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码,掀起你的盖头来(论文文献综述)
陈九[1](2019)在《卡扎菲魔箱》文中认为两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阴谋与爱情的纠缠,欲望与美酒的狂欢。开锁高手洞悉了魔箱的秘密,却逃不开自己的宿命。意淫也好,孤独也罢,当一切戛然而止,你看到了什么?写这件事是想登一条寻人启事:潘兴,男,中等身材,前纽约长岛苏福克大学博士候选人,有要事相告。请知情者尽快通知我,酬金从厚,细节如下。1最初认识潘兴是那次把钥匙锁屋里了,不光门钥匙,连车钥匙一块儿,通通锁屋里了,而且是刚关门就想起来,咣!哎哟喂,钥匙锁屋里了,我钥匙!别提多窝囊了。没辙呀,气
朴荟霖[2](2018)在《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国家、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要想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就必须要从自身发展入手,产出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人才。而优秀作品的呈现和优秀人才的出现,除了社会环境氛围营造、媒体宣传推广、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等社会“外因”积极介入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发挥艺术类高校和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根本优势,切实加强高等艺术教育尤其是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这一“内因”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流行音乐专业人才、产出优秀作品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深入推进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培育流行音乐人才也就日益为学界和乐界所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在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融合发展、关注青年价值观引领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今天,作为向青年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应如何找准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呼应社会、媒体关注和青年期待,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先声,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切实加强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和问题背景,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如何、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在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理论设计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就成为了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基于当代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这一核心,本文以理论和实践层面破解“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大陆艺术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为研究基点,论文并非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进行简单的历史分析和现状描述,亦非孤立的为研究专业建设而研究,而是要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放在国家、社会、当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去综合考量,要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与高等教育使命与担当相结合、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相结合、与国家民族振兴相结合,要站在更高的站位上审视和思考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要跳出专业观专业、跳出教育谈教育、跳出流行论流行。结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围绕发展建设策略这一主要线索,按照历史纵深研究与现状横向比较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特征,破解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当前流行音乐发展和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本研究(包括绪论、结论)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集中进行研究背景分析,提出问题、阐释思路,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相关文献材料展开详细分析与综述,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解读;第一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进行详细论证分析;第二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和深入剖析;第三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目标定位、整体思路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与学科支持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挖掘和集中探讨,尝试提出新的核心教育教学实践策略;第五章对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师资教材建设与基本保障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提出新的辅助教育教学实践策略。