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计件工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郑凯明[1](2021)在《社会偏好信息对合同设计的影响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文中提出经典合同理论将自利理性作为分析的基础,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以自利理性为基础的合同理论未能很好的解释和预测现实中人们的真实决策,例如Lim和Ho(2007)[1]以及Ho和Zhang(2008)[2]的研究表明了几种不同的合同(如两部定价合同、数量折扣合同等)在实验中未能达成理论预测的供应链协调结果。特别地,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不仅会考虑其自身经济利益,也会考虑他人的利益。这些行为与理论预测相背离的现象被解释为人们在决策时受到互惠、公平、利他等社会偏好的影响。直观上看,社会偏好也必然会对合同中参与各方的行为及合同的设计带来影响,但将这些社会偏好纳入合同设计的考虑因素,并检验这些因素相关影响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将社会偏好因素纳入到合同设计的考察范围,研究了社会偏好信息如何影响合同设计以及合同参与者行为。本文选取了经典合同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隐藏行动问题、隐藏信息问题和资产专用性投资问题三个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社会偏好对上述几类合同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假设。随后,本文使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实验室中构建可控的微观经济环境,获得了实验数据,基于实验数据用统计学和计量方法在统计显着性意义上检验了相应的假设。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首先,本文考察了在隐藏行动问题框架下社会偏好信息对合同设计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建立并求解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委托人通过固定工资和计件工资激励代理人努力,且委托人可以使用高于代理人固定工资触发代理人正向的互惠偏好。模型均衡表明,当代理人的互惠偏好水平较高时,委托人会以高的固定工资触发代理人的互惠偏好。在实验方面,本文使用了一个两阶段的实验来检验理论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委托人确实会在个人水平互惠信息可获取时进行工资合同的定制,有相当部分的委托人都提供了较高的固定工资。但是,理论模型的另一个预测,即委托人可以从合同的定制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未能在实验结果中得到支持。进一步,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背后的原因,本文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在个人信息组中的代理人相对社会信息组中的代理人有着更高的固定工资水平期望,因此代理人的互惠水平触发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委托人获得的个人互惠水平信息与代理人的工资期望显着负相关,而与互惠强度水平不相关。其次,本文考察了在隐藏信息问题框架下的社会偏好信息对合同设计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代理人社会偏好的甄别模型,委托人在提供合同时可以获得各个代理人在横向和纵向对其它人收益的关心程度信息。模型结果表明,社会偏好会使委托人的收益水平降低,以补偿代理人对其收益水平的关心引起的效用损失。在实验方面,本文设计了两组实验,分别对应了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代理人的社会偏好相关信息和无法观察到信息两种情形。实验结果表明,委托人倾向于提供菜单合同而不是单一合同。当社会偏好相关的信息可获取时,代理人的劣势规避偏好相关信息确实会对委托人的合约设计产生影响。然而当委托人对合约进行制定时,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未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最后,本文考察了在资产专用性投资问题下的社会偏好信息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对一个典型的资产专用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从模型均衡角度阐述了在自利理性假设下的资产专用性投资不足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说明了投资激励可能的来源。在实验方面,本文使用实验设计分解了一个典型的敲竹杠博弈。实验包括一个无信息的基准组和两个信息组。一个信息组是由一个最后通牒博弈和敲竹杠博弈组成,另一个信息组是一个信任博弈与敲竹杠博弈组。在信息组中,通过向投资者提供被投资者在上一阶段不同博弈中的分配行为,研究了这些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资者确实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从中获益。两个信息组中,互惠偏好使得被投资者提高了转移支付水平,事后的否决权对于提高转移支付的作用有限。此外,即使在投资者可以获得这些信息时,投资者也存在大量的投资错误。基于对被投资者效用函数的估计,本文提出了不同信息下的正确使用这些信息的方式。本文有如下的创新性贡献:(1)在隐藏行动问题中,委托人可以使用高于代理人期望工资的方式触发代理人的互惠偏好,但在工资定制情形下代理人期望工资水平变得更高,从而代理人的正向互惠偏好更难被触发。进一步,委托人也就无法在工资定制的情形下获得更高水平的收益。(2)在隐藏信息问题中,本文研究了在代理人存在社会偏好时的代理人生产能力甄别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偏好可以被理解为委托人甄别代理人类型的一种成本,尽管委托人此时可以甄别有社会偏好的代理人生产能力,但委托人的收益难以提高。(3)在敲竹杠问题中,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投资者在事后的否决权,投资者在事前期望的互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投资者投资激励。这些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基于社会偏好信息进行合同设计研究文献,也为实践中将社会偏好对合同的影响纳入决策考虑提供了理论参考。
