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一、莫扎特创作《费加罗的婚礼》前后(论文文献综述)

王鹤梦,邱桂香[1](2021)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认亲场景的喜剧性解读》文中认为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Beaumarchais,1732—1799)的作品里最着名的当属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刚开始因涉及贵族、政治而被禁演数年,却不妨碍这部优秀作品的流传并成功地成为欧洲的中心话题。在莫扎特和达·蓬特的共同努力下,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于1786年5月1日首演。虽然首演前后受到一些阻碍,但从莫扎特的书信中可以发现,这部歌剧很快就在布拉格受到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他们全都在谈《费加罗》。弹的、唱的、

孙海霞[2](2021)在《莫扎特两首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及演唱处理对比》文中提出《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这两部歌剧是莫扎特的歌剧里面极其出彩的代表作,剧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形象及其经典咏叹调。本文以莫扎特代表性两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中的伯爵夫人以及采琳娜的女高音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和《你就会看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位人物的剧情背景、歌词内容、音乐风格、角色情感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个人的演唱实践从呼吸技巧的运用、咬字发音以及速度、节奏与旋律处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莫扎特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女高音咏叹调进行深入研究,给如何掌握莫扎特歌剧中不同风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提出了建议。

刘霖霖[3](2021)在《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人物塑造及审美呈现》文中研究指明《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题材的现实性和歌剧的音乐性以及明朗、幽默的音乐笔调都生动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个性、心理特征,使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深入人心,成为经典。笔者将选择众多经典形象中的一个——凯鲁比诺,进行人物性与音乐性的分析和研究,再次从音乐、审美、演员、观众等多视角,多方位感受人物角色的无穷魅力与文化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人物形象凯鲁比诺,主要是对作品本身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进行文本分析;二、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审美呈现,主要是从人物的唱段、表演、观众的审美期待进行音乐分析;三、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文化意义,主要是从审美对象的特性、审美价值(包括个体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多视角的解读,提高艺术审美素养,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蕴。

吴怡燃[4](2021)在《歌剧《彭特国王米特拉达梯》中阿丝芭西亚咏叹调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表明

魏博[5](2021)在《莫扎特歌剧在电影中的运用——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诞生于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着名作曲家莫扎特,是一位众所周知并且名副其实的音乐大师。艺术作品通常反映的是那个时期的光明与黑暗,因此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我们随处都可以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古典主义气息。歌剧作为古典音乐其中的一类,莫扎特更是把歌剧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创作的作品在促进古典主义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它在整个人类音乐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莫扎特歌剧具有民族性、优美而又不缺灵性,莫扎特歌剧越来越受欢迎。同时,随着电影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有声电影的到来,歌剧作为重要的一种声音介入到电影中,本文主要从几部采用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电影中,根据歌剧的特点探究歌剧在电影中的作用和电影对歌剧传播的推动作用。

张成龙[6](2021)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演唱解析》文中研究指明《你赢得了诉讼》是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所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阿尔维玛伯爵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男中音咏叹调,莫扎特运用丰富的音乐创作技法,通过这首咏叹调将阿尔维玛伯爵多疑、贪婪、好色荒淫、自大的旧贵族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整首作品旋律流畅悦耳,戏剧性极强,在诸多国际性的比赛中,众多男中音都把这首咏叹调作为展现自己实力的首选作品,无论是从作品蕴含的意义,曲目中丰富的演唱技巧亦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值得男中音声部去深入研究的一首作品。因此,本文将对《你赢得了诉讼》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解析,具体通过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主要剧情、创作时代背景的简介,以及对阿尔维玛伯爵人物特点的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阿尔维玛伯爵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该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对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进行深入详细的演唱解析,解决这首作品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到的演唱技巧和演唱处理。通过曲目情感的表达及舞台实践心得进行阐述,意在帮助演唱者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歌曲,使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更加规范完整,最终能够在舞台上成功塑造阿尔维玛伯爵这一形象。

