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胆汤加味治疗焦虑症35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胜杰,俞晶晶,刘华,范军铭,范小会[1](2021)在《柴芩温胆汤治疗神志病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环境和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神志疾病患者逐年增加,若其不能获得有效治疗,则愈发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多运用抗精神病药物,开始有效,服用日久则不仅疗效差,而且副作用明显,还会使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成瘾性。柴芩温胆汤为治疗神志疾病的经典名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柴芩温胆汤治疗神志疾病临床疗效较好,亦有颇多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1)对柴芩温胆汤病机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2)缺少对柴芩温胆汤量效关系的评价研究;(3)缺少柴芩温胆汤与其他中药方剂作用对比的研究。今后应对上述问题作深入研究与探讨。
李于琴[2](2021)在《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温胆汤治疗失眠方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温胆汤治疗失眠的文献医案及黎明全教授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温胆汤治疗失眠的方证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温胆汤治疗失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查阅,总结历代医家对温胆汤的理解及临床应用,总结历代医家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的医案以及黎明全教授门诊应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的病例,分别录入Excel表建立2个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黄金分割法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温胆汤治疗失眠的方证规律。结果:对227例文献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温胆汤治疗失眠在春秋两季的使用频率更高,且相对男性患者,女性使用此方的频率更高,年龄段在38-47岁的患者使用此方的频率最高。临床表现以烦躁、口苦、纳差、胸满闷、多梦、神疲体倦、眩晕、头昏沉、恶心呕吐、腹胀满、惊恐、口干、心悸怔忡、头痛、舌质红、舌苔黄和腻、滑脉或兼弦或数为主。本研究的加味药物频率较高者有黄连、酸枣仁、远志、首乌藤、龙骨、合欢、菖蒲、牡蛎、栀子、郁金、珍珠母、人参、黄芩、柴胡、麦芽、白术、胆南星、五味子、川芎、琥珀、山楂、六神曲、百合、瓜蒌、白芍、知母、柏子仁;本研究共出现加味药物19类,使用频率较高者为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对160例黎明全教授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精神不安、舌苔白等临床表现,补充用本方治疗失眠常见的体质特点:体型偏胖或体型匀称,面色黄,性格焦虑易怒、胆小易惊、多疑易胡思乱想。补充使用频率较高的加味药物桂枝,补充使用频率较高的加味药物类别解表药。对门诊病例的基本加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黎明全教授临床除使用温胆汤原方外,常常使用黄连温胆汤及柴芩温胆汤来治疗失眠,通过方药来推测病机,发现黎明全教授临床用温胆汤及加味方治疗失眠的主要病机有以下三种:胆热痰扰,胆郁痰阻,气虚胆怯。结论:1.本研究方证特点主症:烦躁、口苦、纳差、胸满闷、多梦、神疲体倦、眩晕、心悸怔忡、惊恐、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或兼弦或数。次症:头昏沉、腹胀满、口干、头痛、精神不安、舌苔白。体质特点:体型偏胖或体型匀称、面色黄、性格焦虑易怒、胆小易惊、多疑易胡思乱想。2.本研究常用加味药物及类方主要的加味药物为黄连、酸枣仁、远志、首乌藤、龙骨、合欢、菖蒲、牡蛎、栀子;主要加味药物种类为安神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常用类方为黄连温胆汤、柴芩温胆汤。
李金懋[3](2021)在《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其常用药对,总结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总结整体的治则治法,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可能的优质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做基础。2.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同时对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为客观评价清热化痰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3.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以清热化痰为法的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预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试图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筛选李平教授使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记录全面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Excel录入、校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的软件平台V2.3.8和网页平台对纳入的病历进行清洗、建库、数据再次标准化、分析与挖掘。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对李平教授的常用药对以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进行挖掘与探索。2.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软件(metafor软件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漏斗图、Egger检验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论的稳健性。2.网络药理连夏宁心方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也是李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可以作为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包括姜半夏、黄连、陈皮等9味药。通过网络药理的研究方法,初步研究这9味中药对心律失常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解释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结果:1.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44个病历,其中痰热证占比54.92%、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占比均为15.57%。共涉及195种中药,李平教授用药以寒凉为主,辅以温平,注重甘缓及辛开苦降配伍,同时心肺、脾胃同调,且重视气机的调节。药物频次不低于20的一共有32味,其中郁金、茯苓、石菖蒲、竹茹、陈皮、姜半夏、黄连、麸炒枳壳、首乌藤的的频次明显较高。聚类分析发现10种药物搭配:郁金、石菖蒲;川芎、葛根;茯神、炙远志;姜半夏、茯苓、陈皮;首乌藤、竹茹、黄连;麦冬、醋五味子、太子参;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龙骨、牡蛎;党参、黄芩、桂枝;煅紫石英、甘松、白芍、地龙、红景天。通过关联规则与点式互信息共总结3首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核心方,分别是针对痰热证的连夏宁心方、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方以及针对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2.