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运索道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Ⅲ.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周剑青[1](2021)在《基于有限元法的索道用钢丝绳刚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丝绳是客运索道重要的承载构件,在其工作过程中不仅承受轴向拉力,还承受抱索器对钢丝绳施加的抱紧力,利用有限元法研究索道用钢丝绳的轴向刚度与径向刚度可以为索道系统设计过程中钢丝绳的选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针对索道用钢丝绳的刚度展开研究,建立钢丝绳仅承受轴向拉力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索道用钢丝绳工作过程中承受50k N~450k N拉力的轴向力学特性;分别构建抱索器夹实体钢棒与抱索器夹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求解得到不同轴向拉力与弹簧预紧力下各构件的应力与变形,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模型抱索器钳口的位移,研究钢丝绳与实体钢棒径向刚度的区别,为抱索器设计和钢丝绳选型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研究索道用钢丝绳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分析钢丝绳的捻距、捻角、螺旋半径的关系,应用微分几何建立钢丝绳各层钢丝中心线的参数方程,提出了6×K31WSR索道用钢丝绳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2)建立一个捻距长度(339mm)的钢丝绳仅承受轴向拉力的有限元模型,经过多次有限元求解试验,确定适用于求解存在大量复杂接触关系的有限元求解器,用Abaqus/Explicit求解得到不同轴向拉力下钢丝绳的变形,得到钢丝绳等效拉伸弹性模量与轴向拉力的关系;(3)分析抱索器的工作原理,对抱索器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抱索器抱紧力、防滑力、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建立抱索器夹实体钢棒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弹簧预紧力下实体钢棒与抱索器钳口的变形,分析实体钢棒的径向刚度随弹簧预紧力的变化,为抱索器弹簧的设计提供参考;(4)建立抱索器夹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钢丝绳承受不同轴向拉力与弹簧预紧力时钢丝绳的等效应力及变形,分析抱索器夹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抱索器钳口位移、抱索器对钢丝绳的抱紧力、防滑力随着轴向拉力的变化规律,研究钢丝绳与实体钢棒径向刚度的区别;(5)设计并完成了索道用钢丝绳径向变形测量实验,实验结果符合预期,钳口变形的实验值与仿真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索道用钢丝绳的选型以及客运索道相关零部件的设计校核提供参考。
解昊[2](2021)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抱索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文中提出架空索道作为一种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应用广泛。抱索器是架空索道中负责连接钢丝绳和吊箱的设备,在设计时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国内有关抱索器的设计规范并不成熟,设计人员只能通过参考以往经验完成设计,方法保守且出现严重的过设计现象,从而造成结构过重和材料浪费。另一方面,考虑到抱索器工作过程中载荷与工况较为复杂,抱索器的有限元校核以及疲劳分析无法得到保证,计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抱索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之后在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抱索器进行减重优化。在对抱索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和难点。首先,对抱索器进行有限元校核与疲劳分析时,要确定最危险工况,同时应力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S-N曲线无法通过测量和实验直接获得。其次,对抱索器进行减重优化时,以有限元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通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最后,由于实际工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综上所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抱索器进行工况分析和有限元校核,之后将动力学仿真得到的载荷时间文件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得到应力变化规律,并利用数学模型拟合材料的S-N曲线,通过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工作以减少计算量,最后分析工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可靠性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抱索器的参数化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建立抱索器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工况和载荷分析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结构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材料的S-N曲线与应力谱利用对抱索器进行疲劳分析。(2)抱索器的敏感性分析与主因素筛选。为了对设计变量进行降维,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Morris法分析了设计变量对内、外抱卡的质量、最大应力、结构的前两阶固有频率的影响程度,根据分析结果把对优化问题影响较大的设计变量作为主因素。(3)构建抱索器的Kriging代理模型。以主因素作为变量构建内抱卡质量、外抱卡质量、内抱卡应力、外抱卡应力、一阶固有频率和二阶固有频率的Kriging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4)确定性优化及可靠性优化。为了提高抱索器的优化效率,首先进行确定性优化,在此基础上对确定性优化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结合设计变量的概率分布建立不确定性优化的数学模型,最终获得重量轻且可靠性高的新结构。
