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信网络事故隐患亟须整治(论文文献综述)
谢虎[1](2021)在《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处在迅猛发展阶段,城镇建设日臻系统完善,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大型综合体建筑雨后春笋般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火灾不确定性增加。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建筑复杂程度增加、火灾荷载增大、危险性增强等新问题,使发生火灾后现场内部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面临新挑战。我国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同时,对消防监督管理和综合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提升消防治理能力迫在眉睫。近年来,江西消防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消防治理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智慧化,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扎实推进安全执法检查等专项整治,牢牢稳住消防安全基本盘。持续强化综合救援能力,加快能力转型升级,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守住了化解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最后一道防线”。不断夯实综合保障基础,发挥政府“制度化”保障优势,重点在队站建设、力量编配和训练设施上持续发力,促进城乡消防救援服务均等化。虽成效显着,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出发点。本论文通过将江西消防治理作为个案研究,结合社会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相关理论,与促进消防治理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有机结合,着重从建立健全消防治理制度机制、坚决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搭建协同高效沟通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消防、构建多元互补消防救援力量、从难从严摔打队伍提升战力六个方面,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宋佳骏[2](2020)在《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迁入,苏州厂房、出租房等人口密集场所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群租房、楼道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厂房住人、车库住人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其中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导致的火灾等伤亡事故也频频发生,此种严峻的形势不仅危害到公共安全,更考验着政府治理问题的水平和方式。苏州“331”专项整治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的全面治理火灾事故隐患的大型行动,在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中,按照专项任务清单、履职清单、追责清单,在前面摸查各类火灾隐患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纠违、单位自查、联合执法、检查互查等多种方式消除隐患,并且通过铺天盖地的安全防范宣传,常态化地治理安全隐患。苏州“331”专项整治声势大、措施实、效果好,可以说很多做法都值得其他整治行动效仿。当然万事皆有两面性,苏州“331”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这需要我们重视想办法去解决。本文以整个行动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策为重点,一是分析了以往的监管问题、五大隐患火灾事故特点和公共安全形势严峻进而得出整个行动的必要性,进而引出整个行动的提出和回顾;二是从准备措施、执行措施、长效管理措施阐述了整个行动的实施,着重分析苏州“331”专项整治的全天候、随时间不断进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通讯运营商短信业务媒介来宣传、监理多中心监管共治模式等创新特色,进而从整个行动的成绩和涉及的各方主体的观点得出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效果评价;三是提出整个活动进行的执行过于强硬、一刀切、忽略群众感受、执行差别化、执行数据化、形式化、驱赶低端人口、影响经济、负面舆情多等问题,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行动支撑、对外作为、保障效果、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李俊莉[3](2020)在《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要求警务服务能力与社会治安防御能力双提升,通过推进不同部门、地区和警种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多维度感知警务信息,推进现代警务工作创新发展。在警务信息化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的意识不强、一体化深度融合不够、跨界联合机制不健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现机制不健全、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服务体系、加强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研究、提升警务人才的数据使用能力、将舆情数据分析引入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多维信息感知的法律保障体系等,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化引领警务创新的预期目标。
杭州市公安局课题组,刘一明[4](2019)在《传承发展“枫桥经验” 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杭州公安推进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平安是重要的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殷切希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不仅是各级政府实施施政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具体实践。新时代平安建设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公安机关要有新作为。杭州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平安杭州建设,必须以新时期平安观为指导,在准确认知平安杭州建设面临国际国内时代背景和有利不利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明确平安杭州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稳妥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筑牢平安之基,建好平安大厦,提升平安杭州品质,助推杭州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和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阮建,段德罡,雷连芳[5](2017)在《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项目评述》文中提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规划设计方法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并且新建设方式的提出,使规划设计的传统思路受到较大的冲击。同时对于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中的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方法也是面临的重大课题。