孙延政[2](2020)在《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文件,是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规划。在国家的号召和实际的应用需要求下,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趋势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自动化工厂、数字工厂、互联工厂和智能工厂。某制动系统公司已自研和引进信息化技术多年,已完成第一代制造执行系统,属于数字工厂的范围,由于研发时间早,研发时的技术人员水平与现在相比较底,用现在的眼光看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进升级。本论文描述的是某制动系统公司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方法、技术和过程。所描述的系统包括如下主要功能模块:基础数据管理、计划管理、制造执行管理、设备管理、线边库管理、工装模具管理、打印伺服管理、自动任务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微软的.Net Framework Core2.0,数据库平台采用了微软的SQL Server 2014。开发语言采用了 C#语言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语言,其中C#语言主要负责生产线现场的生产流程控制、PLC设备的通讯和业务逻辑层的Webservice,VBA主要负责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报表展示。架构设计上使用分层的软件设计,分为了数据层、数据管理层、应用逻辑层、表现层(也称前端界面层)。在前端界面层的设备选择上,选择使用了三种终端设备,一是普通台式机用于基础数据管理,二是工业平板用于车间的报工、检验等操作,三是手持设备,用于车间的流动报工和出入库和管理。本系统重点解决了某制动系统公司多年来积累下的软件系统问题,改善了生产车间的制造管理过程,在计划管理、进度分析、制造管理等方面效果显着,从制造系统的管理角度分析,节约了 30%的管理人员,班组长由原来的90个减到了当前的60个,有效节约了管理成本,现场的物料堆积情况,也大大改善了。
王泽华[3](2020)在《价值链视角下铁路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载铁路运输作为国内大宗物流的首选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保证重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上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就是其中之一。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是指铁路货车检修企业对重载列车车辆进行现场检修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所实施的质量管理。高水平的现场检修质量管理是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效率,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其价值链内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中各环节逐个分析得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分别从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方面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首先,通过价值链分析、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现场实际经验对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从其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方面对现场检修质量管理内容和检修单位组织体系进行具体阐述,总结得出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调度指挥体系不合理、现场管理粗放、设备材料管理低效和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文献分析整合和案例研究,对国外制造企业和铁路相关企业质量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得到铁路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领域相关启示。最后,结合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现状和案例启示提出了应用6S管理、配件采购卡控、车辆运行质量跟踪、基础设施改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改进等六点提高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水平的改进建议。基于价值链视角逐环节进行改进,为提高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实现了铁路重载列车现场检修的高效管理。图31幅,表5个,参考文献50篇。
李云鹏[4](2020)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列车组的不断建设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更是作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各地。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供电部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作为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变电所等牵引供电设施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电气铁路运营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供电部门试图将信息管理与供电设备的现场情况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针对供电段自身特点和操作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各供电段在构建契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仍未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局限,使得如今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高速列车快速发展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和研究出一套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南昌供电段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南昌供电段现有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上,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满足南昌供电段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在比较B/S和C/S模式的功能后,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管理系统的万维[网]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后台开发语言采用PHP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来搭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结构和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详细设计了各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给出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和数据库细节。最后,根据南昌供电段系统的实际测试过程,分析供电段提供的所有检测数据和报表,将系统划分为8个模块:登录模块、系统管理、故障统计子系统、接触网运营维护子系统、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变电所检修管理子系统、轨道车管理子系统、职工教育管理子系统,并设计了每个模块的对应的数据库。该系统的开发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业务流程标准化。特别是,通过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从大量纸质账单和各种统计调查中节省出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直观的显示设备检修进度与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基础,实现科学规范的铁路供电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了供电安全。
