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ivastigmine inhibits voltage-activated potassium currents in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论文文献综述)
王训翠[1](2020)在《黄芪甲苷对Aβ1-42诱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样表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和行为损伤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缺失等。目前最受认可的淀粉样蛋白假说认为,导致AD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中心触发因素为Aβ聚集,可诱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突触缺失、神经炎症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这些病理过程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Aβ沉积,从而形成一种级联式放大效应,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依据AD的发病机制和淀粉样蛋白假说,以Aβ聚集引发的神经毒性反应为目标寻找治疗AD的潜在药物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也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黄芪甲苷对不同痴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调控目标基因的转录,参与体内脂代谢、糖稳态、炎症反应、凋亡等多种生理反应。PPARγ表达或激活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PPARγ激动剂能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PPARγ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靶点。此外,BDNF已被证实与AD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其表达受PPARγ的调控,BDNF通过Trk B受体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课题拟在Aβ1-42诱导的AD样体内外模型中进一步验证黄芪甲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深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第一部分黄芪甲苷对Aβ1-42诱导的小鼠AD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AS-Ⅳ对小鼠AD样行为的影响,并从PPARγ-BDNF/Trk 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β1-42注射组、AS-Ⅳ(10、20、40 mg/kg)给药组、PPARγ抑制剂组和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AS-Ⅳ一次,持续一周后行双侧海马注射Aβ1-42。术后第二天,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多奈哌齐5 mg/kg,PPARγ抑制剂组灌胃给予AS-Ⅳ20 mg/kg和腹腔注射给予GW9662 1 mg/kg,AS-Ⅳ低、中、高剂量组如前分别灌胃给予AS-Ⅳ10、20和40 mg/kg,假手术组和Aβ1-42注射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一次,持续四周。给药完毕后评估小鼠认知功能和AD样表型的病理学改变。小鼠认知功能相关的行为学测试分别为: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新物体识别实验观察小鼠的辨识记忆,条件化恐惧记忆实验评价小鼠的恐惧记忆;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erbent Assay,ELISA)检测内源性Aβ1-42水平和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BDNF和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Golgi-Cox染色测定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和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RT-q PCR检测BDNF和PPARγ的m 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PPARγ和BDNF,SYN和MAP-2,PPARγ和GFAP的共表达以及PSD95、SYN和GAP43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tau、p-tau、BDNF、t-Trk B、p-Trk B、PPARγ、GFAP、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GAP43、Arc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程度。结果1.AS-Ⅳ改善Aβ1-42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注射Aβ1-42使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显着下降;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注射Aβ1-42使小鼠的辨识记忆显着下降;条件化恐惧记忆实验结果显示注射Aβ1-42使小鼠的线索性恐惧记忆和情景性恐惧记忆均显着下降。小鼠经AS-Ⅳ给药后,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结果显示AS-Ⅳ(10、20、40 mg/kg)能剂量依赖性地逆转Aβ1-42注射的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空间探索试验结果显示AS-Ⅳ(10、20、40 mg/kg)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及游泳距离,改善Aβ1-42注射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AS-Ⅳ(10、20、40 mg/kg)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Aβ1-42注射的小鼠辨识记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化恐惧记忆实验结果显示AS-Ⅳ(10、20、40 mg/kg)能剂量依赖性地逆转Aβ1-42注射的小鼠僵立时间,恢复情景性恐惧记忆和线索性恐惧记忆。2.AS-Ⅳ减轻Aβ1-42诱导的海马区病理改变尼氏染色结果显示,相较Aβ1-42注射组,AS-Ⅳ给药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形态规则,排列相对整齐,且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多,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Aβ1-42注射没有导致小鼠海马内源性Aβ1-42含量的显着性增加,但能引起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上升;而AS-Ⅳ能显着逆转Aβ1-42注射导致的小鼠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3.AS-Ⅳ减轻Aβ1-42诱导的海马区突触毒性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β1-42注射组小鼠海马区突触特异性蛋白PSD95、SYN、GAP43的表达均显着下降,AS-Ⅳ显着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PSD95、SYN和GAP43蛋白的表达;但Arc蛋白的表达在各组小鼠间没有显着性差异。MAP-2和SYN免疫荧光共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β1-42注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神经突起破坏明显,树突排列紊乱,突起长度明显缩短,同时伴有SY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AS-Ⅳ能明显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MAP-2蛋白表达的同时伴有SYN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上升。