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加热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和能耗

微波辐射加热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和能耗

一、Drying Kine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Vacuum Drying Process with Microwave and Radiant Heating(论文文献综述)

李冀鲁[1](2021)在《热风辅助微波干燥过程褐铁矿湿分迁移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对褐铁矿等贫矿的利用是钢铁行业发展的需求,而干燥预处理是褐铁矿球团进炉冶炼之前的必要环节。常规热风对流干燥加热均匀性好,但因干燥效率低下能耗较大等缺点很大程度的限制了球团干燥预处理的效率。微波因其独特的介电加热方式使其在节能与高效中有着显着的优势,但也会导致对材料加热的不均匀,热风对流与微波辐射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并弥补彼此不足。本文基于热风辅助微波干燥实验系统对褐铁矿球团进行干燥特性实验,探究了微波功率、热风温度、添加剂及干燥方式等外部条件对褐铁矿球团的干燥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单独热风和微波干燥实验,得到了在热风对流(100-200℃)和微波辐射(100-600 W)条件下褐铁矿球团(直径:15 mm)的湿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纯热风干燥条件下褐铁矿球团在降速段的有效湿分扩散系数为2.07×10-9-4.78×10-9 m2/s,表观活化能为12.3 k J/mol。单纯微波干燥条件下褐铁矿球团的有效湿分扩散系数为1.71×10-8-1.23×10-7 m2/s,表观活化能为37.4 W/g。球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6%的Na2CO3后在微波辐射(100-600 W)条件下有效湿分扩散系数为5.84×10-8-1.37×10-7m2/s,表观活化能为16.4 W/g,并且KCl、Na Cl和Na2SO4等易溶性无机盐均可有效改善微波干燥特性。通过热风辅助微波干燥特性实验,得到联合干燥褐铁矿球团的有效湿分扩散系数为5.26×10-8-1.12×10-7 m2/s(风速0.5 m/s)。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得到,对干燥时间影响因素显着性排序为:微波功率、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干燥能耗影响因素显着性排序为: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和微波功率。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联合干燥最优工况为:微波功率500 W、热风温度146℃、热风风速0.5 m/s。物料在微波干燥中的能效是热风干燥的10倍左右。联合干燥的能耗介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之间,在间歇性联合干燥中,能耗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增加馈源数量、使用模式搅拌器和采用联合干燥均可以改善微波干燥过程中对物料加热的均匀性,通过实验发现随着馈源数量从1个增加到3个,球团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系数降低了3.82%-13.39%,联合干燥模式相对于单馈源模式均匀性系数降低了11.7%-12.05%;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随着馈源数量从1个增加到3个,球团内部电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系数降低了10%-41%。O型模式搅拌器的应用使得球团内部电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系数降低了56.9%。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铁矿石干燥预处理及工业干燥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辛立东[2](2021)在《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采收的三七除少量用于鲜食外,大多以制干食用或入药消费为主。三七的干燥仍主要以自然晾晒为主,不仅干燥时间长,且易受天气、昆虫及微生物的影响,导致生物活性物质减少,影响三七品质。近年来,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因其具有干燥效率高、时间短、温度低等优点,已开始应用于农产品与中药材的加工生产中。但微波加热干燥速率过快,易产生“热点”导致局部过热或焦糊现象,不利于皂苷等热敏性物质的保留,造成品质下降。本研究对三七采用分段式干燥,在干燥后期以热风作为热源,以保证其干燥品质与均匀性。本论文以三七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对其进行干制加工,研究其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参数对三七干燥时间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与热风干燥进行对比,确定该干燥工艺的优劣性。然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该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并确定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最佳工艺参数,最后探究三七干燥过程中水分传递规律及力学特性,为三七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不同转换湿基含水率(20%、30%、40%)、功率密度(0.5、0.75、1、1.5 W/g)、腔室压力(1、3、5、10 kPa)和温度上限(45、50、55℃)条件下对三七主根干燥过程的影响,分析其干燥特性,并建立了分段式干燥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主要干燥过程为降速与恒速阶段,恒速段发生的干基含水率范围为0.5~1 g/g;三七干燥过程中微波真空段Deff在7.84×10-10~1.80×10-9 m2/s之间,随着温度上限、功率密度的增大及腔室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第二段Deff介于1.45×10-10~6.82×10-10m2/s之间,其值与第一段干燥条件的变化有关;使用五种常用函数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段拟合,根据统计分析,Weibull模型被认为是描述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过程的最佳模型,其决定系数R2较大,RSS与c2值较小,且该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一致,可较好地描述三七的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水分变化规律。2、研究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过程中,不同功率密度、温度上限和腔室压力因素对三七总皂苷含量及干燥时间的影响,并与文献中最佳热风干燥条件下的得到三七干制品进行对比,确定该干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所得三七干制品总皂苷含量随着功率密度、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腔室压力的增高而增高。总皂苷含量均大于5%并与热风所得干制品皂苷含量接近,满足药典对于皂苷含量的要求。该新型干燥工艺干燥时间可比热风干燥明显缩短:44%~80.6%。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功率密度、温度上限和腔室压力为影响因素,以微波真空段干燥时间、总干燥时间、总皂苷含量、色差值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并确定最佳参数。结果表明: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功率密度0.5 W/g、温度上限50℃、腔室压力7 k Pa。在此条件下,预测值与验证值相对误差均低于10%,可得试验值:微波真空段干燥时间6 h,总干燥时间56 h,总皂苷含量9.8%,色差值32.64。4、为描述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过程中水分及三七物理特性变化过程,研究了其随着水分比从1下降至0.1的轴向压缩试验、径向穿刺试验、内外部水分变化试验以及体积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七主根体积随着水分比的下降呈直线下降趋势,且线性关系拟合较好。随着干燥的进行,三七中心木质部与外皮部的水分比差值先增大后减小,轴向硬度与表面径向硬度均先减小后增大,这与三七内部水分向外扩散及蒸发有关。其过程为:干燥前期的增速期主要为三七外皮部的水分扩散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并逐渐形成水分浓度梯度差,内部水分逐渐向外扩散;在干燥中期,水分浓度梯度差趋于稳定,内外部含水率差值呈缩小趋势,干燥速率持续下降并趋于稳定,此时由于水分蒸发物料截面硬度及表面硬度持续增大,蒸汽平衡面向物料内部移动;在干燥后期,水分浓度梯度差、外皮部与木质部含水率差值均逐渐变小,气化面持续向内部移动,三七硬度逐渐增大,三七主根体积持续收缩并趋于稳定。