任慧[5](2019)在《Seru生产柔性分析与鲁棒性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中,高效率的装配流水线曾推动了整个工业化的进程。然而,在当今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下,装配线的刚性弊端日益彰显。Seru生产是基于装配线的一种新兴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的柔性与批量生产的高效性,能较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大量企业通过实施Seru生产获得了可观利润,因此Seru生产的相关研究成为了当今运营管理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虽然Seru生产的产生背景、实施条件、Line-Seru转换等多个问题已被阐明,但是Seru生产优于装配流水线的内在机理并未得到过系统阐述。基于Seru生产的实施经验和大量研究成果,本研究先证实Seru生产相对于装配流水线的有效性。随后对Seru生产有效性的内在机理——柔性和鲁棒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环境下Seru生产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根据Seru生产与装配流水线这两个生产系统的流程设计特点以及批量产品随机到达的实际情况,以产品等待服务时间为指标比较这两个生产系统。利用排队论和马尔可夫链理论分别构建出两个系统的产品平均等待队长公式。设置不同场景对应的公式参数,并分析各场景下Line-Seru转换改变的平均等待队长。最终证明Seru生产更适应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环境,进而证实了Seru生产相对于装配流水线的有效性。其次,对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展开研究。本研究根据Seru生产系统内每个单元负责生产的产品种类数确定柔性生产结构。考虑到柔性生产结构的效率,本文关注了称为d-链的一类对称柔性结构。由于最大预期销售量表示最大程度满足需求且不产生库存的产品生产数量,本文以d-链实现的Seru生产系统最大预期销售量来度量该结构的柔性性能。先研究2-链结构,发现系统最大预期销售量可以通过求解最大流问题确定。由于2-链属于封闭链,不易研究最大流。本文研究结构近似的2-开链,并利用马尔可夫链理论获得2-开链的最大流。最终得到2-链下系统最大预期销售量,即2-链性能的度量表达式。随后,将2-链柔性的研究思想扩展到任意d-链柔性的研究中。不同的是d-链结构对应的开链具有模块化属性,需要对每部分利用马尔可夫链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d-链d值和系统规模的增加,Seru生产系统的最大预期销售量逐渐增大。(2)需求离散程度越大,就需要配置柔性程度越高的对称链来提升系统柔性。利用本文提出的d-链性能度量方法,研究一般柔性生产策略和部分备货生产策略下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配置决策。在一般柔性生产策略中,基于经营杠杆构建以实现系统预期利润最大为目标的柔性配置决策模型,确定Seru生产系统最优的对称柔性结构。部分备货生产策略实质上是一个第一阶段备货生产、第二阶段柔性生产的两阶段生产。以随机需求与两阶段产能的预期错配数量度量d-链设计的Seru生产系统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虽然增加柔性程度(d值)可以减少预期错配成本,但与此同时也会增加配置成本。比较成本的增减,确定该策略下Seru生产系统理想的柔性生产结构。第三,对Seru生产系统进行鲁棒性构建研究。Seru生产系统的构建主要由设施建设和多能工配置组成。由于单元分散的Seru生产系统涉及多个地区,突发设施故障和多能工短缺的可能性较大且情况复杂,因此,本文着重从单元选址和多能工配置两方面研究该系统的鲁棒性构建。(1)研究了考虑备份供应策略下可靠的单元选址问题。为了应对设施故障导致的供应中断,采取给每个客户分配备份供应单元的鲁棒策略。实际中所有单元可能同时中断,因此存在客户需求无法满足的预期损失成本,进而提出新的客户分配准则。以单元构建、预期运输和预期损失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单元选址分配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以我国某个大型连锁企业构成的真实供应网为算例,确定最优单元位置和客户多级分配,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已有选址分配模型对比,本文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单元能力约束,并且减少了总成本,说明本文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且优化方案具有经济效益。(2)研究了考虑预期调配策略下可靠的多能工配置问题。多能工短缺易导致外部服务损失,本文采用从正常单元调配部分多能工到受损单元的鲁棒策略来帮助恢复运营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受损单元初始分配人数和短缺人数,制定预期调配准则。构建以运营效率和预期调配成本为目标的多能工优化配置模型,设计NSGA-II求解模型。以某个大型企业对六个生产基地分配多能工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Pareto解集中,极端追求预期调配成本最小的方案会导致部分多能工闲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运营效率的下界约束。对多能工短缺概率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短缺概率偏小时预期调配成本较少,短缺状况对分配决策影响较小。小幅度增加短缺概率,预期调配成本明显增加,此时短缺状况将显着影响多能工的分配决策。Seru生产是一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完善Seru生产系统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开展Seru生产研究和推进Seru生产的实施产生积极作用。