Golgi-Cox染色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显着降低;AS-Ⅳ能显着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组小鼠海马区显微结构模糊,突触数量明显较少,突触间隙融合不清,突触囊泡减少;AS-Ⅳ能改善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区突触结构损伤,减轻突触毒性。4.AS-Ⅳ促进海马神经元PPARγ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RT-q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组小鼠海马BDNF和PPARγ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下降;AS-Ⅳ能显着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PPARγ和BDNF m 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上调Trk 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此外,PPARγ和BDNF免疫荧光共标观察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PPARγ表达下降的同时伴有BDNF的表达也明显下降;AS-Ⅳ能明显增加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区PPARγ表达的同时伴有BDNF表达的增加。此外,在Aβ1-42注射的小鼠中,PPARγ抑制剂GW9662和AS-Ⅳ联合给药不但阻断了AS-Ⅳ对PPARγ表达的影响,同时也阻断了AS-Ⅳ对BDNF表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AS-Ⅳ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元PPARγ表达,继而抑制Aβ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并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5.AS-Ⅳ促进海马神经元PPARγ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神经炎症ELISA检测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显着升高;AS-Ⅳ能显着抑制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增加;PPARγ和GFAP免疫荧光共标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PPARγ表达显着减少的同时伴有GFAP表达的显着增加;AS-Ⅳ上调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PPARγ表达的同时伴有GFAP表达显着下降;PPARγ抑制剂GW9662与AS-Ⅳ联合用药则能阻断AS-Ⅳ对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IL-1β、IL-6、TNF-α、PPARγ和GFAP表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AS-Ⅳ通过促进海马PPARγ表达,继而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的增生,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减轻Aβ1-42诱导的神经炎症。6.AS-Ⅳ抑制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TUNEL染色、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β1-42注射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形态明显,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上升;AS-Ⅳ能显着下调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本章小结AS-Ⅳ通过促进PPARγ表达,进而上调BDNF水平并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修复突触损伤,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阻止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Aβ1-42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第二部分黄芪甲苷对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AS-Ⅳ对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0μM Aβ1-42损伤HT-22细胞48 h建立AD样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法检测细胞损伤度;台盼蓝染料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RT-q PCR检测BDNF和PPARγm RNA水平;采用PPARγRNAi技术和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处理,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t-Trk B、p-Trk B、PPARγ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1.AS-Ⅳ抑制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毒性MTT检测结果表明AS-Ⅳ在5-100μM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加Aβ1-42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且呈量效依赖性。当AS-Ⅳ浓度达到500μM时,与Aβ1-42处理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显着。LDH法检测结果表明Aβ1-42处理后细胞损伤程度显着增加;AS-Ⅳ(25、50、100μM)预处理后细胞损伤程度显着减轻;台盼蓝染色后镜下可见Aβ1-42处理组细胞死亡率显着增加,AS-Ⅳ能显着抑制Aβ1-42诱导的细胞损伤和死亡。2.AS-Ⅳ抑制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BDNF水平下降RT-q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T-22细胞经10μM Aβ1-42作用后,BDNF m RNA和蛋白表达及Trk 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着降低;与外源性BDNF作用效应一致,AS-Ⅳ能显着上调Aβ1-42诱导的BDNF m RNA和蛋白表达及Trk B的磷酸化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单用AS-Ⅳ也能显着促进正常HT-22细胞(未加Aβ1-42处理)中BDNF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AS-Ⅳ能抑制Aβ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并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3.AS-Ⅳ促进HT-22细胞PPARγ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在正常HT-22细胞中干扰PPARγ,阻断其表达后,BDNF蛋白水平亦显着下降;在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中,干扰PPARγ或使用PPARγ抑制剂GW9662阻断其表达后均能显着逆转AS-Ⅳ对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此外,HT-22细胞经Aβ1-42损伤后PPARγ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下降;AS-Ⅳ能显着上调Aβ1-42诱导的PPARγm RNA和蛋白水平;同时,单用AS-Ⅳ也能促进正常HT-22细胞(未加Aβ1-42处理)中PPARγ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AS-Ⅳ通过促进PPARγ表达,进而抑制Aβ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4.AS-Ⅳ促进HT-22细胞PPARγ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炎症反应ELISA检测结果显示HT-22细胞经10μM Aβ1-42作用后,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着升高;AS-Ⅳ能显着降低Aβ1-42诱导的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PPARγ抑制剂GW9662能显着逆转AS-Ⅳ这一效应。