苏政[3](2020)在《滑块单摆系统加速过程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起重机的吊重和客运索道的吊厢等非刚性吊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吊重会发生摆动,这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安全和乘客感受。通过产品设计和控制参数设置来减小、消除这种摆动对提高产品性能有重要意义。吊重和索道吊厢摆动均可简化为滑块单摆动力系统。对于确定的系统,滑块的运动决定着单摆的运动规律。合理的设置滑块速度曲线可以使单摆快速达到稳定状态,减小直至消除摆角。本文针对滑块单摆模型中的典型系统—索道吊厢加速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典型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现有速度曲线进行仿真,并与实测吊厢加速度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依据滑块单摆系统的动力微分方程和桥式起重机防摆原理,设计新的加速曲线,并在简化的仿真模型中研究其特性,最后将新加速曲线作用在系统模型上,研究其效果。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使用ADAMS软件建立典型系统加速过程的刚柔耦合模型,其中考虑柔性体和传动带在负载作用下弹性伸长等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2)通过对典型系统关键部件加速度实测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3)分析现有加速曲线的工作原理与不足,为新型加速曲线的设计提供依据;(4)建立滑块单摆模型,用拉格朗日法推导摆角动力学方程,研究影响摆角大小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简化仿真模型进行验证;(5)提出新型加速曲线并带入典型系统加速过程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其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新的曲线可以有效的减小吊厢的摆角。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果对客运索道和桥式起重机等类似设备防摆运行曲线的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张凯[4](2019)在《基于云平台的滑雪索道控制及状态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滑雪索道市场需求量大,但产业技术落后,装备制造和自动化水平低,在索道控制上,目前还基本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技术、电控系统昂贵。在索道设备的状态监控上,目前还处于初级检测阶段,尚无法通过云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故障诊断。鉴于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1)分析了滑雪架空索道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架空索道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并进行了主体结构的选型设计。(2)在滑雪架空索道法的主体结构上,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控系统的云平台设计,选型控制系统的PLC、变频器、安全检测传感器等,进行了详细的电气原理图设计。(3)进行了索道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滑雪索道状态监控的综合监测云平台,进行了系统的硬件选型和电气原理图设计。(4)进行了索道控制及状态监控的软件设计,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组态配置,开发了云平台下状态监控系统的主界面、设备参数界面、实时曲线界面、手机APP终端的设计。(5)分析了滑雪索道常见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检测方法,进行了对索道运行状态监控起关键监督作用的振动信号的降噪,设计了小波降噪多阈值降噪算法,研究了索道设备采集的振动信号的希尔伯特-黄(HHT)变换方法,进行了 EMD分解和IMF分量计算,获得了振动信号的Hilbert频谱和Hilbert边际谱,从而揭示深层的振动信号特征信息,实现了索道设备的故障诊断。
赵炎康[5](2019)在《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索道在旅游、矿山、交通运输等行业中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安全性、平稳性、可靠性及舒适度是设计制造时所要考虑的重要技术参数。规范索道的设计制造,确保其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索道研究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论文以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为研究对象,在二阶弹变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其稳定性,采用ABAQUS有限元工具软件,对往复式架空索道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静力学和振动力学的稳定性情况,通过对悬索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建立平衡方程。(1)基于悬索振动力学,推导了客运架空索道的二阶弹性几何非线性方程。(2)采用UL法,利用虚功方程,在增量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单元切线刚度矩阵。从而得到悬索的精细化力学分析模型。