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磁黄铁矿体系的电化学浮选

黄药-磁黄铁矿体系的电化学浮选

一、Electrochemical flotation of ethyl xanthate-pyrrhotite system(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普[1](2021)在《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文中认为磁黄铁矿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硫铁矿,受缺位固溶体结构的影响,常见的磁黄铁矿主要为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论文从国内较为典型的矿床分别选取了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矿物学特征,并对比两者的浮选行为差异,分析不同晶系磁黄铁矿与药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其可浮性的因素。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有所区别。在接触角测试中,单斜磁黄铁矿接触角整体高于六方磁黄铁矿,疏水性更强。经空气氧化后,自然矿浆p H发生了轻微改变。在硬度测试中,单斜磁黄铁矿表面维氏硬度为247.1kg/mm2,六方磁黄铁矿表面维氏硬度为234.8kg/mm2,且经XPS粉末测试,单斜磁黄铁矿的表明元素Fe、S含量明显高于六方磁黄铁矿。在SEM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单斜磁黄铁矿多以台阶状呈现,而六方磁黄铁矿呈现平滑型条状形貌。在热电性能表征测试中,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在温度区间300-700K范围内,塞贝克系数较小,电导率呈106S/m量级,具金属性质的高电导率。浮选试验研究表明:自诱导条件下,单斜磁黄铁矿最高回收率为71%,六方磁黄铁矿最高回收率为59%,且浮选回收基本2min之内完成。对比使用丁基黄药和乙硫氮捕收剂,确定使用丁基黄药为试验捕收剂,用量为1×10-4mol/L。硫化钠在捕收剂浮选体系下,可发挥抑制剂的作用。硫酸铜能够较好的活化磁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回收率提升在10%以内,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提升20%以内。石灰对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均能发挥很好的抑制作用,单斜磁黄铁矿回收率最低下降约为30%,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最低下降约为35%,但对于经硫酸铜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却无法抑制,组合抑制剂腐殖酸钠+氯化钙对于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回收率能够控制在20%以下。从接触角的变化和吸附量测试来看,丁黄能够较好改善矿物表面的疏水性。硫化钠和石灰均能够调节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Zeta电位的测定来看,单斜磁黄铁矿的零电点为7.1,六方磁黄铁矿的零电点8.3,阴离子药剂丁基黄药和硫化钠在矿物表面产生了吸附,降低了表面动电位。从红外光谱分析的角度来看,丁基黄药捕收剂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作用过后的产物都是双黄药,但是由于晶体结构不同,丁基黄药分子与两种矿物表面的的键合力不同,吸附产物虽然相同,吸收峰波数偏移的程度不同。从物性影响因素来看,影响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因素有:自然接触角、杂质元素含量、矿石硬度、塞贝克系数、破裂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元素含量。

白丽梅[2](2018)在《滑石型黄铜矿石浮选动力学及分选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铜矿资源品位低且组成复杂,选别难度大,特别是嵌布粒度不均匀的滑石型黄铜矿石尤为难选。此类矿石中易泥化的滑石和磁黄铁矿细磨后会严重影响黄铜矿的浮选指标。本文借助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分析了煤油和黄药浮选分离黄铜矿与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内在原因,并从黄铜矿、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浮选动力学分析入手,研究了药剂制度和粒度对上述四种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利用优化的神经网络建立了浮选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了此类难选铜矿石的分级分速浮选工艺,为滑石型难选铜矿石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单矿物浮选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在pH≤8.3的煤油体系中,-0.109+0.074 mm(粗粒级)、-0.074+0.038 mm(中粒级)的黄铜矿、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浮选速率均较快,同时上浮;-0.038 mm(细粒级)和-0.109 mm(全粒级)上述四种矿物,浮选1 min内黄铜矿的阶段K值远高于其它三种矿物的阶段K值,浮选1 min后滑石的阶段K值最大,浮选4.5 min时黄铜矿和滑石的回收率相接近;针对细粒级上述四种矿物,当煤油用量25.6 mg/L、浮选时间4.5 min时,黄铜矿、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累计回收率分别为 96.56%、87.38%、36.24%和 58.23%。在黄药体系下,CMC-Na、PAM、糊精、SHMP和水玻璃等5种抑制剂对单矿物浮选速率的试验结果表明,CMC-Na是滑石和黄铜矿浮选分离的最佳抑制剂,采用CaO调节矿浆pH值到11.5时,黄铜矿和滑石的可浮性差异最大。在矿浆pH值为11.5的黄药体系下,不同粒级黄铜矿、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阶段K值均与CMC-Na用量呈负相关性、与黄药用量呈正相关性。在浮选2.5 min内,黄铜矿的阶段K值远高于其它三种矿物的阶段K值;随浮选时间的延长,细粒级和全粒级黄铜矿的阶段K值逐渐降低,粗粒级和中粒级黄铜矿的阶段K值先迅速降低、2.5 min后趋于平稳;而各粒级滑石的阶段K值在浮选4.5min内始终处于较低值。通过分速浮选可知,当CMC-Na用量4 mg/L、黄药用量20 mg/l和浮选时间2.5 min时,粗粒级黄铜矿与滑石浮游差较大,其值为79.97%;当CMC-Na用量8 mg/L、黄药用量20 mg/L和浮选时间2.5 min时,中粒级黄铜矿与滑石的浮游差较大,其值为76.56%;细粒级和全粒级黄铜矿与滑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的CMC-Na用量、黄药用量和浮选时间分别为32 mg/L、80 mg/L和4.5 min,此时细粒级和全粒级黄铜矿与滑石的浮游差分别为46.72%和70.04%;与粗粒级、中粒级和全粒级相比,细粒级黄铜矿与滑石的浮游差较小。通过FTIR和AFM分析可知,在黄药体系下,黄药可在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且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较大,在黄铁矿和滑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少;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的作用力较大,黄铜矿与滑石的作用力很小,故在黄药体系中,有利于黄铜矿与滑石的分离。在煤油体系下,煤油可物理吸附于滑石、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表面,其可在黄铜矿和滑石表面大量吸附,而在黄铁矿及磁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较小;黄铜矿与滑石的作用力较大,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的作用力较小,故在煤油体系中,有利于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分离。粗粒级、中粒级、细粒级的黄铜矿、滑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浮选过程均符合分速浮选动力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的超限学习机优化算法(简称GA-ELM),建立了上述各粒级单矿物的分速浮选动力学仿真模型,实现了药剂制度和浮选动力学方程的双向预测。在GA-ELM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将模型的调用范围放大到[ε-Δε,ε+Δε],根据浮选药剂对浮选速率的等比变化规律,计算模拟出既定时间下累计回收率的浮选动力学曲线和药剂用量,减小了数据量不足带来的预测误差。通过对两种矿物浮选分离的药剂用量进行最小求差,建立了两种矿物分离的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黄铜矿和滑石浮选分离的预测药剂制度与分级浮选试验结果相吻合。人工混合矿浮选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推荐的药剂制度,在黄药体系下可实现四个粒级黄铜矿-滑石二元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针对粗粒级和中粒级黄铜矿-滑石二元人工混合矿,浮选4 min可分别得到铜品位33.51%和33.72%、累计回收率94.27%和92.94%的铜精矿;细粒级和全粒级二元人工混合矿,浮选7 min可分别得到铜品位27.66%和28.63%、累计回收率87.04%和91.68%的铜精矿;与细粒级和全粒级相比,粗粒级和中粒级浮选时间短、分选效果好,这与单矿物分级浮选结果相一致。