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网络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肖国庆[1](2021)在《HSS公司西北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严艺伟[2](2021)在《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春天,猛然来袭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传统面授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学,全国高校将教学场地转向网络,纷纷开启了线上汉语课堂。各大教学平台及直播通讯软件的使用率和下载量快速增长,汉语教师们也多了一个“主播”的附加身份。本文研究线上汉语教学软件,调查国内外高校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应用情况及师生对教学软件的功能需求,分析几款软件的功能优劣,为“互联网+”时代及“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汉语教学软件提供开发建议,也为未来汉语教师如何应用新型教学软件开展线上汉语课堂提供教学建议。通过对软件的试用和问卷调查发现四款软件中,腾讯会议受大多数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青睐。教师与学习者在选择教学软件时优先考虑软件是否操作简便,是否能够快速上手使用。其次考虑软件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丰富课堂形式。所以相比较功能丰富的钉钉和腾讯课堂,腾讯会议更适用于初次接触线上教学的教师与学生。未来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模式下线上汉语教学呈现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工具的教学软件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
赵国艳[3](2021)在《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堂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时期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初次接触到线上教学,对课堂互动的组织缺乏有效经验。论文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课堂互动问题,从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历史演历、对外汉语线上线下教学的比较、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现状、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五个方面来结构论文,共分五章展开研究。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主要包括远程教育时代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慕课蓬勃发展时代线上对外汉语教学、4G网络时代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后疫情时代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从互动类型、互动途径、互动形式、互动强度等四个方面发现对外汉语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着差异之处,这也是线上教学在课堂“互动”方面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在本人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发现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教学存在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互动方式单一、线上教学平台互动功能未被有效利用以及线上汉语教学中的互动主体主动性受限等三个方面。论文从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进行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论文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以及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织多样化互动形式、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平台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组织课后师生互动、小班化教学等教学策略。
张龙磊[4](2020)在《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视频会议是解决远程视频、远程通话的一种有效途径。视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由线下办公开始转移到线上办公,线上办公的需求日益扩大。本文以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PEST模型剖析了视频会议的外部宏观环境,目前视频会议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此次疫情使人们对视频会议的需求日益高涨,视频会议的技术也已经成熟,国家经济复苏并保持持续趋势也符合视频会议发展外部条件。其次,本文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深入分析了磐基公司视频会议行业的竞争环境,提出磐基公司在经营视频会议业务时面临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视频会议厂商的竞争压力;另外腾讯、阿里巴巴、抖音这些具有大量流量平台强势登陆加大了视频会议市场压力;同时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普及,在其内部嵌入视频会议功能也会对视频会议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运用EFE矩阵、IFE矩阵分析法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优势和弱势。第三,运用STP营销战略分析框架,进行了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的客户群目标市场划分和市场定位,确定政府、金融业为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目标市场。第四,以7Ps营销理论为基础,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等7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视频会议产品、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构建网络营销渠道、开拓线上促销业务、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产品展示区和体验区、加强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管理和消费者信息管理等改进建议。最后,提出了组织体系保障、售后服务保障、技术培训等保障磐基公司视频会议营销策略顺利实施的几项保障措施。本文对磐基公司经营的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改进研究为精准定位市场和精准营销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对同类型的企业市场拓展提供借鉴价值。