结论部分对全文论证结果进行陈述,总结研究不足,并对外国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启示研究、高校流行音乐专业评估体系与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贯通一体化流行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等方面进行延展性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照和思考。本文得出如下结果:研究结果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设计。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宏观设计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理论依据,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学理基础,要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和高校音乐专业建设的一般原则,在宏观设计方面要依据“整合理念”和“内涵式发展”的整体建设思路开展设计。研究结果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需要在建设目标的指引下,依据宏观设计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实践探索,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展开具体实践:在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要建设“厚重扎实型”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个性模块式”流行音乐专业主干课、“多元开放式”流行音乐专业选修课;在流行音乐专业教学设计方面,要完善音乐审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以文化人,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创造教育”理念;在以学科建设促进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方面,要科学规划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研究;在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构建“严选、优出、精过程”培养模式、“流行乐府”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在流行音乐专业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综合型”教师队伍、统编核心教材、开发地方、校本和国际教材;在流行音乐专业社会服务与建设保障方面,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建设流行音乐专业专属场地与设施。研究结果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是核心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培养至上,尊重规律、彰显个性,承典塑新、中西融通”的全新设定目标,进而将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真正能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合理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创造当代健康流行文化的、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广博文化素质的、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本研究为目前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做出的贡献在于:1.尝试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从音乐教育大类专业建设发展史中剥离出来,首次独立完成了专业建设史的梳理;2.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3.通过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中国高校流行音乐建设提出了建设的目标定位、整体思路、理论依据,提供了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策略;4.结合自身研究,本文从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的视角提出了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宏观设计构想,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
李贤[3](2018)在《喀什老城镜像文化及其数字化传承保护与传播研究(1986-2017)》文中认为喀什老城是中国历史上我国与中亚、西亚沟通的关键一城,是我国西部边缘城市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现在的喀什老城处于“一带一路”高速战略发展期的核心阶段,并被评为中国第六个经济特区,是中国的唯一一个西部经济特区,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展示和经济交流的标志性城市,更是我国西部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从地缘因素来看,是“一带一路”战略要道的核心区域;从战略布局上看,是国家整体发展大计的关键一环;从经济角色上看,更是西部快速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从人文角色上看,喀什老城更被称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以照片为代表的镜像文化的存在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并且有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本论文以喀什老城镜像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论证分析,总结出喀什老城近30年的镜像文化发展轨迹,并且归纳出以照片为代表的镜像文化的特点和类别,不断探析镜像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展示出的“历史记忆、审美建构、生成恢复”等功能。从社会发展、生活现实等角度分析现存的镜像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尝试找出能够使镜像文化功能、价值提升的方式和方法,从镜像文化创造主体、创造对象、创造方法等角度分析说明,从镜像文化视域扩展到视频文化和立体三维模式,坚持数字化的视角对镜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最终形成镜头感强烈、亲身感受的视觉体感文化,达到创造性保护。
