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信息中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喻明月[1](2021)在《浅谈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与其他原则的冲突以及自身局限性,提出对应的完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水平。
黄晓晓[2](2021)在《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探讨》文中指出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运用的一项至关重要原则,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能够预防举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还能够起到提示风险和防控风险的作用。但在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因而必要的措施是保证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客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的现状,分析谨慎性原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秦翊玮[3](2021)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市场经济日渐繁荣,其中的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也日渐突显。而经济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环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从业人员更应在工作中把握谨慎性原则,以此原则为基准进行操作与预判,才能在市场环境中最大限度免受负面干扰,使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效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文章分析了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运用状态及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策略,以期对同行业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韩圣福[4](2020)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环境出现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往往要依靠财会人员较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因此,探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非常有意义。
谢承路[5](2020)在《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促进企业与事业单位的运作与发展更加高效,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实践进行解析。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普及,解析谨慎性原则在双重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体现,分点论述,解释说明,阐明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作用、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郭慧婷,郑诗琪[6](2020)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谨慎性原则探讨——基于IASB概念框架》文中研究表明IASB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重新引用谨慎性原则,而且仅承认对称谨慎性在《概念框架》(2018)中的地位。面对来自《概念框架》中谨慎性原则定义和地位的变化,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进行对比,从财务报告目标、不确定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我国双元财务报告目标,经济政策、会计准则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尚缓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目前仍需坚持传统不对称谨慎性,暂无法引入对称谨慎性。
冯宇,商明蕊[7](2019)在《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更加直接、广泛,所以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面对的经营风险也更加趋于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管理与监督是控制外部稳定经营的保障。企业只有通过更加严谨的财产清查才能够明晰自身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财产清查是会计工作中一种特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且是企业内部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企业需要保持谨慎性原则来确保达成财产清查目的,完善自身会计核算体系。本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实务工作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刘楚妤[8](2019)在《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新的经济形势下,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会计角度,企业要参透发展规律,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重视企业财务核算中的谨慎性,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企业应从对外报送的报表科目入手,寻找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本文就会计核算谨慎性知识进行研究,对谨慎性原则在资产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及其他事项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发现它的积极作用,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方法,迎合发展之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孙蕊[9](2019)在《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制约和指导着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相比于谨慎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其它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应用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判断特性。但会计理论界对会计重要性一直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开始关注会计重要性问题。2011年,欧洲证券市场机构(ESMA)发布了《财务报告中关于重要性考虑》的咨询文件,在界定重要性术语,主要信息使用者特征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会计政策、中期报告、附注披露等涉及重要性判断和决策的问题的考虑因素设置征求意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IASB在2015年发布了《IFRS实务声明: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应用的征求意见稿》。同年,FASB也发布了有关于“重要性决定”(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的一系列概念框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2017年,为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信息编制方面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判断,IASB制定并向公众发布《作出重要性判断的实务声明2》(Making Materiality Judgements:Practice Statement 2)。这一系列项目或声明反映出西方会计组织对重要性原则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完善重要性概念、尝试制定相关非强制性实务指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国目前仅将重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尚未制定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实务应用方面的准则、解释或指引。随着近些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以及企业经济业务和资本市场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我国亟待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这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保护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重要性基础理论构建—重要性判断及框架理论构建—重要性应用的实证检验—重要性应用指引制定建议”的研究脉络,按研究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和评述了有关重要性及判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阐述了后续核心内容探讨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应用与演化。第三层次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并建立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判定的概念理论框架;这其中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会计重要性概念及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特征的解析和重构,第二部分是探寻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是尝试分析重要性判定机制和判定标准,以及建立会计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四层次是重要性概念应用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自愿性重述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视角,分别检验关于错报重要性评估和内控缺陷定量重要性标准设定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第五个层次是分析我国建立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和提出设计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结论按照次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采用历史演进和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范式,梳理自古代簿记时代、近代会计时期和现代会计时期三个不同阶段重要性思想在会计中的应用和演进,并分析了会计重要性思想历经“自生自发性秩序—会计惯例—正式会计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会计重要性应用的演进过程是具有内在规律性的:首先,会计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化深深根植于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与商业环境变迁,因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和把握不能忽略社会发展与会计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恰如其分地应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果和质量,有利于细化会计核算和收益计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此外,重要性的应用囿于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第二,通过比较分析会计重要性现有的不同定义发现,目前的重要性基本定义涵盖视角和可理解程度较低。