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皞[1](2020)在《医疗建筑供电设计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指明概述医疗建筑用电负荷分级与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要求之间的关系;简要分析1、2类医疗场所的供电措施,重点探讨DSA、血液透析机是否需要设置UPS电源问题。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测试数据,分析医疗设备运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
陈启湛[2](2020)在《医院配电增容项目的持续供电方案研究》文中指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富裕,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高,对于医疗卫生和保健的关注力度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各地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力兴建医院。近些年来,在建筑行业的众多建设项目中,医院成为了重点内容。现代医院有着丰富的功能和繁多的科目、复杂的流程,医疗设备日益更新。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保障其安全性,就需要确保稳定供电。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医院建筑更加复杂和特殊,加之大型医疗设备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给予医院建筑电气系统设计工作高度的重视。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对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医院电气方面则愈加重视。以往结构单一、容量小的变电房,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建筑电气需求,也无法给医院医疗设备稳定供电。因此,就需要在小容量变电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之增容,满足医院用电需求,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能够稳定运行。本文结合某医院的临床教学大楼配电增容设计实例,从医院的负荷分级与计算、供电结构与应急电源、低压配电系统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介绍增容改造工程的意义,同时为围绕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其次,围绕医院配电房增容改造工程设计展开理论分析,同时介绍相关概念;再者,针对医院配电房增容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具体设计方案展开分析,同时对项目工程进行技术设计;最后总结全文。
徐凯[3](2017)在《基于人性化的病房楼建筑设计研究 ——以河间人民医院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医疗建筑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体,传统的功能和技术的结合体的形象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我们的医学模式正处在从机械医学模式向整体医学模式转变的阶段,为与现代的医学模式相适应,医院中的人性化设计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医疗建筑设计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一话题。住院部作为一般医院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尤其是住院部的普通护理单元,其设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因此住院部的人性化设计也是整个医院人性化设计中的关键。本文研究当代中国医院住院部人性化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提出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住院部人性化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首先对目前国内医院病房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我国新世纪医院病房楼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观念进行了阐述,对病房楼使用者对病房楼的人性化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病房楼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趋势,其次,在问卷调查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病房楼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结合对医院病房楼的调查研究、优秀案例学习及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现代病房楼人性化的设计策略。针对使用人群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从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病房人性化设计、交通流线人性化设计、运行管理体系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研究总结。最后以河间医院病房楼方案为例,分析人性化设计在病房楼中的实际应用。患者治疗的康复效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探访者对患者的关怀都受病房楼医疗环境影响。护理单元病房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应满足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应该满足医护工作者及探访者的需求,综合体现其设计的人性化。因此,本文着重研宄病房楼护理单元的人性化设计,以人的需求为主要解决目标,让其具备舒适宜人的健康环境。
李文婧[4](2017)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ZD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临床中的各种诊断和治疗都依赖于医院里的先进医疗设备,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为准确疾病的诊断,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成为临床、科研、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为出发点,围绕医疗设备质量的控制,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以及国内外优秀学者的研究总结,得出七个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七个影响因素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提出假设,构建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概念模型。最后,论文以吕梁市ZD医院为例,以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为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ZD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并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及相关检验,继而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对前期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七个影响因素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整体水平都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以标准化系数来指导后期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以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控制为最关键点,从医疗设备相关制度及流程制定、相关人员控制、医疗设备的应急调配控制、管理部门设置、配置控制和质量与安全控制以及临床使用控制依次加大力度,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
