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天沙门氏菌仔鸡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明,潘晶晶,柯轲[1](2021)在《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空肠绒毛结构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空肠绒毛结构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相近[(60±5)g]的1日龄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独立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喂7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全程108 cfu/mL凝结芽孢杆菌BC66饮水,试验Ⅱ组在3日龄灌服109 cfu/mL沙门氏菌200μL,试验Ⅲ组全程108 cfu/mL BC66饮水+3日粮灌服109 cfu/mL沙门氏菌200μ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Ⅰ组7日龄体重显着提高9.23%,料肉比显着降低5.13%(P <0.05)。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分别显着提高12.58%和20.00%(P <0.05),IL-1β表达量显着降低(P <0.05)。处理Ⅱ组的末期体重显着降低4.65%,料肉比显着升高3.42%(P <0.05)。肠道病理评分指标以及IL-1β和IL-10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 <0.05)。处理Ⅲ组IgA表达量显着提升(P <0.05),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 0.05)。综上,1日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108cfu/mL凝结芽孢杆菌BC66,可改善体增重,减少死亡率,改善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同时,能显着提升肠道sIgA分泌量,减少致炎因子IL-1β表达量。
吴正可[2](2021)在《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家禽感染病原菌后往往伴随着免疫性能的下降和肠道健康的受损,被污染的家禽及其肉、蛋产品是病原菌重要的携带者,这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原菌感染、氧化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对于维持家禽肠道及整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乳酸菌作为肉鸡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肉鸡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能,在动物肠道健康调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本研究通过七个试验在体内和体外水平上探讨了嗜酸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及其缓解肉鸡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试验一评估了十株益生菌体外对病原菌大肠杆菌O157(以下简称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以下简称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并挑选出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嗜酸乳杆菌E继续探究其抑菌物质及其对肉鸡饲喂效果。嗜酸乳杆菌E代谢产物中乳酸含量随培养时间线性升高,且其浓度与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R2=0.9780)和沙门氏菌(R2=0.9714)的抑制能力呈线性相关。嗜酸乳杆菌E无溶血现象发生,抗生素敏感性良好,肉鸡饲喂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并有提高肉鸡14日龄体重(BW,P=0.09)的趋势。血清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E降低了肉鸡21日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P>0.05)和甘油三酯(P<0.05)的含量。试验二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固态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制粒与不制粒)和添加水平(0,5%,10%,15%)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果表明,制粒与发酵对1~21日龄肉鸡BW、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10%的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了肉鸡全期ADG和ADFI(P<0.05)。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提高了肉鸡42日龄小肠总长度和总重量,并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和养分消化率(P<0.05),促进了肉鸡肠道发育。此外,发酵饲料下调了肉鸡空肠炎症因子IL-6、IL-8及i NOS m RNA的表达(P<0.05),并上调了空肠屏障功能蛋白Occludin和Claduin-1 m RNA的表达(P<0.05),提高了肉鸡肠道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试验三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采用3×2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0,5×108CFU/kg和10×108CFU/kg)和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攻毒和不攻毒)及其交互作用。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第15~21日龄的ADG(P<0.05)、ADFI(P<0.05)和BW(P=0.083);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和15~21日龄的ADG和ADFI(P<0.05),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死亡率(P<0.05)。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外周血中CD3+(P<0.05)和CD8+(P>0.0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嗜酸乳杆菌E干预显着增加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5×108CFU/kg和10×108CFU/kg水平的嗜酸乳杆菌E显着抑制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14日龄空肠NF-κB、TNF-α和IL-8 m RNA表达上调(P<0.05),并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嗜酸乳杆菌E干预下调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21日龄脾脏i NOS和空肠IL-8 m RNA表达(P<0.05)。肉鸡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E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试验四在试验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显着增加了肉鸡14和21日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LPS(P<0.05)含量,并有降低肉鸡小肠总长度的趋势(P>0.05);同时,大肠杆菌感染下调了肉鸡14日龄空肠Occludin-1和Claudin-1 m RNA的表达。嗜酸乳杆菌干预则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血清CRP、DAO和LPS的含量(P<0.05),并上调了肉鸡14日龄和21日龄空肠Occludin和Claudin-1 m RNA和21日龄回肠Occludin、ZO-1和Claudin-1m RNA的表达(P<0.05),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试验五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中变形菌门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则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回肠中幽门螺旋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P<0.05)。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感染均增加了肉鸡21日龄回肠食糜微生物Ace指数和Chao指数(P<0.05),并降低了肉鸡回肠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了蓝藻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肠道中致病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与肠道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m RNA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致病菌相关菌群的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改善了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试验六基于Lab-free蛋白组学技术进一步解析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上调了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细菌防御反应、细胞死亡、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上调NOD样和PPAR信号通路等过程启动免疫应答;嗜酸乳杆菌E干预上调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Pyrin-like、溶菌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的表达,并通过降低肉鸡肠道内分子转录水平及相关基因沉默调控,阻断了病原菌在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递,下调了大肠感染肉鸡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氧化还原过程和应激反应等不利生物学过程,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对肉鸡肠道的损伤。试验七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抑制大肠杆菌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表明,大肠杆菌通过识别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显着上调了Caco-2细胞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m RNA的表达(P<0.05),并显着上调了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关键蛋白Caspase-3、Capase8和P53-R m RNA的表达(P<0.05),诱导细胞坏死。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提前干预可降低大肠杆菌在Caco-2细胞上的黏附(P<0.05),缓解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坏死细胞的数量并降低Caco-2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具有促进生长和改善肠道健康的益生作用。大肠杆菌O157感染通过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反应,激发肠道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嗜酸乳杆菌E提前干预从降低黏附、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机械、免疫屏障促进肠道发育等途径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