在定义基础上,总结了重要性的概念特征可分解为三个维度:基于特定主体背景、信息使用者导向以及依赖于专业判断。结合重要性特征,并借鉴西方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效用理论等,对重要性相关概念进行重构:在本质属性和概念内涵的认识方面,会计重要性可以被表述为:基于特定主体环境下,是一种为满足主要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程序发挥着制约和行动导向性作用;普遍运用形式反映在会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财务报表项目或事项等信息的错漏报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整体表述造成重大影响。第三,阐释和分析了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在宏观文化环境方面,一国会计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和应用。树立良好的会计价值观可以通过二次投射作用,激励和驱动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标准规范来施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念刚柔并济,共同影响着他们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此种环境对会计人员作出合法合规的职业判断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其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最大影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会计报表信息发生改变,这进一步又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报告编制中重要性应用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约束指导着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第四,探讨了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和特征,借鉴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本文提出提高重要性判定质量的途径是加强程序理性,减少三类程序非理性偏差。优化重要性判定的质量,就需要加强规则理性,减少规则的不完备性;在加强认识理性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弥补会计判断人员的“知识差”,借助于判断和决策辅助工具,弥补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行为理性约束方面,为避免严重的行为非理性造成的重要性判定偏误,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管理层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能够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基于对重要性判定理论的探讨,构建了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五,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重述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报表错报重要性程度对管理层财务重述行为意愿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对于数量和性质重要性程度均较低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自愿性重述;相反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更正的公司财务报表差错的数量和性质均较严重;进一步发现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会减弱错报数量重要性程度对自愿重述的影响。第六,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及重要性标准设定的相关理论,考察了2011-2017年度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首次设定未变更的内控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对后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设定重要性定量标准的上市公司中,其首次设定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发生后续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两权分离度较高、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显着。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用重要性标准的自利动机这一路径。第七,基于重要性及判定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制定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决定了在实务中具体应用重要性时,更多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其一,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职业判断和建立应用指引三者之间是存在双向逻辑互动关系的。其二,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建立,一定程度会提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表重要性应用问题的共同知识比重,有助于共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三,会计重要性本质上是原则导向的价值判断,制定相关方“共识性”的应用指引可确保职业判断中隐性知识得到有效传递。设计应用指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差异性规定原则以及程序表现原则。最后在应用指引设计的主体内容、重要性判断的整体程序以及应重点明确的警示类条款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设计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基于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哲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会计重要性概念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得出了有异于以往研究的观点。并对比分析重要性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位,提出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以上创新点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会计重要性判定的理论研究。重要性判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国内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对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重要性判定特征,数量、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判断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强程序理性、减少程序非理性偏差这一视角,提出了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路径,并尝试构建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以上创新之处可为会计人员在编报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中更好地作出重要性判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对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提出设计建议。第三,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的探究。基于制度演化经济学视角,梳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进过程,总结了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进的三大规律。其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演进、会计技术和理论发展的层面,探索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及其演进,这可以认为是对会计重要性系统、深入研究的一个逻辑性起点。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性应用与财务重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检验报表错报信息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影响时,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中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国内鲜有文献探索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重述行为和错报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五,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水平设定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定量标准是否具有治理作用,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上述两者关系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审计师对重要性判断的研究,很少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标准设定与自利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这对验证重要性定量标准的执行效果以及如何完善内控缺陷重要性标准具体设定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郭菁菁[10](2019)在《中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与北上广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实证比较》文中提出上市公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吸纳资金,吸引和培养人才,以及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等方式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去,公司的持续经营将影响当地宏观经济发展。同时,上市公司的稳健运行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在保障税收、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稳健性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有助于衡量其财务健康状况,并且对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目前中国西部十二省上市公司数量达445家,北上广上市公司数量达1104家。北上广地区上市公司处于相对发达的经济环境中,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处于相对欠发达的经济环境中。