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S-box基因对花发育和开花时间的影响

MADS-box基因对花发育和开花时间的影响

一、MADS-box基因对花的发育及开花早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杜红艳[1](2021)在《EMS诱变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工番茄产业是新疆的特色园艺产业,其生产与加工规模在全国居于首位。新疆无霜期短,造成加工番茄原料供应期集中,加工企业设备满负荷运转时间短。生产上需要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以达到延长原料供应期,并实现均衡供应的目的。在新品种选育中,因早熟种质资源少、遗传上选育难度大,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早熟品种较少。目前,已将培育早熟品种作为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也成为新品种选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以EMS诱变获得早熟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对突变体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转录组学的方法对突变体的花和果实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从生理到分子水平探讨突变体早熟的机理,为早熟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对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调查表明:早熟突变体的始花节位低,现蕾期和开花期均早于原始亲本。因此,现蕾期、开花期和始花节位可作为初步判断早熟品种的依据依据。从各农艺性状来看,早熟突变体TH11-2和TH12-7表现最优,一二穗结果数、前期产量均显着高于原始亲本,但单果重均小于原始亲本,株高和茎粗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可以看出单果重与一二穗结果数呈显着负相关,故在早熟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兼顾早熟与单果重两个性状,以获得最优的品种。对早熟突变体材料进行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研究发现,同一品种间,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不同品种间变化各不相同,在现蕾期、开花期和坐果期,早熟突变体TH11-2和TH12-7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原始亲本,分别提高了8.52%、8.88%、9.87%和9.43%、8.58%、3.47%;光合作用的变化,TH11-2在坐果期,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着高于对照里格尔87-5;TH12-7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6.4%和13.6%,说明早熟品种在现蕾期,开花期和坐果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能力强。2.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早熟突变体TH11-2果实的总糖、番茄红素、糖酸比和固酸比含量均显着提高,总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着降低,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着差异。TY11-1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抗坏血酸含量显着低于对照。TH12-7果实总糖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均比对照显着提高,分别提高了10.95%和21.69%。糖酸比显着降低,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和固酸比与原始亲本没有显着差异;TH12-6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从整体来说,早熟突变体TH11-2优于TH12-7优于TY11-1优于TH12-6。说明突变体TH11-2和TH12-7品种性状优于对照,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两方面均达到早熟品种要求。3.采用转录学的方法研究早熟突变体的早熟机理,结果表明:调控开花的J基因、DDTFR18基因,MADS-box家族基因FUL1、FUL2、TAGL1、SOC1、AGL24以及合成赤霉素的关键基因GA2ox1、GA2ox2、促花因子基因FPF1在突变体中表现上调,早熟突变体果实中乙烯受体和乙烯响应因子相关基因表现下调,从而负向调控了果实的成熟。

聂紫艳[2](2021)在《山茶花B功能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文中认为花的独特外观与作用决定了其经济价值。早期研究提出的经典“ABC模型”已经对花器官的调控机理做了初步的阐释。典型的高等植物花器官一般可以分为4轮,各轮花器官由不同的基因进行调控。大部分ABC类花器官调控基因都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ABC模型中的B类基因是调控花瓣和雄蕊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B类基因经过早期基因组复制在真双子叶中形成了APETALA3(AP3)和PISTILLATA(PI)两个分支,之后AP3的复制产生了eu AP3、paleo AP3和TM6三条谱系。尽管花器官发育相关调控基因已较为明确,但是对重瓣花形成的具体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善。本研究以野生的单瓣型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花芽作为实验材料,克隆得到了4个与AP3和PI同源的B类基因。我们将这4个B类功能基因分别命名为GLOBOSA1(CjGLO1),GLOBOSA2(CjGLO2),DEFICIENS(CjDEF)和TOMATO MADS BOX GENE6(CjTM6),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我们采集了完全重瓣型、半重瓣型、牡丹重瓣型、托桂型4种重瓣花型山茶花的各轮花器官。通过定量实验我们发现,4个B类基因在各轮花器官中都有表达,在内层花瓣中的表达量最高。通过m RNA原位杂交实验发现,在花芽发育的早期阶段,CjDEF主要在雄蕊中表达,其次是花瓣和心皮;在花芽发育晚期,则主要在花瓣和雄蕊中表达。之后我们通过农杆菌介导叶盘法将山茶的4个B类功能基因成功转入本氏烟草中,B类基因的异位表达导致了本氏烟草花瓣减少和花瓣无法展开甚至缺失的表型。雄蕊则出现减少和花丝未伸长的表型。对转基因烟草的强表型花器官进行扫描电镜实验发现,转基因烟草强表型花瓣的近轴面细胞整体较为平滑,单个细胞形态为边缘不规则的长方形,正常花瓣的近轴面细胞则是鼓起的,单个细胞的形态近似于圆形;转基因烟草的远轴面细胞形态虽然与正常花瓣远轴面细胞形态相差不大,但是在转基因烟草的花瓣远轴面出现了类似于气孔的结构。花管与萼片的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了转基因烟草花器官的花瓣发育异常,形态发生了改变。对转基因烟草的变异花器官进行了转基因和内源基因的定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强表型转基因株系中,山茶B类基因确有显着上调,但是本氏烟草内源B类基因的表达量却明显减少。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4个B类功能基因皆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imentary,Bi FC)分析表明,CjDEF与CjGLO1和CjGLO2,CjTM6与CjGLO1和CjGLO2能够发生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4个B类功能基因具有B类功能基因的典型特征,可能在花器官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山茶中CjGLO1,CjGLO2,CjDEF,CjTM6 4个B类功能基因是影响花瓣形成的重要因子,证实了B类基因之间存在蛋白互作关系。研究结果阐明了山茶中B类基因的复增与功能变化,表明山茶花型变异可能涉及了对B类基因的表达模式调控,为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安爽[3](2021)在《VcHEC基因在蓝莓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蓝莓(Vaccinium Spp.)果实产量的高低与花芽解除休眠的质量紧密相关,而雌蕊作为花芽中重要的生殖器官,不仅影响着花芽的质量还影响未来的果实发育,但目前对于雌蕊在蓝莓花芽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HEC基因作为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调控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转运,在雌蕊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蓝莓花芽为实验材料,在花芽不同类型的休眠解除过程中,运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明蓝莓花芽中雌蕊的发育规律、激素含量的变化及VcHEC基因在不同类型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通过遗传转化和酵母单杂交等手段探究其基因功能和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能够丰富VcHEC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拓宽其调控途径的研究,并为休眠解除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奥尼尔’蓝莓花芽在6月30日处于形态分化的初期,可看到分化不完全的鳞片和花原基。7月14日处于花序分化期,中心花原基开始明显萌动凸起。7月29日处于雄蕊、雌蕊分化期,能看到形成的顶花和侧花。花芽在内休眠解除过程中随着冷量的积累,花芽萌芽率总体显着性升高。在冷处理0-8 d阶段处于内休眠时期,冷处理12 d时内休眠解除,此时冷量积累为288 C.U,此后进入生态休眠阶段。通过测量内休眠解除过程中雌蕊形态变化的5个指标,发现随着内休眠的解除,雌蕊的柱头宽度、花柱长度、雌蕊长度、花纵径以及花横径均显着增大;花芽中IAA的含量也显着升高,与雌蕊的生长发育趋势相同,说明雌蕊大小的变化可能与IAA含量有关,并与花芽内休眠的解除呈正相关。(2)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蓝莓中CUFF.5776.1是拟南芥HEC的同源基因,命名为VcHEC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VcHEC基因在花芽形态分化、生理休眠解除、内休眠解除和生态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示VcHEC基因的表达在上述过程中显着上升,在休眠解除的关键时期存在显着性的差异;生长素转运基因Vc PIN3在上述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VcHEC一致,猜测VcHEC基因调节生长素的转运参与蓝莓花芽休眠的解除。(3)将VcHEC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播种前未进行4℃处理时,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达到90%至少需要60 h,而转基因种子仅需48 h;播种前经过4℃冷处理1 d的种子整体萌发速率加快;冷处理2 d时,种子萌发速率也显着加快,转基因种子仅36 h即达到100%,野生型则需要48 h。说明VcHEC基因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冷量积累时间越长,其促进种子萌发的效率就越高。过表达VcHEC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出现早花现象且莲座叶片数多于野生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叶片明显变大变厚,主茎加粗,果荚比野生型的长,具有极显着性差异。(4)VcHEC基因启动子存在一些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VcHEC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光调控以及激素的诱导。