陈娇娇[5](2020)在《基于云架构的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同步互动课堂模式的出现,打破了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落后地区之间的地理隔阂,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异地教室同步教学,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力地缓解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随着同步互动课堂模式的普及和规模的扩大,教育主管部门对同步互动课堂的教学监管和督导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另外,传统的同步互动课堂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多点控制单元)扩容困难、设备利用率低、系统可靠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解决同步互动课堂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教育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和推动同步课堂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云计算技术具有计算能力强、规模大和伸缩性强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为用户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因此,本课题将同步互动课堂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之上,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中分布的MCU、存储等基础设施资源池化,构建了一种分布式MCU资源池的私有云同步互动课堂系统,对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并使用Agent技术动态获取MCU负载参数,实现MCU的负载均衡调度。同步课堂系统云平台实现同步互动课堂云平台SaaS服务,同时减少教育部门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为应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区域同步互动课堂的监督和管理需求的日益增加,本课题设计了一款监管平台,管理员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整个地区的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对同步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划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信息统计、课堂管理、学校管理和设备管理。系统管理是对平台用户的管理和角色权限的分配。信息统计模块统计了该区域各学校的开课情况和开课科目的数据。课堂管理模块记录了同步课堂全部的开课数据,管理员可以进入正在授课的课堂进行观看,也可以查看授课结束的课堂录制视频。学校管理模块负责对学校、班级和教师信息的管理。设备管理模块统计了系统设备的现状信息、设备故障和维护等信息。
张冀[6](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陈才忠[7](2020)在《三网融合背景下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政策的推进,电信与广电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宽带与电视双向进入,电信、移动、联通IPTV及OTT分流电视业务,广电则进入宽带通信领域,并成为5G时代的第四运营商;面对普客市场急剧萎靡的严峻发展态势,各地广电运营商纷纷加快转型升级,寻求破局之路。按照“帕雷托效应”,即20%的集团客户、重要客户贡献些企业80%的利润,现在中国各大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集团客户是企业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这些大客户的去留、业务增减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集团客户(大客户)成为各运营商最激烈的角逐对象。本文围绕S市广电网络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素展开分析,运用了PEST分析对行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并对S市广电网络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建立EFE和IFE矩阵分析,总结归纳出在当下剧烈竞争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探究集团客户业务营销进程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认为,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网络作为5G时代第四运营商,应以NGB网络建设、宽带中国及5G建设为契机,挖掘视频传输优势,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介入政企ICT信息化业务,在集团客户业务刚刚起步、营销经验匮乏的前提下,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综合完善集团客户营销体系,做好产品策略(Product)、价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促销策略(Promotion)、人员策略(People)、流程策略(Process)、绩效策略(Performance)、项目策略(Project)8 Ps策略,并以“价值”为核心,优化提升集团客户业务的占有率。论文以S市广电网络公司为例,试图通过STP及8Ps营销策略指引下重构集团客户营销体系:打响福建广电网络品牌、细分市场下的顾客与价格、深挖政企渠道,灵活渗透关系营销、精细化设计集团客户促销、打造强大的S市广电集客团队、优化集客业务流程、用绩效制度提升集客队伍的执行力、用好项目策略,做强信息化集成项目。
赵娜[8](2020)在《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媒介,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媒介。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人际互动、消遣娱乐的载体和手段。特别是以“抖音”、“快手”、“微视”等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媒介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追求新奇、崇尚潮流的青年大学生而言,短视频传播媒介因其传播主体的年轻化、传播内容的分众化、传播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交互化等特点迅速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走红,并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对象就是大学生,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而大学生作为短视频传播的主力军,短视频的走红传播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作用。为此,在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如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在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短视频传播新媒介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场域、畅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关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但另一方面,短视频传播的低门槛性、广泛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面临“去中心化”、教育客体出现“复杂化”、教育环体“拟态化”、教育介体“式微化”等困境。如何突破这些困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短视频传播背景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短视频的相关传播优势又为破解这些困境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和方法借鉴,这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活、做新的新的尝试。