朱蕊[4](2018)在《古典摄影工艺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古典摄影工艺是指十九世纪摄影未完成工业化前发明的诸多摄影工艺的统称。当时的摄影材料制作与显影工艺大部分都是依靠手工完成,所以也称手工影像。通常这些洗印技术包括银版、铁盐以及以重铬酸钾为感光剂的诸类洗印工艺、配方和技法。从应用角度看这些摄影工艺已被淘汰近一百年,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古典摄影却在西方艺术摄影教育领域得到了复兴,在对古典摄影工艺进行研究时,笔者发现,在数字摄影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外摄影师对其价值的认知差距较大。笔者通过自己研究、实践古典摄影工艺,观摩不同工艺的原作,以及为多种古典摄影工艺工作坊进行教案翻译、现场口译,结合国内外多位摄影师兼艺术家的观点,不断加深对古典摄影工艺的认识。本研究在理论与操作、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将技法与视觉感受相结合,着重探讨基于银盐、基于铁盐、基于重铬酸盐这三类工艺在呈现方面的异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优劣,最终将问题落实在古典摄影工艺的价值上。本论文从历史意义、技术价值、视觉美学、艺术与工艺创新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摄影师沉淀自我内心,回归摄影本源,了解古典摄影工艺的魅力,体验传统手工艺,不仅认识古典摄影工艺的历史价值,更应当着眼于当下与未来古典摄影工艺技法的不断更新,给进步摄影师带来更多的摄影师艺术体验与表达方式。
石筱[5](2017)在《四个常用例举类词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四个例举类词语:“例如、比如、比方、如”。文章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具体考察,同时联系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这些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研究意义、价值和研究范围,概述了例举类词语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语料来源。第二章:语义分析。主要根据词典释义来分析这四个词语的词义,发现它们都具有两个相同的语义特征——[+列举]和[+举例]。文章分析了“例如”和“比如”的使用倾向,对“如”“比方”的词义进行具体分析,除此之外还对前后项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第三章:句法考察。主要从连接成分角度进行分析与比较,这四个例举类词语可以例示的成分从形式上看有词、短语和句子,但是各自所带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文章分析了这些例举类词语的句中位置,并且考察了它们的使用频率、与副词的连用情况、例举词语的连用和套用情况、与其他列举标记的共现情况、与语气词“吧、呢”的共现情况、与言说动词“说”的共现情况,以及所带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等。第四章:语用分析。主要从语体分布和语用功能两个角度对这四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第五章:留学生的使用偏误及其教学策略。主要考察了这四个例举类词语的使用情况和偏误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汉字书写方面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第六章:结语。
刘恩樵[6](2014)在《微课:小课程,大变革》文中研究说明"翻转课堂"作为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词,引发了许多教育人的思考与实践。在翻转课堂"翻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微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条件性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翻转课堂的重要构成要件——微课作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一、掀起你的盖头来:什么是微课何为微课?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针对某个学科知识
王璟,祖佳,壹图[7](2013)在《土地与歌唱 民歌中的我们、情思和时代》文中提出土地有没有声音?土地会不会说话?土地有声,却无言。于是,土地的声音变成了歌。有人听到了土地的声音,有人迷恋上土地的歌唱。比如王洛宾。这位生于北京的音乐奇才,梦想去巴黎,却被六盘山下的一首"花儿"留住了脚步,他甚至把自己和灵魂都留在了大西北。"我心中有架钢琴,日日夜夜弹奏乐曲,手指断了,心还在弹,没有人能够让我离开音乐。"王洛宾说的是《达坂城的姑娘》,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民歌。2006年3月14日,王洛宾的忌日。在北京一家酒吧的门口,
张娅娅[8](2013)在《探索新疆流行音乐中维吾尔民歌的作用及意义》文中指出新疆自古以来就作为丝绸之路的交界点连通着欧亚大陆,得天独厚的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罗马、希腊等古代文明互相交融影响的重要地区,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就是这种文化的精髓,维吾尔民歌即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在这种乐舞文化上的伟大创作。随着时代进步,流行音乐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并迅速渗入到各个地区及民族的生活中。新疆流行音乐的发展,在吸收外来国际化流行音乐创作理念的同时还保留了本土民族音乐的地域风格,因此新疆流行音乐在增添了各种多彩音乐元素的同时呈现出民族性和流行性等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态势。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达到对新疆维吾尔民歌的总体形态形成一定的认识;针对目前新疆流行音乐创作的多元化趋势,分析了维吾尔民歌与新疆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探索研究新疆维吾尔民歌在新疆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对维吾尔民歌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在新疆流行音乐发展中起到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刻思考,得出如下结论:维吾尔民歌在新疆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推动了新疆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促进了新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如果将维吾尔民歌的自身魅力与新疆流行音乐的当代审美眼光融为一体,对这两类音乐学科的延伸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举例研究等方法对维吾尔族民歌和新疆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分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分别从建国后至80年代、改革开放后至世纪初、新世纪西部大开发三个时期介绍新疆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主要从地理环境、族缘历史、音乐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新疆维吾尔民歌文化进行概述。