对不同缺失片段的启动子进行烟草瞬时表达发现,随着5’端序列的缺失,注射p1VcHEC(-1775 bp-1 bp)、p2VcHEC(-1165 bp-1 bp)和p3VcHEC(-694 bp-1 bp)烟草叶片的GUS染色由深及浅,启动子活性逐渐降低,但VcHEC启动子全长pro VcHEC(-2272 bp-1 bp)的GUS染色强度明显低于缺少497 bp的p1VcHEC。在pro VcHEC启动子的转基因拟南芥中,观察到pro VcHEC能够在茎、叶片以及花瓣部位驱动GUS基因的表达,但GUS蛋白活性较低,与烟草瞬时表达结果一致,因此推测可能是上游某个基因与VcHEC启动子-2272 bp-1775 bp片段之间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结合,从而抑制了GUS基因的表达。(5)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筛选VcHEC的上游调控基因,将启动子分为三段分别构建了VcHEC-H1-p Ab Ai(-2272 bp-1775 bp)、VcHEC-H2-p Ab Ai(-1775 bp-1165bp)和VcHEC-H3-p Ab Ai(-1165 bp-694 bp)的VcHEC-p Ab Ai诱饵表达载体,转化酵母,进行自激活检测发现后两个诱饵载体在酵母中自激活严重。因此选择VcHECH1-p Ab Ai在SD/-Leu/700 ng/m L的平板上筛选c DNA AD融合表达文库,筛选出了12个能与VcHEC-H1启动子序列结合的功能蛋白或转录因子。其中包括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Like)转录因子,预苯酸脱水酶、GDSL酯酶/脂肪酶、种子成熟调节蛋白、岩藻糖变旋酶、60s核糖体蛋白、无特征蛋白、创伤诱导蛋白及膜联蛋白等。通过回转验证确定了它们与VcHEC-H1启动子的相互结合。通过对已有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Vc SPL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VcHEC呈负相关,猜测其可能是抑制VcHEC基因表达的关键因子。以上12个基因与VcHEC基因之间的具体调控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刘双委[4](2020)在《油松LEAFY/NEEDLY靶基因筛选及其功能特异性研究》文中指出LEAFY(LFY)编码一种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存在藻类和所有的陆生植物中。LFY同源基因具有调控细胞分裂、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形成的功能,在成花诱导调控网络中处于关键节点。相关研究表明,LFY同源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种子植物中十分保守,功能也具有相似性。然而,与多数被子植物体内单拷贝的LFY同源基因明显不同的是,裸子植物中存在两类LFY同源基因(LEAFY/NEEDLY),目前,对于LFY与NLY两个高度保守的同源基因在祼子植物生殖发育中的具体功能及是否存在功能分化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油松LFY和NLY基因表达模式、模式植物中异源表达的功能差异油松中差异响应基因以及基因组上结合位点差异分析,阐述了Pt LFY和Pt NLY在油松中生殖发育调控中的功能特异性,为深入理解针叶树LFY同源基因在生殖发育中的具体作用及进化地位提供新的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t LFY和Pt NLY基因在调控油松生殖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Pt NLY可能在针叶树发育过程中发挥更核心调控功能。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在营养芽及花芽中表达,而在根、茎和针叶等组织几乎不表达;在雌雄球花的发育后期表达水平下降,且在雄球花中下降更为显着,花粉成熟后期Pt LFY基因不表达;尽管Pt LFY与Pt NLY具有十分相似的表达模式,但几乎在所有样本中,Pt NLY均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可能发挥更核心的调控作用。(2)油松中LFY同源基因与拟南芥LFY基因的功能存在差异,过表达油松LFY同源基因促进下游花器官特征基因的表达,导致花器官形态变异,进一步确认Pt LFY和Pt NLY基因在调控生殖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构建了p35S::LFY-GFP和p35S::NLY-GFP植物表达载体,异源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t LFY和Pt NLY导致植株形态上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顶端花序分生组织转变成二至三朵花以及侧枝被单生花取代的表型,另外,Pt NLY转基因植株还出现莲座叶处产生单生花表型以及花变异的表型,表现为心皮数目增加;但转基因植株未观察到促进植株提前开花的表型。(3)油松Pt LFY和Pt NLY基因不能完全替代拟南芥中LFY基因发挥功能作用,且Pt NLY基因功能与拟南芥LFY基因更具有相似性。以拟南芥lfy-1突变体为背景,过表达Pt LFY和Pt NLY基因可以部分恢复lfy-1表型,其中Pt NLY在拟南芥中对花器官发育的调控功能更强;对拟南芥野生型、lfy-1突变体、Pt LFY/lfy-1及Pt NLY/lfy-1转基因植株进行RNA-seq分析发现,与Pt LFY相比,响应Pt NLY的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中有更多的基因属于At LFY靶基因,其中Pt NLY/lfy-1 DEGs中有54.8%(890/1624)的基因属于At LFY靶基因,而Pt LFY/lfy-1为39.7%(658/1658),但Pt NLY与Pt LFY仅有20-25%的调控基因存在重叠,表明两者功能并非完全冗余,Pt LFY可以独立调控一部分At LFY靶基因。(4)构建了一种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油松愈伤组织瞬时基因表达体系。以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8和150μmol/L的AS侵染愈伤组织30 min,共培养3 d,具有最高的瞬时转化效率,达70.1%,且该系统在多种针叶树的组织中表现出广泛适用性;利用在油松本体组织中过表达Pt LFY和Pt NLY,筛选获得了Pt LFY和Pt NLY的下游响应基因,证实其在油松中的确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但同时两者也有各自独特的响应基因,为二者功能的特异性提供了直接证据。(5)初步解析了Pt LFY和Pt NLY在全基因组的结合位点及其关联基因的功能。利用DAP-Seq技术挖掘出Pt LFY和Pt NLY在全基因组范围上结合位点分别为5666个和2021个,其中,在基因启动子区Pt LFY直接结合的靶位点有765个,Pt NLY直接结合的靶位点有425个;差异结合位点GO富集分析显示,Pt LFY和Pt NLY差异结合位点主要参与维生素合成及代谢途径以及多个响应相关途径代谢途径,两者在生殖器官发育功能存在差异。

袁建波[5](2020)在《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SOC1基因的功能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开花周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一种自花授粉的豆科植物,属于二倍体。其具有基因组小,遗传转化体系成熟的特征,是研究牧草的模式植物。花期也是影响牧草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有关植物开花调控分子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等非豆科牧草中,有关蒺藜苜蓿开花时间调控的机理鲜有报道,严重制约了高产苜蓿的培育。目前,相关研究表明,SOC1类转录因子是植物中调控开花的最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花器官发育异常的ufo突变体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得到了MtSOC1-1,MtSOC1-2,MtSOC1-3和MtSOC1-4基因。通过进化分析以及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发现MtSOC1-1与蒺藜苜蓿开花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进而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基因功能验证和初步的机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MtSOC1-1与蒺藜苜蓿开花周期具有显着相关性。蒺藜苜蓿ufo转录组中筛选到4个MtSOC1基因,并对MtSOC1-1进行克隆,对4个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MtSOC1-1~MtSOC1-4均具有与其他SOC1蛋白共有的MADS-box和K-box结构,进化分析也表明,4个SOC1因子均为SOC1的同源蛋白,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MtSOC1-1在花器官中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因此,可能其与开花调控相关。(2)MtSOC1-1过表达蒺藜苜蓿植株表现出早开花的表型,并表现出对叶、果等器官形态建成的影响。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中表达MtSOC1-1-GFP融合蛋白,发现MtSOC1-1定位于细胞核中,同时也有可能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中,表明MtSOC1-1发挥转录调控的功能。将MtSOC1-1在蒺藜苜蓿过表达后,表型分析和组织切片分析发现MtSOC1-1过表达苜蓿植株,具有早开花和子房细胞排列更加紧密的性状。此外,过表达植株叶片表皮毛发育不良,果荚及种子的发育受影响,如果荚果刺变少、种子变小和色泽变黑等。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在长日照处理条件下,4个MtSOC1基因在过表达植株中均表现了不同程度上调,而在短日照条件处理下则没有明显变化,表明MtSOC1-1可能是通过响应光周期,进而调控相关基因,从而调控开花。(3)组学分析表明,MtSOC1-1过表达植株中,光周期调控途径等开花调控相关通路均显着变化,可能造成了早开花的表型。在MtSOC1-1过表达苜蓿中,光周期途径中的关键基因COP1和PHYA上调,CRY1和CRY2均显着下调。此外,KEGG富集分析发现,80个光合作用基因和6个编码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的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这些基因极可能与早花性状有关。同时,MtSOC1-1可能是通过调控ABA和Auxin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影响果荚和种子发育的。此外,7个ABA信号转导基因中有4个PP2Cs上调和3个PYLs基因下调,5个Auxin信号转导基因中有IAA和ARF上调,2个SAURs和CH3下调。他们可能影响果荚及种子发育,深入的机理解析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MtSOC1-1调控的靶基因分析结果表明,PP2C、PYL、SAUR和CH3受MtSOC1-1直接靶向调控。本文通过对MtSOC1-1进行功能鉴定,并进行初步的机理研究,为苜蓿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王萌[6](2020)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核桃花芽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筛选及初步功能鉴定》文中指出核桃(Juglans regia L)是胡桃科胡桃属木本植物,具有优秀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然而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核桃花芽性别分化的数量不均等,雌花数量远远少于雄花的数量,并且雄花分化及发育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树体养分,进一步限制了雌花的生长发育,导致坐果率低,严重影响了其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控花芽分化过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从分子层面研究核桃有关花发育的分子机理,从而调控花芽分化的方向,进而解决核桃雌雄花数量的问题。