刘璐[9](2020)在《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通主义是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是指导学习者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理论基础。当前在线课程的课程设计研究重点向增强交互、促进创新的方向转移,探究以cMOOC为代表的联通主义具体实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能够为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也符合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研究“如何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来设计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这个问题,本研究将该问题分为以下三个子问题进行:(1)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都有哪些特点?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要素设计具备怎样的特征?(3)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具体流程是什么?设计时需要把握哪些设计要点?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首先对联通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以及课程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联通主义学习围绕“网络构建”与“知识创生”两个目标展开,具有学习内容生成性、课程形式开放性的特点。在对cMOOC等具体实践做了详细的文献综述后发现,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具有学习方式分布化、网络化,学习内容生成性,学习环境联通化,学习活动互动性,以及学习者身份多样性与自主性等特点,并基于此提出了指导联通主义在线课程设计的五条设计原则:(1)以“知识创生”与“网络构建”为核心;(2)围绕联通主义学习四交互进行课程设计;(3)遵循开放性原则,为cMOOC的内容生成提供空间;(4)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学习者的多样性和自主性;(5)遵循预测性与迭代性原则。并结合在线课程的七个构成要素: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习引导、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与学习环境,初步构建了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设计理念模型。其次,笔者选择了Change 11 MOOC作为国外实践案例分析对象,探究cMOOC各构成要素的设计特点。分析发现,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各构成要素设计具备以下特点:开放、前沿、复杂的学习主题设计;转变观念、促进联通的学习引导设计;社群化与交互性的学习活动设计;引导性与生成性的学习资源设计;联通化与分布式的学习环境设计;面向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设计;适应性的学习评价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前面提出的课程设计理念模型。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基于课程设计理念模型实施行动研究,参与设计与开发了一系列《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cMOOC课程,并收集课程建设中的过程性数据。在对课程建设数据进行了三轮的分析与总结之后,提出了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具体流程:第一阶段是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包括确定课程主题、确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定位、细化模块主题、设计课程学习周期、组建课程团队五个部分;第二阶段是分布式、联通化的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包括设计与搭建c-MOOC学习平台、选择合适的媒体工具两个部分;第三阶段是课程具体要素的设计与开发,包括“课程前期的基础性设计与开发”以及“课程运行过程中的再设计与开发”两个步骤,具体围绕课程宣传、学习引导、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与学习评价六个维度展开。最后结合行动研究结果,笔者总结提炼了基于联通主义在线开放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设计要点。总的来说,基于联通主义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个贯穿于课程设计与实施全阶段的动态迭代的过程,这体现了联通主义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原则。本研究丰富与发展了在线课程设计理论,归纳出一套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模式体系。最终形成了包括基于联通主义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模型、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及各要素的设计要点三个部分在内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为联通主义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也为中国基于联通主义在线课程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的典型案例。
Ivan Sarafanov[10](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二、浅谈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网络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网络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 |
一、文献综述 |
(一)线上汉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研究综述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类别 |
(一)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来源 |
(二)录播课教学软件 |
(三)直播课教学软件 |
(四)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
三、线上汉语教学主要软件分析 |
(一)使用范围和方法 |
(二)四款软件的功能分类 |
(三)功能类别对比 |
(四)具体功能对比 |
(五)综合评价 |
四、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一)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
(三)线上汉语教学软件优势及问题分析 |
五、针对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开发和使用的建议 |
(一)对软件开发方的建议 |
(二)对使用者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3)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历史演历 |
1.1 远程教育时代 |
1.2 慕课蓬勃发展时代 |
1.3 4G网络时代 |
1.4 后疫情时代 |
第二章 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互动”比较 |
2.1 互动类型 |
2.2 互动途径 |
2.3 互动形式 |
2.4 互动强度 |
第三章 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互动”现状 |
3.1 教学特点 |
3.2 “互动”不足的表现 |
3.3 “互动”优势的表现 |
第四章 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互动”不足的原因 |
4.1 教学环境因素 |
4.2 教师因素 |
4.3 学生因素 |
第五章 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互动”策略 |
5.1 利用多种教学平台,组织多样化互动形式 |
5.2 加强线上教学资源整合,增加课堂互动性 |
5.3 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增强互动功能 |
5.4 提高线上教学能力,提升线上课堂互动效率 |
5.5 拓展课后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
5.6 改善教学环境,进行小班化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4)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营销组合 |
2.2 网络营销 |
2.3 顾客价值 |
2.4 五力分析法 |
2.5 PEST分析法 |
2.6 STP分析法 |
第3章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市场 |
3.1.1 磐基公司概况 |
3.1.2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 |