第四部分对维吾尔民歌改编、翻唱以及利用民歌元素创作、原生演绎的新疆流行音乐进行研究。第五部分主要从新疆流行音乐中体现的民族音乐元素、异域风格特征等方面对维吾尔民歌在新疆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价值作用引发思考。
唐丽琳[9](2013)在《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文中提出广州交响乐团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立的交响乐团之一,也是我国岭南地区第一个正式建制的省级乐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交响乐团目前已进入中国最优秀的交响乐团的行列。乐团建团至今,经历了撤并,复建,改革,更名,发展等多个重要阶段。乐团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息息相关,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鲜活案例,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缩影。本文以广州交响乐团1957年建团至今的五十五年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广州交响乐团现存的大量的一手文献资料,如节目单、演出记录、会议文件、报评摘要等,通过对关键历史事件的人物进行访谈,通过对关键的历史地点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编乐团1957年至2012年的历史沿革材料,编成乐团大事记,以丰富和补充国内地方乐团团史资料,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提供素材;通过对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的研究,从乐团的音乐活动、音乐家生活、乐团演出的作品、乐团的客席音乐家邀请等维度研究乐团的发展轨迹,归纳乐团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总结乐团改革与发展的缘由与影响,分析乐团与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从而探寻国内文艺院团改革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国内文艺院团的未来发展提供经验与启发。
詹国梁[10](2012)在《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经济的建设有赖于实施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从宏观上讲,知识管理提供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微观上讲,知识管理经由一系列核心功能的贡献,能够助力企业的商业活动的切实优化。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而同时,知识管理的兴衰史呼唤知识管理的整体性和有的放矢。知识管理首先应该基于企业战略的层面,而非局部的事,所以实施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同时知识管理并非面面俱到,而应根据企业实际有所侧重,才能达到绩效的最优化。管理知识生命周期成为现代知识管理的新思路——今天,多数执行人员都意识到了知识的战略重要性,而且正如在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我们并不缺乏可供选择的有用框架、模型和清单目录,然而,一些解决方式就如创可贴一样,似乎被认为可以在任何情形下使用。在很多知识管理者选择了一个接一个的错误框架时,对我们来说,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生命周期中演变的过程会有深远影响。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完整的知识生命周期。处于复杂的知识生态中的知识如何管理,这需要我们抛弃将整体划分为可以理解并解释的个体的机械的还原论,拾起复杂性理论的武器,用生命周期这样一种系统思维去关照知识的多重属性、多维价值以及多样化的影响因素。在《知识管理白皮书:第二代知识管理》一书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生命周期”是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它是第二代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调研,继而归纳指出国内外研究不足之处,表现为:(1)没有区分知识生命周期和知识管理生命周期;(2)知识生命周期的三种模型被主观割裂,缺乏系统观点;(3)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策略研究缺乏体系和方法。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分析,从知识的生命周期视角对企业知识问题进行研究,对企业知识运动规律进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以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知识生命周期管理也体现了企业知识的整体管理策略与价值管理策略的优点,实现知识的系统性、阶段性管理。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法、类比归纳法和模型构建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全文除引言外共有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知识的生命周期特征概述。系统论述了知识系统的生命特征以及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策略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视角下的知识生命周期即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生命周期,最后研究了知识生命周期的扩展即与之关联的产品生命周期、组织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命周期;第二章:知识生命周期的流程。