(3)基于二阶弹性的大变形公式对悬索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索道算例的计算,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分析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索道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和施加载荷,选取索道在自由状态和风载荷这两种不同的工况下,分析得到缆车处在何处时,所受应力最大,悬索可能处于的危险状态。并研究其动态特性,得到应力、应变、位移云图以及不同位置振型图。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往复式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及性能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往复式索道的整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将二阶弹性理论应用于索道设计的方法。索道的理论计算也将更加科学精确和可靠。
里鑫[6](2016)在《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客运架空索道是利用绳索运送乘客的一种机械运输设施。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路计算模型和计算程序;站内主要设备和线路设备的结构分析;钢丝绳失效疲劳等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客运架空索道,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论述了固定抱索器索道驱动机支撑架结构分析;客运架空索道的惯性力影响分析;单线循环客运索道线路总体计算程序的编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驱动机支撑架进行结构分析,将驱动机支撑架按照高度、最大张力和、最大输出扭矩三个维度进行细分,以期满足不同张力的需求。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支撑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找出危险点。2.围绕惯性力对循环式索道的影响,首先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循环式索道惯性力的计算方法;在启动和制动时,如何考虑惯性力的影响。利用大量的实例,分析惯性力的相关性特点。其次,讨论了索道系统需要考虑加装飞轮的两种情况,以及飞轮对索道惯性力影响的特点。说明了索道制动级别的划分以及索道紧急制动的调整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的工程试验数据,验证惯性力的理论分析。通过这个章节比较完整的讨论惯性力对循环式索道的影响。3.线路计算程序在架空索道的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设计人员根据线路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点位,制定每个支架的高度和倾角,得出每个支架的索底标高;同时选择合适的驱动和张紧站位置,通过线路计算程序验证选线和支架点位布置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全面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本文应用AutoCAD中嵌套的VBA模块与Microsoft Excel联系起来,以VBA作为线路计算的后台和与Excel数据互换的媒介,通过Excel优于文本文件的调理性的数据组织,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更加清晰明了,还能充分的应用后台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归纳,生成完整的计算书。本文从以上三项索道关键技术对循环式架空索道做了进一步研究。可以为索道产品系列化、力学计算以及线路计算程序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卢秀琳[7](2016)在《景区客运索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有关客运索道的研究主要在于其技术设备的改善,对其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不多,且多为早期客运索道建设期单方面的环境影响或停留于理论探讨和总结,实践考察研究不多、不全面,本研究以已建成运营的福建省福州鼓山、福清石竹山、泉州仙公山、三明麒麟山以及广东深圳东部华侨城大侠谷索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标准、区域和对照样地背景值,分析评价了山岳型景区客运索道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问卷调查、仪器测量、实验分析和现场调查方式从景观要素、声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植物影响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价,结合单项评价结果建立了以总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为主体的客运索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客运索道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本研究对山岳型景区客运索道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为:从近期和长期来看,山岳型景区客运索道破坏景区自然景观的可能性均较小,且本身具有观赏价值,能够为景区提供新的观景视角;客运索道驱动站噪声影响极大,非驱动站噪声影响程度不同,总体影响较大,且随着客运索道运营时间越长,噪声影响越大;客运索道支架处土壤基本均受到重金属铬(Cr)、镉(Cd)和铅(Pb)不同程度污染,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客运索道会降低索道支架处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物种数,使索道区域植物群落改变,物种更替,多样性和生长密度降低,对景区植物影响较大;山岳型景区客运索道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较大,须引起重视。
