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SM网的网络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谭捷成[1](2017)在《GSM网清退策略及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处于2G/3G/4G并存的阶段,为优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2G清频退网的规划已进入产业界各方的视线。关闭GSM网络可释放频谱资源而再利用于4G甚至5G网络建设,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GSM退网策略的制定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2G用户平滑网络迁移,以及后续网络发展规划问题。
杨学辉[2](2016)在《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移动公司经过这两年的TD-LTE网络建设,现网中TD-LTE的基站规模已经超越了 GSM、TD-SCDMA网络规模,而其庞大的GSM、TD-SCDMA网络短时间内还将继续投入使用。目前围绕商丘移动公司三种制式网络的协同优化已成为商丘移动公司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网络优化的意义和目标,网络优化的关键步骤和流程,GSM、TD-SCDMA、TD-LTE三种制式网的关键技术和三网的优化方法比较。其次说明了网络优化数据的常规采集途径:网络测试、网管提取、投诉数据以及市场部分经分数据,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及采集方法。依据基础的数据分析,较均衡的进行三网协同优化。本文主要是就三网协同优化进行策略的分析,用以提高TD-LTE网络的驻留比,针对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主要涉及无线覆盖的优化,2/3/4G网络参数互操作,TD-LTE手机终端性能的提升,三网协同的邻区优化,针对TD-LTE的专网建设和优化。最后提出三网协同优化的方法在移动运营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日常优化中遇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三网协同优化的基本点出发进行现网具体优化方案的确定和实施。通过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的修改,更能与实际相结合,提升TD-LTE网络的驻留比,提升用户感知和运营商的指标。
高向鹏,王妙妙,曹小曙[3](2015)在《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评价及其空间格局》文中提出以陕西省为例,从GSM网络性能、TD网络性能、LTE网络性能、WLAN网络性能、四网协同、资源占用等系统出发,构建省域无线网络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4年陕西省各城市无线网络优化水平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2014年陕西省10个城市无线网络优化存在显着差异,渭南、延安和西安处于领先地位,形成北部优于南部的无线网优化空间格局。
李方田[4](2014)在《双层网优化技术在联通GSM网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从联通GSM网的优化概念和目的入手,对联通GSM网优化中应用到的双层网优化技术作详细探析,并以A市网络优化为具体案例,着重论述了GSM网络优化技术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吕小伟[5](2013)在《联通无线网三年滚动规划的研究》文中指出宿州联通无线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SM网网络规模及用户规模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已基本实现全覆盖;WCDMA网经过4年的建设,已基本实现市区、县城、乡镇、重要交通干线全覆盖。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优化、网络维护环环相扣,对联通打造精品网络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三年滚动规划是分公司未来三年网络建设的指导,做好三年滚动规划可以摸清网络现状、预测网络未来发展的规模,对网络建设、优化提供指导意见,对于网络运营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用户及网络规模均处于全省前列的宿州2013-2015年无线网三年滚动规划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宿州联通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现状及网络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依据发展策略,结合网络现状,制定2013年-2015年无线网发展规划,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规划方案。
刘彦奎[6](2012)在《商丘移动GSM网络无线扩容工程设计方案》文中研究指明GSM通信系统是当前全球覆盖最广、客户规模最大的网络,中国移动公司运营GSM网络十几年以来,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方法也日趋成熟。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无线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用户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质量和容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规划建设的方法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本论文将河南省商丘市移动GSM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对GSM网络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分析了商丘移动的网络运营现状,指出了现网在容量、覆盖、网络质量和网络结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对GSM网络的话务量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商丘市16期GSM网络整体扩容规划方案,包括新建容量类基站、覆盖类基站、质量类基站和结构类基站等设置方案。