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培良[1](2016)在《有关燃烧性能的术语探讨》文中认为比较有关燃烧性能的术语包括:阻燃性、可燃性、燃烧性等的定义及其在印制电路标准中的应用。
杨飞[2](2015)在《阻燃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树脂浸渍、模压成型及固化工艺,制备出复合材料模板,并用水刀切割成试验用样条。该新型加入阻燃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同时高分子材料阻燃性的研究对社会和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含阻燃剂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固化制度为60℃×20h+100℃×3h+140℃×3h+180℃×6h的情况下,对比两种阻燃剂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和503对树脂材料的影响,实验中当加入后对碳纤维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析出合适的添加量分别为10%和20%。研究了改性树脂中加入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程度的影响,发现等质量的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催化效果优于503,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催化剂用量、提高反应温度,均可加快反应速率。研究了改性双马树脂的改性反应动力学,发现该反应为一级反应,且其反应活化能E=74.21kJ/mol,频率因子A=5.79s-1阻燃剂的加入提降低了树脂体系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随阻燃剂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阻燃剂含量为10%-20%时,树脂体系的断裂形式由脆性变为韧性。加入阻燃剂可以提高树脂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根据实验研究,DMMP的添加量达到10%以上,阻燃剂503的添加量达到20%以上时,便能使阻燃树脂材料达到极限氧指数的相关阻燃标准。
庄严[3](2013)在《压敏胶用阻燃剂的应用要求与发展现状》文中认为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通用的阻燃压敏胶对阻燃剂的应用技术要求,并根据不同阻燃体系,详细介绍压敏胶中相关阻燃剂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压敏胶用阻燃剂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王晓丽,于洁,郭文勇,李国强[4](2013)在《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三氯氧磷、丙烯酸羟乙酯和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研究了物料比、反应温度、n(三乙胺)∶n(丙烯酸羟乙酯+乙醇)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采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HPLC、碘量法测定了产物的纯度。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n(三氯氧磷)∶n(丙烯酸羟乙酯)为1.2∶1、反应温度为15℃、n(三乙胺)∶n(丙烯酸羟乙酯+乙醇)为1.2∶1、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为96%、产率为80%的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单体。将制得的单体和常规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备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当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单体添加量占其它单体总量的18%时,丙烯酸酯压敏胶的阻燃性能得到显着提高。
高健[5](2011)在《Sb2O5有机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五氧化二锑胶体是无机阻燃剂中效果最好的品种之一,它以分散度高、颗粒细小、热稳定性能高、发烟量低、易分散、价格低廉等特点作为阻燃剂运用于各种阻燃环境中。本文以三氧化二锑为原料,首先在90-95℃的温度下制备五氧化二锑水溶胶,再通过改性萃取的方法,将五氧化二锑胶粒萃取进入有机相中,制备五氧化二锑有机溶胶。首先通过胶体的电解质聚沉实验,分析得出水溶胶中胶粒表面荷负电。通过添加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胶粒表面改性,测量改性后胶粒的表面自由能和沉降性能,发现电离常数较高,亲水亲油平衡值较低的苄胺对胶粒的改性效果相对较好。随着苄胺添加量的增加,胶粒的γSD/γSP值越小,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沉降时间越长,改性效果越好。通过实验发现,改性-萃取法制备五氧化二锑有机溶胶工艺简单,制备出来的Sb205有机溶胶胶粒细小。采用该方法,以苄胺为萃取剂、油酸为萃取改良剂、环己酮为稀释剂时,相分离效果随着苄胺和油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pm,在60℃的条件下改性萃取50mL浓度为22.2g/(100mL)-1的水溶胶,当苄胺添加量为Sb205质量的34.2%,油酸添加量为水溶胶中TEA体积的6倍,环己酮添加量为25mL时,Sb205的萃取率为96.13%,1h内测得有机溶胶粘度为83.8mPa.s,放置一年以后,有机溶胶粘度只增加到99.5mPa.s;胶体粒度分布在6~11nm之间,改性-萃取过程无团聚现象发生。