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决策应用题鉴赏分析

中考决策应用题鉴赏分析

一、赏析中考决策型应用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20)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数学建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学习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创建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统摄性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理论,提出具体可行的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本研究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探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全面调查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总结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以期研究并得到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及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分析和研判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困境,透视和了解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最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查和寻找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本研究从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和为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提供系统性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规律,解答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雏形,可以有效改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理路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为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做了文本分析,讨论了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步分析了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详细调查了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透视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以及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意在为探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基础;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代洁[2](2020)在《基于PISA2015科学素养下的试题分析研究 ——以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考作为国内一项不可或缺的考试制度,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物理考试内容更倾向于对知识的记忆,而弱化其他能力的考查,导致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陷入窘境。本研究以2015年至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样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基于PISA测评框架下的情境、知识、能力、态度等四个维度的物理测评的倾向。一方面经过对比,强化对科学素养的构成、评价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根据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中科学素养培育的真实情况,对照PISA科学素养的测评,发现其评价的不足,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以期对科学素养评价的完善有所促进。笔者首先对PISA2015科学素养与我国物理科学素养进行了对比分析;而后将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划分为情境、知识、能力及态度四个模块,统计归纳其在PISA科学素养框架中的分布情况,并从PISA2015测评框架的各维度对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所呈现的科学素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PISA科学测评相比较,遵义市近五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情境类试题数量不多,在情境的分配设置方面较为单一;在知识的分配设置上广博性不强;在能力的分配设置及能力的广度方面均衡性同样不高;试题类型及其组合方式较为固化;评价标准也比较单一,有待改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打破固化僵局、调整试题内容、创新试题类型、关注学生思维等几点好的启示。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专业能力水平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也需要予以弘扬。最后,笔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黄龙华[3](2020)在《初中方程应用题可视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程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应用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对方程思想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出教学应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程应用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如何开展方程应用题的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方程应用题教学中能否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笔者所在中学八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以33个学生作为实验班研究对象,实验前后33个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与数学方程应用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初中方程应用题可视化教学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根据研究结果,笔者还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取样容量有限等因素影响,可视化解决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效果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唐蓉[4](2020)在《初中数学应用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数学应用题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不感兴趣。数学应用题是中考考点,也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因而对初中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进行考察,可使得学生的应用意识得以检验。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五个问题:(1)初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如何?(2)初中生解应用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近五年重庆市中考数学应用题部分有什么共性?(4)命题者编制数学应用题的过程有哪些?(5)提高初中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哪些?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访谈等方法调查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初中生在数学应用题的得分率是偏低的,相关训练和练习还有待加强。(2)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初中生解数学应用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缺乏兴趣;(2)学生生活阅历少不理解题意;(3)学生不能准确识别题目类型;(4)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学习习惯差;(5)学生运算能力差。(3)近五年重庆市中考数学应用题在题型设置方面,主要集中于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这三个类型。对比可以发现,解答题部分的应用题因其背景复杂和知识点较多等原因是初中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主要困难所在,故本文主要以解答题板块的应用题为研究对象。考查的知识点总体趋于稳定,从知识重点性来看,几乎每年都集中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的应用;从计算的难度和推理的难度来看都比较稳定;从建模背景来看,都倾向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4)应用题编制过程:(1)确定考察模型;(2)确定题目背景和考察目标;(3)确定题目数据(4)确定设问方式(5)赋分和制定评分标准。通过对命题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和反思,完整的经历建模解题的过程,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5)在教学实践中,宜采取如下教学策略:(1)兴趣激发策略;(2)阅读能力训练策略;(3)运算能力训练策略;(4)模式识别教学策略;(5)归纳总结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只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未对其他学段、其他板块内容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这是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思考的内容。