刘凯惠[7](2021)在《莫扎特歌剧女中音角色分析及演唱研究 ——以凯鲁比诺、赛克斯图斯为例》文中认为莫扎特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他在短短35年的生命历程中,共创作歌剧22部、艺术歌曲33首,且多数深受人们喜爱,在西洋声乐艺术发展历史上也有着突出贡献。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把女中音声部嗓音的特殊性、音域、音色、独特表现力与艺术魅力等特征都充分挖掘出来。作品演唱中有关吐字发声、呼吸运用、声音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等,歌唱艺术基本环节的设定独具匠心。从宣叙调到咏叹调对演唱者所提供的技术与艺术空间要求极高,不仅要会纯熟的技术技巧,还得懂风格特点的艺术审美与表达,在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中有着实用价值。本文结合理论与演唱实践对《蒂托的仁慈》和《费加罗的婚礼》两部歌剧中女中音的三首咏叹调进行分析,力图从音乐本体及不同歌唱家演唱版本与自身演唱实践体验角度,分析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女中音角色的艺术特征及对歌唱训练的教学意义。本文共设置为六个部分:一是引言,主要概述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途径和研究意义;二是浅析女中音声部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征;三是简单介绍了莫扎特歌剧在西洋歌剧史中的艺术价值,概括出其歌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音乐特点。重点阐述了女中音角色在莫扎特歌剧中的艺术魅力;四是分别列举凯鲁比诺和赛克斯图斯一角在莫扎特歌剧中的三首代表性咏叹调,从音乐本体、演唱实践和对比不同歌唱家演唱版本的音视频范例,分析女中音角色在莫扎特这两部歌剧中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实践规范;五是结合笔者在学习与演唱实践莫扎特歌剧女中音咏叹调历程,分别从理性和感性角度阐述了其在歌唱训练中的教学意义。

张浩哲[8](2021)在《《你赢得了诉讼》音乐特性与演唱诠释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你赢得了诉讼》是《费加罗的婚礼》经典咏叹调之一,它由莫扎特创作而来,歌剧中"费加罗"、"阿玛维瓦伯爵"均为男中音声部,在本作品中具有刻画人物形象意义。《你赢得了诉讼》属于具有代表性的男中音唱段,规定情境是苏珊娜爱抚矛盾制造者阿玛维瓦伯爵,使其从陷入仆人设计圈套这一愤怒情绪中摆脱出来。此咏叹调能体现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起初为愤怒,而后在大脑中反复思量最终消除疑虑并沉浸在幻想的胜利中喜不自胜。本文通过探析《你赢得了诉讼》音乐特性及演唱方略,以期为学唱此咏叹调提供参考。

赵月卿[9](2021)在《前古典时期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与审美接受》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前古典时期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研究现状,小调交响曲作为“异类”与当时的时代交响曲整体创作趋向并未同步。笔者通过反思这一特殊音乐现象,关注到音乐体裁与时代审美之间的密切关联,从社会阶层、作曲家身份、商业化进程等背景出发,主要以海顿的10部小调交响曲为例,对小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体裁属性、审美接受和其数量较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三章,依次论述维也纳交响曲兴起的社会背景及社会功能、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审美与接受。第一、第三章主要采取宏观视角,将小调交响曲这一体裁放置到前古典时期维也纳整体历史背景之下,属于历史性研究;第二章则结合拉特纳的“音乐话题理论”,从音乐结构特征、音乐体裁特征对小调交响曲进行了分析。

万赵吉雨[10](2021)在《拉特纳的“话题理论”及其扩展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伦纳德·G·拉特纳(Leonard G.Ratner,1916-2011)是美国音乐学家、作曲家,话题理论的奠基人。他在1980年出版的《古典音乐:表现、形式与风格》(Classic Music:Expression,Form,and Style)一书被认为是话题理论的奠基之作。拉特纳这样描述“话题”(Topic):“18世纪早期音乐中发展出的特性音型(characteristic figures),它们与崇拜、诗歌、戏剧、娱乐、舞蹈、仪式、军事、狩猎和下层阶级生活相关,为古典作曲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遗产,有些音型与感觉和情感有关,有些则是像图画般的描绘”。话题大致可被分为类型(Type)和风格(Style)两类,前者指的是成型的作品,后者指的是音型和进行。“话题理论”(Topic Theory)在音乐分析中所做的,就是通过话题做音乐意义的分析与解读。该理论一经面世便受到不少理论家的关注,话题的研究范围也逐渐漫出了古典音乐、西方音乐以及经典作品的边界。笔者以拉特纳的“话题理论”为出发点,希望在梳理好其理论形成及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后来的扩展运用做出厘清,使该理论成为一种有效并易于掌握的分析工具。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个成分构成,绪论包括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概述、本论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一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是拉特纳“话题理论”的形成过程,为读者梳理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第二章是拉特纳“话题理论”与其他分析理论的对比;第三章是拉特纳“话题理论”的扩展运用,包含他的两名学生——阿兰布鲁克和阿伽乌的重要论述。结语部分是对本文写作思路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对话题理论运用和发展进行的思考。

二、莫扎特创作《费加罗的婚礼》前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莫扎特创作《费加罗的婚礼》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1)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认亲场景的喜剧性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釜底抽薪”认亲场景喜剧性的诠释学分析
二、“釜底抽薪”认亲场景的文化性解读