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稳健性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稳健性差异和经济后果,可以为两地公司会计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北上广地区上市公司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稳健性,衡量其财务健康状况,并为企业在其实践过程中如何增强稳健性以及应用稳健性原则指导财务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可行建议。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了 BASU模型以量化的指标衡量了所研究公司的财务稳健性以及通过对BASU模型系数的讨论评价了财务稳健性在企业生产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采用分类随机取样法,以北上广地区和西部地区共4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从东方财经Choice数据库获得上市公司分省代码,并据此从CSMAR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本文在分析21个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最终在BASU模型中引入三个关键指标,销售现金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流动比率,从而分析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和盈利质量,会计稳健性和盈利水平,以及会计稳健性和风险水平的关系。在构建关于公司财务稳健性指数并涵盖企业现金销售比率,流动比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BASU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和公司盈利水平,盈利质量,以及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中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强于北上广地区上市公司。第二,北上广地区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与其盈利质量成正比,但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其盈利质量成反比。第三,在盈利水平和风险水平方面两地企业表现没有显着差别,会计稳健性和两地区企业财务报表所表现的盈利水平负相关,会计稳健性和企业财务报表所表现的风险状况负相关。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由于会计稳健性和企业财务报表所体现的风险因素存在负相关,北上广上市公司应当从优化其资产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升会计稳健性以防范风险;第二是由于会计稳健性的增强存在低估企业财务盈利表现的可能性,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会计稳健性和其它会计原则的关系以及更加关注资产和盈利质量以减少增强会计稳健性可能带来账面盈利状况低估或者融资成本提高等问题;第三是,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提升专业素养,政府应加强检测,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合理应用财务稳健性以提升盈利质量的目标。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信息中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信息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
(一)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
(二)在或有事项中的应用 |
(三)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
(四)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
三、谨慎性在会计应用中的两面性 |
(一)谨慎性原则的优越性 |
1. 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缓解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
2.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
(二)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
1. 缺乏合理客观标准 |
2. 谨慎性原则本身的倾向性 |
3.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点 |
4. 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 |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的完善措施 |
(一)细化会计准则,明确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标准 |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
(三)充分发挥中介评估机构的作用 |
(四)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
(五)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
五、结语 |
(2)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运用中缺乏客观标准 |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运用中可操作性低 |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运用中的或有事项披露不足 |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运用中与其他原则冲突 |
三、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的优化措施 |
(一)建立循序渐进的谨慎性标准 |
(二)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
(三)强化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体现 |
(四)妥善处理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 |
四、结语 |
(3)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概念 |
二、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运用现状 |
(一)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 |
(二)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中的运用 |
(三)在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中的运用 |
(四)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
三、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运用中现存的问题 |
(一)谨慎性原则缺乏规范性 |
(二)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
(三)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 |
四、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运用中的完善措施 |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二)明确会计核算类型 |
(三)平衡会计原则间的关系 |
(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
五、结语 |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谨慎性原则应用现状 |
2.1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
2.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
2.2.1 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
2.2.2 在或有事项中的应用 |
2.2.3 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
2.2.4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
3 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应用存在的问题 |
3.1 谨慎性原则的规范性不强 |
3.2 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
3.3 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
4 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完善措施 |
4.1 增强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性 |
4.2 平衡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关系 |
4.3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素养 |
5 结语 |
(5)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概念 |
三、双重会计核算模式下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
(一)双重会计核算模式 |
(二)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
四、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作用、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一)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作用 |
(二)遇到的问题 |
(三)应对措施 |
五、结语 |
(6)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谨慎性原则探讨——基于IASB概念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IASB对谨慎性态度的变化及国际争议 |
1. 谨慎性的提出到剔除。 |
2. 谨慎性以新定义重现。 |
3. 对IASB谨慎性新定义的国际争议。 |
三、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
1.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准则与实务中的应用。 |
2. 谨慎性在我国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中的应用保持一致。 |
四、我国仍将偏重谨慎性的不对称特征 |
1. 从财务报告目标角度分析。 |
2. 从不确定性角度分析。 |
3. 从中立性的外在体现——公允价值的发展程度分析。 |
五、结语 |
(7)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谨慎性原则与财产清查概述 |
(一)谨慎性原则与财产清查的概念 |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
2. 财产清查的概念 |
(二)谨慎性原则的优缺点 |
1. 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
2. 谨慎性原则的缺点 |
(三)谨慎性原则对财产清查的作用 |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具体应用 |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
(二)谨慎性原则在资金管理的应用 |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
三、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应用的问题 |
(一)财产清查的标准不统一 |
(二)财产清查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弱 |
四、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应用的对策 |
(一)明确并统一财产清查标准 |
(二)提高财产清查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
五、结论 |
(8)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谨慎性理论研究 |
1. 谨慎性内涵分析 |
2. 谨慎性在资产中的应用 |
3. 谨慎性在其他类事项中的应用 |