姚铮[6](2019)在《车灯企业ERP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整车厂商对车灯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特别是ISO/TS1 6949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的溯源追踪,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车灯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ERP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后,代表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应该大量部署应用,但现实中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成功率并不高,应用程度偏低。因此如何提高ERP在车灯企业中的实施成功率,如何加强ERP实施中的计划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车灯企业的市场情况、发展趋势、竞争动态、行业的特点和难点等一系列行业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的主要业务场景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专业应用方案。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大量企业ERP实施情况,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成功保障的要素,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车灯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甘特图编制实施主计划,通过咨询式实施方法,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评述。基于上述的方案、工具和实施方法论,在实际案例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综上所述,通过制定车灯企业信息化应用方案,采用甘特图编制实施主计划,运用咨询式实施方法指导整个实施过程,是提升车灯企业实施ERP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帮助企业成功应用,最终实现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
王慧莹[7](2015)在《港口中分权型计件工资的SaaS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港口企业集团的生产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初见规模,计件工资管理形式多为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然而,港口企业集团中对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信息化实现存在以下问题:信息化建设效率低,集团下各个部门计件规则不统一导致系统开发量大、成本高;港口企业集团下各个公司在实现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信息化中,需较高的软硬件投入成本,承担一次性购买软硬件的投资风险;港口企业集团下属公司需要专人维护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系统,维护成本高;计件规则多变,现有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系统可扩展性较差;许多中小港口企业对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无充足资金支撑其实现信息化。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系统属于中小企业管理系统范畴。分析SaaS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及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信息化问题。在现有SOA架构的基础上,采用SaaS多租户技术与规则引擎技术,实现基于港口集团在其自建的私有云平台下,SaaS多租户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系统,在普通SaaS模式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包括资源虚拟化、并行部署多租户使用、个性化等优点的解决方案。港口企业建立企业私有云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化成本同等投入享受更高级别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首先,以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现状,SaaS多租户研究为背景,分析了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存在的业务流程问题,引入规则引擎技术,给出了SaaS模式下港口企业计件工资管理的业务逻辑可定制模型。其次,研究了SaaS模式下,港口集团在现有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SaaS多租户港口计件工资系统部署中数据库模型研究。最后,基于云平台的港口生产管理系统是实现港口生产业务系统与其他系统无缝集成的良好解决方案,而且为中小港口提供了应用便捷、成本低、基本免维护的生产管理系统。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对现有系统向基于SaaS应用改造。以某港口集团为例,对其在SaaS模式下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系统做了详细设计。
蔡健[8](2013)在《基于信息集成的薪酬管理系统规划与应用 ——以千金药业为例》文中认为信息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技术。信息技术的战略价值表现在它不仅可用于提高企业的业务运作效率,还可在整合组织和社会资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缺失,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以解决业务发生过程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互相独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多系统的并存,使企业信息化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冗余、重复建设、流程断裂等等问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变得越来越艰难。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集成方式合理的解决以上诸多的问题,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需求,选择了薪酬管理系统集成的角度,以信息集成化理论、信息规划理论、薪酬管理理论等为指导思想,通过走访调查,深入了解了该公司薪酬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薪酬管理信息化的总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重新的规划、设计、推广和应用。该系统的应用能满足该企业薪酬管理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薪酬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也为后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左新娥[9](2014)在《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人类已经大步跨进了信息化时代。