于淼[8](2015)在《矿山客运索道初步设计》文中认为结合南非铬铁矿方案要求,介绍了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初步选型设计以及基本参数,并对牵引索的初张力、驱动轮直径等参数进行了计算,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阎佳[9](2010)在《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及站房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目前山岳型风景区索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从索道选线,站房建筑设计两个大的方面总结出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建设规划选线和站房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系统总结出了对山岳型风景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法。在索道选线方面,本文从索道选型、索道视觉影响,索道选线的环线原则,游人容量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视觉影响评价方面,本文以不影响风景区风景审美为目的,提出视觉景象系统非冲突原则。并利用视知觉相关理论,为非冲突原则找出评判的标准与方法。索道的选线要与景区现有交通线路相结合,形成环线旅游模式。在游人容量评价方面,本文通过建立游客时空分布模型,确定合理的索道运力、运行时间与运行方式,从而达到控制游客总量与滞留时间,实现保护景区环境的目标。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把人工干扰作为影响风景区环境的重要因素,提出人时数概念,并提出索道修建生态可行的评价标准。在站房建筑设计方面,本文分别阐述站房建筑选址、总体布局、功能配置、交通流线、造型设计和建筑弃渣处理六个方面。在保护景区环境与风景观赏的前提下,总结出适合山岳型风景区的站房设计理论与方法。本文对华山“东沟口——主峰”客运索道规划建设案例从规划选线、视觉影响分析、游人容量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站房设计等方面对前文所得的理论进行了运用与验证。并总结出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建设论证的工作流程。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山岳型风景区索道规划建设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类型风景区索道规划建设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唐中富[10](2009)在《客运架空索道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客运索道是利用架空钢丝绳和运载工具运送乘客的一种机械运输设施,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使用位置多集中于旅游景区内,一旦发生事故,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加之我国尚未建立客运索道安全评价体系,设计制造多沿用老产品经验,监管部门对此类设备的监管也缺少理论依据。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在用客运索道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为生产厂家提供设计与制造参考,以保证客运索道的使用安全显得十分必要。论文以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索道为例,依据现行的客运索道安全规范及其监督检验规程识别出影响此类索道安全运行的危险源,并通过索道站数据采集、一线检验部门筛选和行业专家确认等环节首次进行确认,并建立了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索道安全评价模型。论文提出的客运索道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半定量的评价方法,以基于风险评估技术的安全评价方法为基础,对客运索道系统设备本体进行评价,依据客运索道危险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原因、伤害后果、等级和类别,然后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建立模糊运算模型,对客运索道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最终得到评价模型的安全等级,并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索道提出降低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此评价方法在全国9个省市近40条客运索道上进行了工程应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性好以及适合我国现有索道等优点。因此,此方法可以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实行分级监管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为客运架空索道设备生产厂商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二、客运索道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Ⅲ.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运索道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Ⅲ.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法的索道用钢丝绳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钢丝绳 |
1.1.2 客运索道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解析法 |
1.2.2 有限元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钢丝绳轴向拉伸有限元仿真 |
2.1 钢丝绳几何建模 |
2.1.1 钢丝绳的几何参数 |
2.1.2 螺旋线参数方程 |
2.1.3 钢丝绳的三维模型 |
2.2 轴向拉伸有限元模型 |
2.2.1 求解器的选择 |
2.2.2 网格划分 |
2.2.3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
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2.3.1 仿真结果 |
2.3.2 等效拉伸弹性模量 |