李武强[3](2020)在《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归是一种药性丰富的道地中药材,由于其含有较多的水分,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腐烂变质的现象,使得干制品的品质大大降低。干燥是一种古老的加工方法,可以降低物料的水活度,增加产品的货架期。常规的干燥方法具有干燥时间长、能耗高和污染大等不足,微波真空干燥作为一种组合干燥技术,由于其具有加热效率高、产品品质高等优点,在果蔬干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利用平行板电容器测量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物料的介电参数,研究了当归切片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其次,研究了物料特性和设备参数变化对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寻求其较优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最后,建立了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物料的热质传递方程,同时在较优工艺条件下,对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以当归切片为研究对象,将干燥温度、真空度和切片厚度作为试验因素,研究了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利用五种常见的数学模型对其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物料较适宜的干燥温度范围为4050℃,较适宜的真空度范围为-0.065-0.075 MPa,较适宜的切片厚度范围为35mm;同时发现Weibull分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单因素试验,Page干燥模型能够拟合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单因素试验。(2)当归切片介电参数的研究以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真空度为试验因素,对当归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物料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物料电容、电阻和介电常数呈现减少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真空度对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制品介电参数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干燥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物料介电常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3)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真空度适宜的因素范围,以复水比、色差值和孔隙率为试验指标,对当归切片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比了不同干燥条件所得干制品的药性成分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各因素影响的显着性顺序为:干燥温度、真空度、切片厚度;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最优的参数组合为:干燥温度40℃、切片厚度3mm、真空度-0.065MPa,此时复水比的最大值为5.49,色差值和孔隙率的最优值分别为3.15、77.68%;通过对比不同干燥条件所得物料的品质,发现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当归切片的阿魏酸,改善干制品的品质。(4)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研究为探索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物料的热质传递规律,根据物料的微波真空干燥机理,本文建立了干燥过程中物料的传热传质方程,从理论上描述了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当归切片热量和水分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干燥腔体和当归切片进行了几何建模,采用comsol软件对传热传质现象进行了建模仿真,观察了不同干燥阶段当归切片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趋势,发现物料水分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干燥曲线水分比的变化趋势。因此,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可以为中药材加工提供一种能耗低、效率高和高品质的干燥技术。

郝文刚[4](2020)在《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干燥在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均有大量的应用,我国的干燥能耗占整个工业能耗的比例达到12%左右。干燥作为农副产品长期保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相关农副产品干燥领域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农副产品干燥技术存在能耗大、技术落后、干燥品质差、智能控制水平低等问题。因此研发高效节能的干燥系统以及确定合理的物料干燥工艺对提高干燥行业效益、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以太阳能热利用为主,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通过对传统太阳能干燥工艺控制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设计方法。设计和搭建了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和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对干燥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预测优化评价等研究。本论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太阳能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周期不确定、干燥工艺不易控制、干燥品质差等问题,提出了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物料终点判断和直接式太阳能干燥温度控制的工艺方法。理论分析了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物料的热湿迁移机理,构建了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的热湿迁移模型,分析预测物料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和质量变化,并以红薯为研究对象对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物料在开放式干燥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及其质量变化,获得了最佳的红薯干燥动力学模型。基于建立的热湿迁移模型提出了一种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物料终点判断的方法,实时预测对比干燥过程中物料的水分比与干燥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水分比,判断干燥过程是否达到干燥要求。设计和搭建了一种直接式太阳能干燥系统,以红薯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干燥性能实验测试,构建了系统干燥过程的热性能动态模型,分析预测干燥物料的表面温度。研究表明建立的预测物料表面温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揭示了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和获得热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建立的热性能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直接式太阳能干燥温度的控制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物料表面温度,进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干燥空气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2)在传统太阳能干燥工艺控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物料的适宜干燥温度,利用相关设备实现不同工质的循环切换,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设计方法,来满足适宜的干燥温度和节能性的需求。以干燥空气温度适宜、运行能耗最低为目标制定了双工质干燥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设计和搭建了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和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并分析和阐明了两种太阳能干燥系统的构建组成和工作原理。(3)对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和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进行理论与实验的研究,获得了两种干燥系统的运行调控规律。建立双效集热器的传热模型,对单独集热空气时的出口空气温度进行数值求解。以济南市典型的环境气候参数为例,对集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进行预测,给出该系统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的太阳能保证率和能量利用分配率。通过制定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实验分析了柠檬片在该系统中的干燥特性和系统运行控制性能。研究发现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单独集热时的出口空气温度,揭示了双效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和总热损效率的变化规律。干燥箱的最高空气温度可以控制在60℃以下,验证了运行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同时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的干燥能力高于开放式太阳能干燥,阐明了柠檬片在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中的干燥特性,并获得了柠檬片最佳的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直膨式热泵干燥的热力学性能。将带有玻璃盖板的集热/蒸发器考虑成类似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构建了带有玻璃盖板的集热/蒸发器的传热模型,预测其出口空气温度,确定了模型的单值性条件,利用MATLAB编制求解程序并利用实验测试进行验证,通过制定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设计了系统运行的PLC控制系统。研究发现建立的带有玻璃盖板的集热/蒸发器传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揭示了干燥箱内的空气温度与太阳能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系统运行时的COP和单位能耗除湿量等性能指标参数,明确了太阳能辐射强度对直膨式热泵干燥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影响干燥箱内最高空气温度和平均制热性能系统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柠檬片在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中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动力学模型。(4)对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进行预测评价研究,构建了物料干燥的预测-运行-评价体系。以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的实验测试数据为机器学习训练的样本,选取5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系统集热单元的预测模型,将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和风向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变量,集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作为输出变量。分析了特征值的权重和确定了机器学习方法的超参数,揭示了影响集热单元出口空气温度的重要因素,获得了最佳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将双效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环境温度、太阳能辐射强度、集热单元送风量为运行环境参数,以出风温度和集热效率作为目标,分析了运行环境参数对集热单元出口温度的影响,给出了适合集热单元的运行环境参数。完善了物料干燥过程的能量-(?)-环境-经济评价体系,分析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经济性和环境性,揭示了物料干燥过程中(?)流和提升潜力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提高干燥能量利用率的途径。明确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收缩性和色差性为评价指标分析干燥物料的品质,指出了收缩面积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下干燥产品的色差。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传统太阳能干燥的工艺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干燥物料的干燥过程,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研究表明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在降低干燥能耗、提高干燥行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干燥物料品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薛广[5](2020)在《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工艺优化及其相关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对其品质指标的影响,结合响应曲面法筛选罗非鱼微波真空干燥最佳工艺参数,根据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规律建立了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核磁共振仪对罗非鱼片干燥过程进行检测,定性定量获得了不同微波功率条件下的罗非鱼片三种状态水分随着干燥过程迁移规律。并在最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探讨微波真空干制罗非鱼片的吸附特性及其热力学性质。以期为罗非鱼产业新技术开发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工作的结果与结论包括:(1)获得了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的最佳工艺参数。选用3.5%的Na Cl为渗透处理剂,以鱼片厚度(3、5、7、9 mm)、微波功率(132、198、264、330、396 w)及真空度(0.03、0.04、0.05、0.06、0.07 Mpa)为考察因素、6个观测指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变量,探索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品质特性。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厚度为7 mm、微波功率为330 w、真空度为0.06 Mpa。(2)建立了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时间对干燥条件的依赖性很大,随着鱼片厚度T、微波功率W和真空度V的改变而变化;Weibull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基于Weibull函数计算求得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cal在(1.187 7×10-6~2.052 1×10-6)m2·s-1范围内随着微波功率W与真空度V的增加而增大;几何参数Rg与厚度T、微波功率W及真空度V呈负相关;在实验范围内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干燥活化能为0.92 w·g-1。(3)借助核磁共振技术获得了不同微波真空干燥条件罗非鱼片干燥过程的水分迁移和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罗非鱼片内部主要存在三种状态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及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的变化决定着物料的干燥效果;干燥过程中不同微波环境下弛豫时间T2x均向流动性较差的方向迁移;对于整个干燥过程而言,不同微波环境条件下的峰面积S2x、峰比例A2x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功率越大曲线变化愈明显;罗非鱼片水分含量与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核磁图像显示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水分外迁是由外而内的递推过程。(4)获得了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样品贮藏吸湿规律及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罗非鱼片干制品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Ⅲ型等温曲线;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平衡含水率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加;GAB模型是描述罗非鱼片干制品吸附动力学的最适模型;根据最优模型获得罗非鱼片干制品在不同温度条件的相对安全含水率和绝对安全含水率;热力学特征参数显示:净等量吸附热qst与微分熵ΔS均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扩张压力φ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净积分焓ΔHin随着平衡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净积分熵ΔSin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熵焓互补理论表明:罗非鱼片干制品吸附过程为非自发的、焓驱动。

