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计算机管理“技术统计”研究

排球比赛计算机管理“技术统计”研究

一、关于排球竞赛《技术统计》计算机管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子仪[1](2021)在《“混合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恒[2](2021)在《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篮球运动、排球运动以及足球运动(以下简称三大球)是全球体育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团队体育运动,发展态势迅速,这离不开与之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其中三大球运动研究文献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三大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方向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与分析,首先采用数理统计法从各年度论文数分布、区域分布和不同类型院校分布三方面对2010-2019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学位论文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再借助Cite Space5.5等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从可视化分析的角度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论文选题特征与主题演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规律和特征,以期为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方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选题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2010-2019年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数量不同,篮球方面论文最多,其次就是足球,再者是排球。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生专业的学位论文资料来源仍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均呈现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对三大球运动领域的研究积极促进作用;体育类院校呈现出主导作用,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主要代表。第二,篮球运动研究集中在篮球运动技战术与比赛评述、篮球教学、现状、对策、篮球训练、人才培养、篮球文化、篮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排球运动研究集中在排球运动技战术、排球教学、排球运动现状与对策、排球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足球运动研究集中在足球教学、足球运动技战术、足球训练、人才培养、足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第三,研究选题趋势分析发现,从研究对象看,由高校大学生、职业运动员逐渐向中小学、青少年、教练员、裁判员、外籍运动员等运动主体移动。从研究范围上来讲,围绕“现状”“对策”进行研究依然是研究重点。从研究内容上讲,三大球运动技战术研究仍是三大球领域的主流研究走向,但校园三大球的研究正逐渐增加。第四,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第五,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的研究选题预测有以下三点: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稳定增长;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张祖衡[3](2021)在《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排球运动迅猛发展,国家对排球运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面对当今阶段排球赛事逐渐增多的情况,培养出一批既充满朝气又富有能力的年轻一代裁判队伍是助推排球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第一基础阵地,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裁判能力,将排球专项大学生的天赋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排球比赛中的裁判员犹如一位艺术家,一场比赛结束时,技艺高超的裁判员会运用自身智慧使运动员和观众享受比赛,沉浸其中;而技艺拙劣的裁判员会使自己成为场上比赛的主导者,使比赛失去观赏价值,变得索然无味。本文以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名黑龙江省内外国际级和国家级排球裁判员以及哈尔滨体育学院部分排球专家、教授为调查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最终得出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业务基础能力、身体及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二级指标32个。整个评价指标体系逻辑缜密、相互关联、逐层递进,能较为系统地反映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的相关要求。(2)本研究所构建的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符合体育学评价规则和统计学要求的,各指标权重分配合理,因此是科学客观的。并和多位该领域专家老师交流后确认,此评价体系操作性较强,也能够如实地反映排球专项大学生的执裁基本素质与能力水平。(3)本研究在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时,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3个一级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业务基础能力(0.5714)、身体及心理素质(0.2857)、职业道德(0.1429)。(4)本研究所构建的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相关高校单位在培养大学生排球裁判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为将来实现裁判员能力评价和能力培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张岩[4](2020)在《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球员间的传球互动关系为基础,从球员对团队表现的构建和团队对球员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2方面出发,讨论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问题。