本论文对GSM网络的话务预测、网络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总结为以后GSM网络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吴文东,桂瑾琛,程鹏[7](2012)在《开通UMTS900对GSM业务的影响及优化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搭建UMTS900M实验网,分别从理论分析、话务分析、实地测试、参数调整及后期优化等方面,研究了引入UMTS900系统对原有GSM900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MTS900的引入对原有GSM900网络影响有限,其业务服务质量未出现明显下降和大的波动,这为后续UMTS900大规模的建设、开通积累了经验。
李朝辉[8](2012)在《采集GSM网Abis信令进行网优分析的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SM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商用移动网络的制式,也是世界最大的商用移动网络的制式。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大及客户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过网络优化,解决覆盖不好、网络拥塞、话音质量差、切换成功率低和掉话等质量问题,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网络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对网络资源合理调配运用,最大发挥网络潜能。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GSM系统,通过采集A+Abis接口信令数据进行网优分析的系统开发方案,该方案通过在传输汇聚层上光环分光方式采集A+Abis接口信令数据,信令数据可以解码出手机与BSC之间的交互信令及MR (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利用这些信息结合定位算法可以对网络性能、网络规划以及用户感知三大领域开展网络优化。本文论述了该方案的优势,详细分析系统实现技术基础及难点,展示了如何构建系统的的软、硬件及安全结构体系,并描述了如何利用该系统进行网络优化。该Abis口信令采集系统,可以基于Abis口信令采集做所有的网优分析,这是网络优化工程师梦寐以求的事情,该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徐超,方俊利,童鑫[9](2012)在《GSM网络MR测量报告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GSM网络的MR统计参数、应用思路等内容,并给出MR在网络规化中的应用案例。
李斌[10](2011)在《长治联通移动网络规划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联通3G业务的迅猛发展,长治联通用户每年增长10万户,其中3G用户增长数量达到3万户,认真做好长治联通移动网络的规划是网络建设中持续不断的重要工作。无线网规划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深入分析规划期内市场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变化趋势,科学合理地制订无线网络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实现无线网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网络长期战略发展和市场需求,细分市场把握需求,采取多种无线手段,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本文完成长治联通移动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长治联通移动网规划依据,包括竞争对手网络情况、覆盖容量、性能目标、建设原则;2.对长治联通移动网网络覆盖、网络结构和话务进行分析和测试;3、确定长治联通移动网规划设计方案。
二、GSM网的网络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SM网的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GSM网清退策略及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GSM网外部环境 |
3 对GSM网络现阶段保留的考虑 |
(1) 用户规模和终端渗透率影响 |
(2) GSM频谱资源现状 |
(3) 网络覆盖等因素 |
(4) 特殊场景因素 |
(5) 经营角度考虑 |
4 GSM退网后的用户迁移策略 |
4.1 GSM终端类型分析 |
4.2 用户转网后关注的问题 |
4.3 用户迁移策略 |
5 中国联通GSM退网策略 |
5.1 总体思路 |
5.2 GSM网退网时间点的选择 |
5.3 实现GSM网单频网覆盖 |
5.4 实现GSM网单载波覆盖 |
5.5 GSM退网实施 |
6 结束语 |
(2)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移动运营商三网协同优化背景 |
1.2 网络优化的整体局势 |
1.3 网络优化的阐述 |
1.3.1 网络优化的意义与目标 |
1.3.2 网络优化的内容 |
1.3.3 网络优化流程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移动运营商现存三种制式网络优化技术 |
2.1 GSM优化技术 |
2.1.1 GSM网络系统介绍 |
2.1.2 GSM网络优化技术 |