陶美兰[5](2020)在《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以来,问题情境便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专家学者们对数学问题情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内容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构建数学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其次编制测试卷,验证该框架的科学性;最后应用该框架,分析南京市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设置的特点,并给出一些教学建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数学问题情境有七个特征要素:情境类型、文本长度、呈现方式、知识含量、任务水平、语境干扰程度、开放程度。2.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的水平划分情况为:情境类型可划分为个人情境、社会情境、职业情境、科学情境四个水平;文本长度可划分为简单——1-2行,中等难度——3-5行,困难——6行及以上;语境呈现方式可划分为故事或情节文本和图表结合、图形或表格等非文本形式、故事或情节文本形式、纯数字符号或短语四个水平;知识含量可划分为简单——1-2个知识点,中等难度——3个知识点,困难——4个及以上知识点;任务水平可划分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个水平;语境干扰程度可划分为完全剥离状态、半剥离状态、完全融合状态三个水平;开放程度可以划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两个水平。3.七个特征要素对学生解题的影响程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序为:知识含量>任务水平>情境类型>呈现方式>文本长度>开放程度>语境干扰程度。测试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水平划分的科学性。南京市2012-2019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的分析结果表明:1.近八年中考数学的情境试题数目较少,但是分值较多,主要以解答题为主,选择题和填空题为辅。情境试题涉及的内容领域主要为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2.近八年的中考数学情境试题在“情境类型”和“呈现方式”两个因素上难度变化跨度比较大,在“文本长度”、“知识含量”、“任务水平”、“语境干扰程度”四个因素上难度变化跨度较小,在“开放程度”因素上难度没有变化。从整体态势上来看,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在七个因素上的难度不太均衡,主要体现在“文本长度”和“知识含量”两个因素上,尤其是“开放程度”因素。

吴晓琼[6](2019)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发展,数学在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已经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需要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应用意识较为欠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析取出初中生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及建模教学的相关概述,总结出初中数学建模常用的初等模型及方法;第三、四、五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研究初中生数学建模的影响因素,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及本文所做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学生、教师及课堂因素。来自学生的因素:动机态度是建模的动力,数学阅读能力、知识经验因素是建模的基础,问题表征能力、问题解决策略是建模的关键,而元认知能力是建模的调控;来自教师的因素包括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课堂因素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第四章则是基于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层面: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问题表征能力、问题模型类别的概括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从教师层面: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及采取多维化、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课堂层面: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反思的教学模式。第五章根据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开发两则有价值的数学建模案例,两则案例完整地展现了整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一则是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案例,授课内容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另一则是基于教材内容改编的数学建模课外活动,授课内容为“测量楼高”。第六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蒋周渠[7](2019)在《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将数学建模提升为一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建模素养概括为“用数学眼光分析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把探究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策略作为研究的目的。通过梳理数学建模素养相关文献,深入挖掘数学建模素养内涵,厘清了数学建模素养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剖析了数学建模的详细过程,优化了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方案。采取问卷和访谈调查的研究方式,从教师层面寻找影响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因素。根据数学建模素养的概念、构成要素、评价方式以及建模过程四个维度编制问卷,调查教师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认识程度。访谈调查两方面,一是教师如何对教科书中有关数学建模特色栏目展开教学?二是教师如何在新授课、习题课、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建模素养?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数学建模能力、过程与评价方式的认识不足;新手教师对数学建模素养理解较老教师更准确;开展数学建模课程能促进教师自身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但系统性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师较少;教师不仅未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数学建模素材,而且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数学建模缺乏兴趣,生活经验不足,将“分数论”作为教与学的导向是阻碍学生发展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还从学生层面探究影响学生发展数学建模素养的因素。基于数学建模素养水平评价规则,编制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测试题,测量初三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分析测试结果并得出以下结论:传统测试卷束缚了学生思维,以致其误解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规则,并对数学建模持消极态度;学生缺乏符号意识和自我监控意识,阅读理解能力与数学化能力有待提高。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策略:教师通过领悟数学建模素养内涵,学习、开展数学建模课程,以加深自身对数学建模素养的理解;坚持教学模式与建模内容匹配的原则,以丰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认识模型——发现模型——练习模型的教学流程,以充实学生的数学建模知识;通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横向数学化能力,强化符号意识、自我监控意识,以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向学生阐明评价指标,以纠正学生固有的评价观;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提炼学生坚毅的数学品质,以改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态度。