研究以2012年和2016年奥运会排球比赛中男女排冠军球队的全部32场比赛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以球员和比赛结果为节点,以传球为边,将球员的传球互动行为概念化为一个网络结构。运用Kinovea-0.8.27采集比赛的运动表现数据和击球坐标数据,运用Upato采集球员传球互动关系数据。研究共生成团队间对抗网络122个,团队内合作网络244个,形成互动总数31744次。利用UCINET6对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利用Gaphi对球员互动结构进行网络映射。最后,采用统计描述、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各类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在排球比赛本质特征的约束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互动的实际时间非常短暂,场次活球时间仅占全部比赛时间的14.30%(男排)、18.84%(女排);空间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互动的空间位置分布不均匀,反映了排球比赛击球行为在空间维度上的组织性;行为维度上,一场比赛球员之间的互动资源非常有限,一场比赛平均击球数为男子769.7次±151.3次,女子为990.0次±254.5次,反映了排球比赛中互动行为的有限性。团队内合作的结构特征中,研究结果显示:球员互动的整体结构呈现幂律分布特征。团队内合作的主要互动结构为“星形”结构。通过二元Logit回归分析,显示团队内合作结构属性中度中心势、聚类系数和总连接3个变量与比赛结果存在影响关系。不同位置个人网络属性与团队表现之间29个变量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团队间对抗的结构特征中,研究结果显示:团队间对抗结构中包括“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2部分。不同互动关系的数量分布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少数互动关系占据了大量的互动机会。不同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相关分析中,核心结构中各变量之间的显着相关关系明显多于辅助结构。其中,核心结构中各结构属性变量对进攻总数、进攻得分和进攻失误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进攻得分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对于男排比赛,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中互动数量的增加都表现出对进攻总数的影响,而辅助结构中互动数量的增高,将影响团队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根据以上相关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7点结论:(1)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被证明是一种研究排球比赛团队结构的有效工具,它完善了传统比赛分析在讨论排球比赛团队结构问题时所具有的局限,拓展了排球比赛中对球员互动结构和互动过程的进一步理解。(2)在排球比赛多人隔网对抗、有限击球次数和短暂击球时间本质特征的约束下,高水平排球比赛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短暂性,在空间和行为2个维度上表现出组织性和有限性。(3)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对团队的构建,其互动结构具有无标度网络属性,球员互动呈幂律分布,表明了球员互动结构的非随机性特征。(4)球员互动结构中关键节点的存在,使得球队在面对随机攻击时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在面对针对核心节点的有目的的进攻时又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这种“星形”结构和“链形”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使得一支球队的竞技水平表现在中心节点受到约束后,对整个团队内合作造成影响的程度。(5)胜队随着球员互动数量的增加,团队内合作更加紧密,更多球员参与到互动中,而负队则表现的更加集中,互动倾向于个别球员。(6)球员个人网络属性的差异并不能对比赛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整体结构属性却与团队表现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负队往往具有更多的互动机会,胜队往往具有更高的互动效率,表明了不同球员形成团队过程中的非简单聚合。(7)团队间对抗中,球队的整体结构属性与对手团队表现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表现的越集中,越会影响对手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但对于对手进攻成功率和进攻效率的影响,球队竞技水平的越高,影响越小。最后,排球比赛中团队的整体表现不只是在发球、防守、传球和进攻等显性维度上寻求最优,还需要在球员互动结构这个隐形维度上去寻求权衡。

陈贞祥,吕雅君,赵德峰,蔡广[5](2020)在《问题解析与技巧梳理:国际化视野下排球技术统计标准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焦国内外排球比赛技术统计发展现状,在统计解析近年来重大排球比赛应用Data Volley 4(Media)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问题进行了统计解析和技巧梳理,并以解决问题和加快国际化进程为导向,建立了技术效果界定标准、关联技术设置标准、代码录入标准等八个标准。论文认为:比赛中统计员出现的错误可概括为判断错误、软件应用初始化错误、操作错误和比赛视频相关错误四类。针对四类错误建立的"八个标准"是解决"四类错误"的良方与技巧。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高排球技术统计员水平,力争我国排球技术统计水平早日达到国际排联标准。

王世骄[6](2019)在《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扣球和接扣球技术、身体素质及竞赛焦虑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个性化目标设置结合定期反馈的方式,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扣球和接扣球技术、身体素质及竞赛焦虑进行干预,探究目标设置结合反馈训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产生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女排队参与研究,共计18人,年龄在13-17岁之间,平均训练年限为4.2±1.76岁,按其场上位置信息随机分为目标反馈组、反馈组和对照组,每组6人;测试指标:专项技术指标为运动员的扣球和接扣球成功率,体质测试指标为运动员的纵跳、1分钟仰卧两头起、30米跑、俯卧背伸和半米字移动,焦虑量表采用叶平等人编制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测试方法严格按《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和《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中要求进行;干预方法中目标反馈组干预为目标设置+反馈+正常训练,反馈组干预为反馈+正常训练,对照组保持正常训练,目标设置为集合教练员集体目标设置个人目标,反馈内容包括运动员技术表现、身体素质成绩以及目标达成度,目标设置频率为每月一次,反馈频率为两周一次,干预时长4个月。