(2)莫扎特两首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及演唱处理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莫扎特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一)莫扎特及其歌剧创作
        1.莫扎特的生平
        2.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二)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创作背景
        1.《费加罗的婚礼》创作背景
        2.《唐璜》创作背景
二、《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你就会看到》的剧情、歌词对比
    (一)剧情背景对比
    (二)唱段歌词内容对比
三、《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你就会看到》的音乐风格及角色情感对比
    (一)音乐风格对比
    (二)角色情感分析对比
四、《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你就会看到》的个人演唱实践对比
    (一)呼吸技巧运用的对比
    (二)咬字发音问题的对比
    (三)速度、节奏与旋律处理的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人物塑造及审美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价值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人物形象凯鲁比诺
    (一)莫扎特生平
        1.传奇的少年与青年时光
        2.最后的“安魂曲”
    (二)《费加罗的婚礼》概述
        1.喜歌剧与《费加罗的婚礼》创作
        2.歌剧的情节结构
    (三)凯鲁比诺人物形象特征
        1.凯鲁比诺人物性格特点
        2.凯鲁比诺人物形象对演唱声部的审美选择
二、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审美呈现
    (一)凯鲁比诺人物唱段分析
        1.咏叹调《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演唱分析
        2.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
    (二)唱段表演中的审美传递——以Cecilia Bartoli演唱为例
        1.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2.观众的审美接受与期待视野
    (三)人物塑造中的审美情感诠释
        1.两首咏叹调演唱的二度创作对人物形象的审美解释
        2.观众审美情感的真实感与共鸣感
三、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时代文化意义
    (一)审美对象的特性与凯鲁比诺人物塑造
        1.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2.凯鲁比诺角色面貌的多样性
    (二)审美价值的体现与凯鲁比诺人物塑造
        1.凯鲁比诺人物角色的本体价值
        2.凯鲁比诺人物形象的社会价值
        3.凯鲁比诺人物塑造的艺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莫扎特歌剧在电影中的运用——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莫扎特歌剧的风格特征
    (一)莫扎特歌剧概述
        1. 莫扎特及其歌剧简介
        2. 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色
        (1)民族性与时代性突出
        (2)节奏性强
        (3)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风格特征
        1. 用音乐巧妙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咏叹调的运用
        2. 推动戏剧情节发展——重唱的运用
        3. 重视发挥器乐的作用——管弦乐的使用
二、《费加罗的婚礼》在电影中的运用
    (一)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运用
    (二)在电影《碟中谍》中的运用
三、从莫扎特歌剧初探歌剧与电影的关系
    (一)电影中的音乐功能
        1. 歌剧的渲染环境功能
        2. 歌剧的抒情功能
        3. 歌剧的深化主题功能
    (二)电影对歌剧的推动功能
结语

(6)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演唱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
    1.1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的时代背景
    1.2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情概述
2 阿尔维玛伯爵人物特点分析
3 《你赢得了诉讼》的音乐特点分析
4 《你赢得了诉讼》的演唱解析
    4.1 宣叙调部分
    4.2 咏叹调部分
        4.2.1 咏叹调第一部分
        4.2.2 咏叹调第二部分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莫扎特歌剧女中音角色分析及演唱研究 ——以凯鲁比诺、赛克斯图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女中音声部概述
    (一)声乐史上女中音声部的发展
    (二)女中音声部的嗓音特征与判别
        1.声部概念
        2.嗓音基本特征
        3.声区与音域
        4.嗓音与声部判别
    (三)女中音声部的类别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1.女中音的种类及其表现力
        2.女中音声部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莫扎特歌剧及其女中音角色的艺术特征
    (一)莫扎特歌剧创作
    (二)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三)女中音角色在莫扎特歌剧中的艺术魅力
三、莫扎特歌剧中代表性女中音咏叹调的分析及演唱
    (一)以《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一角为例
        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概述
        2.第一幕中咏叹调“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3.第二幕中咏叹调“你们可知道”
    (二)以《蒂托的仁慈》中赛克斯图斯一角为例
        1.歌剧《蒂托的仁慈》概述
        2.第一幕中咏叹调“我走,我走”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唱实践
        3.三位歌唱家演唱“我走,我走”版本鉴赏
四、莫扎特歌剧女中音咏叹调在歌唱训练中的意义
    (一)对呼吸灵活性、均衡性的训练
    (二)对声音统一性、连贯性的训练
    (三)对咽部立腔咬字技术的训练
    (四)对声门闭合着力点的训练
    (五)对古典声乐美感性的训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2:莫扎特歌剧

(8)《你赢得了诉讼》音乐特性与演唱诠释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你赢得了诉讼》音乐特性
    (一)音乐特点
    (二)曲式分析
二、《你赢得了诉讼》演唱诠释
    (一)演唱语言的精准处理
    (二)演唱气息的处理
    (三)演唱音色的处理
结语