遵循生命周期方法论中关于生命周期的三个属性,深入研究了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stages).成熟(maturation)和迭代(generation);第三章:知识生命周期的价值。其中知识的周期价值表现在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增值活动,而知识的生命价值则表现在企业知识树上的知识活性的变化过程;第四章: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知识管理基础模型构建。笔者构建了企业知识生存分析模型、知识的价值测度模型和知识细分模型,其中企业知识生存分析模型涉及识别知识需求和分析知识流两个步骤、知识的价值测度模型分为知识价值的定性测度和定量测度两种方式、知识细分模型分为知识价值/时间矩阵和知识半衰期两种表现形式;第五章: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知识管理步骤。主要分为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评估、基于知识管理要素和知识运动规律的知识管理生命周期识别、知识生命周期曲线绘制及分析、和知识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评估;第六章:实证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知识管理应用案例。主要包括神州数码公司的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识别、以及该公司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阶段策略匹配和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建议。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二、数码,掀起你的盖头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码,掀起你的盖头来(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中国流行音乐相关研究 |
(二)中国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
(四)中国高校专业建设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五、创新点 |
(一)理论研究注重史论结合 |
(二)实践研究具有中国特色 |
第一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相关概念、本质特征与发展历程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流行音乐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本质特征 |
(一)艺术性与通俗性 |
(二)传统性与时尚性 |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 |
(四)统一性与独立性 |
(五)综合性与跨域性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 |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流变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概述 |
第二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
一、研究与设计方法 |
(一)文献研究设计 |
(二)访谈设计 |
二、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
(一)文献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
(二)访谈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
三、调查研究结果汇总 |
(一)文献调查结果呈现 |
(二)访谈调查结果汇总 |
四、基于调查研究结果的成绩概述与问题分析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成绩概述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三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目标定位与整体思路 |
一、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以多学科理论基础为支撑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和青年思想 |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四)音乐教师心理结构建构理论 |
(五)存在主义课程与价值观 |
(六)音乐流行理论 |
二、目标定位: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专业人才 |
(一)立德树人、培养至上 |
(二)尊重规律、彰显个性 |
(三)承典塑新、中西融通 |
三、整体思路:“整合理念”与“内涵式发展” |
(一)基于“整合理念”的建设思路 |
(二)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思路 |
第四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与学科支持实践策略 |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规划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建设“厚重扎实型”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 |
(二)建设“个性模块式”流行音乐专业主干课 |
(三)建设“多元开放式”流行音乐专业选修课 |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完善音乐审美教学 |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以文化人” |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创造教育”理念 |
三、关于以学科建设促进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科学规划流行音乐学科建设 |
(二)深入推进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研究 |
第五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师资教材与基本保障实践策略 |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构建“严选、优出、精过程”培养模式 |
