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二钠对毛氏角毛藻培养的影响

EDTA二钠对毛氏角毛藻培养的影响

一、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昔恩,林原有,项桂德,熊建华,陈田聪,陈晓汉,张彬[1](2022)在《盐度、温度和光照对广西沿海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结合广西防城港海区的水质和环境条件,探讨影响牟氏角毛藻生长的主要理化因子,筛选最佳理化参数,为规模化扩培生产提供技术数据。【方法】采用单因子变量方法研究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其中盐度设置0‰、5‰、10‰、20‰、30‰、35‰、40‰共7个梯度,温度设置25、28、31、34℃共4个梯度,光照强度设置1 000、4 000、7 000 lx共3个梯度。【结果】牟氏角毛藻在盐度5‰~4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20‰盐度为牟氏角毛藻的最适盐度;高温培养条件下,31℃时牟氏角毛藻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温度越低,生长速度越慢,稳定期越长;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稳定期越短;4 000 lx为牟氏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高,稳定期越长。【结论】20‰盐度、31℃水温和4 000 lx光照强度是广西防城港海区牟氏角毛藻的最佳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和藻细胞密度均达最高值;过高或过低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均会抑制牟氏角毛藻的生长。

朱昔恩[2](2019)在《国审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桂海1号”生态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态育苗技术指在饵料上选用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在水质处理上使用微生物调控、物理吸附等生物物理方法,育苗各阶段采用复方中草药制剂进行病害防控,不使用任何抗生素药物培育出规格均一、活力强、抗应激性高、不带特定病原、无抗生素药物残留的高健康生态苗种。单细胞藻类是生态育苗的核心环节,特定种类的单胞藻不仅是对虾幼体适宜的开口饵料,而且能净化水质,维护良性的养殖生态环境。本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和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目的在于:(1)探索接种密度、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2)探索环境因素和饵料在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生态育苗中的影响。(3)研发建立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高健康生态育苗技术规范。1.采用单因子变量的方法研究盐度、温度、光照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不同环境因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显着(P<0.05);牟氏角毛藻在5~40‰条件下均能生长,中盐度组(20~30‰)为牟氏角毛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低盐度组(5‰,10‰)优于高盐度组(35‰,40‰),0‰条件下在经过环境适应之后藻细胞逐渐增加;31℃为牟氏角毛藻的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温度越低,生长速度越慢,稳定期越长,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稳定期越短;4000Lx为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高,稳定期越长。盐度为20‰、温度为31℃、光照强度为4000Lx时是牟氏角毛藻最佳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和藻细胞密度均达到最高,过高或过低的盐度、温度、光照均会抑制牟氏角毛藻的生长。2.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接种密度和氮源等五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和五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均影响显着(P<0.05),其中最佳接种密度为0.7×106cell/mL;适宜氮源依次为:NaNO3>CO(NH2)2>NH4HCO3,但CO(NH2)2和NH4HCO3在高浓度(>75mg/L)下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适宜磷源为KH2PO4,其最佳浓度为2.5mg/L;有机碳源(C6H12O6)的促长效果优于无机碳源(NaHCO3),其最适浓度为20mg/L;硅源(Na2SiO3)最适添加浓度为30mg/L;维生素B1和B12联用效果显着优于分别单独添加(P<0.05)。接种密度和筛选获得的五种营养盐在适宜浓度下均能显着促进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进而提高规模化培养的产量和稳定性,但高浓度下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和藻细胞密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3.本研究采用单因子变量的方法,以生物饵料为主研究温度、盐度、密度、饵料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成活率和变态时间的影响,探索出适应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最佳环境条件及饵料搭配。结果表明:在生态育苗模式下,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影响显着;温度、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的变态时间影响显着,盐度、饵料对凡纳滨对虾的变态时间影响不显着。生态育苗最佳温度、盐度、密度分别28~30℃、30‰、100尾/L;饵料实验中,CM+SC搭配出苗率最高,SP+FD组最低,CM的育苗效果显着优于SC,添加SC明显优于添加SP。在生态育苗模式下,控制温度为28~30℃、盐度为30%、密度为100尾/L可显着提高成活率。牟氏角毛藻可作为最佳开口饵料,添加牟氏角毛藻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搭配中肋骨条藻效果更显着,且出苗率优于使用人工饲料。