AGAMOUS(AG)基因是调控雄蕊和心皮发育的关键基因,FLOWERING LOCUST(FT)基因是开花时间调控基因,这两个基因在花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核桃中AG基因和FT基因的功能对了解核桃的花芽分化以及开花调控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对核桃不同时期雌雄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177.4G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过滤和筛选,每个样品的有效数据达到93%以上。本实验筛选出核桃雌雄花芽间差异表达基因共2167个,其中1005个上调表达基因,1162个下调表达基因;不同时期雌花芽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321个,上调表达基因671个,下调基因650个;不同时期雄花芽的差异表达基因1443个,上调表达基因662个,下调基因781个。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多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有机物质合成,光合作用,糖代谢等途径。根据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记载与花发育相关基因的文献,筛选出18个可能调控花芽分化的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2.本实验克隆了核桃中两个AG基因和一个FT基因,分别命名为Jr AG1、Jr AG2和Jr FT。Jr AG1基因编码区全长768bp,预测编码氨基酸长度为255个氨基酸,理论p I值为9.14,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6.77,推测为不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577,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显示与光皮桦的亲缘关系最近;Jr AG2基因编码区全长747bp,预测编码氨基酸长度为248个氨基酸,理论p I值为8.98,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9.71,推测为不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712,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显示与枣树的亲缘关系最近。Jr AG1和Jr AG2都拥有MADS-box的MIKC结构域以及AG家族独有的AG I和AG II基序。Jr FT基因编码区全长525bp,预测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74个氨基酸,内含一个PEBP结构域,理论p I值为6.73,蛋白不稳定系数为46.28,推测为不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391,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显示与八仙花的亲缘关系最近。3.本实验构建了Kpn I/Bam HI双酶切2301s::Jr AG1,Kpn I单酶切2301s::Jr AG2和Kpn I/Bam HI双酶切2301::Jr FT植物超表达载体,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功能验证。通过分子水平上的鉴定初步证实基因转入拟南芥中。表型观测发现,Jr AG1的转基因植株出现雄蕊发育异常,导致不能结果,Jr FT的转基因植株有早花性状。这些结果说明这些基因与花发育相关。

张莹[7](2020)在《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文中提出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是典型的长日照植物,雌雄异株抽薹开花期的早晚及雌雄株的比率与杂交育种纯度和产量密切相关。温度、光照和激素等因素是调控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的重要因素,目前光质、光周期和激素对菠菜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的研究尚少,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调控利用不足。因此,研究光质、光周期和激素对菠菜生长与性别表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不同红蓝光配比、光周期和激素处理下,菠菜栽培种材料间在营养品质、抽薹开花时间以及性别表现等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结合生殖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表达分析,初步探究了光和激素等外界条件对菠菜的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性别表现等影响的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表明,菠菜的株高、株幅、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显着高于白光对照。其中R4B1和R5B1光质条件更有利于耐抽薹菠菜材料SP75和GS6菠菜植株的营养生长;而R5B1和R3B1光质条件更有利于不耐抽薹菠菜材料SP73和GS8植株的营养生长。另外,红蓝光处理显着提高了菠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菠菜中的硝态氮含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此外,红蓝光处理菠菜的抽薹开花时间提前显着,其中R4B1和R5B1促进抽薹开花,分别比白光对照组提早抽薹13.3d和15.2 d,开花时间提前32.7 d和21.0 d,同时可诱导雌株产生雄花。2)通过光周期处理表明长光处理增加菠菜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并且菠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同时长光处理后菠菜的抽薹开花时间显着提前。对耐抽薹品种来说,长光处理显着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分别提前了40.2 d和72.1 d;对不耐抽薹品种来说,长光处理也显着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分别提前7.7 d和52.1 d。3)通过赤霉素处理表明,50 mg/L和100 mg/L GA处理对菠菜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喷施GA3处理后菠菜叶片中营养物质变化显着,但不同菠菜材料对赤霉素的影响不尽相同。50和100 mg/L赤霉素使耐抽薹菠菜分别提前抽薹和开花时间32.6 d和4.5 d;对不耐抽薹材料来说,分别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8.7 d和16.7 d。此外,本研究表明乙烯利处理对菠菜的植株大小有影响,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开花期菠菜性别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浓度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促进菠菜叶片衰老。4)在菠菜中共鉴定出52个MADS-box蛋白,其中I型有16个,II型有36个,其中I型MADS-box基因有14个不含内含子;I型MADS-box蛋白的保守基序数目比II型多;启动子分析显示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光诱导和响应顺式元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菠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它们在菠菜的根中表达量较低,大部分基因在莲座叶柄、抽薹叶、抽薹叶柄、茎、雄花和雌花中表达都较高,其中So MADS26在抽薹叶和抽薹叶柄中有较高表达量,So MADS33、So MADS49和So MADS51在雄花和雌花中有较高表达量。光质处理可以诱导菠菜MADS-box基因的表达,且So MADS22、So MADS28、So MADS32和So MADS49表达丰度较高,在R4B1、R5B1和R6B1处理下表达较高。

胡齐赞[8](2019)在《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春大白菜于春夏之际上市,对保障蔬菜淡季的供应意义重大,而先期抽薹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育强耐抽薹春大白菜品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常规育种进展较缓慢,迫切需要借助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效率。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同时开展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实践的探索:对耐抽薹和易抽薹的两个大白菜材料进行SSR标记的筛选及验证;利用BSA-seq的方法对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进行定位;通过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及功能分析,深入了解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对差异表达的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从转录因子水平上探索大白菜耐抽薹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耐抽薹春大白菜的种质创新针对先期抽薹已成为制约我国春季大白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杂种优势育种途径,初步育成了耐抽薹性、结球性及抗性等性状优于‘菊锦’的新组合‘3-5-5-3-3×3-8-1-4-5’,并初步获得了叶片无毛的耐抽薹速生苗用大白菜新种质。2.大白菜抽薹性状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研究采用大白菜耐抽薹的突变体‘012’与其易抽薹野生型‘006’所构建的分离群体开展分子标记筛选。通过62对SSR引物筛选,获得了一个SSR显性标记BRMS-026。对双亲及F2代分别进行SSR标记单株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与抽薹性状具有连锁关系,与控制易抽薹性状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13.51 c M。3.基于BSA-seq的抽薹性状定位研究利用BSA-seq的方法,得到4个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分别位于A01和A08染色体上,总长度为2.97 Mb,候选区域内共注释到576个基因,其中在亲本间存在非同义突变基因共注释到88个。基于BSA-seq分析开发In Del标记引物,并在两个亲本与两个混池上进行多态性分析,A08染色体上的1个标记A08-8具有多态性。4.基于RNA-seq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易抽薹大白菜‘006’及其耐抽薹突变体‘012’花蕾开展了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有5196个基因显着性差异表达,与‘006’相比,‘012’中有2521个基因显着性上调表达,2675个基因显着性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了众多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转导通路,例如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氧化磷酸化过程等。多个已报道的与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在‘006’和‘012’之间也显着性差异表达。例如,AP3、SEP1、AP1等在‘012’中上调表达,FLC等在‘012’中下调表达,表明大白菜抽薹开花性状存在多路径调控。5.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31个MADS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突变体中上调最明显的Br MADS24位于系统进化树的A(AP1/FUL/CAL)亚组,对抽薹具有抑制作用,与下调极为明显的Br MADS28一起均位于A09染色体。下调最明显的Br MADS28位于系统进化树的SVP亚组,下调比较明显的Br MADS22、Br MADS2均位于TM3-like(SOC1)亚组,对抽薹具有促进作用。