上述结果表明AS-Ⅳ通过促进PPARγ表达,继而降低促炎因子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炎症反应。5.AS-Ⅳ抑制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性损伤和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β1-42诱导了HT-2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显着升高;与NAC作用效应一致,AS-Ⅳ能显着抑制Aβ1-42所致的HT-22细胞氧化性损伤;此外,与AS-Ⅳ作用效应一致,外源性BDNF也能显着减轻Aβ1-42诱导的神经毒性;而PPARγ抑制剂GW9662显着逆转AS-Ⅳ对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的促进作用。DAPI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Aβ1-42诱导了HT-22细胞的凋亡;与外源性BDNF作用效应一致,AS-Ⅳ能显着下调Aβ1-42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而PPARγ抑制剂GW9662显着逆转AS-Ⅳ的抗凋亡效应。上述结果表明AS-Ⅳ通过促进PPARγ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本章小结AS-Ⅳ能显着抑制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和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PPARγ表达,进而上调BDNF水平并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在Aβ1-42处理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和C57BL/6小鼠中,AS-Ⅳ通过促进PPARγ表达,进而上调BDNF水平并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修复突触损伤,减轻神经炎症,抑制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凋亡,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郑航[2](2018)在《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及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核注射鹅膏蕈氨酸(IBO)拟痴呆大鼠模型及自体血栓致多发性脑梗塞拟痴呆(MID)大鼠模型,考察EI注射液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脑能荷、脑病理形态学、胰岛素含量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I注射液抗痴呆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脑能量代谢的关系,揭示EI注射液的抗痴呆的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EI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将KM小鼠根据性别及体重随机分为EI注射液雄性组、EI注射液雌性组、溶剂雄性组、溶剂雌性组,各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给予相应药物,观察EI注射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将SD大鼠根据体重及开场实验运动时间随机分为EI高剂量(2mg/kg)、EI低剂量组(1mg/kg)、溶剂组及空白组,各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8天;通过爬杆实验,开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各组大鼠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大鼠进行血生化检测。2.EI注射液抗痴呆作用及机制研究2.1模型建立及干预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核注射IBO建立拟痴呆大鼠模型,采用自体血栓注射建立MID拟痴呆大鼠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安理申组、EI高剂量组(2mg/kg)、EI低剂量组(1mg/kg)及假手术组,MID模型大鼠分为即模型组、安理申组、喜得镇组、EI高剂量组(2mg/kg)、EI低剂量组(1mg/kg)及假手术组。EI注射液静脉注射2ml/kg,1次/d,连续干预8周。2.2有效性评价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考察EI注射液对两种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价EI注射液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考察EI注射液对两种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的影响。2.3脑能荷的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EI注射液对两种模型大鼠脑组织ATP、ADP、AMP含量,计算脑能荷,并分析其对拟痴呆大鼠模型脑能荷的影响。2.4.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考察EI注射液对两种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含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EI注射液对两种模型大鼠脑内PI3K、AKT、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1.EI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EI注射液给药后,14d内各组小鼠精神、毛发及运动状态正常,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无明显影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小鼠均无死亡。正常大鼠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爬杆实验显示各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开场实验结果表明,除EI高剂量组大鼠相较于假手术组的运动时间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运动时间与运动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除EI低剂量组相较于溶剂组大鼠的空间探索中进入平台象限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其余各组训练第5d逃避潜伏期、进入平台象限的时间和进入平台象限的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大鼠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各组血常规指标及血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2.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1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训练第1d、第2d、第3d、5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EI注射液高剂量组第2d、第5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EI注射液低剂量组第2d、第4d、第5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相较假手术组,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EI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大鼠穿越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延长(P<0.05);EI注射液各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和穿越平台区域次数虽然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2EI注射液对MI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Morris水迷宫定向航线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训练第1d、第3d、5