何伟[5](2016)在《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重点介绍了洲际资源GRDJ100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的工作原理。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理。酸性氧化电位水(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EOW)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现已在医院、农业、畜牧业、食品、公共卫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它是通过电解低浓度氯化钠溶液产生的一种新型环保型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简便、无毒且无残留的优点。文章重点介绍了洲际资源GRDJ100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的工作原理,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理。
黄海燕[6](2013)在《ICU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文中研究表明ICU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院ICU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阐述,指出ICU要健全设备档案、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手册,强化设备使用培训,系统地进行设备维护,重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从而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徐立[7](2012)在《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家应急卫生队伍、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研究其概念、性质、任务功能、建设背景、建设特点、能力要素构成,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建设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需求为牵引,对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建设的策略措施。论文分为七部分,包括前言和六章正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美国、加拿大、法国、俄国、日本、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军队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的情况,总结其建设特点和模式,借鉴其建设经验。第二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主要对应急医疗救援、应急医疗救援队、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组织形式,建设的形势背景、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介绍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筛选的92篇与军队机动医疗分队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建立了8个一级分析类目,用人工方法分析每篇文献的内容并按既定的类目归类,形成16个二级类目,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军队机动医疗分队既往遂行应急医疗救援存在的问题大小依次为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药材保障、卫勤训练、组织建设和卫勤预案等6个主要方面,并通过二级类目详细介绍了各类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依据。第四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分析了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和原则,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能力要素构成及各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形成了包括应急筹划能力、应急准备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医疗后送能力、药材装备保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个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29个三级要素的能力要素体系,分析了各个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建设要求。第五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七个部分。一是明确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建设任务、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目标。二是在职能分析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设计、组室设计、职责权限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形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结构。三是根据军队应急医疗救援的需求和野战医疗所的相关指标,参考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技术结构。四是对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药材装备配备进行设计,提出药材储备供应采取基本模块(战常材)+补充模块(水灾、地震、火灾、特殊人群)+药材单品种(缺乏消耗规律的品种)的模式;装备配备采用基本模块加补充模块的方式,以野战医疗所的基本卫生装备为基本模块,配备抗洪抢险(包括洪涝水灾、海难)、重大伤亡事故救援(包括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航空事故等)和火灾救援(包括重大火灾火情等)3个补充子模块。五是设计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室关系、标准制度、救援预案、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六是在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应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改造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研发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七是采取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灵活编组、加强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等措施,增强应急医疗救援队的适应性。第六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研究。提出了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抓好综合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开展基地化训练;加强检查评估6个方面的策略措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创新点:一是运用组织理论,首次分析提出应急医疗救援队与医院在组织结构上构成矩阵式关系;二是首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展应急医疗救援问题研究;三是首次运用组织设计方法,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能,并进行岗位设计、组室划分、职责权限划分,以及技术结构、物资配备、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设计;四是突破传统预案模式,以救援行动程序为主线制订基本预案框架。本研究提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特点、基本原则、各项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建设要求,已经在总参谋部颁发的《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方案》、即将由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中得到应用,在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基础上撰写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卫勤分队能力建设》被收入《军队卫生发展研究报告》。