2.4 本章小结 |
3 抱索器夹实体钢棒有限元仿真 |
3.1 工况介绍 |
3.1.1 抱索器的工作原理 |
3.1.2 抱索器的受力分析 |
3.2 抱索器有限元建模 |
3.2.1 抱索器的三维模型 |
3.2.2 2D网格划分方法 |
3.2.3 网格划分结果 |
3.3 载荷与约束设置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1 实体钢棒应力分析 |
3.4.2 实体钢棒变形分析 |
3.4.3 抱索器钳口位移分析 |
3.4.4 不同预紧力下抱索器钳口的位移 |
3.5 本章小结 |
4 抱索器夹钢丝绳有限元仿真 |
4.1 索道用钢丝绳的径向刚度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1 抱索器与钢丝绳的三维模型 |
4.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载荷下钢丝绳的响应 |
4.3.2 抱索器钳口位移分析 |
4.3.3 钢丝绳的径向刚度分析 |
4.4 索道用钢丝绳径向变形测量实验 |
4.4.1 实验装置 |
4.4.2 实验步骤 |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钢丝绳径向刚度计算数据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考虑不确定性的抱索器结构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索道研究现状 |
1.3 抱索器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抱索器的参数化模型与分析 |
2.1 抱索器的参数化建模 |
2.2 抱索器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 |
2.2.1 工况与载荷分析 |
2.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2.2.3 静力学和模态仿真结果 |
2.3 抱索器的疲劳分析 |
2.3.1 疲劳分析理论 |
2.3.2 S-N曲线与应力谱 |
2.3.3 疲劳仿真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抱索器设计变量的敏感性分析 |
3.1 敏感性分析方法 |
3.2 Morris法原理 |
3.3 敏感性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抱索器代理模型的构建 |
4.1 代理模型方法 |
4.2 抱索器的Kriging模型 |
4.2.1 Kriging模型原理 |
4.2.2 实验设计 |
4.2.3 Kriging建模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抱索器的确定性优化 |
5.1 建立优化方程 |
5.2 优化算法 |
5.3 确定性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抱索器的可靠性优化 |
6.1 确定参数分布规律 |
6.2 可靠性分析 |
6.2.1 蒙特卡罗模拟 |
6.2.2 可靠性分析结果 |
6.3 可靠性优化 |
6.3.1 建立优化方程 |
6.3.2 优化算法 |
6.3.3 可靠性优化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滑块单摆系统加速过程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防摆研究 |
1.2.2 动力学研究方法及虚拟样机技术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滑块单摆典型系统 |
2.1 典型系统介绍 |
2.2 ADAMS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
2.2.1 技术参数 |
2.2.2 刚性体建模 |
2.2.3 柔性体处理 |
2.2.4 添加约束 |
2.3 V带传动副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
2.3.1 V带基本参数 |
2.3.2 等效模型设计 |
2.3.3 ADAMS三维模型 |
2.3.4 驱动与载荷 |
2.3.5 一致性与计算效率 |
2.4 添加接触 |
2.5 驱动设置 |
2.6 本章小结 |
3 典型系统加速曲线分析 |
3.1 加速曲线对摆角的影响 |
3.2 典型系统加速过程动力学模型 |
3.2.1 刚柔耦合模型简化 |
3.2.2 载荷工况 |
3.3 仿真结果 |
3.3.1 抱索器速度曲线 |
3.3.2 系统参数对吊厢摆角的影响 |
3.4 系统加速度实测 |
3.4.1 实验与数据采集 |
3.4.2 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4 滑块单摆系统加速曲线优化 |
4.1 滑块单摆系统力学模型 |
4.1.1 拉格朗日算法 |
4.1.2 仿真假设 |
4.1.3 系统模型简化 |
4.2 新型加减速策略研究 |
4.2.1 加速曲线设计 |
4.2.2 算例 |
4.3 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
4.4 加速曲线的应用 |
4.4.1 速度变化的影响 |
4.4.2 载荷变化的影响 |
4.4.3 摩擦系数变化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ADAMS接触参数表 |
附录 B 驱动轮胎转速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于云平台的滑雪索道控制及状态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典型雪地输送系统对比分析 |
1.4 目前国内滑雪索道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意义 |
2 滑雪索道控制系统设计 |
2.1 滑雪索道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
2.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 控制系统PLC的选型 |
2.4 变频器选型与接口设计 |
2.5 安全检测传感器选型 |
2.6 电气原理图设计 |
3 索道运行状态监控及云平台构架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2 状态监控子系统功能 |
3.3 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
3.4 系统云平台构架 |
4 设备状态监控及故障诊断 |
4.1 滑雪索道常见故障类型 |
4.2 故障检测方法 |
4.3 驱动轴承信号采集及处理 |
4.4 基于HHT的信号特征提取 |
4.5 设备故障诊断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控制系统组态设计 |