林鸿[6](2020)在《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系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增强免疫等功效。新鲜铁皮石斛水分含量较高,在常温状态下放置一周左右易发生褐变或受微生物侵染而降低其食用品质,影响其商业价值。传统热风干燥的铁皮石斛收缩率高、组织不均匀、复水性差。微波真空干燥结合了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的优势,适合于干燥热敏性物料,并提高产品品质。以新鲜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研究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微波真空干燥对铁皮石斛品质特性的影响、优化并确定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比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品质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为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和产品品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干制加工,研究微波强度、真空度、物料长度三种因素对铁皮石斛干燥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形成三个干燥阶段分别为加速、恒速和降速;加大微波强度、提高真空度、缩短物料长度,均可使铁皮石斛干燥的失水速率增大并缩短干燥时间。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过程采用Henderson and Pabis、Wang and Singh、Page、Tian和Lewis五种干制模型进行拟合,建立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模型。综合拟合系数和拟合曲线,不同微波强度条件下:Wang and Singh模型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其R2值均在0.99以上,RMSE(0.012)和χ2(0.0218)值均最小。Page模型对铁皮石斛在不同真空度、物料长度的干燥曲线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其R2值均在0.99以上,RMSE和χ2值均最小。2.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进一步研究不同微波强度、真空度和物料长度对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色泽、多酚氧化酶(PPO)、水分分布状态、总游离氨基酸以及多酚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微波强度为9 W/g时,干燥后样品中多糖含量最高可达52.21%。氨基酸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后铁皮石斛的总游离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着提高。在微波强度为9 W/g,12 W/g和15 W/g干燥条件下,铁皮石斛的PPO活性分别在第16、12和第6分钟后消失,表明微波真空干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钝化铁皮石斛的PPO活性,且微波强度越大所需的钝化时间越短,干燥过程的非酶促褐变主要由Maillard反应引起。低场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自由水豫驰时间(T23)和其峰面积A23均显着降低。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酚具有较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观察干燥后样品的微观结构,样品孔状结构的破坏程度随微波功率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微波强度越大其复水特性越好。3.以干制后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真空干燥的微波强度、真空度、物料长度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的微波真空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强度为12W/g,真空度为-75 k Pa,物料长度5cm。4.对比研究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四种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色泽、多酚氧化酶、水分分布状态、游离氨基酸以及铁皮石斛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含量的影响。采用GC-IMS技术检测挥发性物质的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物质,热风干燥可产生较多的挥发性物质。总氨基酸含量大小为:微波真空干燥组>真空干燥组>热风干燥组>冷冻干燥组。冷冻干燥的铁皮石斛在多糖含量、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方面都优于其他干燥方式。综合比较四种不同干燥方式: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后铁皮石斛各项营养成分指标都不如微波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进一步考虑干燥能耗方面,微波真空干燥能较好地保留铁皮石斛各项营养成分指标和抗氧化能力。