研究结果:(1)专项技术指标:干预后,运动员扣球技术中对照组成功率平均下降0.18%,反馈组上升1.40%,目标反馈组上升1.30%,三组前后变化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接扣球技术中对照组成功率平均上升0.47%,反馈组上升2.10%,目标反馈组上升2.88%,目标反馈组和反馈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5);(2)身体素质指标:干预后,纵跳的目标反馈组(p=0.042)、1分钟仰卧两头起的目标反馈组(p=0.042)、俯卧背伸的目标反馈组(p=0.027)成绩干预后显着提升;30米跑成绩干预后三组运动员成绩均无显着性提高(p>0.05);半米字移动的对照组(p=0.027)和目标反馈组(p=0.027)成绩提升显着(p<0.05)。(3)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比赛准备焦虑维度目标反馈组(p=0.034)干预后有显着性降低,受伤焦虑维度干预后三组的值都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着(p>0.05),社会评价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失败焦虑、对方实力焦虑干预后三组焦虑值都有所下降,但变化均不显着(p>0.05)。结论:(1)目标设置结合反馈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接扣球的技术水平;(2)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可有效提高青少年女排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腰背部柔韧和灵敏性;(3)目标设置结合反馈能降低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中的比赛准备焦虑。

张铭鑫[7](2017)在《竞技篮球比赛教练员攻防决策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高速发展,教练员作为篮球比赛的主体因素在比赛中愈发重要。特别是双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呈现均势时,更加考验教练员之间的攻防博弈,能否成功决策就成为决定比赛走势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本人近年来跟随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经验,尝试用竞技参赛理论、决策理论和博弈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篮球比赛现实需要构建竞技篮球比赛的攻防决策支持系统,探究分析篮球教练员攻防决策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同时解析经典战例,探索不同教练员不同情况下攻防决策的特征,用以丰富我国竞技篮球参赛理论,对提高我国篮球教练员执教水平以及丰富临场执教经验有借鉴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依照信息管理科学构建的竞技篮球教练员攻防决策支持系统,对教练员的攻防决策发挥辅助和支持作用,包含四库:知识库是教练员通过长期的训练比赛实践建立的知识体系,是进行攻防决策的基础;信息库是赛前、赛中、赛后实时信息搜集和处理,是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战术体系模型库是在信息库基础上对于双方进攻防守体系模式化的处理和分析;策略库是决策实现路径和方式,是包含具体的战术形式和人员搭配的方案集合。2.赛前准备阶段,是教练员在攻防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下,从竞技信息的募集、参赛风险、赛前训练计划和比赛方案四个方面进行决策的过程。比赛方案是赛前决策的集中体现,包含比赛目标、比赛节奏、阵容组合方案以及具体的战术策略方案四部分。3.比赛阶段,是对赛前制定的比赛方案的执行,并通过临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方案进行快速选择和调整的决策过程。语言及肢体语言和换人是教练员比赛阶段实施决策的最频繁的手段,暂停则是临场决策实施的最重要的手段,通常预留部分暂停到比赛的结束阶段使用。4.赛后总结阶段,是比赛过程的一部分,是对篮球比赛赛前准备,赛中指挥成效的综合评定,更是对赛前赛中战术、策略、方法和手段等决策的评价过程,对后续比赛参赛过程的决策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

戴承石[8](2015)在《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统计平台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并逐步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引入到了各项体育运动中,其中技术统计系统几乎是应用性最广的一种科技方式。目前我国排球联赛中,自主研发的技术统计平台的运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排球技术统计的发展现状,就当前技术统计平台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充分调查国内与国外当前的相关统计平台研究现状,从平台本身着手,详细调查平台的硬件相关配置参数、软件组织构成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使用现状。同时对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主要涉及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五大基本技术的相关数据类型。接着对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整理,结合排球项目本身的相关特点,建立发接、扣拦、拦保三大对抗体现技术关联分析;发拦、垫传扣、扣垫及延续显现循环关联分析和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环节关联分析,同时针对平台自身所拥有的实用性、便捷性、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关联性、真实性、诊断性、导向性、敏感性、操作性、通用性、纠错性、整洁性等多个方面利用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特征与专业两个方面的详细分析。结论如下:1、三大要素不均衡人员要素短板,通过对2012-2015年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统计平台整体架构的基本框架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整个信息传输渠道中各个环节上硬件的各项配置已经基本符合平台操作要求,可以满足平台的正常运行;平台由LAMP搭建的软件开发环境相对稳定;操作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对统计结果的影响较大,操作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2、技术统计平台工作量大且复杂,栏目数据和计算方式基本能客观反映出攻防对抗和技术串联的优劣以及和比赛结果之间的关联。