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室性早搏、房颤以及未明确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发现清热化痰法在治疗室早方面显着优于房颤;发现单独使用中药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3.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检索连夏宁心方中9味药材的成分,筛选获得57种活性成分及198个节点;检索到1229个心律失常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53个靶点,共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得到15条通路,35个基因靶点,27种活性成分。整合通路进一步筛选出7个通路,8个核心靶点,17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连夏宁心方是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痰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立法正确。网络药理研究初步揭示了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推测连夏宁心方可能是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为主的信号通路网来干预心律失常的,其主要效应是对离子通道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同时也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有影响。其主要靶点为MMP9,次要靶点为PIK3CA;ESR1和SRC为雌激素通路的辅助靶点;ACHE、CHRM1为信号传递的辅助靶点;PTGS2是炎性反应辅助靶点;HMGCR为血脂调节的辅助靶点。清热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可能与多通路的最终效应为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有关。
刚正[4](2021)在《薛汉荣教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思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201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观察,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并根据证型分布规律,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导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气郁痰凝型肺结节的思路。方法:1.对201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病史收集,通过四诊收集信息,采集临床资料。用Excel、SPSS19.0建立数据库,将上述资料录入数据库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数据,总结出症状分布、证型分布情况,分析肺结节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得出肺结节最常见的中医证型。2.根据总结出的证型规律,通过分析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药物及验案举隅,探讨薛汉荣教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思路。结果:根据调查的201例肺结节患者年龄分布人群中以中年人为多,共113例,占比56.2%。肺结节患者性别对比中以女性人数居多,共122例,占比60.7%,其中尤以中年女性居多。结节大小以直径5-10mm人数最多,计121例,占比60.2%,其次微小结节共74例,占比36.8%,直径在10mm以上者仅6例。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与气郁、痰凝关系密切,气郁痰凝是占比最多的证型。此外肺结节患者各个证型男女分布无显着差异,各个证型年龄分布亦无显着差异。舌象以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要舌象,脉象中弦脉、细脉、滑脉居多。结论:1.肺结节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生多与情志因素有关,最主要的证型为气郁痰凝证。2.通过理法方药等方面分析,运用柴胡温胆汤治疗气郁痰凝型肺结节确有良效,具有应用价值,可应用于临床或进一步研究。
李冉[5](2020)在《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桃核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是治疗太阳蓄血证的代表方。药物组成仅五味,但配伍精妙,共奏泻下瘀热之效。桃核承气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求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合理规范的应用本方提供参考。内容和方法: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桃核承气汤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桃核承气汤现代研究进展。第二章为桃核承气汤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桃核承气汤条文、药物、配伍、煎服法以及代表医家对原文的注解进行系统的分析,深入理解桃核承气汤的理法方药。第三章为桃核承气汤近现代医案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桃核承气汤相关文献,并加入手动检索,检索近现代(1912年--2019年)医案类书籍,收集桃核承气汤的有关医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整理,建立Excel表录入相关数据成立医案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阐明桃核承气汤的证治规律。第四章为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白建库至2019年12月31 日,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桃核承气汤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药理方面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免疫调节、降低血糖和血脂、抗凝、抗氧化、抗肾衰竭等药理作用。(2)桃核承气汤主要病机为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与血结于下焦,血热互结,上扰心神,热重而瘀轻,可出现如狂、少腹急结等证。(3)医案分析方面,桃核承气汤证男女均可发生,而女性比例略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1-40岁之间;癫狂、淋证、腹痛、癃闭、脑外伤、腰痛为最主要的六种病证;大便秘结、少腹急结、烦躁、小便不利、腹胀痛、口干渴、神识不清、发热、腰痛、纳差和不寐为主要的十一种症状;舌象方面:舌质以红舌、有瘀斑最为多见,其次是暗红舌和紫暗舌,苔色以黄色最多,苔质以腻苔为多见,其次是燥苔和厚苔;脉象中复合脉象以沉涩脉、弦涩脉、弦数脉为主,单一脉象以沉脉、涩脉、数脉为主;服药疗程多在一周以内;药后反应以大便增多最为常见,其次是后阴下血;桃核承气汤药物常用量是:桃仁10克,大黄10克,桂枝6克,甘草6克,芒硝6克。在加味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如丹皮、当归、赤芍、牛膝等。再者是补虚药;运用关联分析得出桃核承气汤主症之间的关联性主要在于大便秘结与小便短赤、口干渴、烦躁、发热,少腹急结与狂躁、口干渴,烦躁与不寐、狂躁、口干渴、神识不清,神识不清与发热,不寐与狂躁,口干渴与发热、小便短赤,发热与小便短赤。但各主症之间的支持度并不大,说明主症之间有一定关联但又有各自的独立性。