老旧小区已历经了几十余载,道路的破损和不通达、公共基础设施的老化和不足、环境的脏乱以及建筑的老旧等越来越难承载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怎么从规划设计端将其有效的推进,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市5个老旧小区、片区的更新改造实践,基于既有空间,发挥政府作用,结合居民诉求,考虑投资运营,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切实解决老旧小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规划项目的评述,试找出规划中的不足,以对后续同类型规划项目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李波[6](2017)在《浅析当前高校校园环境治理难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校园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房屋修缮、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地下管网改造以及服务响应、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堵晨兰[7](2016)在《政府工伤预防问题的完善研究 ——以上海市Q区为例》文中提出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的几率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不可避免,随之以强化预防功能的工伤保险制度正在成为全球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工伤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受到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及时获得医学救治和获得生活待遇补偿,分散企业的工伤风险。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中基本功能之一,是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的功能,其以预先的政策、技术以及安全教育培训为主要预防措施,目的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前防止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率或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工伤预防对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有着重大意义。我国于2003年颁布国内工伤保险方面的第一个单独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步入规范化和成熟化的队伍。颁布实施7年后,《工伤保险条例》被进行了新的调整和修改,2011年开始我国适用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从颁布到修订,再到今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赔偿,轻预防”的消极补偿模式,虽然全国上下设立多个工伤试点城市,相继出台各地工伤预防措施,但工伤预防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问题仍然存在,这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匹配,政府如何充分发挥工伤预防功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和职业病的发病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对工伤保险、工伤预防概念和理论作了介绍。其次,通过回顾上海市的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的相关工作和历程,以及对Q区工伤预防工作的现状调查和访谈,分析政府在工伤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工伤预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政府在工伤预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工伤预防的对策,主要集中在法律体系的建立、管理体制的明确、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工伤预防费的提取、平台技术的运用以及政府对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监管和服务等方面措施建议,旨在发挥政府在工伤预防工作中的最大功效,完善各级政府工伤预防工作,推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发展。
盛宏文[8](2015)在《刑法修正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7年刑法修订,立法者曾试图制定一部“垂范久远”的统一刑法典。然而,自1998年12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九个刑法修正案。面对刑法典的频繁修正,需要对其修正理念、修正内容和修正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本文以十个刑法修正文件(包括《惩治骗汇决定》和九个刑法修正案)为样本,在对刑法修正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刑法修正应当坚持的基本观念和具体的修正方向。全文共分四章,共计约12万字。第一章综述了我国刑法修正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一是刑事法网不断扩大。通过增设罪名、扩展罪状和降低入罪标准等方式,刑法条文增加39条,删除1条,修改115条,增加和修改的条数占刑法典现有条文总数(489条)的31.08%;刑法罪名也由原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413个罪名增加到470个。二是刑罚结构总体趋重。通过提高法定刑幅度,改革刑罚执行制度,修改数罪并罚制度,重刑化是刑法修正的主要趋势。只是在《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后,通过减少死刑罪名、降低个别罪名的法定刑、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行刑社会化等方式,刑法修正体现了其从宽的一面。三是刑法修正技术逐步成熟。表现在刑法修正的及时性和国际性相结合,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和概括性相结合,刑法修正的专业性和民主性相结合。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我国刑法修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刑法修正中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犯罪化和非犯罪化、重刑化和轻刑化的选择,还有刑法修正技术的完善。但在这表象后面,却是根植于立法者和民众内心的刑法万能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以及政治家倡行二十余年的“严打”刑事政策,刑法谦抑往往只局限于理论上的建构。首先,刑法万能主义仍然主导着我国的刑法修正。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总是对刑法充满着过多的期待,刑法沦为“社会管理法”、“危害防治法”和“最先保障法”,被赋予过多的社会职能;刑法与民法、行政法不能有效衔接,在非刑事法律未作充分调整、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情况下,刑法不当或者提前介入民法和行政化的规制空间,甚至经济犯罪早于非刑事立法;刑法修正对犯罪化具有难以抑制的冲动,“去罪化”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刑罚结构不合理。刑法修正的重刑化思想依然坚定,刑罚结构总体趋重;刑罚结构不协调,“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问题依然存在,过失犯罪刑罚设置顾此失彼同时,对于刑罚的调整顾此失彼,导致刑罚体系不协调。第三,刑法修改技术尚须完善,表现在刑法修正条文过于“具体”,使刑事法网漏洞百出;刑法修正前瞻性、预见性不足,导致刑法的频繁修改,甚至对关联性事项反复修改;单一的刑法修正案模式难以满足形式发展需要,损害了刑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第三章论述了我国刑法修正应当坚持的基本观念。