改性-萃取温度能加快相分离速度,却降低萃取率;搅拌速度能够提高萃取率,搅拌速度为400rpm时,改性-萃取可以达到最佳状态。有机溶胶粘度随浓度变化较快,当浓度到达60g/(100mL)-1时,粘度接近300mPa.s。稀释剂的介电常数变化对改性-萃取过程影响较大,随着非极性有机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加,萃取率升高,分相速度加快但有机溶胶的粘度会增加。稀释剂对胶粒的分布影响不大。本论文进一步通过分析稀释后环氧树脂的粘度,固化后环氧树脂的氧指数及物理性能,研究各种锑系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阻燃增效作用。实验表明,稀释效果和固化效果按如下顺序变差:Sb2O5甲苯溶胶>Sb2O5二甲苯溶胶>Sb2O5环己酮溶胶>Sb2O5环己醇溶胶>Sb2O5干粉>Sb2O3干粉>Sb2O5水溶胶;阻燃效果按如下顺序变差:Sb2O5二甲苯溶胶>Sb2O5环己酮溶胶>Sb2O5甲苯溶胶>Sb2O5环己醇溶胶>Sb2O5水溶胶>Sb2O3干粉>Sb2O5干粉;有机溶胶与十溴联苯醚以n(Br):n(Sb)=4.5:1复配,五氧化二锑的添加量为3phr时,环氧树脂的LOI值可以从19.8提高到35以上。
古曲[6](2010)在《无卤阻燃聚乳酸的制备及其火灾危险性分析》文中提出聚乳酸(PLA)是一种非石油基高分子,原料来源广泛,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适宜于吹塑、热成型等加工方法。随PLA聚合度(分子量)的不同,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望替代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石油基不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用来生产塑料、薄膜、纤维、医用缝线制品,应用前景十分看好。近年来,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火灾隐患也越来越大,对其进行阻燃改性及火灾危险性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本文采用PLA与无卤阻燃剂(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铵、可膨胀石墨)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改变阻燃剂与PLA之间的比例,通过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实验,烟密度测试,考察了阻燃聚乳酸的阻燃性能和火灾危险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燃烧后的炭层,分析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对聚乳酸阻燃效果并不好,原因是聚乳酸在可膨胀石墨膨胀起来之间就已经熔融,当可膨胀石墨膨胀起来后不能覆盖在聚乳酸表面,从而达不到阻燃的效果。而两种磷系阻燃剂对PLA都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当添加量超过8%时,都能通过垂直燃烧V-O级,特别是当TPP添加量为15%时,其氧指数更是高达38.6。但是,随着阻燃效果的增加,烟密度也相应增加,当TPP添加量为15%时,MSD(最大烟密度)更是达到了64.33。第二,由于聚乳酸成炭性较差,本文考察了引入一种既能增加其机械性能,又能作为高分子成炭剂的物质——聚碳酸酯(PC),通过不同测定PC和阻燃剂(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铵)不同比例对聚乳酸燃烧性能的影响,判定PC是否能起到成炭作用,增加阻燃剂的阻燃效率。结果表明,添加PC后,由于后材料燃烧时带火滴落,引燃脱脂棉,都不能达到垂直燃烧V-0级,但是从垂直燃烧总时间和氧指数可以看出,PC的加入在APP-PC-PLA体系中,起到了高分子成炭剂的作用。即在PC/APP=2:8时,PC的成炭性最好,其氧指数超过了APP添加量为10%的氧指数。且PC的加入对APP-PC-PLA体系的生烟性影响不大,而会增加TPP-PC-PLA体系的生烟性,因此如果能解决改系列聚乳酸燃烧时带火滴落的问题,就能找到火灾危险性最小的阻燃聚乳酸。
刘君良,柴宇博[7](2009)在《人工林杨木增强-阻燃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改善人工林杨木的各项性能,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本研究以一种水溶性低分子量的三聚氰胺改性尿醛树脂为主剂,添加一定量的阻燃剂后,对人工林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并对干燥后处理材的密度、抗胀率、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阻燃性以及甲醛释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增强-阻燃处理后,杨木试材的密度由0.397g/cm3提高到0.630g/cm3,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比素材提高了31.3%和81.9%,体积湿胀率由5.30%降至2.63%,抗胀率达到50.4%;处理材的氧指数由素材的22%提高到38%,阻燃性达到耐燃3级标准。处理材的游离甲醛含量为0.37mg/L,远远低于国家E1级标准(1.5mg/L),可直接用于室内。