王旭[9](2019)在《黄麻、山药和窄叶羽扇豆开花相关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和进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花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关键过程,关系到种子形成与遗传信息的传递。研究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对于育种改良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植物开花受外界环境变化和自身开花调控途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拟南芥开花主要由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春化途径和赤霉素途径调节等途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精细的网络,共同调控开花发育过程。许多调控因子位于该调控网络的整合点上,其中MADS-box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家族,其在花朵发育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对花器官发育(ABC模型)以及开花时间早晚进行调控。然而这一关键基因家族并没有在开花植物中被广泛鉴定,其中不乏一些基因组已经测序组装成功的物种。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补充了椴树科的黄麻、豆科的窄叶羽扇豆和薯蓣科的山药的MADS-box转录因子。我们以无油樟(已鉴定)为内参、拟南芥为种子序列,通过结构域搜索以及序列blast,分别在椴树科黄麻鉴定出了36个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薯蓣科山药中鉴定出了44个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豆科窄叶羽扇豆中鉴定出了32个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对三个新鉴定的物种加上无油樟构建系统发育树,借助拟南芥数据进行亚型分类和统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三个物种中,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的亚型分布、染色体位置以及基因结构等相关信息。研究发现新鉴定的3个物种的MDAS-box基因相比拟南芥都显着的丢失了1类基因家族(I型Mβ亚型)。统计比较发现:窄叶羽扇豆跟已鉴定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的其他豆科植物相比,其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数量显着减少。通过进一步分析窄叶羽扇豆与大豆、菜豆、蒺藜苜蓿的共线性关系,推测与大豆等豆科植物相比缺少一次基因组加倍事件相关。对组装达到染色体级别的窄叶羽扇豆和山药的MADS-box进行了结构分析发现II型(MIKC亚型)主要是多外显子。通过选择压力的分析发现,三个物种相比拟南芥和无油樟,其MADS-box基因受到的选择压力较弱,进化更趋于保守。通过转录组的表达分析显示,山药在花期大部分的MADS-box高表达情况下,仍然有6基因个完全没表达。特别是Mγ亚型的4个基因中,有3个未表达、但剩下一个Mγ亚型的Dr17259.1.cds基因在花器官中高表达。说明MADS-box基因在数量少的情况,会通过部分基因高表达等形式,形成一定补偿机制对开花过程进行调控。椴树科和薯蓣科目前各只有一个物种基因组数据发布,本研究结果丰富了MADS-box转录因子的物种分布,增加了黄麻、山药和窄叶羽扇豆等三个物种中的MADS-box基因及功能分析,进化关系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为后续三个物种的开花调控与花器官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豆科植物中MADs-box家族的特点,以及对选择压力的分析阐释了进化过程中开花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

吴迪[10](2019)在《山核桃SVP基因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VP基因是植物花发育过程中关键的抑制因子。尽管其主要功能已被探明,但在不同物种中存在着物种特异性的功能。为了揭示SVP基因的进化历史和模式;探究山核桃SVP基因(CcSVP)对于植株的形态、花期的影响;鉴定与CcSVP存在蛋白互作的花发育相关基因及具体发挥作用的结构域。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VP基因的进化历史以及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通过农杆菌介导侵染异源转化拟南芥来探究CcSVP基因发挥的功能;并使用酵母双杂研究CcSVP与其上下游基因的互作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VP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向着越来保守的方向发展,说明SVP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这些选择压力作用的具体位点分布在MADS-box和K-box,它们的改变是导致SVP基因与AGL24、JOINTLESS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转基因研究表明:CcSVP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会造成花期延迟、延长/花瓣缺失、雄蕊短且稀少、侧枝减少、果荚短小。这表明CcSVP对于植株的形态建成、花期、花型、果实发育均有着重要的影响;3.全长蛋白互作实验表明:CcSVP能够与CcAP1、CcSOC1发生互作,且CcSVP与CcAP1的互作强度强于CcSVP与CcSOC1的互作;CcSVP不与CcFLC互作;4.截短体蛋白互作实验表明:CcSVP与CcAP1的单一结构域无法单独完成与全长蛋白的互作,需要复数个结构域甚至全长蛋白才能发挥其互作功能。

二、MADS-box基因对花的发育及开花早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DS-box基因对花的发育及开花早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EMS诱变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加工番茄早熟性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早熟性与主要物候期及生理性状之间的研究
        1.2.2 早熟与植株始花节位的研究
        1.2.3 早熟与植株开花速率的研究
        1.2.4 早熟与果实发育速率和结果数的研究
        1.2.5 早熟与成熟期的研究
        1.2.6 早熟与前期产量的研究
        1.2.7 早熟与番茄低温下生长能力的研究
        1.2.8 早熟与植株的光合特性的研究
    1.3 调控早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调控开花时间相关基因
        1.3.2 调控果实生长发育基因
        1.3.2.1 内源激素对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
        1.3.2.2 转录因子对果实发育的调控
        1.3.3 调控果实品质的基因
    1.4 实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生育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地点
        2.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3 测定项目
        2.1.3.1 生育期调查
        2.1.3.2 植物生长指标的测定
        2.1.3.3 相对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测定
        2.1.3.4 果实相关性状测定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生育期统计
        2.2.2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2.2.2.1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株高生长动态研究
        2.2.2.2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茎粗生长动态研究
        2.2.3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相对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的研究
        2.2.3.1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不同时期相对叶绿素的研究
        2.2.3.2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不同时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2.2.4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发育特性研究
        2.2.4.1 M_1代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发育速率的变化
        2.2.4.2 M_2代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发育速率的变化
        2.2.5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农艺性状的测定
        2.2.5.1 M_1代早熟突变体果实农艺性状分析
        2.2.5.2 M_2代早熟突变体果实农艺性状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品质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3 测定项目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总糖含量的变化
        3.2.2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总酸含量
        3.2.3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2.4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硬度
        3.2.5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番茄红素含量
        3.2.6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果实抗坏血酸含量
        3.2.7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糖酸比、固酸比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 TH12-7 花器官和果实的转录组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地点
        4.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3 试验设计
        4.1.4 试验内容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测序质量评估
        4.2.2 序列比对结果
        4.2.3 加工番茄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4 加工番茄突变体开花期和成熟果的 GO 富集分析
        4.2.5 加工番茄突变体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差异基因的 KEGG 富集分析
        4.2.6 参与激素信号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7 参与开花和果实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4.2.8 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山茶花B功能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2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山茶B类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2.1 山茶花芽总RNA提取