2.2 TD-SCDMA优化技术 |
2.2.1 TD-SCDMA系统介绍 |
2.2.2 TD-SCDMA系统关键技术 |
2.2.3 TD-SCDMA系统优化技术 |
2.3 TD-LTE优化技术 |
2.3.1 TD-LTE系统介绍 |
2.3.2 TD-LTE系统结构 |
2.3.3 TD-LTE的关键技术 |
2.3.4 TD-LTE优化技术 |
2.4 三种制式网络优化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3 三网协同优化的前提数据采集 |
3.1 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1 网络系统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2 网络测试数据的采集内容 |
3.1.3 网管数据的采集内容 |
3.2 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 |
3.2.1 数据采集的工具 |
3.2.2 测试路线和测试点的选取 |
3.2.3 测试时间的选取 |
3.2.4 测试方法 |
3.3 网络测试数据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
4.1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研究重点方向概述 |
4.2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之4G驻留比提升方法研究 |
4.2.1 无线覆盖优化 |
4.2.2 GSM/TD-SCDMA/TD-LTE网络侧的重选参数优化 |
4.2.3 TD-LTE终端推广和性能提升 |
4.2.4 三网系统间邻区优化 |
4.2.5 专网的建设和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5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的改善与应用 |
5.1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关于提升4G驻留比的改善 |
5.2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关于提升4G驻留比的实施 |
5.2.1 商丘移动为提升4G驻留比进行邻区调整方案的实施 |
5.2.2 商丘移动为提升4G驻留比进行参数调整方案的实施 |
5.2.3 商丘移动根据经分3/4G终端占比 |
5.3 三网协同优化策略之驻留比提升后对商丘总体指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下一步工作内容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评价及其空间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设计 |
1.1无线网络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
1.2数据来源 |
1.3研究方法 |
2 2014年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评价 |
2.1 2014年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主成分分析 |
2.2 2014年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水平比较 |
3 2014年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空间差异 |
4结语 |
(4)双层网优化技术在联通GSM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联通GSM网优化的概念与目的 |
2 双层网优化技术在联通GSM网建设中的应用 |
2.1某市联通GS M网络的数据基础 |
2.1.1网络概况 |
2.1.2双层网优化测量数据 |
2.1.3 GSM网通信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
2.1.4优化与调整措施 |
3 结束语 |
(5)联通无线网三年滚动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二章 WCDMA 网架构、演进及链路预测方法 |
2.1 WCDMA 网络架构 |
2.2 WCDMA 标准化现状及演进 |
2.3 链路预算流程流程及算法 |
2.4 链路预算结果 |
第三章 宿州联通无线网现状 |
3.1 宿州联通无线网现状 |
3.1.1 GSM 网现状 |
3.1.2 WCDMA 网现状 |
3.1.3 室内覆盖现状 |
3.1.4 市区覆盖现状分析 |
3.1.5 县城现状分析 |
3.1.6 交通干线现状分析 |
3.2 宿州联通无线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无线网发展策略 |
4.1 总体策略 |
4.2 GSM 网发展策略 |
4.3 GSM 网数据业务发展策略 |
4.4 WCDMA 发展策略 |
4.5 室分、WLAN 发展策略 |
4.6 节能减排应用策略 |
4.7 共建共享 |
第五章 无线网建设方案 |
5.1 无线网话务量预测 |
5.1.1 GSM 语音业务话务量预测 |
5.1.2 GSM 网数据业务预测 |
5.2 GSM 网容量核算 |
5.2.1 语音业务容量核算 |
5.2.2 数据业务容量核算 |
5.3 总载频数需求核算 |
5.4 GSM 网无线网建设方案 |
5.4.1 GSM 网建设总体思路 |
5.4.2 GSM 网建设方案 |
5.4.3 GSM 网容量建设方案 |
5.5 WCDMA 无线网建设方案 |
5.5.1 WCDMA 网总体建设思路 |
5.5.2 WCDMA 无线网新建方案 |
5.5.3 WCDMA 无线网容量建设方案 |
5.6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
5.6.1 建设原则 |
5.6.2 建设效果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商丘移动GSM网络无线扩容工程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简介 |
1.2 商丘市移动GSM网络发展现状 |
1.3 商丘市概况 |
1.3.1 地理概况 |
1.3.2 经济概况 |