董志敏[8](2019)在《初中生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方案问题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要求学生设计和操作,通过分析、建立模型、计算、比较,确定出最佳方案的一类数学问题。数学方案问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解决数学方案问题时缺乏严密性,例如考虑问题不全面、凭直观感觉做题、解题过程不完整、分类讨论边界有重复或有漏洞、模型建立错误、知识运用错误、计算出错等。因此,找出学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时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口语报告法、观察法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经开区、德城区和运河开发区的30名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找出学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时缺乏严密性的表现,并根据这些表现,进而通过对25名方案问题较严密的学生和25名方案问题不严密的学生做了访谈调查,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最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乏严密性的表现,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利用上述方法找出初中生在解决数学方案问题时缺乏严密性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快速而正确地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关键信息理解不到位,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够正确建立模型,答题不完整、不规范,不能够迅速而正确地进行运算,以上七个方面是学生解决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表现。针对上述学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表现,进一步采用访谈调查法得出初中生在解决数学方案问题是缺乏严密性的主要原因有: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学生在读题时容易遗漏关键信息,对关键信息的理解不到位,对分类讨论思想使用错误,对于方案问题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检验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在教学方面,针对初中生在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加强读题训练,训练学生三步读题法,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读题能力;同时加强圈画关键信息的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增加学生学习方案问题的信心,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都利于学生严密性的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类讨论思想的不断渗透;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方案问题本质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明确算理,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计算题训练,让学生固定一个练习本,每天让学生完成2-3道计算题,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严若眉[9](2018)在《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中考的主要内容.鉴于函数试题编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策略的实际运用,重点展示编制的思路过程和总结编制的策略,期望为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全国中考试题的研究现状,把握中考函数试题的发展方向,明确中考函数解答题的类别,了解试题编制的主要策略.其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如何选择优秀试题,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对选题标准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保证其可操作性.最后,编制不同类型的函数试题,并请一线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对试题进行不断的修改.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福建省2017年的全省一张卷操之过急,应当先根据不同地市的教育水平出几套卷子进行选用.中考“导向教学”的功能引发学习探究型题目的热潮.第二,将函数解答题分为五类.有实际背景的试题均属于应用题;题设为新定义的阅读学习型试题属于新定义题型;题中函数有运动过程的试题属于移动变换题型;与几何知识交汇的试题属于函数几何题型;与代数知识,譬如方程(组)、不等式(组)等交汇的试题属于函数内部综合题.第三,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制定选题标准.其中,应用题主要由数学特征、语境特征和任务特征决定;基本题则要满足易懂的题设,简单的运算过程和考查基础知识;压轴题必须有区分度、难度合理、探究性强、综合度高.并据此择取优秀中考试题作为命题的基础.第四,编制了4道应用题、1道新定义题、1道移动变换题、1道函数内部综合题,重点在于展现试题的编制过程、总结四种题型的编制策略,探讨了函数几何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吴淑芸[10](2015)在《初中数学决策型应用题解题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决策型应用题是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命题热点之一,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大量扑面而来的信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获得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设计出一个探究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是最佳方案,以求得最好的实