车兴文[7](2020)在《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枣,鼠李科枣属植物,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保健价值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鲜枣采摘后因其水分大,不易储存,所以将红枣切片制干保存成为中国红枣加工业的主要加工方法。本文应用远红外真空干燥技术对新疆冬枣片进行干制,首先对远红真空干燥设备的整体结构、加热系统、真空系统、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并阐述说明了其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优化部件等,研究辐射温度、相对压力、切片厚度对冬枣片的干燥特性及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冬枣片远红外真空干燥动力学模型,探讨不同因素对干制冬枣片的色差、复水比、Vc含量、感官质量的影响变化,最后优化冬枣片远红外真空干燥工艺并进行验证,确定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冬枣片的加工提供可靠的依据。(1)优化设计后的ZKT-50EB远红外真空干燥设备,能够较快的达到并保持工作温度、真空度,同时可对加热时长、真空强度和每一块加热板温度的工作参数进行设定,并且能够达到对其实时监测、控制与记录。在干燥试验过程中,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对物料不产生污染等有害物质,可对大多数果蔬进行干燥加工,能够有效提高干制品的干燥速率和品质要求。(2)冬枣片在干燥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升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但大部分干燥时间处于降速干燥阶段,在冬枣片的远红外真空干燥过程中,各干燥参数对枣片的干燥速率影响明显,冬枣片的干燥速率与辐射温度、相对压力呈正比关系,与切片厚度呈反比关系;冬枣片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0.97575.1795×10-8m2·s-1,其随着相对压力、切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辐射温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其中冬枣片厚度的变化对其内部水分扩散影响最为明显;通过对3个常用果蔬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比较,建立对冬枣片远红外真空干燥拟合效果最优的Page动力学模型,确定常数K和n的方程,得出Page模型方程,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拟合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准确的预测冬枣片远红外真空干燥过程。(3)在单因素试验中,分析各干燥参数对干制冬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大,冬枣片的Vc含量、复水比、感官质量增大,色差值减小;随着辐射温度的增大,冬枣片的Vc含量、复水比、感官质量先增大再减小,色差值增大;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大,冬枣片的Vc含量、色差值、感官质量先升高再降低,复水比减小。(4)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干燥温度、相对压力、切片厚度为自变量,以色差、复水比、Vc含量为检测指标,对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的工艺进行相应的响应面分析,得到各指标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各指标模型显着,拟合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用此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温度为54.62℃,相对压力为60kpa,切片厚度为3mm,冬枣片达到安全含水率时,色差最优值为5.43,复水比最优值为3.52,Vc含量最优值为28.92mg/100g。

张玲聪[8](2020)在《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复合干燥加工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果蔬食品加工作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干燥加工技术是核心,如何克服传统干燥加工技术中暴露的效率低、品质差、能耗大等难题,是现阶段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研究提出一种红外辐射和真空干燥相结合的复合干燥加工技术,真空环境下水分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蒸发,使得干燥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该真空红外干燥加工技术能有效干燥某些类型的果蔬,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综合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拉动食品产业发展。本论文进行了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复合干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物料品质评价、质热传递以及气体分子动力学模型,得到干燥装置内温度、真空度、物料厚度对干燥特性和干燥品质的影响。然后根据模型参数设计真空红外干燥装备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及后处理分析,得到流场分布规律,验证干燥炉膛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基于单因素试验分析温度、真空度、物料厚度对物料收缩率、含水率、复水比等干燥特性指标以及色差指标的影响,用以模型的验证;通过干燥工艺的正交试验,以叶绿素含量、VC保留率、总皂苷质量分数、苦瓜片表观观察和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研究真空红外干燥最佳工艺参数。具体结论如下:(1)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苦瓜片的明度值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真空度对苦瓜片干燥表观变化影响不显着,而苦瓜片越厚,对干燥品质影响越小;(2)随着干燥炉膛内绝对压力的降低,水分蒸发量逐渐增加,真空度对物料低温干燥动力学的影响显着,而同一真空度,由于干燥物料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增大,水分减少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真空红外干燥对苦瓜叶绿色含量、VC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影响不显着(P<0.05),苦瓜综合品质满足生产要求,确立苦瓜片真空红外干燥的最优工艺组合为物料厚度为4 mm,干燥温度为55℃,真空度为10 kPa,真空红外干燥装备设计较为合理,干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物料含水率的变化。

孙洁如[9](2020)在《生姜热风干燥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新鲜生姜含水量高达90%以上,在保藏过程中易出现失水萎缩、纤维化、冷害等现象,鲜姜损失率居高不下。生姜干制是一种重要的保藏手段,传统干燥产业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不符合当下社会环保发展新理念。因此,研究生姜的节能干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莱芜生姜为原料,基于干燥温度、切片厚度、装载量三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姜片品质及干燥耗能为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恒温干燥工艺;利用LF-NMR技术分析姜片在恒温干燥中的水分迁移规律,设计了生姜的分级变温干燥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耗电量及姜片色泽、复水性、姜辣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装载量对姜片干燥的影响;进一步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姜片的最佳恒温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66.41℃、切片厚度2 mm、装载量5 kg/m2。通过响应面交互分析,干燥温度、切片厚度、装载量这三个因素对耗电量的影响为:装载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P<0.01);干燥温度对姜辣素含量的影响较显着(P<0.05),切片厚度和装载量则无显着影响。(2)干燥过程中姜片的水分迁移规律:鲜姜的LF-NMR T2反演谱图中有三个峰:T21(0.11 ms)、T22(110 ms)、T23(101 000 ms),分别代表鲜姜中存在的结合水、不易流动水、自由水。姜片在干燥过程中,自由水的变化最为显着,随着自由水散失,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姜片的温度是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姜片内层水分在外力作用下向外迁移后经过表面蒸发到外界环境中,迁移速率小于蒸发速率造成热能过剩,因此在不同阶段给予适当的热能供应是优化节能干燥工艺的关键。(3)基于前期试验确定姜片分级变温干燥的转换点,试验摸索确定最优变温干燥工艺为:80℃(060 min)-70℃(60240 min)-60℃(end)。以耗电量及姜片色泽、复水性、姜辣素含量为指标,与传统恒温干燥工艺比较,该变温干燥模式耗电量减少6.3%,且成品品质优于前者:复水率为5.84%、?E为8.74、褐变指数为57.33、姜辣素含量为21.85 mg/g。