孟天[3](2015)在《温度和光照强度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培养的5种海洋单细胞藻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球等鞭金藻,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变化,并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技术(HPLC)定性定量分析其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叶绿素-a、p-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叶黄素)积累的变化情况,为探索5种海洋单细胞藻类的最适培养环境条件及获取高产岩藻黄素的环境控制条件提供充分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为筛选高产岩藻黄素藻种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和实验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设置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使用加倍的f/2培养基完成12天的培养周期,在周期内在第0、3、6、9、12天内使用血球计数板法对细胞数量进行计数统计,并在培养结束进行藻液离心进行冷冻干燥获得藻类干重值。实验结果表明,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的细胞密度随着培养时间逐渐增大,15、20、30、35℃组的藻细胞到第9天后密度不再增长,只有25℃组的细胞密度始终在增长,在第12天达到最大值2.365×106个/mL,各组最后达到的细胞密度范围在4.710×105-2.365×106个/mL。20℃和25℃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两者间无显着差异性(P>0.05)。35。C组特定生长率最小,为15.67%。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随培养时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15、25、30、35℃组的细胞在第9天后数量不再增大,只有20℃组的藻细胞密度始终在增长,在第12天达到最大值2.682×106个/mL。各组最后达到的细胞密度范围在1.065-2.683×106个/mL之间。2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达到39.02%,显着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P<0.05)。35℃组的特定生长率出现最低值为13.10%。牟氏角毛藻的细胞密度随着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基本一直到第12天细胞密度都在增大,在第12天30℃组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为2.294×106个/mL。至第12天达到细胞密度范围在4.403×105-2.294×106个/mL之间。15、25、30、35℃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值差异不显着(P>0.05),20℃组的值最低,值为3.69%。纤细角毛藻的细胞密度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基本在第6天细胞密度不再增长,只有20℃组在第9天后细胞密度出现不再增长,并在第12天达到最大值为2.222×106个/mL。SGR值也是在20℃组达到最大值为40.22%。三角褐指藻在15、20、25、30、35℃组的细胞密度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而30、35℃组的细胞密度随着培养时间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并且35℃组在第12天细胞密度出现负增长。本实验结论是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最适生长温度是20-25℃,球等鞭金藻最适生长温度是20℃,牟氏角毛藻最适温度是25-35℃,纤细角毛藻最适生长温度是20℃,三角褐指藻耐热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是15℃。不同温度条件对5种海洋微藻干重影响均不显着(P>0.05)。实验设计使用600mL培养液培养的5种海洋微藻,由于营养盐物质初始添加量都是一定的,因此其生物量干重的增加量保持稳定。2.光照强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的生长影响本实验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设置5个光照强度梯度(50、100、150、200、 250μmolm-2s-1)使用加倍的f/2培养基完成12天的培养周期,在周期内在第0、3、6、9、12天内使用血球计数板法对细胞数量进行计数统计,并在培养结束进行藻液离心进行冷冻干燥获得藻类干重值。本实验结果是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在12天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其中150μmolm-2s-1组与200μmolm-2s-1组的细胞密度值最大,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第12天时各个光照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值范围在1.219-2.365×106个/mL之间。200μmolm-2s-1组的SGR明显高于其他光照处理组,最大值达到24.20%。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在150μmolm-2s-1组与200μmolm-2s-1组的第12天的细胞密度较其他处理组高,二者间差异也不显着,达到1.867-1.881×106个/mL。各个光照强度处理组的细胞密度范围在1.219-2.253×106个/mL之间。200μmolm-2s-1与250μmolm-2s-1组的SGR值差异性不显着,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牟氏角毛藻在200μmolm-2s-1组到第12天时达到的细胞密度值最高,均值为2.202×106个/mL。200μmolm-2s-1组的SGR值明显高于其他光照处理组,SGR均值为27.73%。纤细角毛藻至第12天时,250μmolm-2s-1组的细胞密度值最高,均值达到1.382×106个/mL。第12天5个光照强度处理组的密度范围在7.475×105-1.731×106个/mL之间。三角褐指藻在第12天200μmolm-2s-1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值最高,平均值达到2.202×106个/mL。