当黄铜矿和滑石浮选分离过程中混有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时,采用上述分离预测模型推荐的药剂制度,粗粒级和中粒级的黄铜矿-滑石-黄铁矿-磁黄铁矿四元人工混合矿浮选7 min可分别得到铜品位为25.40%和20.90%、累计回收率为59.23%和63.07%的铜精矿。细粒级和全粒级上述四元人工混合矿浮选7 min所得精矿铜品位均低于15.30%。可见,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存在使得单一的黄药或煤油体系无法实现细粒级和全粒级黄铜矿与滑石的浮选分离。在煤油-黄药混合药剂体系下,对上述细粒级四元人工混合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可得到铜品位21.60%、累计回收率78.65%的铜精矿,实现了黄铜矿与其它三种矿物的有效分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冬瓜山滑石型难选铜矿石进行了分级分速浮选试验研究,即+0.038 mm粒级的铜矿石在黄药体系下,-0.038 mm粒级的铜矿石在煤油-黄药混合药剂体系下进行浮选闭路试验,可得到铜品位22.88%、产率3.65%、回收率84.21%的铜精矿,实现了此类难选铜矿石的浮选分离。本文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建立了 GA-ELM浮选动力学仿真模型和矿物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结合矿物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际矿石的分级浮选试验研究,提出了粗、细不同粒级在不同药剂体系下的分级分速浮选工艺,提高了冬瓜山滑石型难选铜矿石浮选分离过程的稳定性,也为相关难选铜矿石的浮选分离提供了借鉴。

张威[3](2016)在《陕西某混合镍矿电化学调控浮选研究》文中认为不同地区镍矿在矿石性质、嵌布特征、伴生关系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所采用选别工艺也不尽相同。课题以陕西某混合镍矿为原料,该矿石属岩浆熔离型低品位镍矿,镍品位为0.53%,氧化率为24.60%。由于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蛇纹石和滑石易泥化、天然可浮性好,且与有用矿物共生关系密切难以充分解离,导致现场生产管理困难、药剂制度复杂、生产指标不稳定。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选别作业药剂制度,提高企业效益提出了电化学调控浮选选矿工艺。常规浮选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对镍粗精矿品位影响较为显着;硫酸铜和丁基黄药对镍粗精矿产率影响较为显着。综合镍粗精矿产率和品位分析,确定粗选最佳药剂制度为:六偏磷酸钠350g/t,羧甲基纤维素500g/t,硫酸铜360g/t,丁基黄药420g/t。在此条件下,常规浮选工艺最终可获得品位为5.12%,产率为6.83%,回收率为68.57%的镍精矿。电化学调控浮选工艺最佳条件:DHN用量为150 g/t,硫酸铜用量为2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90 g/t,羧甲基纤维素用量420 g/t,丁基黄药用量240g/t。在此条件下,以原矿品位0.53%,其中硅酸镍含量高达18%的镍矿石为原料,最终可获得产率为7.12%,品位为5.20%,回收率为72.60%的镍精矿。与常规浮选工艺相比,电化学浮选调控浮选工艺所得镍精矿产率可提高0.29%,品位增加0.08%,回收率可提高4.03%;丁基黄药用量可降低42.8%,硫酸铜用量减少94.44%。以矿山现有生产能力计,电化学调控浮选工艺每天可节约药剂成本27090元,镍精矿增产每天可多获产值62590元,经济效益明显。通过zeta电位测试、FTIR、XPS等现代检测手段对药剂作用前后的矿物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随DHN用量增加,ζ电位负向增大,有助于DHN和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作用。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先生成黄原酸盐和丁基黄药分子分子,其次为双黄药。DHN对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HS-与黄原酸根在矿物表面阳极区的竞争吸附。XPS结果显示,DHN与矿物表面作用后形成的疏水性物质主要为单质硫和多硫化物。

王花[4](2016)在《从程潮铁尾矿中回收黄铁矿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铁尾矿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放量大和利用率低两大显着特点。铁尾矿的综合利用可以节约资源,防止水质污染,延长尾矿库服务年限。程潮铁尾矿年产生量达到500万吨左右,大量尾矿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论文针对程潮铁尾矿含黄铁矿较高的特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铁尾矿回收黄铁矿浮选过程中的药剂制度,包括常规浮选试验和电化学浮选试验,并对黄铁矿与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从程潮铁尾矿中回收黄铁矿,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铁尾矿的整体利用。常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程潮铁尾矿回收硫的粗选试验中,浮选时间是硫粗精矿回收率的最显着影响因素,2#油用量是硫粗精矿回收率的显着影响因素,硫酸铜用量和丁基黄药用量是该硫粗精矿回收率的不显着影响因素。在硫酸铜用量为800g/t,丁基黄药用量为330g/t,2#油用量为120g/t的最佳药剂制度下,采用一粗一精二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产率为26.68%、品位为48.36%、回收率为83.93%的硫精矿。电化学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程潮铁尾矿回收硫的粗选试验中,浮选时间是硫粗精矿回收率的最显着影响因素,2#油用量和硫化钠用量是硫粗精矿回收率的显着影响因素。在硫化钠用量为550g/t,丁基黄药用量为125g/t,2#油用量为70g/t的最佳药剂制度下,采用一粗一精二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产率为26.54%、品位为48.64%、回收率为83.45%的硫精矿。本文利用Zeta电位、红外和XPS等检测手段,对黄铁矿纯矿物与药剂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p H=6.5),单独使用硫化钠并不能实现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可能是因为黄铁矿表面生成的S单质含量较少;丁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发生反应,生成黄原酸铁疏水性物质,从而实现对黄铁矿的捕收性能。

白丽梅,李萌,张茹,韩跃新,袁志涛[5](2015)在《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矿石性质的差异,从浮选药剂、浮选理论、分选工艺流程方面介绍了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目前两者浮选分离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黄铜矿捕收剂选择性较差以及磁黄铁矿抑制剂抑制效果不佳,分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分选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加强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选理论研究、新型药剂开发、合理选矿工艺流程的选择将成为今后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

李运恒[6](2015)在《豫西地区高硫铁精矿脱硫试验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豫西地区含硫铁精矿中的硫主要以磁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由于磁黄铁矿自身晶体化学性质的原因,具有易氧化、易被石灰抑制、难活化的特点,造成豫西地区铁精矿硫含量过高。本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Material Studio软件模拟计算、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矿物表面动电位分析、表面热力学计算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及溶液化学计算等研究方法,针对豫西地区含硫铁精矿中磁黄铁矿的捕收、抑制及活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为豫西地区含硫铁精矿脱硫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磁黄铁矿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磁黄铁矿为间接带隙半导体,费米能级更靠近价带,有利于阴离子药剂吸附。接近费米能级态密度主要由Fe3d轨道贡献,说明磁黄铁矿中Fe原子活性较强,易于产生缺陷态或被其他金属原子替代。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在一定的矿浆pH值和矿浆电位区间内具有良好的天然可浮性。在不同抑制作用下的浮选试验中,实验室模拟的自然氧化条件下,随着氧化作用时间变长,磁黄铁矿可浮性逐渐变差;不同抑制作用下的磁黄铁矿活化剂活化效果略有差异,在单一氧化、石灰抑制作用下选用硫酸、草酸具有较好的活化效果,而氧化-石灰同时抑制下采用氟硅酸钠具有更佳的浮游性质;金属离子、硅酸钠作为活化剂只有在一定适宜的浓度范围内才具有较好的可浮性。在单矿物浮选试验基础上,对豫西地区含硫铁精矿进行了脱硫浮选试验。在异戊钠黄药3000g/t、氟硅酸钠750g/t和2#油60g/t粗选条件下,针对TFe品位60.66%、含硫2.33%的原矿,采用一粗一精一扫脱硫浮选流程,最终可获得铁精矿TFe61.55%、S 0.28%,TFe回收率87.89%的优异指标。通过考察磁黄铁矿表面特性,得出:阴离子药剂丁黄药在磁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且生成了丁双黄药;只要控制矿浆电位在一定适宜区间内,磁黄铁矿在整个矿浆pH值范围内都具有优良的天然可浮性,同时磁黄铁矿在水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很容易过度氧化,氧化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生成了 Fe(OH)O、FeO(OH)和S2O32-等亲水性物质,这是过度氧化后磁黄铁矿可浮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石灰体系中的磁黄铁矿表面存在Ca(OH)2、CaS04等亲水性化合物,草酸、硫酸和氟硅酸钠等活化剂均能清除磁黄铁矿表面的亲水性钙膜。草酸、氟硅酸钠活化剂具有类似的活化机制,不仅能降低矿浆pH值,提高磁黄铁矿表面自身氧化电位,同时也是铁、钙金属离子的络合剂,能有效清除矿物表面亲水性物质。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a(OH)2、CaOH+与磁黄铁矿的相互作用能稍大于水分子、氢氧根离子的相互作用能,说明Ca(OH)2、CaOH+等与水分子发生竞争吸附在磁黄铁矿表面,导致磁黄铁矿被石灰抑制;氧气与磁黄铁矿相互作用能为最大,说明在含氧浮选体系中磁黄铁矿极易与氧气发生作用,从而导致磁黄铁矿氧化。