刘丽霞[8](2009)在《聚磷酸铵酯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聚磷酸铵在阻燃功效方面的良好性能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国外早已实现Ⅱ型聚磷酸铵的工业化生产,相比之下,国内所生产的产品聚合度不高、与有机材料相容性差,影响了聚磷酸铵的应用与发展。本课题通过合成工艺的改进提高Ⅰ型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并探讨聚磷酸铵与醇类物质之间的反应,以期制备出聚磷酸铵酯阻燃剂,该阻燃剂将兼具聚磷酸铵的优良阻燃特性,而同时又与有机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以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高聚磷酸铵,并测定了其平均聚合度、溶解度、N含量和P2O5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找出了其优化工艺条件:原料摩尔配比采用尿素:磷酸=1.6:1,固化温度220℃,固化时间140min,控制升温速率≤5℃/min将反应物升至90℃,此后进入预聚合阶段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3℃/min。2)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放大性试验,放大倍数为10倍,制品收率可稳定在90%左右,测得制品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为50.4,溶解度为0.503g/100ml水,N含量为15.5%,P2O5含量为70.8%;各项质量指标均大幅超过行业标准中Ⅰ型聚磷酸铵一等品指标,并且突破了以磷酸与尿素为原料制取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不超过30的文献报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对所得制品进行结构晶型鉴定,确定该方法所制得制品为Ⅰ型聚磷酸铵;并通过DTS和TG测试分析其热稳定性,表明所得聚磷酸铵制品受热后分解的起始温度为249.5℃。3)将制品聚磷酸铵作为PP添加剂添加到PP材料中,进行了阻燃性能的初步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极限氧指数测定、水平燃烧试验及垂直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在PP中加入聚磷酸铵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聚磷酸铵的添加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4.0%,水平燃烧试验级别可达FH-1级,垂直燃烧试验级别可达FV-2级。4)首次将聚磷酸铵与丙三醇进行反应,生成了有酯化效果的聚磷酸铵酯,表明将聚磷酸铵和醇类物质进行反应是可行的。
顾波[9](2007)在《BL-环保阻燃剂对脲胶胶合板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胶合板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比强度高、加工相对容易、能保持天然木材的花纹、质感等,发展历史悠久,在人造板产品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广泛应用与室内装饰装修、家具制造、包装等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胶合板产品的环保性和阻燃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应用BL-环保阻燃剂于胶合板产品中,研制环保阻燃胶合板,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其容易进行产业化生产。本项技术的研究可为人类、社会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为胶合板行业开拓了发展空间,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本论文对BL-环保阻燃剂进行了创新研发,提高了其性能,并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使此技术产品能够进行产业化生产。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单板上载药量影响因素和环保阻燃胶合板的生产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借助氧指数测试仪、烟密度测试仪、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BL-环保阻燃剂具有许多优点,如生产成本低、易制易用、一剂双效、环保无毒等,适合我国国情。创新研发的BL-环保阻燃剂在阻燃性能、吸潮性能等方面有所提高;生产性的工艺和设备已较为成熟。2.应用BL-环保阻燃剂可生产出合格的环保阻燃胶合板,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我国胶合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单板全部进行浸渍处理工艺压制的胶合板,环保阻燃性能优良,氧指数可以达到60%以上;甲醛释放量小于0.Smg/L,稳定在E0级。表层单板进行浸渍处理工艺压制的胶合板,其环保、阻燃性能受层数影响较大,适宜于压制厚度较小的胶合板,以三层、五层为宜。成品板进行浸渍处理的胶合板,其环保、阻燃性能不理想,较难达到环保、阻燃的要求,试验中氧指数最高为38%,此种方式生产的胶合板适用于对环保、阻燃性能要求不太苛刻的场所。间层单板浸渍处理工艺压制的胶合板性能优良,氧指数可以达到40%以上;甲醛释放量稳定在E0级;此种工艺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4.BL-环保阻燃剂对胶合强度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可通过控制热压工艺和选用胶合强度高的普通脲醛树脂胶,来弥补胶合强度的降低。5.经济效益分析显示,BL-环保阻燃剂在胶合板行业的应用可为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走出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提升胶合板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