信息、能源、材料已并列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三大资源,渗透于生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工资管理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利用计算机帮助企业高效率完成工资管理的日常事务,开发出一套工资管理系统,实现工资管理自动化,是一个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会为企业部门带来更好的工作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Web服务器端开发技术的完善使开发复杂的Web应用成为了可能。基于B/S结构的J2EE企业级平台成为了当今企业信息管理的最佳方案。论文基于某公司现有工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和验证了其工资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案。系统选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轻量级框架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并对它们进行了很好的整合。SSH2整合框架采用了多层架构思想,以Struts2作为MVC的实现框架,Hibernate负责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和数据的获取,Spring充当核心框架通过它的IOC和AOP技术为Hibernate提供支持类,对Struts 2的Action进行代理,实现三者的融合。系统主要实现了用户登录、工资管理、计时计件管理、奖惩管理、工资发放管理、系统维护和套帐管理等基本功能。目前,企业工资管理系统正在试运行,能完成公司复杂、繁琐的工资管理全过程,实现了公司工资管理的自动化,大大了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公司员工因系统友好的界面、简易的操作性对运行效果都比较满意。同时其稳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
郭宸[10](2013)在《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经贸领域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港口对于我国经济与贸易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港口企业的现场作业中,计件工资仍然是主要的工资支付形式,它对于港口作业人员的激励,提升港口作业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港口信息化的发展,原有的手工计算方式和功能单一的计件工资系统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港口的需求。本文将以广州港信息化建设为研究背景,通过调研分析广州港各子公司的计件工资业务流程现状和计算方法,针对各公司计件工资计算种类繁多、规则复杂且灵活多变的特点,为解决传统的计件工资系统智能型、适应性不足的弱点,而设计开发出一个能够广泛应用于国内大多数港口企业,应对各种方式的计件工资计算,同时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本文将以港口业务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港口计件工资的种类与计算方法特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与此同时,为应对计件工资计算规则复杂且灵活多变的特点,系统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还将运用与通用集中式系统开发原理以及规则库相关的理论方法,来实现计算规则的自动判断与匹配、工资的自动计算与分配等功能,以便提高计件工资系统的智能型、适应性和自主性。该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对于目前各港口计件工资系统所遇到的难以维护、计算效率低、柔性差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港口计件工资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进一步激励港口员工作业积极性,进而提高港口作业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通用计件工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计件工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偏好信息对合同设计的影响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社会偏好的概念、测度和揭示方式 |
2.1.1 概念的界定 |
2.1.2 社会偏好的测度 |
2.1.3 社会偏好信息的揭示方式 |
2.2 隐藏行动问题 |
2.3 隐藏信息问题 |
2.4 资产专有性投资问题 |
2.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隐藏行动问题框架下基于社会偏好信息的合同定制 |
3.1 理论模型 |
3.1.1 模型描述 |
3.1.2 均衡 |
3.1.3 风险规避的代理人 |
3.2 实验设计 |
3.3 理论预测 |
3.4 实验结果 |
3.4.1 描述性结果与回归分析 |
3.4.2 结构估计 |
3.5 小结 |
第四章 隐藏信息问题框架下基于社会偏好信息的合同定制 |
4.1 理论模型 |
4.1.1 模型描述 |
4.1.2 均衡 |
4.2 实验设计 |
4.3 理论预测 |
4.4 实验结果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委托人行为 |
4.4.3 代理人行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资产专用性投资问题下社会偏好信息对投资激励的影响 |
5.1 理论模型 |
5.2 实验设计 |
5.3 理论预测 |
5.4 实验结果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互惠和否决权对被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
5.4.3 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
5.4.4 信息使用的最优策略 |
5.5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管理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1 第三章实验说明 |
A.2 第四章实验说明 |
A.3 第五章实验说明 |
A.4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的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本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5 章节安排 |
第2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需求概述 |
2.2 系统目标 |
2.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1 整体功能性分析 |
2.3.2 基础数据管理 |
2.3.3 计划管理 |
2.3.4 制造执行管理 |
2.3.5 线边库的管理 |
2.3.6 工装模具管理 |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1 可用性 |
2.4.2 可靠性 |
2.4.3 可支持性 |
2.4.4 约束 |
2.4.5 接口 |
第3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3.2 系统逻辑架构的设计 |