吴晓菲[10](2019)在《特色蔬菜的红外冷冻干燥及其减损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蔬菜营养丰富,是人体必需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然而蔬菜含水量较高,采后保鲜期短,极易萎蔫、腐败。干燥是延长蔬菜货架期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较为成熟的热风干燥技术生产的产品品质较差,而传统真空冷冻干燥(TFD)的产品虽然品质好,但其干燥效率低、能耗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对于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干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蔬菜干燥的兼顾能耗和品质的减损研究,对脱水蔬菜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课题搭建了红外冷冻干燥(IRFD)平台,研究了三种特色蔬菜的红外冷冻干燥的减损效果及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红外辐射代替传统真空冷冻干燥的加热源,搭建了红外冷冻干燥(IRFD)平台,同时以三种特色蔬菜:上海青叶柄(叶菜类)、菜用红薯(根茎类)及菜用蛹虫草(菌菇类)为对象,分析了它们的红外吸收特性以及红外辐射对其的穿透性。选择了镍铬合金丝石英管作为红外冷冻干燥的辐射器;根据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及辐射强度,选择4个单根功率为450 W或10个单根功率为100 W的红外灯管排布作为辐射源,确定最佳辐射距离为70 mm;在整个红外光谱区,水表现出对辐射能的强吸收和弱散射的特性,而三种特色蔬菜的主要成分为水,占80%以上,因此其光学性质主要由水决定。红外吸收光谱表明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及菜用蛹虫草属于毛细多孔物料,具有相似的吸收光谱。在波长为3、6、7.5及10μm附近,三种特色蔬菜都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红外辐射对三种特色蔬菜的穿透性较弱,只有2 mm深处的温度高于表面温度,说明红外辐射是在浅层起作用。当红外灯管的功率从100 W增加到450 W,峰值波长从5.78μm降低至3.85μm时,对于三种特色蔬菜的穿透性基本不变,说明红外辐射对这三种物料的穿透性能依赖于峰值波长的关系并不明显。而上海青叶柄和菜用蛹虫草在450 W的红外灯管干燥下会引起产品色差及收缩率的明显增加,因此选用100 W的红外灯管干燥这两种蔬菜,而选用450 W的红外灯管干燥菜用红薯。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的影响及其减损机理。在超声波功率为200、400和600 W时,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及菜用蛹虫草的红外冷冻干燥时间分别减少了7.34%15.60%、3.33%13.33%和3.85%12.82%;但超声波预处理会造成上海青叶柄中叶绿素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显着下降(p<0.05)。同时,经超声波预处理的菜用蛹虫草中虫草素的含量也显着降低(p<0.05)。对菜用红薯而言,超声波预处理可使红外冷冻干燥后的样品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在机理方面,超声波的应用可增加样品中水分的自由度,使得水分更容易被去除。此外超声波处理也造成了样品微观结构的改变,微孔通道的形成和孔隙的扩大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冰晶,在后续的红外冷冻干燥中可加速升华进程,缩短干燥时间。但超声波预处理会造成上海青叶柄及菜用蛹虫草营养品质的下降,因此,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只对红薯进行超声波预处理。评估了红外冷冻干燥的减损效果。与TFD相比,在温度相同时,IRFD可显着提高三种特色蔬菜的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在五种经验干燥数学模型中,Midilli模型对不同冻干条件下物料的含水率曲线均有最好的拟合效果(R2均在0.99以上,RMSE和χ2均较低);综合温度、水分含量、色差、收缩率及微观结构可知,IRFD干燥的三种特色蔬菜的均匀度略低于TFD,但差异不明显,即IRFD干燥的产品仍具有较好的均匀度;以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和菜用蛹虫草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为依据,确定了三种特色蔬菜升华/解吸干燥的转换点为样品中心温度达到0℃,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和菜用蛹虫草的湿基水分含量为10%;通过对比IRFD和TFD空载时的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发现IRFD的热源在温度变化上的惰性远低于TFD。在冷冻干燥中,IRFD更利于大规模的连续化生产。在干燥温度相同时,IRFD产品的感官品质与TFD产品的相似。而红外常压干燥(IRD)的三种特色蔬菜感官评分明显低于IRFD和TFD,处于评价等级的第Ⅲ级;IRFD干燥的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和菜用蛹虫草的硬度和脆度较TFD高,具有更好的质构特性。此外,IRFD干燥的菜用红薯中总酚、β-胡萝卜素、DPPH清除率及还原力显着高于TFD(p<0.05)。对上海青叶柄和菜用蛹虫草而言,在不同的冷冻干燥温度下,IRFD和TFD在其营养特性和抗氧化能力方面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着(p>0.05)。总体而言,与TFD相比,IRFD对这三种特色蔬菜的干燥品质具有一定的减损效果。与同温度下的TFD相比,IRFD对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及菜用蛹虫草的能耗减损率分别为15.72%19.00%,47.82%50.52%和11.88%18.37%。虽然IRD所需的干燥能耗最低,但其在干燥产品的感官品质、营养特性、抗氧化能力及特征风味的保留与IRFD和TFD有较大差距。阐明了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能耗及品质的减损机理。在IRFD中,物料的传质及传热方向一致,有利于加速冷冻干燥进程;与TFD相比,在温度相同时,IRFD可显着提高三种特色蔬菜的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此外,当干燥温度相同时,IRFD较TFD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高。这就从传质动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IRFD干燥效率高于TFD;三种特色蔬菜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干燥时间及能耗之间呈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的负相关性,同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时间与三种特色蔬菜的营养特性和抗氧化性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因此,红外冷冻干燥的减损主要是基于冻干过程中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提高及干燥时间的缩短。

二、Drying Kine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Vacuum Drying Process with Microwave and Radiant Heat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rying Kine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Vacuum Drying Process with Microwave and Radiant Heating(论文提纲范文)