        3.1.2.2 cDNA合成
        3.1.2.3 山茶CjGLO1,CjGLO2,CjDEF,CjTM6 基因的序列克隆
        3.1.3 实验结果
        3.1.3.1 4个B类功能基因的克隆
        3.1.3.2 4个B类基功能因的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
    3.2 小结
4 CjDEF在山茶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实验准备
        4.1.2 山茶原位杂交
        4.1.2.1 花芽的固定
        4.1.2.2 花芽脱水
        4.1.2.3 花芽浸蜡与包埋
        4.1.2.4 石蜡切片与展片
        4.1.2.5 制备RNA探针
        4.1.2.6 原位杂交
        4.1.3 荧光定量PCR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4 个B类功能基因在山茶花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4.2.2 CjDEF基因在野生红山茶花芽中的表达分析
    4.3 小结
5 山茶B类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5.1.2 农杆菌介导叶盘法浸染烟草
        5.1.3 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5.1.4 亚细胞定位分析
        5.1.5 BiFC重组载体构建
        5.1.6 BiFC蛋白互作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4个B类功能基因在本氏烟草中的异位表达
        5.2.2 转基因本氏烟草花器官表型变化及定量分析
        5.2.3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5.2.4 4个B类功能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5.2.5 Bifc蛋白互作实验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4 个B类功能基因在山茶花器官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6.2 异源表达体系研究花器官发育
    6.3 山茶B类基因的调控关系与花型变异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
致谢

(3)VcHEC基因在蓝莓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落叶果树休眠
        1.1 花芽休眠类型
        1.2 影响花芽休眠的因素
        1.3 花芽休眠相关基因
    2 HEC基因研究进展
        2.1 HEC基因基本结构
        2.2 HEC基因的功能研究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蓝莓花芽发育过程中的形态与激素变化规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形态分化期的确定
        2.3 需冷量、萌芽率统计
        2.4 IAA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蓝莓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2 蓝莓花芽在不同冷量积累下休眠状态的确定
        3.3 蓝莓花芽在内休眠解除过程中雌蕊的形态变化规律及生长素含量变化
    4 讨论
第三章 VcHE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不同类型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蓝莓同源HEC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2.3 蓝莓花芽不同类型休眠解除过程样品处理
        2.4 蓝莓花芽总RNA提取
        2.5 cDNA合成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蓝莓HEC基因的鉴定
        3.2 蓝莓HE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奥尼尔’蓝莓花芽总RNA提取及质量分析
        3.4 VcHEC在花芽分化及不同类型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3.5 VcHEC在蓝莓中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VcHEC基因的遗传转化与功能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3 VcHEC基因的克隆
        2.4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5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2.6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植
        2.7 遗传转化拟南芥
        2.8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及鉴定
        2.9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VcHEC基因的cDNA全长扩增
        3.2 VcHEC基因克隆测序结果
        3.3 VcHEC-pCAMBIA2300-3×flag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3.4 农杆菌转化及菌液PCR
        3.5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筛选及鉴定
        3.6 过表达VcHEC基因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3.7 过表达VcHEC基因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影响
        3.8 过表达VcHEC基因对拟南芥果荚及株高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VcHEC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及活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VcHEC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查找
        2.3 VcHEC启动子5’端缺失分析
        2.4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本氏烟草和拟南芥
        2.5 GUS组织化学染色
    3 结果与分析
        3.1 VcHEC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3.2 VcHEC启动子缺失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3.3 VcHEC启动子烟草瞬时表达
        3.4 proVcHEC转基因拟南芥组织特异性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VcHEC上游调控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
        2.3 诱饵表达载体线性化
        2.4 诱饵载体转化酵母感受态
        2.5 鉴定诱饵酵母菌株阳性
        2.6 诱饵酵母本底水平检测
        2.7 诱饵酵母筛选文库
        2.8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2.9 阳性克隆回转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VcHEC-pAbAi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质粒线性化
        3.2 诱饵酵母的获得
        3.3 Y1H[VcHEC-pAbAi]本底水平的检测
        3.4 诱饵酵母筛选文库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3.5 阳性克隆的回转验证
        3.6 VcHEC上游基因的功能及表达规律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1.1 蓝莓花芽发育过程中的形态与激素变化规律
        1.2 VcHE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不同类型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1.3 VcHEC基因的遗传转化与功能验证
        1.4 VcHEC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及活性分析
        1.5 VcHEC上游调控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油松LEAFY/NEEDLY靶基因筛选及其功能特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1 引言
    1.1 被子植物成花诱导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1.1.1 春化途径诱导成花作用机理
        1.1.2 光周期调控途径诱导成花作用机理
        1.1.3 GA途径诱导成花作用机理
        1.1.4 自主途径对成花诱导作用机理
        1.1.5 温敏途径对诱导成花作用机制研究
        1.1.6 年龄途径对成花诱导作用机理研究
    1.2 被子植物花器官分化发育研究进展
        1.2.1 被子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
        1.2.2 被子植物花发育ABC模型及发展
    1.3 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FY同源基因研究进展
        1.3.1 被子植物LFY同源基因研究进展
        1.3.2 针叶树LFY同源基因研究进展
    1.4 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研究基础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策略与主要研究任务
        1.5.1 科学问题的提出
        1.5.2 研究策略
        1.5.3 主要研究任务
        1.5.4 技术路线
2 PtLFY与 PtLFY系统进化与表达模式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PtLFY和 PtLFY系统进化分析
        2.1.2 PtLFY和 PtLFY蛋白结构功能域分析
        2.1.3 油松荧光原位杂交样品制备
        2.1.4 油松不同样品总RNA提取与转录测序
        2.1.5 油松转录组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油松LFY同源蛋白序列特征分析
        2.2.2 LFY同源蛋白系统发育分析
        2.2.3 不同组织PtLFY和 PtLFY基因表达模式
        2.2.4 不同年龄阶段PtLFY和 PtLFY基因表达模式
        2.2.5 不同光照条件下PtLFY和 PtLFY基因表达模式
        2.2.6 散粉早晚无性系PtLFY和 PtLFY基因表达模式
        2.2.7 油松LFY同源基因及BC类功能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2.3 小结
3 PtLFY和 PtLFY在模式植物中的功能差异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及载体
        3.1.3 主要试剂药品及培养基配方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植物过表达载体构建与农杆菌转化
        3.1.6 异源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