1.3.3 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
1.4 工程背景 |
1.5 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
1.6 拟建规模和简要结论 |
1.6.1 用户数预测结果 |
1.6.2 话务量预测结果 |
1.6.3 建设规模 |
第二章 商丘市无线网络现状分析 |
2.1 区域分类 |
2.1.1 全省整体区域分类 |
2.1.2 商丘市区域分类 |
2.2 无线网络现状分析 |
2.2.1 基站设置 |
2.2.2 BSC和交换区划分情况 |
2.2.3 覆盖现状分析 |
2.3 无线网络话务分析 |
2.3.1 历史话务统计分析 |
2.3.2 话务分布分析 |
2.3.3 大配置基站现状分析 |
2.3.4 商丘无线利用率分析 |
2.3.5 语音超忙小区分析 |
2.3.6 半速率话务分析 |
2.3.7 数据流量分析 |
2.3.8 大流量小区分析 |
2.3.9 用户投诉分析 |
2.4 无线网络总体评价 |
2.4.1 无线网络容量缺陷 |
2.4.2 无线网络覆盖缺陷 |
2.4.3 无线网络质量缺陷 |
2.4.4 无线网络结构缺陷 |
第三章 商丘市16期GSM话务量预测 |
3.1 影响全网忙时话务变化的因素 |
3.2 话务预测考虑的主要因素 |
3.3 话务量预测 |
3.3.1 单机话务量法 |
3.3.2 趋势法 |
3.4 话务量预测综合取定值 |
第四章 商丘市16期GSM网络设计方案 |
4.1 无线网络基本结构 |
4.1.1 码型变换器(TC) |
4.1.2 基站控制器(BSC) |
4.1.3 基站(BTS) |
4.2 16期网络整体规划设计 |
4.2.1 话务增长和话务分布设计 |
4.2.2 无线网络利用率设计 |
4.2.3 覆盖目标设计 |
4.3 无线网络基础数据的设计 |
4.4 基站建设方案设计思路 |
4.4.1 基站覆盖设计 |
4.4.2 基站容量设计 |
4.4.3 无线覆盖质量优化 |
4.4.4 网络基础结构设计 |
4.5 解决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 |
4.6 解决容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
4.7 基站规划原则 |
4.7.1 新基站规划原则 |
4.7.2 容量型基站规划原则 |
4.7.3 双频网规划原则 |
4.7.4 覆盖型基站规划原则 |
4.7.5 扩容基站规划原则 |
4.7.6 载频规划原则 |
4.7.7 基站设备的调配原则 |
4.7.8 半速率的激活原则 |
4.7.9 无线信道配置取定原则 |
4.8 本期基站规划方案 |
4.8.1 新建容量站分析 |
4.8.2 新建覆盖站分析 |
4.8.3 新建质量类基站状况分析 |
4.8.4 新建结构类基站分析 |
4.8.6 BSC及交换区的划分 |
4.8.7 频率计划 |
4.9 方案效果评估 |
4.9.1 网管指标变化情况 |
4.9.2 主城区DT指标变化情况 |
第五章 本期工程设计方案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开通UMTS900对GSM业务的影响及优化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2 网络现状 |
2.1 3G覆盖现状 |
2.2 GSM网现状 |
2.3 实验区域GSM网现状及UMTS900基站分布 |
3 GSM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3.1 UMTS900频谱压缩技术及频段的选择 |
3.2 干扰问题 |
3.3 GSM网的频率规划问题 |
3.4 原GSM语音业务的容量保障 |
3.5 原语音业务的通话质量保障 |
3.6 2G/3G互操作优化 |
4 优化调整后实验结果 |
4.1 实验网内GSM业务质量 |
4.2 实验网内HSDPA吞吐率及语音业务MOS值 |
5 研究结论 |
(8)采集GSM网Abis信令进行网优分析的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蜂窝移动通信与GSM通信系统概述 |
1.2 GSM网络优化概述与Abis口信令采集原理 |
1.2.1 GSM网络优化概述 |
1.2.2 Abis口信令采集原理 |
1.3 研发背景及目的 |
1.4 传统网优手段与Abis信令分析优缺点分析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实现基础及难点分析 |
2.1 系统采集信息 |
2.1.1 系统信息 |
2.1.2 手机与BSC之间的交互信令 |
2.1.3 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 |
2.2 S D H传输网络分光采集数据 |
2.3 系统定位方案 |
2.4 系统难点分析 |
2.4.1 投资金额难点分析 |
2.4.2 Abis口采集方式难点分析 |
2.4.3 传输汇聚环时隙抽取难点分析 |
2.4.4 A口采集方式难点分析 |
2.4.5 G I S定位精度难点分析 |
2.4.6 光传输网络分光难点分析 |
2.4.7 网络安全难点分析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结构体系 |
3.1 系统采集数据范围 |
3.1.1 Abis接口采集范围 |
3.1.2 A接口采集范围 |
3.2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
3.3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3.3.1 DDF架高阻搭接 |
3.3.2 ODF分光搭接 |
3.3.3 收敛汇聚方式 |
3.3.4 信令采集 |
3.3.5 服务器功能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结构及安全结构体系 |
4.1 系统软件结构 |
4.1.1 数据采集层 |
4.1.2 信令分析层 |
4.1.3 数据存储层 |
4.1.4 分析层 |
4.1.5 呈现层 |
4.2 系统呈现方式 |
4.2.1 多维度分析呈现 |
4.2.2 GIS地理信息化呈现 |
4.2.3 统计分析报表呈现 |
4.3 系统安全结构 |
4.3.1 网络安全体系 |
4.3.2 系统安全体系 |
4.3.3 数据安全体系 |
第五章 系统功能设计 |
5.1 网络性能专题 |
5.1.1 信号强度分析 |
5.1.2 信号质量分析 |
5.1.3 覆盖空洞与弱覆盖 |
5.2 网络规划专题 |
5.2.1 单小区覆盖范围分析 |