(1)热风辅助微波干燥过程褐铁矿湿分迁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风对流干燥
        1.2.2 微波辐射干燥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与理论分析方法
    2.1 实验样品及装置
    2.2 实验方法及工况
    2.3 理论分析方法
        2.3.1 干燥动力学理论依据
        2.3.2 能耗分析方法
    2.4 干燥系统重复性检验
    2.5 不确定度分析
    2.6 均匀性指标
    2.7 响应曲面法
    2.8 本章小节
3 热风对流及微波加热过程球团干燥特性
    3.1 热风对流
        3.1.1 动力学特性
        3.1.2 能效分析
    3.2 微波辐射
        3.2.1 动力学特性
        3.2.2 能效分析
    3.3 无机盐对褐铁矿球团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
        3.3.1 无机盐种类影响
        3.3.2 Na_2CO_3 含量影响
        3.3.3 微波辐射功率影响
    3.4 本章小节
4 热风辅助微波联合干燥条件下球团干燥特性及工况优化
    4.1 动力学特性
    4.2 显着性分析及工况优化
        4.2.1 实验设计
        4.2.2 模型拟合
        4.2.3 方差回归方程分析
        4.2.4 响应曲面分析
        4.2.5 条件优化和验证
    4.3 能耗分析
        4.3.1 干燥方式
        4.3.2 微波辐射时长
    4.4 本章小结
5 微波干燥过程中加热均匀性研究
    5.1 温度分布均匀性
    5.2 电磁分布均匀性
        5.2.1 模型构建
        5.2.2 磁控管位置和数量对电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5.2.3 模式搅拌器对电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三七的药用价值
        1.1.3 干燥是三七重要的加工方式之一
        1.1.4 三七干燥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七干制技术现状
        1.2.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2.3 分段式干燥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特性及干燥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3 单因素试验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试验
        2.3.3 试验指标及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转换含水率的确定与分析
        2.4.2 不同温度上限条件下三七的干燥特性
        2.4.3 不同腔室压力下三七的干燥特性
        2.4.4 不同功率密度下三七的干燥特性
        2.4.5 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模型拟合
        2.4.6 不同干燥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变化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优化及品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2 热风对照试验方法
        3.2.3 响应面优化试验方法
        3.2.4 指标测定
        3.2.5 数据分析
    3.3 两种不同干燥方法的品质对比分析
        3.3.1 温度上限条件对皂苷含量及干燥时间的影响
        3.3.2 腔室压力对皂苷含量及干燥时间的影响
        3.3.3 功率密度对皂苷含量及干燥时间的影响
    3.4 响应面优化结果分析
        3.4.1 微波真空段干燥时间结果分析
        3.4.2 总干燥时间结果分析
        3.4.3 总皂苷含量结果分析
        3.4.4 色差值的结果分析
        3.4.5 工艺参数优化结果及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七干燥过程中力学特性及水分传递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2 压缩试验
        4.2.3 穿刺试验
        4.2.4 三七木质部与外皮部水分含量测定试验
        4.2.5 体积测定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压缩试验结果
        4.3.2 穿刺试验结果
        4.3.3 三七内外部含水率测定结果
        4.3.4 体积测定试验结果
        4.3.5 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

