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

一、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巫芯宇,王杭,龚小芳[1](2020)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和现状,探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现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梯队和馆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管理依据和改进策略。

杨沉[2](2017)在《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涵义、驱动因子、框架及其建构路径》文中研究表明探究图书馆员新型能力及其建构,力求勾勒出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的全貌,为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对图书馆员新型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涵义、驱动因子、框架、建构路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是图书馆业务转型的关键,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都应自觉加强新型能力建设。图2。表1。参考文献31。

李晓东[3](2017)在《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文中指出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实际,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构成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诸要素进行了分析。

张勇[4](2017)在《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环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也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虽然一些移动服务已然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但这些多数是互联网服务的翻版,并没有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实质性的革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差距仍然存在。本文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到高校图书馆来研究移动环境下的服务问题,是因为其理论切实能为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并实现长远、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第二章,从知识生态的层面介绍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知识生态的相关理论;从知识链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链的形成、结构、优化和模型;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视域阐述了移动服务的概念、方式和内容等;从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维度解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和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为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提供相关理论来源。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理论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机理。解析了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结构,认为其形成是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自组织、自适应的系统,同时也是知识增值创新、知识传递消费、知识生态反馈和知识协同进化的系统。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是知识服务主体在移动环境下利用移动知识技术向有知识需求的用户提供学科知识产品的个性化服务过程。本章是全文理论的核心,为全文提供概念逻辑框架。第四章,从学科知识资源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式。基于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产品化”思路,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的特征、结构和服务原则。认为该服务模式主要由学科知识移动服务平台、服务数据中心、学科资源维护系统三部分构成,通过知识链实现知识交流、知识检索、知识导航、知识推送和知识评价等功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基础,为服务提供物质介质。第五章,从移动知识技术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计算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理论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技术服务模式,并对技术框架进行了详实的研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和服务应用层分别进行了功能设计,阐明了实现路径,对运行过程进行了讨论。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技术支撑,为服务提供技术可行性佐证。第六章,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移动用户内涵、类型及特征。从用户需求现状综述分析其个性化需求演化方向,结合对长春7所高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面向“课程教与学”、“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学校科学管理”的3种个性化移动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目标,为服务指明方向。第七章,从知识环境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保障。讨论了知识环境的内涵及特征,重点阐述了移动服务中知识文化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制度建设及知识经济策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保障,为高效服务提供可操作条件。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促进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知识生态系统在移动环境下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移动服务模式的研究,明晰了移动服务革新作用,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理念。在实践层面,针对高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用户的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活动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这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实践提供了有力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以知识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理论和新模式,深入调查论证,做好实例实证,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的前进发展。

韦耀阳[5](2017)在《基于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会,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自我素养的有效手段。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大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的管理过程所具备的能力。通过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多种途径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建立与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增强个人信息素养,并不断提高知识创新与应用能力,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对信息的获取、输入、存储、提取和应用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也是个体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应用、分享的过程,根据现代认知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模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包括知识存储的能力、知识存储的能力、知识分享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五个方面。依据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理论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问卷,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确定问卷的主要维度和每个维度的具体项目。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对11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总分和分维度方面,男生在知识存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得分高于女生;在知识获取和知识分享能力上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上,性别差异达到显着水平。(2)大学生在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城市学生均高于农村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在城乡差异达到显着水平。(3)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除了在知识存储能力上和知识创新能力维度年级差异不显着之外,在知识应用能力维度上年级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总分上都达到非常显着水平。(4)不同学业水平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优秀>良好>中等>较差。优秀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得分均高于其它维度;良好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得分最高;中等学生知识存储能力得分最低;较差学生主要是知识存储能力差和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弱。(5)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高>中>低。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大学生在知识获取上的得分均高于其它维度的得分。中等程度和低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识存储上得分最低。社会认知理论以个人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项因子持续交互的影响关联来解释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经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产生,通过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将会使得个人的行为受到情境所影响,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周围环境与本身的情绪和特质。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对影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个人及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探究。理论分析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构成影响其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内部因素。对114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评价机制、班级结构、学校技术基础设施、学校组织文化是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的显着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个人知识能力呈显着正相关,学校组织气氛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回归分析发现,学校组织气氛的三个维度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回归均达到显着水平,教学气氛、人际和谐气氛和学习气氛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具有显着预测作用。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变量,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为因变量用全部纳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学校组织气氛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直接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和学校组织气氛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运用实验研究法,对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行了干预训练。训练前对被试进行前测,随后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干预训练主要采用信息技术应用指导、主题讲座、课堂讲授、改革评价方式、班级氛围的塑造、咨询谈话、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式。三个月后,对大学生进行后测,前后测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组织氛围对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依据个人学习的先内化(由外而内),后外化(由内而外)的过程,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发展的如下策略:①社会环境熏陶,彰显榜样引领的价值;②学校课程辅导,利用专业扶持的优势;③自我认知提升,谋求能力结构的生成;④主体行为自律,历练自觉管理的习惯;⑤网络信息发掘,纳入大数据知识平台;⑥系统持续更新,推动社会能力的发展。