(4)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RR=1.25,95%CI:(1.19~1.33),P<0.00001];比较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MD=-0.85,95%CI(-1.31,-0.39),P=0.0003];比较治疗后的餐后2h血糖(PBG),试验组血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MD=-1.43,95%CI(-2.20,-0.66),P=0.0003];比较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试验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大于对照组[MD=-1.31,95%CI(-2.17,-0.46),P<0.00001];比较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FINS),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总结了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更合理规范的运用本方提供参考,为今后对桃核承气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陈懿琳[6](2016)在《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失眠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由于失眠及抑郁有愈来愈严重的发病趋势,且西医用药有成瘾的副作用,基于中医几千年的用药经验,特别是经方在临床的运用,且现代之失眠及抑郁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许多方证中能体现出来,本研究试图挖掘更有效的用药方式帮助患者,也让西方了解中医的特殊有效疗法。方法第一,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中草药产品(CHPS)即(中成药),以经方称之,对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治疗,探讨中国草药和西医的处方模式于睡眠障碍和抑郁症患者,此外,对单方(SH)和复方(HF)使用的频率进行分析。第二,以常用经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治疗抑郁症之常用经方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大样本资料的meta分析,并再对酸枣仁汤证,甘麦大枣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进行理论研究,对此三方的病因病机及方药特点深入探讨。结果第一章,理论研究分两大部分:1.有关失眠的条文,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系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理论辨证施治,从条文之病机、症状、治则、方药及临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2.有关抑郁症的条文,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系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理论辨证施治,从条文之病机、症状、治则、方药及临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第二章,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目的:中草药产品(CHPS)是常用于睡眠障碍和抑郁症(MDD)的处方。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有这些疾病在台湾的患者调查其中草药产品和西医的处方模式,并分析使用单味草药(SHS)和复方草药配方(HFS)的频率。材料方法: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是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从LHID百万受益者,随机从2010年的注册表选定为全国的网络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睡眠障碍和抑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改代码分别为307.40和311。第三章,经方治疗失眠、抑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结论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是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总共有11030睡眠障碍患者,9619名使用西药,1334名患者使用中国草药产品,77名中西药皆使用;总共有11157重度抑郁症患者,11389名使用西药,131名患者使用中国草药产品,51名中西药皆使用。无论睡眠障碍或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在22-44岁的人数最多,月收入在NT$17281-22800有大量的病人,1级2级城市有最大量的患者。中草药使用,有1411人因睡眠障碍就诊中医5298次,有182人因重度抑郁症疾患就诊中医755次,失眠合并抑郁症最常用的前三名,用量比率最高的单味中药(SHs)是酸枣仁,夜交藤及远志,用量比率最高的复方(HFs)是加味逍遥散,酸枣仁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果:中药复方及单方被广泛用于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然而,中草药对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基于数据库的分析,对这些药物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剂量-反应关系和功效是未知的,故继续深入了解经方治疗失眠与抑郁症其疗效的评估,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效果优于西药,甘麦大枣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西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本研究得知经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使用,对失眠及抑郁症有很好疗效,以台湾卫生健保部门的数据库,得到的数据,更证明中医使用于失眠与抑郁症及失眠伴发抑郁症提供了参考数据,使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得到的结果,证明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希望有助失眠抑郁医疗质量的提升,同时藉由期刊之发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
黄海阳[7](2015)在《温胆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温胆片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冼绍祥教授根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的组方功效主治和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经验方,处方根据相关工艺制成片剂,1998年被批准为医院制剂,主要用于痰热型的焦虑症,到今年已有16年之久,因其疗效显着,无副作用,价格便宜,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鉴于温胆片疗效显着和患者青睐,有必要开发温胆片为中药新药,供市场流通,造福更多的焦虑症患者。