二、赏析中考决策型应用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赏析中考决策型应用题(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及论题说明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
        一、数学建模的兴起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萌芽起步阶段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解决理论
        二、知识迁移理论
        三、深度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
        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对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与编排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编排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一、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结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堂考察
        一、课堂考察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第二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三、九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及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一、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脱节
        二、教学内容缺少真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适切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数学建模教育理念不适应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四、数学建模教学缺乏培训和理论指导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困难分析
        一、数学建模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二、尚未掌握数学建模的学习路径
        三、学习进阶过渡中遇到障碍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依据
        一、依据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依据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三、依据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现状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一、反映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贴近学生现实,体现数学建模的真实性
        三、注重数学建模过程性,体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四、注重选择变式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五、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六、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数学建模内容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由平铺直叙转变为创建有利于数学建模的真实问题情境
        二、由教碎片化知识转变为教完整的建模知识
        三、由教会做题转变为教会解决问题
        四、由强调记忆转变为致力于知识迁移
        五、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六、由单项能力训练转变为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提升
    第四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
        一、学习完整的数学建模知识
        二、学会条件化地储存知识
        三、学会深度加工知识
        四、掌握提取知识的路径
        五、改善数学建模的程序与方法
        六、学会类比与联想
        七、学会知识迁移
结语
附录一 七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八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九年级数学建模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2)基于PISA2015科学素养下的试题分析研究 ——以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PISA评价项目
        1.2.2 科学素养
        1.2.3 中考物理试题与PISA科学素养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中考物理概况
        1.4.2 PISA的国外研究
    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 中考试题研究
        1.5.2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1.5.3 PISA2015科学素养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6.2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1.6.3 情境学习理论
        1.6.4 多元智能理论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2 PISA2015科学素养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1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简介
        2.1.1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1.2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评估工具
        2.1.3 评估内容
    2.2 PISA科学素养与物理科学素养的相关性
    2.3 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与PISA2015试题的比较分析
        2.3.1 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2.3.2 考试形式的比较分析
        2.3.3 试题命制的比较分析
        2.3.4 评价反馈的比较分析
        2.3.5 对比分析结果
    2.4 PISA科学框架在本研究中的划分范例
        2.4.1 情境维度划分范例
        2.4.2 知识维度划分范例
        2.4.3 能力维度划分范例
3 PISA科学素养下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统计分析
    3.1 PISA科学素养下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3.1.1 PISA科学素养下2015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1.2 PISA科学素养下2016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1.3 PISA科学素养下2017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1.4 PISA科学素养下2018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1.5 PISA科学素养下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2 PISA科学素养下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的总计分析
        3.2.1 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情境模块分析
        3.2.2 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知识模块分析
        3.2.3 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能力模块分析
    3.3 PISA科学素养下2015-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的分析结果
        3.3.1 试题情境性不足
        3.3.2 知识广博性不够
        3.3.3 能力均衡性不高
        3.3.4 试题类型及组合固化
        3.3.5 评价标准单一
4 PISA测评对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培育的启示
    4.1 PISA测评对物理教学的正面启示
        4.1.1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试题情境化
        4.1.2 打破固化僵局,呈现知识广博化
        4.1.3 调整试题内容,确保能力均衡化
        4.1.4 创新试题类型,促进试题多元化
        4.1.5 关注学生思维,注重评价标准化
    4.2 PISA测评对物理教学的反面启示
        4.2.1 专业能力水平需重视,专业素养待提升
        4.2.2 传统文化需弘扬,本土特征待增强
5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分析维度具体内容
附录二 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方程应用题可视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数学可视化的相关研究
    2.2 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表征
    2.3 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建模研究
    2.4 方程应用题的教学综述
    2.5 评述
第三章 方程应用题可视化教学理论模型
    3.1 思维可视化理论分析
    3.2 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理论分析
    3.3 解决初中方程应用题的理论模型分析
    3.4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方程与方程组教材分析
    4.1 课标分析
    4.2 教材分析
    4.3 方程应用题的教育功能
    4.4 方程应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教学设计
    5.1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5.2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
    5.3 应用分式方程
第六章 教学实验研究与分析
    6.1 研究目的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分析
    6.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数学应用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文献综述
    2.1 数学建模
    2.2 数学应用题
    2.3 数学应用题编制
    2.4 教学策略
    2.5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6 影响初中生解数学应用题主要因素
    2.7 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现状
3.初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困难分析
    3.1 初中生解应用题的错误类型
    3.2 初中生解应用题错误的成因分析
4.初中数学应用题难度分析
    4.1 数学题的综合难度模型
    4.2 初中数学应用题案例分析
5.初中数学应用题编制案例与方法
    5.1 编制应用题的尝试
    5.2 数学应用题编制的教学实践
6.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6.1 兴趣激发策略
    6.2 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6.3 运算能力训练策略
    6.4 模式识别教学策略
    6.5 归纳总结教学策略
7.总结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框架