(9)前古典时期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与审美接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界定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涉及前古典至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小调交响曲研究
        1、国内
        2、国外
        (二)涉及小调调性及十八世纪小调奏鸣奏鸣曲式相关研究
        1、国内
        2、国外
        (三)涉及18 世纪音乐会建制的相关研究
        1、国内
        2、国外
        (四)涉及前古典时期维也纳出版业的相关研究
    三、论题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交响曲兴起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功能
    第一节 1760—1790年的维也纳景况
        一 新兴的中产阶级及音乐家收入情况
        二 “跨阶层”的私人音乐活动
        三 “权力下移”的公共音乐活动
        四 从家臣到赞助人制度的转变
        五 宫廷作曲家作品的商业化
    第二节 小调交响曲的人文意涵
        一 十八世纪小调交响曲综述
        二 狂飙突进运动与小调的渊源
    小结
第二章 小调交响曲创作特征分析
    第一节 共性音乐特征
        一 管弦乐队
        二 音乐体裁
        三 主题结合
    第二节 特性音乐特征
        一 呈示部中的“中音全奏”
        二 变化奏鸣曲式
        三 狂飙风格
        四 宗教因素
    小结
第三章 小调交响曲的审美与接受
    第一节 审美之于小调交响曲
        一 时代审美来源及特征
        二 审美转变过程下的小调交响曲
        三 新兴听众的喜好
    第二节 接受之于小调交响曲
        一 经纪人及出版商的引导
        二 自由作曲家的“接受”
        三 商业化生产所限制的“接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词条:十八世纪交响曲“哈布斯堡君主政体:维也纳、萨尔茨堡”
附录A 维也纳消费水平示意图
    附录A1 维也纳不同阶层年收入示意图(fl)
    附录A2:1787年维也纳物价(fl)
    附录A3:1785年中产阶级生活消费(fl/年)
    表A4:1792年中产阶级生活消费(fl/年)
    表A5:1784—1785年演员、音乐家收入一览(fl)
    表A6:1783年—1788年名家音乐会收入
附录B 剧院占地面积图
    表B1:维也纳公共音乐厅占地面积图(单位:英尺)
附录C 剧院价目表
    表C1:克恩顿剧院价目表(fl)
    表C2:城堡剧院价目表(fl)
附录D 私人音乐活动赞助情况
    表D1:1760——1780年赞助情况一览
    表D2:1790 年赞助情况一览
附录E 公开音乐会节目单
    表E1:1770—1790年公共音乐会中交响曲演出记录表(111次演出记录)
    表E2:1790—1808年公开音乐活动中交响曲演出情况(174次演奏记录)
    图E3:维也纳1780—1790年公共音乐会数量图
附录F 报纸及杂志评价
    ~#f小调“告别”交响曲的评价(法)
后续研究的课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
    待发表论文(已接收)
致谢

(10)拉特纳的“话题理论”及其扩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拉特纳“话题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探索
        一、重要术语的变更
        二、话题内容的积累
        三、分析应用的尝试
        四、理论发展的空间
    第二节 建立
        一、分析目标的确定
        二、话题内容的完善
        三、分析观念的整合
        四、理论扩展的方向
第二章 拉特纳“话题理论”与其他分析理念的对比
    第一节 与查尔斯·罗森的“音乐与情感”相比
        一、关于情感表现
        二、关于音乐风格
        三、关于分析视角
        四、关于分析立场
    第二节 与埃罗·塔拉斯蒂的“音乐符号”相比
        一、对音乐意义的阐释
        二、对音乐与语言的类比
        三、对音乐表演的关注
        四、对历史因素的考虑
第三章 拉特纳“话题理论”的扩展运用
    第一节 对话题内容的扩展
        一、拉特纳的扩展
        二、阿兰布鲁克的扩展
        三、阿伽乌的扩展
    第二节 对分析方式的扩展
        一、关注音乐表演
        二、阐释音乐姿态
        三、探索音乐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四、莫扎特创作《费加罗的婚礼》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 [1]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认亲场景的喜剧性解读[J]. 王鹤梦,邱桂香. 音乐生活, 2021(08)
  • [2]莫扎特两首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及演唱处理对比[D]. 孙海霞.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3]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人物塑造及审美呈现[D]. 刘霖霖.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4]歌剧《彭特国王米特拉达梯》中阿丝芭西亚咏叹调的实践探究[D]. 吴怡燃. 西安音乐学院, 2021
  • [5]莫扎特歌剧在电影中的运用——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J]. 魏博.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21(06)
  • [6]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演唱解析[D]. 张成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莫扎特歌剧女中音角色分析及演唱研究 ——以凯鲁比诺、赛克斯图斯为例[D]. 刘凯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8]《你赢得了诉讼》音乐特性与演唱诠释探究[J]. 张浩哲. 黄河之声, 2021(07)
  • [9]前古典时期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与审美接受[D]. 赵月卿.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拉特纳的“话题理论”及其扩展运用研究[D]. 万赵吉雨.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