本论文是基于温胆汤及焦虑症的文献研究,配合温胆片的药理药效实验和对其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进行探讨,为温胆片新药研究提供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本论文分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研究主要是对温胆汤和焦虑症进行全面系统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古今医家对温胆汤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运用,介绍温胆汤和温胆片之间的关系,从焦虑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概况了焦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实验研究分为药效学和机制探讨两部分,主要是探讨温胆片的干预作用,通过抗回苏灵、异烟肼致惊厥实验,隔离诱导攻击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群居接触实验、旷场实验、明暗穿箱实验和Vogel饮水冲突实验,对温胆片进行了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在机理研究方面,本研究探讨了温胆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对脑组织中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及其激活剂p35、p39结合及其通路的表达的影响,从不同的作用通路和靶点对温胆片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一、温胆片药效学研究结果:1.1抗惊厥抗回苏灵致惊厥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温胆片各剂量组发生惊厥的潜伏期时间均有所延长,其中温胆片高剂量组、安神温胆丸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死亡潜伏期时间比空白对照组显着延长(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温胆片高剂量组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最长;温胆片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温胆片高剂量组死亡潜伏期长于安神温胆丸组,地西泮组的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比温胆片高剂量组延长。抗异烟肼致惊厥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胆片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发生惊厥的潜伏期有所延长,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温胆片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死亡潜伏期时间比空白对照组显着延长(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温胆片高剂量组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最长;温胆片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温胆片高剂量组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均长于安神温胆丸组,地西泮组的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长于温胆片高剂量组。1.2抗焦虑隔离诱导攻击行为实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温胆片各剂量组攻击次数均减少、攻击时间均缩短,其中温胆片高剂量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攻击次数和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各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攻击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明暗穿箱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神温胆丸组、地西泮组、温胆片各剂量组小鼠穿箱次数相当,相互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小鼠在明箱活动的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延长,相互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各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群居相互接触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胆片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的互相接触时间明显延长,其中温胆片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旷场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胆片各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运动距离明显延长,其中温胆片低剂量组、温胆片高剂量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胆片高剂量组和两阳性药对照组大鼠两肢离地竖起次数较多,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各剂量组之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与两阳性药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Vogel饮水冲突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胆汤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的遭电击的次数均增加,其中温胆片高剂量组、安神温胆丸组和地西泮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与两阳性药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次数百分比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温胆片各剂量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次数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或P<0.05);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中、低剂量组与两阳性药对照组相比较显着性差异(P>0.05)。二、温胆片抗焦虑机制实验结果: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地西泮组大鼠脑组织SOD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温胆片各剂量组均有升高高架十字迷宫大鼠脑组织SOD活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片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地西泮组能升高SOD活性且降低MDA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剂量组与两阳性药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GABA、Glu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GABA含量降低,Glu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温胆片各剂量组均能升高高架十字迷宫大鼠脑组织GABA含量,尤以高剂量组上升效果最突出(P<0.01),且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Glu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地西泮组能升高GABA水平及降低Glu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温胆片各剂量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高、中、低剂量组与两阳性药对照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Cdk5/P35通路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Cdk5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温胆片各剂量组均能降低高架十字迷宫大鼠脑组织Cdk5蛋白表达水平,尤以高剂量组下降效果最突出(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温胆丸组及地西泮组均能降低Cdk5表达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p35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除了安神温胆丸组p35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之外,其余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p35的表达水平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p39蛋白的表达,无论是与正常对照组或模型对照组比较,温胆片各剂量组、安神温胆丸组、地西泮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冼绍祥教授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行处方加减,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符合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辨证论治。