邱廷省,赵冠飞,朱冬梅,杨云,张宝红[7](2013)在《含硫铁矿石脱硫技术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详细评述了与磁黄铁矿、黄铁矿伴生铁矿石的脱硫选铁工艺及方法,包括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脱硫工艺、磁选—浮选联合脱硫工艺、焙烧—磁选—浮选联合脱硫工艺。结果表明:对于嵌布粒度细、含硫类型单一的铁矿石,适合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脱硫工艺;对于含硫类型多样的强磁性铁矿石,适合采用磁选—浮选联合脱硫工艺;对于含硫类型多样的弱磁性铁矿石,适合采用焙烧—磁选—浮选联合脱硫工艺。详细评述了脱硫浮选工艺中磁黄铁矿、黄铁矿的主要新型活化剂、新型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根据硫铁矿石的晶体结构特点分析了硫铁矿与活化剂、捕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活化剂既能够去除吸附在硫铁矿表面的亲水物质,使之露出新鲜表面,又可以提高硫铁矿表面自身氧化电位,阻碍亲水物质进一步产生;捕收剂则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硫铁矿表面,使矿物表面疏水。

何名飞[8](2012)在《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滇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富含锡、银、铟、铅、锌、钨、铜等有价金属,滇东南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本论文以云南蒙自白牛厂含锡难处理铅锌硫化矿物为研究对象,全面详细地考察了各种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以及锡矿物的浮选性能,在此基础上,对此类矿石的浮选分离流程结构进行了设计,形成了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并成功用于生产实践,为矿山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可行依据。对白牛厂铅锌硫化矿的硫化矿物方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和毒砂浮选行为进行研究,基本查明了五种矿物浮选行为:丁基黄药、乙硫氮、丁铵黑药、苯胺黑药对五种矿物表现不同的捕收能力,在弱碱性条件下,使用苯胺黑药作捕获收剂,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乙硫氮在高碱条件下对方铅矿捕收能力强,而对其它硫化矿物捕收能力弱;丁铵黑药选择性最差。浮选行为与矿浆电位的关系研究表明:以苯胺黑药为捕收剂,0.05-0.02mV电位区间有利于方铅矿与其它四种硫化矿分离;以乙硫氮为捕收剂,石灰调节矿浆pH=12.0,电位低于0.175V时,方铅矿可以与其它四种硫化矿物分离。应用电化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循环伏安法测试等多种现代表面测试技术,研究了矿物在有捕收剂存在条件下的表面氧化机理,探讨了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吸附反应和矿物表面生成物的种类。锡石试验研究表明,水杨羟肟酸对微细粒锡石的捕收效果好,且用量也少,但水杨羟肟酸对石英的捕收能力也很强;选择木质素作石英、方解石抑制剂,此药剂抑制效果明显,对锡石的浮选影响不大。重选分级所有溢流样,经过浓缩脱泥脱硫,通过浮选,锡精矿锡的品位45.71%,锡的回收率73.46%。采用浮选柱,锡精矿的品位可以达到42.68%,回收率82.87%。与浮选机相比,不仅选矿指标好,且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简单,选矿成本大大降低。重选试验结果表明,白牛厂矿由于含硫高,需脱完硫之后再重选效果比较好,锡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都要高,大部分的硫精矿也得到了回收,有利于资源综合回收。针对白牛厂矿区主要产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铅锌硫化矿,一种矿银含量高(100g/t),另一种矿银含量低(65g/t)。开发出了低碱电位调控浮选与高碱电位调控浮选。高碱电位调控浮选是在矿浆pH大于12,矿浆电位在130mV左右,使用黄药与乙硫氮作捕收剂,石灰作pH调整剂,使铅矿物与其它矿物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高碱流程药剂制度简单,但对于含银高的铅锌矿,使用此方法银的回收率低。使用苯胺黑药与乙硫氮作选铅的捕收剂,硫酸锌与亚硫酸钠作抑制剂,在低碱电位调控下选铅,银的回收率大副度提高。两种生产工艺流程铅锌都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指标,2010年1-11月份二选厂主要处理含银高白羊段铅锌矿,铅精矿品位达52.62%,铅回收率83.67%,银回收率60.47%;锌精矿品位达44.70%,锌回收率93.59%。三选厂2010年6-11月份主要处理含银低的对门山段铅锌矿,铅精矿品位达56.13%,铅回收率80.15%,银回收率51.12%;锌精矿品位达45.31%,锌回收率91.24%。铅锌精选作业采用浮选柱与浮选机相比,铅精矿品位提高了8%,锌精矿品位提高5%。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复杂硫化矿的电化学浮选行为,有助于推动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新的多金属复杂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先进技术。本研究得到了中南大学产业化基地—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黄红军[9](2011)在《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酸是基本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而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有:硫铁矿、硫磺和冶炼烟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硫酸的需求日益增大。提高硫铁矿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增加硫酸原料来源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将围绕解决硫铁矿物高效回收清洁技术难题,以两种硫铁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浮选过程中抑制以及活化行为的变化规律,开展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不同体系不同矿浆电位下黄铁矿、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结果表明:丁基黄药是一种硫铁矿的高效捕收剂。当溶液为强碱性时(pH>10),黄铁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才受到明显的抑制,在pH=12时,抑制效果最为显着。石灰的加入能有效抑制硫铁矿的浮选,尤其在溶液pH为7-10时,相同pH值条件下,石灰对硫铁矿的抑制效果要强于氢氧化钠,而在强碱性(pH>10)环境中,石灰较高用量的条件下,随石灰用量的增加,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矿浆电位显着降低,其可浮性变差。采用无机酸类、无机盐、有机酸等活化剂均能提高硫铁矿浮选矿浆电位,能改善高碱石灰体系下硫铁矿的可浮性,单一活化剂对硫铁矿活化浮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草酸>硫酸>硫酸铜>硫酸亚铁>碳酸氢铵。采用组合活化剂能强化对硫铁矿活化浮选的作用,组合活化剂对硫铁矿活化浮选作用的顺序为:草酸+硫酸亚铁>硫酸+硫酸铜>草酸+硫酸铜;草酸与硫酸亚铁配比使用对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的活化浮选作用比较明显。运用表面接触角测试,借助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分析,对高碱石灰体系下硫铁矿表面润湿性变化及表面电子传递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提高,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表面接触角均呈下降的趋势,表面疏水性降低,浮选受到抑制,在高碱条件下尤为明显,且石灰对硫铁矿表面疏水性降低的效果优于氢氧化钠,说明石灰对硫铁矿抑制作用更佳;氢氧化钠与石灰的高碱体系均能有效的降低黄铁矿以及磁黄铁矿的表面氧化电位,导致硫铁矿矿物易于发生表面氧化反应,生成Fe(OH)3、S2O32-以及SO42-等亲水性物质。