郭进[10](2003)在《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文中提出介绍了国家标准中塑料材料耐燃性的试验方法 ,并简述了塑料材料的阻燃剂对材料耐燃性的影响。
二、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论文提纲范文)
(2)阻燃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双马树脂体系简介 |
1.1.1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合成方法 |
1.1.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 |
1.2 阻燃剂发展概述 |
1.2.1 阻燃机理 |
1.2.2 阻燃剂的分类 |
1.2.3 阻燃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1.3 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综论 |
1.3.1 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的进展 |
1.3.2 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
1.3.3 对测试方法的基本要求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要用原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改性树脂胶的制备 |
2.3.1 实验名称1 |
2.3.2 实验名称2 |
2.3.3 实验名称3 |
2.4 改性树脂胶铸体的制备 |
2.5 测试方法 |
2.5.1 静态力学性能测试 |
2.5.2 极限氧指数测定(LOI) |
2.5.3 热重分析实验(TGA) |
2.5.4 本生灯对树脂体系燃烧研究 |
第三章 阻燃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弯曲性能测试 |
3.2.2 拉伸性能的测试 |
3.2.3 冲击性能的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阻燃剂对双马树脂体系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 |
3.3.2 阻燃剂对双马树脂体系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
3.3.3 阻燃剂对双马树脂体系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阻燃剂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样制备 |
4.2.2 实验步骤 |
4.3 实验测试 |
4.4 阻燃性能测试 |
4.4.1 极限氧指数测定 |
4.4.2 热重分析实验 |
4.4.3 Kissinger法 |
4.5 改性树脂固化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
4.6 阻燃剂对复合材料表面SEM形貌分析 |
4.7 阻燃机理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 |
1.3 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 |
1.4 分析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产物的表征 |
2.1.1 红外光谱分析 (图2) |
2.1.2 HPLC分析 (图3) |
2.1.3 双键含量测定[7] |
2.2 合成条件的优化 |
2.2.1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
2.2.2 n (三氯氧磷) ∶n (丙烯酸羟乙酯) 对产率的影响 |
2.2.3 n (三乙胺) ∶n (丙烯酸羟乙酯+乙醇) 对产率的影响 |
2.2.4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2.3 本体阻燃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 |
3 结论 |
(5)Sb2O5有机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材料的阻燃 |
1.1.1 高分子材料的燃烧过程 |
1.1.2 阻燃机理 |
1.1.3 阻燃剂及其分类 |
1.2 Sb_2O_5胶体的阻燃应用 |
1.3 Sb_2O_5胶体的制备方法 |
1.3.1 Sb_2O_5水溶胶的制备 |
1.3.2 Sb_2O_5有机溶胶的制备 |
1.4 胶粒的表面改性 |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b_2O_5胶粒的表面改性研究 |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2.2 Sb_2O_5水溶胶的制备 |
2.3 Sb_2O_5水溶胶胶粒表面荷电性分析 |
2.3.1 胶团的结构 |
2.3.2 胶体的稳定理论 |
2.3.3 胶粒表面荷电性分析 |
2.4 Sb_2O_5胶粒的表面亲水亲油改性研究 |
2.4.1 Sb_2O_5胶粒对改性剂的吸附 |