5.2 滑雪索道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3 云平台组态界面设计 |
5.4 手机APP设计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悬索静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2 悬索振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3 悬索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3 悬索的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二阶弹性理论 |
2.1 二阶弹变理论 |
2.1.1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解法 |
2.2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表达形式 |
2.2.1 拉格朗日与更新的拉格朗日描述 |
2.2.2 T.L表示(讨论t→t+△t增量步) |
2.2.3 U.L表示 |
2.2.4 索单元的虚功增量方程 |
2.3 本章小结 |
3 悬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3.1 两节点直线型单元 |
3.2 三节点二次曲线单元 |
3.3 两节点抛物线单元 |
3.4 两节点正弦线索单元 |
3.5 基于大变形公式的悬索分析 |
3.6 算例分析 |
3.6.1 算例一 |
3.6.2 算例二 |
3.6.3 算例三 |
3.7 本章小结 |
4 索道的稳定性分析 |
4.1 悬索状态方程计算 |
4.1.1 悬索张拉状态的分类 |
4.1.2 自然状态及悬索无应力状态 |
4.1.3 施工态及无荷悬索状态方程 |
4.1.4 工作态及有荷悬索状态方程 |
4.1.5 悬索基本状态方程的通式 |
4.2 索道的耦合振动分析 |
4.2.1 基本假定 |
4.2.2 悬索自由振动理论 |
4.2.3 振动方程的解、振动模态分析 |
4.2.4 悬索的耦合振动分析 |
5 客运索道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5.1 索道自由状态下的建模分析 |
5.1.1 基于Abaqus的建模 |
5.1.2 有限元网格划分 |
5.1.3 分析结果 |
5.2 风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
5.2.1 风函数的设定 |
5.2.2 风载荷内力计算模型 |
5.2.3 风载荷受力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6)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客运架空索道的背景 |
1.2 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的主要设备 |
1.2.1 钢丝绳 |
1.2.2 驱动机 |
1.2.3 运载工具 |
1.2.4 托索轮组和压索轮组 |
1.2.5 安全监控装置 |
1.3 索道线路计算的理论基础 |
1.4 客运架空索道惯性力的作用和影响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固定抱索器索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2 索道线路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固定抱索器索道驱动机支撑架结构分析 |
2.1 概述 |
2.2 设计要求 |
2.3 计算模型 |
2.4 计算工况 |
2.5 约束和加载 |
2.6 支撑架高度3450mm时各工况计算结果 |
2.6.1 工况1:QG40201张力和200kN,扭矩81kN.m |
2.6.2 工况2:2QG40202张力和200kN,扭矩128kN.m |
2.6.3 工况3:QG40301张力和300kN,扭矩81kN.m |
2.6.4 工况4:QG40302张力和300kN,扭矩128kN.m |
2.6.5 工况5:QG40303张力和300kN,扭矩160kN.m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客运架空索道的惯性力影响分析 |
3.1 概述 |
3.2 循环式索道惯性力的计算 |
3.3 循环式索道启动功率的计算 |
3.4 循环式索道制动力的计算 |
3.5 对多条索道惯性力计算的数据分析 |
3.6 索道系统需要增加飞轮的两种情况 |
3.7 索道紧急制动的调整方法 |
3.8 工程项目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 |
第4章 单线循环客运索道线路总体计算程序的编写 |
4.1 概述 |
4.2 钢丝绳计算的理论基础 |
4.3 跨间柔线端点A和B处有关角度的计算 |
4.4 单线循环架空索道线路计算程序编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发表论情况 |
参与科研项目 |
(7)景区客运索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国内外客运索道使用情况 |
1.2.2 国内外客运索道安全运营 |
1.2.3 国内外客运索道技术研究 |
1.2.4 国内外客运索道环境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3.1 客运索道景观影响 |
1.3.2 客运索道噪声影响 |
1.3.3 客运索道土壤影响 |
1.3.4 客运索道植物影响 |
1.3.5 客运索道综合影响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域 |
2.1 福州鼓山索道 |
2.2 福清石竹山索道 |
2.3 泉州仙公山索道 |
2.4 三明麒麟山索道 |
2.5 深圳大侠谷索道 |
2.6 昆明滇池索道 |
3 客运索道景观影响 |
3.1 研究范畴 |
3.1.1 风景区 |
3.1.2 景观 |
3.1.3 景观影响 |
3.2 调查分析 |
3.2.1 满意度 |
3.2.2 问卷调查 |
3.2.3 问卷分析 |
3.2.4 SPSS多元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3.3.1 游客信息统计与分析 |
3.3.2 游客意愿与索道认知 |
3.3.3 乘坐喜好及影响因素 |
3.3.4 对客运索道意见建议 |
3.4 分析结果 |
3.5 客运索道建设优化措施 |
4 客运索道噪声污染 |
4.1 研究范畴 |
4.1.1 噪声 |
4.1.2 A计权声压级 |
4.1.3 噪声污染 |
4.2 噪声测量 |
4.2.1 测量仪器 |
4.2.2 测量方法 |
4.3 噪声分析 |
4.3.1 分析模型 |
4.3.2 分析结果 |
4.3.3 噪声评价 |
4.3.4 分析结论 |
4.4 索道降噪 |
4.4.1 优化驱动制造安装 |
4.4.2 合理化休息室选址 |