三角褐指藻在50μmolm-2s-1、100μmolm-2s-1与200μmolm-2s-1组的SGR值明显高于其他光照处理组,三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平均值为17.64%-19.77%左右。本实验结论是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的最适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球等鞭金藻的最适光照强度是150-200μmolm-2s-1,牟氏角毛藻的最适光照强度是200μmolm-2s-1,三角褐指藻的最适光照强度是200μmolm-2s-1。不同光照强度条件处理对5种海洋微藻的细胞干重量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实验设计使用600mL培养液培养的5种海洋微藻,由于营养盐物质添加量都是一定的,因此其生物量干重的增加量保持稳定。3.温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本实验对5个温度梯度处理下(15、20、25、30、35℃)的5种海洋单胞藻类体内的4种色素(叶绿素-a、p-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叶黄素)进行浸提,使用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的岩藻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叶绿素-a一致,在15℃处理组中值最大,并且叶绿素-a与岩藻黄素的含量比值基本维持在3左右。球等鞭金藻的β-胡萝卜素与岩藻黄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是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在15℃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岩藻黄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范围在2.033-4.686mg/g之间。牟氏角毛藻的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以及叶黄素的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岩藻黄素的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5℃组,变化范围在1.919-5.736mg/g之间。纤细角毛藻的四种色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是呈现一致的现象。岩藻黄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0℃组,值为4.573mg/g,约为叶绿素-a含量的3倍。岩藻黄素含量值的波动范围在2.070-4.573mg/g之间,其值始终较高。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a、p-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叶黄素四种色素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最高值均出现在30℃,其值分别为10.186mg/g、2.336mg/g、3.045mg/g、0.698mg/g。本实验结论是5种海洋单胞藻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捕光色素(叶绿素-a、p-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是最适温度下含量均较高,光保护色素(叶黄素)的含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等鞭金藻的叶绿素-a与岩藻黄素的比值随温度变化稳定在3左右,说明该比值可作为物种的分类依据。4.光照强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本实验对5个光照强度梯度处理下(50、100、150、200、250μmolm-2s-1)的5种海洋单胞藻类体内的4种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叶黄素)进行浸提,使用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29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50μmolm-2s-1,其值为9.616mg/g。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0μmolm-2s-1,为3.146mg/g。叶绿素-a/岩藻黄素的值大约稳定在3左右,岩藻黄素含量最大值为3.462mg/g。球等鞭金藻四种色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叶绿素-a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00μmolm-2s-1处,变化范围在2.797-11.174mg/g之间。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值为10.540mg/g,岩藻黄素最高值为3.860mg/g,变化范围在1.845-3.860mg/g之间。叶黄素的含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波动的范围较小,范围为0.178-1.840mg/g。牟氏角毛藻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值在50μmolm-2s-1组为4.260mg/g,p-胡萝卜素最高值出现在200μmolm-2s-1组达到1.756mg/g,岩藻黄素在50μmolm-2s-1组达到最大值为2.232mg/g。叶黄素含量变化范围在0.129-1.276mg/g。纤细角毛藻的叶绿素-a最高值出现在50μmolm-2s-1组为4.245mg/g,p-胡萝卜素含量波动范围为0.119-0.325mg/g。岩藻黄素的含量最高值在50μmolm-2s-1组为2.434mg/g。叶黄素的最高值出现在250μmolm-2s-1组为1.277mg/g。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a、岩藻黄素含量在低光照组含量均较高,高光照组出现含量降低,最大值分别为5.35 mg/g、2.75mg/g。β-胡萝卜素、叶黄素在三角褐指藻体内的含量较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较小。本实验结论是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与海洋单胞藻类细胞内相关色素的合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各个藻种的捕光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含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在低光照组含量较高,以促进光合作用,为生长供给足够的能量。光保护色素(叶黄素)含量在高光照组上升,以保护藻细胞免受高光破坏。