王海波[3](2021)在《载锌蒙脱石对肉鸡组织金属元素沉积、抗氧化功能及小肠养分转运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为参照,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组织微量元素的沉积、肠道物理屏障及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拓宽饲料锌源,为肉鸡合理利用载锌蒙脱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包括三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8只仔鸡。对照组(CK)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40 mg/kg的Zn SO4,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和80 mg/kg Zn-MMT(均以Zn含量计算),自由采食饮水。结果表明:1)与CK组和Zn SO4相比,Zn-MMT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80mg/kg Zn-MMT显着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且40 mg/kg的Zn-MMT显着降低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2)相比CK组,添加60 mg/kg的Zn-MMT显着提高肉鸡法氏囊指数(P<0.05)。3)与CK相比,Zn-MMT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4)相比CK与Zn SO4组,添加40 mg/kg的Zn-MMT可以显着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隐窝深(P<0.05),降低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P<0.05),但对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二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组织金属元素沉积、肝脏含锌酶活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144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8只仔鸡。对照组(CK)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40 mg/kg的Zn SO4,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mg/kg Zn-MMT(均以Zn含量计算),自由采食饮水。结果表明:1)相比CK组,Zn-MMT组显着提高42日龄中胸肌中铁的含量。并显着提高21日龄胰腺和42日龄肝脏、胫骨、胰腺、全血中锌的含量(P<0.05)。且相比Zn SO4组,Zn-MMT显着提高42日龄胸肌中铁和肝脏中铜、锰、锌的沉积,以及胰腺和胫骨(21日龄)中锌的沉积(P<0.05)。2)相比CK组,Zn-MMT对肉鸡肝脏中LDH、MDH、ALP均无显着影响(P>0.05),3)相比CK组,Zn-MMT和Zn SO4组均显着提高肉鸡肝脏和空肠中T-AOC和Cu Zn SOD的酶活(P<0.05),降低MDA含量(P<0.05)。4)相比CK组和Zn SO4组,Zn-MMT促进肝脏金属硫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胰腺中的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三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小肠养分转运载体及肠道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二。结果表明:1)相比CK组,Zn-MMT显着提高肉鸡小肠Zn T-1、MT、MT3、DMT1 m RNA的表达(P<0.05)。相比Zn SO4组,Zn-MMT显着提高小肠MT3 m RNA的表达及十二指肠、回肠MT m RNA的表达。并显着提高肉鸡十二指肠Zn T-1、Zn T-2,空肠DMT1及回肠Zn T2转运m RNA的表达(P<0.05),但降低空肠Zn T-2,回肠Zn T-1、Zn T-5、DMT1、MTF1转运m RNA的表达(P<0.05)。2)相比CK组,Zn-MMT显着提高十二指肠occludin、和空肠claudin-5、ZO、Mucin-2、occludin及回肠的Mucin-2、IL-10 m RNA的表达(P<0.05),降低十二指肠和回肠claudin-2 m RNA的表达(P<0.05)。3)相比CK组,Zn-MMT显着提高肉鸡小肠B0AT、Pep T1、FATP4 m RNA的表达,同时,显着提高十二指肠、回肠GLUT5、GLUT2及十二指肠EAAT3和空肠SGLT1m RNA的表达(P<0.05),并显着降低空肠EAAT3 m RNA的表达(P<0.05)。相比Zn SO4组,Zn-MMT降低肉鸡小肠CAT1 m RNA的表达,提高B0AT m RNA的表达(P<0.05)。并显着提高十二指肠Pep T1、EAAT3、GLUT5、GLUT2及空肠FATP4、SGLT1 m RNA的表达和回肠GLUT2 m RNA的表达(P<0.05),降低十二指肠SGLT1和回肠的EAAT3、Pep T1、SGLT1 m RNA表达。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日粮添加40 mg/kg Zn-MMT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小肠绒毛发育。(2)日粮添加40 mg/kg Zn-MMT能够促进微量元素在组织中的沉积,增强含锌酶活,提高肝脏和空肠T-AOC和CuZnSOD的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促进肝脏MT m RNA的表达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3)日粮添加40 mg/kg的Zn-MMT能提高肉鸡小肠养分转运载体的表达,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肠道屏障。
张凯瑛[4](2021)在《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饲料全面禁抗”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寻求安全、绿色、无残留的饲用抗生素代替品十分必要。抗菌肽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机体无害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促进机体健康生长、优化生态环境及加强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考察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免疫器官指数、肠道p H值、肠道SIg A表达量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抗菌肽对肉鸡上的饲用效果;并通过沙门氏菌攻毒试验,考察抗菌肽对肉鸡的免疫保护作用,为抗菌肽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提高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艾拔益加(AA)肉鸡60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对照组、抗生素组、300mg/kg抗菌肽组和500mg/kg抗菌肽组,分别饲喂不含抗生素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以及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200mg/kg恩拉霉素、300mg/kg抗菌肽和500mg/kg抗菌肽的饲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期为42 d,分为2个阶段:前期阶段(d 0-21)、后期阶段(d 21-42)。在试验第18 d和39 d,每个处理取4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选取4只重量相近的健康肉鸡进行为期3 d的代谢试验,考察抗菌肽对肉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代谢试验结束后,各处理选取6只肉鸡(每个重复1只鸡)进行屠宰,采集血液、小肠组织、结肠食糜样品,并对胸腺、脾脏、法氏囊进行称重。此外,试验第42d,每个处理选取8只肉鸡进行白痢沙门氏菌攻毒处理,观察攻毒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300mg/kg或500mg/kg抗菌肽显着提高d 22-42和d 1-42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2)添加300mg/kg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21d血清中总蛋白的水平(P<0.01),显着降低肉鸡第21d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第42d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P<0.05);添加500mg/kg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21 d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以及第42 d血清中总蛋白水平(P<0.05),显着降低肉鸡第21 d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42 d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300mg/kg可显着提高肉鸡d 22-42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P<0.05),并有提高肉鸡d 19-21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代谢率的趋势(0.05≤P<0.1);(4)添加300mg/kg的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21d的胸腺指数(P<0.01)和第42 d的法氏囊指数(P<0.05),而添加500mg/kg的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21 d的脾脏指数(P<0.05)和第42 d的脾脏指数(P<0.01),有提高42日龄肉鸡胸腺指数的趋势(0.05≤P<0.1);(5)添加300mg/kg或500mg/kg的抗菌肽极显着提高肉鸡第21 d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P<0.01)以及第42 d小肠各肠段绒毛高度、空肠和回肠的绒隐比(P<0.01),极显着降低第21d小肠各肠段以及第42 d回肠的隐窝深度(P<0.01);(6)添加300mg/kg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42 d乳酸菌的丰度(P<0.01),添加500mg/kg抗菌肽显着提高肉鸡第21和42d盲肠内乳酸菌的丰度(P<0.05);(7)攻毒处理后,添加300mg/kg或500mg/kg抗菌肽有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的趋势(0.05≤P<0.1),并缓解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肠道、肝脏和脾脏病变,改善粪便形态;此外,添加300mg/kg抗菌肽极显着提高肉鸡盲肠内乳酸菌含量(P<0.01),有提高大肠杆菌含量的趋势(0.05≤P<0.1)。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300mg/kg或500mg/kg抗菌肽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和免疫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发育及肠道菌群组成,并缓解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器官损伤。综合来看,添加量为500mg/kg时效果更好。