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EI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第1d、第3d、第5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相较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EI注射液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增多(P<0.05);EI注射液各剂量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有延长趋势,穿越平台象限次数虽然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的影响3.1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的影响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CA1区及皮质区相较于假手术组染色较深,分布广,存在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布散乱,锥体细胞固缩、排列紊乱疏松;EI注射液高、低剂量组CA1区及皮质区见少量淀粉样蛋白沉积,染色结果变浅,分布局限,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3.2EI注射液对MID拟痴呆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的影响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CAI区及皮质区相较于假手术组染色较深,淀粉样蛋白分布散乱,锥体细胞有固缩、排列较疏松;EI注射液高、低剂量组CA1区及皮质区染色变浅,可见少量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布较少,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4.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的影响4.1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TP、ADP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AMP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能荷有降低趋势(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I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TP、ADP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AMP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能荷有升高趋势(P>0.05),提示EI注射液对该模型脑能荷无明显影响。4.2EI注射液对MID模型大鼠脑能荷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TP、ADP含量明显降低(P<0.05),AMP含量明显升高(P<0.01),能荷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I注射液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TP、ADP含量明显升高(P<0.05),AMP含量明显降低(P<0.05);EI注射液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ADP有升高趋势(P>0.05),AMP有降低趋势(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EI注射液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能荷明显升高(P<0.01)。5.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5.1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模型大鼠脑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I注射液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EI注射液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有降低趋势(P>0.05);EI注射液组相比于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2EI注射液对MID模型大鼠脑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胰岛素含量有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EI注射液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EI注射液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明显降低(P<0.05);给药组相比于模型组,p-PI3K/PI3K明显升高(P<0.05),EI注射液低剂量组p-AKT/AKT升高(P<0.05)。结论:EI注射液注射给药安全性良好;EI注射液能够改善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良好的拮抗作用,能保护神经细胞损伤;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提高MID模型大鼠脑能荷水平,对该模型脑能荷调控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何浩[3](2018)在《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为因诸多种类脑血管病引起脑损害而进一步导致的一组获得性认知功能领域损害性疾病。近年来,VD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但疗效却不尽人意。而中医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等作用优点,在各类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已经彰显出一定的特色和巨大的优势,深入探讨中医药对VD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脑络欣通是由新安医学已故知名医家王乐匋先生的临床验方,由黄芪、当归、蜈蚣、三七、川芎、红花及天麻所组成,用于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前期研究证明,此药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元凋亡及促进突触结构再生等作用,同时可显着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然而,其对VD的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本实验从动物实验着手,深入探讨脑络欣通对VD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脑络欣通治疗VD提供可靠的实验证据。目的经制备VD大鼠模型,检测脑络欣通对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海马病理学、突触素(SYN)、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表达和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和阐明脑络欣通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采取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构建VD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配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8.54 g/kg)及石杉碱甲组(Huperzine,0.06 mg/kg),同时连续灌胃给药28 d。随后采取Morris水迷宫实验及跳台实验两种方法观察脑络欣通对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应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海马区SYN和ChAT表达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海马组织CGRP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随训练次数的增多,其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着减短,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于120 s内大鼠穿经虚拟平台的次数显着降低(P<0.01),并且于第四象限活动的时间显着减短(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在第四象限活动的时间及穿越虚拟平台的次数均有显着增多(P<0.01)。