金岳晴[6](2013)在《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将逐渐过渡到泛在信息社会。泛在信息社会不仅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联、突出物与物间的互联,更强调对物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控制与获取,使人对信息具有深入的感知能力、快速的获取能力和智慧的处理能力。在泛在信息社会下,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惯使用百度等网站获取需要的信息,而去公共图书馆查找信息变的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必须研究用户的需求变化,调整服务的重点和方向,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泛在信息社会的信息供应中心。泛在信息社会将为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推动其朝着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目标迈进。国内外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泛在信息社会下网站信息服务研究相对甚少。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进行探讨。文章以重点调查的方式选取了我国国家图书馆和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初步了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提高网站信息服务提出了发展对策。首先,文章论述了泛在信息社会下公共网站信息服务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文章分析了泛在信息社会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泛在信息社会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次,文章对我国国家图书馆和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信息服务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特殊内容、特点和启示。并从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对策,以期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借鉴。最后是论文的结束部分,总结了本论文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并对未来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站信息服务是适应时代进步的表现,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引起人们对泛在信息社会这个新的信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视,以推动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

杨允仙[7](2013)在《浅析新信息环境下馆员信息素养差异及其整体改进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馆员信息素养会因年龄、学科背景和岗位分工等造成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关系和服务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通过科学的评价、建立协作关系等方法,在服务中整体改进馆员信息素养。

赵静[8](2012)在《农业图书馆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农业图书馆的研究领域得到了逐步扩充和不断深化,其科研影响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和丰硕的研究成果。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农业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农业图书馆如何保持、培育和提高竞争能力,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学术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问题。研究农业图书馆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农业图书馆不断进步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计量学、竞争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国内外图书馆竞争力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本挖掘技术,以近10年来发表的图书馆竞争力论文及其引文作为科学指标,利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揭示图书馆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分析图书馆竞争力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权威期刊、涉及学科以及图书馆竞争力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分析检索出的相关文献的基本结构体系,从时空分布、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以及主题词词频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和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图书馆进行竞争力评价的过程中,构建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模型,在准则层设置信息资源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社会服务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竞争力、科研产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6项指标,在指标层共设立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等共17项指标分别对国内外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使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国内外农业图书馆竞争力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使用CCR模型以及BBC模型对农业图书馆竞争力效率值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对各所农业图书馆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超效率方法对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序。此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投入与产出的优化改进方法。使用定标比超方法对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匈牙利国家农业文献与情报中心和波兰中央农业图书馆4所国家级农业专业图书馆竞争力进行比较。分别就农业专业图书馆在机构结构、信息资源建设成效、信息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政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农业专业图书馆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分别就农业专业图书馆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根据SWOT分析内容得出解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组合的SO组合策略、WO组合策略、ST组合策略和WT组合策略。使用关键成功因素方法对农业图书馆竞争力优势者自身发展特色及优势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就该馆在优化资源结构、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与外界合作与交流与强化物理基础设施以及灾难恢复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其他农业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得到借鉴。通过应用波特五力模型的方法就农业图书馆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农业图书馆在潜在进入者、替代者、用户、供应商以及已经存在的竞争者5种不同力量冲击下的发展制约因素。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及科研支持力度、加强经费使用效率以及培养优秀农业图书馆人才的研究建议。

文秋莎[9](2012)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定位》文中提出阐述网络化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图书馆员在观念上、环境上、工作重点及工作方式上的改变,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员应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实现由图书馆员向信息专业人员的转变。

唐小芳,周湘萍[10](2011)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文中认为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提出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一些措施。