2.温胆片抗焦虑的药效学研究:从抗回苏灵、异烟肼致惊厥实验,隔离诱导攻击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群居接触实验、旷场实验、明暗穿箱实验和Vogel饮水冲突实验对温胆片进行了药效学探讨的结果表明,温胆片通过对焦虑模型鼠的有效干预表明其有较好的抗焦虑、抗惊厥作用。若干实验数据还揭示温胆片高剂量组的药效更加明显,优于中药阳性对照药安神温胆丸。3.温胆片抗焦虑的机制研究:在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应激下,从不同的作用通路和靶点对温胆片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1)高架十字迷宫致焦虑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升高。表明氧自由基防御系统功能明显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使MDA含量明显升高。经温胆片干预,SOD活性及MDA含量有所改善,提示温胆片可能通过降低MDA水平及提高SOD活性,从而降低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改善大鼠的焦虑症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药效实验。(2)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下降,使神经元的兴奋控制失常,导致焦虑的发病。温胆片可通过升高GABA的含量,并降低Glu含量来发挥其抗焦虑作用。说明温胆片可能通过提升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来调节兴奋/抑制的动态平衡从而起到抗焦虑作用。(3)实验结果表明应激刺激能增强Cdk5/p35的表达水平,温胆片可减弱二者的表达,通过抑制Cdk5/p35活跃性而产生抗焦虑作用,作用过程p39没有参加,可能是与p35与Cdk5亲和力更高有关。温胆片对GABA通路和Cdk5/p35通路均有显着的作用效果,抗焦虑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对这两条通路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何思陈,周道友[8](2013)在《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总结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相关文献,从焦虑症的中医病名归属、病因病机、分型辩证治疗、经方治疗、各医家经验、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进行综述,总结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优势,探讨中医药治疗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金秉奭[9](2011)在《调神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焦虑症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焦虑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焦虑与失眠密切相关,许多失眠患者都伴有焦虑状态,许多焦虑状态患者的发病常常以失眠为首发症状。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和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对与失眠与焦虑症的诊疗日益受到重视。针灸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对各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对于提高失眠质量,缓解失眠患者的焦虑状态亦有很好疗效。调神配穴法是导师王凡教授在中医“治神”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选取具有调神功能的腧穴,并按“五脏藏神”理论进行加减变化并施术的一种针刺方法。1目的:通过用调神配穴法治疗失眠患者的焦虑状态,观察调神配穴法改善顽固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探讨调神配穴法的临床价值。2意义:①.为调神配穴法改善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②.通过调神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五脏藏神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3方法:将北京藏医院和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的顽固性失眠患者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焦虑状态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调神配穴法。基本取穴为百会、神庭、印堂、安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并用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刺激;对照组按照石学敏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不寐”所取腧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并用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刺激。每周治疗3次,每周之间间隔2天,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采用HAMA量表和中医症状量表,观察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与人谈话时的行为表现及中医临床症状。于入组前,每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分。观察结束后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数据以SPSS17.0软件包处理分析。4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观察组为29例、对照组为28例。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71%大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各项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各项HAMA评分均值水平最高,治疗1疗程后评分水平明显降低,治疗2疗程后评分继续降低至最低水平,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均值水平不超过治疗1疗程后时。提示疗程的长短与针灸治疗的效果有关系。在本试验观察范围内,治疗疗程越长,针刺效果也越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能够明显改善焦虑状态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相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从组间比较看,两组HAMA总分评分比较在2个疗程之后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0<0.05),观察组在2个疗程之后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HAMA评分的三个分项评分结果不尽相同,其中精神性焦虑状态在治疗2疗程后及随访时两组间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躯体性焦虑状态和与人谈话时的行为表现,虽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而言均具有优势,但其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讨论5.1调神配穴法与对照组针法虽然立法依据有所差异,但所用腧穴有相似之处,穴位相同的有神门、印堂、安眠;穴位位置较接近的有观察组的百会、神庭,对照组的四神聪。