石灰高碱体系中,不仅能使硫铁矿易于发生表面氧化生成亲水性物质,而且能在硫铁矿矿物表面反应生成Ca(OH)2、CaSO4等亲水性钙膜,吸附在硫铁矿表面,导致其可浮性进一步降低。因此,石灰对硫铁矿表面疏水性降低的效果优于氢氧化钠,说明石灰对硫铁矿抑制作用更佳。采用表面接触角测试,借助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分析,对活化剂体系下硫铁矿表面润湿性变化及表面作用过程机制进行研究,揭示了活化剂能使硫铁矿表面接触角增大,使其表面疏水性增大,可浮性提高。草酸对石灰抑制后硫铁矿表面接触角的提高更佳,且草酸与硫酸亚铁组合活化剂对硫铁矿活化效果要优于单一活化剂。以草酸为例,硫铁矿活化机理概括为:一是降低了溶液的pH值,提高硫铁矿表面自身氧化电位,使硫铁矿表面氧化反应难以进行,阻止亲水性产物的生成;二是能溶解吸附在硫铁矿表面的亲水性物质,大大降低溶液中Ca2+浓度,并与Fe、Ca形成稳定难溶盐或络合物,使吸附在硫铁矿表面的亲水物质脱附改善其可浮性。基于热力学计算分析,绘出了黄铁矿以及磁黄铁矿在水体系中的电位Eh-pH图,并借助XRD分析、XPS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进一步研究硫铁矿抑制和活化过程表面作用反应变化,结果表明: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在酸性介质中,表面氧化生成疏水体的电位区间均较宽,矿浆电位的适当降低有利于其表面氧化产生疏水体,可浮性相对较好。而在高碱体系下(pH>10),黄铁矿与磁黄铁矿自身表面氧化产生亲水性产物所需电位较低,更容易优先氧化产生亲水表面,在相同pH值条件下,石灰体系中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比氢氧化钠体系中更加迅速。石灰体系中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Ca(OH)2、CaSO4、CaCO3等亲水性的钙膜,从而阻碍了黄铁矿表面氧化反应发生,使得黄铁矿受到抑制。加入草酸后Ca(2p), Ca(2s)和Fe33的特征峰消失。阻止黄铁矿表面氧化生成亲水性物质。同时,草酸与Ca(OH)2以及Fe(OH)3等阳离子氢氧化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使其从黄铁矿表面解吸,从而重新暴露出黄铁矿表面,活化其浮选。通过量子化学模拟计算,研究高碱石灰体系下黄铁矿抑制及活化过程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高碱石灰体系下,模拟黄铁矿(100)面分别与Ca2+以及Ca(OH)+的吸附,黄铁矿(100)优先与Ca(OH)3作用,从而形成亲水性钙膜,使黄铁矿抑制;从草酸根离子、OH-、Ca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看出,草酸根离子与Ca2+间有较为强烈的络合作用。草酸根能络合溶液中游离的Ca2+,使溶液中Ca2+浓度减小,从而促进黄铁矿表面钙膜的溶解。同时,通过计算比较草酸根和OH-与Ca2+的结合能可看出,草酸根离子与Ca2+的作用更强,因此草酸根离子能络合黄铁矿表面钙膜,使钙膜分解从而活化黄铁矿。根据低活性硫铁矿高效活化机理和实际矿石试验研究,确定了组合使用草酸+硫酸亚铁作为硫铁矿活化剂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技术,成功开发出新型高效硫铁矿回收新工艺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于冬瓜山铜矿选矿厂,工业试验及实际生产都获得了良好的指标,硫精矿回收率从20%左右提高到70%,铁精矿回收率从0%提高到回收率30%,使现场生产技术指标有了质的飞跃,仅其中选硫作业,年新增经济效益8775万元,并使得冬瓜山铜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新型组合活化剂清洁选硫工艺还在黄沙坪铅锌矿进行了工业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论文研究的新技术产业化应用表明:低活性硫铁矿高效活化技术能够较好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选硫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霍明春,贾瑞强[10](2010)在《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对近年来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了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单矿物的电化学特性,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Electrochemical flotation of ethyl xanthate-pyrrhotite system(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lectrochemical flotation of ethyl xanthate-pyrrhotite system(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磁黄铁矿资源
        1.1.1 硫铁矿资源
        1.1.2 磁黄铁矿的矿物性质
        1.1.3 不同产地磁黄铁矿的研究意义
    1.2 磁黄铁矿矿物的化学标型特征
    1.3 磁黄铁矿的物性特征研究现状
    1.4 磁黄铁矿的氧化和溶解
        1.4.1 磁黄铁矿的氧化
        1.4.2 磁黄铁矿的溶解
    1.5 磁黄铁矿浮选技术与理论进展
        1.5.1 磁黄铁矿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5.2 磁黄铁矿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5.3 磁黄铁矿浮选理论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单矿物试样来源与制备
        2.1.2 试样分析
    2.2 实验仪器及试验药剂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药剂
    2.3 研究方法
        2.3.1 单矿物浮选试验
        2.3.2 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分析
        2.3.3 矿浆初始pH值测试
        2.3.4 矿物接触角测定
        2.3.5 矿物动电位的测定
        2.3.6 矿物塞贝克系数的测定
        2.3.7 矿物硬度的测定
        2.3.8 矿物破裂形貌分析
        2.3.9 红外光谱测试
        2.3.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3.11 紫外光谱分析及吸附量测定
第三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3.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1.1 单斜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1.2 六方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2 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性研究
        3.2.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
        3.2.2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单矿物的自然pH值
        3.2.3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硬度测试
        3.2.4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接触角
        3.2.5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塞贝克系数测定
        3.2.6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破裂面形貌
        3.2.7 磁黄铁矿的XPS分析及表面铁原子相对含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研究
    4.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自诱导浮选行为
        4.1.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
        4.1.2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浮选速率
    4.2 捕收剂作用下不同成因磁黄铁矿的可浮性研究
        4.2.1 捕收剂用量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2.2 丁黄在不同pH条件下对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4.3 硫化钠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1 硫化钠用量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2 硫化钠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 硫酸铜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1 硫酸铜用量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2 经硫酸铜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可浮性表现