5.2.1.1 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
5.2.2 小区边界分析 |
5.2.3 LAI边界分析 |
5.2.4 漫游边界分析 |
5.3 用户感知专题 |
5.3.1 掉话分析 |
5.3.2 用户行为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GSM网络MR测量报告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MR介绍 |
1.1 MR统计的主要内容 |
1.2 MR分析法与传统网络分析法的比较 |
1.3 MR统计的应用思路 |
1.4 MR数据采集组网方案 |
2 基于MR的网络评估 |
2.1 网络覆盖率 |
2.2 网络通信质量 |
2.3 话务分布分析 |
3 基于MR的网络分析 |
3.1 结合TA的下行电平分析 |
3.1.1 过覆盖小区 |
3.1.2 弱覆盖小区 |
3.2 上下行质量分析 |
3.2.1 评估网络上下行整体质量性能 |
3.2.2 定位/分析每个小区的质量性能 |
3.2.3 对网络上下行质量差的小区进行地理化 |
3.3 上下行平衡分析 |
3.4 接收电平分析 |
3.4.1 通过弱覆盖比例定位网络盲点, 提出规划建议 |
3.4.2 通过电平和质量关联分析, 确定受电平影响关系 |
3.5 干扰小区分析 |
3.6 邻区电平分析 |
4 与WCDMA系统的MR分析的比较 |
5 结束语 |
(10)长治联通移动网络规划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长治市联通网络现状及城市基本状况调查 |
2.1 规模状况 |
2.2 室内覆盖现状 |
2.3 WLAN现状 |
2.4 FEMTO现状 |
2.5 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 |
2.6 交通干线及旅游景点 |
2.6.1 交通干线 |
2.6.2 旅游景点 |
第三章 无线网络现状分析 |
3.1 现网数据分析 |
3.1.1 话务统计时间说明 |
3.1.2 历史话务统计分析 |
3.1.3 节假日峰值分析 |
3.1.4 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分析 |
3.1.5 话务分布分析 |
3.1.6 语音业务小区相对负荷分析 |
3.1.7 语音业务小区绝对负荷分析 |
3.1.8 双频网话务平衡 |
3.2 网络覆盖分析 |
3.2.1 覆盖现状 |
3.3 网络质量情况 |
3.4 用户投诉分析 |
3.5 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规划方案 |
4.1 解决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 |
4.1.1 宏蜂窝基站 |
4.1.2 一体化基站 |
4.1.3 宏蜂窝基站的扇区分裂 |
4.1.4 直放站 |
4.1.5 室内分布系统 |
4.1.6 塔放 |
4.2 解决容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原则 |
4.2.1 解决容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
4.2.2 双频网建设原则及组网方式 |
4.2.3 无线网络容量配置原则 |
4.3 基站设置原则 |
4.3.1 城区基站设置原则 |
4.3.2 郊区和县城基站设置原则 |
4.3.3 站址选择原则 |
4.4 网络容量建设 |
4.4.1 无线基站容量设计的步骤 |
4.4.2 信道计算和载频配置的方法和步骤 |
4.4.3 小区载频扩增方案 |
4.4.4 新建容量型GSM900基站方案 |
4.5 覆盖建设方案 |
4.5.1 网络覆盖测试分析 |
4.5.2 网络覆盖规划方案 |
4.6 GPRS建设方案 |
4.6.1 GPRS网络基本组成 |
4.6.2 GPRS的覆盖范围 |
4.6.3 GPRS承载网络选择 |
4.6.4 无线信道配置方案 |
4.6.5 PCU建设方案 |
4.7 接口和信令 |
4.7.1 A接口(BSS-MSC/VLR) |
4.7.2 Abis接口(BTS-BSC) |
4.7.3 AtErl接口(BSC-TC) |
4.7.4 Um接口(MS-BTS) |
4.8 频率配置 |
4.8.1 使用频段 |
4.8.2 频道间隔 |
4.8.3 频道配置 |
4.8.4 频率安排 |
4.8.5 频率复用方式 |
4.8.6 跳频 |
4.8.7 干扰协调 |
4.9 编号计划 |
4.9.1 位置区识别码(LAI)和位置区划分 |
4.9.2 位置区划分原则 |
4.9.3 全球小区识别吗(GCI) |
4.9.4 基站识别码(BSIC) |
4.9.5 BSC的信令点编码 |
第五章 规划结果测试与评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GSM网的网络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GSM网清退策略及关键问题研究[J]. 谭捷成. 移动通信, 2017(09)
- [2]GSM/TD-SCDMA/TD-LTE的三网协同优化[D]. 杨学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3]陕西省无线网络优化评价及其空间格局[J]. 高向鹏,王妙妙,曹小曙.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5(04)
- [4]双层网优化技术在联通GSM网的应用[J]. 李方田. 科技创业家, 2014(04)
- [5]联通无线网三年滚动规划的研究[D]. 吕小伟.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6]商丘移动GSM网络无线扩容工程设计方案[D]. 刘彦奎.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开通UMTS900对GSM业务的影响及优化措施研究[J]. 吴文东,桂瑾琛,程鹏. 邮电设计技术, 2012(08)
- [8]采集GSM网Abis信令进行网优分析的系统开发[D]. 李朝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GSM网络MR测量报告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J]. 徐超,方俊利,童鑫. 邮电设计技术, 2012(04)
- [10]长治联通移动网络规划的研究和设计[D]. 李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