跳台试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的基础错误次数及反应时间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的基础错误次数与反应时间有显着降低的趋势(P<0.01)。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大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却明显增多(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的潜伏期可见明显增长(P<0.05或P<0.01),错误次数却显着降低(P<0.01)。2对大鼠海马形态学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的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较多,排列致密整齐、层次分明,细胞大小均匀一致,形状规则,结构清晰可鉴,胞浆清亮,胞核圆而大,核仁清晰;而模型组的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少,排列无序紊乱,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形状极其不规则,结构杂乱,胞浆浓缩深染,核深染变形,核仁模糊;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形态及结构有明显改善,胞核趋于正常。3对大鼠海马CA1区SYN与ChAT表达的影响光镜下可见SYN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或点片状,主要分布于胞浆内。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SYN表达显着减低(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大鼠海马CA1区SYN表达显着增加(P<0.01),但石杉碱甲组无明显改变(P>0.05)。光镜下可见ChAT免疫反应产物为棕褐色沉淀物,主要见于胞浆内,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多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显着减低(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和石杉碱甲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显着增加(P<0.05或P<0.01)。4对大鼠海马组织CGR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GRP及其受体表达明显减弱(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脑络欣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GRP及其受体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石杉碱甲组却无明显改变(P>0.05)。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显着增高(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显着减少(P<0.01),石杉碱甲组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1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到损害;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形态结构紊乱异常,同时SYN及ChAT蛋白表达显着降低;海马组织CGRP及其受体表达降低;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增高。2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其海马部位神经元形态结构。3脑络欣通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上调VD大鼠海马部位SYN表达,恢复突触重塑功能;(2)上调VD大鼠海马部位ChAT表达,促进中枢胆碱能功能的恢复;(3)上调VD大鼠海马组织中CGRP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降低V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
张正平[4](2017)在《新型化合物SCR-1693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痴呆症中占比最多的亚型。在细胞水平上,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块和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并伴随神经元细胞丢失,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在临床症状上,AD主要表现为渐行性记忆丢失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已批准用于改善AD症状的药物只有4个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他可林、多奈哌齐、卡巴拉丁和加兰他敏)和1个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美金刚),但至今尚没有能够治愈或阻止/延缓疾病进程的抗AD药物。SCR-1693是全新化学合成小分子化合物,其分子母核糅合了四氢氨基吖啶和二氢吡啶结构。药物化学设计初衷为SCR-1693单一分子能保留两个母核功能基团的靶点活性,前者发挥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以此达到改善AD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后者发挥阻断钙通道活性,以此来维持细胞内钙平衡,达到延缓AD疾病进程的目的。体外酶活试验表明,SCR-1693为选择性的、非竞争型的、可逆的AChE抑制剂,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ChE活性,其IC50为0.668 μM,其Ki为0.97 μM,而对丁酰胆碱酯酶(BuChE)没有抑制活性。单剂量灌胃给予SCR-1693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脑内AChE活性,而对外周系统中血浆AChE无明显抑制作用。在高浓度KCl诱导SH-SY5Y去极化开放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实验中,SCR-1693浓度依赖性地阻断钙离子内流,其IC50为28.59 μM。在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中,手动膜片钳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的结果表明,0.1和1.0μM SCR-1693对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抑制率分比为38.14%和61.76%;在相同摩尔浓度条件下,其抑制活性强于L型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在稳定表达人钙通道的细胞系中,采用全自动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钙电流信号,包括hCav1.2(L-型钙通道)、hCav2.1(P/Q-型钙通道)、hCav2.2(N-型钙通道)hCav3.2(T-型钙通道)等。实验结果表明,SCR-1693能抑制上述钙离子通道电流,但未表现出明显选择性。SCR-1693在10 μM浓度下能分别抑制L型(29.7%)、P/Q型(12.5%)、N型(18.6%)以及T型(20.8%)钙离子通道电流。综上,SCR-1693是选择性的、可逆的、非竞争型AChE抑制剂和非选择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s)阻断剂。在Aβ25-35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损伤模型中,SCR-1693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死亡。在0.02~2.5 μM浓度范围内,SCR-1693能显着减少Aβ25-35诱导的细胞死亡。在相同摩尔浓度(0.1 μM和0.5 μM)条件下,SCR-1693的保护作用优于AChE抑制剂多奈哌齐(donepezil)和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伐地平(nilvadipine)两者单独和组合给药。这提示,SCR-1693发挥了 AChE抑制剂和VGCC阻断剂在神经保护作用上协同机制,其表现出的保护作用优于单靶点(AChE或VGCC)药物。