    4.5 抑制剂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1 石灰用量对未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2 石灰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3 组合抑制剂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单斜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4 组合抑制剂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六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差异的机理研究
    5.1 磁黄铁矿表面润湿性及表面自由能变化与浮游性的关系
        5.1.1 捕收剂浓度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表面接触角大小的影响
        5.1.2 不同液相中磁黄铁矿表面自由能与可浮性的关系
        5.1.3 抑制剂浓度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接触角的影响
    5.2 不同成因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2.1 丁黄捕收剂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2.2 调整剂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3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表面电性
    5.4 红外光谱分析
    5.5 塞贝克系数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6 杂质含量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7 破裂面形貌及表面Fe原子相对含量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滑石型黄铜矿石浮选动力学及分选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铜矿资源现状
        1.1.2 难选黄铜矿选别现状
        1.1.3 研究的意义
    1.2 黄铜矿浮选分离理论及工艺研究现状
        1.2.1 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滑石的性质与可浮性
        1.2.2 黄铜矿与磁黄铁矿、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现状
        1.2.3 黄铜矿与滑石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
    1.3 分级浮选的研究现状
    1.4 浮选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4.1 浮选动力学模型研究
        1.4.2 浮选动力学的影响因素与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的制备
        2.1.1 纯矿物样品制备及分析
        2.1.2 实际矿石样品的制备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矿样预处理
        2.3.2 浮选动力学试验
        2.3.3 检测分析方法
第3章 单矿物分速浮选动力学及分离机理研究
    3.1 无捕收剂体系下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3.1.1 pH值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抑制剂对滑石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煤油体系下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3.2.1 煤油用量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煤油体系下pH值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黄药体系下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3.3.1 黄药用量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pH值调整剂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抑制剂类型对滑石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pH值条件下糊精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不同pH值条件下PAM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不同pH值条件下CMC-Na对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浮选分离机理研究
        3.4.1 药剂作用前后矿物红外光谱分析
        3.4.1.1 煤油体系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3.4.1.2 黄药体系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3.4.2 药剂与矿物吸附状态的AFM表征
        3.4.2.1 矿物表面的AFM形貌检测
        3.4.2.2 煤油体系下矿物表面的状态表征
        3.4.2.3 黄药体系下矿物表面的状态表征
        3.4.3 捕收剂作用下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滑石间粘附力表征
        3.4.3.1 黄铜矿与滑石的粘附力表征
        3.4.3.2 黄铜矿与黄铁矿的粘附力表征
        3.4.3.3 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粘附力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矿物分级分速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4.1 黄药体系下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4.1.1 CMC-Na用量对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1 CMC-Na用量对-0.109+0.074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2 CMC-Na用量对-0.074+0.038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3 CMC-Na用量对-0.038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4 CMC-Na用量对-0.109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黄药用量对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1 黄药用量对-0.109+0.074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2 黄药用量对-0.074+0.038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3 黄药用量对-0.038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4 黄药用量对-0.109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煤油体系下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
        4.2.1 煤油用量对-0.109+0.074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2.2 煤油用量对-0.074+0.038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煤油用量对-0.109 mm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浮选动力学的矿物分离模拟研究
    5.1 浮选动力学数学模型的选择
        5.1.1 浮选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描述
        5.1.2 数学模型的确定与性能分析
    5.2 单矿物分级分速浮选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5.2.1 算法的选择及优化
        5.2.2 分速分级浮选动力学的仿真实现
        5.2.3 模型预测精度的检验
        5.2.4 预测模型运行时间的优越性
    5.3 矿物分离浮选动力学的模拟研究
        5.3.1 既定时间累计回收率与药剂制度模拟的建立
        5.3.2 既定时间累计回收率和药剂制度模拟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工混合矿分级分速浮选试验研究
    6.1 黄药体系下不同粒级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1.1 -0.109+0.074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1.2 -0.074+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1.3 -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1.4 -0.109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1.5 -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优化浮选试验研究