(二)构建“流行乐府”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综合型”教师队伍 |
(二)统编核心教材、开发地方、校本和国际教材 |
三、关于流行音乐专业社会服务与建设保障方面的实施策略 |
(一)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
(二)建设流行音乐专业专属场地与设施 |
结论 |
一、结论总结 |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设计 |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 |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 |
二、创新与反思 |
三、延展性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年表 |
附录2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3 :五位流行音乐教育界资深专家访谈记录摘编 |
附录4 :专业基础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100 首经典民歌 |
附录5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经典流行音乐作品词例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喀什老城镜像文化及其数字化传承保护与传播研究(1986-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喀什老城历史文化性的深厚底蕴 |
1.2 喀什地区战略意义的突显和提升 |
1.3 摄影之风盛行 |
2 研究意义 |
2.1 理论意义 |
2.2 现实意义 |
3 研究现状 |
3.1 关于喀什老城近代30年历史的相关研究 |
3.2 关于镜像文化的相关研究 |
3.3 喀什老城数字化传承保护的相关研究 |
4 基本概念界定 |
4.1 镜像文化的定义及内涵发展 |
4.2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的界定 |
5 文章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5.1 文章的创新性 |
5.2 文章的局限性 |
第1章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演变过程 |
1.1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出现的原因 |
1.2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演变发展过程 |
1.3 喀什老城摄影照片的特征、类别与功能 |
1.3.1 摄影照片特征 |
1.3.2 摄影照片类别 |
1.3.3 摄影照片功能和作用 |
第2章 近30年喀什老城镜像文化的发展分析 |
2.1 镜像照片的选取和分类原则 |
2.1.1 时代性 |
2.1.2 区域性 |
2.1.3 民族性 |
2.1.4 摄影师个人风格 |
2.2 喀什老城镜像作品的搜集与整理研究 |
2.2.1 旧照片(20世纪末) |
2.2.2 近期照片(21世纪初) |
2.2.3 摄影技术在影视中的运用 |
2.3 喀什老城镜像的审美性艺术特色 |
2.3.1 拍摄内容呈现 |
2.3.2 拍摄技法选择 |
2.4 喀什老城镜像的人文历史内涵 |
2.4.1 历史记忆性:将曾经定格 |
2.4.2 历史恢复性:掀开尘封的历史 |
2.4.3 文化交融性:差异阻挡不住我们的“触碰” |
第3章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1 喀什重要的战略地位 |
3.1.1 地缘优势上:“一带一路”战略要道的核心区 |
3.1.2 战略布局上:国家整体发展大计的关键一环 |
3.1.3 经济角色上:西部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
3.2 喀什老城镜像历史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3.2.1 必然性 |
3.2.2 重要性 |
3.3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现状 |
3.3.1 制度现状分析 |
3.3.2 数字化保护现状分析 |
3.4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4.1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面临的机遇 |
3.4.2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面临的挑战 |
第4章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传播的方法路径 |
4.1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内容升级 |
4.1.1 生活动态文化升级 |
4.1.2 生活静态文化升级 |
4.1.3 经济文化升级 |
4.1.4 旅游文化升级 |
4.2 喀什老城镜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技术升级 |
4.2.1 照片的自我价值提升 |
4.2.2 影视文化中镜像艺术的运用 |
4.2.3 数字化传承保护、传播的新路径探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专着(按出版时间排序) |
2.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古典摄影工艺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古典摄影工艺的历史与当下 |
第一节 古典摄影工艺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古典摄影工艺的历史价值特点 |
第三节 古典摄影工艺面临挑战下的新价值 |
第二章 数字技术视野下的古典摄影技术价值 |
第一节 古典摄影工艺的手工性 |
第二节 古典摄影工艺的实验性与可变性 |
第三节 古典摄影工艺的唯一性 |
第三章 古典摄影工艺的视觉美学 |
第一节 “自遮罩”加强细节过渡 |
第二节 贵金属留下丝绒般的黑 |
第三节 “蓝色”进化弥补图像呈现缺失 |
第四节 线性呈现的“浮雕”效果 |
第五节 不可预判的色彩叠加 |
第四章 古典摄影工艺个性审美与工艺创新 |
第一节 艺术家的“灵光” |
第二节 艺术家对工艺的改进 |
第三节 艺术家对工艺的再度创新 |
第四节 艺术个性的张扬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摄影史及艺术史(按出版时间排序) |
2、摄影理论及艺术理论(按出版时间排序) |
(5)四个常用例举类词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3 理论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语义分析 |
2.1 词典释义 |
2.2 语义特征分析 |
2.2.1 例如 |
2.2.2 比如 |
2.2.3 比方 |
2.2.4 如 |
2.3 前后项语义关系 |
2.3.1 类属关系 |
2.3.2 解说关系 |
第三章 句法考察 |
3.1 连接成分 |