3、特性专业不突出改进余地大,排球技术统计平台在应用过程中通过综合的调查和对数据的分析,总体呈现的结果比较客观,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但特征性与专业性尚不突出,在数据的汇总统计方式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林海强[9](2013)在《SportsCode软件在排球技战术统计方面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变革,任何体育项目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准确的体育信息。一个项目竞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目体育信息能否准确的获取、传递、掌握及利用。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得准确的情报信息成为各参赛队伍赛场外竞争的主要竞争。本文利用SportsCode软件建立的排球技战术统计系统丰富了排球技战术统计的方式,为排球现场和赛后视频统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设计了排球技战术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基于SportsCode软件的排球技战术统计系统。首先将该系统交由北京体育大学校男排技术统计人员,针对参加北京市排球高校联赛的北京体育大学校男排的相关场次进行统计。通过访谈,得出该系统在操作上快捷、易用,能够获得教练及运动员所需要的数据。笔者通过使用该系统对2011年男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与其他各队的11场比赛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FIVB (国际排联)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该软件所统计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通过两周后进行再次测试,得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SportsCode软件数据库功能的研究,提出了利用该软件建立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视频数据库的思路,为排球视频的分类存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数据库功能的挖掘,从数据库的数据分类、数据库结构、数据检索及输出方面进行了探讨。

孙昊[10](2012)在《中国女排第11届世界杯技术表现分析》文中认为第11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由于本次比赛前三可以直接获得进军伦敦奥运会的“门票”,世界各队劲遣主力。在半个月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最终获得第三名,成功完成任务。本文选取11届女排世界杯共66场比赛为研究对象,下载国际排联的官方技术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比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的强劲对手从轮次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双方比赛过程中动态特征,为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备战提供建议,为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攻防技战术的部署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依据。通过非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单场轮次分析三部分,得出结论如下:1.在身高方面,中国队已经走在世界女排各队的前列,排名12支队伍第三位,身高条件出色,为网上对抗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在体重方面,体重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力量,从克托莱指数来看,中国队个别队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标准还存在差异。3.在扣球高度方面,中国队整体上处于第三,但与第一、第二名差距不大,但是全队没有突出队员。4.在拦网高度方面,中国队处于12支队伍中第二位,但与世界强队之间相差不大。5.在本届比赛总体得失分和排名上看,意大利和美国实力突出,巴西、日本、中国积分相同,中国队以小分超越其他两队,排名第三,以上的几支队伍都是中国队伦敦奥运会上强劲的对手。中国队是12支队伍中打满5局最多的球队,在4场5局比赛中1胜3负,在关键球的处理上不够理想。6.在发球方面,中国队全队发球得失分比率位于12支队伍中的倒数第二,个人方面只有王一梅一人发球具有威胁,其他队员的发球都时好时坏,全队发球失误较多,有特点的发球人队员较少。7.在扣球方面,中国队全队扣球得分率位于12支队伍中第三位,且与第一、二位的队伍相差不大。但是缺乏明星球员、核心进攻点,在关键时刻没有一锤定音的人物。8.在拦网方面,中国队的有效拦网率和直接得分率均位于第三,且与第一、二位的队伍相差不大。但是在个别轮次上的配合和个别位置上队员拦网技术不够完善。9.在一传方面,中国队的到位率排名第二,与第一名排名的巴西队差距微弱,但是失误率排名第六,一传整体表现欠佳。张磊、惠若琪和张娴的一传体系需要继续磨练。10.在防守方面,中国队的有效防守率排名第三,防守起球率排名第二,对于这样一直平均身高在184.64cm的球队来说实属不易,从防守中同时也看出了中国队敢打敢拼的精神,是中国队本次杯赛表现最好的一项技术。11.在二传方面,中国队主力二传魏秋月成长显着,在二传排名榜上位列第二,良好的传球隐蔽性和分配球意识为中国队的进攻提供了保障。12中国队在同美国队在比赛中,各项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在网上实力上差距较大。两位年轻队员实力显着,其他几位老将技术全面,进攻实力一般,二传是美国队在网上实力上的明显漏洞,同时美国队自身也有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容易变化的缺点。在轮次方面,中国队在第二、四轮,主攻发球轮次占有优势,第一轮二传发球轮次持平,其他均是轮次得失分比率均小于1。13.中国队在同意大利队的比赛中,扣球得分处于优势,但是并不明显,其他技术得分都处于劣势,意大利队技术全面,失误少,经验老道,主力队员多为老将,球路刁钻,属于欧洲技术型打法,结合欧美人种的力量优势,是中国队面临的可怕对手。中国队在王一梅发球轮次上还是占有优势,第三轮徐云丽的轮次小优,在其他轮次都是劣势,但是得失分相差不大。

二、关于排球竞赛《技术统计》计算机管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排球竞赛《技术统计》计算机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于篮排足的政策支持
        1.1.2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1.1.3 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主题
        2.1.2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2.1.3 硕士学位论文
    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
        2.2.1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价值与意义方面的相关研究
        2.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