陈清双[5](2020)在《腐植酸钠对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现代畜牧业中常见的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之一,结肠肠道炎症广泛影响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治疗这两种疾病多用抗生素及皮质醇类药物,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极大,且易造成抗生素滥用现象,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在畜牧业“替抗”趋势下,寻找一种抗菌消炎的有效产品成为首要任务。腐植酸钠(Sodium humate)是富含有机质和大量羟基、羧基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具有抗炎、抗菌、抗溃疡、收敛、止泻等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利用大肠杆菌K88与DSS共同建立小鼠大肠杆菌性腹泻模型,用来研究腐植酸钠对此两种肠道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针对以上内容,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平板菌落计数及扫描电镜,研究了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影响,并得出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有明显抑制作用,0.4%的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达到77.27%,且扫描电镜显示腐植酸钠会导致大肠杆菌表面塌陷、褶皱、内容物溢出。0.4%的腐植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为13.68%,添加腐植酸钠的一组明显菌落小,形态有褶皱,形状发生变化。腐植酸钠对沙门氏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利用3.5%DSS成功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得出0.4%腐植酸钠可以修复肠绒毛、抑制炎性细胞,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说明0.4%腐植酸钠可以缓解DSS诱导的肠道炎症。(3)利用大肠杆菌K88与DSS成功建立小鼠腹泻模型,模型小鼠十二指肠炎症最为严重,血液中LPS、TNF-α、IL-1β及IL-6含量显着上升,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变形菌门丰度上升。建模后摄入0.4%腐植酸钠的小鼠,通过下调LPS、TNF-α、IL-1β及IL-6,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组织得到修复,肠炎症状明显缓解,说明0.4%腐植酸钠可以有效缓解大肠杆菌K88与DSS联合诱导的肠道炎症。
高强,薛瑞林,李守湖,柳纪省,唐德富[6](2020)在《鸡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甘肃省民勤县某饲养场肉仔鸡腹泻的病原及复方中草药制剂和抗生素分别对分离病原的抑菌效果,对7日龄病死肉鸡进行解剖,通过采集死亡肉仔鸡肝脏、脾脏、心脏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16S rDNA分子鉴定,最终鉴定该病死肉仔鸡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抑菌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三株菌同时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恩诺沙星四种药物耐药;鸡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链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头孢噻肟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肉仔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科学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胡如久[7](2020)在《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文中指出益生菌可通过塑造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免疫稳态而改善宿主健康状况,不仅常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肠道炎症性疾病,而且在畜禽生产上有巨大应用潜力。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鸡肠道中最主要的共生乳杆菌之一,可作为开发鸡用益生菌的候选菌种。为提高应用效果,需要明晰益生菌与宿主间通讯交流的潜在机制。除了与宿主细胞直接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外,益生菌还可通过输出功能性分子与宿主建立联系。然而,共生菌/益生菌这种向宿主递送效应分子的机制仍不甚明了。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菌分泌的胞外囊泡(EVs)是细菌成分的递送系统,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以乌鸡肠道中高免疫活性的共生L.reuteri为目标菌株,探索该菌株是否能产生EVs,以及这些EVs是否能在鸡体内介导免疫调控和肠道炎症保护;然后采用体外细胞试验进一步探究这些EVs介导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取得的结果如下:试验一鸡肠道高免疫活性罗伊氏乳杆菌的筛选本试验通过16S rDNA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自乌鸡肠道中的乳杆菌中鉴定出四株L.reuteri,然后通过耐胃肠道环境试验、抑菌试验、粘附性评价试验和免疫活性评价试验,从中筛选出一株益生特性好、免疫调节活性强的L.reuteri BBC3分离株。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含0.6%(w/v)胃蛋白酶的p H 3.0人工胃液具有良好的耐受力,在0.25%胆盐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对三种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Caco-2细胞粘附率高,且可显着增强鸡HD11巨噬细胞中参与抗原提呈的分子BLB2、共刺激分子CD80和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IL-6和IL-12α)的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表明,L.reuteri BBC3益生特性好且免疫调节活性强,是理想的鸡用益生菌目标菌株。试验二L.reuteri BBC3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及蛋白质组学解析本试验旨在采用基于超速离心的方法建立一套从L.reuteri BBC3培养上清中分离与纯化LrEVs的标准流程;然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等技术对纯化的LrEVs进行鉴定与分析;最后采用蛋白质组学解析LrEVs的蛋白组成,并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L.reuteri BBC3可分泌纳米尺寸的膜囊泡;超滤浓缩+超速离心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可分离与纯化到数量可观的LrEVs;大多数LrEVs的粒径分布在50~150 nm之间,密度在1.127~1.199 g/m L;电镜和NT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获得的纯化LrEVs的特征与之前报道的细菌囊泡特征基本一致。蛋白组学结果显示,LrEVs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和少量的DNA与RNA,含量分别为354μg、2.9μg和12.2μg(均是换算成1×1011个囊泡的结果);在LrEVs中共鉴定出92种蛋白,这些蛋白主要来自于胞质和胞膜,主要与细菌代谢过程、蛋白酶水解、应激反应、核酸的生物合成与调控以及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有关;此外,LrEVs中还发现了一些在其它益生菌或共生菌中已被证明与免疫调节或益生作用相关的同源蛋白。上述结果提示,L.reuteri BBC3分泌的胞外囊泡含有来自母细菌的活性成分,可能在细菌-宿主间相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试验三LrEVs对脂多糖诱导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效果本试验旨在探索L.reuteri BBC3及LrEVs是否在体内具有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作用。健康、体重一致的AA肉鸡从7日龄开始,每隔1天对试鸡灌服L.reuteri BBC3(5×109 CFU/只鸡)或LrEVs(200μg/只鸡),直至19日龄,共灌服7次;然后在12、14和18日龄腹腔注射LPS(500μg/只鸡)。同时设置一个用PBS灌服和PBS刺激的阴性对照组,一个用PBS灌服和LPS刺激的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L.reuteri BBC3及LrEVs均可显着减轻LPS刺激肉鸡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肠道损伤、空肠绒毛高度降低与隐窝深度增加以及空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L.reuteri BBC3及LrEVs均可显着抑制LPS刺激造成的空肠粘膜中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IL-8、IL-17A和MIP-1β)表达升高,并可显着增强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但LrEVs在调控免疫反应的程度上又与L.reuteri BBC3有所差别,这说明二者的免疫调节活性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上述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肉鸡肠道炎症模型中,LrEVs具有类似于L.reuteri BBC3介导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试验四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本研究分别通过巨噬细胞试验和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来探究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控机制,并通过肠组织培养试验来初步探索囊泡蛋白和核酸在LrEVs介导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巨噬细胞试验:先采用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鸡HD11巨噬细胞对LrEVs的内在化;然后预先用LrEVs刺激HD11细胞12 h,再用LPS刺激12 h以构建体外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培养结束后检测巨噬细胞的存活率、免疫基因表达和NF-κB活性等指标。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先用LrEVs预刺激HD11细胞12 h,培养结束后,弃去培养液,洗净细胞并转移至Transwell体系的底部小室;随即将LPS刺激肉鸡的脾脏淋巴细胞接种Transwell体系上方小室,共培养16 h,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空肠组织培养试验:分别用DNase I+RNase I(DR)和蛋白酶K-琼脂糖(PK)处理LrEVs以去除核酸和蛋白,酶经75℃水浴灭活,蛋白酶K-琼脂糖额外经离心除去;然后用这些酶处理后的LrEVs预刺激空肠外植体6 h,再用LPS刺激6 h,检测培养的空肠组织中MPO活性及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适宜剂量的LrEVs不影响HD11细胞存活率;LrEVs可被HD11细胞有效内在化,并显着激活抗炎基因IL-10、TGF-β和促炎基因TNF-α、IL-1β的表达;LrEVs可显着抑制LPS激活的HD11细胞中NF-κB依赖性促炎基因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并增强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与LrEVs预刺激的HD11细胞共培养后,LPS刺激肉鸡的脾脏淋巴细胞中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显着增加,且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CD25、CTLA-4和LAG-3的表达也显着增加,而Th1型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和Th17型代表性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显着下降。PK和DR处理未能完全或大幅除去LrEVs中蛋白、DNA和RNA,但显着降低了它们的含量,这提示LrEVs携带的活性成分对外源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LPS刺激的空肠外植体中,与原生LrEVs相比,DR处理和PK处理显着降低LrEVs抑制促炎基因表达和增强抗炎基因表达的能力,表明这两种处理显着降低原生LrEVs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LrEVs可被鸡巨噬细胞内在化并诱导先天免疫反应,同时对LPS诱导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介导的抗炎作用,进而发挥适应性抗炎免疫调控作用;囊泡蛋白和核酸均参与LrEVs介导的抗炎免疫调控过程。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鸡肠道中筛选出一株益生特性好、免疫活性强的益生菌L.reuteri BBC3,证实它可产生并分泌含有母细菌活性成分的胞外囊泡,并证明这些囊泡可重现该菌株对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它们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和增强脾脏淋巴细胞参与的抗炎反应而维持免疫稳态,且囊泡蛋白和核酸均参与LrEVs介导的免疫调控过程。这些结果为筛选鸡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明晰益生菌-宿主间交流通讯的潜在机制提供新见解。