刑法修正存在的问题,既源于我国传统的万能主义刑法观,将刑法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更源于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严打”实践,和我国刑法修正技术上的不成熟。刑法修正究竟选择何种价值理念,关系到刑法修正的基本方向,决定着刑法未来的发展走向。在价值取向上,必须改变刑法是单纯的法益保护法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权保障功能;在刑法修正的基本原则上,必须改变刑法万能的观念,继续秉持刑法谦抑原则;在刑事政策上,必须改变实施近30年的“严打”刑事政策,将宽严相济确立为基本的立法政策;在刑法修正技术上,正确处理好刑法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关系,保证刑法的立法质量。第四章论证了刑法修正应当坚持的基本方向。首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大陆法系国家犯罪化的刑事立法趋势来看,特别是在我国废除劳动教养的背景下,犯罪化是我国刑法修正的必须选择。当前,特别要加强恐怖主义犯罪、信息网络新型犯罪、反腐败犯罪立法,对纯伦理的、无被害人的犯罪和部分已经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应当适度非犯罪化。其次,坚持“轻轻重重”的刑罚原则,调整我国重型化的刑罚结构:从立法上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完善死刑的替代措施,重构自由刑,完善非监禁刑。第三,完善刑法修正技术,提高修法质量,保障刑法修正必要性和刑法稳定性的平衡。建立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和单行刑法相结合的刑法立法模式,充分发挥刑法典、单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的功能;准确处理刑法立法的明确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妥善处理理性立法与民意的关系;并加强刑法修正质量评估和刑法编纂工作,增强刑法修正的实效性。
张培远[9](2013)在《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以包头市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给居民生活增添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引发社会恐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第一时间控制事态、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因此,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的研究,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预防和处置公共危机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实践为依据,总结存在的问题,为各级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提供对策。本文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包头市应急管理工作为例,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和案例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包头市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存在问题,最后总结出完善包头市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建议。
谢添[10](2004)在《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这一主题,运用理论结合实践、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对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管理模式的确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论文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从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入手,对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施战略管理,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须。第二,论文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国有大型煤炭集团所处的外部环境,并对其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了展开分析,比较了大型煤炭企业与小煤矿的价值链各要素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新意。第三,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WOT、QSPM分析方法,明确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战略方向,指出实施煤基综合开发利用将是其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煤基综合开发产业链。该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第四,运用相关理论,从企业管理模式一般理论论起,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对如何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展开论述。。最后,是论文的实例应用。在综合全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郑煤集团公司的实际,提出其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并对应采取的战略措施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电信网络事故隐患亟须整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网络事故隐患亟须整治(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 |
2.1.2 应急管理 |
2.1.3 消防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能力现代化 |
2.2.2 应急管理理论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2.2.4 善治理论 |
3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 |
3.1.1 加强顶层设计,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得到优化 |
3.1.2 突出法治建设,依法治消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
3.1.3 不断压实责任,消防工作方针原则落实有力 |
3.1.4 建强治理队伍,精准治理体系能力得到提升 |
3.1.5 构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 |
3.2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
3.2.1 消防安全治理格局未成体系 |
3.2.2 依法治理安全责任落实不够 |
3.2.3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 |
3.2.4 综合治理能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
3.2.5 全民参与共治共防实效不佳 |
4.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依法治理水平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和格局 |
4.2 财政支持力度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度和幅度 |
4.3 基础设施状况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 |
4.4 专业力量建设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度和细度 |
4.5 社会参与程度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
5 国内外其它地区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