        2.2.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
    2.3 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关于三大球运动的研究
        2.3.1 关于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研究状况
        2.3.2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整体统计分析
        4.1.1 年度数量分布与阶段划分
        4.1.2 区域分布
        4.1.3 院校类型分布
    4.2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特征分析
        4.2.1 选题聚类分析
        4.2.2 不同类型院校选题方向对比分析
        4.2.3 选题热点分析
        4.2.4 被引与下载量排名前10 分析
    4.3 2010-2019 年期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1 篮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2 排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3 足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4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
        4.4.1 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
        4.4.2 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
        4.4.3 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4.5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势预测
        4.5.1 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均衡发展
        4.5.2 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
        4.5.3 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依据
        1.2.1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的重要性
        1.2.2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
        1.2.3 中国排球协会高度重视年轻裁判员的培养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排球裁判员
        2.1.2 排球裁判能力
        2.1.3 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排球裁判员裁判能力构成方面的研究
        2.3.2 非排球裁判员裁判能力构成方面的研究
        2.3.3 体育院校排球裁判员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
        2.3.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相关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层次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与原则
        4.1.1 构建的流程
        4.1.2 构建的原则
    4.2 初期评价指标框架的拟定
    4.3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及分析
        4.3.1 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4.3.2 第一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4.3.3 第二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4.3.4 第三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4.4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4.4.1 确定权重的方法
        4.4.2 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4.4.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5 专家认定
    4.6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方案优化构想
        4.6.1 优化评价内容,实现全面发展
        4.6.2 优化评价方法,注重有机结合
        4.6.3 优化评价主体,聚焦多元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4)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团队运动互动结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2.2 国内外排球比赛分析的研究进展
        1.2.3 社会网络分析在排球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4 社会网络分析在足球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5 社会网络分析在其他团队运动表现中的应用
        1.2.6 文献评述
        1.2.7 研究空间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思路
    2.2 研究主体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样本
    2.3 主要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社会网络分析
        2.3.3 运动标注分析
        2.3.4 数理统计法
3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网络的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网络分析
        3.1.2 运动表现分析
    3.2 互构概念的界定
    3.3 球员互动网络的构建
        3.3.1 网络范围的界定
        3.3.2 节点与边的界定
        3.3.3 临近矩阵的生成
        3.3.4 互动网络的映射
4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特征
    4.1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互构
        4.1.1 排球比赛多维结构形成的历史根源
        4.1.2 排球比赛的本质特征及其系统结构
        4.1.3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内合作