3.3 功能架构设计 |
3.4 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 |
3.5 编码原则设计 |
第4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的包图设计 |
4.2 业务模块设计 |
4.2.1 基础数据管理层的设计 |
4.2.2 商业罗辑层的设计 |
第5章 制造管理系统实现 |
5.1 数据管理层的实现 |
5.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制造执行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报表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 工装模具管理模块的实现 |
5.7 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 |
5.8 线边库管理模块的实现 |
5.9 自动化任务模块的实现 |
5.10 打印伺服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测试 |
6.1 测试环境的搭建和准备 |
6.2 测试方案 |
6.3 测试人员的测试过程 |
6.3.1 功能测试 |
6.3.2 性能测试 |
6.4 测试分析 |
6.5 测试总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价值链视角下铁路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价值链分析 |
2.1 基于价值链的重载列车现场检修流程 |
2.1.1 价值链理论基本原理 |
2.1.2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价值链 |
2.1.3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价值链基本活动 |
2.1.4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价值链支持性活动 |
2.2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问题分析 |
2.2.1 基本活动中的问题 |
2.2.2 支持性活动中的问题 |
2.3 原因分析 |
2.3.1 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
2.3.2 设备与材料综合管理不足 |
2.3.3 管理方法因循守旧 |
3 发达国家质量管理案例及启示 |
3.1 发达国家同类企业质量管理案例研究 |
3.1.1 日本丰田汽车生产管理 |
3.1.2 德国博世公司生产管理 |
3.1.3 俄罗斯铁路公司铁路货车车辆管理 |
3.1.4 东日本铁路公司车辆管理 |
3.2 相关启示 |
3.2.1 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
3.2.2 综合保障体系健全 |
4 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改进 |
4.1 综合管理体系 |
4.1.1 6S标准化管理 |
4.1.2 物资供应管理 |
4.1.3 车辆运行质量跟踪管理 |
4.2 质量保障体系 |
4.2.1 质量管理体系 |
4.2.2 人力资源管理 |
4.2.3 信息化管理应用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铁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
1.3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介绍 |
2.1 C/S与 B/S间的选择 |
2.1.1 C/S模式的特点 |
2.1.2 B/S模式的特点 |
2.1.3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
2.2 系统开发的工具介绍 |
2.2.1 Apache介绍 |
2.2.2 Mysql介绍 |
2.2.3 PHP介绍 |
2.3 其他网页技术介绍 |
2.3.1 HTML介绍 |
2.3.2 JavaScript介绍 |
2.3.3 CSS介绍 |
2.4 系统开发的框架介绍 |
2.4.1 CodeIgniter框架介绍 |
2.4.2 MVC框架介绍 |
2.5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 南昌供电段概述 |
3.1.1 南昌供电段简介 |
3.1.2 南昌供电段组织结构 |
3.2 使用者需求 |
3.2.1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
3.2.2 电力管理子系统 |
3.2.3 变电管理子系统 |
3.2.4 轨道车管理模块 |
3.2.5 调度管理子系统 |
3.2.6 安全管理子系统 |
3.2.7 综合管理子系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 系统的总体策略 |
4.2.1 系统结构 |
4.2.2 网络结构 |
4.2.3 硬件结构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
4.4 大数据处理中心 |
4.4.1 大数据存储 |
4.4.2 数据流转过程 |
4.4.3 大数据EAI企业数据总线服务 |
4.5 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可靠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管理 |
5.2 登录管理 |
5.3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
5.3.1 接触网基础数据 |
5.3.2 接触网运营 |
5.3.3 接触网巡视 |
5.3.4 专项整治 |
5.4 电力管理子系统 |
5.5 变电管理子系统 |
5.6 自轮运转管理子系统 |
5.6.1 轨道车模块 |
5.6.2 汽车模块 |
5.7 调度管理子系统 |
5.7.1 生产指挥管理 |
5.7.2 天窗信息管理 |
5.7.3 生产抢修 |
5.7.4 6C系统 |
5.8 安全管理子系统 |
5.8.1 安全追踪 |
5.8.2 问题库 |
5.8.3 安全用具 |
5.8.4 巡视奖励 |
5.8.5 安全协议 |
5.8.6 应急案例 |
5.9 综合管理子系统 |
5.9.1 人力资源 |
5.9.2 计件工资 |
5.9.3 指纹打卡 |
5.9.4 教育考试 |
5.9.5 生产物料 |
5.10 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工作总结及成果 |
6.2 进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Seru生产柔性分析与鲁棒性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问题 |
1.3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说明 |
2 文献综述 |
2.1 Seru生产的相关研究进展 |
2.1.1 Seru生产的产生 |
2.1.2 Line-Seru转换 |
2.1.3 Seru生产的实施 |
2.1.4 Seru生产的有效性 |
2.2 从客户角度研究Seru生产有效性借鉴的相关研究 |
2.3 研究Seru生产柔性借鉴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单元分散的Seru生产系统鲁棒性构建借鉴的相关研究 |
2.4.1 供应中断下可靠的选址分配研究成果 |
2.4.2 劳动力配置研究成果 |
2.5 文献述评 |
3 Seru生产的有效性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Line-Seru转换对平均等待队长的影响 |
3.2.1 成批到达装配流水线的排队模型 |
3.2.2 成批到达Seru生产的排队模型 |
3.2.3 平均等待队长改变量公式 |
3.3 转换场景下的数值分析 |