在小鼠侧脑室(i.c.v.)注射寡聚化Aβ25-35模拟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动物模型中,灌胃给予SCR-1693能显着改善i.c.v.-Aβ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中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减少Aβ诱导引起的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死亡。值得注意的是,0.3和1 mg/kg剂量的SCR-1693给药发挥的作用优于现有临床用药多奈哌齐和美金刚(memantine)。同时,SCR-1693治疗能剂量依赖地改善i.c.v.-Aβ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传递功能和保护i.c.v.-Aβ小鼠的长时程增强(LTP)诱导;能显着调控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CaMKⅡ、ERK、CREB磷酸化水平。SCR-1693(0.3和1.0 mg/kg)保护突触功能和LTP诱导的作用与多奈哌齐治疗组相当,比美金刚治疗组作用强。稳定表达人全长tau蛋白的细胞系Neura-2a-tau能表达高磷酸化水平的tau蛋白,并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合适的tau相关病理的AD细胞模型。SCR-1693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Neura-2a-tau细胞内多个与AD病理相关的tau蛋白Ser/Thr磷酸化水平,包括p-tauS199/202、S202/T205、T212/S214、T231、S262 和 S356,增加非磷酸化 tau 水平。而AChE抑制剂多奈哌齐和L-型VGCC阻断剂尼伐地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单独处理和联合处理Neura-2a-tau细胞,均不能明显下调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这些结果表明,SCR-1693存在不依赖于AChE和VGCC靶点活性的新机制,从而调控细胞内与AD病理相关的过度磷酸化tau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SCR-1693对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tau激酶CDK5和GSK-3β酶活并没有直接地抑制作用。经过筛选调节AD有关的tau超磷酸化病理相关的激酶和磷酸酶后发现,SCR-1693能激活Akt和PKA,抑制GSK-3β激活,但不影响MAPKs(ERK、p38和JNK)、CDK5、Src等激酶的激活;同时能激活主要的tau磷酸酶PP1和PP2A。通过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Akt激活)、PKA 抑制剂 H-89 和 PP1/PP2A 抑制剂 calyculin A 与 SCR-1693 同时处理 Neura-2a-tau细胞,发现LY294002和H-89并不能明显阻止SCR-1693对tau磷酸化的影响,而calyculinA能完全阻断SCR-1693对tau磷酸化的调节作用。这表明,SCR-1693调节tau磷酸化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PP1/PP2A活性来实现的。此外,SCR-1693能够恢复Neura-2a-tau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诱导的下游信号;但这种作用能够被calyculin A所抑制。这表明,SCR-1693能恢复Neura-2a-tau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这可能也与SCR-1693增加PP1/PP2A激活有关。侧脑室注射低剂量链脲霉素(i.c.v.-STZ)会引起大鼠认知功能发生障碍,其脑部病理特征与AD极为相似,包括tau发生超磷酸化、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下降)、突触受损、脑胶质化病变等,是典型的散发性AD(sporadic AD,SAD)模型。灌胃给予SCR-1693后,能剂量依赖性地改善i.c.v.-STZ大鼠在Morris水迷宫隐台试验中逃避潜伏期和提高撤台试验中原平台保留时间,即能够恢复i.c.v.-STZ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大鼠海马组织匀浆生化检测发现,SCR-1693能剂量依赖性地恢复胰岛素下游的IRS-1-Akt信号,抑制GSK-3β激活;同时提高PP1和PP2A的激活;降低海马组织tau超磷酸化水平,减少脑组织胶质化标志物GFAP水平,恢复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突触后蛋白PSD-95蛋白水平。综上,SCR-1693能够同时靶向AChE和VGCCs,调节与Aβ和tau相关的AD病理,改善FAD和SAD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对于尚无治疗药物的AD来说,SCR-1693 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治疗 AD 的候选药物1。
二、Rivastigmine inhibits voltage-activated potassium currents in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ivastigmine inhibits voltage-activated potassium currents in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甲苷对Aβ1-42诱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样表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黄芪甲苷对Aβ_(1-42)诱导的小鼠AD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 |
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3 行为学测试 |
2.4 尼氏染色 |
2.5 免疫组织化学 |
2.6 免疫荧光 |
2.7 Golgi-Cox染色 |
2.8 透射电镜观察 |
2.9 RT-qPCR |
2.10 Western blot |
2.11 ELISA |
2.12 TUNEL染色 |
2.1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AS-Ⅳ改善Aβ_(1-42)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
3.2 AS-Ⅳ减轻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病理改变 |
3.3 AS-Ⅳ减轻Aβ_(1-42)诱导的海马区突触毒性 |
3.4 AS-Ⅳ促进海马神经元PPARγ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 |
3.5 AS-Ⅳ促进海马神经元PPARγ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神经炎症 |
3.6 AS-Ⅳ抑制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
4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黄芪甲苷对Aβ_(1-42)诱导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细胞株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细胞培养 |
2.3 实验分组及药物处理 |
2.4 MTT法 |
2.5 台盼蓝染料排斥实验 |
2.6 LDH法 |
2.7 DAPI染色 |
2.8 流式细胞术 |
2.9 Annexin V-FITC/PI双染 |
2.10 细胞转染实验 |
2.11 RT-qPCR |
2.12 Western blot |
2.13 ELISA |
2.1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AS-Ⅳ抑制Aβ_(1-42)诱导的HT-22 细胞毒性 |
3.2 AS-Ⅳ抑制Aβ_(1-42)诱导的HT-22 细胞BDNF水平下降 |
3.3 AS-Ⅳ促进HT-22 细胞PPARγ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BDNF水平下降 |
3.4 AS-Ⅳ促进HT-22 细胞PPARγ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炎症反应 |
3.5 AS-Ⅳ抑制Aβ_(1-42)诱导的HT-22 细胞氧化性损伤 |
3.6 AS-Ⅳ抑制Aβ_(1-42)诱导的HT-22 细胞凋亡 |
4 本章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历 |
附录二 致谢 |
综述 PPARγ 与 BDNF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及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阿尔茨海默病是最严重的老年期疾病之一 |