5.1 美国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
5.1.1 美国消防治理体制 |
5.1.2 美国消防治理机制 |
5.2 日本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
5.2.1 日本消防治理体制 |
5.2.2 日本消防治理机制 |
5.3 俄罗斯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
5.3.1 俄罗斯消防治理体制 |
5.3.2 俄罗斯消防治理机制 |
5.3.3 俄罗斯消防治理体系 |
5.3.4 俄罗斯消防高等教育机构 |
5.4 广东省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
5.5 上述经验对江西省的启示 |
6 推进江西省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6.1 系统治理,构筑治理制度机制体系 |
6.2 依法治理,全面压实消防安全责任 |
6.3 综合治理,发挥财政支持保障优势 |
6.4 全面治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6.5 精准治理,构建多元互补消防力量 |
6.6 源头治理,激发社会参与行动自觉 |
6.7 应急治理,提升救援主力军战斗力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1. 选题的背景 |
2. 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
2.1 研究意义 |
2.2 选题的研究目标 |
3. 文献综述 |
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4.1 研究方法 |
4.2 研究内容 |
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专项整治 |
1.1.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 |
1.2 相关理论 |
1.2.1 政府治理理论 |
1.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提出 |
2.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必要性 |
2.1.1 以往的监管状态 |
2.1.2 五大隐患火灾事故特点 |
2.1.3 以往的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
2.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过程概述 |
2.2.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提出 |
2.2.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后续发展 |
3.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 |
3.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实施 |
3.1.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准备举措 |
3.1.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执行措施 |
3.1.3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长效管理举措 |
3.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创新特色 |
3.2.1 全天候、随时间不断进化 |
3.2.2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 |
3.2.3 利用通讯运营商短信业务媒介来宣传 |
3.2.4 建立多中心监管共治模式 |
3.3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效果评价 |
3.3.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客观评价 |
3.3.2 各方主体对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观点评价 |
3.3.3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评价 |
4.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原因分析 |
4.1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中的问题 |
4.1.1 执行过于强硬,一刀切,忽略群众感受 |
4.1.2 执行差别化 |
4.1.3 执行数据化、形式化 |
4.1.4 驱赶“低端”人口 |
4.1.5 影响经济 |
4.1.6 负面舆情多 |
4.2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中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
4.2.1 政策不完善 |
4.2.2 监督考核片面 |
4.2.3 执行人员准备不足 |
4.2.4 陈年积弊多 |
4.2.5 生存成本变高 |
4.2.6 舆论引导还有待加强 |
5.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完善对策 |
5.1 行动支撑方面 |
5.1.1 渐进完善政策体系 |
5.1.2 进一步加强执行队伍建设 |
5.1.3 建立网格员专项激励机制 |
5.1.4 对陈年难点研讨解决方法 |
5.2 对外作为方面 |
5.2.1 加强引领舆论导向 |
5.2.2 发挥有形的手,平衡供求关系 |
5.3 保障效果方面 |
5.3.1 将群众评价纳入考核监督机制 |
5.3.2 将回头看行动纳入工作日常计划当中 |
5.4 技术创新方面 |
5.4.1 将科技手段纳入工作链条 |
5.4.2 引入分级管控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的访谈问题 |
致谢 |
(3)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警务工作多维度感知技术 |
(一)警务工作多维度感知的内容 |
(二)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技术 |
1.警务云。 |
2.警务地理信息系统。 |
3.城市智慧模型。 |
4.物联网技术。 |
5.人工智能。 |
二、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的意识不强 |
(二)一体化深度融合不够 |
(三)跨界联合机制不健全 |
(四)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现机制不健全 |
(五)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 |
三、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与预警服务体系构建 |
(一)建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服务体系 |
(二)加强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研究 |
1.防御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
2.社区矫正中多维数据的运用。 |
(三)提升警务人才的数据使用能力 |
1.把握好数据使用中的平衡点。 |
2.提升基层警务人员的信息化和专业化能力。 |
3.养成警务工作数据意识。 |
(四)将舆情数据分析引入社会管理 |
(五)建立健全多维信息感知的法律保障体系 |
四、结语 |
(4)传承发展“枫桥经验” 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杭州公安推进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平安观概述 |
(一) 习近平同志有关平安建设论述的历史发展脉络探寻 |
(二) 新时期平安观的丰富意蕴 |
二、杭州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
(一) 时代背景 |
1. 国内背景。 |
2. 国际背景。 |
(二) 现实意义 |
1. 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
3. 落实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两个高水平”“六个浙江”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 |
4. 国际化背景下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的客观需要。 |
三、深化平安杭州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根本遵循 |