3.3.1 分析场景1下平均等待队长改变量 |
3.3.2 分析场景2下平均等待队长改变量 |
3.4 本章小结 |
4 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研究 |
4.1 Seru生产系统内柔性结构 |
4.2 对称柔性结构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性能模型 |
4.2.1 2-链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的最大预期销售量 |
2)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的最大预期销售量'>4.2.2 d-链(d>2)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的最大预期销售量 |
4.3 数值模拟对称柔性结构的柔性性能 |
4.3.1 d-链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最大预期销售量 |
4.3.2 d-链设计下Seru生产系统柔性性能 |
4.4 基于经营杠杆的Seru生产系统柔性结构的决策研究 |
4.4.1 问题描述 |
4.4.2 模型构建 |
4.4.3 柔性结构决策的算例分析 |
4.5 部分备货策略下Seru生产系统柔性配置的决策研究 |
4.5.1 问题描述 |
4.5.2 模型构建 |
4.5.3 两阶段生产决策的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单元分散的Seru生产系统的鲁棒性构建研究 |
5.1 考虑备份供应策略下可靠的单元选址分配问题 |
5.1.1 问题描述 |
5.1.2 构建模型 |
5.1.3 模型求解 |
5.1.4 RLA模型的算例分析及 |
5.2 考虑预期调配策略下可靠的多能工配置问题 |
5.2.1 问题描述和模型构建 |
5.2.2 模型求解 |
5.2.3 算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车灯企业ERP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内容及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ERP实施相关理论 |
第一节 ERP实施成败因素 |
第二节 ERP实施方法论 |
第三章 车灯企业业务管理分析和信息化方案 |
第一节 车灯企业业务管理分析 |
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应用规划 |
第三节 车灯企业信息化方案 |
第四章 星宇车灯ERP实施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企业背景 |
第二节 实施方案 |
第三节 实施效果 |
第五章 九鼎车业ERP实施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企业背景 |
第二节 实施方案 |
第三节 实施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港口中分权型计件工资的SaaS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项目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研究趋势分析 |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分权型计件工资管理相关理论 |
2.1.1 计件工资管理模式 |
2.1.2 港口中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规则 |
2.2 规则引擎理论 |
2.2.1 规则引擎技术 |
2.2.2 规则引擎管理工具 |
2.3 SaaS相关理论 |
2.3.1 SaaS模式 |
2.3.2 SaaS多租户数据库切分技术 |
2.3.3 SaaS成熟度模型 |
2.3.4 SaaS应用体系架构 |
2.3.5 SaaS多租户理论 |
3 SaaS模式业务逻辑可定制模型 |
3.1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分析 |
3.1.1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名词 |
3.1.2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流程分析 |
3.2 规模定制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逻辑框架 |
3.2.1 业务的简单有向图 |
3.2.2 业务的时序图 |
3.2.3 生成配置文档 |
3.3 面向SaaS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的业务流程定制 |
3.3.1 生成港口计件工资的业务规则模板 |
3.3.2 业务规则的转换 |
3.3.3 实现Drools规则 |
3.4 本章小结 |
4 港口中分权型计件工资SaaS多租户数据库模型研究 |
4.1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业务数据 |
4.1.1 基础信息业务数据 |
4.1.2 工资计算业务数据 |
4.1.3 工资统计业务数据 |
4.2 SaaS多租户数据库混合切分模型 |
4.2.1 建立SaaS多租户数据库评价指标 |
4.2.2 构建多租户混合切分模型 |
4.2.3 多租户数据库存储架构选择 |
4.3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多租户数据库切分 |
4.3.1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数据库设计 |
4.3.2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数据库安全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SaaS模式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系统的设计 |
5.1 港口集团SaaS应用系统模式的选择 |
5.2 港口集团私有云平台SaaS模式 |
5.2.1 集团企业SaaS架构 |
5.2.2 SaaS下运营模式 |
5.3 基于SaaS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系统的设计 |
5.3.1 SaaS港口分权型计件工资系统目标 |
5.3.2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流程设计 |
5.3.3 港口企业分权型计件工资功能模块设计 |
5.4 系统实现技术 |
5.4.1 系统实现环境 |
5.4.2 系统实现框架技术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信息集成的薪酬管理系统规划与应用 ——以千金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系统应用现状 |
1.3.1 国内外薪酬管理理论研究概述 |
1.3.2 国内外薪酬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信息集成理论概述 |
2.1.1 信息集成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
2.1.2 信息集成理论的发展 |
2.1.3 信息集成的价值 |
2.2 信息化规划理论概述 |
2.2.1 信息化规划的定义 |
2.2.2 信息化规划方法 |
第3章 QJ 药业薪酬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QJ 公司概述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1.3 人力资源概况 |
3.2 薪酬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