(3)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当归产业现状
        1.1.2 当归干燥的意义
        1.1.3 常见干燥技术的介绍
    1.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概述
        1.2.1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和其工作原理的介绍
        1.2.2 介电特性的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药材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介电特性在干燥技术中的研究现状
        1.3.4 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验参数的计算
        2.2.5 试验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干燥温度对当归干燥特性的影响
        2.3.2 真空度对当归干燥特性的影响
        2.3.3 切片厚度对当归干燥特性的影响
        2.3.4 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2.3.5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归切片介电参数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步骤
        3.2.4 介电参数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测量频率对当归介电参数的影响
        3.3.2 干燥时间对当归介电参数的影响
        3.3.3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当归介电参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试验指标的测定
        4.2.5 试验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4.3.2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4.3.3 响应面分析
        4.3.4 最佳工艺的确定
        4.3.5 不同干燥条件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4.3.6 不同干燥条件对干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的传热传质研究
    5.1 引言
    5.2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分析
        5.2.1 基本假设
        5.2.2 微波真空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5.3 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模拟
        5.3.1 边界条件的设定
        5.3.2 初始条件的设定
        5.3.3 当归切片的物理模型及基本参数
        5.3.4 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及热泵干燥技术
        1.2.2 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1.2.3 干燥系统的性能及评价分析
        1.2.4 机器学习在预测方面的应用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传统太阳能干燥方式的工艺控制研究
    2.1 引言
    2.2 开放式干燥物料的热湿迁移研究
        2.2.1 开放式干燥的实验测试
        2.2.2 热湿迁移模型的建立
        2.2.3 模型的求解
        2.2.4 结果与分析
    2.3 直接式干燥物料表面温度的预测
        2.3.1 直接式干燥的实验测试
        2.3.2 表面温度预测模型的构建
        2.3.3 模型的求解
        2.3.4 结果与分析
    2.4 传统太阳能干燥的工艺控制方法
        2.4.1 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终点的控制方法
        2.4.2 直接式太阳能干燥温度的控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的研制
    3.1 引言
    3.2 双工质干燥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运行控制策略
        3.2.1 设计方法
        3.2.2 运行控制策略
    3.3 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的构建及工作原理
        3.3.1 系统构建
        3.3.2 工作原理
    3.4 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的构建及工作原理
        3.4.1 系统构建
        3.4.2 工作原理
    3.5 本章小结
4 双效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双效集热器的传热理论模型
        4.2.1 模型描述及假设条件
        4.2.2 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4.2.3 换热系数的确定
        4.2.4 单值性条件的确定
        4.2.5 模型的求解方法
    4.3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1 实验材料
        4.3.2 测试方案
        4.3.3 实验仪器
        4.3.4 干燥特性参数
        4.3.5 干燥动力学模型
        4.3.6 不确定度分析
    4.4 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与运行控制策略
        4.4.1 性能评价指标
        4.4.2 运行控制策略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模型准确性的验证
        4.5.2 双效集热器性能分析
        4.5.3 模型预测案例分析
        4.5.4 系统运行过程分析
        4.5.5 物料干燥特性分析
        4.5.6 物料干燥动力学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直膨式热泵辅助太阳能干燥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带有玻璃盖板的集热/蒸发器的传热模型
        5.2.1 模型简化与假设条件
        5.2.2 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5.2.3 换热系数的确定
        5.2.4 单值性条件的确定
        5.2.5 模型的求解方法
    5.3 直膨式热泵干燥的热力学分析
        5.3.1 热泵干燥过程空气循环分析
        5.3.2 热泵干燥过程制冷剂循环分析
        5.3.3 热泵干燥的性能评价指标
    5.4 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5.4.1 实验材料
        5.4.2 测试方法
        5.4.3 实验仪器
        5.4.4 干燥特性参数确定
        5.4.5 干燥动力学模型
        5.4.6 不确定度分析
    5.5 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5.6 结果与分析
        5.6.1 模型准确性的验证
        5.6.2 热泵干燥运行性能分析
        5.6.3 物料干燥特性
        5.6.4 物料干燥动力学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预测评价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机器学习的集热单元性能预测
        6.2.1 数据的筛选
        6.2.2 特征值的选择
        6.2.3 机器学习方法的选择
        6.2.4 超参数的确定
        6.2.5 预测结果的验证
        6.2.6 运行控制技术的优化
    6.3 双工质干燥系统运行环境参数的影响分析
        6.3.1 影响参数的选择
        6.3.2 参数的影响分析
        6.3.3 运行参数的确定
    6.4 基于4E评价理论的物料干燥过程评价
        6.4.1 能量分析
        6.4.2 (?)分析
        6.4.3 经济性分析
        6.4.4 环境性分析
        6.4.5 结果与分析
    6.5 干燥物料品质评价
        6.5.1 收缩性
        6.5.2 色差性
        6.5.3 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得奖励情况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工艺优化及其相关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罗非鱼简介
    1.2 罗非鱼片加工技术简介
    1.3 干燥技术概述
        1.3.1 食品常用干燥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3.2 微波真空干燥原理及应用概述
    1.4 食品薄层干燥原理及应用概述
    1.5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在食品中应用概述
    1.6 食品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应用概述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7.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预处理罗非鱼片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与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主要设备
        2.1.3 实验方法与设计
        2.1.4 指标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2.2 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优化及对品质的影响
    2.3 结论
3 基于Weibull函数的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模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主要设备
        3.1.3 实验方法与设计
        3.1.4 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中的指标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
        3.2.2 干燥模型拟合及相关检验
        3.2.3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模拟干燥曲线
        3.2.4 干燥过程水分扩散系数的解析
        3.2.5 活化能分析
    3.3 结论
4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罗非鱼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微波功率条件对罗非鱼片含水率的影响
        4.2.2 微波功率对罗非鱼片反演时间T2的影响
        4.2.3 微波功率对罗非鱼片不同状态水迁移特性的影响
        4.2.4 不同微波功率条件罗非鱼片水分含量与反演峰面积的相关分析..
        4.2.5 罗非鱼片不同微波功率干燥过程的MRI图像
    4.3 结论
5 微波真空干制罗非鱼片吸附等温特性及其热力学性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热力学特性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罗非鱼干制品吸附等温线
        5.2.2 模型拟合及检验
        5.2.3 安全贮藏含水率
        5.2.4 净等量吸附热
        5.2.5 微分熵
        5.2.6 熵焓互补理论
        5.2.7 扩张压力
        5.2.8 净积分焓和净积分熵
    5.3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皮石斛的研究现状
        1.1.1 铁皮石斛概述
        1.1.2 铁皮石斛干制技术研究进展
    1.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2.1 微波真空干燥的原理及特点
        1.2.2 微波真空干燥与传统干燥方式的比较
        1.2.3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1.3.2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2.2.2 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数学模型
    2.3 小结
第三章 微波真空干燥对铁皮石斛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微波真空干燥对铁皮石斛品质特性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结果
        4.2.2 响应面分析结果
        4.2.3 微波真空干燥铁皮石斛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4.2.4 验证实验结果
    4.3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挥发物质的影响
        5.2.2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氨基酸的影响
        5.2.3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多酚含量的影响
        5.2.4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色泽的影响
        5.2.5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水分状态的影响
        5.2.6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宏观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5.2.7 不同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抗氧化性的影响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红枣的价值与产业现状
        1.1.2 红枣片的干燥研究现状
    1.2 主要的干燥技术
        1.2.1 自然干燥
        1.2.2 热风干燥
        1.2.3 微波干燥技术
        1.2.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2.5 太阳能干燥技术
    1.3 远外真空联合干燥技术
        1.3.1 远红外真空干燥的原理
        1.3.2 远红外真空干燥的特点
        1.3.3 远红外真空联合干燥的国内外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远红外真空干燥设备结构设计
    2.1 实验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 设备的结构
        2.1.2 设备的工作原理
    2.2 加热系统的设计
        2.2.1 加热板的结构材料
        2.2.2 加热系统的电气原理
    2.3 真空泵的选择
        2.3.1 真空泵的种类
        2.3.2 真空泵的对比与选型
    2.4 控制系统的设计
        2.4.1 控制流程
        2.4.2 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
    2.5 人机界面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冬枣片远红外真空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设计