    6.2 煤油体系下不同粒级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1 -0.109+0.074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2 -0.074+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3 -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4 -0.109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3 煤油-黄药混合体系下-0.038 mm人工混合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冬瓜山铜矿石分级分速浮选试验研究
    7.1 冬瓜山铜矿工艺矿物学分析
    7.2 分级粒度的确定
    7.3 +0.038 mm粒级冬瓜山铜矿石浮选条件试验研究
        7.3.1 浮选时间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3.2 CMC-Na用量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3.3 黄药用量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4 -0.038 mm粒级冬瓜山铜矿石浮选条件试验研究
        7.4.1 粗选时间对-0.038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4.2 粗选煤油用量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4.3 CMC-Na用量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4.4 精选黄药用量对-0.038 mm粒级铜矿石浮选的影响
    7.5 分级浮选开路试验
    7.6 分级浮选闭路试验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陕西某混合镍矿电化学调控浮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镍的性质及资源概况
        1.1.1 镍的性质及用途
        1.1.2 镍资源概况及矿床特点
    1.2 镍选矿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2.1 镍选矿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
        1.2.2 高效环保型镍选矿药剂仍处于研发推广阶段
        1.2.3 镍选矿设备研究始终受到重视
    1.3 电化学调控浮选技术有待推广
        1.3.1 电化学调控浮选技术提出
        1.3.2 电化学调控浮选影响因素复杂
        1.3.3 电化学调控浮选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1.4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试样、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采集与制备
        2.1.1 试验样制备
        2.1.2 富镍黄铁矿制备
    2.2 试剂和试验仪器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工艺矿物学研究
        2.3.2 富镍黄铁矿浮选试验
        2.3.3 检测方法
    2.4 技术线路
3 陕西某混合镍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3.1.1 原矿X荧光分析
        3.1.2 原矿多元素分析
        3.1.3 镍物相分析
    3.2 矿物结构与构造
        3.2.1 有用矿物岩矿特性及共生关系
        3.2.2 脉石岩矿特性及共生关系
    3.3 本章小结
4 常规浮选试验
    4.1 粗选正交试验研究
        4.1.1 各因素及水平设计
        4.1.2 试验结果及初步分析
        4.1.3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4.1.4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4.1.5 正交试验结果线性回归分析
    4.2 精选条件试验
    4.3 开路试验
    4.4 常规浮选闭路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电化学调控浮选试验
    5.1 电化学调控浮选条件试验
        5.1.1 电化学调控剂DHN用量试验
        5.1.2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5.1.3 硫酸铜用量试验
        5.1.4 六偏磷酸钠用量试验
        5.1.5 羧甲基纤维素用量试验
        5.1.6 浮选时间试验
        5.1.7 DHN添加方式试验
        5.1.8 精选条件试验
    5.2 电化学调控浮选开路试验
        5.2.1 流程一开路试验
        5.2.2 流程二开路试验
    5.3 电化学调控浮选闭路试验
    5.4 精矿产品质量检测
    5.5 不同工艺经济效益概算
        5.5.1 不同浮选工艺药剂成本核算
        5.5.2 不同浮选工艺生产效益核算
    5.6 本章小结
6 DHN对富镍黄铁矿表面性质及可浮性影响
    6.1 富镍黄铁矿可浮性试验
        6.1.1 DHN对富镍黄铁矿可浮性影响
        6.1.2 丁基黄药用量对富镍黄铁矿可浮性影响
        6.1.3 DHN用量对丁基黄药浮选体系中富镍黄铁矿可浮性影响
        6.1.4 不同粒级富镍黄铁矿可浮性差异
    6.2 DHN对矿物表面性质影响
        6.2.1 DHN用量对富镍黄铁矿ζ电位影响
        6.2.2 pH对富镍黄铁矿ζ电位影响
        6.2.3 富镍黄铁矿样品矿物表面红外光谱分析
        6.2.4 富镍黄铁矿样品矿物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从程潮铁尾矿中回收黄铁矿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铁尾矿利用现状
        1.1.1 铁尾矿资源概况
        1.1.2 铁尾矿的特点
        1.1.3 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1.1.4 铁尾矿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 黄铁矿资源现状及选矿工艺现状
        1.2.1 黄铁矿资源概况
        1.2.2 黄铁矿物理化学性质及可浮性
        1.2.3 黄铁矿回收的选矿工艺现状
        1.2.4 黄铁矿回收工艺优缺点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试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铁尾矿
        2.1.2 黄铁矿纯矿物
    2.2 试验主要设备及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铁尾矿浮选试验
        2.3.2 纯矿物浮选试验
    2.4 检测方法
        2.4.1 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试
        2.4.2 矿物表面红外光谱检测
        2.4.3 矿物表面XPS检测
3 从程潮铁尾矿中回收黄铁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3.1 常规浮选试验
        3.1.1 常规浮选粗选条件试验
        3.1.2 常规浮选粗选正交试验
        3.1.3 开路试验
        3.1.4 闭路试验
    3.2 电化学浮选试验
        3.2.1 电化学浮选粗选条件试验
        3.2.2 电化学浮选粗选正交试验
        3.2.3 开路试验
        3.2.4 闭路试验
    3.3 电化学浮选试验与常规浮选试验对比
    3.4 不同浮选工艺经济效益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黄铁矿浮选机理探讨
    4.1 黄铁矿纯矿物条件试验
        4.1.1 捕收剂用量试验
        4.1.2 硫化钠用量试验
        4.1.3 硫酸铜用量试验
    4.2 溶液化学分析
        4.2.1 Na_2S溶液化学分析
        4.2.2 丁基黄药溶液化学分析
    4.3 黄铁矿表面性质分析
        4.3.1 黄铁矿试样的Zeta电位检测
        4.3.2 黄铁矿试样的红外光谱检测
        4.3.3 黄铁矿试样的XPS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铜矿与磁黄铁矿性质
2 浮选分离研究现状
    2. 1 黄铜矿捕收剂的研究
    2. 2 磁黄铁矿抑制剂的研究
        2. 2. 1 Ca O抑制剂
        2. 2. 2 低碱度混合抑制剂
        2. 2. 3 微生物抑制剂
    2. 3 浮选电化学机理的研究
        2. 3. 1 黄铜矿电化学理论研究
        2. 3. 2 磁黄铁矿电化学理论的研究
        ( 1) 磁黄铁矿的表面热力学研究
        ( 2) 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 3) 铜离子对磁黄铁矿的活化机理分析
    2. 4 黄铜矿的浮选工艺研究
        2. 4. 1 混合浮选工艺
        2. 4. 2 优先浮选工艺
        2. 4. 3 联合分选方法
3 结语及展望

(6)豫西地区高硫铁精矿脱硫试验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铁矿石资源概况
        1.2.1 我国铁矿资源现状
        1.2.2 高硫铁矿资源概况
    1.3 硫在铁精矿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1.3.1 磁黄铁矿