        4.1.4 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与团队间对抗
    4.2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系统结构特征
        4.2.1 比赛结果的分布特征
        4.2.2 回合内不同进攻系统的分布特征
    4.3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多维结构特征
        4.3.1 时间结构特征
        4.3.2 空间结构特征
        4.3.3 击球结构特征
    4.4 球员互动网络中节点与边的分布特征
        4.4.1 节点的分布特征
        4.4.2 边的分布特征
5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特征
    5.1 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行为的无标度属性
        5.1.1 无标度网络
        5.1.2 排球比赛中球员互动行为无标度属性的验证
    5.2 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形态
        5.2.1 团队内合作整体结构的映射
        5.2.2 团队内合作的“星形”结构
        5.2.3 团队内合作的“链形”结构
    5.3 排球比赛中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属性
        5.3.1 团队内合作网络的密度特征
        5.3.2 团队内合作网络的聚集特征
        5.3.3 团队内合作的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5.4 不同位置球员的个人网络特征
        5.4.1 不同位置球员的互动分布特征
        5.4.2 不同位置球员的个人网络属性
        5.4.3 个人网络属性与球员表现的关系
        5.4.4 二传个人网络属性与球员表现的关系
        5.4.5 个人网络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6 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特征
    6.1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形态
        6.1.1 团队间对抗的整体结构映射
        6.1.2 团队间对抗的基本结构模式
    6.2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结构属性
        6.2.1 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的分布特征
        6.2.2 核心结构和辅助结构的整体结构属性
        6.2.3 不同结构属性与团队表现的关系
    6.3 排球比赛中团队间对抗的互动关系
        6.3.1 互动关系的整体分布特征
        6.3.2 不同互动关系的分布特征
    6.4 团队间结构差异对团队表现的影响
        6.4.1 互动结构整体属性与对手团队表现的关系
        6.4.2 互动结构整体属性对对手团队表现的影响
7 球员与团队互构特征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案例
    7.1 案例一:中国男排VS巴西男排
        7.1.1 案例背景
        7.1.2 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映射
        7.1.3 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与团队表现
        7.1.4 球员互动结构的节点属性与球员表现
        7.1.5 案例小结
    7.2 案例二:中国女排VS意大利女排
        7.2.1 案例背景
        7.2.2 球员互动结构的网络映射
        7.2.3 球员互动结构的整体属性与团队表现
        7.2.4 球员互动结构的节点属性与球员表现
        7.2.5 案例小结
8 总的讨论
    8.1 社会网络分析对研究问题的解释能力
    8.2 本质特征约束下的排球比赛基本结构
    8.3 排球比赛中球员对团队表现的构建
    8.4 排球比赛中团队对球员行为选择的约束
    8.5 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问题解析与技巧梳理:国际化视野下排球技术统计标准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数理统计法
        1.2.3 专家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题统计与解析
        2.1.1 关于“第一类错误:判断错误”的解析
        2.1.2 关于“第二类错误:软件应用初始化错误”的解析
        2.1.3 关于“第三类错误:操作错误”的解析
        2.1.4 关于“第四类错误:比赛视频相关错误”的解析
    2.2 技巧梳理与标准建立
        2.2.1 我国排球技术统计平台运行硬件配备标准建立
        2.2.2 我国排球技术统计人员及操作程序化流程的建立
        2.2.3 技术效果界定标准建立
        2.2.4 关联技术设置标准的建立
        2.2.5 代码录入标准的建立与选用
        2.2.6 代码修改策略研究
        2.2.7 我国高质量排球比赛视频数据库的标准的建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6)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扣球和接扣球技术、身体素质及竞赛焦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青少年女排后备人才身心发展的特点
    1.2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1.3 目标设置理论
        1.3.1 目标设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2 目标设置理论的作用机制
        1.3.3 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属性
    1.4 目标设置的研究现状
        1.4.1 目标设置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4.2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的研究现状
    1.5 竞赛焦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体质指标及测试方法
        2.2.2 技术统计指标及方法
        2.2.3 焦虑量表及测量方法
        2.2.4 目标设置和反馈方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3 干预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专项技术影响的结果
        3.1.1 干预前运动员技术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
        3.1.2 干预后运动员技术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