2.4.2 分析方法 |
2.4.3 改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b_2O_5有机溶胶的制备研究 |
3.1 主要试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3.2 分析方法 |
3.2.1 胶体的判断 |
3.2.2 胶体粘度的测量 |
3.2.3 胶体的粒度分析 |
3.2.4 IR分析 |
3.2.5 萃取率的测量 |
3.3 制备工艺探索 |
3.3.1 直接法制备Sb_2O_5非极性有机溶胶的探索 |
3.3.2 聚沉-胶溶法制备Sb_2O_5有机溶胶的探索 |
3.3.3 改性-萃取法制备Sb_2O_5有机溶胶的探索 |
3.3.4 Sb_2O_5有机溶胶制备工艺比较 |
3.4 改性-萃取法制备Sb_2O_5有机溶胶的工艺优化实验 |
3.4.1 影响相分离的主要因素 |
3.4.2 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
3.4.3 影响有机溶胶粘度的因素 |
3.4.4 胶体粒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b_2O_5有机溶胶对环氧树脂的阻燃增效实验 |
4.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4.2 环氧树脂固化机理 |
4.3 树脂固化物的制备 |
4.4 测试方法 |
4.4.1 阻燃性能测试 |
4.4.2 树脂固化物性能测试 |
4.5 结果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6)无卤阻燃聚乳酸的制备及其火灾危险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火灾的危害 |
1.1.2 研究聚乳酸的意义 |
1.1.3 聚乳酸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
1.2 研究现状 |
1.2.1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聚乳酸阻燃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及流程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流程 |
2.3 性能测试方法概述 |
2.3.1 材料点燃性和可燃性的测定 |
2.3.2 火焰传播试验 |
2.3.3 释热速率试验 |
2.3.4 生烟性试验 |
2.3.5 燃烧产物腐蚀性试验 |
2.3.6 燃烧产物毒性试验 |
2.3.7 耐燃性试验 |
2.3.8 本文采用的测试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APP-PLA、TPP-PLA、EG-PLA的阻燃性能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样品配方及样品成品 |
3.2.1 样品配方 |
3.2.2 样品成品 |
3.3 测试结果及讨论 |
3.3.1 极限氧指数仪对阻燃性能的表征 |
3.3.2 垂直燃烧试验 |
3.3.3 生烟性测试 |
3.3.4 热重分析 |
3.3.5 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 |
3.3.6 扫描电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PP-PC-PLA、TPP-PC-PLA的阻燃性能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样品配方及成品 |
4.2.1 样品配方 |
4.2.2 样品成品 |
4.3 测试结果及讨论 |
4.3.1 极限氧指数仪对阻燃性能的表征 |
4.3.2 垂直燃烧试验 |
4.3.3 生烟性测试 |
4.3.4 扫描电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结论 |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聚磷酸铵酯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阻燃剂研究现状 |
1.2.1 阻燃科技进展 |
1.2.2 阻燃剂无卤化研究现状 |
1.2.3 聚磷酸铵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聚磷酸铵合成的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聚磷酸铵的物理化学性质 |
2.3 磷酸-尿素法制备聚磷酸铵的实验原理 |
2.3.1 磷酸-尿素法制备聚磷酸铵的机理 |
2.3.2 制备原理的简要分析 |
2.4 磷酸-尿素法制备聚磷酸铵的实验方法与内容 |
2.4.1 原料摩尔配比研究 |
2.4.2 固化温度控制 |
2.4.3 固化时间控制 |
2.4.4 升温速率控制 |
2.5 磷酸-尿素法制备聚磷酸铵的检测方法 |
2.5.1 制品质量检测 |
2.5.2 结构表征方法 |
2.5.3 热分析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聚磷酸铵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
3.1 引言 |
3.2 高聚磷酸铵的初步合成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3.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铵制品质量的影响 |
3.3.1.1 原料摩尔配比对制品外观及反应收率的影响 |
3.3.1.2 原料摩尔配比对制品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
3.3.1.3 原料摩尔配比对制品溶解度的影响 |
3.3.1.4 原料摩尔配比对制品N含量的影响 |
3.3.1.5 原料摩尔配比对制品P_2O_5含量的影响 |