        1.3.2 其他硫化矿物
    1.4 铁精矿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1.5 磁黄铁矿、磁铁矿浮选分离研究进展
        1.5.1 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1.5.2 铁精矿脱硫浮选机理研究进展
    1.6 硫化矿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7 分子动力学计算与模拟研究
    1.8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物矿样
        2.1.2 实际矿矿样
    2.2 试研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内容及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XRD分析
        2.3.3 电子探针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2.3.5 动电电位测量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2.3.7 Material Studio软件计算
第3章 磁黄铁矿晶体结构研究
    3.1 磁黄铁矿晶体结构分析
    3.2 计算模型和方法
    3.3 几何结构的确定
    3.4 晶胞解理面的建立
    3.5 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研究
    4.1 磁黄铁矿诱导浮选
        4.1.1 磁黄铁矿自诱导浮选行为研究
        4.1.2 磁黄铁矿硫诱导浮选
        4.1.3 磁黄铁矿捕收剂诱导浮选
    4.2 抑制作用对磁黄铁矿可浮性影响
        4.2.1 氧化作用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2.2 石灰和氢氧化钠对磁黄铁可浮性影响
    4.3 活化剂对被抑制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1 活化剂对被石灰作用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2 活化剂对已氧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3 活化剂对氧化-石灰同时抑制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硫铁精矿浮选脱硫试验
    5.1 含硫铁精矿化学成分分析
    5.2 含硫铁精矿筛分结果
    5.3 含硫铁精矿浮选脱硫试验
        5.3.1 含硫铁精矿脱硫粗选条件试验
        5.3.2 含硫铁精矿脱硫闭路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理分析
    6.1 磁黄铁矿表面特性分析
        6.1.1 磁黄铁矿与药剂作用表面电性影响
        6.1.2 磁黄铁矿与药剂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6.1.3 磁黄铁矿表面热力学分析
        6.1.4 磁黄铁矿表面XPS检测分析
    6.2 溶液化学计算
        6.2.1 Ca~(2+)溶液中水解组分与pH值的关系
        6.2.2 活化剂在溶液中水解组分与pH值的关系
    6.3 分子动力学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含硫铁矿石脱硫技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伴生铁矿石脱硫选铁工艺技术
    1.1 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脱硫选铁工艺
    1.2 磁选—浮选联合脱硫选铁工艺
    1.3 焙烧—磁选—浮选联合脱硫工艺
2 新型药剂的研究及应用
    2.1 硫铁矿新型活化剂的研究及应用
    2.2 硫铁矿新型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
3 脱硫药剂与硫铁矿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及发展
    3.1 硫铁矿石晶体结构研究现状
    3.2 硫铁矿与药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4 结论

(8)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含锡难处理铅锌矿的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
        1.1.1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特征
        1.1.2 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工艺
        1.1.3 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药剂制度
    1.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理论与电位控制浮选技术的进展
        1.2.1 硫化矿的电化学基本性质
        1.2.2 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理论研究现状
    1.3 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资源现状
    1.4 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资源回收工艺的发展
    1.5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剂
    2.3 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浮选实验
        2.4.2 循环伏安测试
        2.4.3 红外光谱测试
        2.4.4 动电位(ζ-电位)的测量
第三章 铅锌矿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研究
    3.1 铅锌硫化矿物的基本浮选行为研究
        3.1.1 捕收剂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1.2 矿浆pH值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1.3 活化剂CuSO_4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1.4 抑制剂对矿物的浮选行为的影响
    3.2 矿浆电位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浮选新药剂在硫化矿物浮选中的应用
    3.4 控制电位条件下硫化矿物的浮选分离研究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浮选体系硫化矿物与捕收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4.1 动电位测定讨论硫化矿物与药剂的相互作用
        4.1.1 硫化矿物的Zeta电位与pH的关系
        4.1.2 不同捕收剂作用下硫化矿物Zeta电位
        4.1.3 抑制剂作用条件下的硫化矿物的Zeta电位
    4.2 在浮选剂体系下硫化矿物的循环伏安电位扫描分析
        4.2.1 方铅矿的循环伏安电位扫描分析
        4.2.2 铁闪锌矿的循环伏安电位扫描分析
        4.2.3 磁黄铁矿的循环伏安电位扫描分析
    4.3 红外光谱分析
        4.3.1 苯胺黑药与硫化矿物作用红外光谱图
        4.3.2 有机抑制剂黄原酸三钠与黄铁矿、毒砂作用红外光谱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电位条件下铅锌硫化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5.1 铅锌矿原矿性质
        5.1.1 原矿的化学成分与物相分析
        5.1.2 矿物组成及含量
    5.2 不同电位条件下难处理铅锌硫化矿中的铅矿物的浮选分离
        5.2.1 高碱性条件下铅锌硫化矿物的电位调控浮选分离
        5.2.2 弱碱性条件下铅锌硫化矿物电位调控浮选分离
    5.3 不同电位条件下锌硫混合硫化矿的浮选分离
        5.3.1 优先选锌工艺流程
        5.3.2 锌硫混浮工艺流程
    5.4 使用浮选柱提高铅锌精矿品位研究
    5.5 不同电位条件下硫砷混合硫化矿的浮选分离
    5.6 难处理铅锌矿电位调控清洁浮选技术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滇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中锡矿物的回收
    6.1 锡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
    6.2 生产流程中锡矿物的分布
    6.3 细粒锡石的浮选行为研究
        6.3.1 捕收剂性能研究
        6.3.2 水杨羟肟酸浮选分离锡石、方解石、石英时抑制剂的选择
    6.4 锡石矿物的选矿性质研究
        6.4.1 重选试验
        6.4.2 使用圆盘选矿机从摇床尾矿中回收细粒级锡矿研究
        6.4.3 细粒锡石浮选试验
    6.5 铅锌硫化矿选矿流程中锡矿物的回收
    6.6 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锡矿选矿关键技术
        6.6.1 白羊铅锌锡矿选矿关键技术
        6.6.2 对门山铅锌锡矿选矿关键技术
        6.6.3 现场生产指标
    6.7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9)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铁矿资源概述
        1.1.1 硫铁矿基本特性概述
