wax的协同增塑作用
        2.2.3 不同增塑剂种类的增塑作用
3 填料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4 结 论

四、填料增强非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D]. 李尚清.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动态硫化IIR/PP型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雅煊.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3]热塑性动态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D]. 陈阳.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4]极性橡胶热可逆交联及其与PVC的共交联研究[D]. 蔡文.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SBS鞋底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研究[D]. 王坤.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新型硫化体系硫化EVM-GMA橡胶及其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D]. 季行行.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阻尼性能研究[J]. 朱永贞,陈志,孙立水,李超芹. 塑料科技, 2019(09)
  • [8]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在轿车密封条中的应用研究[D]. 陈丁桂.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3)
  • [9]改性PVC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D]. 刘赞.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 [10]PVC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J]. 刘赞,陈占勋,赵磊. 聚氯乙烯, 2005(05)

标签:;  ;  ;  ;  ;  

填料增强未硫化橡胶/PVC热塑性弹性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