(一) 坚持党的领导 |
(二) 传承“枫桥经验” |
(三) 坚持大局观念 |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五)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六) 坚持争先意识 |
(七) 坚持多元主体 |
(八) 坚持深化改革 |
(九) 坚持创新驱动 |
(十) 坚持“四个治理” |
四、深化平安杭州建设面临的形势条件分析 |
(一) 优势条件 |
1. 雄厚的经济基础。 |
2. 良好的治安传统。 |
3.“枫桥经验”的传承。 |
(二) 风险挑战 |
1. 风险的不确定性。 |
2. 矛盾的多发性。 |
3. 治安的严峻性。 |
五、公安机关深化提升平安杭州建设的实践路径 |
(一) 明晰职责定位 |
(二) 维护政治安全 |
(三) 维护社会稳定 |
(四) 坚持强基固本 |
(五) 立足防范为先 |
(六) 强化治安整治 |
(七) 强力打击犯罪 |
1. 坚持如实立案。 |
2. 加强对犯罪类型、规律、特点、趋势的研究。 |
3. 转变打击模式。 |
4. 坚持主动经营。 |
5. 坚持零容忍和宽严相济的有机结合。 |
(八) 公共安全治理 |
(九) 服务人民群众 |
(十) 建设智慧公安 |
六、结语 |
(5)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项目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项目概况 |
1.1 项目背景 |
1.2 基地区位与规模 |
1.3 规划建设内容 |
1.4 问题总结 |
1.4.1 共性问题概括 |
1.4.2 个性问题总结 |
2 宝鸡市老旧小区规划思路与目标 |
2.1 规划思路提出 |
2.2 更新目标确立 |
2.3 更新原则制定 |
3 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规划设计策略 |
3.1 一次性建设相对完整的传统老旧小区 |
3.1.1 道路交通梳理 |
3.1.2 公共设施完善 |
3.1.3 景观环境提升 |
3.1.4 建筑单体整理 |
3.2 逐步建设形成地块零散权属不一的老旧社区 |
3.2.1 混乱产权梳理 |
3.2.2 城市问题缓解 |
3.2.3 社区公服补足 |
3.2.4 社区景观提升 |
3.2.5 住宅建筑整治 |
4 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规划设计不足及启示 |
4.1 缺乏对城市区域角度的协调思考 |
4.2 缺乏对历史记忆的提取及传承 |
4.3 缺乏工程技术实施方面的考虑 |
4.4 启示 |
5. 结语 |
(6)浅析当前高校校园环境治理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任务繁重,导致修建工程剧增和维护成本高企 |
二、交通压力迅速增大,导致道路拥堵和停车困难 |
三、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和公共卫生资源短缺 |
四、地上和地下管线不断扩容,导致道路频繁开挖和水电供应时常中断 |
五、财务制度的刚性约束严格,导致工程审计和资金结算任务日益加重 |
六、新兴业态发展迅猛,导致管理手段落后和服务响应滞后 |
七、住宅小区延袭统包统管模式,导致物业管理负担沉重和矛盾多发 |
(7)政府工伤预防问题的完善研究 ——以上海市Q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 |
第一章 我国工伤预防发展概况 |
一、工伤预防相关概念界定 |
(一)工伤 |
(二)工伤保险 |
二、我国工伤预防工作三阶段 |
(一)2004年前起步探索阶段 |
(二)2004-2011年发展转变阶段 |
(三)2011年后进步微效阶段 |
第二章 上海市Q区工伤预防工作现况评价 |
一、上海市工伤预防工作概况 |
(一)上海市工伤预防工作目标和工作体系 |
(二)上海市工伤预防工作运行总体状况 |
二、上海市Q区工伤预防工作现状 |
(一)上海市Q区工伤认定现状 |
(二)上海市Q区工伤预防工作现状 |
三、上海市Q区政府工伤预防工作评价问卷调查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选择 |
(三)抽样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抽样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
四、上海市Q区政府工伤预防工作评价问卷调查结论 |
(一)劳动者认知有限,自我保护能力弱 |
(二)企业关预防,主动预防力度小 |
(三)政府开展预防,落实工作效率低 |
第三章 上海市Q区政府工伤预防工作问题探析——基于访谈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三、访谈的实施 |
(一)访谈对象概况 |
(二)访谈内容 |
(三)访谈主要结论 |
四、政府在工伤预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
(一)缺乏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依据 |
(二)缺乏健全的工伤预防管理方式 |
(三)缺乏统一专业的工伤预防队伍 |
(四)缺乏对企业的长效经济激励措施 |
(五)缺乏工伤预防宣传引导 |
第四章 政府工伤预防工作完善建议 |
一、完善工伤预防法律体系 |
(一)以法律形式确立工伤预防地位 |
(二)制定工伤预防配套法律和规划 |
(三)强化违法惩处力度 |
二、明确工伤预防管理体制 |
(一)设置专业工伤预防机构 |
(二)制定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
(三)提升培训宣传多元化制度 |
三、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 |
(一)细化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 |
(二)增加工伤保险浮动费率 |
四、平衡工伤预防费收支建设 |
(一)规范工伤预防费的提取 |
(二)增设奖优罚劣制和事故追偿制 |
(三)鼓励科技创新带动工伤预防 |
五、运用“大数据”促进工伤预防工作 |
六、加强对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监管和服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问卷 |
三、工伤保险行业风险表 |
后记 |
(8)刑法修正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刑法修正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刑事法网不断扩大 |
一、增设罪名 |
二、扩展罪状 |
三、降低入罪标准 |
第二节 刑罚结构总体趋重 |
一、重刑化是刑法修正的主要趋势 |
二、“轻刑化”得到一定程度兼顾 |
第三节 修法技术逐步成熟 |
一、刑法修正的及时性和国际性 |
二、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概括性 |
三、刑法修正的专业性和民主性 |
第二章 刑法修正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刑法万能主义倾向严重 |
一、刑法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职能 |
二、刑法与民法、行政法不能有效衔接 |
三、“去罪化”未得到足够重视 |
第二节 刑罚结构不合理 |
一、刑罚整体仍属重刑结构 |
二、刑罚结构不协调 |
第三节 刑法修正技术尚须完善 |
一、刑法修正条文过于“具体” |
二、刑法修正前瞻性不足 |
三、刑法修正模式单一 |
第三章 刑法修正的基本观念 |
第一节 坚持人权保障理念 |
一、现代法治语境中的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
二、人权保障的刑法完善 |
第二节 坚持刑法谦抑原则 |
一、刑法谦抑原则的理论基础 |
二、刑法谦抑原则对刑法修正的要求 |
第三节 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一、“严打”刑事政策的反思 |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
三、西方发达国家“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 |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法修正的要求 |
第四节 坚持稳定性和变动性相结合 |
一、刑法的稳定性 |
二、刑法的变动性 |
三、以修法技术保障刑法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的平衡 |
第四章 刑法修正的基本方向 |
第一节 合理界定犯罪圈 |
一、犯罪化是刑法修正的必然选择 |
二、犯罪化的重点 |
三、适当注重非犯罪化 |
第二节 调整刑罚结构 |
一、进一步控制死刑罪名 |
二、完善死刑的替代措施 |
三、重构自由刑 |
四、完善非监禁刑 |
第三节 完善刑法修正技术 |
一、建立刑法典、单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相结合的刑法立法模式 |
二、准确处理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和前瞻性的关系 |