第2章 数学问题情境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数学问题情境的内涵研究
        2.1.2 数学问题情境的类型研究
        2.1.3 数学问题情境的作用研究
        2.1.4 数学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2.1.5 数学问题情境的特征研究
    2.2 研究综述小结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情境与数学情境
        2.3.2 问题与数学问题
        2.3.3 问题情境与数学问题情境
    2.4 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第3章 关于数学问题情境分析框架的问卷调查
    3.1 问卷调查目的
    3.2 问卷编制与设计
    3.3 数据收集与处理
    3.4 结果分析
        3.4.1 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析取情况
        3.4.2 数学问题情境特征的水平划分情况
        3.4.3 数学问题情境特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程度
    3.5 问卷调查小结
第4章 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4.1 测试的目的
    4.2 测试卷设计与编制
    4.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3.1 测试卷回收情况
        4.3.2 测试卷信度分析
        4.3.3 测试卷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不同情境类型下学生的解题情况
        4.4.2 不同任务水平下学生的解题情况
        4.4.3 情境类型和任务水平对学生解题的影响情况
    4.5 测试小结
第5章 数学问题情境分析框架的应用
    5.1 南京市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的基本情况
    5.2 南京市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的外部特征分析
        5.2.1 情境类型分析
        5.2.2 文本长度分析
        5.2.3 呈现方式分析
    5.3 南京市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的内部特征分析
        5.3.1 知识含量分析
        5.3.2 任务水平分析
        5.3.3 语境干扰程度分析
        5.3.4 开放程度分析
    5.4 南京市近八年中考数学情境试题综合难度比较
        5.4.1 数学情境问题的综合难度模型
        5.4.2 综合难度比较
    5.5 小结与启示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及教学研究概述
    2.1 数学建模
        2.1.1 数学模型
        2.1.2 数学建模的内涵及过程
        2.1.3 初中生数学建模
        2.1.4 数学建模教学
    2.2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
        2.2.1 数学建模能力内涵
        2.2.2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内涵
        2.2.3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划分
    2.3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
        2.3.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建模的要求
        2.3.2 初中数学建模在数学教材及中考题中的呈现
    2.4 初中数学建模常用的初等模型
        2.4.1 函数模型
        2.4.2 方程(组)模型
        2.4.3 不等式(组)模型
        2.4.4 三角函数模型
        2.4.5 几何模型
        2.4.6 概率统计模型
    2.5 初中数学建模常用方法
        2.5.1 直接法
        2.5.2 图解法
        2.5.3 理想化法
        2.5.4 模拟法
第3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
    3.1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测试
    3.2 来自学生的因素
        3.2.1 建模的动力:动机态度
        3.2.2 建模的基础:数学阅读能力和知识经验因素
        3.2.3 建模的关键:问题表征能力与问题解决策略
        3.2.4 建模的调控:元认知能力
    3.3 来自教师的因素
        3.3.1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3.3.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3.4 课堂因素
        3.4.1 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交流
        3.4.2 师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
第4章 提高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学生层面
        4.1.1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1.2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表征能力
        4.1.3 培养学生的问题模型类别的概括能力
        4.1.4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
    4.2 教师层面
        4.2.1 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实现师生间的共同成长
        4.2.2 采取多维化、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3 其他因素
        4.3.1 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反思的教学模式
第5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教学案例
    5.1 初中常态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
        5.1.1 案例描述
        5.1.2 案例分析
    5.2 初中教材“综合与实践”中数学建模案例
        5.2.1 案例描述
        5.2.2 案例分析
第6章 研究总结及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2.1.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2.1.2 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
        2.1.3 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2.2 数学建模的理论研究
        2.2.1 数学建模的概念
        2.2.2 易与“数学建模”混淆的词
        2.2.3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3 数学建模素养的内涵解读
    3.1 概念的解读
    3.2 构成要素的解读
        3.2.1 数学建模知识
        3.2.2 数学建模能力
        3.2.3 数学建模思想
        3.2.4 数学建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3 数学建模过程的解读
        3.3.1 数学建模过程
        3.3.2 数学建模过程结构图
    3.4 评价方式的解读
        3.4.1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划分模式
        3.4.2 高中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
        3.4.3 初中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
4 基于教师层面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方式
    4.3 问卷的维度设计
        4.3.1 教师对数学建模素养内涵的理解
        4.3.2 教师培养数学建模素养的意识
        4.3.3 问卷的编制与处理
    4.4 访谈提纲的设计
    4.5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4.5.1 问卷调查的实施
        4.5.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4.6 访谈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4.6.1 访谈资料的处理
        4.6.2 访谈资料的分析
5 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题的编制
        5.1.1 研制试题
        5.1.2 第一次试测与调整试题
        5.1.3 第二次试测与调整试题
    5.2 试题合格线的设置
        5.2.1 水平一试题评分示例
        5.2.2 水平二试题评分示例
        5.2.3 水平三试题评分示例
    5.3 测试卷的合理性说明
    5.4 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4.1 测试的整体结果与分析
        5.4.2 数学建模素养三个水平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6 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
    6.1 加深对数学建模素养的理解
        6.1.1 领悟数学建模素养的内涵
        6.1.2 学习与开展数学建模课程
    6.2 丰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模式
    6.3 充实学生的数学建模知识
    6.4 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6.4.1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6.4.2 培养学生的横向数学化能力
        6.4.3 强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6.4.4 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
    6.5 纠正学生传统的评价观
    6.6 改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态度
        6.6.1 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
        6.6.2 提炼学生坚毅的数学品质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认识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测试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初中生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方案问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数学方案问题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数学方案问题的定义
    第二节 数学方案问题的特点
    第三节 数学方案问题的类型
    第四节 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界定
第三章 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案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初中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表现
第四章 初中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访谈的调查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初中生解决数学方案类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指导初中生解决数学方案问题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具体指导方法
    第三节 教学实验
结束语
文献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数学方案问题测试题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实验选用的数学方案问题
附录四:实验后所用测试卷
致谢