3.2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 |
3.2.1 产品策略 |
3.2.2 价格策略 |
3.2.3 渠道策略 |
3.2.4 促销策略 |
3.2.5 人员策略 |
3.2.6 有形展示策略 |
3.2.7 过程管理策略 |
3.3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同质化 |
3.3.2 定价策略不灵活 |
3.3.3 渠道策略传统 |
3.3.4 忽略线上促销 |
3.3.5 人员服务和专业培训不足 |
3.3.6 有形展示不清晰 |
3.3.7 服务过程管理欠缺 |
第4章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竞争者分析 |
4.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4.2.3 替代品分析 |
4.2.4 供应商分析 |
4.2.5 购买者分析 |
4.3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EFE矩阵分析 |
4.3.1 EFE矩阵基本原理和步骤 |
4.3.2 EFE矩阵外部环境分析 |
第5章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5.1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资源分析 |
5.1.1 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 |
5.1.2 实物资源 |
5.1.3 无形资源 |
5.2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能力分析 |
5.2.1 财务能力 |
5.2.2 营销能力 |
5.2.3 管理能力 |
5.3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IFE矩阵分析 |
5.3.1 IFE矩阵基本原理和步骤 |
5.3.2 IFE矩阵内部环境分析 |
第6章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改进 |
6.1 市场细分和选择 |
6.1.1 市场细分 |
6.1.2 目标市场 |
6.1.3 市场定位 |
6.2 营销策略改进 |
6.2.1 产品策略改进 |
6.2.2 价格策略改进 |
6.2.3 渠道策略改进 |
6.2.4 促销策略改进 |
6.2.5 人员策略改进 |
6.2.6 有形展示策略改进 |
6.2.7 过程管理策略改进 |
6.3 保障措施 |
6.3.1 组织体系保障 |
6.3.2 售后服务保障 |
6.3.3 技术培训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视频会议产品)的市场调查 |
(5)基于云架构的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同步互动课堂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同步互动课堂的发展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同步互动课堂技术 |
2.1 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的概述 |
2.2 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的组成 |
2.2.1 多点控制单元MCU |
2.2.2 课堂终端设备 |
2.2.3 传输网络 |
2.3 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的结构和资源调度策略 |
2.3.1 级联式结构 |
2.3.2 资源调度 |
2.4 传统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的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的云架构研究 |
3.1 云计算 |
3.1.1 云计算概述 |
3.1.2 云计算的特点、部署模式、服务类型 |
3.2 同步互动课堂云平台的硬件架构设计 |
3.2.1 MCU资源池技术 |
3.2.2 MCU资源池部署方式 |
3.2.3 基于私有云分布式MCU资源池的同步互动课堂系统结构 |
3.2.4 MCU备份策略 |
3.3 同步互动课堂云平台的MCU资源调度 |
3.3.1 云平台的负载均衡技术 |
3.3.2 云平台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 |
3.3.3 基于Agent技术的MCU资源池负载均衡结构 |
3.4 同步互动课堂云平台的软件架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4.1 同步互动课堂监管现状 |
4.2 监管平台软件需求分析 |
4.2.1 功能需求分析 |
4.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4.3 监管平台总体设计 |
4.3.1 关键技术选择 |
4.3.2 平台总体架构 |
4.4 监管平台软件功能划分 |
4.5 监管平台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4.5.2 数据库表格设计 |
4.6 监管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6.1 系统管理模块 |
4.6.2 课堂管理模块 |
4.6.3 学校管理模块 |
4.6.4 信息统计模块 |
4.6.5 设备管理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云平台的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2 课堂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3 学校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4 信息统计模块的实现 |
5.2.5 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5.3.1 测试方法与内容 |
5.3.2 测试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研究述评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预期创新 |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
3.1 认知功能 |
3.1.1 形式认知 |
3.1.2 内容认知 |
3.1.3 载体认知 |
3.2 导向功能 |
3.2.1 政治导向 |
3.2.2 思想导向 |
3.2.3 行为导向 |
3.3 互动功能 |
3.3.1 实时互动 |
3.3.2 平等互动 |
3.3.3 多元互动 |
3.4 服务功能 |
3.4.1 咨询服务 |
3.4.2 查询服务 |
3.4.3 推送服务 |
3.5 开发功能 |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
3.6 凝聚功能 |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
6.1.1 强化政治素养 |
6.1.2 加强业务学习 |
6.1.3 实施名师计划 |
6.1.4 发挥全员作用 |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
6.3.1 创新推送类型 |
6.3.2 重视标题制作 |
6.3.3 创新话语体系 |
6.3.4 打造精品栏目 |
6.3.5 把握推送时机 |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
6.4.1 强化领导机制 |
6.4.2 规范管理机制 |
6.4.3 优化评估机制 |
6.4.4 健全协调机制 |
结论 |
附录 |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三网融合背景下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三网融合概念及其发展进程 |
1.1.2 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
1.1.3 论文选题背景综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路线图 |
1.4.3 本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营销组合策略的理论基础 |
2.1 用户细分(STP)理论 |
2.2 4PS营销理论 |
2.3 关系营销理论 |
第三章 各大运营商集团客户特点及业务形态 |
3.1 中国三大运营商集团客户特点及业务形态比较 |
3.1.1 中国电信大客户特点及业务形态 |
3.1.2 中国移动的政企客户 |
3.1.3 中国联通的大客户 |
3.2 F省广电网络集团垂直管理及集团客户部简介 |
3.2.1 F省广电网络集团及集团客户部 |
3.2.2 地级市分公司及其集团客户部简介 |
3.2.3 F省广电网络集团S分公司及其集团客户部简介 |
3.2.4 广电网络的集团客户定义及主要特征 |
第四章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市场环境及现状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外部要素评价EFE矩阵分析 |