        3.1.7 转基因阳性植株鉴定
        3.1.8 亚细胞定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tLFY和 PtLFY蛋白亚细胞定位
        3.2.2 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3.2.3 异源过表达T0代阳性植株的获得
        3.2.4 转基因植株荧光信号观测
        3.2.5 过表达PtLFY和 PtLFY对拟南芥植株表型的影响
    3.3 小结
4 PtLFY和 PtLFY在模式植物中的靶基因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试剂药品及培养基配方
        4.1.3 PtLFY/lfy-1、PtLFY/lfy-1 杂交植株鉴定
        4.1.4 扫描电镜观察
        4.1.5 杂交植株转录组分析
        4.1.6 酵母单杂交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tLFY/lfy-1和PtLFY/lfy-1 杂交苗鉴定
        4.2.2 过表达PtLFY,PtLFY对 lfy-1 拟南芥突变体表型影响
        4.2.3 杂交植株的花形态结构扫描电镜检测
        4.2.4 PtLFY/lfy-1、PtLFY/lfy-1 杂交植株转录组分析
        4.2.5 诱饵载体自激活检测
        4.2.6 PtLFY、PtLFY与 AP1bs1 基序元件互作分析
    4.3 小结
5 油松中过表达PtLFY与 PtLFY基因响应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与处理
        5.1.2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菌株培养
        5.1.3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
        5.1.4 GUS组织化学染色
        5.1.5 数据统计
        5.1.6 愈伤组织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5.1.7 样品间差异基因筛选和功能注释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油松愈伤组织诱导与快速增殖
        5.2.2 农杆菌介导瞬时表达体系的构建
        5.2.3 瞬时表达体系在其它针叶树中的应用
        5.2.4 油松愈伤组织转录组分析
    5.3 小结
6 PtLFY与 PtLFY在基因组上结合位点的差异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与试剂
        6.1.2 DAP-seq实验流程
        6.1.3 DAP-seq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
        6.1.4 差异peak GO富集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DAP-seq数据质量评估
        6.2.2 基于DAP-seq识别PtLFY和 PtLFY结合位点
        6.2.3 PtLFY和 PtLFY结合位点GO富集分析
        6.2.4 PtLFY和 PtLFY差异结合位点GO富集分析
    6.3 小结
7 讨论
    7.1 PtLFY与 PtLFY系统进化与表达模式分析
    7.2 PtLFY与 PtLFY在模式植物中的功能差异分析
    7.3 PtLFY和 PtLFY在模式植物中的靶基因分析
    7.4 油松中过表达PtLFY与 PtLFY基因响应分析
    7.5 PtLFY与 PtLFY在基因组上结合位点的差异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SOC1基因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MADS-box基因家族结构特征
    2.2 MADS-box基因调控开花时间
        2.2.1 光周期及昼夜节律控制植物开花
        2.2.2 春化反应影响植物开花
        2.2.3 赤霉素途径控制开花
        2.2.4 自发途径调控开花
        2.2.5 SOC1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2.3 MADS-box基因调控其他功能
        2.3.1 MADS-box基因调控花器官的形成
        2.3.2 MADS-box基因调控种子发育
        2.3.3 MADS-box基因控制营养生长
    2.4 植物开花时间的控制在育种中的应用
    2.5 本研究目的及内容
        2.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5.2 研究内容
    2.6 研究技术路线
3 蒺藜苜蓿MtSOC1基因筛选及克隆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1 MtSOC1基因的筛选
        3.1.2 蒺藜苜蓿MtSOC1基因克隆
        3.1.3 蒺藜苜蓿MtSOC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1.4 蒺藜苜蓿MtSOC1基因的组织差异性表达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蒺藜苜蓿4个MtSOC1基因的来源
        3.2.2 蒺藜苜蓿cDNA合成
        3.2.3 MtSOC1-1基因克隆
        3.2.4 MtSOC1-1基因连接3302Y表达载体
        3.2.5 蒺藜苜蓿MtSOC1基因序列及进化分析
        3.2.6 MtSOC1基因组织差异性表达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4 蒺藜苜蓿MtSOC1-1基因功能鉴定
    4.1 植物材料与方法
        4.1.1 MtSOC1-1基因在烟草细胞中的定位
        4.1.2 MtSOC1-1稳定遗传转化蒺藜苜蓿
        4.1.3 MtSOC1-1过表达阳性植株鉴定及表达量高植株筛选
        4.1.4 花器官表型鉴定
        4.1.5 石蜡切片观察叶片和子房
        4.1.6 扫描电镜观察叶表皮毛,表观细胞以及气孔
        4.1.7 透射电镜观察亚细胞器
        4.1.8 MtSOC1-1过表达植株果荚及种子观察
        4.1.9 不同日照长度处理MtSOC1-1过表达植株
    4.2 结果与分析
        4.2.1 MtSOC1-1-pCAMBIA1302-GFP载体构建
        4.2.2 MtSOC1-1亚细胞定位
        4.2.3 MtSOC1-1-3302Y质粒转入EHA105农杆菌阳性鉴定
        4.2.4 遗传转化
        4.2.5 过表达阳性鉴定
        4.2.6 过表达植株中表达量高的植株筛选
        4.2.7 MtSOC1-1促进早开花
        4.2.8 石蜡切片发现MtSOC1-1调控子房细胞排列
        4.2.9 MtSOC1-1过表达影响叶片表皮毛发育
        4.2.10 透射电镜观察MtSOC1-1基因对亚细胞器的影响
        4.2.11 MtSOC1-1过表达影响果荚及种子发育
        4.2.12 MtSOC1-1基因响应长日照诱导
    4.3 讨论
    4.4 小结
5 MtSOC1-1调控蒺藜苜蓿花期及果实发育的机理
    5.1 MtSOC1-1基因过表达植株转录组测序
        5.1.1 转录组测序材料准备
        5.1.2 MtSOC1-1基因转录组测序相关背景
    5.2 蒺藜苜蓿MtSOC1-1过表达植株small RNA测序
        5.2.1 Small RNA测序材料准备
        5.2.2 Small RNA生物信息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5.3.2 序列比对分析
        5.3.3 转录本拼接统计分析
        5.3.4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分析
        5.3.5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分析
        5.3.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
        5.3.7 转录因子分析
        5.3.8 MtSOC1-1转录调控靶基因分析
        5.3.9 实时荧光定量验证结果与分析
        5.3.10 ABA、ZR、IAA和GA3激素测定结果分析
    5.4 蒺藜苜蓿MtSOC1-1过表达植株small RNA测序分析
        5.4.1 Small RNA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5.4.2 Small RNA原始数据质量剪切统计分析
        5.4.3 Rfam数据库注释统计分析
        5.4.4 miRNA鉴定及表达量分析
        5.4.5 miRNA家族统计分析
        5.4.6 miRNA表达差异分析
        5.4.7 miRNA在转录组中靶基因预测分析
        5.4.8 miRNA实时荧光定量验证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5.1 MtSOC1-1可能通过光周期途径调控花期
        5.5.2 MtSOC1-1可能通过ABA和Auxin信号转导调控果荚和种子发育
    5.6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下调的miRNA
    附图 MtSOC1-1过表达载体图和MtSOC1-1-GFP亚细胞定位载体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6)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核桃花芽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筛选及初步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名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花芽分化的研究进展
        1.2.1 核桃花芽分化的进程
        1.2.2 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
        1.2.3 花芽性别分化
    1.3 植物花发育的研究进展
        1.3.1 成花诱导
        1.3.2 花发育模型
    1.4 MADS-box基因
        1.4.1 MADS-box来源和功能
        1.4.2 MADS-box基因结构
        1.4.3 AG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FT基因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菌株与载体
    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4 培养基与溶液配制
        2.4.1 培养基配制
        2.4.2 溶液配制
    2.5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核桃花芽分化相关基因的筛选
        2.5.1 总RNA提取
        2.5.2 RNA质量检测
        2.5.3 转录组测序
        2.5.4 测序数据处理
        2.5.5 序列比对
        2.5.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5.7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2.5.8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5.9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2.5.10 花芽分化相关基因筛选
        2.5.11 荧光定量PCR验证
    2.6 基因克隆
        2.6.1 RNA反转录合成c DNA
        2.6.2 引物设计
        2.6.3 PCR扩增
        2.6.4 PCR产物回收
    2.7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分析
    2.8 超表达载体构建
        2.8.1 酶切
        2.8.2 胶回收纯化
        2.8.3 回收产物连接质粒
        2.8.4 大肠杆菌转化
        2.8.5 阳性菌液PCR鉴定
        2.8.6 阳性菌液质粒提取