赵景岚,宋建,彭涛,朱国标,甘新宇,张利,许敏[8](2010)在《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仪使用维护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配血技术的发展,输血科实验室操作已经历了纯手工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的过程。实验室已配备了数量不等的现代化精密仪器,所以如何保证仪器正常发挥功能以达到实验室工作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我科在仪器有效使用中的体会总结的经验及"三级故障处理法"介绍如下。
董文祥[9](2008)在《ICU病房的设置和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ICU设备、配置、临床使用及维修管理。并且概述了ICU病房在医院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袁扬[10](2000)在《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文中认为
二、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建筑供电设计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负荷分级、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要求 |
1.1 负荷分级 |
1.2 医疗场所的分类 |
1.3 医疗场所及设施要求自动恢复供电的时间 |
1.4 负荷分级、医疗场所分类及要求自动恢复供电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
2 1、2类医疗场所的供电 |
2.1 规范要求 |
2.2 UPS电源的设置位置 |
2.3 DSA和血液透析机 |
2.3.1 DSA |
2.3.2 血液透析机 |
3 医疗设备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3.1 医疗设备工作特点 |
3.2 现状调研 |
3.2.1 变压器主进线实测数据(如图1~图5和表2所示) |
3.2.2 CT机实测数据(如图6~图9和表3所示) |
3.3 注意事项 |
4 结语 |
(2)医院配电增容项目的持续供电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医院配电网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 .医院概况 |
2.2 .负荷类别和等级 |
2.3 .现状供电 |
第三章 负荷计算及配电增容方案 |
3.1 .增容方案设计原则 |
3.2 .负荷预测 |
3.3 .配电房选址 |
3.3.1 .配电所的设计要求 |
3.3.2 .变配电所所址选择 |
3.4 .负荷计算 |
3.4.1 .需要系数法 |
3.4.2 .无功补偿 |
3.4.3 .变电室主设备 |
3.4.4 .配电增容方案 |
3.5 .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
3.5.1 .高压侧断路器的选择 |
3.5.2 .互感器的选择 |
3.5.3 .避雷器的选择 |
3.5.4 .变压器的选择 |
3.6 .供配电二次回路的设计 |
3.7 .应急电源 |
3.7.1 .UPS电源 |
3.7.2 .柴油发电机组 |
3.8 .节能措施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压配电设计 |
4.1 .低压配电系统 |
4.2 .末端配电 |
第五章 配电房后台监控系统 |
5.1 .后台监控系统设计思路 |
5.2 .后台监控系统架构及组成 |
第六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6.1 .系统型式 |
6.2 .消防设备的布置 |
6.3 .消防布线 |
第七章 电气接地设计 |
7.1 .等电位联结 |
7.2 .接地系统的类型 |
7.3 .IT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人性化的病房楼建筑设计研究 ——以河间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医院研究概况 |
1.4.2 国内医院研究概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病房楼建筑现存问题及当代病房楼设计的新观念、新趋势 |
2.1 我国病房楼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1.1 人性关怀不足 |
2.1.2 设计缺乏适宜性 |
2.1.3 环境质量差 |
2.1.4 缺乏长远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
2.1.5 建筑能耗量大 |
2.1.6 运营管理不规范 |
2.2 当代病房楼设计的新观念、新趋势 |
2.2.1 医学模式的新发展 |
2.2.2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引入 |
2.2.3 物流技术的进步 |
第三章 病房楼人性化需求及问卷调研 |
3.1 病房楼相关概念 |
3.1.1 人体工程学理论 |
3.1.2 行为心理学理论 |
3.1.3 人性化设计 |
3.2 住院病房使用者行为与需求 |
3.2.1 患者的行为与需求 |
3.2.2 医护人员的行为与需求 |
3.2.3 陪护与探视人员的行为与需求 |
3.3 病房楼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趋势 |
3.3.1 家庭化的设计趋势 |
3.3.2 无障碍的发展趋势 |
3.3.3 物流传输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
3.4 问卷调查 |
3.4.1 针对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 |
3.4.2 针对住院护士的问卷调查 |
3.5 病房楼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
第四章 病房楼人性化设计策略 |
4.1 病房楼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策略 |
4.1.1 病房楼护理单元医护用房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
4.1.2 病房楼护理单元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
4.1.3 病房楼护理单元交通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 病房楼病房人性化设计策略 |
4.2.1 病房的人性化设计 |
4.2.2 病房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 |
4.2.3 病房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 |
4.2.4 病房阳台空间人性化设计 |
4.2.5 病房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
4.3 病房楼交通流线人性化设计 |
4.3.1 护理单元平面组织类型及流线分析 |
4.3.2 外部交通流线人性化设计 |
4.3.3 内部交通流线人性化设计 |
4.3.4 物流流线的人性化设计 |
4.4 运行管理体系的人性化设计 |
4.4.1 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 |
4.4.2 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
4.4.3 科学的长远规划 |
4.4.4 人性的建筑营造标准 |
第五章 河间人民医院病房楼建筑人性化设计 |
5.1 工程概况 |
5.1.1 建设场地概述 |
5.1.2 场地特征 |
5.2 病房楼总平面 |
5.2.1 总平面设计理念 |
5.2.2 总平面布置 |
5.3 设计概述 |
5.3.1 建筑特征 |
5.3.2 主要建设内容 |
5.3.3 设计图纸 |
5.4 河间人民医院病房楼人性化设计策略 |