以上腧穴均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另外这些穴位针刺及刺激方法也基本一致,留针时间、疗程等参数也均控制在同一水平,因此,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个阶段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表现为总体症状的明显好转。5.2调神配穴法考虑到了五脏在神志疾病发机理中的作用,作为人体生理结构的核心,五脏系统具有藏精化气生神的生理功能。任何一脏有病,都可能影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因此根据脏腑辨证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取五脏的相关腧穴,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神配穴法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确定的取穴与针刺方法,通过辨证,确定五脏虚实,然后分别选穴,所选腧穴均为大量临床证实确有良效者,再配合相应的针刺方法,通过这样的调理,针刺的作用可直达病变脏腑,五脏调和,五志安宁,则神安入寐虑解的目的可达。而对照组针法则是主要通过作用于阴阳跷脉,调整其阴阳盛衰,使阴阳调和,作用较为单一。因此调神配穴法的取效机制较之途径更广,作用更全面,针对性更强,故在疗效及其持续程度方面均显示出明显优势。
刘西强[10](2010)在《温胆汤方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温胆汤方证,以指导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运用本方。方法: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按照文献性质不同,研究主体分为类方文献研究、医论类文献研究、古代医案类文献研究、临床观察类文献研究、现代医案类文献研究、黄煌教授温胆汤经验研究六部分,根据研究需要及文献特点,采取有差异的研究方法,分别统计与分析温胆汤方证相关内容,如温胆汤主治疾病、温胆汤主治症状、温胆汤体质等;最后,对如上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归纳温胆汤方证。结果:1.探讨了“方证”和“方的体质”的内涵和定义;2.通过文献统计与分析,揭示了各部分文献所蕴含的温胆汤方证内容,最后归纳出较为完善的温胆汤方证;3.探讨了温胆汤临床使用的相关问题,如温胆汤证出现的时机与病因、温胆汤加减运用、疗程、疗效情况、剂型剂量、煎服法、临床注意事项;4.探讨了温胆汤相关的理论问题,如温胆汤来源与原始方义、温胆汤病机与功效、温胆汤与痰饮的关系、半夏药性与炮制、温胆汤作用机制等。结论:1.温胆汤功效:调胆和胃,理气化痰,健脾安神。2.温胆汤证病机:胆胃不和,气郁痰搏,脾不健运。3.温胆汤原方温凉兼进、补泻兼施,不温不燥,调和为主,原义为治疗胆虚寒证,主要涉及足少阳阳明经和三焦经。4.温胆汤方证三大类原因:(1)体虚或大病后;(2)痰湿内盛或痰热内扰;(3)可以引起精神神经损害的各种因素。5.现代药理和实验研究表明,温胆汤可以调节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如抗失眠、抗抑郁、抗精神分裂、防治老年痴呆、改善记忆力、镇痛、镇惊、抗惊厥等,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变,防治冠心病,抗衰老,治疗炎症和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6.从主治症状、主治疾病和体质方面对温胆汤方证进行如下表述:(1)温胆汤最典型的主治症状:失眠、惊恐、烦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眩晕。其他比较重要的主治症状:脉弦、疲倦、心悸怔忡、胸满闷、发热、脉数、自汗、多梦、喘息、全身浮肿、苔腻、脉滑、苔黄、舌红、口渴、苔白、腹胀满、咯痰、便秘、头昏头重、舌淡、苔厚、苔薄、腹痛等。(2)温胆汤可治疗病种非常多,最多分布于精神神经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再次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耳和乳突疾病比例也不小。温胆汤最典型的主治疾病为:失眠症、梅尼埃病、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抑郁症,其次为癫痫、冠心病、神经官能症、慢性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中风、焦虑症等。因病种分散,在参考主治疾病的同时,处方多需辨证论治。(3)温胆汤体质:1)从小儿到老人均可出现,中青年最多,而3-10岁也较为集中;2)患者女性稍多;3)体型中等者最多,多体格健壮,也有久病,或产后虚弱,或体素虚,患者胖瘦均有,而胖者较瘦者多;4)面部滋润或油腻,或色白,或色黄暗,或色红,或浮肿貌,常缺乏正常光泽;5)患病前思维敏捷、聪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感情丰富,多思虑,做事追求完美,容易心慌,处理事情容易犹豫不决;6)主诉甚多而怪异,却无明显阳性体征;7)经常饮酒,或喜食肥甘厚味;8)患者经常出现的异常症状,多属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其次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如失眠、惊恐、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眩晕、疲倦、心悸怔忡、焦虑、抑郁、胸满闷、自汗、多梦、喘息、嗳气、全身浮肿、腹胀满、头晕头昏头重、咯痰、便秘、腹痛、吐酸、咽喉异物感等;9)口腔经常感觉异常,如口渴、口干、口粘、口苦、口麻、口臭、淡而无味等;10)舌苔多腻,可表现为厚苔、白腻苔、黄腻苔、燥苔、滑苔,也可为正常苔;11)舌质多为正常,亦可表现为舌红、舌淡或舌黯;12)舌体多为正常,亦可表现为舌胖;13)脉象或滑,或弦,或数,亦有很大比例为正常,少数有偏细或偏小者;14)曾经患有或现患有某些疾病,如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癫痫、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慢性浅表性胃炎、妊娠呕吐、睡行症、咽异感症、癔病、恐惧症、慢性胆囊炎、抑郁症、中风、嗜睡症、多汗症、偏头痛、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恐怖症、白大衣性高血压等。
二、温胆汤加味治疗焦虑症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胆汤加味治疗焦虑症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柴芩温胆汤治疗神志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柴芩温胆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
1.1 原发性失眠 |
1.2 继发性失眠 |
2 柴芩温胆汤治疗失眠伴焦虑症的研究 |
3 柴芩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
3.1 柴芩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3.1.1 原发性抑郁症 |
3.1.2 继发性抑郁症 |
3.2 柴芩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
4 柴芩温胆汤治疗癫狂证的研究 |
5 柴芩温胆汤治疗小儿神志疾患的研究 |
6 柴芩温胆汤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
7 结语 |
(2)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温胆汤治疗失眠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温胆汤研究进展 |
1.1 温胆汤的方源、组成及用法 |
1.2 温胆汤方义 |
1.3 温胆汤加味方 |
1.3.1 黄连温胆汤 |
1.3.2 导痰汤 |
1.3.3 十味温胆汤 |
1.3.4 柴芩温胆汤 |
1.4 历代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
1.5 温胆汤现代临床应用进展 |
1.5.1 脑病类 |
1.5.2 心病类 |
1.5.3 肺病类 |
1.5.4 消化系统类 |
1.5.5 皮肤病 |
1.5.6 其他 |
1.6 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