3.2.1 QJ 药业薪酬架构简述 |
3.2.2 薪酬核算流程现状 |
3.2.3 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
3.2.4 薪酬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 薪酬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QJ 药业薪酬管理信息化需求及系统规划 |
4.1 QJ 药业薪酬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
4.2 薪酬管理系统规划 |
4.2.1 系统整体规划 |
4.2.2 基础设施规划 |
4.2.3 数据集成规划 |
4.2.4 系统流程规划 |
4.2.5 系统功能规划 |
4.2.6 系统开发规划 |
第5章 QJ 药业薪酬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 |
5.1 薪酬管理系统实施 |
5.1.1 成立项目组 |
5.1.2 实施计划及里程碑 |
5.1.3 阶段任务与工作内容 |
5.2 薪酬管理系统应用展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与成果 |
6.2 下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技术基础 |
2.1 Java EE平台技术 |
2.1.1 Java EE开发平台的开发语言——Java |
2.1.2 Java EE的核心技术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Struts 2框架 |
2.4 Hibernate框架 |
2.5 Spring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整体实现策略 |
3.1 系统目标 |
3.2 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SSH2整合框架结构分析 |
3.3.1 表现层的设计 |
3.3.2 Web层的设计 |
3.3.3 业务逻辑层(Service)的设计 |
3.3.4 数据持久层的设计 |
3.4 系统B/S开发模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的总体模块设计和功能描述 |
4.2 系统部分模块详细设计 |
4.2.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
4.2.2 工资管理模块设计 |
4.2.3 工资套帐管理模块设计 |
4.2.4 计件计时工资管理模块设计 |
4.2.5 奖惩管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3.2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集成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Java EE应用配置文件web.xml |
5.1.3 Struts 2配置文件struts.xml |
5.1.4 Spring和Hibernate综合配置文件bean.xml |
5.2 部分模块实现核心代码和效果图 |
5.2.1 用户登录 |
5.2.2 工资套帐管理 |
5.2.3 计件计时工资管理 |
5.2.4 员工奖惩管理 |
5.2.5 工资管理模块 |
5.2.6 工资发放管理 |
5.2.7 系统维护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3.2 用户界面测试 |
5.3.3 用户登录测试 |
5.3.4 数据处理测试 |
5.3.5 系统功能测试 |
5.3.6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活动) |
(10)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计件工资研究现状及趋势 |
2.1.1 计件工资概述 |
2.1.2 计件工资制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2.1.3 计件工资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 |
2.1.4 港口计件工资计算模式 |
2.2 集中式软件开发原理 |
2.3 规则库理论简述 |
2.3.1 规则库的功能特点 |
2.3.2 规则库的工作机制 |
3 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分析设计 |
3.1 计件工资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计件工资业务流程分析 |
3.2.1 现行作业票管理流程分析 |
3.2.2 现行计件工资管理流程分析 |
3.2.3 现行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4 优化后的业务流程 |
3.2.5 优化后系统数据流分析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3.3.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
3.3.2 作业票管理模块总体设计 |
3.3.3 计件工资管理模块总体设计 |
3.3.4 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 |
4 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的开发 |
4.1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
4.2 系统开发工具的介绍 |
4.2.1 Spring介绍 |
4.2.2 Hibernate介绍 |
4.2.3 RCP介绍 |
4.3 系统的开发架构 |
4.4 系统的开发步骤 |
5 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部署 |
5.1.1 物理部署 |
5.1.2 软件部署 |
5.2 系统的实现 |
5.3 系统的测试 |
5.3.1 测试过程 |
5.3.2 测试结果 |
5.4 系统实施的准备 |
5.4.1 系统实施准备情况介绍 |
5.4.2 系统实施计划安排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通用计件工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偏好信息对合同设计的影响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D]. 郑凯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延政. 山东大学, 2020(04)
- [3]价值链视角下铁路重载列车现场检修质量管理研究[D]. 王泽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云鹏.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5]Seru生产柔性分析与鲁棒性系统构建[D]. 任慧. 西安理工大学, 2019
- [6]车灯企业ERP实施研究[D]. 姚铮. 厦门大学, 2019(08)
- [7]港口中分权型计件工资的SaaS应用研究[D]. 王慧莹.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8]基于信息集成的薪酬管理系统规划与应用 ——以千金药业为例[D]. 蔡健. 湖南工业大学, 2013(07)
- [9]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左新娥. 湖南大学, 2014(04)
- [10]港口集中式计件工资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D]. 郭宸.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