三、妥善处理理性立法与民意的关系 |
四、加强刑法修正质量评估和刑法编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以包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章 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 |
1.1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
1.2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 |
1.3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
1.4 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和周期 |
1.4.1 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 |
1.4.2 突发公共事件的周期 |
1.5 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内外研究 |
1.5.1 国外研究情况 |
1.5.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章 包头市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分析 |
2.1 包头市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回顾 |
2.1.1 11.21空难处理回顾 |
2.1.2 1.17壕赖沟铁矿特大透水事故处理回顾 |
2.1.3 锡盟5.11、5.15事件波及效应的应对处置 |
2.2 包头市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践 |
2.2.1 包头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
2.2.2 包头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
2.3 与先进地区相比包头市在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存在的差距 |
第3章 包头市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的系统构建 |
3.1 建立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及预防体系 |
3.1.1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系统 |
3.1.2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
3.1.3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评估机制 |
3.1.4 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中各级领导者的培训 |
3.2 建立完善反应迅速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处置体系 |
3.2.1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指挥 |
3.2.2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资源整合保障体系 |
3.3 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理体系 |
3.4 建立地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法律体系 |
3.4.1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监督机制 |
3.4.2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问责机制 |
3.4.3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知情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思考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战略需求分析 |
2.1 我国煤炭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
2.2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管理一般理论 |
2.3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战略研究方法 |
3.1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 SWOT 战略分析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四章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战略选择 |
4.1 SWOT—QSPM 分析基础上的战略选择 |
4.2 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产业发展战略方向与思路 |
4.3 基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的战略选择 |
第五章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管理模式研究 |
5.1 现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一般理论 |
5.2 企业管理模式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
5.3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5.4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第六章 郑煤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 |
6.1 企业基本情况 |
6.2 战略环境分析 |
6.3 国内条件及战略能力分析 |
6.4 总体发展战略 |
6.5 产业发展框架 |
6.6 体制改革与组织结构调整 |
6.7 实施战略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信网络事故隐患亟须整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D]. 谢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苏州“331”专项整治行动研究[D]. 宋佳骏. 苏州大学, 2020(03)
- [3]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J]. 李俊莉.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 [4]传承发展“枫桥经验” 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杭州公安推进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杭州市公安局课题组,刘一明.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 [5]宝鸡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项目评述[A]. 阮建,段德罡,雷连芳. 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 2017
- [6]浅析当前高校校园环境治理难题[J]. 李波. 高校后勤研究, 2017(04)
- [7]政府工伤预防问题的完善研究 ——以上海市Q区为例[D]. 堵晨兰.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8)
- [8]刑法修正基本问题研究[D]. 盛宏文.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3)
- [9]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以包头市为例[D]. 张培远.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10]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D]. 谢添. 天津大学, 2004(07)
标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论文; 工伤保险待遇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工伤保险条例论文; 刑法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