2.失眠研究进展 |
2.1 失眠概述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治疗进展 |
3.方证相应理论 |
4.黄煌经方对温胆汤的发挥 |
5.小结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研究目标 |
2.资料来源 |
3.文献筛选 |
4.数据整理 |
4.1 统计分析 |
5.研究结果 |
5.1 季节 |
5.2 性别 |
5.3 年龄 |
5.4 症状 |
5.5 舌脉 |
5.5.1 舌象 |
5.5.2 脉象 |
5.6 方药 |
6.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标 |
2.资料来源 |
3.诊断标准 |
3.1 中医诊断标准 |
3.2 西医诊断标准 |
3.2.1 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 |
3.2.2 短期失眠的诊断标准 |
4.纳入排除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5.统计结果 |
5.1 季节 |
5.2 性别 |
5.3 年龄 |
5.4 症状 |
5.5 舌脉 |
5.5.1 舌象 |
5.5.2 脉象 |
5.6 体质特征 |
5.6.1 体型 |
5.6.2 面色 |
5.6.3 眼神 |
5.6.4 性格情绪 |
5.7 方药 |
5.8 聚类分析 |
6.小结 |
讨论 |
1.关于病机的讨论 |
2.关于方证相应与体质 |
3.关于温胆汤原方中的生姜与大枣 |
4.关于常用加味药及类方 |
5.本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系统综述的应用现状 |
1 系统综述的概念 |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3 Meta分析在中医领域应用现状 |
4 Meta分析在中医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清热化痰法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
2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
3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4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5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
6 清热化痰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研究 |
1 背景 |
2 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
1 背景 |
2 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作者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预测研究 |
1 背景 |
2 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纳入研究文献特征 |
个人简历 |
(4)薛汉荣教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肺结节的认识 |
1.1 肺结节的定义及其分类 |
1.2 肺结节的流行病学 |
1.3 肺结节良恶性评估手段 |
1.4 肺结节的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和临床恶性概率评估 |
1.5 肺结节处理原则 |
1.6 小结及不足 |
2 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 |
2.1 肺结节的中医概念 |
2.2 现代中医药对肺结节的诊疗 |
2.3 小结及展望 |
第二部分 中医证候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年龄分布 |
3.2 患者性别分布 |
3.3 结节大小分布 |
3.4 中医症状分布 |
3.5 中医证型分布 |
3.6 不同证型之间的性别比 |
3.7 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比 |
3.8 舌象统计 |
3.9 脉象统计 |
4 结论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思路探讨 |
1 症状探析 |
2 病因病机 |
2.1 病因 |
2.2 病机 |
3 治则治法 |
4 组方思想及临床运用 |
5 验案举隅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桃核承气汤现代临床应用 |
1.1 内科疾病 |
1.2 外科疾病 |
1.3 妇科疾病 |
1.4 儿科疾病 |
1.5 皮肤病 |
1.6 其他 |
2 桃核承气汤现代实验研究 |
2.1 抗炎 |
2.2 保护血管内皮 |
2.3 调节免疫机制 |
2.4 降低血糖 |
2.5 降低血脂 |
2.6 抗凝 |
2.7 抗氧化 |
2.8 抗肾衰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桃核承气汤方证理论研究 |
1 桃核承气汤出处及代表医家注解分析 |
2 桃核承气汤方证分析 |
2.1 病因病机分析 |
2.2 主症分析 |
2.3方药配伍分析 |
2.4 煎服法 |
第三章 基于近现代医案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资料筛选 |
2.3 资料范围 |
2.4 资料规范 |
2.5 统计方法 |
3 统计结果 |
3.1 医案的一般情况统计分析 |
3.2 病名统计分析 |
3.3 症状统计分析 |
3.4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
3.5 原方药物剂量统计分析 |
3.6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
3.7 症与症之间的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少腹急结与腹胀痛 |
4.2 小便不利与小便自利 |
4.3 大便秘结 |
5 小结 |
第四章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的筛选 |
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临床疗效分析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2.5 安全性分析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个人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6)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对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现况分析 |
第一章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现况分析 |
1 睡眠障碍的理论现况分析 |
1.1 睡眠障碍与中医体质证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 |
1.2 失眠的病因病机 |
2 临床研究现状 |
2.1 中医治疗进展 |
2.2 中医特色疗法 |
2.3 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医对抑郁症的现况分析 |
1 理论研究现状 |
1.1 中医郁证与抑郁症之别 |
1.2 中医狭义和广义郁证之分 |
1.3 抑郁症中医体质证型及性别年龄分析 |
1.4 病因病机 |
2 临床研究现状 |
2.1 中医治疗进展 |
2.2 中医特色疗法 |
2.3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失眠证溯源 |
1.1 《黄帝内经》失眠证探讨 |
1.2 《伤寒论》失眠证条文探讨 |
太阳篇 |
阳明篇 |
少阳篇 |
太阴篇 |
少阴篇 |
厥阴篇 |
1.3 《金匮要略》失眠证条文探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伤寒杂病论》郁证之探讨 |
2.1 《伤寒论》郁证条文探讨 |
太阳篇 |
阳明篇与太阴篇 |
少阳篇 |
少阴篇 |
厥阴篇 |
2.2 《金匮要略》郁证条文探讨 |
2.3 导师对论治伤寒六经病的指导与解读 |
2.3.1 导师对从“郁”论治伤寒六经病的指导 |
2.3.2 导师对六经之郁证的解读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 |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研究限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经方治疗失眠、抑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 |