3.3.2 固化温度对聚磷酸铵制品质量的影响 |
3.3.2.1 固化温度对制品外观及反应收率的影响 |
3.3.2.2 固化温度对制品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
3.3.2.3 固化温度对制品溶解度的影响 |
3.3.2.4 固化温度对制品N含量的影响 |
3.3.2.5 固化温度对制品P_2O_5含量的影响 |
3.3.3 固化时间对聚磷酸铵制品质量的影响 |
3.3.3.1 固化时间对制品外观及反应收率的影响 |
3.3.3.2 固化时间对制品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
3.3.3.3 固化时间对制品溶解度的影响 |
3.3.3.4 固化时间对制品N含量的影响 |
3.3.3.5 固化时间对制品P_2O_5含量的影响 |
3.3.4 升温速率对聚磷酸铵制品质量的影响 |
3.3.4.1 升温速率对制品外观及反应收率的影响 |
3.3.4.2 升温速率对制品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
3.3.5 聚磷酸铵制品晶型鉴定 |
3.3.5.1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定制品晶型 |
3.3.5.2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鉴定制品晶型 |
3.4 高聚磷酸铵的优化工艺条件及该条件下的放大试验 |
3.4.1 高聚磷酸铵的优化工艺及条件 |
3.4.2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放大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聚磷酸铵阻燃性能的初步测试 |
4.1 引言 |
4.2 阻燃性能的初步测试方法 |
4.3 高聚磷酸铵阻燃性能的初步测试 |
4.3.1 样条制作 |
4.3.2 测试结果及讨论 |
4.3.2.1 极限氧指数 |
4.3.2.2 水平-垂直燃烧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磷酸铵酯的合成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5.3.1 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
5.3.2 制品分析鉴定 |
5.3.2.1 氮、磷元素含量测定 |
5.3.2.2 聚磷酸铵酯结构鉴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实验仪器和试剂 |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BL-环保阻燃剂对脲胶胶合板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木材资源概况 |
1.1.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
1.1.2 木材的特点 |
1.1.3 对木材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
1.2 我国胶合板发展概况 |
1.2.1 我国胶合板工业发展情况 |
1.2.2 我国胶合板工业现存的问题 |
1.2.2.1 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技术 |
1.2.2.2 产品质量、种类、用途和行业次序 |
1.3 生产环保胶合板的必要性 |
1.3.1 我国胶合板环保情况现状 |
1.3.2 甲醛的危害 |
1.4 生产阻燃胶合板的必要性 |
1.4.1 国内外阻燃胶合板发展概述 |
1.4.2 胶合板阻燃的必要性 |
1.4.3 阻燃胶合板的生产方法 |
1.4.3.1 成品板浸渍处理 |
1.4.3.2 成品板表面涂敷处理 |
1.4.3.3 成品板表面贴面处理 |
1.4.3.4 单板浸渍处理 |
1.4.3.5 使用阻燃型胶粘剂 |
1.5 胶合板用阻燃剂 |
1.5.1 胶合板用阻燃剂的发展和种类 |
1.5.1.1 无机阻燃剂 |
1.5.1.2 有机阻燃剂 |
1.5.1.3 树脂型阻燃剂 |
1.5.1.4 反应型阻燃剂 |
1.5.2 胶合板用阻燃剂的要求 |
1.5.3 胶合板阻燃机理 |
1.5.3.1 气体稀释机理 |
1.5.3.2 覆盖机理(障碍机理) |
1.5.3.3 热机理 |
1.5.3.4 自由基捕集机理 |
1.5.3.5 成炭机理 |
1.5.3.6 其他机理 |
1.5.4 胶合板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
1.5.4.1 氧指数法(OI) |
1.5.4.2 45°角燃烧法 |
1.5.4.3 堆剁法 |
1.5.4.4 火管仪法 |
1.5.4.5 热分析法 |
1.5.4.6 发烟性检测 |
1.5.4.7 毒性检测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论文研究目的 |
1.6.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BL-环保阻燃剂的研发创新 |
2.1 BL-环保阻燃剂的特点 |
2.2 BL-环保阻燃剂的合成工艺 |
2.2.1 合成工艺 |
2.2.2 影响BL-环保阻燃剂质量因素探讨 |
2.2.2.1 催化剂 |
2.2.2.2 加热温度 |
2.2.2.3 冷却 |
2.2.2.4 反应时间 |
2.3 BL-环保阻燃剂的阻燃性能 |
2.4 BL-环保阻燃剂的创新 |
2.4.1 原料配比上的创新 |
2.4.2 实验室合成工艺上的改进 |
2.4.3 由实验室工艺到实用生产工艺的改进 |
2.4.4 生产设备上的改进 |
2.5 一代BL-环保阻燃剂与二代BL-环保阻燃剂的对比 |
2.5.1 物化性能上的对比 |
2.5.2 阻燃性能上的对比 |
2.5.2.1 在纸张上的对比试验 |
2.5.2.2 在布料上的对比试验 |
2.5.2.3 在杨木单板上的对比试验 |
2.5.3 抗流失性能上的对比 |