4.2.1 机会分析 |
4.2.2 威胁分析 |
4.2.3 EFE矩阵 |
4.3 内部要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IFE矩阵分析 |
4.4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所处环境 |
4.4.1 人力资源环境 |
4.4.2 网络基础环境 |
4.4.3 企业文化环境 |
4.5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现状 |
4.5.1 集团客户业务流程现状 |
4.5.2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满意度调查 |
4.5.3 近年集团客户市场营销现状 |
4.5.4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营销现状成因分析 |
第五章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STP分析及营销策略 |
5.1 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
5.1.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5.1.3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5.2 8Ps组合营销策略 |
5.2.1 产品策略(Product) |
5.2.2 价格策略(Price) |
5.2.3 渠道策略(Place) |
5.2.4 促销策略(Promotion) |
5.2.5 人员策略(People) |
5.2.6 流程策略(Process) |
5.2.7 绩效策略(Performance) |
5.2.8 项目策略(Project) |
第六章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根据STP市场细分做好跟踪走访 |
6.2 打响福建广电网络品牌 |
6.3 灵活运用价格策略 |
6.4 深挖渠道,灵活渗透关系营销 |
6.5 精细化设计集团客户业务促销 |
6.6 打造强大的S市广电集客运营团队 |
6.7 优化集客业务流程 |
6.8 用绩效制度提升集客队伍的执行力 |
6.9 用好项目策略,做强信息化集成项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EFE及 IFE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2 :外部环境EFE调查问卷 |
附录3 :内部环境IFE调查问卷 |
附录4 :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8)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和简要评价 |
(一)文献综述 |
(二)简要评价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一章 短视频及其传播概要 |
一、短视频的界定与类型 |
(一)短视频的一般定义 |
(二)短视频的主要类型 |
二、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 |
三、短视频的传播与特征 |
(一)传播主体年轻化 |
(二)传播内容分众化 |
(三)传播信息碎片化 |
(四)传播方式交互化 |
(五)传播效应广泛化 |
第二章 短视频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一、短视频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走红的驱动因素 |
(一)大势所趋:短视频传播热潮的趋势使然 |
(二)技术赋能:借力第五媒体发展福利 |
(三)资本助推:迎合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意愿 |
(四)人心所向: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新媒介 |
二、短视频传播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
(一)精神文化消费凸显大学生无意识选择 |
(二)虚实转换异化大学生思想行为 |
(三)算法推荐引发“信息茧房”效应 |
(四)传播主体复杂影响大学生价值养成 |
(五)媒介依赖弱化大学生现实社会交往能力 |
三、短视频传播对大学生发挥的积极作用 |
(一)低门槛式参与: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 |
(二)一键式共享:满足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
(三)圈层式社交:促进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
(四)碎片化传播:满足大学生释压减负的需要 |
(五)多元素混搭:满足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
第三章 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境遇 |
一、短视频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
(一)作用过程要素相像 |
(二)主体目的内生耦合 |
(三)功能发挥内在相通 |
(四)传播发展优势互补 |
二、短视频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
(一)主客界限消融:教育主体“去中心化” |
(二)传播效应广泛:教育客体“复杂化” |
(三)传播时空自由:教育环体“拟态化” |
(四)多维元素整合:教育介体“式微化” |
三、短视频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 |
(一)独特性: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场域 |
(二)平等性: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关系 |
(三)灵活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 |
(四)分众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 |
(五)交互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
第四章 短视频传播优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
一、短视频传播优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理支持 |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三)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
(四)“议程设置理论” |
二、短视频传播优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
(一)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发展的重要手段 |
(二)融合“三因”理念的实践探索 |
(三)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创新 |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必要尝试 |
三、短视频传播优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解析 |
(一)重传统课堂教学轻网络育人阵地开发 |
(二)重专业知识学习轻媒介素养培育 |
(三)重结果量化考核轻过程互动反馈 |
第五章 短视频传播背景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 |
一、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 |
(一)正确看待教育主体之间关系的新变化 |
(二)辩证对待短视频传播产生的相关影响 |
(三)引导主体形成对短视频传播的理性认知 |
(四)实现短视频传播优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
二、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
(二)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
(三)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
(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
(五)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
三、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
(一)增强主体魅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领袖” |
(二)改进教育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对称性 |