1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meta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参考文献 |
2 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参考文献 |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meta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4 酸枣仁汤证、甘麦大枣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理论研究 |
4.1 酸枣仁汤证的理论研究 |
4.2 甘麦大枣汤证的理论研究 |
4.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理论研究 |
4.4 今后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温胆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温胆汤与温胆片的相关研究 |
1.1 温胆汤与温胆片的关系 |
1.2 温胆汤的渊源衍变及现代研究进展 |
1.2.1 温胆汤的来源及其衍变 |
1.2.2 温胆汤方解及内涵探讨 |
1.2.3 温胆汤在情志疾病上的临床应用 |
1.2.4 温胆汤在情志疾病上的实验研究 |
1.3 温胆片的研究进展 |
1.3.1 温胆片方解 |
1.3.2 温胆片的临床研究 |
1.3.3 温胆片的实验研究 |
2 焦虑症的中医研究 |
2.1 焦虑症与古中医情志病的理论渊源 |
2.1.1 病名 |
2.1.2 相关记载 |
2.1.3 症状 |
2.1.4 治疗 |
2.2 现代中医对焦虑症的研究 |
2.2.1 病因病机病位 |
2.2.2 辨证分型 |
2.2.3 辨证治疗 |
3 焦虑症的西医研究 |
3.1 焦虑症的概念 |
3.2 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
3.3 焦虑症的西医治疗 |
3.4 焦虑症的相关实验研究 |
3.5 焦虑动物模型实验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温胆片药效学实验研究 |
1.1 温胆片药效学研究——小鼠实验 |
1.1.1 回苏灵致惊厥实验 |
1.1.2 异烟肼致惊厥实验 |
1.1.3 隔离诱导的攻击行为实验 |
1.1.4 明暗穿箱实验 |
1.2 温胆片药效学研究——大鼠实验 |
1.2.1 大鼠群居相互接触实验 |
1.2.2 旷场实验 |
1.2.3 Vogel饮水冲突实验 |
1.2.4 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 |
2 温胆片抗焦虑机理探讨 |
2.1 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
2.2 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GABA、Glu含量的影响 |
2.3 温胆片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脑组织Cdk5/P35通路的影响 |
第三章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性 |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调神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焦虑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
综述二 针刺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近况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收集 |
2 样本分组 |
3 观察方法 |
4 资料采集与统计学处理 |
5 观察流程 |
结果 |
1 基本情况比较 |
2 疗效比较 |
3 HAMA评分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10)温胆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1.1 资料收集范围和检索策略 |
1.1.2 资料收集标准 |
1.1.3 资料收集项目 |
1.2 资料整理 |
1.3 资料分析 |
1.3.1 类方文献 |
1.3.2 医论类文献 |
1.3.3 古代医案类文献 |
1.3.4 临床观察类文献 |
1.3.5 现代医案类文献 |
1.3.6 黄煌教授温胆汤经验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温胆汤类方文献研究 |
2.1.1 一般情况 |
2.1.2 主治病症统计与分析 |
2.1.3 方剂药物统计与分析 |
2.2 温胆汤医论类文献研究 |
2.2.1 一般情况 |
2.2.2 经验分析与归纳 |
2.2.3 体质 |
2.3 温胆汤古代医案类文献研究 |
2.3.1 一般情况 |
2.3.2 主治疾病统计与分析 |
2.3.3 主治症状统计与分析 |
2.3.4 处方分析 |
2.3.5 体质 |
2.3.6 疗效评价 |
2.4 温胆汤临床观察类文献研究 |
2.4.1 一般情况 |
2.4.2 主治疾病统计与分析 |
2.5 温胆汤现代医案类文献研究 |
2.5.1 现代精选医案研究 |
2.5.2 现代粗选病案研究 |
2.5.3 疾病与加味药物的关系 |
2.6 黄煌教授温胆汤经验研究 |
2.6.1 一般情况 |
2.6.2 主治疾病统计与分析 |
2.6.3 主治症状统计与分析 |
2.6.4 处方分析 |
2.6.5 原方主治疾病和症状统计与分析 |
2.6.6 体质 |
2.6.7 疗效评价 |
3 讨论 |
3.1 方证理论的探讨 |
3.1.1 关于"方的体质" |
3.1.2 关于"方证" |
3.2 温胆汤方证 |
3.2.1 温胆汤主治症状 |
3.2.2 温胆汤主治疾病 |
3.2.3 温胆汤体质 |
3.3 温胆汤相关内容的理解 |
3.3.1 温胆汤的来源和功效 |
3.3.2 温胆汤与痰饮 |
3.3.3 半夏小议 |
3.3.4 温胆汤药理及实验研究 |
3.3.5 温胆汤证出现的时机与病因 |
3.4 温胆汤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
3.4.1 温胆汤方证的鉴别 |
3.4.2 剂型剂量与煎服法 |
3.4.3 临床注意事项 |
4 结论 |
5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医案两则 |
附录2 温胆汤现代精选医案疗程统计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温胆汤加味治疗焦虑症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芩温胆汤治疗神志病研究进展[J]. 赵胜杰,俞晶晶,刘华,范军铭,范小会. 江苏中医药, 2021
- [2]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温胆汤治疗失眠方证研究[D]. 李于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D]. 李金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薛汉荣教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思路探讨[D]. 刚正.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D]. 李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D]. 陈懿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温胆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与机制探讨[D]. 黄海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5)
- [8]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A]. 何思陈,周道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 [9]调神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金秉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10]温胆汤方证研究[D]. 刘西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温胆汤论文; 对照组论文; 显著性差异论文; 肺结节论文; 焦虑症的表现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