2.脑能量代谢异常是AD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
3.脑内胰岛素信号异常是AD发病的重要病理过程 |
4.脑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与脑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
5.EI注射液是一种抗AD的有效制剂 |
6.研究思路与设计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EI注射液安全性评价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实验方法 |
2.1 EI注射液的配制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一般指标观察、体重及摄食量变化 |
2.4 行为学检测 |
2.5 血常规和血生化测定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3.2 EI注射液对正常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3.3 EI注射液对正常大鼠血常规和血生化的影响 |
第二部分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实验方法 |
2.1 试剂及药物制备 |
2.2 模型制备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Morris水迷宫检测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
2.5 刚果红染色观察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2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锥体细胞的影响 |
4.小结 |
第三部分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实验方法 |
2.1 试剂及药物制备 |
2.2 模型制备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标本制备 |
2.5 HPLC法检测痴呆模型大鼠脑内ATP、ADP及AMP含量并计算能荷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EI注射液对IBO拟痴呆模型大鼠脑ATP、ADP、AMP含量及脑能荷的影响 |
3.2 EI注射液对MID模型大鼠ATP、ADP、AM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 |
4.小结 |
第四部分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脑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实验方法 |
2.1 试剂及药物制备 |
2.2 模型制备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ELISA法测定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含量 |
2.5 Westernblot法检测痴呆模型大鼠脑PI3K,AKT,p-PI3K,p-AKT蛋白水平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EI注射液对模型大鼠脑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
3.2 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大鼠脑p-PI3K、p-AKT蛋白水平的影响 |
4.小结 |
讨论 |
1.EI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
2.两种拟痴呆大鼠模型的选择 |
3.EI注射液改善学习记忆的分析 |
3.1 EI注射液对行为学的影响 |
3.2 EI注射液对模型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及锥体细胞的影响 |
4.EI注射液对痴呆模型脑内能荷的影响 |
5.EI注射液对脑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5.1 EI注射液对脑内胰岛素的影响 |
5.2 EI注射液对脑内PI3K/AKT信号通路p-PI3K、p-AKT蛋白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手术器械 |
1.6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VD大鼠模型的建立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方法与处理 |
实验结果 |
1 脑络欣通对V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1 脑络欣通对VD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1.2 脑络欣通对VD大鼠跳台实验的影响 |
2 脑络欣通对VD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影响 |
3 脑络欣通对VD大鼠海马CA1区SYN和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 SYN |
3.2 ChAT |
4 脑络欣通对VD大鼠海马组织CGR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5 脑络欣通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影响 |
讨论 |
1 选题立项依据 |
2 脑络欣通方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分析 |
3 脑络欣通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新型化合物SCR-1693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
第二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阿尔茨海默病 |
第三节 钙通道阻断剂与阿尔茨海默病 |
第四节 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SCR-1693改善i.c.v.-Aβ小鼠认知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SCR-1693抑制AChE活性研究 |
第二节 SCR-1693阻断钙离子通道活性 |
第三节 SCR-1693抑制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死亡 |
第四节 SCR-1693改善Aβ_(25-35)诱导小鼠认知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
本章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SCR-1693改善i.c.v.-STZ大鼠认知障碍及其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Neura-2a-tau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 |
第二节 SCR-1693调节细胞内tau磷酸化及其机制 |
第三节 SCR-1693调节细胞过表达tau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
第四节 SCR-1693改善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的大鼠认知功能 |
本章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着 |
致谢 |
四、Rivastigmine inhibits voltage-activated potassium currents in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甲苷对Aβ1-42诱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样表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训翠.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2]EI注射液对两种拟痴呆模型大鼠脑能荷及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研究[D]. 郑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何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新型化合物SCR-1693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张正平. 南京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