4.4.3 规范管理索道职工 |
5 客运索道土壤污染 |
5.1 研究范畴 |
5.1.1 土壤污染 |
5.1.2 重金属污染 |
5.2 取样实验 |
5.2.1 实验方法 |
5.2.2 实验结果 |
5.3 重金属污染评价 |
5.3.1 评价方法 |
5.3.2 评价背景 |
5.3.3 评价结果 |
5.3.4 研究结论 |
5.4 土壤重金属防护 |
6 客运索道植物影响 |
6.1 研究范畴 |
6.1.1 植物群落 |
6.1.2 优势物种 |
6.1.3 植物抗性 |
6.2 植物调查 |
6.2.1 调查方法 |
6.2.2 调查结果 |
6.3 植物分析 |
6.3.1 分析指标 |
6.3.2 分析结果 |
6.3.3 物种相关性 |
6.3.4 植物与土壤相关性 |
6.4 结论与讨论 |
6.4.1 分析结论 |
6.4.2 分析讨论 |
7 客运索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7.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7.1.1 科学性 |
7.1.2 代表性 |
7.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7.1.4 公众参与 |
7.2 指标评价准则选取 |
7.3 环境影响因子 |
7.3.1 景观影响 |
7.3.2 噪声污染 |
7.3.3 土壤污染 |
7.3.4 植物影响 |
7.4 评价体系 |
7.4.1 景观影响评价 |
7.4.2 噪声影响评价 |
7.4.3 土壤污染评价 |
7.4.4 植物影响评价 |
7.4.5 综合评价体系 |
7.5 综合评价 |
7.5.1 综合评价值集 |
7.5.2 单因子评分值 |
7.5.3 因子权重 |
7.5.4 指标权重 |
7.5.5 组合权重 |
7.5.6 多级综合评价 |
8 创新与展望 |
8.1 主要创新 |
8.1.1 因子评价 |
8.1.2 综合评价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索道图片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9)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及站房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索道建设之利与索道建设之忧 |
1.1.2 索道建设是技术进步带给名山风景区的新的发展阶段 |
1.1.3 课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概况 |
1.3.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1.3.2 国外实践概况 |
1.3.3 国内实践概况 |
1.3.4 结论 |
1.4 课题研究有关内容及概念界定 |
1.4.1 研究对象筛选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建设实例得失分析 |
2.1 现状索道实例分析 |
2.1.1 华山北峰索道 |
2.1.2 泰山索道 |
2.1.3 恒山索道 |
2.1.4 衡山索道 |
2.1.5 武当山索道 |
2.2 现状索道得失分析 |
2.2.1 索道解决的问题 |
2.2.2 索道产生的问题 |
2.2.3 针对索道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案 |
2.2.4 索道对中国山岳风景文化的影响 |
2.3 小结 |
3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规划选线相关理论研究 |
3.1 旅游客运索道选型相关技术理论研究 |
3.1.1 我国旅游客运索道的发展概况 |
3.1.2 旅游客运索道的特点 |
3.1.3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的选型 |
3.2 旅游客运索道视觉影响评价及减弱措施 |
3.2.1 视觉影响减弱的原理 |
3.2.2 索道建设的视觉景象系统非冲突原则 |
3.2.3 索道建设的视觉景象系统非冲突原则评价方法 |
3.2.4 索道视觉影响减弱措施 |
3.3 索道选线的环线原则 |
3.3.1 山岳型风景区的交通问题 |
3.3.2 索道选线的环线模式 |
3.4 游人容量评价与索道合理运营模式确定 |
3.4.1 索道修建不能引起景区超容 |
3.4.2 山岳型风景区瞬时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 |
3.4.3 游客时空分布模型的建立方法与应用 |
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3.5.1 人工干扰是旅游活动中破坏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 |
3.5.2 人时数概念及计算方法 |
3.5.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3.5.4 索道建设生态可行的评价标准 |
3.6 小结 |
4 站房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
4.1 站房建筑的选址 |
4.1.1 符合索道选线要求和工程地质要求 |
4.1.2 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 |
4.1.3 交通方便 |
4.1.4 不影响成景要素与景点游赏 |
4.1.5 站址隐蔽性好 |
4.2 站房建筑的类型 |
4.2.1 按站房所处位置分类 |
4.2.2 按建筑接地形态分类 |
4.3 站房建筑总体布局 |
4.3.1 站房建筑总体布局原则 |
4.3.2 站房建筑总平面分区与总体流线分析 |
4.4 站房建筑的功能与流线 |
4.4.1 索道站功能配置 |
4.4.2 索道站流线组织 |
4.4.3 索道站房功能空间分析 |
4.5 站房建筑造型设计 |
4.5.1 建筑风格选择 |
4.5.2 建筑体量感控制 |
4.6 站房建筑土石方平衡设计与弃渣处理 |
4.7 小结 |
5 华山"东沟口——主峰"客运索道建设评价 |
5.1 华山客运索道修建概况 |
5.2 华山"东沟口——主峰"客运索道构筑环线旅游 |
5.2.1 华山旅游现状模式 |
5.2.2 华山现状模式问题 |
5.2.3 华山"东沟口——主峰"客运索道对现状游览模式的改变 |
5.2.4 环线旅游的疏散调控作用 |
5.3 景区瞬时容量与游人容量评价 |
5.3.1 华山瞬时游人容量的计算 |
5.3.2 游客时空分布模型图表绘制 |
5.3.3 游客时空分布模型分析 |
5.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5.4.1 人时数比较 |
5.4.2 游客游览模式比较 |
5.4.3 索道及站房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
5.4 西线索道视觉影响分析 |
5.4.1 华山视觉景象系统 |
5.4.2 华山的主题景象 |