        2.8.7 电击法转化农杆菌
    2.9 植物转化
        2.9.1 野生型拟南芥的萌发和培养
        2.9.2 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侵染拟南芥
        2.9.3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2.9.4 转基因拟南芥DNA水平鉴定
        2.9.5 转基因拟南芥RNA水平鉴定
        2.9.6 转基因拟南芥蛋白水平鉴定
        2.9.7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核桃花芽发育相关基因筛选
        3.1.1 核桃花芽样品
        3.1.2 RNA质量检测
        3.1.3 测序数据统计及质量评估
        3.1.4 序列比对结果
        3.1.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1.6 差异基因表达GO和 KEGG富集分析
        3.1.7 花芽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
        3.1.8 q RT-PCR验证
        3.1.9 花芽分化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3.2 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1 目的基因PCR扩增
        3.2.2 JrAG1的序列分析
        3.2.3 JrAG2的序列分析
        3.2.4 JrFT的序列分析
    3.3 超表达载体构建
        3.3.1 核桃Jr AG和 Jr FT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3.3.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3.4 拟南芥转化
        3.4.1 T1代拟南芥阳性苗的筛选
        3.4.2 T2代拟南芥阳性苗的筛选
        3.4.3 转基因拟南芥的DNA水平鉴定
        3.4.4 转基因拟南芥的RNA水平鉴定
        3.4.5 转基因拟南芥的蛋白水平鉴定
        3.4.6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4 讨论
    4.1 核桃花芽转录组测序分析
    4.2 核桃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3 差异基因GO及 KEGG富集分析
    4.4 核桃基因序列分析
    4.5 AG基因在核桃中的功能探讨
    4.6 FT基因在核桃中的功能探讨
    4.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光对植物生长及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1.2.1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外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及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1.3.1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乙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LED灯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1.5 菠菜的性别决定机制研究
    1.6 植物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功能探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植物材料与培养条件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溶液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菠菜的处理与采样
        2.2.2 菠菜DNA的提取和分子标记检测
        2.2.3 菠菜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
        2.2.4 菠菜MADS-box基因鉴定及分析
        2.2.5 菠菜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2.2.6 荧光定量PCR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光质处理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光质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3.1.2 光质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3.1.3 光质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3.1.4 光质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3.2 光质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3.2.1 光质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3.2.2 光质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3.2.3 光质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3.2.4 光质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3.3 光质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3.4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3.4.1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3.4.2 光照时间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3.4.3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3.4.4 光照时间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3.5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3.5.1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3.5.2 光照时间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3.5.3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3.5.4 光照时间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3.6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3.7 激素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3.7.1 激素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3.7.2 激素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3.7.3 激素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3.7.4 激素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3.8 激素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3.8.1 激素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3.8.2 激素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3.8.3 激素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3.8.4 激素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3.9 激素处理对菠菜生殖生长的影响
        3.9.1 赤霉素(GA)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3.9.2 乙烯利(ETH)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3.10 菠菜SoMADSs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3.10.1 菠菜MADS-box基因鉴定
        3.10.2 菠菜MADS-box基因定位与基因结构分析
        3.10.3 菠菜MADS-box家族蛋白保守基序分析
        3.10.4 菠菜MADS-box基因启动子分析
        3.10.5 菠菜MADS-box蛋白的进化分析
        3.10.6 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3.10.7 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在光质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光质对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4.1.1 光质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4.1.2 光质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4.1.3 光质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时间的影响
    4.2 光长对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4.2.1 光长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4.2.2 光长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4.2.3 光长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时间的影响
    4.3 激素在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4.3.1 赤霉素对菠菜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4.3.2 乙烯利对菠菜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4.4 菠菜SoMADS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4.4.1 菠菜SoMADS基因家族鉴定
        4.4.2 菠菜SoMADS基因表达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大白菜概述
    1.2 大白菜耐抽薹育种研究进展
        1.2.1 耐抽薹大白菜品种选育现状
        1.2.2 耐抽薹大白菜育种研究展望
    1.3 大白菜抽薹性状机理研究进展
        1.3.1 遗传规律研究
        1.3.2 生理生化研究
        1.3.3 分子机制研究
    1.4 分子标记及BSA-seq技术
        1.4.1 基因定位概述
        1.4.2 分子标记研究概述
        1.4.3 大白菜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1.4.4 BSA-seq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5 转录组学及 RNA-Seq 技术
        1.5.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5.2 RNA-Seq 技术在芸薹属蔬菜中的应用
    1.6 植物MADS-box基因研究进展
        1.6.1 MADS-box蛋白的结构研究
        1.6.2 植物MADS-box基因的分类研究
        1.6.3 植物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
    1.7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2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资源材料