万妍,许彦飞,董元洋,张炳坤[8](2020)在《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40只1日龄雄性科宝肉鸡,采用5(超微粉碎车前添加量)×2(是否沙门氏菌感染)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试验所用超微粉碎车前为车前草和车前子的超微粉碎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超微粉碎车前的添加量分别为饲粮的0、0.25%、0.50%、1.00%和2.00%,通过替代基础饲粮中小麦麸添加。感染组于7日龄每只鸡口服感染1 mL新鲜培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 541,细菌浓度为1×109CFU/mL),正常组于7日龄口服等量无菌营养肉汤。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超微粉碎车前对1~7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沙门氏菌感染会显着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P<0.05),但是饲粮中添加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2)与未添加超微粉碎车前相比,饲粮添加0.50%的超微粉碎车前可以显着提高14日龄感染组及42日龄正常组肉仔鸡的脾脏指数(P<0.05),饲粮添加0.25%和1.00%超微粉碎车前显着降低感染组肉仔鸡回肠食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饲粮添加2.00%超微粉碎车前可显着提高肉仔鸡21和42日龄外周血单核细胞吞噬活性(P<0.05),饲粮添加0.50%超微粉碎车前可显着提高感染组肉仔鸡21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刀豆蛋白A(ConA)刺激指数(P<0.05),饲粮添加1.00%和2.00%超微粉碎车前可显着提高肉仔鸡42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ConA刺激指数(P<0.05),饲粮添加0.50%和1.00%超微粉碎车前可显着提高肉仔鸡42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脂多糖刺激指数(P<0.05)。3)与未添加超微粉碎车前相比,饲粮添加0.50%超微粉碎车前可以显着降低肉仔鸡14日龄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添加2.00%超微粉碎车前可以显着提高正常组肉仔鸡21日龄回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0.50%超微粉碎车前显着降低感染组肉仔鸡肠道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表达量(P<0.05)。4)与未添加超微粉碎车前相比,饲粮添加1.00%超微粉碎车前可以显着提高肉仔鸡14、21日龄肠道绒毛高度和14日龄肠道黏膜层厚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超微粉碎车前能够通过促进脾脏发育和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来提高肉仔鸡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对肉仔鸡肠道形态起到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沙门氏菌感染对肉仔鸡的负面影响。
高凯[9](2020)在《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其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其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断奶仔猪上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80头日龄(28±1)d,体重(7.57±0.49)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和45.00 mg/kg金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0.50%红曲合生元,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0.50%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0.50%酵母硒锗制剂,正式试验42 d,分3个阶段(1~14 d、15~28 d、29~42 d)。结果显示:生长性能方面:(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各阶段ADG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P<0.01)。试验29~42 d,试验组F/G均呈显着降低(P<0.05)。(2)与对照组和试验Ⅲ相比,试验1~7 d,试验Ⅰ组DR和DI显着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14.d与15~28 d内,试验Ⅰ、Ⅱ组DM、CP和EE表观消化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29~42 d,试验组DM、CP和EE表观消化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4)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清IGF-1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升高(P<0.01;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血清COR含量均呈显着升高(P<0.05)。免疫方面:(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LYM百分比和HGB浓度呈显着提高(P<0.05)。(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血清ALB含量均呈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清HDL含量呈显着升高(P<0.05)。(8)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血清T-AOC指标和血清GSH-Px指标均呈显着升高(P<0.05),血清MDA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P<0.01)。(9)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清C3含量均呈显着升高(P<0.05)。(1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脾脏指数呈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肝脏组织MDA含量呈显着下降(P<0.05)、肾脏组织SOD活力与GSH-Px活力均呈显着升高(P<0.05)。肠道菌群方面:(1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小肠黏膜SOD活力、T-AOC、GSH-Px活力均极显着或显着升高(P<0.05;P<0.01);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小肠黏膜SOD、T-AOC指标均呈显着升高(P<0.05)。(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空肠绒隐比呈显着升高(P<0.05)。(13)试验1~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沙门氏菌数量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着下降(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显着或极显着增加(P<0.05;P<0.01)。试验15~28 d,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乳酸菌数量呈极显着或显着增加(P<0.01;P<0.05)。(14)在相同分析水平下,试验Ⅱ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Ⅱ组梭菌属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Ⅰ组毛螺旋菌属所占比例极显着升高(P<0.01)。关于OUT数目、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试验Ⅱ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Shannon指数均呈显着增加(P<0.05)。环保效益方面:(15)试验1~14 d与15~28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粪中总氮均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试验15~28 d与29~42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粪中总磷呈显着降低(P<0.05)。(16)正式试验期(42 d)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平均每头仔猪多盈利22.90 CNY,试验Ⅱ组平均每头仔猪多盈利25.12 CNY,试验Ⅲ组平均每头仔猪多盈利19.39 CNY。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组(2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和45.00 mg/kg金霉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50%红曲合生元防腹泻效果最好;饲粮中添加0.50%酵母硒锗无抗腹泻效果,在试验中后期,可提高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0.50%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兼有防腹泻和促生长双重功效;同时可有效地改善肠道组织结构、直肠菌群结构及盲肠菌群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提高肠道健康水平;且总体效果优于两种制剂单独添加,可推断在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基础上,酵母硒锗促生长效果较优。建议使用0.50%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替代饲粮中2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和45.00 mg/kg金霉素。
李泽民[10](2020)在《苜蓿多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多糖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然而,苜蓿多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沙门氏菌是一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也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主要食源性病原体。本试验以感染沙门氏菌的肉鸡为模型,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试验使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牧场提供的紫花苜蓿,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苜蓿多糖。饲养试验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的白羽肉鸡(混合性别),将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个处理组分别为:CON组(基础饲粮),CON+SA组(基础饲粮,感染沙门氏菌),APS组(基础饲粮+500 mg/kg苜蓿多糖),APS+SA组(基础饲粮+500 mg/kg苜蓿多糖,感染沙门氏菌)。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的紫花苜蓿多糖,是由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2.02:6.25:3.66:16.46:2.36:0.77:57.13:11.36,分子量为3.30×106 Da。(2)在42天的生长期内,添加苜蓿多糖的两组显着增加了(P<0.05)肠道免疫球蛋白G和A水平。(3)在21天和42天,APS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显着大于CON组(P<0.05),APS+SA组的隐窝深度显着小于CON+SA组,这些变化显着增加(P<0.05)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比率。在42天,添加苜蓿多糖的两组肠道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MUC-2)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4)在14、21和42天的时候,CON组的平均分类操作单元(OUT)数量分别为325、405和647;APS组的平均OTU数量分别为309、456和434;CON+SA组的平均OTU数量分别为361、482和431;APS+SA组的平均OTU数量分别为419、408和699。在14天和42天时,APS+SA组的OUT数量显着大于APS组(P<0.05),可以看出,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会增加受沙门氏菌感染的肉鸡盲肠内OTU数量。(5)在门水平上,不同日龄肉鸡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拟杆菌门的丰度持续增加,而厚壁菌门的丰度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F/B)持续降低。(6)Odoribacter和Bacteroides是肉鸡盲肠菌群中,与肉鸡体重直接相关的核心微生物。综上所述,无论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感染,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均可通过调节肠粘膜的形态和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善肉鸡的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沙门氏菌感染增加了肉鸡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细菌或潜在病原体的数量,而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促进了有益细菌的增殖。苜蓿多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增强剂,增强肉鸡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促进肉鸡快速生长。