3.1.1 前项连接成分 |
3.1.2 后项连接成分 |
3.2 句法分布 |
3.2.1 句首 |
3.2.2 句中 |
3.3 与其他成分组合情况 |
3.3.1 与副词的组合 |
3.3.2 例举词语的连用和套用情况 |
3.3.3 和其他列举成分的共现情况 |
3.3.4 例举类词语与“说”的连用情况 |
3.3.5 与语气词“呢”“吧”的共现情况 |
3.4 相关标点符号情况 |
第四章 语用考察 |
4.1 语体分布比较 |
4.2 语用功能比较 |
4.2.1 语篇功能比较 |
4.2.2 人际功能比较 |
4.2.3 概念功能比较 |
第五章 留学生的使用偏误及其教学策略 |
5.1 使用偏误分析 |
5.1.1 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
5.1.2 书写偏误 |
5.1.3 例举类词语使用偏误 |
5.2 偏误原因 |
5.3 教学策略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微课:小课程,大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什么是微课 |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制作微课 |
1.研读教材, 选准“微点”。 |
2.倾心规划, 草拟“微案”。 |
3.巧做课件, 关注“微处”。 |
4.静心录制, 精于微调。 |
5.合理配套, 融合微件。 |
6.研讨反思, 努力微进。 |
三、借力东风把帆扬:怎样运用微课 |
1.配备满足微课运行的硬件。 |
2.完善监督学生自学的机制。 |
3.具有灵活运用微课的机智。 |
(8)探索新疆流行音乐中维吾尔民歌的作用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 |
1.2.2 关于新疆流行音乐创作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特色 |
2 新疆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
2.1 新疆歌曲的开创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1978 年) |
2.2 改革开放后至世纪初的新疆流行音乐 |
2.3 新世纪多元化的新疆当代流行音乐 |
3 与维吾尔相关的人文背景 |
3.1 人文简述 |
3.1.1 维吾尔族介绍 |
3.1.2 维吾尔族音乐 |
3.1.3 维吾尔族传统音乐 |
3.2 维吾尔民歌的艺术特色 |
3.2.1 种类 |
3.2.2 风格划分 |
3.2.3 音乐色彩 |
3.2.4 维吾尔民歌的歌词 |
3.3 维吾尔族民歌的形态特征 |
3.3.1 音阶调式 |
3.3.2 节奏及节拍 |
3.3.3 旋法特点 |
4 维吾尔民歌在新疆流行音乐中的发展 |
4.1 维吾尔民歌改编、翻唱的新疆流行音乐 |
4.2 维吾尔民歌元素创作的新疆流行音乐 |
4.3 维吾尔艺人原生演绎的新疆流行音乐 |
5 维吾尔民歌在新疆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价值作用 |
5.1 丰富了新疆流行音乐 |
5.2 继承了新疆维吾尔民歌的风格特征 |
5.3 为新疆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注入活力 |
5.4 促进了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9)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广州交响乐团建团初期的二十年(1957年至1977年) |
第一节 孕育与诞生(1957年前至1957年)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
二、广州乐团的孕育与诞生 |
1. 从华南文工团到华南歌舞团 |
2. 从广州市文工团到华南歌舞团、广州管乐队 |
3. 北京饭店乐队(政务院管弦乐队) |
4. 从华南歌舞团到广州乐团 |
第二节 学步与求存(1958年-1965年) |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
二、乐团蹒跚学步与艰苦求存 |
1. 艰苦创业——乐团的音乐家 |
(1) “四大金刚”守护乐团排练厅——光孝寺,乐团首个排练场 |
(2)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乐器、乐谱、演出后勤工作 |
(3) 中央支援,自己办班——音乐家的学习生活 |
2. 全民运动——乐团的音乐活动 |
(1) 1958年至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
(2) 1961年至1965年,短暂的发展春天 |
3. 洋为中用——乐团演出作品 |
第三节 停步(1965年-1977年) |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
二、乐团停步,建制撤销,人员流散 |
第二章 广州交响乐团复建与探索时期(1978年至1996年) |
第一节 百废待兴,上下求索(1978年至1982年) |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艺环境 |
二、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州乐团的复建 |
1. 百废待兴——乐团的复建与体制 |
2. 枯木又逢春——乐团的音乐活动 |
3. 百花齐放,中西争鸣——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 |
第二节 冲击与抉择(1983年至1988年) |
一、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音乐生活 |
二、面包?还是音乐?——乐团的生死抉择 |
1. 住在录音棚,吃在大酒店——商品经济大潮下音乐家 |
2. 从“春天”到“严冬”——乐团的音乐活动与交响乐作品的积累 |
第三节 摸着石头过河——探寻体制改革的新出路(1989年至1996年) |
一、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体制改革 |
二、摸着石头过河——探寻体制改革的新出路 |
1. 第一位民主票选团长的诞生——“团长负责制”的确立 |
2. 干多干少不一样——按劳分配制度及场次补贴制度的建立 |
3. 以艺术生产为中心——乐团的音乐活动 |
(1) 请进来——乐团的交响乐音乐会与音乐家邀请 |
(2) 闯出去——乐团1991年晋京演出与港澳交流合作 |
(3) 建品牌,赢市场,要效益——乐团的商业演出与品牌音乐会 |
(4) 办比赛,争声誉,立口碑——承办1993年首届全国指挥大赛 |
(5) 粤剧交响化、流行交响化的新尝试——音乐作品 |
4. 小结 |
第三章 广州交响乐团发展与飞跃时期(1997年至今) |
第一节 一匹“黑马”的诞生——在职业化道路上跑步前进(1997年至2002年) |
一、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与文艺事业 |
二、在职业化道路上跑步前进 |
1. 乐团的音乐家 |
(1) 乐团艺术发展的掌舵人——音乐总监制度的建立 |
(2) 拉上一道幕布,开启一个时代——拉幕考试与全员考核聘任制 |
(3) 请进来,送出去——全球乐手招聘与本地乐手外派培训 |
2. 乐团的体制改革 |
(1) 家中有本“蓝皮书”——《聘任制实施细则与管理规定》的诞生与修订 |
(2) 从名字开始的变革——乐团组织架构与编制的变革 |