5.4.1 院区规划人性化设计 |
5.4.2 建筑形体空间生态设计 |
5.4.3 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 |
5.4.4 病房楼机电设备运维与节能设计 |
5.4.5 无障碍设计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4)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ZD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 |
2.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概念介绍 |
2.1.1 医疗设备概述 |
2.1.2 质量控制概述 |
2.1.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
2.2 医疗设备相关理论 |
2.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相关研究 |
2.3.1 医疗设备质量全过程管理 |
2.3.2 医疗设备配置 |
2.3.3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
2.3.4 医疗设备应急管理 |
2.3.5 医疗设备质量评价 |
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模型构建与关系假设 |
3.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指标构建 |
3.1.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指标构建原则 |
3.1.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指标构建过程 |
3.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关系假设 |
3.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模型构建 |
3.3.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3.3.2 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流程 |
3.3.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概念模型 |
4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模型实证研究---以ZD医院为例 |
4.1 ZD医院概况 |
4.2 问卷调查 |
4.2.1 问卷设计原则 |
4.2.2 问卷设计 |
4.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3 指标分析过程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信度分析 |
4.3.3 因子分析 |
4.4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
4.4.1 初始模型的构建 |
4.4.2 模型拟合度分析 |
4.4.3 模型的假设检验 |
4.5 结果分析 |
5 ZD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对策 |
5.1 第一关键点控制因素 |
5.1.1 ZD医院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控制提升对策 |
5.1.2 ZD医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提升对策 |
5.2 第二关键点控制因素 |
5.2.1 ZD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控制提升对策 |
5.2.2 ZD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提升对策 |
5.3 第三关键点控制因素 |
5.3.1ZD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控制提升对策 |
5.3.2 ZD医院医疗设备相关人员控制提升对策 |
5.3.3 ZD医院医疗设备相关制度及流程提升对策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5)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简介 |
2 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原理及工作流程 |
3 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 |
4 结束语 |
(6)ICU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我院ICU的医疗设备类型 |
2 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
2.1 准入环节的质量管理 |
2.2 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 |
2.2.1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
2.2.2 制定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流程和保养规范 |
2.2.3 仪器设备使用培训 |
2.2.4 实行仪器设备的三级保养[3] |
2.3 保障环节的质量管理 |
3 小结 |
(7)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目的与意义 |
三、 主要研究内容 |
(一)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
(三)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总体设计 |
(六) 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
一、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
(一) 基本情况 |
(二) 建设特点 |
(三) 经验借鉴 |
二、 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与经验借鉴 |
(一) 基本情况 |
(二) 力量类型 |
(三) 建设模式 |
(四) 经验借鉴 |
第二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形式和任务 |
(一) 相关概念 |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 |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形式 |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任务功能定位 |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环境背景 |
(一) 国家完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要求统一规划军地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 |
(二) 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能力 |
(三)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要求军队卫勤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
(四) 学习借鉴世界灾害医学救援经验,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医疗救援体系 |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特点 |
(一) 组织建设上强调一队多用 |
(二) 技术建设上强调一专多能 |
(三) 物资和基础建设上强调依托现有 |
(四) 后勤建设上强调独立保障 |
(五) 经费投入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强调寓军于民 |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一) 军地联合,共同建设 |
(二) 统筹兼顾,一队多用 |
(三) 功能配套,素质过硬 |
(四) 全面建设,突出重点 |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 组织设计理论 |
(二) 综合集成理论 |
第三章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
一、 内容分析法介绍 |
(一)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
(二) 内容分析法的由来 |