        3.1.3 干预后运动员技术指标的组内比较结果
    3.2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身体素质影响的结果
        3.2.1 干预前运动员体质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
        3.2.2 干预后运动员体质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
        3.2.3 干预后运动员体质指标的组内比较结果
    3.3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竞赛焦虑影响的结果
        3.3.1 干预前运动员焦虑的组间比较结果
        3.3.2 干预后运动员焦虑的组间比较结果
        3.3.3 干预后运动员焦虑的组内比较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专项技术的影响
        4.1.1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扣球技术的影响
        4.1.2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接扣球技术的影响
    4.2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身体素质的影响
        4.2.1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4.2.2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力量耐力的影响
        4.2.3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影响
        4.2.4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影响
        4.2.5 目标设置及反馈对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
    4.3 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竞赛焦虑的影响
        4.3.1 目标设置对比赛准备焦虑的影响
        4.3.2 目标设置对受伤焦虑的影响
        4.3.3 目标设置对其余四个维度焦虑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附件二 身体素质目标设置和反馈
附件三 干预前运动员起始状态调查
附件四 运动员训练日志
附件五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方法
附件六 扣球和接扣球的技术评定
附件七 术统计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统计表)
致谢

(7)竞技篮球比赛教练员攻防决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领域中决策的研究
        2.1.1 关于竞技参赛过程的决策
        2.1.2 关于教练员的决策
        2.1.3 关于运动员的决策
        2.1.4 关于决策支持系统
    2.2 其他相关的研究
        2.2.1 篮球项目规律的研究
        2.2.2 情报信息的研究
        2.2.3 比赛分析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2.4 相关概念及边界设定
        2.4.1 “竞技篮球”和“教练员”概念的界定
        2.4.2 “决策”和“运动决策”概念的界定
        2.4.3 竞技篮球比赛教练员攻防决策概念、内容与边界
    2.5 理论依据
        2.5.1 训练与竞赛:宏观设计与微观调整的辩证关系
        2.5.2 竞技参赛理论:教练员攻防决策时间特征理论溯源
        2.5.3 博弈论:教练员攻防决策思维方法的出发点
        2.5.4 现代决策理论思想:教练员攻防决策目标原则支撑点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2.4 录像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竞技篮球比赛攻防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4.1.1 篮球知识库
        4.1.2 篮球视频数据信息库
        4.1.3 篮球攻防体系模型库
        4.1.4 篮球战术策略库
    4.2 赛前准备阶段教练员的攻防决策
        4.2.1 教练员赛前准备阶段攻防决策概述
        4.2.2 教练员赛前准备阶段攻防决策的特征和原则
        4.2.3 教练员赛前准备阶段攻防决策的操作流程
        4.2.4 教练员赛前准备阶段攻防决策的环节
    4.3 比赛阶段教练员的攻防决策
        4.3.1 教练员比赛阶段攻防决策概述
        4.3.2 教练员比赛阶段攻防决策的特征和原则
        4.3.3 教练员比赛阶段攻防决策的操作流程
        4.3.4 教练员比赛阶段攻防决策的信息捕捉与处理
        4.3.5 教练员比赛阶段攻防决策的实施途径
        4.3.6 教练员竞技篮球比赛中不同时段的攻防决策
        4.3.7 教练员竞技篮球比赛中特殊情况的攻防决策
    4.4 赛后总结阶段教练员的攻防决策
        4.4.1 教练员赛后总结阶段的攻防决策概述
        4.4.2 教练员赛后总结阶段攻防决策的特征和原则
        4.4.3 教练员赛后总结阶段的攻防决策操作流程
        4.4.4 教练员攻防决策的效果评价与反馈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统计平台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关键概念的界定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2.2.7 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排球技术统计平台硬件、软件、人员三大要素分析
        3.1.1 排球技术统计平台的硬件要素分析
        3.1.2 排球技术统计平台的软件要素分析
        3.1.3 排球技术统计平台的人员要素分析
    3.2 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环节关联分析
        3.2.1 发接、扣拦、拦保、扣防四大对抗体现技术关联
        3.2.2 发拦、垫传扣、扣垫及延续显现循环关联
        3.2.3 各项技术数据统计突现比赛胜负关联
    3.3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特征性分析
        3.3.1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实用性、便捷性、准确性分析
        3.3.2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科学性、完整性、关联性分析
    3.4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专业性分析
        3.4.1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真实性、诊断性、导向性、敏感性分析