2.5.4 吸潮性能上的对比 |
2.6 BL-环保阻燃剂的成分分析 |
2.6.1 合成机理探讨 |
2.6.2 环境扫描电镜分析(ESEM) |
2.6.3 热重分析(TGA) |
2.6.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7 粉状BL-环保阻燃剂的研发 |
2.8 结论 |
3 BL-环保阻燃剂在单板上载药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3.1 单因子试验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备 |
3.1.3 试验工艺 |
3.1.4 试验数据和分析 |
3.1.4.1 浸渍时间对单板载药量的影响 |
3.1.4.2 单板初含水率对单板载药量的影响 |
3.1.4.3 阻燃剂浓度对单板载药量的影响 |
3.1.4.4 阻燃剂温度对单板载药量的影响 |
3.2 正交试验 |
3.2.1 正交试验设计 |
3.2.2 试验数据及分析 |
3.2.2.1 数据的直观分析 |
3.2.2.2 方差分析 |
3.2.3 较优工艺条件的验证试验 |
3.3 结论 |
4 应用BL-环保阻燃剂研制环保阻燃胶合板 |
4.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2 试验内容 |
4.2.1 主要试验内容 |
4.2.2 主要的性能检测和方法 |
4.2.2.1 阻燃性能检测 |
4.2.2.2 发烟性能检测 |
4.2.2.3 甲醛释放量检测 |
4.2.2.4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
4.3 单板全部浸渍处理方式研制环保阻燃胶合板 |
4.3.1 试验方法和工艺 |
4.3.2 试验设计 |
4.3.3 试验数据和分析 |
4.3.3.1 数据的直观分析 |
4.3.3.2 数据的方差分析 |
4.3.4 较优工艺条件的验证试验 |
4.3.5 环保阻燃胶合板与普通胶合板的性能对比 |
4.3.6 总结 |
4.4 表层单板进行浸渍处理的胶合板研究 |
4.4.1 试验目的和工艺 |
4.4.2 试验设计 |
4.4.3 试验数据计算和分析 |
4.4.3.1 数据的直观分析 |
4.4.3.2 数据的方差分析 |
4.4.4 总结 |
4.5 成品板进行浸渍处理的胶合板研究 |
4.5.1 试验目的和工艺 |
4.5.2 试验设计 |
4.5.3 试验数据计算和分析 |
4.5.3.1 数据的直观分析 |
4.5.3.2 数据的方差分析 |
4.5.4 总结 |
4.6 间层单板浸渍处理方式研制环保阻燃胶合板 |
4.6.1 试验方法和工艺 |
4.6.2 试验设计 |
4.6.3 试验数据计算和分析 |
4.6.3.1 数据的直观分析 |
4.6.3.2 数据的方差分析 |
4.6.4 总结 |
4.7 影响环保阻燃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工艺因素研究 |
4.7.1 试验目的和工艺 |
4.7.2 试验设计 |
4.7.3 试验数据分析 |
4.7.4 较优工艺条件的验证试验 |
4.7.5 总结 |
4.8 结论 |
4.9 讨论 |
5 BL-环保阻燃剂阻燃降醛机理探讨 |
5.1 BL-环保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探讨 |
5.1.1 成炭机理 |
5.1.2 覆盖机理 |
5.1.3 气体稀释机理 |
5.1.4 磷氮协同效应 |
5.2 BL-环保阻燃剂的降醛机理 |
6 环保阻燃胶合板的生产性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 |
6.1 环保阻燃胶合板的生产性试验 |
6.2 环保阻燃胶合板的经济效益分析 |
6.2.1 阻燃剂市场调查 |
6.2.2 环保阻燃胶合板的经济效益分析 |
6.3 总结 |
7 结论 |
7.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7.2 本研究的实用性 |
7.3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论文参考文献)
- [1]有关燃烧性能的术语探讨[J]. 陈培良. 印制电路信息, 2016(12)
- [2]阻燃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杨飞. 山东大学, 2015(04)
- [3]压敏胶用阻燃剂的应用要求与发展现状[A]. 庄严. '2013北京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洲粘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4]丙烯酸乙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J]. 王晓丽,于洁,郭文勇,李国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06)
- [5]Sb2O5有机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高健. 中南大学, 2011(01)
- [6]无卤阻燃聚乳酸的制备及其火灾危险性分析[D]. 古曲.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7]人工林杨木增强-阻燃处理技术[A]. 刘君良,柴宇博.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 2009
- [8]聚磷酸铵酯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刘丽霞. 贵州大学, 2009(S1)
- [9]BL-环保阻燃剂对脲胶胶合板性能影响的研究[D]. 顾波.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10]塑料的耐燃性试验及阻燃剂[J]. 郭进. 电机电器技术,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