(三)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
(四)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原因 |
二、 主要分析过程 |
(一) 检索并筛选文献 |
(二) 建立分析类目 |
(三) 内容分析和归类 |
(四) 定量处理与计算 |
(五) 结果解释 |
三、 分析结论 |
(一) 装备配备不尽合理 |
(二) 组织指挥制约因素多 |
(三) 药材品量不适用 |
(四) 卫勤训练效果差 |
(五) 组织构成不合理 |
(六) 卫勤预案不实用 |
(七) 标准制度不健全 |
(八) 医疗后送文书不配套 |
(九) 综合救援能力有差距 |
第四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
一、 确定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 |
(一) 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能力需求 |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
二、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及过程 |
(一)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 |
(二) 能力要素的筛选过程 |
三、 能力要素内涵及建设要求 |
(一) 应急筹划能力 |
(二) 应急准备能力 |
(三) 机动部署能力 |
(四) 医疗后送能力 |
(五) 药材装备保障能力 |
(六) 环境适应能力 |
第五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 |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 |
(一) 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的依据 |
(二) 建设任务 |
(三) 建设目标 |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结构设计 |
(一) 职能分析 |
(二) 工作岗位设计 |
(三) 组室划分 |
(四) 职责和权限划分 |
(五) 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设计 |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技术结构设计 |
(一) 设计技术结构的基本依据 |
(二) 预编人员类型及数量测算 |
(三) 人员抽组条件 |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物资配备设计 |
(一) 药材配备与管理 |
(二) 装备配备与管理 |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制度设计 |
(一) 组室关系设计 |
(二) 标准制度设计 |
(三) 救援预案设计 |
(四) 运行机制设计 |
(五) 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设计 |
六、 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
(一) 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 |
(二) 改造利用军队《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 |
(三) 研发应急医疗救援队管理与指挥信息系统 |
(四) 研发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 |
(五) 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 |
七、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适应性设计 |
(一) 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 |
(二) 采取灵活的编组形式 |
(三) 加强计划及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 |
(四) 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
第六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
一、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
(一) 总后勤部各部门的职责 |
(二) 军区联勤部职责 |
(三) 抽组单位职责 |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责 |
二、 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 |
(一) 建立党团组织 |
(二)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
(三)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
三、 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 |
(一) 明确试点试验目的 |
(二) 确定试点试验内容 |
(三) 搞好试点试验保障 |
(四) 抓好经验总结推广 |
四、 抓好信息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 |
(一) 抓好卫勤指挥信息集成 |
(二) 加强伤员搜救信息集成 |
(三) 加强伤病救治信息集成 |
(四) 加强药材保障信息集成 |
五、 开展基地化训练 |
(一) 构建逼真的训练环境 |
(二)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
(三) 构建模拟救援对象 |
(四) 健全训练科目与内容 |
(五) 统一训练评估标准 |
六、 加强检查评估 |
(一) 评估内容 |
(二) 评估办法 |
(三) 评估步骤 |
(四) 结果评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内容分析法相关统计表 |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咨询及统计表 |
三、 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基本预案模板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仪使用维护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装机前期准备 |
2仪器使用前培训 |
3仪器日常使用管理 |
4三级故障处理法 |
5小结 |
(9)ICU病房的设置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ICU设备配套 |
2 ICU设备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
四、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建筑供电设计的几点体会[J]. 杨皞. 建筑电气, 2020(09)
- [2]医院配电增容项目的持续供电方案研究[D]. 陈启湛.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3]基于人性化的病房楼建筑设计研究 ——以河间人民医院为例[D]. 徐凯. 山东建筑大学, 2017(10)
- [4]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ZD医院为例[D]. 李文婧. 中北大学, 2017(08)
- [5]酸性氧化电位水楼宇消毒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J]. 何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4)
- [6]ICU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J]. 黄海燕. 中国医疗设备, 2013(09)
- [7]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D]. 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10)
- [8]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仪使用维护的几点体会[J]. 赵景岚,宋建,彭涛,朱国标,甘新宇,张利,许敏.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09)
- [9]ICU病房的设置和管理[J]. 董文祥. 医疗装备, 2008(10)
- [10]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J]. 袁扬. 医疗卫生装备,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