(9)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福建中考概况
        1.1.2 中考命题研究存在问题
        1.1.3 中考命题中函数的重要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突出数学核心知识的考察
        1.3.2 突出对数学基本问题的考查
        1.3.3 为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提供方法借鉴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过程
    1.5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中考改革与发展趋势
        2.1.1 中考的考试性质
        2.1.2 中考的改革政策
        2.1.3 中考的发展趋势
    2.2 函数在中学数学的地位
        2.2.1 数学教育中的函数
        2.2.2 初中函数的内容
    2.3 中考函数试题的现状
    2.4 中考函数试题的分类
        2.4.1 试题分类标准
        2.4.2 试题分类现状
    2.5 中考函数试题的编制
        2.5.1 数学好题的标准
        2.5.2 数学试题的编制
        2.5.3 数学解答题的编制
        2.5.4 数学压轴题的编制
    2.6 文献的总结与不足
3 中考函数解答题现状分析
    3.1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考点整理
        3.1.1 2016年前考点整理
        3.1.2 2017年考点分析
        3.1.3 函数考点总结
    3.2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题型分类
        3.2.1 题型分类方法研究现状
        3.2.2 中考函数题型分类标准
    3.3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现状分析
4 中考函数解答题选题标准
    4.1 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4.2 基于选拔考试的要求
    4.3 选题标准的定性分析
        4.3.1 应用题的选题标准
        4.3.2 基础题的选题标准
        4.3.3 压轴题的选题标准
    4.4 选题标准的定量分析
        4.4.1 应用题的定量标准
        4.4.2 压轴题的定量标准
    4.5 选题标准的实际运用
        4.5.1 应用基本题
        4.5.2 新定义基本题
        4.5.3 移动变换基本题
        4.5.4 函数内部综合基本题
5 中考函数解答题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1 情景应用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1.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1.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1.3 改编策略总结
    5.2 新定义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2.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2.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2.3 改编策略总结
    5.3 移动变换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3.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3.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3.3 改编策略总结
    5.4 函数内部综合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4.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4.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4.3 改编策略总结
    5.5 与几何交汇题型的看法
        5.5.1 与几何交汇题型存在的问题
        5.5.2 与几何交汇题型发展的方向
6 研究结果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1
附录2 改编题答案
参考文献
致谢

(10)初中数学决策型应用题解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方程或方程组进行方案设计
二、利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进行方案设计
    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成这批商品后获利1100元, 问甲乙两种商品分别应购进多少件?
    2.设购进甲m件, 则购进乙 (160-m) 件, 则
三、利用函数知识进行方案设计
    2.假如你是厂长, 那么如何根据月生产量选择处理方案, 既可达到环保要求又最划算。
四、利用几何知识进行方案设计

四、赏析中考决策型应用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于PISA2015科学素养下的试题分析研究 ——以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例[D]. 代洁.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初中方程应用题可视化教学研究[D]. 黄龙华. 广州大学, 2020(02)
  • [4]初中数学应用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唐蓉. 西南大学, 2020(01)
  • [5]数学问题情境特征要素分析及应用研究[D]. 陶美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6]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吴晓琼. 深圳大学, 2019(09)
  • [7]初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 蒋周渠. 宁波大学, 2019(06)
  • [8]初中生数学方案问题缺乏严密性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D]. 董志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D]. 严若眉.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初中数学决策型应用题解题探究[J]. 吴淑芸.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5(Z5)

标签:;  ;  ;  ;  ;  

中考决策应用题鉴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