        2.1.2 育种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耐抽薹材料的筛选
        2.2.2 耐抽薹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2.2.3 组合选配结果
        2.2.4 耐抽薹结球大白菜杂交种繁制
        2.2.5 耐抽薹苗用大白菜种质创新
    2.3 讨论
3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构建基因池
        3.1.3 基因组DNA提取
        3.1.4 SSR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连锁SSR标记的筛选
        3.2.2 连锁SSR标记的验证
        3.2.3 连锁标记与目标性状遗传距离估算
    3.3 讨论
4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BSA-seq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遗传分析
        4.1.3 构建基因池
        4.1.4 重测序
        4.1.5 数据分析
        4.1.6 连锁标记开发与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遗传分析
        4.2.2 测序数据统计
        4.2.3 SNP检测与注释
        4.2.4 SmallIn Del检测与注释
        4.2.5 关联分析结果
        4.2.6 候选区域的功能注释
        4.2.7 连锁标记开发
    4.3 讨论
5 大白菜抽薹性状蕾期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实验试剂
        5.1.3 总RNA提取与c DNA文库的构建
        5.1.4 转录组测序
        5.1.5 数据分析
        5.1.6 差异基因筛选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易抽薹和耐抽薹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5.2.2 基因定量分析
        5.2.3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5.2.4 差异表达mRNA的表达量验证
        5.2.5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5.2.6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析
    5.3 讨论
6 与大白菜抽薹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材料
        6.1.2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1.3 MADS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
        6.1.4 大白菜MADS基因染色体分布
        6.1.5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2.2 大白菜MADS基因系统进化比较分析
        6.2.3 大白菜MAD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分析
        6.2.4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3 讨论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9)黄麻、山药和窄叶羽扇豆开花相关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和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MADS-box家族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光周期途径(photoperiod pathway)
        1.2.2 春化途径和自主途径(vernalization and autonomous pathway)
        1.2.3 赤霉素途径(GA pathway)
        1.2.4 靶基因是MADS-box基因家族的关键调控基因CONSTANS(CO)
        1.2.5 模型总结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MADS-box保守结构域
    2.2 数据来源
    2.3 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
    2.4 MADS-box亚家族分析
    2.5 正选择分析
    2.6 共线性分析
    2.7 转录组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MADS-box基因数目鉴定
    3.2 MADS-box亚家族鉴定
    3.3 染色体定位以及基因结构分析
    3.4 MADS-box基因选择压力分析
    3.5 MADS-box基因共线性分析
    3.6 山药MADS-box基因的表达情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山核桃SVP基因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MADS-box基因的蛋白结构
        1.1.1 MADS(M)域
        1.1.2 Intervening(I)域
        1.1.3 Keratin-like(K)域
        1.1.4 Carboxyl-terminal(C)域
    1.2 SVP的功能
        1.2.1 延迟开花
        1.2.2 影响花型
        1.2.3 其他功能
    1.3 SVP参与的调控途径
        1.3.1 SVP对春化途径的响应机理
        1.3.2 SVP对赤霉素途径的响应机理
        1.3.3 SVP对其他的响应机理
    1.4 SVP基因的表达
    1.5 SVP基因蛋白互作研究进展
    1.6 展望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SV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SVP基因成员鉴定
        2.1.2 系统发育分析
        2.1.3 选择压力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VP基因成员鉴定及进化分析
        2.2.2 SVP基因受到的选择压力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CcSVP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拟南芥转化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及载体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研究方法
        3.2.1 山核桃雌花芽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3.2.2 引物设计及基因扩增
        3.2.3 目的片段的中间载体构建
        3.2.4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3.2.5 转化农杆菌
        3.2.6 拟南芥遗传转化
        3.2.7 转基因植株纯合子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山核桃花芽总RNA质量检测
        3.3.2 CcSVP基因克隆
        3.3.3 CcSV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3.3.4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CcSVP蛋白互作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菌株及载体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研究方法
        4.2.1 同源重组引物设计
        4.2.2 基因扩增与中间载体构建
        4.2.3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构建
        4.2.4 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
        4.2.5 二倍体酵母的融合与筛选
        4.2.6 重组质粒自激活检测
        4.2.7 蛋白互作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CcSVP与 CcAP1、CcSOC1、CcFLC序列分析
        4.3.2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鉴定
        4.3.3 CcSVP与 CcAP1、CcSOC1、CcFLC蛋白互作鉴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CcSVP与 CcAP1 蛋白同源互作域筛选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菌株与载体质粒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 研究方法
        5.2.1 截短体扩增引物设计
        5.2.2 截短体基因扩增及酵母重组表达载体构建
        5.2.3 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
        5.2.4 二倍体酵母的融合与筛选
        5.2.5 蛋白互作检测及自激活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CcSVP与 CcAP1 蛋白结构域分析
        5.3.2 CcSVP、CcAP1 截短体的克隆与酵母载体构建
        5.3.3 截短体蛋白与全长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MADS-box基因对花的发育及开花早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EMS诱变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D]. 杜红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山茶花B功能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D]. 聂紫艳.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3]VcHEC基因在蓝莓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 安爽.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4]油松LEAFY/NEEDLY靶基因筛选及其功能特异性研究[D]. 刘双委.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5]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SOC1基因的功能鉴定[D]. 袁建波.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核桃花芽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筛选及初步功能鉴定[D]. 王萌.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D]. 张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D]. 胡齐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9]黄麻、山药和窄叶羽扇豆开花相关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和进化研究[D]. 王旭.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山核桃SVP基因功能研究[D]. 吴迪.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MADS-box基因对花发育和开花时间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