        3.1.5 干燥过程中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3.2 冬枣片的远红外真空干燥特性
        3.2.1 切片厚度对冬枣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2.2 相对压力对冬枣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2.3 远红外辐射温度对冬枣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2.4 远红外真空干燥下冬枣片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3.3 冬枣片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的选择
        3.3.2 冬枣片干燥模型拟合
        3.3.3 Page方程模型的求解
        3.3.4 Page方程模型的拟合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红外真空干燥对冬枣片品质影响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远红外真空干燥对冬枣片Vc含量的影响
        4.2.2 远红外真空干燥对冬枣片色差的影响
        4.2.3 远红外真空干燥对冬枣片复水比的影响
        4.2.4 远红外真空干燥对冬枣片感官质量的影响
    4.3 干制冬枣片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的工艺优化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1.2 试验方法
        5.1.3 响应面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回归模型的建立
        5.2.2 回归模型的检验
        5.2.3 响应面结果及分析
        5.2.4 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试验的优化与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复合干燥加工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常用干燥技术
        1.1.1 热风干燥技术
        1.1.2 微波干燥技术
        1.1.3 热泵干燥技术
        1.1.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2 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干燥技术
        1.2.1 真空红外干燥技术基本概念
        1.2.2 真空红外干燥技术绿色节能原理
        1.2.3 真空红外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背景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干燥理论分析
    2.1 真空红外干燥原理
    2.2 真空红外干燥物料品质模型建立
        2.2.1 颜色变化动力学方程
        2.2.2 呈味有效物料成分动力学方程
    2.3 真空红外干燥条件下质热传递模型建立
        2.3.1 物料吸收能量方程
        2.3.2 质热传递方程
    2.4 真空红外干燥过程气体分子动力学模型建立
        2.4.1 水分子蒸发控制方程
        2.4.2 压力控制方程
    2.5 基于Matlab的数学模型求解
        2.5.1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2.5.2 参数的确定
        2.5.3 模型模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干燥实验装置设计及数值分析
    3.1 真空红外干燥装置工作原理
    3.2 真空红外干燥实验装置设计
        3.2.1 干燥设备箱体设计
        3.2.2 真空系统的设计
        3.2.3 红外辐射系统设计
    3.3 基于Fluent的CFD数值模拟分析求解步骤
    3.4 真空红外干燥耦合场数值模拟
        3.4.1 物理模型
        3.4.2 箱体形状尺寸
        3.4.3 网格划分
        3.4.4 基本控制方程
        3.4.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5 模拟结果及分析
        3.5.1 流场压力分布
        3.5.2 流场热量分布
        3.5.3 流场质量流
        3.5.4 流场分布对比
        3.5.5 红外管与物料对流场的影响
        3.5.6 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真空红外干燥试验设计
        4.3.2 温度及真空度测定
        4.3.3 含水率测定
        4.3.4 收缩率测定
        4.3.5 复水比测定
        4.3.6 品质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红外干燥试验分析
    5.1 苦瓜干燥过程表征变化分析
        5.1.1 苦瓜干燥过程表观现象分析
        5.1.2 苦瓜干燥过程感官变化分析
        5.1.3 苦瓜干燥过程收缩率变化分析
    5.2 苦瓜干燥过程品质分析
        5.2.1 苦瓜干燥过程色差变化分析
        5.2.2 真空红外干燥工艺对苦瓜营养成分的影响
        5.2.3 苦瓜干燥过程复水特性分析
    5.3 苦瓜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分析
        5.3.1 不同干燥温度对含水率的影响
        5.3.2 不同真空度对含水率的影响
        5.3.3 不同切片厚度对含水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生姜热风干燥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姜介绍
        1.1.1 生姜的营养成分
        1.1.2 生姜的功能性物质
    1.2 国内外生姜干燥研究现状
        1.2.1 热风干燥技术
        1.2.2 热泵干燥技术
        1.2.3 微波干燥技术
        1.2.4 红外辐射干燥技术
        1.2.5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2.6 喷雾干燥技术
    1.3 间歇式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3.1 间歇式干燥简介
        1.3.2 变温变湿间歇式干燥技术
        1.3.3 多种干燥方式联合干燥技术
        1.3.4 多级变温热风干燥技术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2.2.1 试验主要仪器
        2.2.2 试验主要试剂药品
    2.3 试验方法
        2.3.1 热风恒温干燥单因素试验
        2.3.2 恒温干燥的响应面分析试验
        2.3.3 生姜初始含水量测定
        2.3.4 生姜样品指标测定
        2.3.5 水分迁移规律
        2.3.6 多级变温干燥工艺确定
        2.3.7 不同干燥工艺分析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因素恒温干燥工艺优化
        3.1.1 干燥温度对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1.2 切片厚度对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1.3 装载量对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2 响应面法优化姜片恒温干燥工艺
        3.2.2 多因素对姜辣素含量的交互影响
        3.2.3 姜片恒温干燥工艺优化及验证
    3.3 姜片在干燥中的水分迁移规律
        3.3.1 鲜姜中水分分布状态
        3.3.2 不同温度下姜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
    3.4 姜片的多级变温节能热风干燥
        3.4.1 变温干燥模式确定
        3.4.2 不同干燥模式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3.4.3 不同干燥模式对姜片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生姜热风干燥工艺
    4.2 姜片在热风干燥中的水分迁移规律
    4.3 姜片分级变温干燥工艺
    4.4 主要创新点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10)特色蔬菜的红外冷冻干燥及其减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蔬菜干燥加工的研究现状
    1.2 蔬菜干燥中存在的问题
        1.2.1 干燥能耗及效率
        1.2.2 干燥产品品质
    1.3 红外组合干燥的研究进展
        1.3.1 红外干燥的基本原理
        1.3.2 红外组合干燥在效率及能耗减损方面的研究进展
        1.3.3 红外组合干燥在品质减损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高效物理场辅助冷冻干燥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外冷冻干燥平台的搭建及其光谱特性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干燥设备及方法
        2.2.4 指标测定方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辐射器种类及辐射距离的确定
        2.3.2 上海青叶柄、菜用红薯及菜用蛹虫草的红外吸收特性
        2.3.3 红外辐射对三种特色蔬菜的穿透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预处理对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案
        3.2.4 指标测定方法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声波预处理对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时间的影响
        3.3.2 超声波预处理对红外冷冻干燥后上海青叶柄营养特性的影响
        3.3.3 超声波预处理对菜用红薯红外冷冻干燥后营养特性的影响
        3.3.4 超声波预处理对菜用蛹虫草红外冷冻干燥后营养特性的影响
        3.3.5 超声波预处理对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影响的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的干燥动力学、均匀性及升华/解吸干燥转换点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2.3 干燥设备及方法
        4.2.4 指标测定方法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4.3.2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均匀性的研究
        4.3.3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升华/解吸干燥转换点的研究
        4.3.4 红外冷冻干燥升温与降温速率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的品质及能耗的减损效果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
        5.2.3 干燥设备及方法
        5.2.4 指标测定方法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的颜色影响
        5.3.2 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质构特性的影响
        5.3.3 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感官特性的影响
        5.3.4 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营养特性的影响
        5.3.5 红外冷冻干燥对菜用红薯及菜用蛹虫草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5.3.6 红外冷冻干燥对菜用蛹虫草风味特性的影响
        5.3.7 红外冷冻干燥对三种特色蔬菜能耗的影响
        5.3.8 红外冷冻干燥的减损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红外冷冻干燥三种特色蔬菜的减损机理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仪器
        6.2.3 干燥设备及方法
        6.2.4 指标测定方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红外冷冻干燥的机理分析
        6.3.2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中的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6.3.3 三种特色蔬菜红外冷冻干燥中的温度变化
        6.3.4 干燥时间、温度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三种特色蔬菜品质及能耗相关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本研究所用红外冷冻干燥设备

四、Drying Kine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Vacuum Drying Process with Microwave and Radiant Heating(论文参考文献)

  • [1]热风辅助微波干燥过程褐铁矿湿分迁移特性研究[D]. 李冀鲁.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三七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工艺研究[D]. 辛立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当归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D]. 李武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4]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双工质干燥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郝文刚. 山东大学, 2020(09)
  • [5]微波真空干燥罗非鱼片工艺优化及其相关特性研究[D]. 薛广.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 [6]铁皮石斛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D]. 林鸿.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7]远红外真空干燥冬枣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研究[D]. 车兴文.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8]真空红外绿色节能复合干燥加工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张玲聪. 扬州大学, 2020(01)
  • [9]生姜热风干燥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D]. 孙洁如.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10]特色蔬菜的红外冷冻干燥及其减损机理研究[D]. 吴晓菲. 江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微波辐射加热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和能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