二、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2.1 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高校图书馆人才缺乏
        2.1.1 从业经历
        2.1.2 学科背景
        2.1.3 学历结构
        2.1.4 专业培训
    2.2 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背景下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3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3.1 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
    3.2 更新知识结构,开展继续教育
    3.3 健全考核机制,激励学术创新
    3.4 培养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5 提高多元化能力
4 新媒体时代培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创新能力的对策
    4.1 制订图书馆新媒体人才培养机制
    4.2 积极探索微服务,营造创新氛围
    4.3 多元化筹集资金方式
    4.4 依托新媒体,构建多样化学习型组织
    4.5 建立图书馆自媒体及运营指导组织
5 结语

(2)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涵义、驱动因子、框架及其建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研究与实践概况
    1.1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的内涵与外延
        1.1.1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涵义
        1.1.2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与职业能力、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关联与区分
    1.2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研究与实践概况
2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三大驱动因子
    2.1 信息技术驱动
    2.2 用户需求驱动
    2.3 图书馆生存驱动
3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框架
    3.1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构成要素
    3.2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体系框架
4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建构路径
    4.1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存在不足
    4.2 新型能力建构策略
5 图书馆员新型能力建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 结语

(3)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道德素质
    1. 热爱读者、尊重读者、明礼诚信、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 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3.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二、科学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1.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广博的科学知识, 力求一专多能
    2. 掌握网络技术和提高外语水平
三、健康素质
    1. 树立竞争意识
    2. 树立生存意识
    3. 学会自我调节
    4. 善于团结协作