(3) 干好干坏不一样——薪酬制度改革 |
3. 乐团的音乐活动 |
(1) 音乐季的建立与发展 |
(2) 名家风采与华人精英——客席音乐家的来访与合作 |
(3) 一匹“黑马”的诞生——乐团的国内巡演活动 |
(4) 金色的回响——乐团的国外巡演活动 |
(5) 曲高和众——普及音乐会及音乐普及策略 |
(6) 商业演出与品牌建设 |
第二节 “地方军”的“五大洲”征程(2003年至今) |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艺政策 |
二、“地方军”踏上“五大洲”征程(2003年至今) |
1. 新的历程——音乐总监换届与乐团发展的新蓝图 |
2. 职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乐团的音乐活动 |
(1) 让广东的古典乐坛与世界同步——音乐季的发展与乐团演出的作品 |
(2) 让世界大师常到广州来做客——客席音乐家来访 |
(3) 让世界听见“广交”的声音——乐团的外访活动 |
(4) 让广东成为南中国的音乐之都——音乐人才的福地和音乐盛事的策划人 |
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索引 |
表索引 |
0 绪论 |
0.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0.1.1 论文选题背景 |
0.1.2 论文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2.3 国内外研究不足之处 |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0.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0.4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0.4.1 论文的创新点 |
0.4.2 论文的实施难点 |
1 知识的生命周期特征概述 |
1.1 知识系统的生命特征 |
1.2 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策略特征 |
1.2.1 知识管理的策略性质 |
1.2.2 生命周期策略的特征 |
1.3 不同视角下的知识生命周期 |
1.3.1 科学知识生命周期的理论来源 |
1.3.2 科学知识的生命周期表现 |
1.3.3 两种知识的生命周期的内涵与外延 |
1.4 知识生命周期的扩展 |
2 知识生命周期的流程 |
2.1 阶段 |
2.1.1 企业流程与知识管理流程 |
2.1.2 知识生命周期过程及分析 |
2.2 成熟 |
2.2.1 成熟度模型 |
2.2.2 Gabor Klimko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 |
2.2.3 KPMG的知识旅程模型 |
2.3 迭代 |
2.3.1 知识管理的不同代际划分观点 |
2.3.2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论要点 |
3 知识生命周期的价值 |
3.1 知识的周期价值 |
3.1.1 经典知识价值链 |
3.1.2 最新知识价值链 |
3.1.3 广义知识价值链 |
3.2 知识的生命价值 |
3.2.1 知识的进化观 |
3.2.2 知识树理论 |
4 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知识管理基础模型 |
4.1 企业知识生存分析模型 |
4.1.1 识别知识需求 |
4.1.2 分析知识流 |
4.2 知识的价值测度模型 |
4.2.1 知识价值的定性测度 |
4.2.2 知识价值的定量测度 |
4.3 知识细分模型 |
4.3.1 知识价值/时间矩阵 |
4.3.2 知识半衰期 |
5 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知识管理步骤 |
5.1 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评估 |
5.2 知识管理生命周期识别 |
5.2.1 基于知识管理要素的生命周期识别 |
5.2.2 基于知识运动规律的生命周期识别 |
5.3 知识生命周期曲线绘制及分析 |
5.3.1 知识生命周期曲线绘制的理论前提 |
5.3.2 知识生命周期曲线的分析 |
5.4 知识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评估 |
5.4.1 知识管理的微观评估方法 |
5.4.2 知识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评估方法 |
6 实证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案例 |
6.1 研究假设及研究思路 |
6.2 神州数码公司的知识管理历程简介 |
6.2.1 神州数码实施知识管理的背景和目标 |
6.2.2 神州数码实施知识管理的历程 |
6.2.3 神州数码内部知识管理平台简介 |
6.3 神州数码公司的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
6.3.1 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文献回顾 |
6.3.2 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问卷设计与因子分析 |
6.3.3 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调查结论 |
6.4 神州数码公司知识管理的生命周期阶段策略匹配 |
6.5 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建议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四、数码,掀起你的盖头来(论文参考文献)
- [1]卡扎菲魔箱[J]. 陈九.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9(04)
- [2]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D]. 朴荟霖.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3]喀什老城镜像文化及其数字化传承保护与传播研究(1986-2017)[D]. 李贤. 塔里木大学, 2018(09)
- [4]古典摄影工艺价值研究[D]. 朱蕊. 南京艺术学院, 2018(02)
- [5]四个常用例举类词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石筱.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1)
- [6]微课:小课程,大变革[J]. 刘恩樵. 福建教育, 2014(Z5)
- [7]土地与歌唱 民歌中的我们、情思和时代[J]. 王璟,祖佳,壹图. 优品, 2013(10)
- [8]探索新疆流行音乐中维吾尔民歌的作用及意义[D]. 张娅娅. 新疆师范大学, 2013(06)
- [9]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D]. 唐丽琳. 上海音乐学院, 2013(02)
- [10]基于生命周期策略的企业知识管理[D]. 詹国梁. 武汉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