        3.4.2 技术统计平台应用的操作性、通用性、纠错性、整洁性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三大要素不均衡人员要素短板
        4.1.2 技术统计平台工作量大且复杂
        4.1.3 特性专业不突出改进余地大
    4.2 建议
        4.2.1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4.2.2 对系统操作进行分工细化
        4.2.3 科学设计数据统计系统模板栏目和统计方式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 致谢

(9)SportsCode软件在排球技战术统计方面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1.1.2 排球技战术统计的需要
        1.1.3 媒体转播的需要
        1.1.4 视频资料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
        1.1.5 SportsCode软件在技战术统计分析方面的优势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排球技战术统计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人工纸笔统计分析
        2.1.2 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
    2.2 排球技战术指标的研究
    2.3 中国男排技战术统计分析的相关研究
    2.4 SportsCode软件的相关研究
        2.4.1 SportsCode软件的功能研究
        2.4.2 SportsCode软件的使用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录像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试验法
    3.3 研究过程
4 研究分析与讨论
    4.1 排球技战术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排球技战术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4.1.2 排球技战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排球技战术统计系统(战术板)的建立
        4.2.1 战术板设计遵循的原则
        4.2.2 排球技战术统计系统(战术板)的建立
    4.3 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技战术系统的验证
        4.3.1 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技战术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4.3.2 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技战术系统的应用验证研究
        4.3.3 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技战术系统的易用性验证
    4.4 基于SportsCode的排球视频数据库的构建
        4.4.1 数据库的结构组织
        4.4.2 数据库的检索
        4.4.3 数据库的输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国女排第11届世界杯技术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排球技术研究现状
        1.3.2 排球轮次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理论基础
    1.6 主要名词解释
        1.6.1 轮次
        1.6.2 VIS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文献资料法
    2.3 录像比较法
    2.4 数理统计法
    2.5 专家访谈法
    2.6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杯各队非技术因素的分析与比较
        3.1.1 中国女排与世界杯其它队伍的身高比较分析
        3.1.2 中国女排与世界杯优秀运动员体重的比较分析
        3.1.3 中国女排与世界杯其它队伍网上实力的比较分析
    3.2 世界杯各队技术统计的分析与比较
        3.2.1 女排世界杯胜负局和得失分比较分析
        3.2.2 女排世界杯各队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3.2.3 女排世界杯各队扣球技术比较分析
        3.2.4 女排世界杯各队拦网技术比较分析
        3.2.5 女排世界杯各队一传技术比较分析
        3.2.6 女排世界杯各队二传技术比较分析
        3.2.7 女排世界杯各队防守技术比较分析
    3.3 单场轮次分析
        3.3.1 单场轮次分析的意义
        3.3.2 中国队和美国队轮次比较分析
        3.3.3 中国队和意大利队轮次比较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非技术因素方面
        4.1.2 技术因素方面
        4.1.3 中国队vs美国队
        4.1.4 中国队vs意大利队
    4.2 建议
        4.2.1 非技术因素方面
        4.2.2 技术因素方面
        4.2.3 中国队vs美国队
        4.2.4 中国队vs意大利队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关于排球竞赛《技术统计》计算机管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D]. 魏子仪. 渤海大学, 2021
  • [2]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D]. 陈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张祖衡.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球员与团队的互构特征研究[D]. 张岩. 河南大学, 2020(05)
  • [5]问题解析与技巧梳理:国际化视野下排球技术统计标准的建立[J]. 陈贞祥,吕雅君,赵德峰,蔡广.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目标设置结合反馈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扣球和接扣球技术、身体素质及竞赛焦虑的影响[D]. 王世骄.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7]竞技篮球比赛教练员攻防决策的研究[D]. 张铭鑫.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6)
  • [8]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统计平台现状调查与分析[D]. 戴承石. 苏州大学, 2015(06)
  • [9]SportsCode软件在排球技战术统计方面的开发研究[D]. 林海强. 北京体育大学, 2013(S1)
  • [10]中国女排第11届世界杯技术表现分析[D]. 孙昊. 南京大学, 2012(12)

标签:;  ;  

排球比赛计算机管理“技术统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