5.4.3 评价结果 |
5.4.4 控制索道视觉影响的手段 |
5.5 索道上站设计 |
5.5.1 第一轮方案设计——三方案 |
5.5.2 第二轮方案设计——二方案 |
5.5.3 最终方案设计 |
5.5.4 配套工程设计——镇岳宫建筑改建方案设计 |
5.6 索道下站与中间站设计 |
5.6.1 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
5.6.2 功能组成与交通组织 |
5.6.3 索道下站设计 |
5.6.4 中间站设计 |
5.7 小结 |
6 结论 |
6.1 索道建设是技术进步带给风景区的新的发展阶段 |
6.2 调研研究成果 |
6.2.1 研究方向确定 |
6.2.2 站房设计案例分析 |
6.3 山岳型风景区旅旅游客运索道及站房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成果 |
6.3.1 索道规划方面 |
6.3.2 站房设计方面 |
6.4 创作实例研究 |
6.5 山岳型风景区索道建设论证工作流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1 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区索道建设情况汇总表 |
(10)客运架空索道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
1.2.2 欧洲索道设施指令简介 |
1.3 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关键技术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2.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2.2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2.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建立原则 |
2.2.2 指标权重确立方法 |
2.2.3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2.3 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 客运架空索道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3.1 建立评价模型 |
3.2 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 |
3.3 识别影响客运索道安全的危险因素 |
3.4 危险情节描述 |
3.4.1 线路和总体 |
3.4.2 运载索 |
3.4.3 站房及驱动迂回轮系统 |
3.4.4 张紧系统 |
3.4.5 支架及托压索轮组 |
3.4.6 运载工具及抱索器 |
3.4.7 电气设备 |
3.4.8 安全标识 |
3.5 伤害后果严重程度的确定 |
3.6 伤害发生可能性(概率)的确定 |
3.7 风险评定 |
3.7.1 风险等级的评定 |
3.7.2 风险类别的评定 |
3.8 客运架空索道风险评估表 |
3.9 基于ANSYS的关键件仿真分析验证 |
3.9.1 ANSYS简介 |
3.9.2 ANSYS在本方法中的应用流程 |
3.9.3 典型应用实例 |
3.10 小结 |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研究 |
4.1 层次分析法(AHP) |
4.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4.1.2 构造判断矩阵 |
4.1.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1.4 建立客运索道评价模型权重集 |
4.2 模糊综合评价 |
4.2.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4.2.2 广义模糊合成运算的五种模型 |
4.2.3 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结果确定 |
4.2.4 建立客运索道评价模型评语集 |
4.2.5 建立客运索道评价矩阵 |
4.2.6 模糊运算得到评价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5.1 组成评价小组 |
5.2 评价过程 |
5.2.1 客运架空索道风险评估过程 |
5.2.2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课题完成的工作 |
6.2 存在的不足及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客运索道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Ⅲ.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法的索道用钢丝绳刚度研究[D]. 周剑青.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考虑不确定性的抱索器结构的优化设计[D]. 解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滑块单摆系统加速过程仿真研究[D]. 苏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云平台的滑雪索道控制及状态监控系统研究[D]. 张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D]. 赵炎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6]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关键技术研究[D]. 里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7]景区客运索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 卢秀琳.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1)
- [8]矿山客运索道初步设计[A]. 于淼. 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5, 2015
- [9]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客运索道及站房规划设计研究[D]. 阎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1)
- [10]客运架空索道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唐中富.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标签:架空线路论文;