二、发现天沙门氏菌仔鸡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现天沙门氏菌仔鸡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空肠绒毛结构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3.1 生长性能 |
1.3.2 肠绒毛形态评分 |
1.3.3 肠黏膜免疫 |
1.3.4 免疫因子基因表达量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2.3 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凝结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凝结芽孢杆菌对肉仔鸡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3.3 凝结芽孢杆菌对肉仔鸡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
4 结论 |
(2)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
1.1.1 肠道机械屏障 |
1.1.2 肠道化学屏障 |
1.1.3 肠道微生物屏障 |
1.1.4 肠道免疫屏障 |
1.2 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 |
1.2.1 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发育规律 |
1.2.2 肉鸡不同肠段菌群结构差异 |
1.3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
1.3.1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及稳态的影响 |
1.3.2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
1.3.3 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1.4 乳酸菌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 |
1.4.1 调控肠道菌群 |
1.4.2 影响肠道屏障功能 |
1.4.3 缓解肠道氧化应激 |
1.5 乳酸菌调节肉鸡肠道健康机制 |
1.5.1 代谢产物 |
1.5.2 表面活性成分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饲用益生菌筛选及其体外抑菌功能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试验培养基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株活化及培养 |
2.2.2 双层琼脂斑点法测定益生菌抑菌能力 |
2.2.3 扩散法测定益生菌培养液抑菌能力 |
2.2.4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确定 |
2.2.5 有机酸含量及抑菌能力关系 |
2.2.6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胞溶血试验 |
2.2.7 嗜酸乳杆菌E肉鸡饲喂效果 |
2.2.8 数据处理 |
2.3 试验结果 |
2.3.1 琼脂斑点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
2.3.2 琼脂扩散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
2.3.3 p H值对嗜酸乳杆菌E无菌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2.3.4 嗜酸乳杆菌E胞外蛋白和多糖抑菌活性 |
2.3.5 有机酸含量对嗜酸乳杆菌E p H值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
2.3.6 嗜酸乳杆菌E抗生素敏感性及溶血性 |
2.3.7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8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血清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及机理 |
2.4.2 嗜酸乳杆菌E的益生潜能 |
2.5 小结 |
第三章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3.1.2 饲养管理 |
3.1.3 试验设计和日粮 |
3.1.4 生产性能 |
3.1.5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
3.1.6 屠宰性能 |
3.1.7 免疫器官指数 |
3.1.8 肠道组织形态 |
3.1.9 小肠发育 |
3.1.10 空肠总RNA提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3.1.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2.1 日粮乳酸菌活菌计数 |
3.2.2 生产性能 |
3.2.3 屠宰性能 |
3.2.4 免疫器官指数 |
3.2.5 小肠发育 |
3.2.6 肠道形态 |
3.2.7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
3.2.8 空肠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 |
3.2.9 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3.3 讨论 |
3.3.1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发酵饲料对肉鸡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3.3 发酵饲料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
3.3.4 发酵饲料对肉鸡空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4.1.2 饲养管理 |
4.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4.1.4 攻毒模型 |
4.1.5 生长性能 |
4.1.6 血清免疫指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
4.1.7 肠道和脾脏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
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肉鸡生长性能及死亡率 |
4.2.2 血清免疫球蛋白 |
4.2.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
4.2.4 脾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2.5 肉鸡14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2.6 肉鸡21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3 讨论 |
4.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
4.3.3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4.3.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5.1.2 饲养管理 |
5.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5.1.4 攻毒模型 |
5.1.5 血清内毒素 |
5.1.6 肠道组织形态 |
5.1.7 小肠长度 |
5.1.8 肠道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
5.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试验结果 |
5.2.1 肉鸡血清内毒素含量 |
5.2.2 肉鸡小肠发育 |
5.2.3 肉鸡空肠肠组织形态 |
5.2.4 肉鸡回肠组织形态 |
5.2.5 肉鸡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5.2.6 肉鸡回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5.3 讨论 |
5.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 |
5.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6.1 试验材料 |
6.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
6.1.2 饲养管理 |
6.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6.1.4 样品采集 |
6.1.5 试剂耗材 |
6.2 试验方法 |
6.2.1 肉鸡回肠内容物DNA提取、检测及测定 |
6.2.2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
6.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6.4 结果 |
6.4.1 测序基本数据和信息 |
6.4.2 稀释曲线与Rank-abundance曲线分析 |
6.4.3 Alpha多样性分析 |
6.4.4 Beta多样性分析 |
6.4.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门水平多样性分析 |
6.4.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属水平多样性分析 |
6.4.7 LEf Se多级别物种差异分析 |
6.4.8 肉鸡回肠微生物与生产性能和肠道免疫Spearman关联分析 |
6.4.9 PICRUSt1 功能预测 |
6.5 讨论 |
6.6 小结 |
第七章 嗜酸乳杆菌E缓解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7.1 试验材料 |
7.1.1 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 |
7.1.2 饲养管理 |
7.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7.1.4 样品采集 |
7.1.5 试剂耗材 |
7.2 试验方法 |
7.2.1 蛋白提取与浓度测定 |
7.2.2 肉鸡回肠蛋白液内酶解 |
7.2.3 质谱分析 |
7.2.4 质谱数据检索 |
7.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7.3 试验结果 |
7.3.1 不同处理肉鸡回肠表达蛋白功能注释定性分析 |
7.4 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
7.4.1 大肠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Heatmap图与互作关系 |
7.5 嗜酸乳杆菌E干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
7.5.1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与互作关系 |
7.5.2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回肠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 |
7.6 讨论 |
7.6.1 大肠杆菌感染致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