        1.1.2 硫铁矿晶体结构及半导体特性
    1.2 硫铁矿回收处理技术现状
        1.2.1 硫铁矿矿石可浮性与浮选回收处理技术现状
        1.2.2 硫铁矿其他选矿回收处理技术现状
    1.3 硫铁矿浮选技术研究现状
        1.3.1 硫铁矿浮选捕收剂研究现状
        1.3.2 硫铁矿浮选调整剂研究现状
    1.4 硫铁矿抑制活化浮选机理研究进展
        1.4.1 硫铁矿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1.4.2 硫铁矿活化作用研究进展
    1.5 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概述
        1.5.1 硫化矿浮选溶液化学研究概述
        1.5.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研究概述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矿样、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制备
    2.2 实验药剂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纯矿物浮选试验
        2.4.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2.4.3 表面接触角测试
        2.4.4 电化学测试
        2.4.5 XRD分析
        2.4.6 矿浆电位测试
        2.4.7 红外光谱测试
        2.4.8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第三章 不同体系不同矿浆电位下硫铁矿浮选行为
    3.1 不同矿浆电位下捕收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1 硫铁矿浮选行为与pH值的关系
        3.1.2 pH调整剂对矿浆电位的影响
        3.1.3 不同矿浆电位下捕收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 不同矿浆电位下石灰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1 不同矿浆电位下石灰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2 不同矿浆电位下石灰对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不同矿浆电位下活化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1 不同矿浆电位下无机酸类活化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2 不同矿浆电位下无机盐类活化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3 不同矿浆电位下有机酸类活化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4 组合活化剂对硫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碱体系下硫铁矿表面润湿性及界面电化学作用
    4.1 不同抑制剂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4.1.1 氢氧化钠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4.1.2 石灰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4.2 高碱体系中不同电位条件下硫铁矿表面作用变化
        4.2.1 高碱体系下,不同电位条件下黄铁矿表面作用变化
        4.2.2 高碱体系中不同电位条件下磁黄铁矿表面作用变化
    4.3 高碱体系下硫铁矿表面阻抗变化
        4.3.1 高碱体系下黄铁矿表面阻抗变化
        4.3.2 高碱体系下磁黄铁矿表面阻抗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化剂体系下硫铁矿表面润湿性及界面电化学作用
    5.1 不同活化剂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1.1 单一活化剂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1.2 组合活化剂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1.3 捕收剂存在下不同活化剂对硫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2 活化剂体系下不同电位条件下活化剂与硫铁矿表面作用的变化
        5.2.1 活化剂体系下不同电位条件下硫酸与硫铁矿表面作用的变化
        5.2.2 活化剂体系下不同电位条件下草酸与硫铁矿表面作用的变化
    5.3 活化剂体系下硫铁矿表面阻抗变化
        5.3.1 活化剂体系下无机酸对黄铁矿表面阻抗的影响
        5.3.2 活化剂体系下无机酸对磁黄铁矿表面阻抗的影响
        5.3.3 活化剂体系下有机酸对黄铁矿表面阻抗的影响
        5.3.4 活化剂体系下有机酸对磁黄铁矿表面阻抗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体系下硫铁矿物表面作用组分变化
    6.1 硫铁矿表面氧化热力学基础
    6.2 硫铁矿在水体系中表面氧化的Eh-pH关系
        6.2.1 黄铁矿在水体系中的表面氧化
        6.2.2 磁黄铁矿在水体系中的表面氧化
    6.3 抑制剂体系下硫铁矿表面产物变化
    6.4 活化剂体系下硫铁矿表面产物变化
    6.5 硫铁矿抑制过程中电化学反应变化
    6.6 硫铁矿活化过程中电化学反应变化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碱石灰体系下硫铁矿抑制及活化微观机理
    7.1 高碱石灰体系下黄铁矿表面吸附作用模型
    7.2 草酸活化黄铁矿机理的量子化学分析
        7.2.1 草酸根离子、OH~-、Ca~(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7.2.2 草酸根离子和OH~-对Ca~(2+)的竞争作用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浮选新技术研究
    8.1 现场矿石性质及工艺流程的影响
        8.1.1 黄铁矿的赋存形式以及嵌布状态
        8.1.2 磁黄铁矿的赋存形式以及嵌布状态
        8.1.3 磁铁矿的赋存形式以及嵌布状态
        8.1.4 现场工艺流程对选硫指标的影响
    8.2 新型选硫工艺对硫浮选的影响
        8.2.1 新型选硫工艺条件对选硫指标的影响
        8.2.2 新型选硫工艺流程对选硫指标的影响
    8.3 新型选硫工艺产品组分变化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技术工业应用
    9.1 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技术在冬瓜山铜矿的应用
        9.1.1 全浮工艺对硫浮选指标的工业应用效果
        9.1.2 先磁后浮工艺对硫浮选指标的工业应用效果
        9.1.3 冬瓜山选硫工业应用经济效益评估
    9.2 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技术在黄沙坪矿的应用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硫化矿电化学浮选机理
    2.1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理论
    2.2 混合电位机理
    2.3 浮选的半导体能带理论
3 硫化矿浮选的电化学特性
    3.1 方铅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2 磁黄铁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3 黄铜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4 铁闪锌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4 存在问题

四、Electrochemical flotation of ethyl xanthate-pyrrhotite system(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D]. 张小普.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滑石型黄铜矿石浮选动力学及分选机理研究[D]. 白丽梅. 东北大学, 2018(01)
  • [3]陕西某混合镍矿电化学调控浮选研究[D]. 张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4]从程潮铁尾矿中回收黄铁矿的试验研究[D]. 王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5]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进展[J]. 白丽梅,李萌,张茹,韩跃新,袁志涛.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06)
  • [6]豫西地区高硫铁精矿脱硫试验及机理研究[D]. 李运恒. 东北大学, 2015(01)
  • [7]含硫铁矿石脱硫技术研究现状[J]. 邱廷省,赵冠飞,朱冬梅,杨云,张宝红. 矿山机械, 2013(03)
  • [8]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D]. 何名飞. 中南大学, 2012(12)
  • [9]低活性难选硫铁矿高效活化应用基础研究[D]. 黄红军. 中南大学, 2011(12)
  • [10]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J]. 霍明春,贾瑞强. 云南冶金, 2010(01)

标签:;  ;  ;  ;  ;  

黄药-磁黄铁矿体系的电化学浮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