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炭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的金(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红,孟宪伟,王立臣[1](2022)在《2019—2020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2019—2020年国内发表的金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2年金分析测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含金矿物加工制备、金的分离富集、火试金法和不同含金物料中金量的测定方法等,并对金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引用文献108篇。
马怡飞[2](2020)在《聚氨酯泡塑改性及其对金离子吸附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地质样品中金元素的分离富集,但是直接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择性较差和吸附率较低(约为80%)。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使用泡塑富集钨矿石、锑矿石、铅矿石中的金时结果严重偏低的原因,针对吸附金时最主要的干扰元素Sb和W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负载二苯硫脲制成二苯硫脲泡塑,大大提高了吸附的选择性,从而建立了使用泡塑吸附快速测定钨矿石、锑矿石、铅矿石中的金的检测方法。本文在提高泡塑对金元素的吸附率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首先建立了经预处理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方法。虽然经过预处理的泡塑对金的吸附率大大提高,但是线性范围仍然较窄,对高含量样品的吸附效果仍不乐观,因此对泡沫塑料负载吸附剂进行修饰,提高其吸附容量便成为了本文的一个研究方向。较无负载泡塑而言,载炭泡塑可有效提高泡塑对金的吸附能力,但现有制备载炭泡塑的方法制备效率都不高。本文建立了活性炭乙醇溶液制备载炭泡塑的方法,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包括负载介质的种类、试剂浓度、浸泡时间,使得制备载炭泡塑的时间大幅缩短,制备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制备100个载炭泡塑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 min之内,并结合ICP-OES建立了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方法。同时,本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金离子在载炭泡塑上的吸附特性。研究了金溶液初始浓度(0.1,0.5,2.0,10.0 mg/L)和温度(5,25,50,75℃)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对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金在载炭泡塑上的吸附为低温自发、放热的过程,反应2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相关性R2大于0.9990,其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该研究对载炭泡塑法富集金的应用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贾欣欣[3](2020)在《地质样品中金的测定研究》文中提出金由于其高度的延展特性及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增加了样品的加工难度。概述了含金地质样品在样品加工环节可以通过改变加工工艺提高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经过焙烧除去样品中的砷,碳,硫等干扰元素,采用王水或者盐酸中加入氧化剂的方法分解样品,用活性炭或者泡塑分离富集金,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金含量。
陈永红,孟宪伟,刘正红,王立臣[4](2020)在《2017—2018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文中认为通过查阅2017—2018年国内发表的金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2个年度金分析测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含金矿物加工制备、金的分离富集和不同含金物料中金的测定方法等,并对金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引用文献148篇。
苏卫汉,孙云超,肖立青,黄利宁[5](2018)在《包金山高品位金矿石金含量测定方法探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包金山高品位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王水溶样-泡沫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王水溶样-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法两种方案,对照火试金法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对比,找到一种能对高品位金矿石进行准确分析的方法。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王水溶样-定容分液-泡沫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王水溶样-定容-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法均可对包金山矿区高品位金矿石进行准确分析。
陈永红,孟宪伟,张雨,芦新根,刘正红[6](2018)在《2015—2016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2015—2016年国内发表的金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2年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概况,主要包括含金矿物加工制备、金的分离富集和不同含金物料中金的测定方法等,并对金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引用文献139篇。
陈永红,孟宪伟,苏广东,刘正红,郭嘉鹏[7](2016)在《2013—2014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查阅2013—2014年国内发表的金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两年度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概况,主要包括金的分离富集和各种分析测定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对如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度给出了建议。该文引用文献125篇。
邱海鸥,郑洪涛,汤志勇[8](2014)在《岩石矿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评述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国内在岩石矿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进展概况。内容包括综述与会议、试样的前处理、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光度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滴定法和重量法、电化学分析法、化学物相分析及形态分析、质量控制及标准物质、标准方法等。收集文献648篇。
陈永红,孟宪伟,李彦红,周旭亮[9](2013)在《2011—2012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2011—2012年国内发表的金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两年度金分析测定的进展概况,主要包括金的分离富集和各种测定方法,并对金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引用文献101篇。
薛光,赵玉娥[10](2007)在《金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续完)》文中认为