7.6.2 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
7.7 小结 |
第八章 嗜酸乳杆菌E调控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菌株和细胞 |
8.1.2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
8.1.3 细胞复苏与培养 |
8.1.4 大肠杆菌感染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建立 |
8.1.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
8.1.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
8.1.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
8.1.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8.1.9 数据统计 |
8.2 结果 |
8.2.1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
8.2.2 不同感染复数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8.2.3 不同感染时间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8.2.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 |
8.2.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屏障功能及细胞凋亡的调控 |
8.2.6 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
8.2.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
8.2.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8.3 讨论 |
8.4 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的创新点 |
9.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载锌蒙脱石对肉鸡组织金属元素沉积、抗氧化功能及小肠养分转运和屏障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本研究资助项目 |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锌在动物体内的营养功能 |
1.1 锌在动物体内的转运及营养功能 |
1.2 锌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
1.2.1 调节机体代谢与生长发育 |
1.2.2 维持机体抗氧化能力 |
1.2.3 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
1.2.4 参与调节酶的活性与维持肠道功能 |
2 硅酸盐矿物的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2.1 饲料中常见的硅酸矿物及其功能 |
2.2 硅酸盐矿物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2.2.1 保护肠道屏障,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
2.2.2 增强肠道酶活性,改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 |
2.2.3 提高机体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 |
2.2.4 改善畜禽舍的环境质量 |
3 蒙脱石的应用 |
3.1 蒙脱石的结构 |
3.2 蒙脱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
3.2.1 吸附毒素、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
3.2.2 吸附重金属 |
3.2.3 预防腹泻 |
3.3 改性蒙脱石在动物生产中应用 |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4.2 研究的内容 |
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载锌蒙脱石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日粮组成 |
1.3 试验动物管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4.1 生长性能 |
1.4.2 屠宰性能 |
1.4.3 免疫器官指数 |
1.4.4 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测定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Zn-MMT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Zn-MMT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Zn-MMT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 Zn-MMT对肉鸡小肠形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Zn-MMT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Zn-MMT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 Zn-MMT对小肠形态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载锌蒙脱石对肉鸡组织金属沉积及肝脏含锌酶活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动物管理 |
1.4 试验日粮 |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1 微量元素的测定 |
1.5.2 肝脏含锌酶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1.5.3 肝脏和胰腺金属硫蛋白表达的测定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Zn-MMT对肉鸡组织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2.2 Zn-MMT对肉鸡肝脏含锌酶的影响 |
2.3 Zn-MMT对肉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4 Zn-MMT对肉鸡肝脏和胰腺MT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Zn-MMT对肉鸡组织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3.2 Zn-MMT对肉鸡肝脏含锌酶活的影响 |
3.3 Zn-MMT对肉鸡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 Zn-MMT对肉鸡MT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载锌蒙脱石对肉鸡小肠养分转运载体及肠道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动物管理 |
1.4 试验日粮 |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Zn-MMT对肉鸡小肠金属转运载体的影响 |
2.2 Zn-MMT对肉鸡小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
2.3 Zn-MMT对肉鸡小肠养分转运载体的影响 |
3 讨论 |
3.1 Zn-MMT对肉鸡小肠金属转运载体的影响 |
3.2 Zn-MMT对肉鸡小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 Zn-MMT对肉鸡小肠养分转运载体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全文结论 |
5.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4)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抗菌肽概述 |
1.2 抗菌肽分类 |
1.2.1 动物源抗菌肽 |
1.2.2 植物源抗菌肽 |
1.2.3 微生物源抗菌肽 |
1.3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1.3.1 抗菌肽与细胞膜的作用机制 |
1.3.2 抗菌肽与细胞壁的作用机制 |
1.3.3 抗菌肽与细胞质内靶目标的作用机制 |
1.4 抗菌肽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
1.4.1 抗菌肽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2 抗菌肽对畜禽免疫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
1.4.3 抗菌肽在畜禽疾病防治上的应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日粮 |
2.1.4 饲养管理 |
2.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2.2.1 生产性能测定 |
2.2.2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2.3 养分表观代谢率测定 |
2.2.4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
2.2.5 肠道pH值测定 |
2.2.6 肠道免疫指标 |
2.2.7 小肠肠道组织形态发育 |
2.2.8 肠道微生物测定 |
2.2.9 攻毒试验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血清生化的影响 |
3.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5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3.6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SIgA表达量的影响 |
3.7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3.8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3.9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肉鸡的影响 |
3.9.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后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9.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后肉鸡肠道微生物的的影响 |
3.9.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后肉鸡肠道器官的影响 |
3.9.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后肉鸡粪便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血清生化的影响 |
4.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5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4.6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SIgA表达量的影响 |
4.7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4.8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4.9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攻毒肉鸡的影响 |
5 总体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腐植酸钠对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肠炎模型概述 |
1.1.1 大肠杆菌概述 |
1.1.2 DSS概述 |
1.2 腐植酸钠概述 |
1.2.1 腐植酸钠的分类及药学作用 |
1.2.2 腐植酸对致病菌的影响 |
1.2.3 腐植酸钠在畜牧业的应用 |
1.3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3.1 研究背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腐植酸钠体外抑菌试验 |
2.1 引言 |
2.1.1 三种有害菌对畜牧业的危害 |
2.1.2 抑制三种有害菌的研究进展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试剂及培养基的制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腐植酸钠对三种致病菌生长的影响 |
2.3.2 菌体形态观察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
2.4.2 腐植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