二、谨慎性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1. 积极影响 |
2. 消极影响 |
三、规范谨慎性应用的建议 |
1. 提高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 |
2. 完善内外部的上下级沟通系统 |
3. 增强监督机制 |
4. 提出完整系统的财务规划 |
(9)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四、本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国外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
三、重要性问题研究评析 |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
二、现代决策理论 |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方面理论 |
四、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 |
五、管理控制中关于会计系统控制方面的理论 |
六、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 |
第一节 古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
一、原始簿记时代重要性思想的产生 |
二、中世纪庄园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
三、古代“官厅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
第二节 近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
一、复式簿记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
二、股份制公司会计重要性的应用 |
三、工业革命时期会计重要性的运用 |
第三节 现代会计时期重要性相关制度 |
一、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准备 |
二、西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 |
三、西方重要性会计准则或指引的制定与发展 |
第四节 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分析 |
一、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路径 |
二、会计重要性运用与演化的规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及特征 |
一、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 |
二、重要性概念的特征 |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
二、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种价值判断 |
三、会计重要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三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重要性 |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 |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重要性 |
三、重要性与其它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关系 |
四、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会计重要性应用的环境因素 |
第一节 会计文化与价值观环境 |
一、东西方会计文化对会计判断的影响差异 |
二、会计价值观影响重要性职业判断 |
第二节 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环境 |
一、资本市场会计监管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二、信息披露重要性水平的设定要求 |
三、不同行业信息披露重要性标准规定 |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化环境 |
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
二、商业模式影响使用者共同会计信息需求 |
第四节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 |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的观点 |
二、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部制度保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重要性判定理论探讨与框架构建 |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与特征 |
一、影响重要性判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
二、重要性判定机制的简要分析 |
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主要特征 |
第二节 重要性判定的优化:程序理性视角 |
一、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权衡与替代 |
二、程序理性视角判断偏差的产生 |
三、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途径 |
第三节 财务报告重要性判断框架构建 |
一、会计重要性应用的原则导向 |
二、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的影响 |
第一节 TD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
二、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 |
四、案例分析结论及问题提出 |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一、财务重述相关文献回顾 |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的选取 |
三、回归模型的选择 |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主要回归结果 |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
四、稳健性检验 |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与财务报告舞弊 |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路径 |
一、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 |
二、内控缺陷重要性认定标准的治理作用 |
三、管理层重要性标准设定的机会主义动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选取 |
三、回归模型设定 |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单变量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
三、实证回归结果 |
四、截面测试与进一步分析 |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
六、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及建议 |
第一节 制定重要性实务应用指引的必要性 |
一、重要性判断、会计准则与应用指引的内在关系 |
二、建立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共同知识 |
三、应用指引确保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
第二节 重要性应用指引整体设计的建议 |
一、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主要原则 |
二、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几点问题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中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与北上广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实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 研究内容介绍 |
2 文献综述 |
2.1 会计稳健性的理论研究 |
2.1.1 会计稳健性的概念 |
2.1.2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
2.2 会计稳健性的应用研究 |
2.2.1 会计稳健性的实践意义 |
2.2.2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
2.2.3 会计稳健性与会计实务 |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
3.1 会计稳健性计量模型的比较与选取 |
3.2 研究假设 |
3.2.1 会计稳健性在上市公司中的存在性 |
3.2.2 会计稳健性在研究地区的差异性 |
3.2.3 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 |
3.2.4 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
3.2.5 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 |
3.3 概念模型 |
4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取 |
4.2 变量定义与筛选 |
4.2.1 变量定义 |
4.2.2 变量筛选 |
4.3 模型设计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 |
5.1 实证结果 |
5.1.1 变量显着性检验结果 |
5.1.2 Basu模型逆回归结果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关于北上广地区上市公司增强会计稳健性的可行建议 |
6.3 关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规范应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可行建议 |
6.4 改善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应用状况的长期性和综合性建议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6.6 进一步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样本公司信息 |
四、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信息中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及其应用[J]. 喻明月. 会计师, 2021(23)
- [2]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探讨[J]. 黄晓晓. 投资与创业, 2021(21)
- [3]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 秦翊玮. 商业观察, 2021(18)
-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 韩圣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05)
- [5]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实践[J]. 谢承路. 今日财富, 2020(07)
- [6]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谨慎性原则探讨——基于IASB概念框架[J]. 郭慧婷,郑诗琪. 财会月刊, 2020(05)
- [7]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J]. 冯宇,商明蕊. 营销界, 2019(43)
- [8]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 刘楚妤. 商场现代化, 2019(17)
- [9]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 孙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中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与北上广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实证比较[D]. 郭菁菁.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