(4)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迅猛发展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
        1.1.2 图书馆移动服务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
        1.1.3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知识生态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1.3.2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 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知识生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自然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2 社会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3 知识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2 知识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知识链的形成
        2.2.2 知识链的结构
        2.2.3 知识链的优化
        2.2.4 知识链的模型
    2.3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3.1 移动环境的特点
        2.3.2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
        2.3.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3.4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2.4 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1 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2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及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机理
    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构成
        3.1.1 高校图书馆知识主体
        3.1.2 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
        3.1.3 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
        3.1.4 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
    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
        3.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内部结构
        3.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间结构
        3.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形态
    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形成动因
        3.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在动力
        3.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外在动力
        3.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利导和限制因子
    3.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运行过程
        3.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3.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
        3.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适应过程
    3.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3.5.1 知识增殖创新机制
        3.5.2 知识传递消费机制
        3.5.3 知识生态反馈机制
        3.5.4 知识协同进化机制
    3.6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构建
        3.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块
        3.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块
        3.6.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块
        3.6.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服务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4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式
    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的提出
    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的特征
        4.2.1 资源成果呈“产品化”
        4.2.2 资源建设呈“多元化”
        4.2.3 资源形式呈“碎片化”
        4.2.4 资源服务呈“全时空”
    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构成
        4.3.1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库
        4.3.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元库
        4.3.3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产品库
        4.3.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库
    4.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原则
        4.4.1 知识元多变涌现原则
        4.4.2 知识链灵活可塑原则
        4.4.3 知识产品循环更新原则
    4.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型构建
        4.5.1 学科知识资源维护系统
        4.5.2 学科知识资源数据中心
        4.5.3 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平台
    4.6 本章小结
第5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
    5.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的提出
    5.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式的建设优势
        5.2.1 海量的存储性能
        5.2.2 高速的计算性能
        5.2.3 可靠的安全性能
        5.2.4 强大的共享性能
        5.2.5 无限的扩展性能
    5.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的架构
        5.3.1 基于移动云技术的知识服务构成
        5.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构成
    5.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
    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提出
    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及需求现状
        6.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
        6.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特点
        6.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现状
        6.2.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演化
    6.3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
        6.3.1 高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2 高校教师队伍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3 高校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4 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结果
    6.4 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型
        6.4.1 面向“课程教与学”的移动服务模式
        6.4.2 面向“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的移动服务模式
        6.4.3 面向“学校科学管理”的服务模式
    6.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改进措施
        6.5.1 通过平台架构完善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功能
        6.5.2 通过素质培养提升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效率
        6.5.3 通过无缝衔接丰富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资源
    6.6 本章小结
第7 章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知识环境保障
    7.1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知识环境问题的提出
    7.2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文化教育
        7.2.1 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培育
        7.2.2 教师的知识素养培育
        7.2.3 科研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培育
        7.2.4 学生的知识素养培育
    7.3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7.3.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7.3.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7.3.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路径
    7.4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制度建设
        7.4.1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的影响
        7.4.2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7.4.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制度的完善措施
    7.5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策略
        7.5.1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运营现状
        7.5.2 高校图书馆经济问题的原因分析
        7.5.3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对策
    7.6 小结
第8 章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及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大数据时代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因子
        1.1.2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发展是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知识整合的迫切要求
        1.1.3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提升是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研究情况
        1.3.2 关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一般研究情况
        1.3.3 关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专题研究情况
        1.3.4 国内外研究评论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的重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6.3 研究的创新点
2 个人知识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2.1.1 知识管理
        2.1.2 个人知识管理
    2.2 知识管理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2.2.1 知识管理能力
        2.2.2 SECI知识管理能力
        2.2.3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2.3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
        2.4.1 信息加工理论
        2.4.2 社会认知理论
        2.4.3 对两种理论的再认识与拓展
3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模型建构
    3.1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要素
        3.1.1 知识获取能力
        3.1.2 知识储存能力
        3.1.3 知识分享能力
        3.1.4 知识应用能力
        3.1.5 知识创新能力
    3.2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模型建构
        3.2.1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形成
        3.2.2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结构模型
4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
    4.1 问卷编制
        4.1.1 问卷编制方案与过程
        4.1.2 问卷维度与条目的确定
        4.1.3 问卷的试测与修正
        4.1.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1.5 问卷的适用性讨论
    4.2 现状调查
        4.2.1 调查方法与过程
        4.2.2 调查结果
        4.2.4 调查结果讨论
5 影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5.1 个人因素分析
        5.1.1 个人因素理论分析
        5.1.2 个人因素访谈分析
        5.1.3 关于个人因素查证
    5.2 行为因素分析
        5.2.1 行为因素理论分析
        5.2.2 行为因素访谈分析
        5.2.3 关于行为因素的查证
    5.3 环境因素分析
        5.3.1 环境因素理论分析
        5.3.2 环境因素访谈分析
        5.3.3 环境因素查证
    5.4 核心因素综合分析
        5.4.1 调查方法与过程
        5.4.2 调查结果
        5.4.3 中介变量讨论
6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干预训练
    6.1 干预训练方案
        6.1.1 被试选择
        6.1.2 研究工具
    6.2 干预训练程序
        6.2.1 第一阶段:干预训练前测验
        6.2.2 第二阶段:干预训练过程
        6.2.3 第三阶段:干预训练后测
    6.3 干预训练结果
        6.3.1 干预训练前后自我效能感和学校组织气氛的平均得分差异比较
        6.3.2 干预训练前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6.4 干预训练结果讨论
7 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教育管理建议
    7.1 社会环境熏陶:彰显榜样引领的价值
        7.1.1 强化硬件,营造氛围
        7.1.2 普及常识,塑造榜样
    7.2 数据平台创建:提升个人知识管理效度
        7.2.1 共同协商,建立保障机制
        7.2.2 多方合作,创建大数据中心
    7.3 学校课程辅导:利用专业扶持的优势
        7.3.1 教师引导,增强效能
        7.3.2 课程整合,提升能力
        7.3.3 学生主导,分类培养
    7.4 自我认知提升:谋求能力结构的生成
        7.4.1 以目标定位为中心,快速获取知识
        7.4.2 以信息编码为核心,准确存储知识
        7.4.3 以人际交流为手段,专注分享知识
        7.4.4 以问题解决为关键,全面应用知识
        7.4.5 以想象能力为抓手,灵活创新知识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其知识认知内化与外化的能力集群
        8.1.2 反映知识认知过程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问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8.1.3 现实中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合理,存在诸多缺陷,有待发展
        8.1.4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受自我效能感、学校组织气氛等因素的影响
        8.1.5 干预训练对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具有显着效果
        8.1.6 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可通过内化和外化相结合的路径来实现
    8.2 研究展望
9 参考文献
    9.1 着作类
    9.2 期刊论文类
    9.3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类
    9.4 外文文献类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
附录四:自我效能感问卷
附录五:学校组织气氛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泛在信息社会下图书馆理论研究
    2.2 国内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
3 泛在信息社会下的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
    3.1 泛在信息社会概述
    3.2 泛在信息社会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影响
    3.3 泛在信息社会下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特征
4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
    4.2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
    4.3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5 国外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案例分析
    5.1 国外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介绍
    5.2 国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启示
6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优化对策
    6.1 树立信息资源提供馆的服务理念
    6.2 从七方面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
    6.3 增设信息需求调研组改造传统组织机构
    6.4 多方面开展馆外合作
    6.5 深入分析用户行为,开展用户培训
    6.6 多途径拓展网站信息服务方式
    6.7 整合及扩展网站信息服务资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浅析新信息环境下馆员信息素养差异及其整体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馆员信息素养对服务的影响
    (一) 对服务项目和方式的影响
    (二) 对服务关系的影响
    (三) 对服务效果的影响
    (四) 对用户阅读环境体验的影响
二、 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差异
    (一) 从年龄差异看信息素养差异
    (二) 因学科背景造成的信息素养差异
    (三) 岗位需求是信息素养差异的重要导因
三、 馆员信息素养的“帕累托改进”
    (一) 科学地评价馆员的职业素养
    (二) 培养核心骨干, 协调团队关系
    (三) 在服务创新中提升馆员信息素养
    (四) 在职业能力考核中提升馆员信息素养
四、结语