2.4.3 腐植酸钠对沙门氏菌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
3.1 引言 |
3.1.1 炎症性肠病发展进程 |
3.1.2 腐植酸钠在肠炎中的应用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腐植酸钠对小鼠料肉比及肠道的影响 |
3.3.2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影响试验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腐植酸钠对小鼠料肉比及肠道的影响 |
3.4.2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3.5.1 腐植酸钠对小鼠料肉比及肠道的影响 |
3.5.2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
3.5.3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4章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与DSS联合诱导的肠炎小鼠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
4.1 引言 |
4.1.1 大肠杆菌感染及防治 |
4.1.2 腐植酸钠与大肠杆菌K88引起的肠道炎症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培养基的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大肠杆菌K88菌液的制备 |
4.3.2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引起的肠炎小鼠的影响 |
4.3.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肠炎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4.4.2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肠炎小鼠肠道形态的影响 |
4.4.3 腐植酸钠对小鼠血液中LPS、TNF-α、IL-1β及IL-6的影响 |
4.4.4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肠炎小鼠盲肠内容物菌群整体结构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4.5.1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引起的肠炎小鼠生长及肠道的影响 |
4.5.2 腐植酸钠对小鼠血液中LPS、TNF-α、IL-1β及IL-6的影响 |
4.5.3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引起的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腐植酸钠体外抑菌效果 |
5.1.2 腐植酸钠对小鼠料肉比及肠道的作用效果 |
5.1.3 腐植酸钠对DSS诱导的肠炎小鼠的影响 |
5.1.4 腐植酸钠对大肠杆菌K88与DSS共同诱导的肠炎小鼠的影响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鸡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病料来源 |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
1.2.2 16S rDNA分子鉴定 |
1.2.3 菌液及药敏纸片的制备 |
1.2.4 体外抑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的分离与镜检 |
2.2 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关系 |
2.2.1 PCR结果 |
2.2.2 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 |
2.3 抑菌结果 |
2.3.1 复方中草药制剂 |
2.3.2 抗生素 |
3 讨论与结论 |
(7)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家禽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
1.1.1 家禽肠道菌群 |
1.1.2 家禽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
1.1.3 家禽肠道菌群与日粮间的相互作用 |
1.2 益生菌及其作用机制 |
1.2.1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及其替代物 |
1.2.2 饲用益生菌及其分类 |
1.2.3 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1.2.4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1.3 罗伊氏乳杆菌及其益生特性 |
1.3.1 罗伊氏乳杆菌的系统发育与生态学 |
1.3.2 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特性及其机制 |
1.3.3 罗伊氏乳杆菌介导免疫耐受 |
1.4 细菌胞外囊泡概述 |
1.4.1 胞外囊泡(EVs)的定义 |
1.4.2 细菌胞外囊泡研究现状 |
1.4.3 细菌胞外囊泡的类型及形成机制 |
1.4.4 细菌胞外囊泡的分子组成 |
1.4.5 细菌胞外囊泡的功能 |
1.4.6 细菌囊泡的应用展望 |
1.5 共生菌/益生菌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
1.5.1 G~-益生菌胞外囊泡 |
1.5.2 G~+益生菌胞外囊泡 |
1.6 选题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鸡肠道高免疫活性罗伊氏乳杆菌的筛选 |
2.1 试验材料 |
2.1.1 仪器设备 |
2.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
2.1.3 细胞与菌株 |
2.2 试验方法 |
2.2.1 鸡肠道L.reuteri菌株的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2 革兰氏染色鉴定 |
2.2.3 L.reuteri分离株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试验 |
2.2.4 L.reuteri分离株粘附性能评价 |
2.2.5 L.reuteri分离株的抑菌活性 |
2.2.6 L.reuteri分离株的免疫调节活性评价 |
2.2.7 RNA提取和q RT-PCR |
2.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3 结果 |
2.3.1 鸡肠道L.reuteri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2.3.2 L.reuteri分离株的革兰氏染色 |
2.3.3 L.reuteri分离株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能力 |
2.3.4 L.reuteri分离株对细胞的粘附能力 |
2.3.5 L.reuteri分离株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
2.3.6 L.reuteri分离株的免疫调节活性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及蛋白质组学解析 |
3.1 试验材料 |
3.1.1 仪器设备 |
3.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
3.1.3 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
3.2 试验方法 |
3.2.1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 |
3.2.2 梯度密度离心法纯化LrEVs |
3.2.3 菌株及LrEVs的电镜检测 |
3.2.4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检测LrEVs粒径分布及浓度 |
3.2.5 LrEVs的蛋白定量 |
3.2.6 LrEVs中核酸分子的检测 |
3.2.7 蛋白组检测的样品制备与处理 |
3.2.8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 |
3.2.9 数据库搜索 |
3.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L.reuteri BBC3 的扫描电镜鉴定 |
3.3.2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 |
3.3.3 LrEVs的电镜检测 |
3.3.4 LrEVs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
3.3.5 LrEVs蛋白与核酸定量 |
3.3.6 蛋白质控与鉴定总览 |
3.3.7 亚细胞结构定位分类 |
3.3.8 蛋白功能分类 |
3.3.9 几种特殊蛋白功能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LrEVs对脂多糖诱导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效果 |
4.1 试验材料 |
4.1.1 仪器设备 |
4.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
4.1.3 菌株 |
4.1.4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4.2 试验方法 |
4.2.1 L.reuteri BBC3 的培养及处理 |
4.2.2 LrEVs的制备及处理 |
4.2.3 动物试验设计 |
4.2.4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4.2.5 生产性能 |
4.2.6 肠道形态学分析 |
4.2.7 RNA提取及qRT-PCR |
4.2.8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
4.2.9 数据统计及分析 |
4.3 结果 |
4.3.1 LrEVs对 LPS刺激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2 LrEVs减轻LPS刺激造成的肉仔鸡肠道损伤 |
4.3.3 LrEVs降低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组织中MPO活性 |
4.3.4 LrEVs抑制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粘膜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
4.3.5 LrEVs增强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粘膜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1.1 仪器设备 |
5.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
5.1.3 菌株与细胞 |
5.1.4 试验动物 |
5.2 试验方法 |
5.2.1 LrEVs的制备及其荧光标记 |
5.2.2 HD11 巨噬细胞摄取LrEVs试验 |
5.2.3 LrEVs与 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共培养试验 |
5.2.4 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处理 |
5.2.5 LrEVs预刺激HD11 细胞 |
5.2.6 体外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 |
5.2.7 LrEVs的酶处理 |
5.2.8 空肠组织培养 |
5.2.9 LrEVs与空肠外植体共培养试验 |
5.2.10 细胞存活率测定 |
5.2.11 核转录因子NF-κBp65活性测定 |
5.2.12 MPO活性测定 |
5.2.13 细胞总RNA提取及qRT-PCR分析 |
5.2.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5.3 结果 |
5.3.1 LrEVs可有效被HD11 细胞内在化 |
5.3.2 LrEVs对 HD11 细胞活性的影响 |
5.3.3 LrEVs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
5.3.4 LrEVs增强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
5.3.5 LrEVs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NF-κB p65 的活性 |
5.3.6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抑制脾脏淋巴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
5.3.7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
5.3.8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中免疫抑制基因的表达 |
5.3.9 LrEVs的酶处理效果 |
5.3.10 酶处理对LrEVs调节MPO活性的影响 |
5.3.11 酶处理对LrEVs调节促炎基因表达的影响 |
5.3.12 酶处理对LrEVs调节抗炎基因表达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2.1 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 |