二、活性炭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的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炭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的金(论文提纲范文)
(1)2019—2020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含金矿物加工制备 |
2 金的分离与富集 |
3 火试金法 |
4 含金矿物中金量测定 |
4.1 地质样品 |
4.2 含金矿石 |
4.3 精 矿 |
5 其他含金物料中金量的测定 |
5.1 冶炼中间产品 |
5.2 其他物料 |
6 金制品/饰品中金量测定 |
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
8 结 语 |
(2)聚氨酯泡塑改性及其对金离子吸附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泡塑对金吸附机理 |
1.3 泡塑对金的吸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1.3.1 泡塑预处理方法 |
1.3.2 泡塑的负载改性 |
1.3.3 泡塑吸附金在检测矿石中金含量方面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实验部分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试剂 |
2.1.2 仪器 |
2.2 材料的制备 |
2.2.1 预处理泡塑的制备 |
2.2.2 载炭泡塑的制备 |
2.2.3 二苯硫脲泡塑的制备 |
2.3 泡塑预处理实验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
2.4 泡塑预处理实验样品分析步骤 |
2.5 泡塑负载实验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
2.6 泡塑负载实验样品分析步骤 |
2.7 钨矿石样品分析步骤 |
2.8 锑矿石样品分析步骤 |
2.9 回收率的计算 |
2.10 表征手段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泡塑测定锑金矿中金含量的应用 |
3.1.1 锑金矿中金含量检测结果偏低原因分析 |
3.1.2 泡塑处理方式的选择 |
3.1.3 盐酸除锑效果分析 |
3.1.4 氯化物焙烧除锑 |
3.1.5 二苯硫脲泡塑的吸附效果 |
3.1.6 样品分析 |
3.2 泡塑测定钨金矿中金含量的应用 |
3.2.1 钨矿中金含量检测结果偏低原因分析 |
3.2.2 二苯硫脲泡塑的吸附效果 |
3.2.3 样品分析 |
3.3 泡塑预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浸泡溶液的选择 |
3.3.2 HCl和 NaOH的浸泡浓度选择 |
3.3.3 HCl和 NaOH的浸泡时间选择 |
3.3.4 HCl和 NaOH的联合预处理 |
3.3.5 泡塑预处理实验方法与结果 |
3.4 负载泡塑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负载方式的选择 |
3.4.2 载炭泡塑中活性炭的稳定吸附容量 |
3.4.3 载炭泡塑的负载方式 |
3.4.4 载炭泡塑载炭效果表征 |
3.4.5 载炭泡塑和无负载泡塑吸附金性能比较 |
3.4.6 样品分析 |
3.5 载炭泡塑对金吸附机理的探讨 |
3.5.1 实验方法 |
3.5.2 载炭泡塑对金吸附效果的表征 |
3.5.3 金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3.5.4 温度的影响 |
3.5.5 吸附热力学 |
3.5.6 吸附动力学 |
3.5.7 吸附速率控制步骤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地质样品中金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加工方法 |
2 样品前处理 |
3 样品分解 |
4 样品分离富集方法 |
4.1 活性炭吸附 |
4.2 泡塑吸附 |
5 样品测试方法 |
5.1 分光光度比色法 |
5.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6 结语 |
(4)2017—2018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综述与专题介绍 |
2 含金矿物加工制备 |
3 金的分离与富集 |
4 火试金法 |
5 含金物料中金量的测定 |
5.1 地质样品 |
5.2 含金矿石 |
5.3 精矿 |
5.4 金制品 |
5.5 其他含金物料 |
6 金标准物质 |
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
8 结论 |
(5)包金山高品位金矿石金含量测定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
1.2 标准溶液和主要试剂 |
1.3 标准曲线 |
1.4 方法提要 |
1.4.1 王水溶样-泡沫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 |
1.4.2 王水溶样-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金量 |
2 测定结果 (表2, 表3, 表4) |
3 结果讨论 |
4 方法改进 |
5 结语 |
(6)2015—2016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综述与专题介绍 |
2 含金矿物加工制备 |
3 金的分离与富集 |
4 火试金法 |
5 含金物料中金量的测定 |
5.1 地质样品 |
5.2 含金矿石 |
5.3 精矿 |
5.4 金制品 |
5.5 其他含金物料 |
6 金标准物质 |
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
8 结语 |
(7)2013—2014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综述与专题介绍 |
2试样加工及前处理 |
2. 1试样加工 |
2. 2试样前处理 |
2. 3试样溶解方式 |
3金的分离与富集 |
4火试金法 |
5光度法和滴定法 |
5. 1光度法 |
5. 2滴定法 |
6原子光谱法和质谱法 |
7纯金及含金物料测定 |
8其他方法 |
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10结语 |
(8)岩石矿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与会议 |
2 试样的前处理 |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4 原子光谱分析法 |
5 光度法 |
6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7 滴定法与重量法 |
8 电化学分析法 |
9 物相分析及形态分析 |
1 0 质量控制及标准物质、标准方法 |
(9)2011—2012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综述和专题介绍 |
2 金矿石试样加工及前处理 |
2.1 金矿石试样加工 |
2.2 试样的前处理 |
3 金的分离与富集 |
4 火试金分析方法 |
5 光度法和滴定法 |
5.1 光度法 |
5.2 滴定法 |
6 原子光谱法和质谱法 |
7 纯金及含金物料测定 |
8 其他分析方法 |
9 结语 |
四、活性炭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的金(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2020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J]. 陈永红,孟宪伟,王立臣. 黄金, 2022(01)
- [2]聚氨酯泡塑改性及其对金离子吸附过程研究[D]. 马怡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地质样品中金的测定研究[J]. 贾欣欣.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6)
- [4]2017—2018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J]. 陈永红,孟宪伟,刘正红,王立臣. 黄金, 2020(01)
- [5]包金山高品位金矿石金含量测定方法探究[J]. 苏卫汉,孙云超,肖立青,黄利宁. 世界有色金属, 2018(15)
- [6]2015—2016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J]. 陈永红,孟宪伟,张雨,芦新根,刘正红. 黄金, 2018(01)
- [7]2013—2014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J]. 陈永红,孟宪伟,苏广东,刘正红,郭嘉鹏. 黄金, 2016(01)
- [8]岩石矿物分析[J]. 邱海鸥,郑洪涛,汤志勇. 分析试验室, 2014(11)
- [9]2011—2012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J]. 陈永红,孟宪伟,李彦红,周旭亮. 黄金, 2013(12)
- [10]金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续完)[J]. 薛光,赵玉娥. 黄金,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