(8)农业图书馆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图书馆
        1.2.2 竞争力
        1.2.3 图书馆竞争力
        1.2.4 图书馆竞争力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竞争力研究水平分析
    2.1 全球图书馆竞争力文献计量分析
        2.1.1 论文时间分布
        2.1.2 论文产出国家或地区
        2.1.3 研究机构
        2.1.4 文献类型及语种
        2.1.5 研究人员
        2.1.6 高被引论文
        2.1.7 发文期刊
        2.1.8 研究涉及学科
        2.1.9 主题词词频
        2.1.10 论文质量分析
    2.2 中国图书馆竞争力文献计量分析
        2.2.1 时间分布
        2.2.2 发文期刊
        2.2.3 研究涉及学科
        2.2.4 作者分布
        2.2.5 主题词词频分析
        2.2.6 高被引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图书馆竞争力分析
    3.1 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1.1 客观性原则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整体性原则
        3.1.4 规模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评价
        3.2.1 层次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3.2.2 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3.2.3 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
    3.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农业图书馆竞争力评价
        3.3.1 数据包络分析法原理及应用
        3.3.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农业图书馆竞争力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章 农业专业图书馆管理与发展水平国际比较
    4.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4.2 机构结构
        4.2.1 机构概况与隶属关系
        4.2.2 机构设置
    4.3 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4.3.1 馆藏信息资源总量与类型
        4.3.2 电子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4.4 信息服务能力
        4.4.1 基础信息服务能力
        4.4.2 增值信息服务能力
    4.5 服务政策
第五章 农业专业图书馆竞争力 SWOT 分析
    5.1 优势分析(S)
        5.1.1 国家农业信息资源的战略储备地
        5.1.2 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5.1.3 对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决策支持作用
    5.2 劣势分析(W)
        5.2.1 用户信息获取途径发生变化
        5.2.2 经费不足囿限发展
    5.3 机会分析(O)
        5.3.1 新的信息环境带来发展活力
        5.3.2 图书馆联盟增强农业图书馆实力
        5.3.3 业务流程使价值链得到不断增值
    5.4 威胁分析(T)
        5.4.1 信息中心地位受到动摇
        5.4.2 人力资源危机
    5.5 SWOT 组合策略分析
第六章 农业图书馆发展关键成功因素及制约因素分析
    6.1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6.1.1 注重馆藏结构调整
        6.1.2 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1.3 提供独具特色的优质服务
        6.1.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6.1.5 强化合作与共享
        6.1.6 强化物理基础设施和灾后恢复能力建设
    6.2 农业图书馆发展制约因素五力模型分析
        6.2.1 五力模型原理
        6.2.2 农业图书馆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存在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一) 馆藏资源载体的丰富化
    (二) 服务手段的网络化
    (三)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
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角色
    (一) 信息资源导航者。
    (二) 信息管理者。
    (三) 信息网络培训者。
三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一)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
    (二) 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
    (三) 具有信息道德修养
    (四) 通晓外语知识
    (五) 具有学习意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四 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一)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馆员信息素质
    (二)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强化馆员信息意识

四、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巫芯宇,王杭,龚小芳. 科技与创新, 2020(05)
  • [2]图书馆员新型能力:涵义、驱动因子、框架及其建构路径[J]. 杨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7(05)
  • [3]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素质[A]. 李晓东. 2017年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研讨会论文集(二等奖), 2017
  • [4]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 张勇. 吉林大学, 2017(09)
  • [5]基于认知理论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 韦耀阳. 武汉大学, 2017(06)
  • [6]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D]. 金岳晴. 安徽大学, 2013(11)
  • [7]浅析新信息环境下馆员信息素养差异及其整体改进策略[J]. 杨允仙.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8]农业图书馆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 赵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8)
  • [9]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定位[J]. 文秋莎. 图书馆学刊, 2012(03)
  • [10]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J]. 唐小芳,周湘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