(三)优化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
(四)净化育人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育人空间 |
(五)释放育人合力,借助新媒介传播优势活化思政工作 |
(六)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标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过程 |
1.3.2 具体操作步骤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数据来源 |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联通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
2.1.1 联通主义知识观:分布式的联通化知识 |
2.1.2 联通主义学习观:学习即链接的建立与网络的形成 |
2.1.3 联通主义课程观:开放网络课程 |
2.1.4 总结 |
2.2 基于联通主义的具体实践 |
2.2.1 cMOOC的产生与发展 |
2.2.2 cMOOC与其他在线课程的区别 |
2.2.3 cMOOC课程特征与构成要素 |
2.2.4 总结 |
2.3 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2.3.1 在线课程研究现状 |
2.3.2 在线课程构成要素 |
2.3.3 在线课程设计开发模型 |
2.3.4 总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教学交互模型 |
3.2 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 |
3.3 面向前瞻性的学习设计 |
3.4 总结 |
第四章 基于联通主义在线开放课程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则 |
4.1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在线开放课程构成要素 |
4.2 基于联通主义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原则 |
4.2.1 以“知识创生”与“网络构建”为核心 |
4.2.2 围绕联通主义学习四交互进行学习设计 |
4.2.3 遵循开放性原则,为cMOOC的内容生成提供空间 |
4.2.4 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学习者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
4.2.5 遵循预测性与迭代性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原则 |
4.3 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理念模型初建 |
4.4 总结 |
第五章 基于国际cMOOC案例的课程要素设计特点分析 |
5.1 国际案例选择与分析维度 |
5.2 开放、前沿、复杂的学习主题设计 |
5.3 联通化、分布式的学习环境构建 |
5.3.1 促进分享/聚合的课程主站点设计 |
5.3.2 分布式媒体工具的选择 |
5.4 转变观念、适应联通的学习引导设计 |
5.4.1 转变观念、适应联通的课程总体引导设计 |
5.4.2 帮助寻径、促进意会的主题学习引导设计 |
5.5 社群化、交互性的学习活动设计 |
5.5.1 复杂问题导向的异步交互活动设计 |
5.5.2 同步直播活动设计 |
5.6 引导性、生成性的学习资源设计 |
5.6.1 学习资源的引导性特征 |
5.6.2 学习资源的生成性特征 |
5.7 面向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
5.7.1 职责分明的课程建设与管理 |
5.7.2 及时的技术支持与问题反馈 |
5.8 适应性的学习评价设计 |
5.9 总结 |
第六章 行动研究: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及其设计要点分析 |
6.1 课程基本信息 |
6.2 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具体流程 |
6.3 第一阶段:课程总体设计要点 |
6.3.1 课程组需对开放、复杂、前沿的课程主题有基础性认识 |
6.3.2 课程目标与课程定位是整个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灵魂 |
6.3.3 模块主题的划分需结合课程自身的演化发展 |
6.3.4 学习周期的设定需要考虑模块主题的学习难度 |
6.3.5 课程团队的组建需要兼顾联通主义、课程主题和技术三类专家 |
6.4 第二阶段:联通化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要点 |
6.4.1 学习环境建设要兼顾集中性与分散性 |
6.4.2 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定位与CIE交互模型开展总体设计 |
6.4.3 兼顾核心站点的资源聚合与分发功能以及社群化功能的设计 |
6.4.4 整合社会媒体工具,为学习者提供多元连接通道 |
6.4.5 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
6.4.6 保持开放性,通过课程中的迭代生成最优技术方案 |
6.5 第三阶段:课程具体要素设计与开发要点 |
6.5.1 动态性、生成性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流程 |
6.5.2 课程宣传设计与开发要点 |
6.5.3 学习引导设计与开发要点 |
6.5.4 学习活动设计与开发要点 |
6.5.5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要点 |
6.5.6 学习支持服务设计要点 |
6.5.7 学习评价设计要点 |
6.6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课程实施效果 |
6.6.1 cMOOC1.0与2.0课程实施效果总体概述 |
6.6.2 具体学习空间中的学习效果:以cMOOC1.0微信群交互为例 |
6.7 总结 |
6.7.1 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概念模型的完善 |
6.7.2 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与具体设计要点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7.1.1 研究成果 |
7.1.2 创新点 |
7.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Change11 MOOC学习日报示例(2011.10.3 部分内容) |
附录 C《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1.0学习日报示例(2018.10.24部分内容) |
附录 D《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2.0学习周报示例(2019.3.20部分内容) |
(10)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浅谈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网络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HSS公司西北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肖国庆.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2]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D]. 严艺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研究[D]. 赵国艳. 兰州大学, 2021(02)
- [4]磐基公司视频会议业务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 张龙磊.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5]基于云架构的同步互动课堂监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陈娇娇. 南昌大学, 2020(01)
- [6]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三网融合背景下S市广电网络公司集团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 陈才忠.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D]. 赵娜. 兰州大学, 2020(12)
- [9]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研究[D]. 刘璐. 江南大学, 2020(01)
- [10]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