梁妍,邹宁,潘曰磊,刘文娟,孙东红[4](2008)在《角毛藻培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毛藻做为重要的水产饵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鱼、虾、贝及海参育苗中。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生产上常用的三种培养方式及不同生长条件对角毛藻生长速率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于瑾,蒋霞敏,梁洪,邵力[5](2006)在《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显着,其中N因素的影响最为显着;在正交试验中,在N质量浓度为35 mg/L和P质量浓度为1.5 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而此时受N的影响,Fe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刘振华,马莘[6](2004)在《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文中指出

林志华,柴雪良,方军,张炯明,牟哲松,周朝生,杨星星[7](2002)在《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文中认为1998年至 2 0 0 1年就文蛤亲贝育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 ,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 ,比自然海区提早近 2个月 ;通过阴干 -充气的催产方法 ,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 2 6~ 32℃ ,pH7.8~ 8.5 ,盐度 15~ 30的条件下 ,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 ;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适应范围 :海水盐度 9.6 - 32 ,水温 4- 34℃ ,pH7.0 - 8.5 ,在pH =7.9时 ,能忍受 10mg/L的总氨氮浓度。 1999年至 2 0 0 1年 ,共育出 1.0 2~ 1.75mm(壳长 )的文蛤稚贝 2 .2亿颗 ,单位面积出苗 2 8.0 1~ 44 .6 0万颗 /m2 ,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二、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盐度、温度和光照对广西沿海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藻类培养与试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2 温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3 光照强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国审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桂海1号”生态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微藻研究概述
        1.1 微藻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研究概述
        1.2 环境因子和营养盐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研究现状
    2 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技术研究概述
        2.1 生态育苗技术在对虾产业中的研究现状
        2.2 影响凡纳滨对虾育苗因素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生态育苗中核心生物饵料—单细胞藻类的研究
    第1节 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
        2.1 盐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2 温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3 光照强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盐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2 温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3 光照强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4 结论
    第2节 接种密度、氮、磷、硅、碳和维生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藻类培养
        1.3 试验设计及计算
        2 结果
        2.1 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2 氮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3 磷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
        2.4 碳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
        2.5 硅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
        2.6 维生素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2 氮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3 磷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4 碳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5 硅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3.6 维生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4 结论
第三章 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生态育苗效果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饵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日常管理
        2.4 检测方法
        2.4.1 成活率和变态时间
        2.4.2 水质指标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分析
        3.1.1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
        3.1.2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
        3.1.3 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
        3.1.4 饵料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3.2.1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3.2.2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3.2.3 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3.2.4 饵料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分析
        4.1.1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分析
        4.1.2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分析
        4.1.3 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分析
        4.1.4 饵料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分析
        4.2 不同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水质的影响
    5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3)温度和光照强度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微藻概述
        1.1.1 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H_(29)和球等鞭金藻概述
        1.1.2 牟氏角毛藻和纤细角毛藻概述
        1.1.3 三角褐指藻概述
    1.2 色素概述
        1.2.1 叶绿素-a(cholorophyll-a)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1.2.2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1.2.3 叶黄素(lutein)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1.2.4 岩藻黄素(fucoxanthin)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1.3 环境因子对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色素积累的影响
        1.3.1 温度对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色素积累的影响
        1.3.2 光照强度对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色素积累的影响
2. 温度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定指标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温度条件下5种海洋单胞藻类细胞密度及其特定生长率的变化情况
        2.3.2 不同温度条件下5种海洋单胞藻类干重的变化情况
    2.4 讨论
3 光照强度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定指标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5种海洋单胞藻类细胞密度及其特定生长率的变化情况
        3.3.2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5种海洋单胞藻类干重的变化情况
    3.4 讨论
4. 不同温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色素的提取
        4.2.3 HPLC分析
        4.2.4 标准曲线绘制
    4.3 实验结果
        4.3.1 标准品及5种海洋单胞藻类的HPLC色素分析图
        4.3.2 不同温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的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4.4 讨论
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色素的提取
        5.2.3 HPLC分析
        5.2.4 标准曲线绘制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角毛藻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不同培养方式对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1.1 薄膜塑料袋和白色塑料桶
    1.2 直立玻璃平板反应器
2 不同培养条件对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1 不同培养基对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CO2浓度对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3 EDTA二钠对牟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4 氮磷铁浓度对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3 结论

(5)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培养用水、营养和容器
        1.2.2 试验管理
        1.2.3 试验设计
    1.3 计数和计算
2 结果和分析
    2.1 单因子试验结果
        2.1.1 N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1.2 P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1.3 Fe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单因子试验
    3.2 正交试验

(7)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所及主要设备
    1.2 亲贝来源及促熟
    1.3 催产孵化及幼虫培育
    1.4 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
    1.5 稚贝生态习性观察
    1.6 饵料生物
    1.7 生态因子及生物学测定
2 结果
    2.1 亲贝促熟和催产
    2.2 孵化及幼虫培育
        2.2.1 孵化
        2.2.2 幼虫培育
    2.3 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
    2.4 稚贝生态观察试验
        2.4.1 干露试验
        2.4.2 淡水及盐度试验
        2.4.3 pH试验
        2.4.4 温度试验
        2.4.5 氨氮试验
3 总结与讨论

四、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盐度、温度和光照对广西沿海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 朱昔恩,林原有,项桂德,熊建华,陈田聪,陈晓汉,张彬.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 [2]国审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桂海1号”生态育苗技术研究[D]. 朱昔恩.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3]温度和光照强度对5种海洋单胞藻类生长及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积累的影响[D]. 孟天.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4]角毛藻培养研究进展[J]. 梁妍,邹宁,潘曰磊,刘文娟,孙东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08(07)
  • [5]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J]. 于瑾,蒋霞敏,梁洪,邵力. 水产科学, 2006(03)
  • [6]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J]. 刘振华,马莘. 科学养鱼, 2004(01)
  • [7]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J]. 林志华,柴雪良,方军,张炯明,牟哲松,周朝生,杨星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2(03)

标签:;  ;  ;  ;  

EDTA二钠对毛氏角毛藻培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