1.2.2 免疫器官指数 |
1.2.3 血清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含量 |
1.2.4 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 |
1.2.5 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单核细胞吞噬活性 |
1.2.6 抗氧化指标 |
1.2.7 肠道组织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
1.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相关基因表达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血清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影响 |
2.4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回肠食糜sIgA含量的影响 |
2.5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
2.6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7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肠道组织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
2.8 超微粉碎车前对肉仔鸡肠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 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4 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
4 结论 |
(9)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其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微生态制剂相关研究进展 |
1.2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相关研究进展 |
1.3 断奶仔猪生理特点及存在问题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3 试验样品采集 |
2.4 指标与方法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
3.2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腹泻率影响 |
3.3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表观消化率影响 |
3.4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长激素指标的影响 |
3.5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抗应激相关激素的影响 |
3.6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常规的影响 |
3.7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8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9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10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肝脏、肾脏、脾脏器官指数及组织抗氧化性的影响 |
3.11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空肠粘膜抗氧化性影响 |
3.12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3.13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直肠菌群的影响 |
3.14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3.15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粪中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
3.16 不同组合生物添加剂经济效益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
4.2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腹泻率影响 |
4.3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表观消化率影响 |
4.4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长激素指标的影响 |
4.5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抗应激相关激素的影响 |
4.6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常规的影响 |
4.7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8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9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4.10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肝脏、肾脏、脾脏器官指数及组织抗氧化性的影响 |
4.11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空肠粘膜抗氧化性影响 |
4.12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4.13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直肠菌群的影响 |
4.14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4.15 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两者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粪中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苜蓿多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植物多糖的提取 |
1.2 植物多糖的纯化 |
1.3 植物多糖浓度的测定 |
1.4 植物多糖改善肠道健康 |
1.5 植物多糖调节肠道微生物 |
1.6 苜蓿多糖的介绍 |
1.6.1 苜蓿多糖的研究进展 |
1.6.2 苜蓿多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7 沙门氏菌基本概括 |
1.7.1 沙门氏菌的危害 |
1.7.2 沙门氏菌的定植 |
1.7.3 沙门氏菌的预防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9 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苜蓿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 |
2.2.1 苜蓿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
2.2.2 苜蓿多糖的浓度测定 |
2.3 苜蓿多糖的结构测定 |
2.3.1 苜蓿多糖单糖组分的测定 |
2.3.2 苜蓿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2.3.3 苜蓿多糖糖苷键的测定 |
2.4 试验设计及饲粮 |
2.5 饲养管理 |
2.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6.1 生产性能 |
2.6.2 血液采集和测定 |
2.6.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苜蓿多糖的含量和单糖组分 |
3.2 苜蓿多糖的分子量 |
3.3 苜蓿多糖的糖苷键 |
3.4 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5 苜蓿多糖对肉鸡免疫状态的影响 |
3.5.1 苜蓿多糖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5.2 苜蓿多糖对肉鸡血清IgG和 IgA的影响 |
3.5.3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SIgG和 SIgA的影响 |
3.6 苜蓿多糖对肉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3.7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
3.7.1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
3.7.2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
3.7.3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
3.7.4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8 苜蓿多糖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
3.8.1 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研究 |
3.8.2 肉鸡盲肠菌群的特征 |
3.8.3 肉鸡盲肠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因丰度 |
3.8.4 与肉鸡体重相关的核心微生物 |
3.8.5 盲肠微生物与健康参数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苜蓿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 |
4.2 苜蓿多糖的糖苷键 |
4.3 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
4.4 苜蓿多糖对肉鸡肠道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
4.5 苜蓿多糖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
4.5.1 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研究 |
4.5.2 肉鸡盲肠菌群的特征 |
4.5.3 肉鸡盲肠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因丰度 |
4.5.4 与肉鸡体重相关的核心微生物 |
5 总体结论 |
6 创新点 |
7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发现天沙门氏菌仔鸡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空肠绒毛结构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J]. 朱明明,潘晶晶,柯轲. 中国饲料, 2021(15)
- [2]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吴正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3]载锌蒙脱石对肉鸡组织金属元素沉积、抗氧化功能及小肠养分转运和屏障功能的影响[D]. 王海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4]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D]. 张凯瑛.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腐植酸钠对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研究[D]. 陈清双.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4)
- [6]鸡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J]. 高强,薛瑞林,李守湖,柳纪省,唐德富. 中国兽药杂志, 2020(11)
- [7]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 胡如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超微粉碎车前对沙门氏菌感染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万妍,许彦飞,董元洋,张炳坤.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8)
- [9]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其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D]. 高凯. 延边大学, 2020(05)
- [10]苜蓿多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研究[D]. 李泽民.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